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政治哲学

马克思 :政治哲学
马克思 :政治哲学

马克思:政治哲学

2013年秋季学期

姓名:徐发元

学号:12357015

篇次:1

在学生、学者和普通公众眼里---也就是说,在整个世界眼里,他可以说是漫长的政治哲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他是知识分子、激进分子、记者、政治小册子作者、革命组织者、评论家、公众人物和流亡者1。他是大约五十卷学术和政治著作的作者或共同作者。他是一位复杂的思想家,性情尖锐,是一位雄辩的演说家、辩论家,他就是马克思。鉴于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危机能力增强,英国工人阶级开展共产主义自觉意识降低,历史唯物主义遭到反马克思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挑战。在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研究基础上,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无功利交往、以人为目的的劳动等加以深刻阐发,提出“跳出卡夫丁峡谷”的可能。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出了最后的理论努力,对早年人学思想加以经验回应,彻底地批判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逻辑。从而呈现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整体视界。这种视界对理解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对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在近代西方政治解放视界内的探索

就整个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发展来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理性的自由主义、激进的民主主义、共产主义。其中,理性的自由主义和激进的民主主义两个发展阶段是马克思在近代西方政治解放理论视界内的探索。马克思先后分别以德国自由的理性形式、法国自由的内容进行研究,完成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与颠倒,以及对其法哲学中的整体主义、国家主义的超越。马克思颂扬民主制和人民主权,也视图以“真正的民主制”超越资产阶级的民主制与人民主权原则,达到了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进一步理解,为以后思想转变打下基础2。

①理性的自由主义

马克思把他青少年时代自发接受的伴随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而来的那种自由主义的观念化为了德国哲学的理性形式:理性的自由主义。从马克思博士论文到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可以看出,马克思主要依靠理性的自由主义对封建制度展开批判。马克思的出生地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受到了启蒙哲学与浪漫主义的影响。科尔纽说:“马克思最初的精神方向决定于他的生活环境,决定于他父亲的理性主义、宗教上和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决定于他的几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老师的影响。”3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发展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受到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为代表的德国

1唐纳德?坦嫩鲍姆、戴维?舒尔茨:《观念的发明者——西方政治哲学导论》,叶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27页。

2李福岩《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66页。

3【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一卷,刘丕坤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58页。

古典哲学的深刻影响。此时,马克思的科学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特点,可以归结为黑格尔左派。马克思将少年时代的浪漫自由主义观念化为了德国哲学的理性形式,其理论素养在德国思辨哲学的初次反映下,便是理性的自由主义。4

②激进的民主主义

《莱茵报》的查封是马克思自由主义与唯心主义阶段的终结,他开始由激进的民主主义一步步地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开始用更加激进的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理论攻击封建的普鲁士专制制度,即“依靠法国的理论,而不是德国的理论。”5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从理性自由主义转向激进民主主义,与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密切相关。从马克思后来的大量作品中看到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法国大革命和国民工会研究的大量清晰的研究成果。马克思把他对法国大革命研究的成果应用于阐发他的新世界观的基础,应用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虽未完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政治哲学著作,但从遗留下来的草稿看,他完成了体系化哲学的突破与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的转变,受费尔巴哈影响的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对主体和谓语关系的颠倒,还批判了黑格尔从社会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黑格尔王权至上的君主立宪制观点,以及黑格尔以国家的形式遮蔽、调和社会矛盾的思想。6“依靠法国的理论”对黑格尔的批判,马克思颂扬了民主制与人民主权,“达到对民主制的相当含糊的理解”。7我国学者丁长春高度评价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马克思政治转向的重大意义:“当他以高屋建瓴之势横扫黑格尔法哲学中的反民主成分时,他就由自由主义转向激进民主主义”8。在马克思看来,民主制是一切国家制度的本质,是迄今为止一切国家制度发展的顶点。站在基金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颂扬明主制和人民主权,批判黑格尔法和德国封建制度的同时,马克思也试图超越民主制与人民主权原则。

二、后现代政治哲学对马克思的继承和批判

自20世纪60年代期末以来,作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性反思的后现代政治哲学思潮主要在法国也在美国逐渐孕育而生。从那时起的近50年里,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利奥塔与罗蒂等后现代思想家富有冲击力的著作不断问世,并在相互之间产生思想碰撞与共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政治哲学展开了新一轮的现代性批判,其中包括他们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反思、批判或所谓发展,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后现代政治哲学观念9。

(一)福柯后现代政治哲学视阔中的马克思

米歇尔*福柯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与话语方式,机敏而深刻的写出了地道法兰西民族特色的后现代政治哲学,在其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与马克思的对话与交流,其中既有隐性的继承,也有明显的拒绝,还有各种批判。10

就福柯个人独特的学术成长背景和环境来说,他在大学读书时,法国哲学的主流是马克

4李福岩《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69页。

5李福岩《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74页。

6李淑梅:《体系化哲学的突破和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的转变》,《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7【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一卷,刘丕坤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527页。

8《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四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66页

9李福岩《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151页。

10李福岩《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153页。

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现象学,法国学者们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之间联系的研究。24岁时受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影响下加入法国第一大党---共产党。这段学术经历既使福柯对源自启蒙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至少抽象的接受与赞同,尤其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很好的理解。另外,结构主义也为福柯提供了试图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的重要理论工具:一是“福柯认为结构主义能够提供那些更为‘绝对论’无法比拟的精确和系统化的历史分析方法”,“认为意义是相对的”,二是“主体的死亡”或者如罗兰*巴特的话“作者的死亡”。11

就福柯的个人生活体验来说,其后现代政治哲学是对自我个性自由的思想素描。福柯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对政治权利的批判,认为权力可能会摧毁我们,而知识真理却无法阻止这种事情发生。福柯经常引用马克思的概念、词句和作品,但他从不加印证标记、不点名也不加引号,使得原文难被一般人认出的马克思原文给福柯冠上了从不援引马克思的名号。无论从这段自述或是福柯1961年的《癫狂的文明---理性时代的精神病史》,还有临终前在法兰西学院不同主题的授课演讲,可以有把握的说,福柯确实对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有所继承。在福柯后现代政治哲学中,有对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的隐性继承,也有对其的拒绝与远离。20世纪60年代末期,法国左派知识分子等在讨论超越马克思时,福柯却宣称要与超越论者保持距离,而且要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保持一定的距离。最终,他学术总体上远离了马克思,而走向永远要不断对微观权力进行批判与斗争的后现代政治哲学。福柯明显批判马克思的“乌托邦式”信念及对未来的乐观与信心。福柯以微观的自主斗争对马克思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理论模式替代的背后,隐藏着他对马克思以经济分析权力理论思维模式的拒绝与批判12。进而,他批判马克思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权力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政治哲学。

(二)、德里达后现代政治哲学视阔中的马克思

当全球哲学界以惊异的目光聚焦在福柯后现代哲学思想的时候,又一位理论风格独特的思想家在法兰西文化的独特氛围中出场了,并再次吸引了视界哲学的目光,乃至被美国后现代哲学家罗蒂“看做最吸引人和最具独创性的当代哲学家”13。这就是也不愿意把自己归为后现代思想谱系的法国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德里达(1930--2004)。

国内外学界对德里达与马克思的一般关系争论很多、很大,但未见相关的专题研讨。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可以把论争的代表性意见分为四种:1、德里达与马克思是异质的。德里达声称他始终把他自己的解构主义理论理解为一种激进化的马克思主义。伊姆雷*塞曼认为德里达把马克思幽灵化,诋毁了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实践、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维度。2、德里达与马克思是同质的。阿赫玛德等人认为解构和马克思主义和解了,或把德里达定义为不同于左翼和右翼的‘第三条路’。3、德里达和马克思有同有异,关系紧张。这些学者认为德里达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同时又与马克思保持了一定距离;既表示对马克思主义一些思想不赞成,但又自认为承袭了马克思的某种批判性遗产14。4、把德里达和马克思分几个阶段历史来看。第一阶段从1967-1975,德里达与马克思主义保持着一种外在的、谨慎的关系;第二阶段从1976--1993,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从解构走向同构,从怀疑走向肯定;第三阶段从1994-2004,德里达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现实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趋稳定15。

11李福岩《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154页。

12李福岩《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167页。

13【美】罗蒂:《真理与进步》,杨玉成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页。

14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6页。

15张传泉、周向军:《雅克*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辽宁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之后的西方哲学家们也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之后的西方后现代哲学家们还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惟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历史科学、社会政治学,才做到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统一,真正终结了形而上学无谓的思辨,真正实现了彻底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政治哲学至今还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与远大的发展前途,还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后现代政治哲学无法逾越的视界。同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强大生命力也在于它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从不教条僵化,而是随着实践、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模板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一引言 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无疑是一项重大课题。对政治哲学的关注和研究,仿佛已成为我们时代的基本动向之一,以至于一位思想者做出了这样的断言:“我估计政治哲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成为中国的重要显学”。了解和把握西方政治哲学是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可以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作出变革和超越,而这种变革和超越即包含着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有益成分的吸取和发扬。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异常繁荣,一些有影响力的派别纷纷出场并且脱颖而出,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膨胀,一个庞大的问题域的存在表明了人们研究能力的不断增强,表明了人们对政治事物的研究不断深化。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说自话的境地。面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们提供的丰富的政治哲学理论遗产,我们究竟应当从中选择什么样的视角、理念和制度诉求,来作为我们讨论政治哲学问题的基本框架,仍然是一个难以择定的理论难题甚至是禁区。诚然我国政治哲学界在引进西方国家的政治哲学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引介大致还处于一种以拒斥性批判的态度引介和以醉心其中为前提引介的二元对峙状态,如何在将西方的当代政治哲学成就引介的基础上,走出单纯理论消费、学术贫困的局面,告别敌视性的政治心态、自恋化的学术习性,还需要一种理论的大智慧。有鉴于此,本文有意识地注意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努力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高度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提供方向。 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向 透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错综复杂的发展图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广袤而深邃的地带,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研究路向,它表明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 1概念之争:规范性抑或评价性 政治哲学是规范性的抑或是评价性的,这一问题涉及对政治哲学的根本理解。政治哲学是政治科学这一更大领域的一个子领域,其他的子领域,例如

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论文

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论文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全文如下: 前言:在对政治哲学进行研究时,如果忽视其双重维度的属性,只是进行单一的研究,那么研究出来的结果将会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对于政治哲学的蕴涵,也不会充分的展示 出来。因此,在进行政治哲学研究时,必须要从双重维度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以便于保证 研究的全面性。马克思政治哲学属于政治哲学中的一种,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同样需要以 双重维度为视角来进行研究。 一、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 一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所谓理论前提,就是指政治哲 学的概念。在政治哲学的概念中,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理解政治和哲学的关系,由此可见,在政治哲学的概念中,两个基本的组成元素就是政治和哲学,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相 互的,具有双向性。基于政治哲学的概念,人们在进行研究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一个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对哲学进行研究,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个则是从 哲学的角度出来,对政治进行研究,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在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中,在政治和哲学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核心定义。在施 特劳斯的理论中,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政治哲学表达 式中,政治所代表的是研究的内容和作用,哲学表示的是研究的方法,据此,政治哲学就 是对政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方式为关联政治的哲学方式;另一方面,在政治哲学的概 念中,政治是形容词,并不代表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基于此,在进行政治哲学的研究时, 主要研究的为哲学问题,采取的方式为政治方式。 实际上,在这两个方面的定义中,政治哲学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在第一方面的定义中,侧重点为政治,而在第二方面的定义中,哲学才是侧重点。对于这两种定义,施特劳 斯所欣赏的是第二种,这种认知具有比较好的明确性,不过,一贯性是不存在的。在施特 劳斯后来的研究中,再次对政治哲学的概念做出了解释,在这次的解释中,政治成为了强 调的侧重点,通过哲学的方式来处理政治问题,这种变化说明,在进行政治哲学研究时, 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政治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政治哲学的涵义。 通过对施特劳斯相关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政治和哲学的关系,政治方式处理哲 学问题和哲学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是相互依赖的,不能分开来进行研究,通过这两方面的研究,将政治和哲学的相互关系充分的反映出来,而这也正是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 二、政治哲学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1.古希腊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正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2.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及其意义? 柏拉图:重点为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当王),《理想国》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 城邦的本质 (一)溯源法: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人→家庭→村社→部落→城邦 (二)分解法: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公民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 公民平等→城邦民主 政体研究 (一)政体的界定 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二)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三)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四)政体的特性与基础 对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扬弃 把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的和历史性的描述与分析。 (一)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二)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三)近代个人主义的源头 ●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权利与价值 ●冲淡和稀释整体主义 民主与法治思想 (一)民主的依据

费希特政治哲学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影响

费希特政治哲学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影响 崔文奎 内容提要:费希特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代表人物,其政治哲学 与康德、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一道,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得以孕育产生的土壤。马克思 不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特法权思想中所包含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分”,而且 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相界分的思想及劳动概念。更为重要的 是,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突破。 关键词:费希特;马克思;政治哲学 恩格斯认为:“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永远不会创立起来。”①这就是说,对于马克思,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他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马克思不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康德黑格尔等的哲学思想,而且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就费希特本人而言,他不仅是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而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者”②,更为重要的是,费希特的哲学体系被胡贝尔认为“完全论证了社会主义”,是因为他的思想中包含有大量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分。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批判地继承了”费希特法权思想中所包含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分”。③因此,探究费希特政治哲学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影响,对于我们厘清马克思与费希特的关系,从而在更为广阔的境域中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费希特政治哲学与青年马克思 青年黑格尔派对费希特是非常推崇备至的,甚至表现出一种把黑格尔“费希特化”的倾向,日益接近费希特把人看作是能动的、实践的观点。1836年秋到1841年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该博士俱乐部的基本立场是自我意识哲学。马克思和鲍威尔、科本一样,同为该俱乐部的主将,都自称是哲学上的“雅各宾党人”,博士俱乐部的领袖人物甚至被称为“神学的罗伯斯庇尔”。在该时期,马克思把他在先前所自发接受的那种伴随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观念化为德国哲学的理性形式。在博士论文 ①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序言;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德国古典哲学》,第34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第页人民出版社年版。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视野

内容摘要: 一、多元主义的事实:1“除魅”的时代: 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 一、多元主义的事实: 1“除魅”的时代: 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 2利益的唯我论(漠视道德)、信仰的唯我论(超越道德)、道德的唯我论(道德霸权)、(种族)文化的唯我论(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 4理性主义是否终结? 5为什么是功利主义? 二、xx的贡献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所以,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允许我们默认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它用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作为人类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决不妥协的。” 1正义作为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价值,必须整合或包容下述价值: 自由(权利)、平等、社会效率与社会稳定、道德的善或优良生活观的多元性;---一种整体主义的描述、论证与阐释的理性主义融贯论;

2自由的平等与平等的自由: “对于由平等的诸基本自由所构成的最广泛的自由体系,每个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而每一个人有权利拥有的平等的诸基本自由,又必须相容于对所有人而言的类似的自由体系”(第一原则)。 3平等中的差异与差异中的平等: “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得: (1)这样的不平等吻合最不利者的最大可能利益(差异原则); (2)这样的不平等所依系的职务和地位,应该基于机会的公平平等条件向所有人开放(机会公平原则)”。(第二原则)---社会稳定的内在认同基础。4作为自由主义传承的两个词典式优先原则: (1)“自由优先”原则: 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基本自由只有为了基本自由的缘故才能被限制; (2)“机会公平平等”优先原则: 机会公平平等优先于差异原则。---社会稳定的内在认同基础。 5作为自由主义传承的国家中立原则: 作为社会合作基本结构的国家,必须通过相应的宪政构架与立法程序来保证上述原则的实施,但却不得选择某一种特殊的善观念作为国家合法性的依据: 作为公平的正义优先xx观念的认同。 6辩护的依据: (1)xx的遗产: 人是理性自利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的探究——从四 大基本命题出发 1.导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主义解释历史、辩证法、和对资本主义批判所发展而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世界观。在19世纪中后期,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构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基或方法论的写作对现代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运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包含了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以及革命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立场研究社会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是架构在其赖以维生的经济活动上。经济组织的架构和生产模式被视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关系的根本来源(或至少发挥了主要的影响),这些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了马克思所谓的上层建筑。在国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结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经济为出发点检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和赖以谋生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是一门解决如何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科学。细分开来,世界观主要解决如何来认识世界,方法论解决如何来改变世界。通常来说,方法论应该包括世界观的内容,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就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旨意研究的内容来看,究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放全人类的途径;同时,两人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在如何的去划定问题的范畴,探索问题的本质,把握问题的发展,得到基本的原则和理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必然留下了极为丰盛的盛宴,以供后人享用。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方法论实不为过。在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有四大主粮,分别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历史和逻辑相一致;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 然而,在查阅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文章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经常引用《列宁选集》、《毛泽东文选》、《邓小平选集》中的文字,来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毕业论文范文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摘要: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尤其是近年在中国的兴起是一件重大的哲学事件,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是学界对中国面对的重大社会现实不足的一种积极回应。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探讨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政治社会中的重大现实不足入手,建构自己的、适应于现实生活并能引导时代思想潮流的政治哲学论述。 关键词: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方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西方学界掀起了政治哲学的探讨热潮。受西方政治哲学探讨热潮的影响,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开始对政治哲学进行关注,甚至有学者断言政治哲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门显学。政治哲学探讨的兴起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者如何应对等,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不足,必须首先厘清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兴起的理由及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一、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兴起的理由 思想是时代的声音,现实是不足的发源地,每一时代的不足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不足正是对时代特点和社会现实的反映。立足时代和现实探讨不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的一条基本思路。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正是对当今时代所面对的一系列全球不足的回应。所谓政治哲学,综合学界观点,主要是指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的哲学反思。西方发达社会现代化起步较早,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不足,如环境污染、政治腐败、能源危机、社会不公等。在此背景下,西方学界纷纷转向对政治、社会现实不足的探讨,并迅速掀起了政治哲学的探讨热潮。 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现代化进程较慢,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也开始面对与西方社会相似的不足,但情况却更为复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历史和文明特点更加鲜明。中国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专制政治系统及传统政治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史上,早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就有了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与西方国家相反的是,古代中国根本不有着民主政治的传统。传统中国社会中,以秦始皇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政治力量就开始支配整个社会。以皇帝为代表的集权政府拥有全部的政治力量,制约着国家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不仅社会是政治社会,文化是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就连人也成为政治的附庸。传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再加上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中国面对的不足更为复杂。历史经验表明,每一社会的转型时期,矛盾都比较集中,同时也是矛盾的高发期。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进展正处于革新开放转折的关节点,即由经济增加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转型,是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导论 1、人类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实现自足。 2、政治学要处理好的关系:①神权与俗权的关系,涉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如何安排的问题。 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涉及到社会自律与政府管制的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③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④平等与等级的关系,涉及基于社会差别的公民权利和社会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⑤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涉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如何划分的问题。 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范围与政府权力界限如何界定的问题。 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和条件如何确定的问题。 ⑧大众与精英的关系。涉及大众参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权力结构以及地域分布如何安排的问题。 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涉及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如何平衡的问题。 3、为什么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所讨论的议题是永恒的,它们所阐发的价值取向 和道德意义是永恒的,它们的话语是政治思维永恒的源泉。是时代的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著作,而它们的内容却又都有超时代、永恒的意义……它们是我们了解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它们也是构成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所需的知识的核心。 三种研究方法:①历史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认为,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把它置于它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并且是对于某种特定政治事实的反应,研究者的任务在于发现并揭示历史当中的“伟大传统”。 ②哲学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政治思想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复活历史上的巨人,而在于更新今天的生活,解决今天的问题。 ③语境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通过分析思想家的语言环境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各种思想的真实含义,如主权、平等、权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 1、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 2、柏拉图的评价:正如耶稣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柏拉图在思想领域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他就是思想 界的耶稣。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欧洲哲学传统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是由对柏拉图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现代性的一种超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629546.html,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现代性的一种超越 作者:丁心悦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4期 摘要: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人们高扬理性,也有了对理性的些许分殊,不管是工具理性的广泛应用还是价值理性的被排挤,归根结底还是主体自身的理性能力,所以对于现代性困境我主要是从我们主体理性的日益膨胀所带来的社会弊病特别是以异化这一视角来切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并用,是讲求科学认知的“是”与价值规范“应当”的统一,不仅以科学的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程,还从价值应当视角来批判的审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关键词:理性异化共产主义政治哲学 一.现代性困境何以可能 近代以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对理性的崇拜和颂扬使得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了对主体的研究,强调主客体对立,卢卡奇在其著作中写到“近代哲学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再把世界视为独立于认识主体而产生的(例如由上帝创造的)什么东西,而主要地把它把握为自己的产物。”近代的理性主义哲学认为只要认识对象是由主体创造的,那么它就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和准确把握的,如此,理性日趋取得了独断地位。康德的两大论断,实质上就是主体的理性能力为自然和为人自身立法。早期社会批判理论家霍克海默把理性分殊为主观与客观。主观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强调的是对理性的工具性应用来满足理性主体的个人愿望,甚至为了达到主观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客观理性更多的是从价值层面来思考与运用我们的理性。霍克海默认为随着对理性主体的高扬,工具理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各方面的合理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同时伴随着客观理性的被挤压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暴露了非理性的多种弊端。 霍克海默的这一观念深受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影响。韦伯的理论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深度分析,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与理性的关系,他提出了形式的合理性和实质的合理性这一对概念,“通过这一对概念,韦伯揭示了理性是怎样通过资本主义的制度实现其‘狡计’的。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是高度合理化的制度,但是,它只是具有高度形式合理化的制度。”我个人是比较赞同霍克海默的观点的,认为是工具理性的普遍应用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剥夺了个人自由和资本主义道德的沦丧。其实不管是工具理性还是形式合理性等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主体的理性能力,所以对于现代性困境我主要是从我们主体理性的日益膨胀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弊病特别是以异化这一视角来切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二.理性与资本异化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教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014年2月26月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课号课序号:080321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 18 周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课程教师:华翔 4.适用对象:大三本科 5、预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应奇主编:《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美]乔治·萨拜因(George Holland Sabine)著,[美]托马斯·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加]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Frederich Watkins):《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表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西方政治哲学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的界分。它由“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为理论目标、“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为研究对象、“实现从政治道德建构论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转向”为研究范式和“哲学的现实化与无产阶级消灭自身的统一”为实现方式等所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明晰,不仅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原理的厘清和体系的创建奠定了科学基础,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阐发在人类面临共同危机的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殊意义。 标签:马克思;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的边界,尤其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边界,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热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明晰,即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政治哲学的区分,会为今后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对话平台,会推动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深入。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的研究,需要从理论目标、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实现方式等多维空间上通过立体形态来把握。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目标是建立与共产主义实践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 马克思政治哲学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关系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以及这些原则所导出的规范、价值观念和由这些原则构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基本结构。马克思政治哲学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政治理想,这与其他政治哲学把公民社会、自由的国家、私有财产保护、法权的实现等作为最高理想原则不同。同时,马克思政治哲学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了相应的政治价值追求。 古希腊以城邦的共同体的合作关系为理想的政治形态,但柏拉图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人都是在法律的强迫之下,才走到尊重平等这条路上来的。” ①即从事正义的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是没有本事作恶。因此,柏拉图政治哲學的研究目的就是:如何通过契约实现城邦的稳定和人之善。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一切奴役都违反自然?这个问题,无论依照理智或根据事实都不难予以解答。世上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分,这不仅事属必需,实际上也是有利益的;有些人在诞生时就注定将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则注定是统治者。”②因此,其研究政治哲学的目的则在于“探究主奴的结合对人类日常生活有什么实际的利益”③。 专于经济学的亚当·斯密被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初期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的历史学家,他及其追随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基础和发挥资本主义功能。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他们的使命只是表明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下如何获得财富。”④即在他们看来,贫困只不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It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societ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lif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二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当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议焦点,熟悉其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诠释,从而准确的认识西方价值的本质。课程内容包括六部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部分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核心讨论议题。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深入,学生应初步具备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 1.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 2.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 3.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三、学习要求 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及额外的参考文献,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课后需小组合作选择任意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讨,为课上的小组汇报做准备。 四、教学进度 - 1 -

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一引言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无疑是一项重大课题。对政治哲学的关注和研究,仿佛已成为我们时代的基本动向之一,以至于一位思想者做出了这样的断言:我估计政治哲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成为中国的重要显学[1]。了解和把握西方政治哲学是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可以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作出变革和超越,而这种变革和超越即包含着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有益成分的吸取和发扬。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异常繁荣,一些有影响力的派别纷纷出场并且脱颖而出,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膨胀,一个庞大的问题域的存在表明了人们研究能力的不断增强,表明了人们对政治事物的研究不断深化。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说自话的境地。面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们提供的丰富的政治哲学理论遗产,我们究竟应当从中选择什么样的视角、理念和制度诉求,来作为我们讨论政治哲学问题的基本框架,仍然是一个难以择定的理论难题甚至是禁区。诚然我国政治哲学界在引进西方国家的政治哲学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引介大致还处于一种以拒斥性批判的态度引介和以醉心其中为前提引介的二元对峙状态,如何在将西方的当代政治哲学成就引介的基础上,走出单纯理论消费、学术贫困的局面,告别敌视性的政治心态、自恋化的学术习性,还需要一种理论的大智慧。有鉴于此,本文有意识地注意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努力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高度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提供方向。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向透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错综复杂的发展图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广袤而深邃的地带,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研究路向,它表明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1概念之争:规范性抑或评价性政治哲学是规范性的抑或是评价性的,这一问题涉及对政治哲学的根本理解。政治哲学是政治科学这一更大领域的一个子领域,其他的子领域,例如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中的政治行为。这些子领域通过运用政治哲学的眼光来判断政府的行为是好是坏,抑或介乎两者之间,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学号:1141101129 姓名:苏佳辉机械系机本4班文章摘要:从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理解出发,揭示真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再回归大学生本身,从大众哲学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联系进行浅显的解读,强调“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最后就自己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解,给出其三大功能,提示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 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或许因为多数哲学家都用高深的词句来谈论哲理,所以一般人反变糊涂了,以为哲学太难理解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说一下自己对哲学的理解! 一什么是马可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科学的观点和学说总称.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指导无产阶级求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有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又称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称谓,所至的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科学的规律的科学,是唯物史观的延伸和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业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科学社会主义时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策略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归宿. 一般地说,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在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

(完整word版)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一.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二、政治思想: (1)正义论:①回答了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即是: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个阶段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②认为一个完善的城邦具有这样一些美德: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③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认为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统治:①哲学王统治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②让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才能保障城邦正义。③哲学家能够掌握正义本身、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个人和公民幸福。④能够看到“美善、正义。勇敢、智慧、节制等理念世界中的原型 (3)政体的演变:柏拉图根据国家制度的品德和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的人的品质把政体区分为两类五种:一是善的、正义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一是恶的、非正义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治、民族政治和僭主政治。 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科的开山之作。其著作有:《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雅典政治》等。 二.政治思想: (1)人与城邦: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是政治动物”,过城邦式的生活就是人的本能,直接参与城邦事物是公民谋取幸福、实现集体之善的必要途径,也是公民权的本质。②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完成某些善业。③城邦是自然的演化 (2)法律的统治:①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法律统治的重要性。②人为政治关系必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即臣民并非全部放弃其判断和责任。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一词具有三要素:第一,它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和普遍的利益而实行的统治。第二,它是守法的统治,即统治者的实施根据普遍的法规而不是根据专断的命令。第三,法治意味着对自愿的臣民的统治。(3)政治的改良:①其核心思想是,最好的或最可能好的政体的实现虽然确实人们梦寐以求的饿,但其实现的途径却可能是在现存法律和政治理念的框架内的渐进改良,而不是宣布激进的乌托邦方案②法律应该根据政体来制定,不能叫政体来适应法律 (4)中产阶级的民主: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混合政体②混合政体的中心旋律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以及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主导的结合贫富两种要素混合的政体(共和政体)④在当今社会,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实现社会结构的正态分布,避免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实现政治社会的中道均衡认为是克服社会不稳定、防止政治动乱的基本原则。 (5)理想城邦:主张自给自足的小国寡民。 三、贡献:①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②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无尽的思想宝库和灵感的源泉。 三.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后现代政治哲学启示.docx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后现代政治哲学启示摘要: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在政治解放范围内的言说,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微观认识的深化,更加彰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促进了政治自由的差异与多样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建构;后现代政治哲学 作者:李福岩,崔晓庚 现时代,一股文化、政治哲学输出的意识在中国学界涌动。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文化正在生成,与西方政治哲学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成为现在与未来学术探索的主要方式,对待当下后现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态度、方法亦是如此。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确有消极因素,其对人类解放宏大叙事的消解,会使人产生理想信仰的迷惑与困顿,甚至会使人有走向政治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危险;貌似激进自由色彩的政治哲学微观言说背后,隐藏着对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辩护与美化;错误地理解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思想,造成思想混乱,等等。然而,后现代政治哲学批判也有其积极因素,需要对其批判吸收。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实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考虑到中国的民族性、历史传统等复杂因素,在此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批判吸收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 一、后现代政治哲学言说开启了当代政治哲学批判的新视域 批判是哲学本性,内含理论批判与现实批判两方面重要内容。政治哲学的批判更是典范的理论批判与政治批判的合一,同时也有相应的建构。可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哲学,不管它是自然哲学、科技哲学、语言哲学还是分析哲学等等,都含有现实社会政治的批判与建构,都有对人类社会政治生存的各种不同理论观照。否则,它就无法留存,更谈不上流传久远。 政治哲学观照方式的差异,受到世界历史发展、民族国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与个人独特生存体验的影响与制约更大。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大型言说的道德理想国,突出批判现实社会政治的礼崩乐坏,强调政治合法性的最终准则是道德善恶。古希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大型政治哲学言说与批判,也是以伦理道德为准则,其心中的理想国也是个道德王国。中世纪西方社会将近1200年,其政治哲学真可谓在黑暗的漫漫长夜中朦胧,以虚幻、神圣而宏大的上帝之城来批判引导地上王国的建构。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宏大叙事,构想了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的资产阶级千年王国。然而,其解放诺言并未兑现,只是兑现了政治自由与解放的形式,人类解放理想并未实现。需要不断地革命,以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由此诞生。 当代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家不同程度地接受到古希腊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教育训练,也都受到西方政治哲学宏大叙事的影响,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批判精神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后现代政治哲学家更是深受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精神的影响,都曾经在思想上有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在他们政

完整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的可能向度_包大为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7年4月 (第4期,总第240期) Apr .,2017(No.4,G eneral No.240) 收稿日期:2016-09-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所有权与正义—— —走向马克思政治哲学”(14AZX00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包大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的可能向度 包大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100872) 摘要:以资本逻辑为框架的现代性是人文社会科学尚待解答的命题,这既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 法在当下的贫乏和矛盾丛生,也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哲学研究范畴中的持续创新。其中,关涉政治社会基 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重新寻找到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哲学中位置, 并且将历史性的正义维度引入对事实和价值的解释当中,关于政治实践的理解才能够摆脱政治伦理的形而上 学,从而回归真实的生存经验当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0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7)04-0019-05 毋庸置疑, 危机是当代哲学的主题。这首先意味着哲学所思考的时代处于“断裂”的危机之中。在资本逻辑所宰制的世界,历史被指认为终结之物,关于历史和现实的批判遭遇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障碍。当思想成为欲望的注脚,真实被符号替代,人文社会科学也就失去了继承思想遗产和真理的合法渠道。这最终迫使人文社会科学成为“一种科学”,而哲学则不得不放弃曾经的理念世界和思维范式,哲学要么把自己抬高到一门科学的等 级上,在诸科学面前为自己的正当性辩护,要么就成为科学的婢女而蒸发为“方法学”。[1]在此意义的危机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面临的困境更为突出。不论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还是“政治哲学”本身所既定的研究方法,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出颇为棘手的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的合法性论争 在后革命的话语中, “政治哲学”成为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显学”,甚至成了跨学科、跨流派的焦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及其方法都在“政治哲学”的研究中谋得了特定的拥趸。在多层次的“政治哲学”研究中,先验的“正义”、“自由”理念被应用于冠以“科学”、“统计”、“分析”或“经验”的方法之中。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则仍然需要解答学科自身的合法性。在“消灭哲学”和“消灭国家”的叙事框架内,马 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难以融入已有的“政治哲学”,更无法使用已有的“政治哲学”方法—— —来假装论证被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所否定的政治伦理概念。在理论内外的矛盾中,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论证其方法论的合法性。首先必须承认,政治哲学有着自洽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所有关于伦理和政治的论述都能被称之为“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也试图在其理论框架中来 【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