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的探讨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的探讨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的探讨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 上海之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7-05-08 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特点存在于文档中、可编码的(Codified)、容易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容易转移。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包括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特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不可编码的(Uncodified)、很难用文字的形式记录、难于转移。 根据Delphi Group的调查显示,企业中的最大部分知识(42%)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但是几种不同种类(电子的和纸制的)的显性知识总和却又大于隐性知识。可见,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企业中的分布是相对平衡的,所以两种知识都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换模型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模型: 群化(Socialization) 隐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Tacit to Tacit):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比如一个新进人员通过观察资深同事的工作来学习经验和技巧。比如人们针对共同主题展开的谈话和讨论。在此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识别和组织领域中的专家?如何沟通协作?如何总结和传递经验教训? 外化(Externalization) 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Tacit to Explicit):即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比如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成书面形式。在此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是:缺乏自动化的流程来捕捉隐性知识,缺乏贡献隐性知识的激励环境。 融合(Combination)

企业培训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中隐性知识 的显性化 摘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唯一能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如何利用知识,以及如何获取新知识。人类的知识包括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知识是组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隐性知识是难以模仿的,是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隐性知识必须转化为显性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组织所利用。因此,如何在培训环节,促使隐性知识由个体到组织、由认知到技能的转化,进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不断促进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组织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培训 Abstract 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a knowledge-based era, only can b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the organization, the only constant is how to use knowledge, and how to obtain new knowledge. Human knowledge includes

two kinds, one is the dominant knowledge, the other is a tacit knowledge. Knowledge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acit knowledge is difficult to imitate, the organization forme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the basis and source, tacit knowledge into explicit knowledge can be better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use. Therefore, how the training links, prompted the tacit knowledge from individual to organization, from cognition to skills transfer,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the spiral,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sharing of knowledge, on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research has certain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Organization, Explicit knowledge,Tacit knowledge,Train

电信运营商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电信运营商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电信运营商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电信竞争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摘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营销与经营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罗明伟 各地运营商在推进企业改革和提升企业活力中,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激励方式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营商激励机制创新实践。 一、绩效激励 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内部激励引导,以此提升营销业绩,是运营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 【案例】新疆电信强县激励计划 『2011年9月新疆电信区公司实施强县激励计划,对县公司评价以经营指标为主(90%),包括全业务市场份额、移动市场份额和收入增长率(后增加3G 渗透率),管理指标为辅(10%),包括应收账款、万元营销费用拉动净增移动用户等。凡是得分60分以上、行业收入排名第二且未发生事故、廉洁问题的评为“强县”,全区计提的工资激励(所有强县收入的1%)和外包费用激励(工资激励的60%),每个季度考核并发放一次激励,激励发放考虑得分和收入规模,比如每个强县获得的工资激励按照该县得分/所有强县总得分(50%)和该县收入/所有强县总收入(50%)加权得出。』 二、竞赛激励 劳动竞赛是运营商常用的一种激励方式,是通过组织劳动竞赛,短期内释放激励政策,刺激营销业绩的提升。 【案例】贵州联通以提前激励方式开展劳动竞赛 『2011年末贵州联通领导班子启动最后两个月的营销活动,定下目标,并推出人均4000元的奖励标准。有别于传统的“先完成任务后奖励”的方式,为打消员工顾虑,领导班子决定将奖金先发下去,不管是正式员工还是派遣制员工奖金一律同等,号召大家奋力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就往回扣奖金。这一招把员工的干劲彻底调动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全力搞业务发展,最终超额完成任务。这一仗为员工树立了发展的信心,也为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树立了威望。自此后,贵州联通在开展各阶段劳动竞赛中,均采取目标奖金预先发放、考核结算的方式,将收入激励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有效推动各经营单元超额完成既定的劳动竞赛任务。』

浅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最终

自然辩证法概论 课程作业 内容:课程论文 课程教师:孔老师 学生姓名:曹年华 学院:生仪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医学工程2016硕 学号:21615083 2017年4月

浅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摘要: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是隐性知识,说得清、道得明的知识属于显性知识。在分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本质差别等关系的基础上, 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视角, 浅谈如何获得隐性知识,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两种知识的作用。 关键字: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本质,实践 引言: 高尔基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人类的文明史客观上来说更像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知识学习,运用和创新使得人类在大自然中成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关于人类知识的研究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 自古希腊时代以来, 它一直是哲学和知识论的中心问题。而在对知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些知识说得清,道得明,有些知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即:“ 我们知道的东西要多于我们所能诉说的东西。”[1] 正文: 看得见的是胸围,看不见的是胸怀,那什么知识说得清,道得明,什么知识又说不清,道不明呢?首先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出发,人们对客观存在不间断的探索,认识是在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以达到揭露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简单来说就是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老子的《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名”。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名”的阶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名”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就发展到“科学知识”的阶段了。这时候,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也就转化为说得清,道得明的知识。人类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先有物质存在就是“道”,后有意识产生就是“名”,这就是两千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名和道,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唯物思想深刻内涵所在。 按照知识的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 我们可以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与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所谓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沟通的、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能够创造巨大的企业价值,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可是,如何创造、收集、分享和利用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主要通过一个项目型公司的案例,介绍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同时还将介绍一家名列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知识管理计划的部分内容。 一、客户的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客户是一家以对外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几十个国家承担过数百个各种不同形式的对外经济援助项目和国内建设项目。公司对外工程承包总额在12亿美元以上。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亚洲、非洲、中东、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均设有代表处,承办公司的各类业务。 由于公司从事的大都是国际工程项目,项目的时间跨度一般比较长,有的甚至在10年以上,因此,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在2001年,公司制定了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迈进的战略远景。 然而,许多因素制约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司在非洲承接了一个电站建设项目,项目组成员克服了语言文化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终于按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电站建设;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将这些重要资料和经验进行及时整理,当公司投标非洲另一个电站的建设项目时,新的项目组差不多是从头开始收集当地的资料,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原本已经解决的问题又一次出现,项目组不得不花费宝贵的时间进行重新协调和谈判,对项目成本和进度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公司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和机制。由于缺乏规范的和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每个项目组都是各有一套。公司中的绝大部分知识是以个人知识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员工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与保存在个人电脑或文件柜里的显形知识。公司领导早就意识到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必要性,然而在推行知识共享体系的过程中,公司面临着许多挑战: ?每个项目组都有各自的经验和诀窍,许多经验都是通过教训才取得的,因此, 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措施,就不愿意贡献出来 ?即便愿意同大家分享个人知识,又不知道谁需要以及通过什么有效 的途径来分享,许多知识散落在各处,不了解如何分类,很少进行 整理,难以查找

知识管理中隐形知识如何显现

知识管理中隐形知识如何显现 从知识存在的状态看,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是可表达的,有物质存在的,可确知的,已被文本化了的知识。所以,显性知识是知识管理明示的对象,是知识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动力。 隐性知识则是未被文本化或难以被文本化的知识,因而有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被复制的特点。它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即它不易用语言表达。另外,也包括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心智模式等,这些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会深深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方式。隐性知识属更深层次的、由个体拥有并控制的知识,是组织进行知识创新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是现在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重点,这种转化是多方位的,一般包括: 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这个转化的目的是推动内部的显性知识交流,以减少信息流的摩擦,降低运行成本,是发挥知识外部性的直接方法。显性知识间的转化是知识管理明示的对象,是知识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动力。目前绝大多数知识管理系统都可以实现。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目前国内少数几家软件公司可以做到。这步转化的意义在于:由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后,再通过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机制使其创新知识被企业共享,从而建立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机制,以激发员工的潜能来达到这步转化。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知识转化的核心,是知识生产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 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这一层次更加深入。据笔者所知,上海泛微软件公司实现了这一步。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泉,而隐性知识本身也需要不断的积累、更新,如果隐性知识停滞不前,显性知识也将被定格并很快就会落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所以企业应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建立学习机制来鼓励员工的自发转化行为。 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这一过程是知识管理中最高层次也是最难以实现的。因为隐性知识具有隐匿性、不易传播的特点,如何进行隐性知识间的转化,其根源在于其知识所有人的知识隐性维度、观点、情绪及所处的环境氛围。人类掌握隐性知识的动机、多少及使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隐性的维度下潜意识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 隐性知识通过协同办公OA平台的转化方式:

知识显性化及知识流程研究

知识显性化及知识流程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全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流程成为了企业管理运作的核心,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知识是当今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知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知识管理又是围绕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等一系列知识流程活动进行的,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取得这些知识流程核心活动之间的平衡。因此,对知识流程分析与建模方法是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从知识获取入手,因为知识获取是一切知识管理研究活动的基础,尤其是隐性知识的 挖掘和利用,并利用知识含量定量描述岗位隐性知识在占整个知识结构的比重。 紧扣业务流程,给出一套完善、系统的知识流程分析、建模框架,以动态、直接的方式显示企业知识资源与业务流程的映射关系。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方面,知识获取处于知识链的瓶颈位置,本文将给出一套完整的知识获取方法,特别是隐性知识获取方法,为知识流程分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研究知识流程建模方法,有了一套系统的知识流程分析框架做指导,组织能够更有效地将知识流程 研究成果应用于知识管理。本文主要完成了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现有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流程分析方法、知识含量的相关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中的优缺点,以此作为研究的依据。2)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在组织内进行高效的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结构特征出发,解决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问题。 3)在充分挖掘组织内部知识资源的前提下,结合问卷调查,建立知识含量的 计算模型,定量分析组织内不同岗位知识资源中隐性知识的比重,根据不同岗位 知识含量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提出如何利用知识含量指导工资发放、权责制度、领导方式等管理问题。4)建立知识流程建模方法,该方法需要能够体现知识资源在组织内的流动情况以及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框架,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5)以一家电力设计研究院为背景,对本文所提出的隐形知识显性化、知识含量模型以及知识流程建模进行实例分析。

好利来公司的知识管理

好利来公司的知识管理 池塘里面住着很多鱼,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一直到有人搬到了池塘边生活, 他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因为有人经常来池塘边钓鱼。于是,池塘里的鱼越 来越少,鱼儿都非常紧张。但是鱼儿却发现住在池塘东面的鱼没有几条被人钓走,于是大家纷纷去求教。住在池塘东面的鱼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开会分析,住在池塘东面的鱼全是草鱼,他们只吃草为生,原来,由于草鱼只吃草,钓鱼 人用的蚯蚓就没有了用处。这个优秀的经验马上在鱼儿之间传播开来,大家都 不会去吃悬浮在水中的蚯蚓了,很少有鱼被钓走。 鱼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减少被人钓走呢?分析鱼儿从大量被钓走到很少被钓走的 变化,我们会发现其原因是因为鱼儿通过分析池塘东面的鱼很少被钓走的现象后,进行分析与探索,找出了原因,并且在鱼群中推广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是一个分析、挖掘数据与经验,将隐性的知识挖掘出来,变为显性知识, 并进行推广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管理。对于strong>企业来说,知识理就是对一个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 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亦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 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故事里面的鱼是明的,他们知道如何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以后避免少犯同样的错误。联系到我们的企业的运作,会发现我们的企业经常在犯同样的错误。一 个错误在一个企业出现过,随着人员的变更,以后还可能再次出现。员工优秀 的经验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传播、沉淀,随着员工的流失,公司失去了大量 的知识资源,大量的培训费用也往往变成了员工跳槽时个人的砝码。所以,不 论是大企业,还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引入知识管理,加强知识管理非常必要。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将知识管理落实、让员工自觉的利用知识管 理系统,如何进行知识挖掘,如何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好利来公司也和普通企业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好利来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管理实践,有效的引进知识管理,并且与公司的人力资源 好利来对知识管理的需求 以经营饼店业务为主的好利来公司的战略重点一直很明确,那就是建立属于自 己的销售终端,迅速扩张与占领市场。从创业至今近十年好利来利用连锁经 营模式高速的现金流编织了一张庞大的零售网络,目前已拥有员工5000多人,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设了200多家连锁店,同时在北京和沈阳建设了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园,以满足月饼与包装食品的市场需求。 拥有如此良好的基础与资源,好利来却在近一年来放慢了迅速扩张与占领新城 市的步伐,真正的原因不是缺乏市场机会,亦不是因为缺乏资金,而是因为内 部员工的成长速度已经满足不了公司扩张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连锁店的生

企业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理论研究之一

企业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理论研究之一 企业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理论研究之一 一、背景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创造公司》一书中指出,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就是指未经正式化()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者或员工的经验、技术、文化、习惯等,是属于个人经验与直觉的知识,不易以言语来沟通及表达,表现为难以形式化、无法被具体化的技能。此类知识是主观的、自悟的知识,涉及个人的认知与意念。而“显性知识”( ),则包括一切以文件、手册、报告、地图、程序、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所呈现的知识,不论是传统的书面文件,或电子档案,都是可以用形式化、标准化的语言文字或图像所传递表现的知识,此类知识是客观的、有是可见的知识。野中郁次郎认为企业的员工头脑中拥有大量的不容易用言语表达的隐性知识,而能够用言语表达的显性知识相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部分,有如“冰山一角”。由于隐性知识是不容易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创造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而模型就是实现该目标而创造的方法。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模型包含知识创造和转化过程的四种模式,企业中的知识创新,经由群化、外化、综合、内化这四种基本模式,形成了一个“知识螺旋”的知识进化过程。 模型的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如下:在群化的情境中,例如师徒式的学习、伙伴之间模仿,隐性知识可以在个人之间转换,这些知识是不能被清晰表达的,且其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在外化的过程中,通过比喻、隐喻等方式,以文字符号或图象呈现。隐性知识可以在外化的过程中,转换为显性知识;通过综合现有的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又可以经过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最后,通过干中学的方式,显性知识又可以在内化的过程中,转换为个

隐性与显性知识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1.隐性知识概念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2. 显性模式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隐性知识的价值必须通过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来实现,企业内的知识正是通过这种循环转化而形成了一个螺旋形上升的知识创新过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历经四个循环阶段。 社会化阶段 社会化阶段是指从个体的隐性知识到另一个体隐性知识的传播过程。这是人类知识传播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将隐性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显性化,但总有部分有价值的隐性知识难以实现转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社会化阶段将隐性知识进行传递、共享及创新,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已成为企业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中,参与者不使用语言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隐性知识,如徒弟仅凭经验、模仿和实践就可以学会手艺。 外化阶段 外化阶段是通过类比、隐喻、假设、倾听和深度谈话等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典型的知识创新过程。人们将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为语言可以描述的内容,是从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将经验转变为概念的过程。知识显性化的目的在于知识的共享,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或常规的知识才可以进行传播,深层次的知识则不易为他人获得。因此,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采集和加工可以显性化的隐性知识。 组合阶段 该阶段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一个建立重复利用知识体系的过程。它重点强调的是信息采集、组织、管理、分析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是在不断聚合过程中产生新的理念。私人知识并不能直接共享,可以进行传递的仅仅是知识中的有关观点和信息。他人在接受信息后,要对其进行深入地感知、理解和内化,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新知识。企业将从个体员工收集到的显性知识通过加工整理,形成一般的显性知识,最终浓缩为企业的核心知识,员工可以方便的吸收和使用,以实现组织的正常运营。 内化阶段 内化意味着新创造的显性知识又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的目的在于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知识的创新与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组织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取决于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更新。经过内化阶段,组织竞争力得到提高,知识管理完成一个基本循环。在上述四种转化过程中,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核心,是知识生产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员

知识管理积分激励及专项推广活动管理办法.

知识创造价值! 大新城 知识管理项目 积分激励及专题活动管理办法

文档控制文档更新记录 文档审核记录

目录 文档控制 (2) 目录 (3) 第一章知识管理激励管理办法 (4) 1.1目的 (4) 1.2长效积分激励机制办法 (4) 1.2.1知识的积分规则 (4) 1.2.2知识仓库目录维护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4) 1.2.3文档知识库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5) 1.2.4维基知识库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5) 1.2.5知识问答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6) 1.2.6专家网络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7) 1.2.7知识地图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8) 1.2.8知识专辑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9) 1.2.9通用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9) 1.2.10积分规则系数设置 (10) 1.2.11积分头衔设置 (11) 1.2.12知识积分的排行 (14) 1.2.13知识积分的兑换 (14) 1.3专题推广激励办法(项目推出初期) (14) 1.3.1知识推广口号内部征集令(推广知识管理的文化) (14) 1.3.1.1活动目的 (14) 1.3.1.2宣传口号要求 (14) 1.3.1.3征集对象 (15) 1.3.1.4征集时间 (15) 1.3.1.5提交方式 (15) 1.3.1.6评审方式 (15) 1.3.1.7荣誉奖励 (15) 1.3.2知识挖宝(挖掘内部的标杆样例) (15) 1.3.2.1活动目的 (15) 1.3.2.2参与人员 (15) 1.3.2.3知识范围 (15) 1.3.2.4时间要求 (15) 1.3.2.5提交方式 (16) 1.3.2.6评审方式 (16) 1.3.2.7荣誉奖励 (16) 1.3.3知识对对碰(吸引用户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兴趣) (16) 1.3.3.1活动目的 (16) 1.3.3.2参与人员 (16) 1.3.3.3知识范围 (16) 1.3.3.4时间要求 (16) 1.3.3.5提交方式 (16) 1.3.3.6评审方式 (16) 1.3.3.7荣誉奖励 (16) 1.3.4其它可选的专题方案: (17) 1.3.4.1名家大讲堂 (17) 1.3.4.2“薪火相传”系列活动 (17) 1.3.4.3“新城新知”栏目 (17)

企业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公司是专业从事装备制造业产品研发信息化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主要的客户是面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企业,公司专注于装备制造业产品研发信息化领域,致力于研发信息化领域中设计仿真、试验测试和综合保障技术的丰富与发展。承担各种设计仿真、试验测试和综合保障平台系统的咨询、设计、开发、安装、调试、培训等全套工程服务。公司是一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产品非标准化,对员工的创造性,对个体高度依赖。 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军工单位,这就涉及到了涉密和非密两部分。涉密的一些要求不能书面化,真正的要求一般在文档是不具体体现,只能通过客户对我们的口头要求,这一块是隐性知识。另外非涉密的就比较简单,对于客户的组织架构,客户的要求,客户以后进一步增加的内容,都作为纸质或电子文件形式存储,这是显性知识。这一块的知识只要是公司参与的人员都会了解到,并且这的显性知识每实施完一个项目,公司会开总结会,把这一块的知识捋顺,并传播给未过去实施的人员,达到全员共享的目的。 此外公司的显性知识比较多,公司的组织结构,日常行政的一些规章制度,后勤的一些保障,财务的制度,人事等等各个部门的规则,以及不同职位人员的要求等等。例如公司的高层,中层,下层人员的分工,以及不同职位例如销售,售前,实施,售后职位的要求和行为准则。行政财务方面是用公章,合同章的申请,采购的申请,请假以及差旅的报销等。人事关于工会活动,社保,培训等等的规定。 隐形知识是: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公司,几位大股东都是北航博士毕业,公司做的行业最初是从航空集团开始,现在往航天,船舶,兵器方面来发展。几位大股东在行业内的人脉关系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这是初入这个行业不具备的。 此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务实进取、成就客户;公司的经营理念,价值服务;公司的经营宗旨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资本化,专注于产品研发和产品性能的改善,不断提高产品服务客户的精准性和适用性。 还有,公司的科技创新,多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公司坚持的理念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 公司的质量方针:技术一流;质量为本;顾客至上;持续改进;

波兰尼提出他的隐性知识理论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4.20 在制造领域,模具是基础。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在历史上主要靠一个个模具师傅的经验、判断和个人知觉,所以要开一个新模具,需要让这些师傅满意:陪笑脸、递烟倒茶拍马屁。富士康也是这么做的,但富士康之所有能有今天的成就,在于他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去建立模具设计的数据库来支持,经过数年数百人团队的努力,将大部分模具设计的工作显性化,这样子富士康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全聚德的烤鸭也是靠师傅的,但也可以做成电子傻瓜炉烤鸭,其实也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成果。中医主要靠隐性知识诊病,所以比较难复制和推广。 这说明,隐性知识并非是永远的隐性知识,知识有一个成熟的过程!今天的许多显性知识,在当年也是隐性知识,可能经过几百年实践、学习、反思,最后可以显性化成文章、判断、农谚、行业俚语等。 但在某个历史阶段,对于特定的人、组织,一定是存在隐性知识,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又分两种情况: 一、对于单个人或单个组织的隐性知识,可能在别的人、别的组织已经成为了显性知识,这就要求要有广泛的学习渠道去学习。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原来觉得某个事情是这样子的,但让你说明白你很难说清楚,当看到某个书籍或文章的时候会感觉“心有戚戚焉”,这其实就是在你这里还是隐性在别人的地方已经是显性了。对于整个行业或者人类都没有显性化的知识,那么谁能最先显性化,谁就可以先发论文、先写书、先出产品和服务,可以先赚钱。 二、虽然已经有组织、个人显性化了,但我们得不到。或者整个行业、人类都没有显性化,这个时候只能在一个组织内部、个人想办法去管理。这个时候注意:对于个体的组织和个人,在某个阶段内可能有一些知识永远没有办法显性化或者显性化的成本过高。

知识管理-万科的知识管理

万科集团知识管理实践分享 作者:万科副总裁陈东锋博士 首先,欢迎全国各地的房地产行业同行们,今天下午来到这里交流房地产行业的知识管理。当然也感谢蓝凌公司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我觉得今天下午的讨论特别有意义,特别刚才跟世联地产等几位老总沟通,我觉得他们做得特别好。我相信在座的同行可能也做得特别好,可能以前没有机会做沟通,我就先抛砖引玉,把房地产行业管理的思考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分享。 房地产行业除了资金密集型,还是知识密集型。知识管理特别特别重要,可能比其他行业还重要。 第一,我们这个行业知识管理为什么这么重要?这是业务的需要和战略的需要。一是我们业务特别复杂,房地产整合了十几个行业,从钢筋、水泥、家具、绿化等等,要跟这些都打交道。这个行业特别复杂,因为整个资源很多,要做好很难。 第二,我们大部分企业都是多项目、多城市。不同的城市文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 第三,我们这个行业跟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孩子怎么玩,老人怎么散步,怎么做饭、教育、配套。这个行业基本上跟衣食住行都非常紧密,但是细节、体验都要考虑,要做好一个楼盘不容易。 第四,变化多和快。客户的需求跟五年前、十年前比,人家要看房子的设计和景观到整个配套完全不一样。现在全球对节能环保、绿色要求很多,导致这个行业如果不学习就退步了,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潮流。 第五,行业不成熟。这个行业发展太快,行业成熟度、精细管理意识不足。 第六,人才经验不足。我们的设计师、工程师、客服服务人员,因为行业发展太快,所以人才培养跟不上。 所以,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显得特别重要,比零售、快销品更复杂,知识更多,更容易犯错,做好更难。所以知识管理对我们行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 可能各企业都深有感受,行业问题反复出现。第一,重复错误,一个错误可能是五年前发生的错误,但是今天另外一个项目出来,他又犯错了。比如空调位置没有做好、厨房洗菜的地方太小、拐角冰箱放不进去,重复错误是一个项目又一个项目来,基本上很难避免。第二,浪费特别多。因为没有一次做好,导致很多返工、变更、维修投诉,这些都是浪费,如果一次做好了,后面就不需要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理论基础_吴品才

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5期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甚至消失较为普遍。如戏剧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年我国尚有394种,目前,还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种只有100多种。能为大家稍稍熟知的剧种则不到50种,20年消失了上百个剧种。全国戏曲剧种流失的速度惊人,有的地区平均2-3年消 失一个。”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的相当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理论基础 吴品才 储蕾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系苏州 215123)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可以有 许多,其中之一便是档案化保护。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们分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档案的共同属性、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理论、文件横向运动理论、口述档案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另外,当前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部分保护措施事实上已涉及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270.7 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has caused the common humanity con -cer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ay can have many,one of which is archivalization protection.The author considers,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archivalization protection has its solid theoreti -cal foundation,they wer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chives of the common attributes,recessive knowledge theory,file undergoing lateral movement theory,oral archives theory,the records life cycle theo -ry,and so on.In addition,the current ab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ome protection measures in fact already involv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archivalization pro -tection. 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rchivalization;Theoretical foundation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研 究”(批准号:06SJB870001)研究成果之一。 75 DOI:10.16113/https://www.360docs.net/doc/c29976367.html,ki.daxtx.2012.05.023

知识管理积分激励及专项推广活动管理办法

知识创造价值! 大新城知识管理项目 积分激励及专题活动管理办法

文档控制文档更新记录 文档审核记录

目录 文档控制 (2) 目录 (3) 第一章知识管理激励管理办法 (4) 1.1目的 (4) 1.2长效积分激励机制办法 (4) 1.2.1知识的积分规则 (4) 1.2.2知识仓库目录维护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4) 1.2.3文档知识库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5) 1.2.4维基知识库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5) 1.2.5知识问答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6) 1.2.6专家网络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7) 1.2.7知识地图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8) 1.2.8知识专辑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8) 1.2.9通用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9) 1.2.10积分规则系数设置 (10) 1.2.11积分头衔设置 (10) 1.2.12知识积分的排行 (14) 1.2.13知识积分的兑换 (14) 1.3专题推广激励办法(项目推出初期) (14) 1.3.1知识推广口号内部征集令(推广知识管理的文化) (14) 1.3.1.1活动目的 (14) 1.3.1.2宣传口号要求 (14) 1.3.1.3征集对象 (14) 1.3.1.4征集时间 (15) 1.3.1.5提交方式 (15) 1.3.1.6评审方式 (15) 1.3.1.7荣誉奖励 (15) 1.3.2知识挖宝(挖掘内部的标杆样例) (15) 1.3.2.1活动目的 (15) 1.3.2.2参与人员 (15) 1.3.2.3知识范围 (15) 1.3.2.4时间要求 (15) 1.3.2.5提交方式 (15) 1.3.2.6评审方式 (15) 1.3.2.7荣誉奖励 (16) 1.3.3知识对对碰(吸引用户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兴趣) (16) 1.3.3.1活动目的 (16) 1.3.3.2参与人员 (16) 1.3.3.3知识范围 (16) 1.3.3.4时间要求 (16) 1.3.3.5提交方式 (16) 1.3.3.6评审方式 (16) 1.3.3.7荣誉奖励 (16) 1.3.4其它可选的专题方案: (16) 1.3.4.1名家大讲堂 (16) 1.3.4.2“薪火相传”系列活动 (17) 1.3.4.3“新城新知”栏目 (17)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

学院:会计学院姓名:涂兵方学号:5214064711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 一、.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 按照知识的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而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而所谓显性知识则是指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法表达的、正式而规范的知识。显性知识是客观的有形的知识,通常以语言、文字等结构化的形式存储的,并且表现为产品外观、文件、数据库、说明书、公式和计算机程序等形式。 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隐性知识在人的知识获得中具有很强的作用,人的行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其支配,包括获得显性知识的过程。团队和组织成员接受更多的显性知识,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增加,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知识总量的增加,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因此,把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野中郁次郎建立的SEIC 模型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和支持。SEIC 转化的矩阵模型按照野中郁次郎建立的模型,转化过程分为 4 个部分: 一是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是隐性知识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其他人的过程,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传承知识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和修辞来转化隐性知识,使其显性化,但不能全部转化为显性知识。部分隐性知识必须要通过如观摩、模仿、亲自实践等方式才能得到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隐性知识的产生和原有隐性知识的衰减。 二是外部化过程。外部化是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人们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例如修辞、建立模型等,将不易表达的知识转化为人们认为可以理解的知识。把实践经验中感性的内容转化理性的知识,是一次知识的升华。 三是综合化过程。这是指将转化得到的零碎的显性知识转化和组合、化合以及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在不断聚合中产生新的理念。分布式文档管理、知识库管理、异构数据库搜索、数据仓库等工具,则是知识综合化的有效手段。 四是内部化过程。内化过程是新的显性知识转化隐性知识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源自于显性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中的创新。我们获得知识,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在应用中有所创新,实现知识总量的增加和更新。经过内化阶段后,团队和组织的竞争力增强,知识转化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社会化外化 显性知识内化综合化 (图为SEIC转化的矩阵模型)

知识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知识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工业经济正逐步转变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思维和新的管理方法。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依靠资本积累的传统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更新,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然而对于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就像人们对什么是知识至今形不成一致的认识一样。为此,最好在最宽泛的背景下思考知识管理。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组织从他们的智力和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通常,从这样的资产中创造价值包括在员工与部门间,甚至和其他公司共享这些资产,以达到最优行动。事实上,知识管理的诞生,来自于前景广阔的市场需求。因为很多依赖积累知识来成长的企业,如软件公司、医疗机构、咨询公司等,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问题:随着一位关键员工的离职或休假,同重要合作伙伴或客户的良好关系受到损害,宝贵的实践经验也随之消失;新员工加入项目组时,因没有相关背景资料而很难上手;或者相反,被枯燥的资料海洋所淹没而无法理清头绪;新项目上马时,难以迅速检索到公司过去同类项目的相关文档和信息,因而无法有效借鉴已有

的经验教训,花费重复的学习成本。以上的种种问题促进了知识管理的产生。它的实施在于维护组织的知识,并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组织的知识加以收集积累、整理、共享,进一步升华至挖掘组织内员工的创造力,使组织得到更好的成长。目前,知识管理在理论上还处于探讨发展的阶段。本文将通过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来阐述知识管理的内涵,这些问题的澄清或者解决对于有效的实施知识管理是很有帮助的。2、知识的动态特征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推理、经验等而拥有know-what、know-how和know-why的能力。Davenport和Prusak(1998)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流动的混合物(afluidmixof……),由经验、价值、语境信息(contextualinformation)和专业洞察力混合而成。这种专业洞察力提供了评估和组织新经验、新信息的框架。知识产生于人脑并被人脑所应用。在一个组织中,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档和知识库,它还存在于日常事务、组织过程和实践中。以上的定义强调了知识不仅对于个人,对于一个组织它都是动态的。知识通过倾听和阅读、对其他事物的观察、感觉、生活经验和所有相关的学习过程来获得。它是一种强力(powerfulforce),可以用来克服障碍,影响决策并帮助个人和组织完成目标。它总是随着人们的经验和学习在变化。正是这种动态特征引出了如何管理流动的、运转的事务。因此,理解知识的动态特征才能理解知识管理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