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

15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
15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15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

学院

机械工程系(部)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2014 年6月27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

目录

1.摘要 (1)

2 转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 (1)

2.1 原始数据的选取 (2)

2.1.1 原材料成分 (2)

铁水、废钢成分见表1.1 (2)

2.1.2 假设条件 (3)

2.1.3 冶炼钢种及规格成分 (3)

2.2.1 渣量及其成分计算 (3)

2.2.3 氧气消耗量计算 (7)

2.2.4 炉气量及成分计算 (8)

2.2.5 未加废钢和合金时的物料平衡表 (8)

2.3.1 热收入 (9)

2.3.2 热支出 (9)

2.3.3 热平衡表 (11)

2.4 吨钢物料平衡 (11)

3 转炉炉型设计 (12)

3.1 转炉炉型的选择 (12)

3.2 转炉炉容比与高宽比 (12)

3.2.1 炉容比(V/T , m3/t) (12)

3.2.2高宽比 (13)

3.3 转炉主要尺寸的确定 (13)

3.3.1熔池尺寸 (13)

3.3.2 炉帽尺寸 (13)

3.3.4 出钢口尺寸 (14)

3.3.5 炉衬 (15)

3.3.6 炉壳 (15)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1.摘要

转炉炼钢(converter steelmaking)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转炉按耐火材料分为酸性和碱性,按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有顶吹、底吹和侧吹;按气体种类为分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碱性氧气顶吹和顶底复吹转炉由于其生产速度快、产量大,单炉产量高、成本低、投资少,为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炼钢设备。转炉主要用于生产碳钢、合金钢及铜和镍的冶炼。

2003年我国转炉钢产量已接近1.9亿t,占我国钢产量的85.2%,约占世界转炉钢的25%。50~300t转炉由2001年的75座增至2003年的134座,工艺技术进一步优化。我国转炉冶炼新钢种和优质钢种增长迅速,其中包括低合金、耐候钢、TRIP(相变诱发塑性)钢以及合金结构钢、齿轮钢、轴承钢、锅炉用钢等特殊钢。今后转炉钢的增长主要是对条件较好转炉钢厂挖潜改造,进一步提高装备水平、扩大品种、提高质量以及降低消耗,改善环境。

转炉炼钢的原材料分为金属料、非金属料和气体。金属料包括铁水、废钢、铁合金,非金属料包括造渣料、熔剂、冷却剂,气体包括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料是在转炉炼钢过程中为了去除磷、硫等杂质,控制好过程温度而加入的材料。主要有造渣料(石灰、白云石),熔剂(萤石、氧化铁皮),冷却剂(铁矿石、石灰石、废钢),增碳剂和燃料(焦炭、石墨籽、煤块、重油)。

钢中气体和夹杂物是评价钢的冶金质量的主要指标。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反应速率快,沸腾激烈,所以钢中H、N、O含量较低,[H]为(3~5)310-4%,[N]为(2~4)310-3%,低碳钢[O]为0.06%~0.10%。夹杂物和脱氧及凝固操作有关。影响顶吹转炉钢含氮量的重要因素是氧气纯度,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所以用于转炉炼钢的氧气应该是99%以上的纯氧。

低碳钢是转炉炼钢的主要产品。由于转炉脱碳快,钢中气体含量低,所以钢的塑性和低温塑性好,有良好的深冲性和焊接性能。用转炉钢制造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冷弯型钢、低碳软钢丝等,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根据冶金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安排,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后,需要进行专业课程设计,这是专业课教的重要环节。冶金工程专业选择钢铁冶金方向课程的学生,应该进行转炉炼钢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共分三个部分,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转炉炉型设计,氧枪喷头设计(氧气流量、工况氧压、喉口直径、喷孔出口直径、喷孔其他几何尺寸以及喷头端面形状)。

从此次课程设计中学习到如何计算转炉的各项数值指标,以及提高我们对转炉设计的认识,让我们了解到转炉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2 转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

物料平衡是计算转炉炼钢过程中加入炉内与参与炼钢的全部物料(如铁水、废钢、氧气、冷却剂、渣料、合金添加剂、被侵蚀的炉衬等)和炼钢过程的产物(如钢水、炉渣、炉气、烟尘等)之间的平衡关系。

热平衡是计算转炉炼钢过程的热量收入(如铁水物理热、化学热)和热量支出(如钢水、炉渣、炉气的物理热、冷却剂溶化和分解热)之间的平衡关系。

2.1 原始数据的选取

2.1.1 原材料成分

铁水、废钢成分见表1.1

表1.1 铁水、废钢成分(%)

表1.2 渣料和炉衬材料成分(%)

表1.3 各材料的热容(kJ/kg.K)

反应热效应见表1.4

表1-4 反应热效应(25℃)

铁合金成分(分子)及其回收率(分母)

2.1.2 假设条件

根据各类转炉生产实际过程假设:

(1)渣中铁珠量为渣量的8%;

(2)喷溅损失为铁水量的1%;

(3)熔池中碳的氧化生成90%CO,10%CO2

(4)烟尘量为铁水量的1.6%,其中w(FeO)为77%,w(Fe2O3)=20%

(5)炉衬侵蚀量为铁水量的0.5%;

(6)炉气温度取1450℃,炉气中自由氧含量为总炉气量的0.5%;

(7)氧气成分:99.6%氧气,0.2%氮气。

2.1.3 冶炼钢种及规格成分

要求冶炼低碳钢,以Q235钢为例,其规格成分为(%):

W[C]= 0.14~0.22,w[Si]= 0.12~0.30,w[Mn]= 0.40~0.65,w[P]≤0.045,w[S]≤0.040

2.2 未加废钢和合金的物料平衡计算

物料平衡基本项目:

(1)收入项:铁水、废钢、溶剂(石灰、萤石、白云石)、氧气、炉衬蚀损、铁合金。

(2)支出项:钢水、炉渣、烟尘、渣中铁珠、炉气、喷溅。

根据铁水、渣料质量及其冶炼钢种的要求,采用单渣法操作。为了简化运算,以100 kg铁水为计算基础。

2.2.1 渣量及其成分计算

(1)铁水中元素氧化量(表1-5)

氧化量=元素在铁水中的含量–元素在钢水中的含量

铁水中的元素氧化量见表1.5

表1.5 铁水中的元素氧化量

由表1.6知:脱磷率90%;脱硫率35%;钢中残锰量30%

各元素耗氧量及氧化产物量(表1.6)

铁水中元素氧化量、氧化产物量见表1.6

表1.6 铁水中元素氧化量、氧化产物量

注:假定炉内气化脱硫1/3;铁的氧化由表1-12得出。

(3) 渣料的加入量

①矿石加入量:为了化渣,加入矿石1%,即10031% = 1 kg,其成分质量计算见表1-8。(质量计算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数见表1-2) 。

其中:

[S]+(CaO)=(CaS)+[O]

(CaS)生成量= 0.001372/32≈0.002 kg/t

消耗CaO量 = 0.001356/32≈0.002 kg/t

表1.7 矿石加入量及成分

取萤石加入量4 kg/t ,在本设计中,即为:0.134=0.4 kg ,其成分质量计算见表1-9. (质量计算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数见表1.2)

萤石加入量及成分见表1.9

表1.9 萤石加入量及成分

其中:

2[P]+5/2{O 2}=(P 2O 5)

(P 2O 5)生成量 = 0.0023142/62 = 0.004 kg

③ 白云石加入量 :为了提高转炉寿命,采用白云石造渣,控制渣中(MgO )含量在6% ~ 8%范围内。根据已投产转炉的经验,取生白云石30 kg/t ,在本设计中即为:3030.1 = 3 kg ,其成分质量计算见表1-10。(质量计算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数见表1-2)

生白云石加入量及成分见表1.10

表1.10 生白云石加入量及成分

其中:烧减是白云石中33CaCO MgCO 分解产生的2CO 气体。

④炉衬侵蚀量:转炉炉衬在炉渣作用下,将被侵蚀和冲刷进入渣中,

本设计中取铁水量的0.5%,即10030.5% = 0.5 kg ,其成分质量计算见表1-11. (质量计算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数见表1.2)

表1.11 炉衬侵蚀量及成分

其中:炉衬中碳的氧化与金属中氧化生成的CO和CO2比例相同。即:[C]→CO:氧化产物CO量为:0.025390%328/12 = 0.053 kg

耗氧量为:0.025390%316/12 = 0.03 kg

[C]→CO2:氧化产物CO2量为:0.025310%344/12 = 0.009 kg

耗氧量为:0.009332/44 = 0.007 kg

共消耗氧量=0.03+0.007 = 0.037 kg

⑤石灰加入量:根据铁水成分,取终渣碱度R=3.5,石灰加入量计算如下:

石灰加入量及成分见表1.12

表1.12 石灰加入量及成分

石灰加入量 = {∑(SiO

2

)3R - ∑(CaO)}/%CaO有效3100%

=(2.1430.7533.5-1.65)/(91-3.532)3100%

=4.72 kg/100kg铁水

其成分质量计算见表1-12. (质量计算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数见表1-2)

其中: [S]+(CaO)=(CaS)+[O]

生成的(CaS) = 0.003372/32 = 0.0045 kg

说明:若要详细计算石灰加入量,则可用下式:

石灰加入量 ={∑(SiO

2

)3R - ∑(CaO)}/%CaO有效

∑(SiO

2)=铁水[Si]生成(SiO

2

)+ 炉衬、矿石、白云石、萤石带入的(SiO

2

∑(CaO)=白云石、矿石、炉衬带入(CaO)—铁水、矿石中S消耗CaO量⑥渣中的铁氧化物:对于冶炼Q235钢,根据已投产转炉渣中含∑(FeO)

量,取(FeO)= 11%,(Fe

2O

3

)= 6.5%。

⑦终渣总量及成分:根据表1-6~表1-11中的数据,确定终渣总量及成分,

见表1-12,若不计(FeO)、(Fe

2O

3

),由表1-12中可得:

w(CaO)+w(MgO)+w(SiO

2)+w(P

2

O

5)

+w(MgO)+w(Al

2

O

3)

+w(CaF

2)

+w(CaS) =10.575

kg

已知(FeO)= 11% ,(Fe

2O

3

)=6. 5% ,则其余渣应占渣量总数的82.5%。故

总渣量为10.575/82.5% = 12.81 kg

由此可知:w(FeO)= 12.81 3 10% = 1.409 kg,

w(Fe

2O

3

)= 12.81 36.5% =0.823 kg。

由于矿石和白云石中带入部分(FeO)和(Fe

2O

3

),其含量参见表1.7和1.9,

实际铁氧化物为:

w(FeO)= 1.409— 0.294 = 1.115kg ;其值列入表1.6.

w(Fe

2O

3

)= 0.823 — 0.618 — 0.03 = 0.184 kg .其值列入表1-6

故 [Fe]氧化量=1.115x56/72+0.184x112/160=0.996 kg

终渣质量及成分见表1.13

表1.13 终渣质量及成分

2.2.2 冶炼中的吹损计算

根据假设条件,渣中铁珠量为渣量的8%,喷溅损失为铁水量的1%,烟尘损失为铁水量的1.6%。故可得到:

渣中铁珠量 = 12.81 3 8% = 1.025 kg

喷溅损失量 = 100 3 1% = 1.0 kg

烟尘铁损失量 = 100 3 1.6%3(77%356/72 + 20%3112/160)= 1.182 kg 元素氧化损失 = 5.949 kg (见表1-6)

吹损总量 = 1.025 + 1.0 + 1.182 +5.949 = 9.156kg

钢水量 = 100 —9.156 = 90.844 kg .

2.2.3 氧气消耗量计算

(1)元素氧化耗氧 =7.262 kg(见表1-6);

(2)烟尘铁氧化耗氧 =10031.6%(77%316/72 + 20%348/160)= 0.37 kg;

(3) 炉衬中碳氧化耗氧 = 0.037 kg(见表1-10下)。

故总耗氧量 = 7.262 + 0.37 + 0.037 = 7.669 kg.换算为标准体积为:

7.669322.4/32 = 5.37 m3

世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发展史

世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发展史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oxygen top blown converter steelmaking)由转炉顶部垂直插入的氧枪将工业纯氧吹入熔池,以氧化铁水中的碳、硅、锰、磷等元素,并发热提高熔池温度而冶炼成为钢水的转炉炼钢方法。它所用的原料是铁水加部分废钢,为了脱除磷和硫,要加入石灰和萤石等造渣材料。炉衬用镁砂或白云石等碱性耐火材料制作。所用氧气纯度在99%以上,压力为0.81~1.22MPa(即8~12atm)。 简史 空气底吹转炉和平炉是氧气转炉出现以前的主要炼钢设备。炼钢是氧化熔炼过程,空气是自然界氧的主要来源。然而空气中4/5的气体是氮气,空气吹炼时,这样多的氮气在炉内穿行而过,白白带走大量的热且有部分氮溶解在铁液中,成为恶化低碳钢品质的重要原因。平炉中,氧在用于燃烧燃料之后,过剩的氧要通过渣层传入钢水,所以反应速率极慢,这也就增加了热损失。因此,直接把氧气吹入熔池炼钢,成为许多冶金学家向往的目标。早在19世纪,现代炼钢法的创始人贝塞麦(H.Bessemer)就有了纯氧炼钢的设想,但因没有大量氧气而未进行试验。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空气液化和分馏为基础的林德一弗兰克(Linde—Frankel)制氧技术开发成功,能够生产可供工业使用的廉价氧气,氧气炼钢又为冶金界所注意。从1929年开始,柏林工业大学的丢勒尔教授(R.Durrer)在实验室中研究吹氧炼钢,第二

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转到瑞士的冯?罗尔(V.Roll)公司继续进行研究。1936~1939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由于喷嘴常损坏未能成功。1938年亚琛(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提出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炼钢,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将托马斯生铁吹炼成低氮钢,但因熔池浅而损坏了炉底。1948年丢勒尔(R.Durrer)等在冯?罗尔(VonRoll)公司建成2.5t的焦油白云石衬的试验转炉,以450的斜度将水冷喷嘴插入铁水吹氧炼钢,无论贝塞麦生铁或托马斯生铁都能成功炼成优质钢水,而且认识到喷嘴垂直向下时,最有利于喷嘴和炉衬的寿命。这样就最后完成了转炉吹氧炼钢的实验室试验。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化试验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奥地利的沃埃施特(VOEST)公司完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面临重建钢铁工业的需要,该国缺少废钢使得平炉或电炉炼钢法缺乏竞争力。沃埃施特公司注意到丢勒尔的试验,决心开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的炼钢方法。1949年5月在奥地利累欧本(Leoben)开了一次氧气炼钢的讨论会,决定冯?罗尔、曼内斯曼(Mannesmann)、阿尔派(ALPINE)和沃埃施特4个公司协作,在沃埃施特的林茨(Linz)钢厂作进一步的试验。1949年6月在林茨建成2t顶吹氧试验转炉,由苏埃斯(T.Suess)和豪特曼(H.Hauttmann)负责,在丢勒尔参与下,成功地解决了合适的氧气压力、流量和喷嘴与熔池面距离等工艺操作问题。之后迅速建立15t试验转炉,广泛研究新方法所冶炼钢的品质。由于钢的质量很好而且炼钢工艺的

转炉炼钢设计-开题报告(终极版)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2届) 2011年12月19日

顶底复吹技术,工艺成熟,脱磷效果好,在后续的生产中采用多种精炼方法,其中LF、RH 、CAS—OB、VOD、VAD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控制钢水的成分和温度,生产纯净钢,不锈钢等,连铸工艺能够实现连续浇铸,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同时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近终型连铸,高效连铸等多种连铸技术得到应用,大大的提高了铸钢的质量,一定范围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经现代技术和工艺生产出来的如板材,管线钢,不锈钢等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市场的信誉度高,市场需求量大。 故设计建造年产310万t合格铸坯炼钢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2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两个部分。 2.2.1 设计说明书 (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绪论 (3)厂址的选择 (4)产品方案设计 (5)工艺流程设计 (6)转炉容量和座数的确定 (7)氧气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8)转炉炼钢厂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包括转炉炉型、供气及氧枪设计、精炼方法及设备、连铸设备) (9)转炉炼钢厂辅助设备设计计算(包括铁水供应系统、废钢供应系统、出钢出渣设备、烟气净化回收系统) (10)生产规模的确定及转炉车间主厂房的工艺布置和尺寸选择(包括车间主厂房的加料跨、炉子跨、精炼跨、浇注跨的布置形式及主要尺寸的设计确定)(11)劳动定员和成本核算 (12)应用专题研究 (13)结论、参考文献 2.2.2 设计图纸 (1)转炉炉型图 (2)转炉炼钢厂平面布置图 (3)转炉车间主厂房纵向剖面图 2.3 研究思路及方案 (1)根据设计内容,书写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查阅专业文献,结合毕业实习,收集当前转炉炼钢工艺技术、车间设

10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 (1) 二、炉容比的确定 (3) 三、熔池尺寸的确定 (3) 四、炉帽尺寸的确定 (5) 五、炉身尺寸的确定 (6) 六、出钢口尺寸的确定 (6) 七、炉底喷嘴数量及布置 (7) 八、高径比 (9) 九、炉衬材质选择 (9) 十、炉衬组成及厚度确定 (9) 十一、砖型选择 (12) 十二、炉壳钢板材质与厚度的确定 (14) 十三、校核 (15) 参考文献 (16)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前言: 转炉是转炉炼钢车间的核心设备。转炉炉型及其主要参数对转炉炼钢的生产率、金属收的率、炉龄等经济指标都有直接的影响,其设计是否合理也关系到冶炼工艺能否顺利进行,车间主厂房高度和与转炉配套的其他相关设备的选型。所以,设计一座炉型结构合理,满足工艺要求的转炉是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前提,而炉型设计又是整个转炉车间设计的关键。 设计内容:100吨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的选择与计算;耐火材料的选择;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 转炉有炉帽、炉身、炉底三部分组成。转炉炉型是指由上述三部分组成的炉衬内部空间的几何形状。由于炉帽和炉身的形状没有变化,所以通常按熔池形状将转炉炉型分为筒球形、锥球型和截锥形等三种。炉型的选择往往与转炉的容量有关。

(1)筒球形。熔池由球缺体和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炉型形状简单,砌砖方便,炉壳容易制造,被国内外大、中型转炉普遍采用。 (2)锥球型。熔池由球缺体和倒截锥体两部分组成。与相同容量的筒球型比较,锥球型熔池较深,有利于保护炉底。在同样熔池深度的情况下,熔池直径可以比筒球型大,增加了熔池反应面积,有利于去磷、硫。我国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这种炉型,也用于大型炉。 (3)截锥形。熔池为一个倒截锥体。炉型构造较为简单,平的熔池底较球型底容易砌筑。在装入量和熔池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其熔池最深,因此一般不适用于大容量炉,我国30t以下的转炉采用较多。不过由于炉底是平的,便于安装底吹系统,往往被顶底复吹转炉所采用。 顶底复吹转炉炉型图 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的基本特征如下: (1)吹炼的平稳和喷溅程度优于顶吹转炉,而不及底吹转炉,故炉子的高宽比略小于顶吹转炉,却大于底吹转炉,即略呈矮胖型。 (2)炉底一般为平底,以便设置喷口,所以熔池常为截锥型。 (3)熔池深度主要取决于底部喷口直径和供气压力,同时兼顾顶吹氧流的穿透

设计180吨转炉计算

180t转炉炼钢车间i 学号: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180t的转炉炼钢车间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5日

目录 1 设备计算 1.1转炉设计 .1.1.1炉型设计------------------------------------------------------------1 2.1 氧枪设计 2.1.1氧枪喷头设计------------------------------------------------6 2.1.2氧枪枪身设计------------------------------------------------8 3.1 烟气净化系统设备设计与计算 --------------------------------------------------------------12 注:装配图 1.图1. 180t转炉炉型图--------------------------------------------------6 2.图2. 枪管横截面--------------------------------------------------------8 3. 图3.180t氧枪喷头与枪身装配图12---------------------------------12

1 设备计算 1.1转炉设计 1.1.1炉型设计 1、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180吨钢水,钢水收得率取90%,最大废钢比取10%,采用废钢矿石法冷却。 铁水采用P08低磷生铁 (ω(Si)≤0.85%,ω(P)≤0.2%,ω(S)≤0.05%)。 氧枪采用3孔拉瓦尔型喷头,设计氧压为1.0MPa 2、炉型选择:根据原始条件采用筒球形炉型作为本设计炉型。 3、炉容比 取V/T=0.95 4、熔池尺寸的计算 A.熔池直径的计算 t K D G = 确定初期金属装入量G :取B=18%则 ()t 18290.01 18218021B 2T 2G =?+?=?+= %金η () 3m 4.268 .6182 G V == = 金 金ρ 确定吹氧时间:根据生产实践,吨钢耗氧量,一般低磷铁水约为50~57m 3/t (钢),高磷铁水约为62~69m 3/t (钢),本设计采用低磷铁水,故取吨钢耗氧量为57m 3/t (钢),并取吹氧时间为18min 。则 ()[] min t /m 1.318 56 3?=== 吹氧时间吨钢耗氧量供氧强度 取K=1.70则 ()m 46.518 182 70 .1D == B.熔池深度的计算 筒球型熔池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m 458.1406 .579.0406.5046.04.26D 70.0D 0363.0V h 2 3 2 3 =??+=+= 金

转炉炉衬设计

炉炉型和炉衬设计 转炉炉型和炉衬设计(design of conveter furnace outline and lining) 确定适合于转炉炉容量和操作条件的转炉炉型和各部位炉衬材质的设计。是转炉炼钢车间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转炉炉型设计转炉炉型是指新砌成的转炉炉衬的内腔形状和尺寸。氧气转炉的炉型通常是先用统计公式计算出转炉各部位的主要尺寸,然后再与炉容量相近、条件相似的实际生产转炉进行比较和调整后确定的。氧气转炉炉型绝大多数是轴对称回转体结构,由截锥型炉帽(仅有少数转炉呈偏口形)、圆柱形炉身和不同形状的炉底三部分组成。按转炉熔池形状不同,常见的炉型有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三种(见图)。筒球型炉型形状简单,砌筑方便,炉壳制造容易,大容量转炉采用较多。锥球型炉型与相同容量的筒球型炉相比,在熔池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冶金反应;截锥型炉型的优点是炉底砌筑方便,这两种炉型在中小容量转炉炉型设计中采用较多。

对氧气转炉炉型的主要技术参数要求为:(1)炉容比(工作容积与公称容量之比)与铁水条件、冶炼操作转zhuan方法和转炉炉容量有关,通常每公称吨炉容比为0.80~1.00m3/t;(2)高宽比(炉子全高与炉壳直径之比)对转炉操作和建设费用有直接影响,一般取为1.25~1.65;(3)炉帽的倾角为60o±3。;(4)炉口直径一般为熔池直径的0.43~0.53倍;(5)熔池直径系指转炉熔池在平静状态时金属液面的直径,它与转炉装入量和供氧强度有关,可按D=K(G/T)1/2进行计算,式中D为熔池直径,m;K为比例常数,一般为1.85~2.3;G为转炉装入量,t;T为转炉供氧时间,min。 炉衬耐火材料选择转炉炉衬分为工作层、填充层和永久层。工作层衬砖与熔池钢水和熔渣接触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要求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同时也要有较低的价格。转炉工作层衬砖常采用焦油白云石砖、焦油镁砂砖、镁碳砖和二步煅烧砖,镁碳砖应用较广泛。为了提高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设计和生产中广泛采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质炉衬的“综合砌炉法”。工作层砖型的设计既要考虑砌筑方便,又要不致于因砖型过于复杂而增加成本。转炉炉衬各部位的厚度参考值见表。

顶吹转炉

太原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50t 氧气顶吹转炉设计 设计人:郭晓琴 指导老师:杨晓蓉 专业:冶金工程 班级:冶金工程081401 学号: 2008140701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30 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转炉炼钢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炉型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转炉炉型及其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转炉炉型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熔池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炉容比(容积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炉帽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炉身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出钢口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氧气顶吹转炉耐火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炉衬的组成和材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炉衬厚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氧气顶吹转炉金属构件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炉壳组成及结构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炉壳钢板材质与厚度的确定 (7) 4.3支撑装置 (7) 4.3.1 托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炉衬的组成和材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耳轴及其轴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倾动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高径比的核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12 -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R.D.佩尔克等著,邵象华、楼盛赫等译校:《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上册)1980,(下册)1982。(R.D.Pehlke,ed., BOF Steelmaking,AIME,1974~1977.)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责任编辑:苏方来源:成都钢铁网2008年06月20日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oxygen top blown converter steelmaking) 由转炉顶部垂直插入的氧枪将工业纯氧吹入熔池,以氧化铁水中的碳、硅、锰、磷等元素,并发热提高熔池温度而冶炼成为钢水的转炉炼钢方法。它所用的原料是铁水加部分废钢,为了脱除磷和硫,要加入石灰和萤石等造渣材料。炉衬用镁砂或白云石等碱性耐火材料制作。所用氧气纯度在99%以上,压力为0.81~1.22MPa(即8~12atm)。 简史空气底吹转炉和平炉是氧气转炉出现以前的主要炼钢设备。炼钢是氧化熔炼过程,空气是自然界氧的主要来源。然而空气中4/5的气体是氮气,空气吹炼时,这样多的氮气在炉内穿行而过,白白带走大量的热且有部分氮溶解在铁液中,成为恶化低碳钢品质的重要原因。平炉中,氧在用于燃烧燃料之后,过剩的氧要通过渣层传入钢水,所以反应速率极慢,这也就增加了热损失。因此,直接把氧气吹入熔池炼钢,成为许多冶金学家向往的目标。早在19世纪,现代炼钢法的创始人贝塞麦(H.Bessemer)就有了纯氧炼钢的设想,但因没有大量氧气而未进行试验。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空气液化和分馏为基础的林德一弗兰克(Linde —Frankel)制氧技术开发成功,能够生产可供工业使用的廉价氧气,氧气炼钢又为冶金界所注意。从1929年开始,柏林工业大学的丢勒尔教授(R.Durrer)在实验室中研究吹氧炼钢,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转到瑞士的冯?罗尔(V.Roll)公司继续进行研究。1936~1939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由于喷嘴常损坏未能成功。1938年亚琛(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提出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炼钢,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将托马斯生铁吹炼成低氮钢,但因熔池浅而损坏了炉底。1948年丢勒尔(R.Durrer)等在冯?罗尔(V onRoll)公司建成2.5t的焦油白云石衬的试验转炉,以450的斜度将水冷喷嘴插入铁水吹氧炼钢,无论贝塞麦生铁或托马斯生铁都能成功炼成优质钢水,而且认识到喷嘴垂直向下时,最有利于喷嘴和炉衬的寿命。这样就最后完成了转炉吹氧炼钢的实验室试验。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化试验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奥地利的沃埃施特(VOEST)公司完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面临重建钢铁工业的需要,该国缺少废钢使得平炉或电炉炼钢法缺乏竞争力。沃埃施特公司注意到丢勒尔的试验,决心开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的炼钢方法。1949年5月在奥地利累欧本(Leoben)开了一次氧气炼钢的讨论会,决定冯?罗尔、曼内斯曼(Mannesmann)、阿尔派(ALPINE)和沃埃施特4个公司协作,在沃埃施特的林茨(Linz)钢厂作进一步的试验。1949年6月在林茨建成2t顶吹氧试验转炉,由苏埃斯(T.Suess)和豪特曼(H.Hauttmann)负责,在丢勒尔参与下,成功地解决了合适的氧气压力、流量和喷嘴与熔池面距离等工艺操作问题。之后迅速建立15t试验转炉,广泛研究新方法所冶炼钢的品质。由于钢的质量很好而且炼钢工艺的效率很高,1949年末该公司决定在林茨投资建设世界第一个氧气顶吹转炉工厂。并命名该炼钢法为LD法。林茨的30tLD转炉工厂于1952年11月投产。翌年春季第2个30tLD转炉工厂在奥地利多纳维兹([)onawitz)建成投产。1950年由苏埃斯申请得到专利权。推动炼钢工业再次大变革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登上了历史舞台。该法问世后,数十年内迅速取代了平炉炼钢而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钢方法。在北美,美国是平炉炼钢大国,有平炉熔池吹氧的经验。美国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工业基础雄厚。在得知转炉氧气炼钢的信息后,美国麦克劳斯(McLouth)公司和加拿大多法斯柯(DOFASCO)公司于1954年各迅速建成一个35t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产。随后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终点碳控制的方法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终点碳控制的方法 终点碳控制的方法有三种,即一次拉碳法、增碳法和高拉补吹法。 一次拉碳法 按出钢要求的终点碳和终点温度进行吹炼,当达到要求时提枪。 这种方法要求终点碳和温度同时到达目标,否则需补吹或增碳。一次拉碳法要求操作技术水平高,其优点颇多,归纳如下: (1) 终点渣TFe含量低,钢水收得率高,对炉衬侵蚀量小。 (2) 钢水中有害气体少,不加增碳剂,钢水洁净。 (3) 余锰高,合金消耗少。 (4) 氧耗量小,节约增碳剂。 增碳法 是指吹炼平均含碳量≥0.08%的钢种,均吹炼到ω[C]=0.05%~0.06%提枪,按钢种规范要求加入增碳剂。增碳法所用碳粉要求纯度高,硫和灰分要很低,否则会玷污钢水。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如下: (1)终点容易命中,比“拉碳法”省去中途倒渣、取样、校正成分及温度的补吹时间,因而生产率较高; (2)吹炼结束时炉渣Σ(FeO)含量高,化渣好,去磷率高,吹炼过程的造渣操作可以简化,有利于减少喷溅、提高供氧强度和稳定吹炼工艺; (3)热量收入较多,可以增加废钢用量。 采用“增碳法”时应严格保证增碳剂质量,推荐采用C>95%、粒度≤10毫米的沥青焦。增碳量超过0.05%时,应经过吹Ar等处理。 高拉补吹法 当冶炼中、高碳钢钢种时,终点按钢种规格稍高一些进行拉碳,待测温、取样后按分析结果与规格的差值决定补吹时间。 由于在中、高碳(ω[c]>0.40%)钢种的碳含量范围内,脱碳速度较快,火焰没有明显变化,从火花上也不易判断,终点人工一次拉碳很难准确判断,所以采用高拉补吹的办法。用高拉补吹法冶炼中、高碳钢时,根据火焰和火花的特征,参考供氧时间及氧耗量,按所炼钢种碳规格要求稍高一些来拉碳,使用结晶定碳和钢样化学分析,再按这一碳含量范围内的脱碳速度补吹一段时间,以达到要求。高拉补吹方法只适用于中、高碳钢的吹炼。根据某厂30 t 转炉吹炼的经验数据,补吹时的脱碳速度一般为0.005%/s。当生产条件变化时,其数据也有变化。

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通过转炉底部的氧气喷嘴,把氧气吹入炉内熔池进行炼钢的方法。 简史?? 氧气底吹转炉始于改造托马斯转炉(见托马斯法)。西欧富有高磷铁矿资源,用它炼出的生铁含磷高达1.6%~2.0%。以这种高磷铁水为原料的传统炼钢方法即托马斯法,也即碱性空气底吹转炉法,其副产品钢渣可作磷肥。对于高磷铁水,托马斯法过去一直是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好的一种炼钢方法。直至20世纪60年代,西欧还存在年产能力约1000万t钢的托马斯炉。但作为炼钢氧化剂的空气,其中氧气仅占1/5,其余4/5的氮气不仅吸收大量热量,并使钢中氮含量增加,引起低碳钢的脆性。为此人们一直试图用纯氧代替空气,以改进钢的质量和提高热效率。但采用氧气后,化学反应区的温度很高,底吹所用氧气喷嘴很快被烧坏。1965年加拿大空气液化公司为了抑制氧气炼钢产生的大量污染环境的褐色烟尘,试验在氧枪外层通气态或液态冷却剂,取得了预期效果,并同时解决了氧枪烧损快的问题。1967年联邦德国马克西米利安冶金厂(Maximilianshttte)引进了这项技术,以丙烷为氧喷嘴冷却剂,用于改造容量为24t的托马斯炉,首先试验成功氧气底吹转炉炼钢,取名OBM 法。1970年法国文代尔一西代尔公司(Wendel—Sidelor?? Co.)的隆巴(Rombas)厂以燃料油为氧喷嘴冷却剂,也成功地将24t托马斯炉改造成氧气底吹转炉,称为LWS法。随后用氧气底吹氧枪改造的托马斯炉在西欧得到迅速推广,炉容量大多为25~70t,用于高磷铁水炼钢,脱磷仍在后吹期完成,副产品钢渣作磷肥。1971年美国钢铁公司(U.S.Steel? Corp.)引进COBM法,为了解决经济有效地吹炼低磷生铁和设备大型化问题,在该公司炼钢实验室的30t试验炉上作了系列的中间试验,增加了底部吹氧同时喷吹石灰粉的系统,吹炼低磷普通铁水可在脱碳同时完成脱磷,称为Q—BOP法。随后,在菲尔菲德(Fairfield)厂和盖里(Gary)厂分别建设了两座200tQ—BOP炉和3座235tQ—BOP炉。前者取代原有平炉,后者取代正在建设的氧气顶吹转炉。从而实现了氧气底吹转炉的大型化,并扩大了应用范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氧气底吹转炉年产钢能力总计约3500万t。在中国,1973年钢铁研究总院在300kg 氧气底吹试验转炉上进行了底吹氧气和石灰粉的炼钢试验。随后,该院与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及有关单位合作,在唐山钢厂、首都钢铁公司、济南第二钢厂及马鞍山钢铁公司先后完成了5t氧气底吹转炉炼钢的工业性试验。同时还进行了铁水提铌、提钒的试验。后由于顶底复吹转炉的出现和发展而停止。 工艺特点?? 氧气底吹转炉所用炉衬耐火材料、原材料及基本工艺和氧气顶吹转炉相同或相似。主要金属炉料是铁水和约10%~25%的废钢。供氧压力约为0.6~1.0MPa(6~10atm)。每炉吹炼时间(吹氧时间)一般为15~20min。每炉冶炼周期(本炉出钢到下炉出钢时间)一般为30~40min。氧耗量为50~60m3/t。主要工艺特点是从转炉底部供氧。(见图1)装有氧喷嘴的转炉炉底可以拆卸、更换。氧喷嘴由同心的双层套管组成。内层为铜管或不锈钢无缝管,外层用碳素钢无缝管。内层通氧气,并可同时喷吹石灰粉。两层套管之间的间隙通冷却剂。冷却剂通常为气态或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如天然气、丙烷或燃料油等。依靠碳氢化合物裂解吸热,并在氧流周围形成保护气膜,以及高速气流带走热量,以降低氧喷嘴及其附近反应区的温度,达到保护氧气喷嘴、减缓烧损的目的。为了使熔池搅拌均匀,反应界面大,吹炼平稳,并避免氧喷嘴个数少、直径过大、氧流比较集中而导致氧气穿透熔池,因此采用多支氧喷嘴,分散供氧。每支氧喷嘴的内径尺寸不超过熔池深度的1/35。这个数据适用于吹氧压力约为0.5~1MPa的中、小型转炉。例如:容量为30t的转炉,熔池平均深度为700mm,据此每支氧喷嘴最大内径为20mm;氧气压力为0.8MPa;氧气含石灰粉为1~2kg/m3,则氧气流量约为130m3/h?cm2;耗氧量为60m3/t;吹炼时间最多为20min。因此可以算出:需要供氧流量为5400m3/h,所需氧喷嘴内管总横截面约为42cm2,所需氧喷嘴数为14个。大型氧气底吹转炉的氧喷嘴直径与熔池深度之比可以大于上述数据,一般不超过熔池深度的1/15。例如200~240t氧气底吹转炉所用氧喷嘴数可采用10~16个。氧喷嘴之间以及氧喷嘴与炉壁之间要有适当间距,使熔池搅拌均匀和反应平稳,并减轻对炉衬耐火材料的侵蚀。氧喷

氧气顶吹转炉设计

3.1 转炉炉型设计3.1.1 转炉炉型设计概述(1)公称容量及其表示方法 公称容量(T),对转炉容量大小的称谓,即平时所说的转炉的吨位。它是转炉生产能力的主要标志和炉型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对公称容量的含义的解释还很不统一,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表示方法: 1)以平均金属装入量(t)表示; 2)以平均出钢量(t)表示; 3)以平均炉产良坯量(t)表示。 在一个炉役期内,炉役前期和后期的装入量或出钢量不同,随着吹炼的进行,炉衬不断地受到侵蚀,熔池不断扩大,装入量增大,所以三种表示方法都是以其平均容量来表示。 这三种表示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以平均金属装入量表示公称容量,便于进行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换算成新炉装入量时也比较方便。 以平均炉产良坯量表示公称容量,便于车间生产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但是在进行炉型设计时需做较复杂的换算。 以平均出钢量表示公称容量则介于两者之间,其产量不受操作方法和浇铸方法的影响,便于炼钢后步工序的设计,也比教容易换算成平均金属装入量和平均炉产良坯量。设计的公称容量与实际生产的炉产量基本一致。所以在进行炉型设计时采用以平均出钢量表示公称容量比较合理。 (2)炉型的定义: 转炉炉型是指转炉炉膛的几何形状,亦即指由耐火材料砌成的炉衬内形。 (3)炉型设计的意义 转炉是转炉炼钢车间的核心设备,炉型及其主要参数对转炉炼钢的生产率、金属收得率、炉龄等技术经济指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炉型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冶炼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如喷溅问题,除与操作因素有关外,炉型设计是否合理也是个重要因素,并且车间的主厂房高度以及主要设备,像除尘设备,倾动机构设备等都与炉型尺寸密切相关。而且转炉一旦投产使用,炉型尺寸就很难再作改动,因为不论变动直径还是高度都牵涉到耳轴位置,它是与转炉基础联系在一起的,一般不能随意变动。 所以说,设计一座炉型结构合理,满足工艺要求的转炉是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前提。而炉型设计又是整个转炉设计的关键。 设计内容:炉型种类的选择; 炉型主要参数的确定; 炉型尺寸设计计算; 炉衬和炉壳厚度的确定; 顶底复吹转炉设计。 3.1.2炉型种类及其选择 吹炼过程中炉膛内进行着极其复杂而又激烈地物理化学反应和机械运动,因此,转炉的炉型必须适应这些反应特点和运动规律,否则就不能保证冶炼过程的正常进行。那么,什么样的炉型才是比较理想的炉型呢?也就是说,炉型具备什么特点才能适应转炉炼钢反应激烈,吹炼速度快的特点呢? (1)炉型种类的选择原则 选择炉型时应考虑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炉型应能适应炉内钢液、炉渣和炉气的循环运动规律,使熔池得到激烈而又均匀的搅拌,从而加快炼钢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 ②有利于提高供氧强度(B),缩短冶炼时间,减少喷溅,降低金属损耗; ③新砌好的炉子的炉型要尽量接近于停炉以后残余炉衬的轮廓,减少吹炼过程中钢液、炉渣和炉气对炉衬的冲刷侵蚀及局部侵蚀,提高炉龄,降低耐火材料的消耗; ④炉壳应容易制造,炉衬砖的砌筑和维护要方便,从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缩短修炉时间,提高转炉作业率。 总之应能使转炉炼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优质、高产、低耗。 (2)炉型种类及其选择

转炉炉型计算

7转炉炉型设计 7.1 转炉的座数、公称容量及生产能力的确定 为了有效地提高转炉利用率及提高平均日作业率,借鉴同类型厂家经验,本设计采用“三吹二”制度。 7.1.1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计算出年需钢水量 据国内同类转炉经验所得η坯=95%~99%。取η坯=99% 年浇铸钢液量=η坯年合格坯产量= 万吨)(04.404% 99400= 7.1.2选取转炉作业率和冶炼一炉钢平均时间 对“三吹二”制度而言,转炉有效时间为310天/年 则转炉作业率=%93.84%100365 310%100=?=?年日历时间转炉有效时间 根据同类型厂家,取冶炼时间为41 min 。 7.1.3计算出年出钢炉数(N ) (炉)冶炼平均时间转炉冶炼作业率年日历时间1088341 93.8460243652=???=?=N (炉)21766108832=?=N 7.1.4平均炉产钢水量 平均炉产钢水量=年浇铸钢液量年出钢炉数=(吨)6.18521766 1004.4044 =? 本设计中取转炉公称容量为185吨,参考《钢铁厂设计原理》下册,140页,表7-4可知185吨的转炉公称容量,平均冶炼时间与所取冶炼时间基本符合。 7.1.5车间生产能力的确定 车间年生产钢水量=转炉公称容量?年出钢炉数 =185?21766 =402.671(万吨)

检验是否满足要求: %1%339.0%1004040400 40404004026710<-=?-=计算误差合乎要求。 7.2转炉炉型的主要参数 7.2.1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185t ,收得率取99%,最大废钢比取12.49%。采用矿石法冷却;铁水采用P12低P 生铁[ω(Si)≤0.85% ω(P)≤0.2% ω(S)≤0.06%];氧枪采用四孔拉瓦尔喷头,设计氧压1.0MPa 。 7.2.2炉型选择 根据原始条件及采用顶底复吹工艺的要求,本设计将采用截锥型炉型作为设计炉型。 7.2.3炉容比 取V/T=0.92 7.2.4熔池尺寸的计算 熔池直径的计算公式 t G k D = a.确定初期金属装入量G .取B=20% 则 )(18392 .012.021852122t B T G =?+?=?+=金η )(91.268.61833m G V ===金 金ρ b.确定吹氧时间.根据生产实践,吨钢耗氧量,一般低磷铁水约为50~70m 3/t(钢),高磷铁水约为62~69m 3/t (钢),本设计采用低磷铁水,取取吨钢耗氧量为63m 3/t ,并取吹氧时间为t =18min.则 ()[] min /5.318633?===t m 吹氧时间吨钢耗氧量供养强度 取K=1.72 则)(484.518 18372.1m t G K D =?=?=

转炉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要点

攀枝花学院本科课程设计 转炉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转炉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1.1 前言 1964年,我国第一座30t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在首钢建成投产。其后,上钢一厂三转炉车间、上钢三厂二转炉车间等相继将原侧吹转炉改为氧气顶吹转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又自行设计、建设了攀枝花120t大型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并于1971年建成投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策的指引下,我国氧气转炉炼钢进入大发展时期,由于氧气转炉炼钢和连铸的迅速发展,至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t,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1.2 转炉概述 转炉(converter)炉体可转动,用于吹炼钢或吹炼锍的冶金炉。转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外加热源,是最重要的炼钢设备,也可用于铜、镍冶炼。转炉按炉衬的耐火材料性质分为碱性(用镁砂或白云石为内衬)和酸性(用硅质材料为内衬)转炉;按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分为底吹、顶吹和侧吹转炉;按吹炼采用的气体,分为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转炉炼钢主要是以液态生铁为原料的炼钢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靠转炉内液态生铁的物理热和生铁内各组分(如碳、锰、硅、磷等)与送入炉内的氧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使金属达到出钢要求的成分和温度。炉料主要为铁水和造渣料(如石灰、石英、萤石等),为调整温度,可加入废钢及少量的冷生铁块和矿石等。 1.2.1 转炉分类 1.2.1.1 炼钢转炉 早期的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托马斯转炉炼钢法都用空气通过底部风嘴鼓入钢水进行吹炼。侧吹转炉容量一般较小,从炉墙侧面吹入空气。炼钢转炉按不同需要用酸性或碱性耐火材料作炉衬。直立式圆筒形的炉体,通过托圈、耳轴架置于支座轴承上,操作时用机械倾动装置使炉体围绕横轴转动。 50年代发展起来的氧气转炉仍保持直立式圆筒形,随着技术改进,发展成顶吹喷氧枪供氧,因而得名氧气顶吹转炉,即L-D转炉(见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带吹冷却剂的炉底喷嘴的,称为氧气底吹转炉(见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转炉炼钢工艺标准经过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如果空气是从炉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转炉。 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也有侧吹转炉)。这种

转炉吹如的是高压工业纯氧,反应更为剧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的质量。 转炉一炉钢的基本冶炼过程。顶吹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操作过程主要由以下六步组成: (1)上炉出钢、倒渣,检查炉衬和倾动设备等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理;(2)倾炉,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至垂直位置); (3)降枪开吹,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起初炉内噪声较大,从炉口冒出赤色烟雾,随后喷出暗红的火焰;3~5min后硅锰氧接近结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炉口的火焰变大,亮度随之提高;同时渣料熔化,噪声减弱); (4)3~5min后加入第二批渣料继续吹炼(随吹炼进行钢中碳逐渐降低,约12min 后火焰微弱,停吹); (5)倒炉,测温、取样,并确定补吹时间或出钢; (6)出钢,同时(将计算好的合金加入钢包中)进行脱氧合金化。 上炉钢出完钢后,倒净炉渣,堵出钢口,兑铁水和加废钢,降枪供氧,开始吹炼。在送氧开吹的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加入量相当于全炉总渣量的三分之二,开吹3-5分钟后,第一批渣料化好,再加入第二批渣料。如果炉内化渣不好,则许加入第三批萤石渣料。 吹炼过程中的供氧强度:

三吹二120吨顶吹转炉及炼钢车间设计毕业设计

太原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填写发给学生) 学院(直属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时间:2014年 3月 12日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设计(论文)题目三吹二120T顶吹转炉及炼钢车间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1.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 2.氧气顶吹转炉炉型设计及计算 3.氧枪设计及计算 4.转炉炼钢车间设计及计算 5.连铸设备的选型及计算 6.炉外精炼设备的选型与工艺布置 7.炼钢车间烟气净化系统的设计 研究方法 利用已学的冶金工艺和钢铁厂设计知识进行理论计算与设计; 利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现有结构相结合对结构部件设计计算。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和创新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 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英文资料的中文翻译) 设计图纸三张 1)氧气顶吹转炉炉型图1# 2)年产260万吨良坯三吹二型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1#3)年产260万吨良坯三吹二型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剖视图1# 教研室 意见 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签字:2014年03月12日说明:一式两份,一份装订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一份交学院(直属系)。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设计作业 30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计算

转炉炉型设计计算 1.1原始数据 (1)、转炉的公称容量为300t 。 (2)、采用顶底复吹冶炼工艺 1.2 转炉的炉型选择 图为常见转炉炉型 (a)筒球型; (b)锥球型; (c)截锥型 根据原始条件及采用顶底复吹工艺的要求,为便于安装底部供气元件,要求转炉底部为平的,所以本设计将采用截锥型炉型作为设计炉型。 1.3炉容比 炉容比系指转炉有效容积与公称容量之比值。转炉炉容比主要与供氧强度有关,与炉容量关系不大。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顶底复吹转炉炉容比一般取0.85~0.95m 3/t 。 本设计为300t ,取V/T=0.92 1.4熔池尺寸的计算 熔池直径的计算公式 t G k D 式中 D ——熔池直径,m ; G ——新炉金属装入量,t ,可取公称容量; K ——系数,参见表1-1;

t ——平均每炉钢纯吹氧时间,min 表1-1 系数K 的推荐值 b.确定吹氧时间 表1.2 推荐的转炉纯吹氧时间 本设计的转炉公称容量为300t , 又根据国家关于新建转炉的要求,吹氧时间在16min , 所以选择的吹氧时间为16min 。 取K=1.50 则)(495.616 30050.1m t G K D =?=? = ② 截锥型熔池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822.1495.6574.0119 .44574.0574.02 22m D V D V h =?=?== ) (金池 V 池=G/Y=44.119m 3 其中Y=6.8t/ m 3 ③熔池其他尺寸确定. )(546.4495.67.07.01m D D =?== 1.5炉帽尺寸的确定 ①炉口直径d 0.取 )(2475.3495.65.00m d =?= ②炉帽倾角: 取?60 ③炉帽高度H 帽: 取H 口=400mm , )(76.260tan )2475.3495.6(2 1 tan )(2100m d D H =?-=?-= θ锥 则整个炉帽高度为:

转炉设计

氧气顶吹转炉设计 姓名XXX 学号XXX 冶金工程XXXX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原始条件 2.炉型选择 3.炉容比的确定 4.熔池直径的计算 5.炉帽尺寸的确定 6.炉身尺寸的确定 7.出钢口尺寸的确定 8.炉衬厚度确定 9.炉壳厚度的确定 10.验算高宽比

序言 现在钢铁联合企业包括炼铁,炼钢,轧钢三大主要生产厂。炼钢厂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炉所生产铁水的用户,又是供给轧钢厂坯料的基地,炼钢车间的成产正常与否,对整个钢铁联合企业有着重大影响。 目前,氧气转炉炼钢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连续化和高速化,达到了很高的生产率,这就需要足够的设备来共同完成,而这些设备的布置和车间内各种物料的运输流程必须合理,才能够使生产顺利进行。 转炉是炼钢车间的核心设备,设计一座炉型合理满足工艺需求的转炉是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前提,而炉型设计又是整个转炉设计的关键。 炉衬简介 1 炉衬组成 转炉炉衬由永久层,填充层和工作层组成。永久层紧贴着炉壳钢板,通常是用一层镁砖或铝砖侧砌而成,其作用是保护炉壳。修炉时一般不拆除炉壳永久层填充层介于永久层和工作层之间,一般用焦油镁砂或焦油白云石料捣打而成。工作层直接与钢水,炉渣和炉气接触,不断受到物理的,机械的和化学的冲刷,撞击和侵蚀作用,另外还要受到工艺操作因素的影响,所以其质量直接诶关系到炉龄的高低。 国内外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焦油白云石或焦油镁砂质大砖砌筑 炉衬。为提高炉衬寿命,目前已广泛使用镁质白云石为原料的烧成油浸砖。我国大中型转炉多采用镁碳砖。

2 炉衬砌筑 (1) 砌筑顺序: 转炉炉衬砌筑顺序是先测定炉底中心线,然后进行炉底砌筑,在进行炉身,炉帽和炉口的砌筑,最后进行出钢口炉内和炉外部分的砌筑。 (2) 砌筑要求 ①背紧,靠实,填满找平,尽量减少砖缝; ②工作层实行干砌,砖缝之间用不定型耐火材料填充,捣打结实; ③要注意留有一定的膨胀缝. 3 提高炉衬寿命的措施 (1) 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 (2) 采用均衡炉衬提高砌炉质量; (3) 改进操作工艺; (4) 转炉热态喷补; (5) 激光监测; (6) 采用溅渣护炉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