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三规合一_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_朱江

_三规合一_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_朱江
_三规合一_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_朱江

41

【作者简介】

朱 江(1975-),女,硕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邓木林(1984-),男,硕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潘 安(1955-),男,博士,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修改日期】2014-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5)01-0041-07【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819/cpr20150108a

【摘要】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重纵向控制、轻横向衔接的问题,导致同一空间不同规划“打架”现象严重,给城市空间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三种规划,这三种规划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问题的集中体现。“三规合一”工作的重点是解决这三种规划之间的差异和矛盾,破解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难题。现阶段,受法律、管理体制的影响,“三规合一”工作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基于城乡空间的规划协调工作。随着“三规合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三规合一”及在此基础上扩展的“多规合一”将融入我国空间规划秩序的构建和探索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三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ABSTRACT: In the Chines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one problem is that managers and planners pay attention to longitudinal connection rather than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which has led to a problem that different kinds of plannings in the same space are inconsistent, thereby reducing the ef ? ciency of spatial management. Domestic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land use master planning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kinds of planning in the Chines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So the inconsistency among the three plannings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is problem. Three plannings in one could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s China’s economic reform deepens, three plannings in one and multi-plannings in one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herein.KEYWORDS: three plannings in on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domestic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nd use master planning

1 引言

空间规划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政策的地理表达①,是政府管理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改善民生质量、平衡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期,现有的空间规划体系存在体系庞杂、职能划分不清、协调沟通不畅等问题。空间规划之间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规划职能的发挥,降低了空间管理效率,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亟待结构性转型和系统性重构。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探讨各种空间规划的职责范围,也就是从解决规划“打架”问题入手,通过规划“合一”工作使各类空间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在同一空间上实现统一,进而探讨“一个空间一个规划”的可行性和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实现途径。规划“合一”工作是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近些年,上海、深圳、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基于地方实际需要,“自下而上”自发开展了多种空间规划“合一”的探索,在体制创新、理念倡导、技术整合、城市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推动和制度保障,地方试点常常面临与上层法律和政策冲突等问题。分析我国现有空间规划体系存在问题,总结提炼目前城市空间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工作的具体做法,研究其中存在问题,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对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我国城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朱 江 邓木林 潘 安

“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朱 江 邓木林 潘 安

THREE PLANNINGS IN ONE: EXPLORING THE ORDER AND REGULATION CAPACITY OF SPATIAL PLANNING

ZHU Jiang; DENG Mulin; PAN An

P l a n n i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5年 第39卷 第1期 VOL.39 NO.1 JAN. 2015

42

2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现状与问题2.1 空间规划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规划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和完善过程。长期以来,基于不同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我国逐步制定并形成了众多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空间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有83种②。这些规划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可以说一个部门一种规划、一级政府一级规划,横向与纵向的交织,构成了我国复杂的空间规划体系(图1)。

在这众多规划中,我国的空间规划可分为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诸多系列。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目前我国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及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几种主要规划类型。

2.2 空间规划体系的问题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可以描述成一个由纵向规划类型和横向规划层级交织而成的网。原则上,这种纵横交错的网络状结构可以实现城乡空间的无缝化全方位管理。但是实际上,由于这个体系是一个由多个自上而下的纵向规划类型逐渐拼贴的网,其主导形态是纵向控制,而同一空间上的横向衔接和联系往往不足,造成了在同一横向维度上不同规划管控逻辑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恰

恰是造成目前我国城市空间管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剖析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问题,也应该从理清空间规划之间的纵横关系方面入手。

2.2.1 规划类型过多,各规划类型间编制要求、技术标准缺乏有效协调

因政府管理的需要,各个部门均有某一领域的专业或专项规划,其中涉及空间的规划主要有:主体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交通规划、林业规划等。空间规划类型过多,体系庞杂,诸多规划之间存在基础数据无法共享共用、规划编制时期和规划期限不一、技术标准和编制要求不同等问题,造成各类规划之间难以衔接和协调。

2.2.2 规划职能划分不清,造成规划层级之间的越位、错位、缺位

我国空间规划的编制绝大多数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模式,上级为纲,是下级规划编制的依据;下级为目,是对上级规划目标的分解和具体落实。但是,一些规划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控思维,以行政计划作为主导空间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规划目标设定上“贪多求全”,追求全方位和全覆盖,在规划要求上将宏观规划内容微观化和具体化,在规划管控方式上片面追求“指标化”,忽视空间自身规律,等等。以上诸多问题,往往导致空间规划在层级关系上上下脱节,脱离实际,甚至相互冲突。另

图1 我国现行行政部门架构与各类规划组织编制关系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frame and various planning compilations in China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43

外,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必要公共基础设施配置等政府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规划在部分层级上还存在“缺位”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空间规划的层级间关系上下衔接不尽合理,造成规划错位、越位、缺位问题。

2.2.3 同一空间各类规划缺乏共识,造成规划管控要求打架

按照事权划分,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规划。在同一空间层次下的各类规划一般是同一级政府主导编制。林坚③提出,中国空间规划面临成为“责任规划”还是“权益规划”的定位选择,所划定的边界也有“责任边界”和“权益边界”之分。因此,即使在同一空间下,规划管理也存在上级与下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各方都期望通过规划确立自身的“权益边界”,以谋求政策权力上的话语权。在缺乏健全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情况下,利益平衡和规划共识难以形成,必然导致规划之间的管控要求打架的情况。

2.2.4 空间管理体制不顺,规划协调不畅

空间规划秩序紊乱的根源在于空间规划管理体制的不顺。首先表现为各类空间规划的法律关系尚未真正明确,各级各类规划之间以及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方面关系难以有效理顺。其次,缺乏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机构,规划管理权限过于分散,权责边界不清晰,产生分权和争利的“内耗”,影响了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另外,空间规划的“多头管理”,导致在实际管理中执法主体模糊不清,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规划协调机制的缺失,使各类规划间的协调缺乏有效途径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城市空间政策丧失了整体性、统一性。

总之,当前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一系列问题给城市空间管理带来了诸多困惑。众多具有法律依据的规划,在同一空间上提出了不同的管控要求,使规划管理者无所适从,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影响了规划的公信力。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城市中最为主要的三种规划,这三种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差异集中体现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主要问题,而由这些差异和矛盾给城市空间管理带来的问题,也是最为突出的。因此,各城市在讨论和研究城市空间规划体系问题的时候,往往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三类最主要、基础性的法定规划入手,从如何进行“三规合一”的角度,寻求突破城市空间管理瓶颈的方法。

3 “三规合一”的发展历程与类型3.1 “三规合一”的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其主导地位已基本形成共识。空间规划从早期由城市规划独揽空间发展的决策方向,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规”并行,如今已逐渐向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共同参与的协同管治转变④。自20世纪80年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制确立、三个规划并行成为城市治理的政策工具以来,加强各个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探索规划融合的理论方法、操作途径已成为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相继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传统的规划各自分立、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给城市政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围绕着规划转型、城市治理和行政改革等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重庆、厦门、云浮、河源等城市开展了“两规合一”或“三规合一”等相关规划融合工作。总体来说,我国空间规划的融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3.1.1 早期探索期

早在1996年,深圳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实现了全域覆盖,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市规划与国土部门合一,但即使如此,对特区外农村集体用地的管理仍然遭遇很多阻力和困难⑤。2003年,广西钦州首先提出了“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理念,即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协调、融合起来。国家发改委也曾于2004年在江苏苏州市、福建安溪县、广西钦州市、四川宜宾市、浙江宁波市和辽宁庄河市等6个地市县试点“三规合一”工作⑥。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体制保障,完全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以及单个部门的摸索,在无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对手段之下,改革难以推进,原计划试点后在全国推广的想法也无疾而终。

早期的规划融合探索,仅仅依靠单个部门的推动,很难调动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并且在当时的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规划管理处于相对松散和不规范状态,部门规划之间的冲突不太明显,地方政府改革的意愿也不太强烈,所以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

3.1.2 试点推动期

2008年,伴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上海、武汉相继对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进行机构合并,并开展了对“两规”或者“三规”整合工作的有益探索。2010年,重庆市也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中,将产业发展规

“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朱 江 邓木林 潘 安

P l a n n i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5年 第39卷 第1期 VOL.39 NO.1 JAN. 2015

44

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行叠合,整合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称之为“四规叠合”。2012年广州市基于“两规”矛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行政审批效率低下的客观现实,率先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在不打破部门行政架构的背景下,开展了“三规合一”的探索工作,摸索出了一条相对成功的合一路径。

这一时期规划融合的探索,以广州市为代表,主要集中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和地区。 其原因是经历高速城镇化以后,我国部分城市产生了进一步加强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动力,也积累了资源和环境的外在压力,同时面临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需求。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不断的改革,解决自身在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自身的突破和尝试,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更多政策空间和“先行先试”的权限,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这一阶段的规划融合探索,实质上是由地方政府“自下而上”向国家部委争取空间管理政策和权限的过程。由于在机制和配套政策改进方面面临一些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无法得到相关部委的正面呼应,这种自发的规划融合探索取得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1.3 政策支持期

2013年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任务⑦,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在县市层面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的要求⑧。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确定了全国28个市县作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从部委下达的试点要求上看,寄希望于在市县层面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经验,为国家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凝聚共识。

由于县是我国行政单元中功能完整但相对较小的地域,便于打破部门管理的弊端实行统筹规划⑨,因此当前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多部委共同部署,自上而下地推动的地方试点,全部集中在市县层面。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各个试点城市的政策出发点和规划融合的途径会各有不同,但市县政府可以在中央“授权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规划体制、行政机制以及资源环境管理等领域开拓出广阔的探索和试错空间。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地方规划融合试点,将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性改革积累更多的经验,对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空间规划管

理体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3.2 “三规合一”的主要类型

从已开展规划融合工作的城市的经验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规划融合模式:概念衔接型、技术融合型和体制创新型。

3.2.1 概念衔接型

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某种单个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部门合作和公众参与等形式,利用咨询、讨论、协商、交流、参与等措施在一些规划理念、目标及主要内容上,融合其他类型规划的理念和规划要求,最终形成与其他多种规划的共识。然而由于缺乏可行的协调制度,在一些关键性环节缺乏具体可行的协调范式,规划编制多数只能是采取“折衷”以及“抹平”的办法,最终在一些较为宏观的层面形成一种“概念”上的融合,解决不了微观层面的指标和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地”问题。如河源市编制了广东省首个以“三规合一”为技术手段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在具体编制中采用统一基础数据、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的方法,在空间管制和土地利用布局两方面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建立“三规合一”的协调实施平台,在不突破传统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基础上,从规划理念和编制原则上强调了三个规划的融合关系。

3.2.2 技术融合型

各种规划的技术体系庞杂,意图以单一规划来掌控全局、涵盖所有内容的“多规合一”做法既不切实际,也难以奏效;且任何一个规划都是有界限的,规划之间存在着独立、交叉、叠合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创立的技术融合型模式,是在梳理各个规划的体系和技术内容、明确各类规划管控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一套三个规划共同执行的法则,形成一种在“技术整合”基础上的融合。如广州、厦门等城市在“三规合一”工作中,将相关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进行整合,在梳理各类规划底线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与各个规划相衔接的控制线体系,并结合统一信息平台和相关的配套政策,协调“三规”的编制和实施管理。

3.2.3 体制创新型

采用此模式的城市,认为空间规划体系的运作都是由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决定的,因此应将规划融合与政府规划管理的具体方式和组织架构的改革、转变与调整相结合,采取职能合并、改组、调整等运作方式,使行政整合直接影响到空间规划融合,最终形成一种“机制”上的融合。云浮市在广东省率先推行市规划编制委员会统筹整合规划编制的工作机制。规划编制委员会几乎包揽了所有与规划有关的工作,包括组织制订全

45

市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和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和规划调整工作,并对各项规划及规划调整进行审核等。上海、武汉规划和国土两个部门的合并也属于此类型。

以上几种融合模式可能综合出现在地方实践中,但无论是基于概念的“衔接”,源于技术的“融合”,还是突破体制的“创新”,都是基于城市自身特点的因地制宜的做法,对于其他城市尤其是自主权力较小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系统性的规划融合路径。4 “三规合一”的内涵与工作思路

“三规合一”是现阶段解决我国城市空间管理问题,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索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立足于现有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框架,从广州、厦门等一些城市的实践来看,现阶段“三规合一”的工作是一种基于城市空间的规划协调工作,也就是说,“三规合一”是构建一个空间的发展保护底线,而非编制一个规划。

4.1 “三规合一”的内涵

“三规合一”具体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于城乡空间的衔接与协调,是合理布局城乡空间,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三规合一”本质是一个规划协调的工作,而非一种“规划”。在工作过程中,“三规合一”不是重新编制新的规划;在管理上,“三规合一”不会取代任何一个法定规划。 “三规合一”的主要工作是在现有社会经济体制和法律框架下,理顺三个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关系,有效界定规划管控边界,统一技术内容,创新规划实施和反馈机制,建立信息化规划管理手段,实现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融合。

4.2 “三规合一”的工作思路

“三规合一”作为一种协调工作,其工作重点是设计协调工作方式,明确协调主体和客体,并规范其运作程序。

4.2.1 明确协调主体:谁来协调

在“三规合一”工作中,利益相关方包括纵向的上下级政府和横向的发改、规划、国土三个行政部门。也就是说,通过整个工作,要使得上下级政府和三个部门的利益在城乡空间安排上达成一致。鉴于“三规合一”是跨部门的协调工作,在现阶段需要建立党政领导主持下的协调组织架构,成立专门机构以促进工作的顺利推进。

如广州市在推进“三规合一”工作过程中,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发改、规划、国土等11个局委和12个区(县级市)为成员的“三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该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三规合一”工作是市、区两级政府和发改、规划、国土多部门的共同责任,明确了参与“三规合一”规划协调的相关利益方。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其领导由市分管领导兼任,并集合规划、发改、国土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专责小组专职办公,形成三级组织架构(图2)。

4.2.2 明确协调客体:协调什么

协调内容应当直接面对城市空间管理的底线。“三规合一”的突破点,在于对城市空间发展底线的判读。“三规合一”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协调解决规划矛盾。规划的矛盾千差万别,核心问题是空间利益分配的差异。对于空间发展来讲,最大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发展权的问题,也就是建设和保护的问题。“三规合一”通过划定建设、保护的边界,控制城市发展底线,也就是说,从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的角度,守住了空间发展的共同底线,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三规”核心管控要素的一致性。 按照三类规划的管控要求,“三规合一”的控制底线可以划分为政策底线、发展控制底线、生态底线、环境底线、服务底线等。

(1)政策底线,指建设用地边界、基本农田保护边界。“三规合一”的核心是建设用地边界,《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在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上相衔接的要求,它是上级规划管控下级规划的政策底线。此外,根据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及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基本农田保护边界也是“三规合一” 的政策底线。

(2)发展控制底线,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针对城市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从保障城市功能

图2 广州市“三规合一”的组织架构

Fig.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plannings in one” in Guangzhou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9。

“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朱 江 邓木林 潘 安

P l a n n i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5年 第39卷 第1期 VOL.39 NO.1 JAN. 2015

46

完整性的角度,在建设用地边界之外划定一个弹性空间,其目的是保证城市在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灵活增长的可能,也保证城市结构不因突破建设用地边界而造成损害。

(3)生态底线,指生态保护边界。是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的“铁线”和“生命线”。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三规”共同保护的区域,通过部门协作,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加强保护,也就是明确共同的保护界限,形成保护合力,保障保护效果。

(4)环境底线,指具有排他性功能的用地边界。“三规合一”中的环境底线边界特指对环境有可能造成影响的功能用地的边界,包括工业仓储用地和厌恶性市政设施用地的边界等。例如广州市在“三规合一”工作中,为引导城市工业仓储产业的规范发展,引导相关产业集中入园,划定由“工业园区—连片城镇工业用地”组成的产业区块边界,形成产业用地集中布局区域的围合线。

(5)服务底线,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边界、基础设施空间廊道控制线等。是为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和社会公平、公正,由政府所提供的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用地的边界和交通、市政等重要基础设施廊道的控制边界。

4.2.3 明确协调方式:协调路径的问题

协调方法和机制应当是行政和技术手段的统一。在“三规合一”工作路径中,围绕底线思维,通过规划技术和行政协调,划定具有严格管控意义的控制线,最终形成“三规合一”空间方案的核心内容。设计好协调路径,明确市、区责

任和部门分工,建立良好的协调制度,保障市与区,规划、国土、发改等职能部门的充分沟通与协调,确保不越位、不缺位、相互补位,是保障“三规合一”成果质量、规划效果的必要条件。

如广州市在“三规合一”过程中,通过“三上三下”、市区联动工作路径的设计,明确每一步市级与区级的工作内容和联动方法,强化了市、区联动的过程,同时,在明确“发改定目标、国土定指标、规划定坐标”的“三规”关系基础上,建立发改、国土、规划、建设、林业、园林等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图3)。

广州市在“三规合一”“三上三下”每一个工作阶段开始时,先由市“三规合一”领导小组发文,提出此阶段的工作要求和重点,并配套相关的技术要求;在每一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区(市)人民政府都积极响应,按照市级统筹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作出相应的工作成果,并以区(市)人民政府的名义上报市“三规合一”领导小组,完成“上”的工作;市在接到区(市)上报成果后,组织相关审查工作,形成审查意见,下发区(市),完成“下”的工作。“三上三下”的工作重点是市、区的联动,市、区(市)共同努力完成“三规合一”成果,共同使用和分享该项成果。三个部门通过“三上三下”中的三次审查,部门意见充分协调,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并都承诺将“三规合一”“一张图”成果落实到各自的法定规划中,保障了“三规合一”工作的落地实施。

4.3 “三规合一”机制保障

规划协调只能解决当前的矛盾问题,长期的规划融合需要依靠机制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4.3.1 “三规合一”成果法定化

“三规合一”是一个基于城乡空间的协调工作,其工作成果不具备法律效力,无法直接用于城乡空间的行政管理,要保障“三规合一”成果的有效落实,需要进行其成果的法定化步骤,即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依据“三规合一”成果进行修改,使得三个规划达成一致。

4.3.2 “三规合一”运行协调机制

“三规合一”成果法定化工作完成后,需构建一个由政府统筹、多部门参与的协调咨询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多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规划立项、规划编制、规划审查及实施管理中出现的矛盾等;另外,需建立起“三规合一”实施评估、检讨和监控制度,按照“三规合一”工作成果的要求,各部门间互为监督,评估“三规合一”的实施效果并提出完善措施。其次,需制定

图3 广州市“三规合一”“三上三下”工作内容

Fig.3 Contents of “three ups and three downs” of the three planning in one in Guangzhou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9。

47

一套部门间协作的管理流程,确定协调消除“三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建设项目审批中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业务协同机制。第三,需逐步通过立法或者制定行政规章等形式为“三规合一”建立法律法规的保障制度。

5 “三规合一”法理基础的困惑与后续发展

“三规合一”各项改革经验和成果能否很好地总结运用,与依托的行政体系、法律体系密切相联。一方面,“三规合一”不能严格限定在既有规则基础上,但又不得突破“法律”的红线。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三规合一”只能被定义为一种基于城乡空间的协调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的行政活动,它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确性需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第一要有明确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管理的实体;第二要有规范的行政程序。当前的“自下而上”的“三规合一”试点城市基本可以在规划编制环节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但如果将“三规合一”运用在政府部门日常的行政审批工作中,将面临法律缺失和既有法律障碍的问题。

为解决“三规合一”实施运行的难题,广州市和厦门市的“三规合一”工作通过地方行政力量,建立了一套运行协调机制,并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同修改保障“三规合一”成果的落实。也就是说,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三规合一”与法定规划之间的协同运行关系,将“三规合一”变为隐于法定规划之后的协调手段和机制。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化解了“三规合一”没有法定定位的尴尬局面,是对现有法律体制的一种妥协。但是,这种方式给“三规合一”的未来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基于地方政府的“三规合一”运行协调机制与长期形成的纵向分割的规划体系之间的博弈关系使“三规合一”工作成果面临功亏一篑的可能。“三规合一”工作成果的有效应用呼唤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与之配套的对现有法律体系的变革。

目前,国家正在推动的市县“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试点是中央“授权式改革”的一种局部探索。这种自上而下的试点性探索,是对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在县市通过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的落实。希望通过新一轮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的创新,可以

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开创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格局,破解“三规合一”缺乏法律基础的困惑。

“三规合一”的缘起在于矛盾突出的空间规划体系给城市空间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三规合一”的未来面临法律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的困惑,而这些困惑需要通过空间规划新秩序的构建来突破和解决。对应我国“国家—省—市”的行政管理架构,理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市一级层面整合城市建设、村庄发展、生态保护、农地保护、产业发展等相关要求,形成城市空间发展综合规划,并赋予其法律地位,在这个统一的城市空间发展综合规划下,各个部门在界定清晰的空间和职能领域里进行相应的细化工作,也许是“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的结果和归宿,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张蓝图”形成的基础(图4)。

注释(Notes)

① 参考文献2。② 参考文献3。③ 参考文献4。④ 参考文献5。⑤ 参考文献6。⑥ 参考文献7。

⑦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

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就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会议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

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

图4 理想空间规划体系建议

Fig.4 Suggestions for China’s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

“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朱 江 邓木林 潘 安

(下转第97页)

97

育,这是提升规划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将规划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融入到具体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法学院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忠诚于法律的职业精神,而不是仅仅让他们熟悉法律条文。同理,城市规划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城市规划师的职业精神,但是,目前城市规划师还没有像医生、军人、律师这些职业一样形成一个比较稳定、成熟的职业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加深对城市规划职业的研究,通过对规划职业历史发展和现实环境的深入考察,通过广泛的学术讨论与研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普遍共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4)创新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体制和模式,支撑城市规划行业的转型发展

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继续教育是实现城市规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城市规划行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坚持和完善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体制和模式,尤为重要。关于具体实施措施,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以当前我国推行去行政化改革为背景,建议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负责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并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联合负责组织继续教育培训。

②因地制宜, 统筹运用各类远程网络培训资源,采用时间上相对灵活的培训模式,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方法,提高继续教育的普及率和效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与挑战。城市规划教育是城市规划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规划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加强从专业(学位)教育到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培养合格的城市规划人才。

(执笔人:吕斌)

5 魏广君.空间规划协调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27-28.

Wei Guangjun. Study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Coordination [D].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27-28.

6 邹兵.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论《城乡规划法》出台可能面对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3(8):64-67,85.

Zou Bing. Challenge and Counter Measures fo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Urban-Rural-Integration Management [J].City Planning Review, 2003(8):64-67, 85.

7 发改委酝酿市县规划改革“三规融合”重大突

破,条例年底将出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08-08.

The NDRC Brewing the City and County Planning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Reform of “Three Planning in One”, the Regulations Will Be Introduced at the End of This Year[N]. 21st Century Business Herald,2004-08-08.

8 何克东,林雅楠.规划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各规划关

系刍议[J].理论界,2006(8):49-50.

He Kedong,Lin Yanan.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Planning System Reform[J]. Theory Circle, 2006(8):49-50.

9 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

院.广州市“三规合一”“一张图”工作技术报告[R].2013.

Guangzhou Planning Bureau,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Three Planning in One”“One Picture” Technical Report of Guangzhou[R].2013.

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⑧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

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第17章第2节“完善规划程序”中提出,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相互衔接。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⑨ 参考文献8。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潘安,吴超,朱江. 规模、边界与秩序:“三规

合一”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Pan An, Wu Chao, Zhu Jiang. Boundary Order: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Unity of Three Rules”[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14.

2 王向东,刘卫东.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状、问题与

重构[J].经济地理,2012,32(5):7-15,29.

Wang Xiangdong, Liu Weidong.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n

China:Status, Problems and Reconstruction[J]. Economic Geography, 2012, 32(5):7-15, 29.

3 蔡云楠.新时期城市四种主要规划协调统筹的思考

与探索[J].规划师,2009,25(1):22-25.

Cai Yunnan. Four Main Planning Coordination of Exploration

in the New Period[J].Planners, 2009, 25(1):22-25.

4 林坚,许超诣.土地发展权、空间管制与规划协同

[J].城市规划,2014(1):26-34.

Lin Jian, Xu Chaoyi.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Space

Control, and Synergetic Planning[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4(1):26-34.

(上接第47页)

规划教育——从学位教育到职业发展

石 楠 唐子来 吕 斌 彭震伟 陈沧杰 袁奇峰 司马晓 王 春 叶裕民 胡 毅 黄亚平 汤放华 段 进

娱乐空间的设计探索

娱乐空间的设计探索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作为教师,唯有用心,才有创造生动、塑造精彩之可能。 1娱乐空间的功能概念 KTV一般包括:大厅、包房、走廊、卫生间、综合操作间、后勤服务区等。量贩KTV通常还有自选超市。 由于KTV的设计装修的一般面积较大,所以说前期对于整个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很重要的,要反复推敲。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空间规划,必然会给运营带来很大的麻烦。有些经营者只追求包房的数量,一些没有经验的设計师也会盲目迎合经营者的想法。而没有充分考虑顾客消费的便利性,往往会给顾客留下难于弥补的遗憾。所以,说明KTV娱乐空间的设计一定要考虑运营情况,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KTV设计不能只考虑有更多的营业面积,更多的房间,辅助空间也是运营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KTV平面规划设计中应考虑每15~20间房左右,设置一个区域综合操作间。根据整体空间面积确定公共卫生间位置和面积。区域卫生间可考虑小房3~4间一个,中房以上2~3间一个。大包房及夜总会包间可做独立卫生间。 2娱乐空间设计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随着开放和国际化浪潮的席卷,以及新技术的刷新,传统意义上的娱乐空间设计只限于满足大众化需求的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在办公环境上,还多注重单一的功能表达,在设计形态上、色彩上、功能上相对而言比较平庸、千篇一律,导致大众欣赏意识的单调化,作品的设计只停留在理性的表达上,缺乏感性文化因素。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娱乐空间设计的多元化及个性化需求。在这种多元化背景之下,娱乐空间的设计已不再过多的强调统一的标准和原则,消费者在娱乐环境中,更多的是希望在其中能够表达自己的休闲性与个性,而不只满足于娱乐时的基本功能需求。人们都把能够工作在一个更加便捷、健康、舒适、有情调的娱乐环境当做理想的环境空间。在未来的娱乐空间设计中中四种行为将成为娱乐活动的主题,娱乐空间设计可以理解为围绕上述四种行为的空间设计。呈现出了几个明显的趋势。 2.1更个性化和标识化。不同的行业其工作方式各不相同,对包厢的功能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专业化的娱乐需要,应在娱乐环境设计上增加具有特点的功能性考虑。在一些特殊行业,例如从事时尚工作的人士需要张扬个性特点,他们可能对造型、色彩、材质具有夸张的和特点的要求,不满足于现有的统一化的造型。所以在设计当中要大胆的采用夸张的、时尚元素,甚至可以借鉴一些纯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千人一面的形象被摒弃,或内外兼修,或专注室内,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思路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思路 论文关键词: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生态敏感分析经济敏感分析空间管治发展与保护的协调论文摘要:以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为背景,分析了传统的区域、城市规划重经济轻生态、重城市轻乡村的情况,以及“自然优先”的“反规划”方法在现阶段实施的客观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从“中立”的视角,提出了城市规划和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相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并指出其具体的融合点为空间管治规划.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压力和对土地的需求更加强烈.如何做到一方面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空间,另一方面仍然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新时期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所面临的挑战. 1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是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将生态规划相关理论、方法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在生态目标导向下对现有空间规划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改进与更新[y.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的理论就是针对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和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侧重从生态(尤其是自然生态) 的角度来探索作用于空间规划的理论Cz7.本文所指的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是生态规划十分 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应用生态思维和生态学理论,对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协同共进的物质空间规划,是一种落实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学途径. 虽然引进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很多,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在某种意义上,导致生态规划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弱势”地位);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留出大片的绿地作为纯粹的自然 景观;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又使得生态空间时常受到蚕食和冲击.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我国新时期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我国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生态规划要求 2. 1现阶段我国的城乡空间发展的突出特点 2.1.1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景观快速向城市景观演替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自然乡村景观不断向城市建设景观演替,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性质和生态系统变化最剧烈的地区一方面,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规划不能对此简单的“打压”;另一方面,无限制的发展又给乡村景观、生态空间带来强烈的冲击. 2. 1. 2继续支持小城镇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发展极快,小城镇已成为推动具有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这么多年的小城镇建设也带来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小城镇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遍地开花式的小城镇布局,使得人工建设斑块更加分散化,自然生境破碎化,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的落实难度. 2.1.3高等级公路发展迅速 近几十年,我国高速公路(高等级路网)迅猛发展,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地截断,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人为切断了野生动植物的流通路线,将自然生态区变为一个个越

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

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摘要:为探究文字、图形、色彩元素在空间中运用的方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分析平面设计元素在环境中应用的意义,探究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使用的方式,并通过实例分析文字、图形、色彩三个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方式。得到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环境中应用的功能性。该方法及案例分析可以为空间规划,导视系统的布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数字媒体;空间环境;视觉环境;设计元素 引言 空间环境设计一直是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平面视觉设计的应用也随之丰富起来。那么探究具装饰性的平面设计元素如何在空间中发挥其装饰性与功能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问题。将文字、图形、色彩三种平面设计元素打破传统设计方式运用到空间环境中,如何将平面设计元素如何更好地用以传递信息以及实现最佳的空间设计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扩大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改善人们对空间视觉感知力,对平面设计师来说也是一次尝试和探索。 一、平面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平面设计(GraphicDesign)是以视觉作为沟通方式,将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创造,以平面媒介为载体的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视觉表现,因此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以在二维空间中的表现为主,有字体设计、海报、企业形象、包装设

计、书籍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类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媒体的强大功能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平面设计也不限于在书刊、报纸、海报、宣传手册等二维平面上应用。经过设计师不断的突破跨越,平面设计向着数字媒体和更高级科学技术的方向前进,出现了更多具有动态性和互动性的设计。这些设计在生活中更大限度地给企业广告带来了最快、最便捷的传播效果,信息的多样性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平面设计在空间中的运用一直是我们在研究中所欠缺的地方。在生活节奏快的大城市中,人们为工作忙碌奔波的同时,常常会忽略擦肩而过的事物、会对所处的环境缺少环境感受,那如何将平面设计更好地与空间环境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体验,是我们设计师应该思考的地方。 二、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运用的意义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建筑都趋于规范化、统一化,再加上传统而又单一的装饰风格的大范围运用,使人们生活在千篇一律的城市空间中。这些空间本应该具有的情感特性也被削弱。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生活上为人们提供了很大便利,人们整日面对手机通讯,导致大部分人之间的交流缺乏情感。因此希望将平面设计元素应用到空间中,改变空间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增加人们在城市中的情感体验,即使人们在陌生的城市或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城市空间所要传递的专属情感。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超平面风格”就是受到当时波普艺术的影响,一批具有反叛意识的设计师将平面设计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相结合。平面设计元素运用到空间立面中,利用

特色小镇湖南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案例分析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坐落于长沙县果园镇西北部,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是以浔龙河1.4万余亩原生山河资源(包括近8000亩山地,2000余亩水域,以及4800余亩建设用地)为基础,结合全球最前沿的小镇规划与本土人文风情而打造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旨在为湖南呈现一个既生态环保又原味浓情的理想小镇。 项目依托生态农业基础,充分结合政府PPP模式,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宜居城镇来营造乐农、慢游、宜居的生活之境,形成了以景观农业+旅游产业+生态居住为产业核心,以颐养产业、第二居所、亲子产业、文创产业、农业产业为辐射产业的整体布局规划。

建设成就: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公布190个宜居示范小镇和575个宜居示范村庄中,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被纳入第四批宜居示范村庄之列,成为湖南农村“公共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功案例。 案例意义:浔龙河生态城镇模式,是棕榈股份“穷山恶水如何变成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又如何成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范例。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和监管、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的方式,通过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环境集中保护和资本集中下乡,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有机融合,形成新型农村社区,既实现了当地村民就地城镇化,又打通了城市居民下乡的通道;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现代休闲旅游和小城镇商居开发建设的一、二、三产业,促进村民就地就业,进而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项目基础条件 1 地理区位 项目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区位优势明显,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一、政策时间轴线 2014.08国家发改委等四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 知”》 2019.05.23《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2019.06.02《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2019.06.04《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2019.12.3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资质有关问题的函》 2020.01.1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 行)的通知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尽快形成规划成果。部将印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和完成时限。 (一)编制时限要求 2020 目标 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025 目标 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2035 目标 基本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二)编制要求 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已批准的规划期至2020年后的省级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原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等,要按照新的规划编制要求,将既有规划成果融入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中。 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一致性处理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今后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 三、成果内容要求 本次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

三规合一 总

1“三规合一”的初步分析了解 1.1“三规合一” 1.1.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为对象,体现了国家或地方方向、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作的全面规划、部署和安排,提出政府在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重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关于国民经济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从法定地位上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上位规划,但是两者在内容上实际上是互补的,因此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依据的关系。前者的国家规划色彩更强,后者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但是前者近年来酝酿的改革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向是向空间领域倾斜,这对于城市规划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使得两者的主要矛盾之处不仅限于城区内短期(5年)的规划安排,而且拓展到区域层次的规划问题。 关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在地域覆盖上,城市规划包含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但在城市规划区内,后者承认前者的特殊的法定地位;在调节的内容上,城市规划包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法定地位上,城市规划略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明显逊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者否定了前者的特殊地位。总体讲,法律规定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关系,正逐渐演变或被诠释为“服从”关系或“依据”关系。 1.2 三大规划存在不足与矛盾 虽然城乡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大规划职能明确,但由于三大规划独立编制,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导致长期以来三大战略规划存在内容不一致、相互衔接差等缺陷,不能有效起到空间统筹、优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的作用。 建设部主管的城市规划最具有技术和管理实力,但建设部属于专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在综合作用的发挥上受到较大制约。国家发改委具有综合协调发展职能,但其空间规划技术力量与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行使区域规划职能力不从心,无法解决空间结构合理组织的全部问题,不能替代同层次的空间规划。国土资源部也是一个专业管理部门,空间规划的技术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单一目标规划体系,难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各项用地供需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 1.2.3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对经济社会因素考虑不足 相对来看,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约束力相对较强,但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均存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考虑不够的硬伤。 1.3“三规合一”中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1.3.1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相协调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 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 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 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 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多规合一一张图标 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室内建筑空间设计多元化研究

室内建筑空间设计多元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8T10:48:31.4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李锐坤 [导读] 室内建筑空间设计体现着当地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特色,展示着一个地域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更体现着设计者的文化底蕴和性格特点,推动着室内建筑空间设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将详细阐释空间建筑设计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促进建筑设计多元化发展提出对策。 李锐坤 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40 摘要:室内建筑空间设计体现着当地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特色,展示着一个地域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更体现着设计者的文化底蕴和性格特点,推动着室内建筑空间设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将详细阐释空间建筑设计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促进建筑设计多元化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室内设计;空间设计;多元化 引言 从古至今,建筑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域的标志,它象征着国家的人文特色,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貌和艺术特点,建筑一直融合着文化、技术与艺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和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而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彰显的是文化的细腻和内在底蕴,反映出设计者精巧的心思和匠心。 一、室内建筑空间设计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本土化特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建筑设计也是一样,而目前的很多中国设计师,缺乏文化交流的独立性,在借鉴外国建筑设计理念和思路没有加以甄别和判断,盲目照搬国外的设计风格和图案,这些东西看似美观优雅,但实际上与我国的文化特色格格不入,没有太大的实用性[1]。因此,设计师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化元素,侧重于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关怀,结合国外优秀的建筑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建筑,彰显中国建筑独一无二的魅力。 (二)缺乏人文关怀和原创 室内设计的主体是人,关注到人的感受和体验是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而目前室内设计仅仅建立在简单的图案和花哨的装饰中,忽视了舒适性与环保性,就像住在冰冷的格子间,缺乏情感和安全感,设计师往往片面追求设计的方法和专业性,却忘了设计的初衷。 当今社会,可能多地倡导学习和创新,而绝大多数设计师仅仅停留在学习和借鉴层面,忽视了创新这一质的飞跃,导致大量的室内设计作品都是照搬其他优秀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特色和创新。 二、引导室内建筑空间设计多元化发展的策略 (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民族文化风格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很多人认为室内建筑设计也应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学习国外优秀设计成果的过程中,将本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作为设计的主旋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学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容,将外国优秀设计理念作为辅助,探索出自己独具匠心的专业设计风格和过硬的专业素养。 设计师当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国内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入探索和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绵延至今的精华和目前文化发展的现状,从广博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能彰显中国特色的优秀成分,将这些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并结合当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紧跟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创意、有特色的设计风格,才能在激烈的国际设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打造出独树一帜、机具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建筑设计风格,探索出饱含中国特色的室内建筑设计。 (二)紧随绿色设计的时代潮流 什么是绿色设计?室内“绿色设计”是指以健康、安全、舒适为主题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设计,设计的建筑作品能充分利用能源,减少污染,满足居住者的需求,注重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而目前社会与人的平衡关系也被考虑在室内设计领域,“绿色设计”使用绿色材料、在家具陈设与室内照明的选取上严格把关,融入了自然元素在室内设计中,是目前最健康、最环保、最前沿的设计理念。 当前环境问题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生态文明已经列入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绿色设计”对于设计师而言,能体现出设计师的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绿色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遵循再利用原则以此减少资源浪费,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综合考虑建筑的排气、建材、阳光、通风和网络信息的空间组合价值[2]。重视节省建筑材料、能源和人力物力,将设计案例紧密结合环保再生理念,使得室内的装修布局合理有序、建筑结构坚实牢固,便于二次修补和维修,为住户打造出一个健康、舒适、放心的室内居住环境。 (三)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风格 每个国家的建筑风貌都各有不同,体现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每个国家会根据本国的地势、气候和饮食习惯来建筑自己的房屋,例如在中国云南一带,气候湿润,当地居民就会选用高角主楼来预防潮湿;每个地域的建筑特色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每个建筑设计师去细细品味、耐心学习。 目前的设计师要善于借鉴国外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学习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对于形式上,建筑作品需要熟悉它的图案和线条,将这些进行整合,发展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国外的历史传统和风土人情,赋予建筑室内设计作品更多的人文情怀,通过学习这些作品,理解当地的文化,感受室内设计多元化的色彩[3。将这些有别于我国建筑设计的元素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去,增添设计的异域风情。 (四)注重人文情怀,设计整体意境 建筑设计展示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风貌,需要注重整体性原则,营造一种符合当地特色和居住者需求的意境,而室内设计则需

“多规合一”规划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应用20150424

关于“多规合一”规划的思路方法与技术应用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蔡克光 2015.04

?关于“三规合一”—多规融合的思路与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GIS-CAD-GPS)

“多规合一”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需要”多规合一”进行统筹协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出现城乡建设与经济 发展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2)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3)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中央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相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二)我国部分省市对多规合一的探索与实践1、广东 ?2008年6月,《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提出?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推进‘三规合一’?。 ?2010年2月,在《关于印发2010年省政府工作 要点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积极推进广州、河源、云浮等地‘三规合一’试点?。 ?2008年河源市启动广东省第一个地级市三规合一规划,2010年云浮也完成了三规合一规划, ?2012年广州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市三规合一规划。云浮市 广州市 河源市

住宅空间设计之人性化探索

住宅空间设计之人性化探索 目前社会城市化发展脚步逐渐加快,高层建筑空间尤其是高层住宅空间设计正处在广泛应用的阶段。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性化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含义,然后提出了人性化理念下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最后分析了人性化视阈下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平面布局,以期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住宅;空间设计;人性化;高层建筑 现阶段,我国城市住宅建筑空间用地越来越紧缺,而高层建筑具有能够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开发效率的特点,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但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高层住宅的一些劣势也逐步显现出来。由于楼层过高,一栋楼中居住了许多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所以,对高层住宅建筑空间进行人性化探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人性化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含义 通常所说具有人性化特点的高层住宅建筑,一定要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与优质的内部配套设施,以及充满人情味的家居组合构造,确保能够受到居民的喜爱,且能满足居民的生理、心理需要。对人性化高层住宅建筑空间进行设计,必须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在切合住户使用功效的同时,还要保证建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第二,要全面结合不同居住用户的使用需要,提高住宅建筑空间的舒适度与便利度,使人们生活得更加愉快。第三,要打造具有亲和力的空间居住环境,重视居民的文化层次背景与审美水平,确保居住用户的身心健康,尽力为居民带来家的归属感。第四,要关注弱势群体,在高层住宅建筑中设置无障碍等相关设施,给所有用户提供方便。第五,要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学会因地制宜,并搞好绿化,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住宅建筑空间。 二、人性化理念下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设计 (一)人性化理念下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规划 首先,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实际布局与规划,必须要满足通风顺畅、光照充足、噪音抵御力强、消防设备齐全等最根本的需求。此外,在设计高层住宅建筑时,还要创建多元化的空间,以贴合居住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住宅空间的构造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做到疏密有致,且周围环境与景观要优美雅致,还要能便于居住用户日常生活、工作与休息。在规划人性化高层建筑空间时,要注重采用各种方式,拉近邻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当在高层住宅建筑周边适当安置一些小型商业铺面,给居住用户带来更为便利的服务。 其次,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外空间设计,可以把居住用户的实际需要和空间功能分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空间细化与功效为一体、庭院空间与绿化空间为一体、孩童需求与老年需求为一体、城市空间与居住空间为一体等。争取满足全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统筹方法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统筹方法 发表时间:2020-03-24T08:13:05.58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9期作者:吴江琦[导读] 保证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标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实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是一种重要手段,对提高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质量和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来看,掌握正确的统筹方法,对整个规划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布置,是提高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并制定有效的发展思路,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保证实施效果达到实际需要,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有序进行。 关键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统筹方法 引言 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中,我们不但明确规划的国家背景和城市背景,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规划思路,从整体构想和具体规划两方面出发,提高规划思路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进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掌握具体的规划措施和规划方法,细化规划细节调整规划方案,使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积极效果,保证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标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实效。 一、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背景 (一)国家背景 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而言,国家已经做出了整体的部署,为了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建设生态城市,使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变,在国家层面城镇化发展对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使整个绿色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意见中,将国土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保护要素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而言,国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充分保障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有序进行[1]。 表1 国内外先进城市绿化指标比较 (二)城市背景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对绿地的面积和绿地的构建出台了具体政策,例如,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在多个空间层次上进行了拓展和探索,在市域和城市规划区以及城市集中建设区域,通过层次的划分,绿地面积的扩展以及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维度的规划,都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上升到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层面,使城市绿色生态规划能够在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有效落实,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性标准,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了积极效果。 二、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思路 (一)整体构想 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实际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应当对整个市域的绿色生态空间进行规划,并且对市域的绿色绿地系统进行规划,通过整体方案的形成,以及整体思路的确定,使整个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绿色规划目标,提高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整体质量。在整体规划中,应当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分层次、分区域进行规划,同时还要在集体规划中按照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制定绿色空间规划方案,使规划方案能够具备较强的指导性[2]。

国内城市现代有轨电车案例汇总

国内城市现代有轨电车工程案例汇编 二零一八年五月

前序 现代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 交通车辆,随着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所带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土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现代有轨电车在欧洲及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应运而生,作为城市新兴的一种先进的公交方式,在解决城市核心区换乘、市郊接驳、以及景区旅游观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有轨电车已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 城市名片景观线 有轨电车作为“一道浪漫的移动城市”,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旅游内涵,更可提升城市形象,传导城市文化。被世界公认的宜居城市如温哥华、墨尔本、慕尼黑等都将有轨电车作为自己的城市名片。 城市旅游黄金线 有轨电车优质、快捷、高效的运营特点,有利于将高铁车站、机场、景区、行政、商业中心等重要节点连接,形成快捷的接驳交通,提升当地群众及外来游客出行安全快捷的体验感,构建“站城一体”的交通新体系。 城市发展产业线 有轨电车由于其公共交通高度可达性,可以增加沿线人口居住密度,吸引大量客流,带动沿线的房地产业发展和物业增值,使社会投资人按照路网的整体布局做好企业及产业的规划,带动

一批有战略布点和产业转移需求的企业,推动城市产业功能的重新布局,形成新的经济长廊。 城市经济提升线 有轨电车作为地方城市交通,审批相对地铁及轻轨程序简单,申请建地铁(轻轨)的城市须满足地方财政收入100(60)亿元、GDP 1000(600)亿元和城区人口300(150)万,并需经国家发改委审批,方可实施。而有轨电车作为城市交通审批权限一般在地市级,且工程造价仅有地铁的1/5,建设周期仅有地铁的1/2,投资小,见效快。 城市安全生命线 有轨电车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低地板车厢,客车内没有台阶,一抬腿就能迈进车厢,尤其方便老人、儿童及有需要人士上下车。同时车内配备紧急开门装置、停车装置及呼叫装置,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城市绿色环保线 现代有轨电车使用超级电容,利用停站时的30秒钟就可把 电车上的电池充满,刹车时产生的80%的动能被回收并转化成电能,能耗仅为公共汽车的1/2,小汽车的1/7,节能效果最好, 是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城市快捷舒适线 有轨电车半独立路权、优先信号,具有相对通行优先权,能在风,雨,雪,雾和冰霜等侵袭情况下保证正常运行,保证运营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多规合一”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在对空间进行规划时,不仅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发展,也利用了多学科和其他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不仅完善了城乡规划和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为乡镇振兴和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 1、前言 我国在城乡规划和立法方面,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在城乡规划方面,已经面向了全域的范围,所以人们更加广泛地关注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问题。近年来,随着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划,使得对空间的管控力度不断增强,全国在实行多规合一,消除空间管控冲突,有效提升审批效率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内涵分析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整合,有效地呈现了国民经济发展成果,使得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更加合理,也使得社会发展规划更加科学。然而,由于法律依据、指标体系、规划范围及期限,实施管理主体的不同,会存在规划冲突及规划盲点,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空间治理的效率,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目前

“多规合一”可以有效地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规划有效地融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破除了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体系方面的障碍。当前在技术体系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数据基础,使得用地标准和分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空间管控方面的差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多规合一”;2016年2月,国务院提出了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目标,再到今天的机构改革,这整个过程就是多个目标的规划和协调,而且每次规划都是多规模的升级。所以多规合一不是单独的新编规划,也不是比较简单的空间规划,重点是协调和有效消除空间冲突,是有效实现蓝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融入空间整体规划,以及全过程常态化的工具。这个过程有效地驱动了城市发展进程。 3.对多规合一的发展阶段分析 3.1初级阶段分析 初级阶段主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两千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土地规划,主要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明确建设用地的标准,对基本农田进行规划。环保部门在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时,也要依据法律法规及土地承载能力、污染物现状等,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物防治等目标及措施,给各类开发和建设活动提供一个控制底线。而

“两图合一”的一张图式管理机制建设探索——以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为例

“两图合一”的一张图式管理机制建设探索 ——以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为例 潘聪,肖江 摘要:近年来“多规合一”成为规划体系改革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手段,但以基于编制体系的研究和技术标准、规程方面的研究居多,本文以武汉市“两图合一”一张图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控规层面的一张图管理机制如何建立、运行并有效规范规划管理审批业务,协调城规与土规在空间上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实施。 关键词:两图合一一张图管理机制 1.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的建立 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简称“一张图”)自2010年正式发布以来,广泛应用于武汉市规划编制、管理等各项工作。“一张图”是以基础地理信息、规划审批信息和用地现状信息为基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为核心,系统整合各层次、各专项规划成果,具备动态更新机制的信息共享技术平台,由“统一规划管理用图”和“法定规划库、专项规划库与现状信息库”构成。 建设初期,“一张图”主要由以控规为核心的各类城乡规划组成,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在“规土合一,编管合一”的新形势要求下,2011年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启动了“两规融合”研究工作,将如何尽快在“一张图”平台中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实现规划与土地的“两图合一”确定为“一张图”工作的首要任务。 经过系统的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一张图”结构为:市、区、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法定规划库,土地储备近期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年度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和土地资产专项规划等纳入专项规划库,并最终建立了在主城区内部以中心城区(报国务院审批的控制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规导则、细则“融合”;在主城外则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组群控规导则、乡镇总规“融合”,并吸收相关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内容,两者组合形成统一平台。

关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

关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 发表时间:2018-04-20T11:42:04.1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作者:郝莉莉[导读] 这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最基础的一个准则,因为景观原理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供游客观赏。天津建工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在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非物质的消费和享受,对于城市景观园林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虽然很多城市都有景观园林,但是其设计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和休闲需求,必须要对景观园林进行有效设计,以增强其吸引力。空间艺术在现代景观园林设计 中被广泛应用,以其自身的特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大量应用空间艺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舒心的休闲娱乐场所,使得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能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最求。关键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美学 1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准则1.1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这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最基础的一个准则,因为景观原理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供游客观赏,满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需求,通过这种观赏景观园林提高人的艺术气息和对美学的理解,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空间艺术进行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细致地把握景观园林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和园林具体范围大小,不能忽略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的个性特征,将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1.2坚持绿色生态的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短缺,绿色环保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城市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必然因为工业化而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城市的“绿色”较为缺乏,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时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的准则,将空间艺术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起来,将园林景观设计成一种绿色、自然的空间环境,重点在于景观园林中的绿化工作,不仅能够让人们多了和自然亲近、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有效了改善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了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让人们能够健康、身心愉悦地生活和工作。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尽可能地使用绿色植物,并且坚决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材料的原则上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的材质,减少对已有环境的影响,防止砂砾、灰尘等漂浮从而产生环境污染。 1.3坚持多样化的准则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多样化是最重要地一个原则和特点,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想法和美感,在对座椅、花坛甚至假山的设计时都要尊徐多样化这一设计原则,在确保这些设备都能够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增添景观园林设计地多样性和美观性。具有较多功能的景观园林能够提供给群众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和游玩模式,要将空间艺术的设计与假山、墙垣、座椅、花坛等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结合,充分发挥出这些基础设施应用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景观园林的多样化作用。 1.4坚持空间感以及层次感的原则空间感和层次感能够增强景观园林的可观赏性,是空间艺术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景观园林设计的空间层次主要是指在景深的层次上能够增强景观的空间感和景深感。对景观园林进行层次设计,可以在园林景观平面上划分出多种不同的区域,使得景观内容实现错落有致,从纵向范围而言又能够展现出较高程度的变化和层叠的景深,能够给人强烈的空间感受。比如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水廊中的柱与檐,可以将其周围的景色和“与谁同坐轩”几个字框入画中,设计者将其作为远景中的近景,可以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这种艺术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赋予了苏州园林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2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硬景部分设计2.1.1空间设计构筑物的空间构成与比例,是影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我国对园林的艺术处理,就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西方的古典园林布局开敞、一览无余、景区呈几何形分割。而中国的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是曲径通幽,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扩展了有限的空间,更赋予诗性韵律,给人含蓄的审美感受。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不同空间结构的交织组合,即理性的、曲线空间序列,空间的曲面结构,具有拓扑关系的复杂的空间建筑布局,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也传承了这种空间排布特性,赋予多样节奏、虚实结合、又高度和谐,使观赏者不断产生审美期待。 2.1.2材质设计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设计,必定会涉及到材质的选用,比如,假山、桌椅、油漆等。这些材料大部分具有化工成分,选择不恰当会对景观园林中的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在材质设计方面,要选择和使用具有低碳环保功能的材料,以此避免材料的污染。在设备选择上,也要选用具有节能功能的设施,如节能型路灯、太阳能型喷水设施等。这样的低碳材料和节能设备,可以实现材料的充分利用,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同时,为景观园林中的植株与观赏的游客提供安全健康的观赏环境。 2.1.3地形设计由于景观园林的规模有限,因此游客的游览以步行为主,这就对景观园林的地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应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首先,要在不影响景观园林原有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艺术设计。将游客活动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意识考虑在内,保证园林建筑与地形的和谐。其次,要以园林原有地形地貌为基础,选取恰当的位置营造景观。比如,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和主流元素,实现因地制宜,提升游客对景观园林的亲切感受。另外,按照风水园林学的角度看,园林景观的地形设计应当满足整体系统、观形察势、地质检验、适中居中等原则。 2.2软景部分设计2.2.1木本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