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的马头墙建筑元素探究 5

徽派的马头墙建筑元素探究 5
徽派的马头墙建筑元素探究 5

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中的运用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论文题目: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中的运用 学生: 云辰 学生学号: 1141502124 专业: 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 强 学院(系): 农业与生物学院

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中的运用 摘要 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同时还广泛在建筑上雕刻生动逼真的人物、花鸟及八宝、几何图案。而这些在徽派建筑上常见的形式和图案,也同样可以加以符号化与形象化运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本文以实例出发,浅析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的运用。 关键字:徽派建筑,古建元素,符号,设计,文化 目录 一、徽派建筑简述 (1)

二、徽派建筑元素概述 (1) 三徽派建筑元素识读 (2) 3.1 马头墙 (2) 3.2 窗 (3) 3.3 门头 (3) 3.4 徽雕 (3) 3.5 “卍”字纹 (4) 3.6 方胜 (4) 3.7 古钱 (4) 3.8 盘长 (5) 3.9 组合形式 (5) 四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5) 4.1 马头墙的运用 (6) 4.2 特有图形的直接运用 (7) 4.3 色彩的运用 (8) 4.4 代表图形的象征应用 (8) 五总结 (9)

一、徽派建筑简述 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徽州六县与严州大部以及周边徽语区。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与其地区汉族传统民居一样,徽派建筑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此外,徽派建筑非常注重装饰,广泛采用砖雕、木雕、石雕等“三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徽派建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四水归堂”的紧凑型建筑布局;“白墙青瓦”的淡雅建筑;“古朴优美”的雕刻装饰;“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水观念。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图1-1 徽派建筑 二、徽派建筑元素概述 徽派建筑元素大多附着在徽派建筑的“三雕”之中,常使具象图形且若干图案并列在一起,会让人的视觉产生混乱,但单个图案仍符合人的视觉需求,这是徽州传统图案在雕刻上的体现。在建筑外墙特繁杂的雕刻图案让人眼花缭乱,形成了一种宏观上的“虚”,可单个图形却以“实”的现象存在 图案多聚集于外墙的上部,下部多为白墙或柱子等朴实无华之物,上繁下简的装饰方式,虽然有视觉上的不平衡感,但不失形式美感。 这些元素符号表现了劳动群众对生活的颂扬,追求人与自然、情感与理性、物质与心灵的交融与和谐,使其充满了天然和淳朴。从题材上,徽派建筑元素遍及老百姓吃、穿、住、行、用各个方面,如粉墙青瓦、小巷、马头墙等富有特色形式,以及附着于徽派建筑量精美

马头墙意境之美

徽派建筑——马头墙意境之美 摘要:众所周知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徽派建筑则是徽文化的重要表现符号和载体。徽派建筑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之一。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百年的风雨飘摇,它依旧保留着一如往昔的风采。本文从功能、形式以及寓意等角度出发对它的美进行了剖析,阐释出其长盛不衰的内在因素,以希冀对徽派建筑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引言 徽派指传统的徽派古建筑以及现代仿古的徽派建筑,它是中国古建筑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古徽州一带。徽派建筑初具规模约始于明清时代,由于徽州商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徽商的积极推动,徽州大地上的各种建筑无论是书院、宗祠、牌坊,抑或是住宅、庭院等都在风格上逐渐找到了新的统一,形成了“徽派建筑独有的聚合性和团结性”。这些建筑生动、别致,熠熠生辉。粉墙、青瓦、马头墙以及层楼叠院、楼台亭榭等元素交相呼应,各尽所能,为人们描绘着一副美不胜收的写意风景画,而这些元素中却以马头墙是最为诗意与灵动的。 二.马头墙之美 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风火墙或防火墙,它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因形状近似马头,故而得名。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一个符号与象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也可以说是徽派建筑的灵魂所在,因此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深究一番的。 马头墙 2.1.马头墙的功能美 马头墙的普及有赖于明弘治年间徽州知府何歆在民间的大力推广,这种建筑样式被建造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防火,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出于政府治安的需求。因古徽州平地少而山地多,地势起伏较大,民居可用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当地的民居建筑多呈集中化的建造趋势,密度较大。加之最初的徽派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虽然可以使承重与围护构件各司其职,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但其在防火功能上的先天不足却常常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隐患,于是,马头墙便应运而生,它有效地遏制了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并因此还得了“风火墙”的别称。且随着人们对它的逐步了解,马头墙的规模已逐渐由最初的“一伍一墙”变为家家户户必建的建筑样式了。 除此之外,马头墙还有分割住宅空间的作用,它将居室与居室相对分开,保证了相邻居户各自的私密空间。且马头墙多体积高大、遮盖面广、立面陡峭,对于排泄雨水,吸热采光,冬日御寒,假日降暑,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2.马头墙的形式美 马头墙的轮廓呈阶梯形状,脊檐长短因房屋进深而异,其构造随屋面坡度上下起伏,错落有致。在江南民居中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和四叠式较为常见,更大的民居马头墙甚至可以达到五叠,俗称“五岳朝天”。马头墙的座头也十分活泼有趣,从种类上来分,大致有“坐吻式”、“鹊尾式”和“印斗式”等几种造型。 除去坐吻式、鹊尾式和印斗式这三大类,金印式或朝笏式马头墙在徽派建筑中也偶有所见,这类马头墙主要是为了彰显主人对步入仕途的追逐与向往,是对建筑主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一种寄托和体现。 2.3.马头墙的色彩美

徽派元素马头墙在现代建筑的运用

徽派元素马头墙在现代建筑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7-12-28T17:01:49.383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2期作者:魏亚军朱乐彤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头墙”所蕴含的一种精神特质在当今社会逐渐得到人们的推崇,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在古代社会中,我国南方徽派建筑格式常借助马头墙来进行屋顶设计,其高低错落的布置下,在聚居群落的乡村中,赋予人一种“万马而奔”的厚重感,代表着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头墙”所蕴含的一种精神特质在当今社会逐渐得到人们的推崇,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马头墙”元素更加符合现代建筑中视觉冲击力的要求,具有较强的认知特性,在实际运用中,按照适度、适时和实情的统一约束条件下,将其所特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与现代化的建筑技艺以及新材料运用,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而又融入全新的文化属性,基于此,文章将其内在的使用潜在性和特性表现进行有效分析,并结合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展示其在现代建筑中的独一无二的风格所在。 【关键词】徽派元素;文化内涵;建筑特色 【中图分类号】TU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15-02 1.“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必然性 1.1 现代建筑形式设计发展所需 在现如今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现实情况下,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已经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增长的是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居住环境的改变也包括在其中。现代建筑已经呈现出前所未达到的高度,从目前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顶部的设计已经不再囿于单一遮蔽、雨水阻挡的需求,更是所处地区和所处趋于一种文化和文明的体现。中国传统化的一些设计理念在现代屋顶设计中全面体现,已经成为目前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文化氛围渲染的内在需求。而“马头墙”元素在这样一种大势所趋下,必然会受到越来越重要的关注,其所代表的乡村风格一旦进入到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则显得非常特别和珍贵,“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韵味则将在城市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1.2 城市文化展示需要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建设开展中,很多城市都将景墙建设作为城市面貌的名片,在其文化元素赋予过程汇总,借助更多形式各异、材质特殊化的装饰性墙体来有效分割城市空间,从而展示文化内涵和艺术特性。而马头墙借助其宏伟密闭、静谧有质的墙体而在城市中显示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其出现必然会给城市带来一种特殊的动态之美,如下图1所示。 图1 马头墙景观设计 这样一种出现在城市汇总错落有致、黑白交汇的一种设计,必然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明晰地别致体验,更是带来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其将城市的一种韵味展示出来,更是体现出特有的美化装饰效果,让建筑自身具有更加威严之势,具有历史传承的一种厚重感和沉淀感。在实际设计中,景观墙需要与自然景观形成和谐之美,借助马头墙的设计可以充分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保证其整体色调明朗而不简约,造型简单而不单调,与所处建筑群落中有机结合,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地印象,感悟历史沧桑的凝重,体会现代社会发展的勃然,将现代气息与古典文明相合交织,实现独特的鉴赏展示。 2.“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思路探析 2.1 传统马头墙元素与地域特色文化有效融合 我国传统民居集聚效应下,其建筑特色千姿多彩,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彩运用,从而借助民居将其内在的风格有效地保存下来,而这其中的地域特色非常鲜明。借助徽派屋顶建筑风格中对于“马头墙”的整体设计,其连绵不绝、起伏错落间让人目不暇接,各种独有的韵律美感跃然其中,从而显示出特有的徽派民居的内在艺术特色。这在很多现代化的建筑中有着鲜明地体现,例如,在安徽地区建设的“枫林丽景”(如下图2所示),其特有的“马头墙”屋顶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已经成为徽派建筑艺术在地域文化展示中的“佼佼者”。而在如今传统风日益回归的现实情况下,中国建筑市场已经迎来前所未有的古典韵味的最佳发展时期,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相对于现代欧式建筑屋顶设计形式,“马头墙”更能显出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艺术特性,也更能迎合现代人对于家居环境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在徽派文化影响颇深的地区,借助徽派建筑理念的使用与现代手法进行全方位地融合、契合以及结合,可以将传统中的精华得到有效传承并且还具有现代气息。 图2 枫林丽景楼盘实景图 2.2 传统“马头墙”元素充分体现在现代建筑中的风格特征 在古代中,“马头墙”的使用一般借助青瓦,其原料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障碍,施工尤为复杂,而且其践踏后容易破碎,且使用年限一般较短,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极其容易发生瓦片坠落的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其实际运用中的问题所在。而在现代建筑中,使用“马头墙”造

马头墙分类构造

马头墙分类构造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 马头墙的跌落(2张) 厅,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

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作用寓意 徽派建筑 赣派建筑的墙体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赣派建筑、徽派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赣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艺

营里新村1#—3#、7#—9#住宅楼 页脚内容4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法 章传范 姚光钰 1、前言 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 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 做法美化了徽派建筑,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如黄 山市西递、宏村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富有特色的 徽州古建筑不可分割。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其工艺技术、施工方法现有 文献记录不多,导致现在所建“马头墙”走形走样,使 一道道空中线条的“马头乐章”找不着谱。为更好地继 承发扬“马头墙”这一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一个业 内规范,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现对马头墙的构造、 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提炼,形成此工法。 5、工艺流程及操作 要点 5.1 工艺流程 2、工法特点 2.1 传统做法:有砌墙、抹灰、瓦作基本操作技艺, 还涉及到砖雕细作、彩画墨线装饰技能。 2.2 创新做法:马头墙拔檐部位三线砖及脊两坡沿、 脊压顶采用钢筋砼现浇或分段预制、马头座头连体预制 安装。 2.3 贴美纹纸使假垛板砖缝白线与墨线一次成形, 比传统做法一条条画线简捷方便、整齐美观。 3、适用范围 马头墙这一颇具特色的建筑符号正被广泛用于民 居、新农村建设、旅游区的宾馆、商场、博物馆、园林 小品等等。现黄山市正争创国际旅游城市,提倡“保徽、 改徽、建徽”这一号召,也影响周边地区,徽派建筑正 走向全国,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5.2 施工准备 5.2.1 主体工程已完成,四周墙体砌至檐口平,各 种材料,半成品、机具已到位,各项施工方案已落 实, 并已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5.2.2 主要施工工具,砌垛头墙,粉刷用砌刀,铁 抹子等施工常用机具。 砖雕用各种规格铁凿子、硬木方凿锤子、铁扒锯, 切割机等。 刷垛板、墨线用:毛刷子 ( 排笔 )、画墨尺杆、 刮 白缝刀 ( 螺丝刀 )、墨斗等。 垛头墙绘画颜料:墨汁、矿物质颜料 ( 不容易褪 色 ) 有赭石、石青、石绿、丁黄等。 兰灰色浆配比 ( 刷假垛扳砖用为石灰膏:墨汁:白 酒: 水 =10:1:0.1:用水量为可刷稠度。 4、工艺原理 当坡屋面山墙砌至檐口墙平,以上形如砌马头墙。 马头墙即由定档、砌阶梯形垛头墙、安装马头各式构件、 盖瓦筑脊与主体结构结合,做装饰抹灰、弹轮廓墨线, 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 作者:黄山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 ·

徽派建筑中式装饰元素应用分析

徽派建筑中式装饰元素应用分析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着庄重和优雅 的双重品质。从室内空间结构来说,以木构架形式为主。在徽派建筑中常见的斗拱、梁柱、屏门、漏窗等,在空间组合来说都是平面铺开、对称布置。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根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 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中国古建筑中的“八大”元素

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二:围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制中,装载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为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 在使用上,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隐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围合,不仅仅指的是物理的保护,而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宿感。围合也必然形成大间距,既保证了居民私密空间的距离,同时又扫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闭感觉,促成空气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局部气候条件。 三: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 单纯的高会给人压抑的感受,故而在围墙上又常镂空雕刻花窗,图案往往是喜鹊登梅,喻寒尽春来的喜讯,既是在家妻儿的向往,又是对在外家人的祝福。 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寿桃暗指“福禄寿全”,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图案则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则是“四季如意”,如雕马和猴者,则谐“马上封侯”之音,蝙蝠倒挂意指“福到”,还有很多抽象的各种龙图案,龙象征王权,刻龙是指望家族仕途通达,不敢刻太明显是以区分百姓与皇家之别吧!有一许氏民宅的窗棂上雕的“八仙图”,八仙图并无八个人物出现,却表现的是八位神仙的法器,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暗示八仙,是所谓的“暗八仙”。这些图案不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具有采光通风、防尘、分割空间的功能。极力再创虚与实的对比。 朱红色,又称中国红,是红色颜色之一,介乎红色和橙色之间,是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因为宫殿装修的主色调使用的是金黄色和朱红色,因此朱红色表示高贵与权威,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庄重。 四:石雕、木雕、砖雕 石雕、砖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筑的“三雕”。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中国古建筑的马头墙元素

中国古建筑的马头墙元素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亦称“封火墙”,顾名思义,封火,防火也。古代房屋多用木材造成,加上房屋修建密集(这个是中国习惯),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像森林大火一样蔓延开来,所以设计了“封火墙”。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江南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各地风火墙都有不同的演变形态。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常用格式之一,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 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美丽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7726830.html, 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王晨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4期 摘要:从安徽古村落古民居宏村的规划布局与建筑的美学艺术。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宏村的规划与建筑不仅是人们对物质的需要,更是对精神的满足。徽派建筑"马头墙"在人们精神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值得被人们重新运用到现代景墙形式设计中。人文化的景墙设计,其具有很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加之现代的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可以做出些既不与现代脱节又能保留传统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安徽;马头墙;建筑 【中图分类号】 J 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4-0150-01 1安徽宏村马头墙 安徽文化中让我引起的兴趣,就是安徽的马头墙文化,其中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构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十分注重形式上的统一性以及和谐流畅的整体美感。经历过几百年的风雨飘摇,它依旧保留着一如往昔的风采,它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但代表徽派建筑结构的灵魂,也是展示徽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之一。“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这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出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它类似马头的抽象外形设计给人无限遐想,马头墙以层楼叠院,楼台亭榭等元素交相呼应,各尽所能,为人们描绘着一副美不胜收的写意风景画,而且这些元素中又以马头墙最具代表性,因此被视为徽派建筑造型中的经典。 2.安徽马头墙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来马头墙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装饰作用更代表着一种文化,更是成为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而人们也为了保留现在文化并没有将其拆除,而且现代科技的建筑也是很难融合进安徽这个文化之中,因为,这已经成为安徽的自己的一种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别的地方很难模仿的,因此,许多的人更是欣赏这个文化,将这些元素运用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将一些东西,带有一些徽派的特色。因此,如何很好的运用这些元素需要我们好好的分析马头墙元素了。 传统马头墙上的青瓦虽然有瓦材固定困难、踩踏后易碎、使用年限短,等等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我们传统建筑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要求,这是很难完成的,而且,这也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我们现代的技术和材料的支持。但是,如何将“马头墙”这个元素与现代技术很好的进行融合,既能够有现代科技的稳定以及坚固的支持,但又不失去马头墙文化的韵味,这是很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很好的进行设计的,需要我们进行很好创新的。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透过甘熙宅邸看江南明清民居一、甘熙故居的概况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是北京的紫禁城,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官僚府邸是曲阜的孔府,为九百九十九间半;而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就是甘熙故居了,为九十九间半。其实甘熙故居多达300多间,九十九间半,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小小得意。 甘熙故居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甘 熙父亲甘福在清嘉庆年间,即公元17至18世 纪建造的,甘熙故居旧时也称友恭堂。甘熙祖 籍安徽,道光18年中进士,先后著有《白下琐 言》《桐荫随笔》等典籍,对研究编纂南京地方 志书,有很大的影响。 甘熙故居坐南朝北,在百家姓中,甘姓后注“渤海”,甘氏南迁后不愿背弃祖先,面朝北以示“施敬”,坐南朝北,体现了甘氏家族儒雅的家风。 甘熙故居为人称道的独特之处在于,这组建筑既有江南民居的特点,又带有明显的北方建筑风格,这在中国现存的古代民居中是极其罕见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甘熙故居把江南民居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黛瓦粉墙、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有致,而用以表达人物故事以及福禄寿喜寓意的砖雕、木雕,细腻精巧,或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形态传神,无处不在表明它的江南“身份”。为防止火灾,大院每个角落都有水井,共计三十多口,都是嘉庆年间建造的。甘熙故居也借用了北方四合院的格局,北方常见的连接楼堂的“跑马楼”,同样被移接到了故居中。甘熙故居这种南北建筑交融的特色,被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评价为“甘熙故居民俗瑰宝”。 沿着回环曲折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悠远清丽的丝竹声清晰可闻。这座阅尽了人间沧桑的江南名宅,因其清代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巧构思和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让人怦然心动。

徽派建筑中装饰元素应用

徽派建筑中装饰元素应用 一、背景方向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在其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元素上都有很大程度的艺术文化积淀。所以,徽派建筑中的装饰元素在很多方面拥有很大的应用和用处。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的装 饰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 向。除了我对徽派建筑本身所产生的浓厚兴趣 外,主要还是缘于对它深厚文化底蕴的膜拜。 鸳瓦粉墙、棹楔鹅吻的徽州古民居遗存在青山 碧水之间,与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共 同交织着乡儒学者的吟哦,绵延不绝地倾泻出 让人心动的诱惑。 徽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 它独特的文化气息,造就了它自然、古朴、典 雅的风格特点,它既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造 就出来的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一种物质实体,又是古徽州社会历史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观念上的反映,除此之外,它超乎其他装饰元素的美学因素使得徽派风在现代家居中有了其特殊的魅力和诱惑。 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因素 形式因素包括造型、色彩、空间、体积、材料、肌理等要素,徽州的历史悠久且文风日盛,建筑及装饰雕刻艺术风格深受文人派的影响,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高宅、深井(即天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雕、木雕、石雕(统称三雕)为装饰特色。形式因素包括造型、色彩、空间、体积、材料、肌理等要素,徽州的历史悠久且文风日盛,建筑及装饰雕刻艺术风格深受文人派的影响,徽派建筑以黛瓦、 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高 宅、深井(即天井)、大厅为居 家特点,以砖雕、木雕、石雕(统 称三雕)为装饰特色。具有徽派 风格的“三雕”源于宋代,至明 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 朴,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 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 讲究艺术美,画面玲珑剔透, 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并赋予了特定的寓意。 徽州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

ZJ1HBGF-35-2018-仿古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方法

仿古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方法 工法编号: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执笔人:侯杨飞韩博林毅周琦赵政智 1前言 徽派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骏马故称“马头墙”。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其具体工艺做法现有文献记录不多,构造做法也很少有相关图集规范查阅,砌筑起来难点重重,无从下手。 本工法以《凤凰·南华里》项目1#楼马头墙为例,对马头墙砌筑的施工方法进行摸索,对其构造做法进行总结。 2 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施工工艺简单,稍有二次砌筑经验的队伍即可上手,操作性强。 2.0.2本工法绿色环保,多处采用预制结构,直接安装即可,省去现场浇筑等程序,减少环境污染。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种需要做马头墙造型的建筑。 4 工艺原理 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砌筑。马头墙顶部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纵向边缘采用构造柱或芯柱灌实,压顶与构造柱需交圈,形成封闭“框箍”。在两侧错台位置,可用挑梁挑出,并用预制混凝土梁错开搭砌,制造出错层效果。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 图5.1.1工艺流程 5.2操作要点 5.2.1施工准备 (1)立皮数杆:用30mm×40mm木料制作,按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小于15m,转角处距墙皮或墙角50mm设置皮数杆。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2)根据设备专业安装要求,预留设备安装洞口,明确砌筑原则。 (3)砖浇水: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烧结类砌体的相对含水率宜60%-70%。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和蒸压混凝土加气块不浇水。 (4)空心混凝土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得小于28d。 (5)墙体施工缝处必须留置斜搓,斜搓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5.2.2马头墙整体结构布置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艺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法 章传范姚光钰 1、前言 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做法美化了徽派建筑,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如黄山市西递、宏村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富有特色的徽州古建筑不可分割。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其工艺技术、施工方法现有文献记录不多,导致现在所建“马头墙”走形走样,使一道道空中线条的“马头乐章”找不着谱。为更好地继承发扬“马头墙”这一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一个业内规范,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现对马头墙的构造、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提炼,形成此工法。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艺流程见如下 工艺流程图: 2、工法特点 2.1 传统做法:有砌墙、抹灰、瓦作基本操作技艺,还涉及到砖雕细作、彩画墨线装饰技能。 2.2 创新做法:马头墙拔檐部位三线砖及脊两坡沿、脊压顶采用钢筋砼现浇或分段预制、马头座头连体预制安装。 2.3 贴美纹纸使假垛板砖缝白线与墨线一次成形,比传统做法一条条画线简捷方便、整齐美观。 3、适用范围 马头墙这一颇具特色的建筑符号正被广泛用于民居、新农村建设、旅游区的宾馆、商场、博物馆、园林小品等等。现黄山市正争创国际旅游城市,提倡“保徽、改徽、建徽”这一号召,也影响周边地区,徽派建筑正走向全国,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5.2 施工准备 5.2.1 主体工程已完成,四周墙体砌至檐口平,各种材料,半成品、机具已到位,各项施工方案已落实,并已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5.2.2 主要施工工具,砌垛头墙,粉刷用砌刀,铁抹子等施工常用机具。 砖雕用各种规格铁凿子、硬木方凿锤子、铁扒锯,切割机等。 刷垛板、墨线用:毛刷子( 排笔)、画墨尺杆、刮白缝刀 ( 螺丝刀 )、墨斗等。 垛头墙绘画颜料:墨汁、矿物质颜料 ( 不容易褪色) 有赭石、石青、石绿、丁黄等。 兰灰色浆配比 ( 刷假垛扳砖用为石灰膏:墨汁:白酒:水=10:1:0.1:用水量为可刷稠度。 4、工艺原理 当坡屋面山墙砌至檐口墙平,以上形如砌马头墙。 马头墙即由定档、砌阶梯形垛头墙、安装马头各式构件、 盖瓦筑脊与主体结构结合,做装饰抹灰、弹轮廓墨线, 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 作者:黄山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3 ·

徽州建筑元素——马头墙

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头墙的起源、特征与寓意,还有马头墙中的地域文化,马头墙的艺术价值及马头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徽派建筑,马头墙,特征,艺术价值,应用。 在徽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徽派古建筑,他们像一 朵朵雍容典丽的艺术奇葩,装点着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 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 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建筑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徽州建筑是古徽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建筑精髓,布局上 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以风水理论为依据,强调天人合一,依山临水既考虑生产生活的便利又冲突精神上的需求,徽派建筑是南方杆栏式建筑和北方四合院 相结合的产物,即继承儒家的文化理论,有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手法。 徽州有“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的诗般意境的美景,这句话说的是明清徽派的建筑风格,青色的砖、小片的黛瓦、马头墙、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流檐翘角、宏伟壮观.... 可以让人感受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巧。在中国民居建筑上独树一帜,故而名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更使我辗转流连,品味再三的是民居建筑中一排排高低起伏,宏伟壮观的马头墙。马头墙是从乡村到都市雅俗共赏的建筑形制。无论在灯红酒绿的都会,还是在烟雨迷茫的乡镇。马头墙都以自己优美的造型装点在天际线,传递着人世间的烟火沧桑。 马头墙的起源 将马头墙推广于民间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徽州山地多,平地少,民居建筑用地资源相对贫乏。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户连户,墙靠墙,民居建筑密度较大,并且徽派建筑由于在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这种建筑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承重与围护构件分离,适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充分优化自然条件,使人们生活适应自然,自然环境为生活服务。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

马头墙

马头墙---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上面再安各种式样的“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

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将这种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运用推广于民间民居建筑,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制结构,损失十分严重。何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有效方法,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 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艺

编号: 翻印无效 页脚内容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法 章传范 姚光钰 1、前言 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 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 做法美化了徽派建筑,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如黄 山市西递、宏村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富有特色的 徽州古建筑不可分割。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其工艺技术、施工方法现有 文献记录不多,导致现在所建“马头墙”走形走样,使 一道道空中线条的“马头乐章”找不着谱。为更好地继 承发扬“马头墙”这一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一个业 内规范,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现对马头墙的构造、 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提炼,形成此工法。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工艺流程 见如下工艺流程图: 2、工法特点 2.1 传统做法:有砌墙、抹灰、瓦作基本操作技艺, 还涉及到砖雕细作、彩画墨线装饰技能。 2.2 创新做法:马头墙拔檐部位三线砖及脊两坡沿、 脊压顶采用钢筋砼现浇或分段预制、马头座头连体预制 安装。 2.3 贴美纹纸使假垛板砖缝白线与墨线一次成形, 比传统做法一条条画线简捷方便、整齐美观。 3、适用范围 马头墙这一颇具特色的建筑符号正被广泛用于民 居、新农村建设、旅游区的宾馆、商场、博物馆、园林 小品等等。现黄山市正争创国际旅游城市,提倡“保徽、 改徽、建徽”这一号召,也影响周边地区,徽派建筑正 走向全国,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5.2 施工准备 5.2.1 主体工程已完成,四周墙体砌至檐口平,各 种材料,半成品、机具已到位,各项施工方案已落实, 并已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5.2.2 主要施工工具,砌垛头墙,粉刷用砌刀,铁 抹子等施工常用机具。 砖雕用各种规格铁凿子、硬木方凿锤子、铁扒锯, 切割机等。 刷垛板、墨线用:毛刷子 ( 排笔 )、画墨尺杆、刮 白缝刀 ( 螺丝刀 )、墨斗等。 垛头墙绘画颜料:墨汁、矿物质颜料 ( 不容易褪色 ) 有赭石、石青、石绿、丁黄等。 兰灰色浆配比 ( 刷假垛扳砖用为石灰膏:墨汁:白酒: 水 =10:1:0.1:用水量为可刷稠度。 4、工艺原理 当坡屋面山墙砌至檐口墙平,以上形如砌马头墙。 马头墙即由定档、砌阶梯形垛头墙、安装马头各式构件、 盖瓦筑脊与主体结构结合,做装饰抹灰、弹轮廓墨线, 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 作者:黄山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3 ·

浅析徽派建筑空间形态

浅析徽派建筑空间形态 摘要:徽州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以粉墙黛瓦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漏天之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结构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皖南的徽州,大多数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古民居,其聚落组合变化丰富,深刻体现了徽州人民的自然观和礼乐之制,其中最著名的是西递村和宏村。 The ‘Huizhou residential houses’is one of the mature architectural trend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ich uses black and white as element colors and it is famous for the unique Ma Tau wall and Lou Tian. The wood structure of beam with elegant carvings craft on it is both strong and stable. Inside the houses, the classic and elegant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furnish display a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tmosphere. In most places of southern Anhui, to a greater or less extent some ancient houses are remained. Its settlement and combination reveal with great poignancy the opinion of nature and social rules for etiquette and harmony of Huizhou people, of them the most famous are villages of Xidy and Hongcun 【关键词】徽州建筑(民居),天井,屋顶,马头墙,围合,轴线,礼制 乡愁,就像是一碗陈年老酒,上世纪60年代,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胡适总是常常念叨着自己的家乡——徽州。 徽州,简称“徽”,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之于徽州民居,我们应当做地理学的界定,同时也应当涵盖它的文化意蕴——儒家伦理道德精神风貌的体现。 徽州素以奇峰,怪石,清泉,古树,云雾称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徽州建筑基本属于“山地建筑”(山地建筑是坡度10%以上的建筑)。明代文震亨以为“居山水之间为上,村居次之,郊区又次之”,徽州民居村落则大都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居山水间与村居的统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朱子云“山峭立而水清澈”,也正是这样的环境陶冶出平淡自然,率真拙朴的徽州人民,也正是这种性格的铸就,审美观的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徽派民居的风貌。于是,环境——建筑——人,成为了一个无限的循环。 一、徽州建筑单体形态构成 中国传统建筑象征着一种“礼制”秩序。尽管建筑形态由各种要素组合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