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一、认识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论疫》“疫之症,来路两条,有在天者,有在人者。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或为大头天行之类,斯在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方,一方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前一时期“非典”的传染性,似乎证实这一论述),指出瘟疫有其特殊病源,和传播途径。

二、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提高疗效。2.早期隔离病人。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4.对动物传染源认识和措施。《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狸肉漏脯等毒,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重视食品卫生。5.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本草纲目》“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已采取蒸气高温方法灭菌防疫。

6.对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景岳全书》“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暴雨,或乍寒乍热之时,善养身者,外而衣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节,略为加意”,重视个人防护,预防疾病。

7.预防接种的创始与应用。我国早已采取措施与天花作斗争,明《寓意草》(1643年)记“种痘医案数例”的“人工种痘”法,《张氏医通》(1695年)载“种痘说”: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四法;《种痘新书》(1741年)已记“种痘八九千人”。现公认,这种人工种痘,虽在安全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一创举,启示了后人将它改造为“牛痘”接种法全球施用,人类终于在1977年根除天花。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彻底根除某一种严重传染病的成功范例。

三、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法则有:1.针对瘟疫、伤寒、温病同是传染性热病理论,采取“辨证”施治方法。传染病的种类很多,但具有其共同临床特点,

即病原体在受传染的人体繁殖过程,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阶段呈规律性。每一个传染病从发生发展以至恢复,一般可以分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等几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医学认为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于外邪侵犯人体由体表入里,或由口鼻入内自上而下,由浅表深入内脏病变过程,同样有类似相应“分期”和治疗方法。如《伤寒论》将“外感热病”立“六经病脉证并治”六期分证;《温热论》分“卫气营血”四期辨证;《温病条辨》划“上中下三焦辨证”三期分证。每个证期都有其主因、主症、主方。三者分类方法之间,并存在着交叉联系,理、法、方、药相一致。如以传染病发病期中“稽留热”,中医六经辨证中属于“阳明病”、卫气营血辨证属“气分证”、三焦辨证属“中焦病证”,临床表现为“但热不寒,壮热”,“里实热证”。治疗法则宗《内经》“热者寒之”,选择白虎汤为主方进行治疗。至于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以不同类型出现,如轻型、重型、再感染、重复感染、再燃复发等等。在中医学里分别称为“合病、并病、顺传、逆传、食复、劳复”等进行辨治。2.针对瘟疫、伤寒、温病的病因微有不同,采取“辨病”和“特效”专病、专方、专药治疗。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过程,已积累出一定数量行之有效、可重复性的“专方专药”。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治“阳黄”,葛根黄苓黄连汤治“热利”,白头翁汤治“湿热痢”,现分别用于病毒性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效。又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温病条辨》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发疹性传染病等有效。《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腮腺炎、丹毒、猩红热等病

毒、细菌感染疾病有效。3.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自古以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样在防治传染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397法中,论述针灸疗法的有33法;又如《霍乱论·治法篇》除了应用内服药治疗传染病外,常采用“通关散吹入鼻中取嚏”开窍急救;以及“刮痧、淬法、刺法、熨灸、敷贴、榻洗”等适宜技术治疗瘟疫传染病。

四、展望

最近,新《传染病防治法》已公布,其中明确指出“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样对中医药医、教、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古已有之”、“经验丰富”,而要研究新情况,要在继承传统学术基础上,应有所创新发挥,作出新贡献。如重新认识“邪正相争”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变规律;研究“皮毛、腠理、气血津液”与“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防卫系统”免疫原理;研究运用中医药方法(包括针灸等)防治某些病毒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等。

【免费下载】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隋福泉 副组长:孙洪武刘军王立祥郑宝才 成员:中层领导及村小校长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学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一)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

传染病的中医防治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10 - 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 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 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 ,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 —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 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 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贝S 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二:水痘 水痘是儿童的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以冬春季发病为主,有终生免疫力。它是由复合疱疹DNA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染。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水痘传染性强。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有传染性。 中药方剂: 连翘、牛蒡子、桑叶各9 克,荆芥4.5 克,大青叶15 克。 瘙痒较剧,加蝉衣4.5 克,白僵蚕、白蒺藜各9 克。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防传染病安全教案

防传染病安全教案 【篇一: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案[1]】 预防春季传染病,健康伴我行 学习目标: 1、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了解春季预防传染病的途径。 学习活动: 一、讨论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 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 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 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 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 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 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 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 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 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 预防方案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目录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 九、细菌性痢疾 十、肝炎的中医食疗 十一、肺结核的中医食疗 十二、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

一、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 lO-12 天。出疹前后 5 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 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 天,此斑就会消失。 (一)中医治疗: 鲜芫荽30 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 克,西河柳 30 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 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二)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当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见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 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遵循预防为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做好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各班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健康。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3)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2、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 工作。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食堂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制度,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食堂管理者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校医、教育处。 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4、有计划的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 抗能力。

6、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 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7、加强部门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班主任要按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午检和报告,宿舍管理老师坚持对住宿生晚上回宿舍检查和报告,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并把检查结果记入 班主任日志和值班记录。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1名高烧学生或者1天内有3个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及电话询问请假学生发现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学校校医应当在24小时 内向上级机关报告。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学校校医应当在24小时内向上级 机关报告。

预防传染病教案)

预防传染病教案 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

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九十年代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喜欢表达自己,不盲目相信老师,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很关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进来,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带入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从中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书本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

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医院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转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汪斌 成员:程文兰李延龄沈常满黄霞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院长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配备一定比例的公共卫生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五、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六、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咨询处,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乡镇、学校、农村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八、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转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九、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目前疫情形势 (一)肠道传染病:今年全省手足口病自4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上升态势,估计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今年手足口病仍为多种病原共存,以散发病例为主,托幼机构有聚集性病例出现。根据我省和周边省份疫情情况,专家预测,我省出现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呼吸道疾病:我省流腮、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冬季以来发病比往年显著升高,出现夏季高峰。流腮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4岁为主,以托幼儿童、学生发病为主。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一直处在较低发病水平,乙脑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今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比去年同期疫情明显上升,男性农民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夏季传染病防控原则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

预防冬季传染病班会记录

预防冬季传染病主题班会 五年级二班 活动目的: 由于近阶段学生中发现流感特别多,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等控工作。 活动方法:讲解、讨论 活动准备:学生搜集预防疾病谚语。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介绍冬季常见病 天气渐冷,又到了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冬冬季有哪些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 2、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2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并伴发热。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隔离期满。

4、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日。 5、此外风疹、猩红热、流脑等也是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 二、如何预防冬季预防传染病。 1、开展冬季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学生能了解疾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早发展,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 2、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经常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5、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自我身体的抵抗力。 6、对于哪些腋下温度38.0℃,咳嗽、咽喉痛、头痛、喷嚏、流涕、扁桃体肿大等症状体征明显者,劝其回家休息,及时进行治疗。 7、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生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班主任小结。 五、预防疾病谚语。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南安市中医院传染病防治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院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陈春雷 副组长:蔡忠雄郑忠诚 成员:王惠萌黄艺阳黄彬芳洪志铭卓建家陈忠民黄晓清谢纪周李成裕许光艺梁月阐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报告,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4、有专门负责直报的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医疗机构于两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

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控制方法

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控制方案为贯彻落实好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区疾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辖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和部分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指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 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 三、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 1. 2. 3. 4. 5. 6. (1 在晚上睡觉前注意寝室是否关了窗门,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以免受风寒。 (2)“起居有常,加强锻炼”。 作息有规律,多动、早睡。

7.调畅情志 所谓“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若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对“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养生家相应地创立了许多保持精神 8. 健脾补 (1 (215克,山药 (3)鹌鹑蛋健体汤当归、黄芪各10克,鹌鹑蛋10枚,加水煮熟食用。能补益气血、强壮体魄,预防多种传染病。 (4)枸杞银耳羹银耳、枸杞子各10克,山药15克,加水炖烂后烊入冰糖30克,蛋清2个,最后撒上菊花3克,稍煮即可食用。每日2次,能有效预防流

最新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1 2 3 一、常见的传染病 4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5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6 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7 8 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9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 10 11 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12 13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4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 等; 15 16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17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18 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19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20 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21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22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23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24 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25 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26 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27 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28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 29 30 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31 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32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33 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4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 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35 36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37 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38 39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40 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 41 42 群众灭蝇、灭蟑螂。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内容以力求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本次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除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病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和身边的传染病人,能够提高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更加地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三、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难点: 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 六、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 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 (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 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

医疗药品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目录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 九、细菌性痢疾 十、肝炎的中医食疗 十一、肺结核的中医食疗 十二、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 一、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

"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一)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二)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