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

土地管理的开展离不开地籍测量,需要以地籍调查作为重要依据,并运用相应的测量技术,实现对各类土地位置、大小、权属界址点坐标和宗地面积的精准测量,依据具体的测量数据来绘制地籍图,使其为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他经济建设部门提供服务。因此需要重视地籍测量工作,运用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来全面提升土地管理工作的水平。文中分析了地籍测量的内容,并进一步对土地管理中地籍测量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地籍测量;土地管理;地籍图;3S;土地规划;土地勘测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and manage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cadastral survey.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adastral survey a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to use the corresponding surveying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all kinds of land position,size,coordinates of land boundary sites and land area. The cadastral map is drawn according to specific measurement data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other economic construction departments.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cadastral survey and use advanced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cadastral survey 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cadastral survey in land management.

Keywords:cadastral survey;land management;cadastral map;3S;land planning;land survey

前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不可再生性。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则需要通过开展地籍测量工作,以此来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增强地籍测量的水准,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为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地籍测量的内容

由于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掌握的原则,通过划分级别来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获取一系列的测量数据,完成地籍图的绘制。

1.1 地籍控制测量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地籍控制测量作为其中非常关键一个环节,其需要在地籍测量工作全面开始之前进行,通过开展地籍控制测量,可以为地籍测量提供关

武汉大学06地籍测量与管理

武汉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地籍测量与管理科目代码:803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答在答题纸上,凡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析(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共8小题) 1.地籍调查 2.土地所有权 3.宗地 4.土地权属界址线 5.建筑占地面积 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7.地籍管理 8.土地登记 二、判断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共20小题) 判断下列各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确的表示为“对”,错误的表示为“错”。 1.只要建立地籍,就能避免土地产权纠纷。 2.农村居民地(村镇)地籍与城镇地籍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因此,农村居民点地籍可以按城镇地籍的相近要求建立。 3.国家工业化之前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利用税收地籍征收到的土地税。 4.鱼鳞图册标志着地籍完全从户籍中独立出来,是我国地籍制度发展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5.以多种用途为目的的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附有高程、地形等图示资料。 6.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了土地法律的要求。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需要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8.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个人所有。 9.农民个人不可以使用国有土地。 10.共有宗存在国家和集体共同所有的情况。 11.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m,北方宽小于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12.高差可以从地形图上推算而知。 13.城镇地籍图的分幅不能采用矩形分幅。 14.采用直接解析法测算的面积,不参加闭合差的配赋。 15.坐标法量算面积的精度等于坐标的精度。 16.全野外数据采集测绘数字地籍图时不需要一幅幅的完成。 17.对原有的地籍图数字化后,如果图上的各种信息没有变化,就不需要进行外业测量了。 18.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只是对宗地的用途和权属发生变更时才进行。 19.为了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要定期进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20.原界址点没有坐标,如果界址点丢失,该界址点无法恢复。 三、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空0.5分,共36小空) 1._______的出现是地籍产生的基本原因。 2.明代在总结宋代经界法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__________制度,而且还同时进行人口普查,将其结果编为黄册,黄册和鱼鳞图册是相互补充的。 3.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__________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使用权。 4.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文件确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地分类是指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将土地划分出的若干类型。 6.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必须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则。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常见的基础图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华理工大学805地籍测量与管理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注意: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 1 页,共 1 页 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 805 ; 科目名称:《地籍测量与管理》;( A 卷) 适用专业(领域)名称: 土地资源管理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 2.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3. 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和房屋建筑面积: 4. 宗地和地块: 5. 地籍区和地籍子区: 二、简答题(共7小题,共75分) 1. 土地类型、土地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的区别与联系?(12分) 2. 勘界测绘上交的成果主要有哪些?(10分) 3. 土地权属调查中,如何划分宗地?(10分) 4. 简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及其优点。(10分) 5. 什么是房屋共有面积?应分摊房屋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是什么?(10分) 6. 地籍测量中,如何选择平面坐标系?(10分) 7. 现有一土地边界纠纷案件,当事双方都认为对方移动了一个界址点标志,于是将纠纷闹到当地国土部门,国土部门如何解决这一纠纷?请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13分) 三、综述题(共1小题,共25分) 有一测区,现根据计划需要对该测区进行地籍测量,请给出完成该项任务的简要实施步骤。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20分) 某区域内有3个相连成片的宗地A ,B ,C ,在某次地籍调查过程中,经过面积量算,A ,B ,C 的实测面积分别是57020m 2,65050m 2, 78030m 2。该区域的图幅理论面积为200000m 2,请算出平差后A ,B ,C 的面积。(20分) 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精都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c414298607.html,)——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地籍测量及其国内外发展

地籍测量及其国内外发展 摘要:地籍测绘由于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而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文章对地籍测量的基本定义和发展作了 概述,并对欧洲地籍测量和中国地籍及其技术的发展作了较为深入的 研究。 关键词:地籍测量欧洲地籍发展 土地是经济建设和国民生存的基础。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多地少,且耕地被大量乱占滥用,土地权属混乱,部分地区已濒于失去控制的状况十分严重。为了延缓这种局面,必须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制约和调节,地籍测量为开展这些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我国已将土地使用税列为开征税种并将颁发有关条例,为了有计划地开征土地使用税,以便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和加强土地的有效管理,必须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目前,地籍测量已成为测绘部门急待开拓的重要领域,也是我们测绘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地籍测量的定义 地籍是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资料(亦称土地的户籍),地籍测量就是为地籍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的工作,其定义为:地籍测量是测绘部门授权所进行的确定土地使用者的土地(有时还加上不动产)的位置、界线、面积和用几何方法表示土地质量、土地估价、土地归属和土地使用等基本情况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它是国土整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2.地籍测量的发展 许多国家的地籍测量都有较长的历史,如西德早在十七世纪就已在地形图上标出地块界和编上地块号,以供政府按土地面积作出合理收取土地税的依据。按照地籍测量的发展特点,可将其分为收税地籍侧量、权属保护地籍测量、多用途地籍测量和自动化地籍测量四个阶段。 2.1收税地籍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初级阶段,其目的是征收土地税,其成果为记有土地所有者、地块编号、地区名、村名、土地用途等的地籍册; 2.2权属保护地籍测量是地籍测量的中级阶段,目的是使土地权属的变化得到法律的保护,建立地产册,发布土地证,这个阶段的地产册仅作地籍管理之用; 2.3多用途地籍侧量是地籍测量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地籍图和地籍册不只是用于标记地产边界与征收土地税,而且还用于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综合考虑道路和水系建设、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和古迹保护等。地产册的内容也得到了充实,增加了土地附属物(建筑物等)的权属、地产价值、土地使用情况等项目,使不动产进一步得到法律保护; 2.4自动化地籍侧量是地籍测量的高级阶段,此阶段的标志是土地信息系统,是地籍测量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先进科学技术(如电子计算机、遥感、激光测距等)的应用,使地籍图的制作和地籍册与地产册的登记实现了不同程度的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测绘)剖析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横线上填写答案,每空1分) 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的总称。它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由、、土壤、 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 ()的那部分土地。 3.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而又不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4.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由、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职能构成。 5.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 6. 土地权属(即地权)是和使用权的总称。 7.《地籍测绘规范》对土地地块定义为:“地块是地籍的,是地球表面上一块有边界,有确定权属主和的土地”。 8.界址点又称地界点,是土地权属界线上的转折点。由权属调查人员依照法律程序,会同邻界各方土图使用者,经现场共同、现场,并由地籍测量人员依据有关规程实地。经土地登记的界址点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9.宗地草图是描述、界址点、线和的实地纪录,是权属调查时,在调查人员核实、填写所调查的各项内容并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之后,根据宗地实地状况的,记录了观测手簿之外的所有测量数据。 10.现代多用途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土地利用,以为核心,以为基本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权属、位置、界址、面积、质量、利用现状及附着物等的册簿和图件,是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信息的集合 11.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 12、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其中,承包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自留地、自留山的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的成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且的户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3、农村土地调查覆盖完整的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依据《规程》规定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图斑调查。 14、地籍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和农村居民地的每宗土地,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开展的调查。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相互衔接。 15城镇土地调查街道范围一般确定的城镇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为准。对街道界线发生变化的区域,应以最新的街道界线作为该街道划分街坊的控制界线。在准备好的初始地籍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道的界线,再根据划分的街道,进行街坊的划分。 15、街坊是指在街道界线控制范围内,由互通道路、河流、沟渠等封闭起来的地块。一般一个街坊范围控制在以内为宜。当自然街坊面积较小时,可将几个自然街坊划为一个地籍街坊;如果一个自然街坊面积较大、宗地数量较多时,也可将一个自然街坊地籍街坊。 16、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在本宗地拥有的权利,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DOC)

第一章绪论 1、我国土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土地总量较大,但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土地;贯彻、执行土地法规。 3.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权管理、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 4.土地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命令和通知、法规和条例、计划和规划、激励和处罚、关联和连带 5.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土地用途管理制度 6.土地日是哪一天?为何选这一天?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的行政机构是哪个部门? 1986年6月25日,第一部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为纪念这一天,就定6月25日为土地日。国土资源部,各地成立国土资源局。 7.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二章土地利用管理 1.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整治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土地利用监测 相互关系: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整治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基础;土地开发整治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是计划、规划的实施;土地利用监测是计划、规划实施的反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类型。 我国土地利用决体规划是由国家、省、市(地)、县(市)、乡(镇)五级组成。全国和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实施性规划。五级规划中,县级是关键,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县级: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分解落实土地利用各项指标;组织划分土地利用区,重点是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农业用地区等,落实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和布局,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

地籍测量与管理(高起专)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籍测量与管理(高起专)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不是按功能对地籍分类的是。(2分) (A) 税收地籍(B) 产权地籍(C) 多用途地籍(D) 常规 地籍参考答案:D 2. 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时,无沦采用何种测量方法,测量人员都应首先检测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2分) (A) 原控制点及原界址点(B) 地形点(C) 水准点 (D) 高程点参考答案:A 3. 变更地籍测量精度应变更前地籍测量精度。(2分) (A) 低于(B) 等于(C) 不低于(D) 不高于参考答案:C 4. 房屋数量调查中,各产权主共同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称为。(2分) (A) 建筑面积(B) 总建筑面积(C) 共有面积(D) 房屋 的产权面积参考答案:C 5.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应控制 在内。(2分) (A) ±5cm(B) ±7.5 cm(C) ±10 cm(D) ±15cm 参考答案:C 6. 适合于地面添设的界址标桩是。(2分) (A) 混凝土界址标桩(B) 石灰界址标桩(C) 带塑料套 的界址标桩(D) 喷漆界址标志参考答案:B 7. 地类调查以比例尺为调查主比例尺。(2分) (A) 1 :5千(B) 1 :1万(C) 1 :2.5万(D) 1 :5 万参考答案:B 8.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2分) (A) 地块(B) 县(C) 街道(D) 宗地参考答案:D 9. 共用宗地是指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的宗地。(2分) (A) 容易划清(B) 难以划清(C) 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小 (D) 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大参考答案:B 10. 地籍最初是为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2分) (A) 产权(B) 征税(C) 登记(D) 法律参考答案:B 11. 变更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2分) (A) 首级控制测量(B) 界址测量(C) 制作宗地图 (D) 面积量算参考答案:A 12. 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都要重点测量的要素 是。(2分) (A) 架空管线(B) 等高线(C) 房屋(D) 土地权属界线 参考答案:C 13.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划分依据是。(2分) (A) 土地自然特性(B) 土地经济特性(C) 土地综合特 性(D) 土地利用特性 参考答案:C 14. 下面的共有面积不应进行分摊的是。(2分) (A) 室内外楼梯(B) 电梯房及机房(C) 有维护结构的 水箱(D) 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 参考答案:D 15. 已知一幅1:500(50cm ×50cm )地籍图上共有4个区块,量算出各区块的实地面积分别为2500㎡、10010㎡、20000㎡和29995㎡,则其图幅面积闭合的绝对值为。(2分) (A) 60㎡(B) 50㎡(C) 10㎡(D) 5㎡参考答案:D 判断题 16. 宗地草图是附在土地证上的。(2分)参考答案:错误 17. 一栋楼房每层分别为不同的单位使用,可划为独立宗地。(2分)答案:错误 18. 凡是房角、墙角都是界址点。(2分)参考答案:错误 19. 宗地图绘好以后,才能进行土地权属调查。(2分)参考答案:错误 20. 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管理部门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权属。(2分)参考答案:错误 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图斑的最小面积是指它的图上面积,与比例尺无关。(2分)参考答案:正确 22. 地块是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2分)参考答案:错误 23. 所谓初始地籍,是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2分)参考答案:错误 24. 地籍图接边误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差的2倍。(2分)参考答案:错误 25. 建筑物层数是指建筑物的自然层数,从室内地坪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地坪以上且高度在2.0m以上的半地下室计算层数。(2分)参考答案:错误 名词解释 26. 土地登记。(5分)参考答案: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是国家用以确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项法律措施。凡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其权益均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27.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5分)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 调查。 问答题 28. 简述界址点坐标的定义和意义。(10分) 参考答案: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学重点

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学重点 绪论 1、什么是地籍,地籍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价值、利用等基础状况的图簿册及数据,是反映土地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资料。 地籍的探究对象: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 2、地籍调查的作用和意义 地籍调查的作用主要有建立和丰富地籍管理信息库、奠定了地籍管理的基础,为土地管理科学的研究积累资料。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产权登记制度,登记之前须对登记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对需要登记的土地开展地籍调查,查清和核实每宗地的地籍要素,目的是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利 益,建立起科学的地籍管理制度。 3、地籍测量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 (2)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 (3)绘制地籍图 (4)面积量算与统计 (5)检查后验收、存档 作用: ①测定界址和确定产权界线是保证地籍测量法律功能的手段; ②保持和不断更新地籍资料,为土地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和税费征缴服务,使地籍测量具有社会经济功 能; ③地籍测量所获得的地籍测量数据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数字城市 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信息,因而地籍测量具有系统功能。 权属调查 1、土地权属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和要求? 内容: ①土地权利人:调查核实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土地权力人的名称、单位性质、行业代码、组织机 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及其身份证明、代理人姓名及其身份证明等。 ②土地权属性质及来源:调查核实土地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土地权利人的身份、土地权属性质、 所有权归属、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等。 ③土地位置:调查核实宗地四至、土地坐落、所在图幅。 ④土地用途:调查核实土地的批准用途和实际用途。 要求:①法律程序完备②表图填制齐全③调查记录清楚整齐④数据准确可靠 2、土地权属确认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①以法律、法规为确认准绳 ②以事实为确认依据(1、土地权属图文资料2、土地权属现状)

地籍测量知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1、简述地籍测量的特点。(8分)答: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

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⑥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⑦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4、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7分)【答】:其主要内容包括界桩放点测量、制作宗地图和房产证书附图、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等。具体内容如下:1土地出让中的界桩放点和制作宗地图;2房地产登记发证中的地籍测量工作;3房屋预售调查和房改中的房屋调查;4工程定位验线测量;5竣工验收测量;6征地拆迁中的界址测量和房屋调查。 六: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 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七:地籍调查内容:⑴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不动产测量与管理》重点

1动产主要指可以移动且移动后不改变性质、性状的财产。 2动产可分为实物形态的有形动产和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 3不动产是指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及附着于或蕴含于其上的其他物。 4国际上,现代民法体系关于不动产的概念界定有两种,一种是指不能被移动或移动后会毁损其经济价值的物,另一种是指其性质、用途、权利客体以及法律规定不能移动的财产。 5对不动产范围界定的标准:第一种是自然标准,即根据其不能移动或移动有损于其价值。第二种是添附标准,所谓添附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原因使一物附着于另一物结合而成为不可分物或难以分割物。注意,难以分割物并非绝对不能分离,而是说分离会影响其社会效用,经济上不合算。除了通行的自然标准和添附标准之外,有些国家还规定了其他相关的标准。 6在法律上,不动产和动产的意义也有显著的不同。尤其是在物权法上,因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的变动遵循着不同的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遵守登记原则.动产物权的变动遵守占有交付原则),有不同的物权体系设置(不动产物权种类齐备,用益物权基本上均为不动产物权,而动产物权基本上只有所有权和质权。担保物权体系中,不动产和动产的权利制度也有重大区分),所以这两种物权之间的区分对物权立法始终发挥决定作用。 7不动产管理基本任务:一是维护其所有制,保护不动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将其充分合理地利用;三是贯彻、执行不动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8产权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确认产权(是保护产权的前提,也是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产权登记(是实施产权管理的主要手段)、禁止产权转移和代管(是保护产权、实施产权管理职能的主要措施)。 9《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了五项基本制度,即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房地产价格申报制度、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制度。 10全国各地对房地产转让形成了两种格局:一种是由两个部门登记、收两次费、发两个证(即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制度;一种是维持不变,由一个部门登记、“两证合一”的制度。 11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是(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12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前者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点,后者是直接为测区服务的扩展控制点,两者共同构成测区控制网。传统的地籍控制测量常采用导线测量,地籍界址点测量的主要工作是以图根点为依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及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传统的地籍界址点测量方法为图解法、解析法和部分解析法。 13地籍控制测量主要特点:(1)地籍图的比例尺比较大(1: 500—I :20000)(2)地籍元素之间的相对误差限制较严(3)城镇地籍测量由于城区街区街巷纵横交错,房屋密集,视野不开阔,故一般采用导线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4)为了保证实地勘丈的需要,基本控制和图根控制点必须有足够的密度,以便满足细部测量要求(5)地籍测量规范中规定了界址点的中误差为±5cm ,因此,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是可以忽略不计的(6)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14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密度:(l)城镇建城区:100一200m 布设二级地籍控制。(2)城镇稀疏建筑区:200一400m 布设二级地籍控制。(3)城镇郊区:400-500m 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15地籍图内容基本要求(1)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2)有必须的数学要素(3)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予以表示(4)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17房产平面控制点内容:房产平面控制点包括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点。房产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 18房产平面控制点密度: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l00mm 左右(图上).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每幅图内埋石点的数量要求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埋石点最小密度/幅 3 4 4

土地管理系统与地籍测量复习题问题详解(测绘)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在横线上填写答案,每空1分) 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 文、岩石、植被、人类活动成果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 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4. 土地管理的基本容由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职能构成。 5. 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国。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 6. 土地权属(即地权)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总称。 7.《地籍测绘规》对土地地块定义为:“地块是地籍的最小单元,是地球表面上一块有边界,有确定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土地”。 8.界址点又称地界点,是土地权属界线上的转折点。由权属调查人员依照法律程序,会同邻界各方土图使用者,经现场共同指界认定、现场设置界标,并由地籍测量人员依据有关规程实地测定地理坐标。经土地登记的界址点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9.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纪录,是权属调查时,在调查人员核实、填写所调查的各项容并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之后,根据宗地实地状况现场绘制的,记录了观测手簿之外的所有测量数据。 10.现代多用途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土地利用,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权属、位置、界址、面积、质量、利用现状及附着物等的册簿和图件,是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信息的集合 11.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集体 12、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其中,承包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以及依法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自留地、自留山的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且符合立户条件的户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3、农村土地调查覆盖完整的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依据《规程》规定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14、地籍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部和农村居民地非农建设用地的每宗土地,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开展的调查。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城镇围相互衔接。 15城镇土地调查街道围一般以民政部门确定的城镇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为准。对街道界线发生变化的区域,应以最新的街道界线作为该街道划分街坊的控制界线。在准备好的初始地籍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道的界线,再根据划分的街道,进行街坊的划分。 15、街坊是指在街道界线控制围,由互通道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一般一个街坊围控制在100宗地以为宜。当自然街坊面积较小时,可将几个自然街坊划为一个地籍街坊;如果一个自然街坊面积较大、宗地数量较多时,也可将一个自然街坊分成多个地籍街坊。 16、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其他土地使用者在本宗地拥有的权利,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浅谈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浅谈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摘要: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不 断完善地籍测绘技术、地籍控制测量技术,切实保障测量结果的科学性、精确性 与可靠性。此外,政府部门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地籍管理,切实提高土地管理质 量与管理水平。文章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籍;测量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不可再生性。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 过程中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则需 要通过开展地籍测量工作,以此来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一、地籍测量浅析 1.1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的架构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图的绘制、地籍调查以及地籍 控制测量等,而土地权属调查还可以分为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权属。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籍图也具备附图功能等,其中的地籍指的是国家监督管理,并将土地资 源以及土地周边附属物实现综合管理的必需手段。地籍测量指的是测量人员对地 籍区域系统信息所实现的测量和工作,其最终的根本就是要将土地归属作为核心,而后对其进行研究、观察以及测量,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最终再将其制作成 图表,入档案进行存储。 1.2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测量指的是对地籍区域系统中的信息予以进行测量和绘制,得到较为细 致的数据,而后再将这些数据和信息内容上交给国家,国家将会将其作为土地的 基本资料,这些资料在我国的土地管理部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备着 较强的法律效应。 地籍测量要求测量工作人员要对土地资源予以细致的划分,这样可以为后期 的土地税收予以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更加便于国家对土地进行着实的管理,这 样将会利于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起到土地开发以及整合的作用。 二、地籍测量的基础测量方式分析 2.1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与土地资源的管理是切实相关的,具体的可以将其分为以下 三点: 2.1.1国家可以对土地资源实现高效的管理,此外,还要根据实际的土地状态、性质以及面积等予以测量和分析,而后还要对土地资源予以管理、分配和整合。 2.1.2我国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每个省市县等的地籍测量都要对地籍调查 的数据进行整理,还要将土地的使用权利进行划分。 2.1.3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般都会积极提倡绿色的环境建设,此时,还要 发挥城市绿地测量的作用,通过地籍测量来强化城市中人们对于土地的认知,对 农村的农田用地以及菜园用地等进行测量,对其中的细节内容通过地籍测量的方 式予以体现。 2.2地籍测量的主要方式 地籍测量与其他的测量方式极为不同,它一般会参照专业的测量方式,本着 从高到低以及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笔者对这些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具体分为

地籍测量与管理(高起专)阶段性作业3

地籍测量与管理(高起专)阶段性作业3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村庄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为。(4分) (A) 1:500或1:1000 (B) 1:1 000或1:2 000 (C) 1:1 000或1:3 000 (D) 1:500或1:2 000 参考答案:B 2. 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起始时间为。(4分) (A) 2007年1月1日 (B) 2007年7月1日 (C) 2007年10月1日 (D) 2008年1月1日 参考答案:B 3. GPS定位测量产生的误差中,与测站有关的误差是。(4分) (A) 卫星钟差 (B) 对流层误差 (C) 多径效应 (D) 接收机钟差 参考答案:D 4. 在土地征用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法计算宗地面积。(4分) (A) 解析 (B) 图解坐标 (C) 求积仪 (D) 方格网 参考答案:A 5. 有一矩形宗地,宗地界址点J1(7,1),J2(3,4),界址边长。 宗地面积为平方米。(4分) (A) 60 (B) 156 (C) 120 (D) 30

参考答案:B 6. 是土地证书的附图。(4分) (A) 地籍图 (B) 房屋平面图 (C) 宗地图 (D) 宗地草图 参考答案:C 7. 下面不属于地籍图上标识符的是。(4分) (A) 街道号 (B) 宗地号 (C) 土地利用分类代码 (D) 高程点注记 参考答案:D 8. 某权利人拥有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一块宗地,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本栋建筑物建筑总面积10000平方米,该权利人应分摊的基底面积为平方米。(4分) (A) 5 (B) 10 (C) 100 (D) 1000 参考答案:B 9. 图幅元素是表示图幅位置和大小的一组数据,下面不属于图幅元素的选项是。(4分) (A) 大地经纬度L和B (B) 图幅对角线长d (C) 子午线收敛角γ (D) 高程H 参考答案:D 10. GPS的定位原理是,定位时需在待定点至少同时跟踪4颗卫星。(4分) (A) 空间后方交会 (B) 空间前方交会 (C) 空间后方交会 (D) 空间前方交会 参考答案:A 11.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得P 点。(4分)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归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5个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2)土地归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1、是谁的,具体指归属主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1、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3、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4、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存在一句及其有关说明; 6、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4、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5、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

策、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本资料。 6、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的权属调查、界址点的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7、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8、地籍测量的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9、地籍测量的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 10、地籍测量的步骤:1、地籍控制测量.2、界线测量.3、地籍图测绘.4、面积测量.5、经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经行相关地籍测量工作. 11、地籍要素包括: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现状. 12、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确定土地的位置和面积,保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土地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13、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 14、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如地形、地貌、地理名称、建(构)筑物的投影位置等,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 地籍测量学是测绘科学和土地科学结合的产物. 15、同其他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三

第三讲土地利用调查 1.土地调查的概念及其分类 2.我国先后进行过那几次土地利用调查? 3.我国土地调查采用过的土地分类有哪几种,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和任务 5.基本概念:行政界线、权属界、宗地、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 田坎系数、图斑面积、图斑地类面积 1.所谓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图簿册,是历史上第一本簿册。(×) 2.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土地条件调查包括(A )。 A. 土地自然要素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B.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地籍调查 C. 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 D. 气候调查,地形调查,植被调查 3.目前对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采用的检测工作主要有____、____和____。(A) A.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地籍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 B.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调查(自然条件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权属调查 D. 以上都不是 4.______指的是某一次调查中,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那些社会现象的总体。(B) A.调查单位 B.调查对象 C.调查项目 D.调查方案 5.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调查(初始调查)是从______到______年的。(A) A. 1984---1996 B. 1988---1998 C. 1959---1978 D. 1969---1996 6.非农业建设用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三类。 答案:乡(镇)、村企事业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宅基地 7.土地条件调查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8.土地的质量总是与____ 相关联的。(D) A土地位置B土地权属C土地面积D土地用途 9.土地调查工作通常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0.我国目前的土地分类体系是根据土地的土地用途,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覆盖的特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土地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对土地的管理直接影响国家对于社会的控制力,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土地管理不仅可以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更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地籍测量对于掌握国土资源情况,助力经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地籍测量;土地管理;技术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能够保证人们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也能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土地管理势在必行,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现金的测绘技术确定土地面积和质量,改变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情况,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此可见,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1.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 1.1国土资源安全的保障 国土资源在国家层面来讲,不仅仅代表着资源,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国际地位,我国国土资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从历史来看,由于我国国土资源的不确定性,导致历史上我国的国土受到外来国家的侵害,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国土资源有了明确的规划,再也不会允许外来国家的侵害。我国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印着中华民族的脚印,而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能够确定国土资源的范围,任何一寸土地都不允许外来之敌的践踏。 1.2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土地管理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而城市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因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已经迫在眉睫。 地籍测量有利于政府合理规划用地,同时,也有利于房地产商对于开发用地的规划,能够依法保证城市土地的归属权限,最终造福人民;此外,地籍测量配合GPS定位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城市用地中的高污染企业,有利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于城市环境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3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热衷消费的项目之一,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旅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找到本地的地图还和游乐项目,极大的节约了时间和金钱,为人们生活提供

地籍测量与管理阶段性作业2

地籍测量与管理(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土地勘测定界时,可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 制点的角度等有关数据,作为放样数据。(4分) (A)前方交会法 (B)距离交会法 (C)极坐标法 (D)截距法 您的回答:B正确 2.使用全站仪实测全长为1000M 的二级地籍导线,若其X坐标闭合差为0.05m ,Y坐标闭合差为-0.08m ,则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约为。(4分) (A)1/10600 (B)1/12700 (C)1/16000 (D)1/17000 您的回答:A正确 3.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测定界不含_______ 阶段。(4分) (A)外业调查 (B)外业测量 (C)内业整理汇总 (D)内业资料管理 您的回答:A正确 4.比例尺是地图的一个重要参数,城镇地籍图属于________ 图。(4分) (A)大比例尺 (B)中比例尺 (C)小比例尺 (D)中小比例尺 您的回答:C正确 5.土地勘测定界采用距离交会法放样时,两个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 8,15),B( 6,3 5 ),待放样点坐标为:P(28,25 ),采用该方法的放样数据是 __________ (SA是A点到P 点的距离,SB是B点到P点的距离)。(4分)

(A)SA=24.17m SB=22.36m (B)SA=22.36m SB=24.17m

(C)SA=20.10m SB=24.17m (D)SA=20.10m SB=22.36m 您的回答:B正确 6.为检测地籍图图面精度,利用实地丈量一组相邻界址点的距离并与相应的图解距离比较 实测距离与图解距离图上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4分) (A)0.3mm (B)0.4mm (C)0.6mm (D)0.8mm 您的回答:A正确 7.房屋调查时,房屋的最上一层,四周外墙的高度一般低于正式层外墙的高度,内部房屋 利用部分屋架空间构成的非正式层,其高度大于 2.2m的部分,面积不足底层1/2的叫做。(4分) (A)假层 (B)气屋 (C)夹层 (D)暗楼 您的回答:A正确 8.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小于。(4分) (A)1 : 1000 (B)1 : 2000 (C)1 : 5000 (D)1 : 10000 您的回答:D正确 9.在地籍图上地籍号以分式表示,其中分子表示 _______ ° (4分) (A)地类号 (B)宗地号 (C)面积 (D)界址点号 您的回答:B正确 10.宗地上有一栋8层的楼房,第1层至第7层为饭店,第8层为职工集体宿舍,按现行 《全国土地分类》的规定,地籍调查时,该宗地的地类应确定为。(4分) (A)综合用地 (B)商服用地 (C)商业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