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松梅竹诗词选

历代松梅竹诗词选
历代松梅竹诗词选

湘教版美术七上第四课《梅竹精神》word说课稿

《梅竹精神》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梅竹精神》出自七年级第四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五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梅花和竹子的特点和类型,学会怎样去欣赏梅花和竹 子,从而达到自己创作梅花和竹子。 2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枝干遒劲,花朵飘香;翠竹葱翠挺拔,宁折不屈。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去的精神。 古往今来,人们托物言志,以各种方式赞美他们,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在 高雅和逸趣昂然的气氛中,使观赏者在深沉的微笑中得到启迪。学习梅竹能培养 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梅花和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 的兴趣从而创作不同类型的梅花和竹子。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图文并茂的结合,引导学生对梅花和竹子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感受梅花和竹子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作思维。 1.教学重点:学习梅花和竹子的欣赏和了解、学习它的绘画技法及特点等。 2.教学难点:尝试创作一幅梅花和竹子相结合的作品。 3.具准备:课件教材多媒体等 4.课时:1 课时 5.授课对象:初中生 二.教学对象分析: 梅花和竹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出现在这里,虽然对初中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可能还比较的熟悉,但是他们还不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力,因此能够很好的去理解、欣赏梅花和竹子 的基本技法、特点以及类型等艺术魅力。因此通过图文并茂的结合,引导学生对梅花和竹 子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感受梅竹精神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和创作思维。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真是琳琅满目,俯拾即是。有的咏其色,有的赞其姿,更有的借菊言志,抒发感情,才情多歧,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一、赞美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历代诗人咏吉安城诗词选

历代诗人咏吉安城诗词选 唐代(4首) 江上 唐张九龄 时自豫章还曲江,经庐陵 归去南江水,粼粼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送阎使君学道入青原 唐戎昱 闻道桃源去,尘心忽自悲。 余当从宦日,君是弃官时。 金汞封仙骨,灵津咽玉池。 受传三箓备,起坐五云随。 洞里花长发,人间鬓易衰。 他年会相访,莫试烂柯棋。 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唐许浑 楚客停桡太守知,露凝丹叶自秋悲。

蟹螯只恐相如渴,鲈鲙应防曼倩饥。风卷曙云飘角远,雨昏寒浪挂帆迟。离心更羡高斋夕,巫峡花深醉玉卮。 桃源僧舍看花 唐段成式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能南国对芳枝。 宋代(22首) 游南塔寺寂照堂 宋苏轼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题神冈庙 宋周必大 岸断川平拔一峰,丹青剥落古灵宫。邦人岁久忘遗爱,贾客时来乞好风。仁水有情犹磬折,霜枫无数尚旗红。

冈头故址宜亭榭,城郭江山在眼中。 庐陵城筑平园 宋周必大 半亩园林数尺堂,凡花疏竹小池塘。平泉绿野休相笑,事业功名合自量。 吉州凌波亭月夜 宋王庭珪 螺浦东边雪浪生,峰头月出半轮明。扁舟欲载银蟾去,一听苍龙水底鸣。 凌波亭 宋王庭珪 轩角当南极,檐牙耸北城。 岚光浮水面,涛影摅城闉。 南塔寺 宋黄庭坚 熏炉茶鼎暂来同,寒日鸦啼柿叶风。万事尽还杯酒里,百年都在大槐中。 入青原山口 宋黄庭坚

坑路羊肠绕,稻田棋局方。 林间塔余寸,风外竹斜行。 吠客犬反走,惊人鸟坌忙。 山形与祖印,岑绝两相当。 青原山七祖塔 宋张商英 一派青原出少林,信衣到此只传心。寻常示众无人会,尽向庐陵米价寻。 喷雪泉 宋胡铨 庐峰潄玉旧传名,今见青原喷雪成。两处山川肯相下,洗除尘垢一时清。 石砻瀑布 宋谢枋得 石砻神所居,祠构峭壁下。 流泉涧中来,飞瀑石上泻。 雨晴水乐喧,月冷冰帘挂。 潄齿可解酲,濯足每宜夏。 此泉匪贪泉,饮者勿惊讶。 游静居寺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美术教案 教材学段:七年级上册 任教班级:C156、C157、C158 教师姓名:段吉成 所属学校:茶陵县潞水学校 2018年下期 目录 第一课你我他 1 第二课我的故事 4 第三课向日葵 8 第四课梅竹精神12 第五课花圃16 第六课和平鸽 21 第七课灯和光 24 第八课门27

第一课你我他 【教案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式,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欣赏作品以及指导教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案重点】人物的脸形和表情。 【教案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案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特征的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相关材料。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案 1、作品分析: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教师行间指导:表扬较为好的,纠正差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案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3、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和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历代诗词佳句鉴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历代诗词佳句鉴赏 篇一:历代诗词名句鉴赏 历代诗词名句鉴赏 先秦时期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部分是东周时代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全是贵族作品,其中有叙事诗,祭祀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唐代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字伯施。借咏蝉寄意,比喻品德高洁的人,即使没有权势地位可以凭借,他们的生命仍然能够远远播扬。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猛烈的大风吹过之后,弱草倒伏,唯有劲草挺立,只有这时候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时局动荡,形势危急,群小自危,唯

有忠臣英勇赴难,只有这时候才能识别出谁你是忠心耿耿的良臣,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元宵佳节,长安城里明灯错落,万家灯火,映射出灿烂的辉光,构成一幅璀璨绮丽的美丽景象,城关外河的水面上映照着两岸千千万万的灯影,犹如天上的星河,横跨在河上的桥梁,此时成了名副其实的星桥,由于开了禁,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城门,因此游人往来如织,欢声笑语如歌,熙来攘往,盛况空前。 4.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描写送别惜别之情,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遥望远方,一轮明月从远远的海上升起,大地沐浴在他清冷的光辉里,我望着天上这皎皎的明月,思念远方的情人,我相信此时远方的情人,也和我的心情一样,在深深的怀念着我。张九龄他无疑是一首政治感遇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君主也在怀念自己的一种愿望,尽管诗人切切思念,孜孜不倦的追求,依然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召见,所以诗人的追求始终是渺茫的和不可企及的。 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粲诗句铿锵有力的表

含有杏花的诗句

含有杏花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含有杏花的诗句 1、扬子澄江映晚霞,柳条垂岸一千家。主人留客江边宿,十月繁霜见杏花。——刘商《白沙宿窦常宅观妓》 2、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刘彤《临江仙》 3、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晏几道《临江仙》 4、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韩偓《寒食夜有寄》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绝句》 6、曲江春半日迟迟,正是王孙怅望时。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温庭筠《长安春晚二首》 7、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温庭筠《杨柳八首》 8、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北晏几道《浣溪沙》 9、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李商隐《日日》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昨日朝天过紫微,醮坛风冷杏花稀。碧桃泥我传消息,何

事人间更不归。——建业卜者《题紫微观》 12、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欧阳修《田家》 13、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温庭筠《菩萨蛮》 1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隐《日日》 15、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 16、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张良臣《偶题》 17、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张籍《哭孟寂》 18、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撩乱春风耐寒令,到头赢得杏花娇。——郑谷《小桃》 19、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姚合《杏园》 20、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21、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韩元吉《好事近》 22、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白居易《重寻杏园》 23、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晏殊《临江仙》 24、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范成大《忆秦娥》 25、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戴叔伦《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

部分古代小说诗词选辑

部分古代小说诗词选辑 《小八义》: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碌碌几时闲?人心曲曲弯弯水,事事重重叠叠山。 今今古古多改变,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 茅屋草舍多苍老,山路崎岖游客少。见了些无名草,听了些禽兽叫。喜的是山色青青,乐的是绿水滔滔。 闲来河边钓,闷时把棋敲。吃一杯乐陶陶,我把愁山推倒。 百事成败总在天,机关用尽徒枉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无药可医卿相病,有钱难买子孙贤。得过一日过一日,一日清闲一日仙。 落魄家贫少旧游,柴门半掩且藏头。是风不入无情耳,惟向花前对酒瓯。 世态炎凉何必问,山歌唱罢更何求?终朝每日酩酊醉,事大如天也不愁。

夜半佳人半孤灯,半愁半想半伤情。半轮明月半边亮,半天星斗半云濛。 半倚床屏半绣枕,半掩朱扉半帘红。半双杏眼半流泪,半新半旧半红绫。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望骏马,身居宰相思王侯。 只愁衣食担劳碌,哪怕阎王就取勾。积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百岁光阴似水流,人生在世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 白蚁阵残方是幼,子规声切早回头。古来阴骘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梧桐叶落根还在,留下枝梢等来春。 金盆虽破值钱宝,份量不曾少半分。虎瘦它有雄心在,君子人贫志不贫。 惟有好事最多磨,有苦有甜离又合。世上佳人配才子,

东斗星官找嫦娥。 忠孝节义传千古,奸盗邪淫书史多。劝公总要行善事,为人修身做事和。 七星北斗叁共辰,上有日月照得真。日月如梭催人老,忙了世上多少人。 春种秋收芳草地,冬夏常青松柏林。东海年年添新水,西山日日起浮云。 汉朝有位诸葛亮,明朝有位刘伯温。河南汀州文王墓,山东曲阜圣人坟。 如今山水依然在,去了争名夺利人。明公不信郊外看,土下埋的土上人。 《剪灯新话》: 生死交情不敢亏,一抔重奠泪双垂。游魂好共放人去,莫向东风怨子规。 泉路茫茫隔死生,江湖赢得浪游名。邻家怕听妻儿哭,断尽人肠是此声。 千年田地八百亩,何必苦苦较雌雄。古今富贵知谁在?唐宋山河总是空。 去时却似来时易,无他还与有他同。若人笑我亡先业,我笑他人在梦中。

关于菊花的诗句大全

关于菊花的诗句 临江仙咏菊 寂寂柳条溪畔,小园独占秋光。生来禀性傲严霜。但求枝上老,不作舞风郎。守拙毅归田里,尘心不再遑遑。东篱采菊望南冈。一从陶令后,人更爱花黄。 念奴娇咏菊 登高过了,对庭宇,满院秋容新理。落寞群芳无情绪,却是黄花香起。的砾佳姿,重蕤金钿,绰约清芬里。试簪翠鬓,惜她欲折却止。 韵致陶令相宜,春风不羡,自是孤贞耳。岁晚霜寒拂半世,何比艳俗于此!餐露临风,行吟泽畔,谁拟风流子?撼秋篱下,更看圆盏金蕊。 问菊 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2 咏菊(一) 已卷西风半吐香,不关冷月不关霜。 阑珊梦醒迟迟日,寂寞心仪淡淡妆。 野水篱边秋饮露,宝瓶窗下砚承芳。 芙蓉相与盟前誓,肯守寒枝莫自伤。 2 咏菊(二) 偏到西风始放香,为谁憔悴冒风霜。 月傅淡彩痕尤瘦,露浥清姿影带妆。 本以高情难入世,何曾着意为清芳。 不独菡萏参差梦,碧水凉风各自伤。 2 南腔北调寒菊 宋郑所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2 题菊花 唐黄巣 飒讽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 卖花声 清龚自珍 近世菊花粉红骇绿,无有东篱古意,偶客秣陵,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词赏之。 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 寒菜两三畦,花不成蹊。折归灯下拌凄迷。 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杏花”古诗词选录

“杏花”古诗词选录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宋·王安石《杏花》)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北宋·晏几道《浣溪沙》)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北宋·秦观《画堂春》)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宋·欧阳修《田家》)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声韵启蒙·一东》)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宋·范成大《忆秦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唐·储光羲《钓鱼湾》)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唐·韩偓《寒食夜》)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 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宋·王安石《杏花》)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三水历代诗词选

三水历代诗词选(芦苞篇) 宋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时进士孝宗时历任太常博士,福建等地知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足迹遍广东,写下不少描写岭南风物之诗篇。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着有《诚斋集》。 过胥江镇① 桄榔叶重翠羽②鲜,木棉花暖紫霞翻。 疾雷急雨忽开霁,淡白云拂浓青山。 ①胥江镇:即今芦苞镇。芦苞地段之北江,古称胥江。胥口又名胥江口,为胥江注入芦苞涌处,即今芦苞水闸所在。诗人从广州北上办案,船经芦苞,写诗数首。 ②翠羽:喻翠色之树叶。 明发青塘芦苞① 青塘无店也无人,只有青蛙紫蚓②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月台③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①明发:晨早启程。青塘:村名,位于三水市芦苞镇东面,近芦苞涌。宋时青塘建制属堡,芦苞涌为北江主流。 ②紫蚓:蚯蚓色紫,故名,其声嗡嗡。 ③月台:赏月之露天平台。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北江西水两相逢①,胥口波涛特地雄。 万事向侬冰与炭②,一生行役③雨和风。 急滩④欲上人声闹,近岸还移牵路⑤穷。 河伯⑥喜欢侬苦恼,并将恩怨恼天公。 ①两相逢:夏秋间,于三水汇流之西江北江每有同涨。 ②冰与炭:冰冷炭热,喻遇事之有顺有逆。 ③行役:因公务而跋涉于外。《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④滩:黄祝蕖《三水诗存》作“流”。 ⑤牵路:纤夫拉纤所走之路。 ⑥河伯:传说中之水神。《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 明代 汪广洋 汪广洋(?-1379 )字朝宗,广洋为明太祖所赐。江苏高邮人,元至正进士。历官江西、陕西、广东参政、右丞相。精通经史,善篆隶,工诗。着有《凤池吟稿》。 玉镜台① 海上安期②去不回,石门③花落又花开。 几时相约骑黄鹤④,烂醉秋风玉镜台? ①玉镜台:《晋书?陶侃传》载:广州刺史陶侃之旧同僚温峤南访,曾捐资于胥江筑玉镜台。故址于今芦苞街之北,北江大堤之外。相传台上有大石镜,光可照人。 ②安期:即安期生,秦代方士,卖药海上,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曾与语三日夜。安去后留书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后始皇遣人入海,求之不可得。 ③石门:似指于今广州西北、南海市属之石门 ④黄鹤:传说费文忻得道成仙,每乘黄鹤来息于黄鹤楼之地,后人为筑黄鹤楼。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 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 无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 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
1/5

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2/5

含有杏花的诗句150句

含有杏花的诗句150句 含有杏花的诗句150句 包含杏花的诗句精选(一): 1、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 2、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唐-薛能《杏花》 3、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4、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唐-郑谷《杏花》 5、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

仙》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8、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9、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10、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11、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12、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唐-吴融《杏花》 13、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1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15、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16、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17、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18、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19、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1、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22、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古诗词集锦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兰确铭》晋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菊》晋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复牙半,何为心独愁。 《菊》晋袁松 灵菊值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咏菊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云安九日》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清香酒暂随。 《菊》唐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唐黄巢(三首) (一) 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 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 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雨润流香茶外饮,霜裁彻骨酒中眠。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九日与陆羽饮茶》唐释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描写杏花的诗句大全

描写杏花的诗句大全 1、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宋晏殊《临江仙》 2、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宋·刘彤《临江仙》 5、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宋·张良臣《偶题》 6、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园》 7、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唐·韩偓《寒食夜》 8、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9、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1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绝句》 11、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12、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 13、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1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15、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16、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17、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18、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19、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20、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2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2、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2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25、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唐·吴融《杏花》 26、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27、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唐·郑谷《杏花》 2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9、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宋·欧阳修《田家》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历代诗词名家名作概说

历代诗词名家名作概说 王明政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从产生之初到当代,出现了无数精品。相传,华夏人文初祖伏羲氏作过反映渔猎生活的《网罟歌》,稍后有《伊耆氏蜡词》、黄帝的《弹歌》、尧时的《接壤歌》以及夏初的《塗山歌》、《夏人歌》。这些混沌初开的中国诗歌由劳动的孕育而产生.属最初的优秀口头文学。后来文字的记载是否可靠,与原诗是否相符,都难以考证了,但大体有较高可信度。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卜辞中记载了有原版文字可考的最古老的诗歌.如《癸卯卜》、 《易经》“屯”卦六二爻爻辞, 还有未被收入《诗经》的《子文歌》等。 在公元前六世纪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件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诗经》计使用了2950个汉语单字。以四言为主。按题材分为南、风、雅、颂;按作法分为赋、比、兴。计收诗歌305篇。相传为孔子删定,其精华为十五《国风》。如《周南·关雎》、《周南·桃夭》、《召南·行露》,《卫风·氓》,《魏风·伐檀》,《秦风·无衣》,《豳风·七月》等篇。此外,《小雅·采薇》,《大雅·生民》,《周颂·载芟》,《商颂·玄鸟》等也很著名。《诗经》的好多篇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里程碑。它由楚地民歌发展而来。如《越人歌》、《孺子歌》等,都是《楚辞》的先声。“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句式多变,气势恢弘。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把当时流传在民间的南音加以发扬光大,对十一篇民间祭歌——《九歌》进行加工。使之个性化,变为文人楚辞。他的《离骚》、《九章》等成就

辉煌。这位光耀古今的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专业创作的开山祖,是世界文化名人。其后的《楚辞》作家有景差唐勒、宋玉诸人。战国时代,荀况的《成相词》也属于先秦诗歌的一类。 短暂的秦王朝禁锢文化,诗歌为一片空白。仅见荆轲《易水歌》,还有李斯的六篇半刻石铭文也勉强可看着诗歌。秦末汉初西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慷慨悲壮、汉高主刘邦的《大风歌》粗犷豪迈,皆是楚辞流裔。 到汉代,乐府诗问世,则形成了诗经以后的又一创作高潮。乐府官署的采风者们当时采诗二百多首,保存至今的还有四十多首,俗称“三大乐府”,即《房中歌》、《郊祀歌》、《铙歌》。实际上,这三大乐府仅是汉以来十大类乐府里,郊庙歌辞和鼓吹曲辞两类中的一些部分。乐府中更有价值的是其中的《相和歌辞》,它是乐府的精粹,多为各地民歌。此外,还有《清商曲辞》、《杂曲歌词》和文人加工或再创作的诗歌,也都清新可读。这些诗歌大多以五言为主,间以三言、杂言。汉乐府以现实主义笔调、悲壮苍凉的风格展示了深广的社会生活,打着深深的时代印记.推动了文人五言诗歌的定体定型。如《乐府》中《天马徕》、《上邪》、《公无渡河》、《平陵东》、《江南》、《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都是上乘佳作。 汉代,文人诗作开始兴盛。汉景帝时,韦孟作四言《讽谏诗》近五百字,也许是最初的文人四言诗。汉武帝曾作《瓠子歌》、《秋风辞》,可以说是继屈原《国殇》后再开七言之先河。又传辞赋家司马相如作琴曲《凤求凰》李陵作《别歌》,汉成帝时班婕妤曾作《怨歌行》,可惜均无有力的佐证。东汉班固的《咏史》是可以确认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科学家辞赋家张衡的《四愁诗》秉《楚辞》遗风,以美人为君子,复沓铺陈,句式整齐。是可以确认的最早的七言诗。始见于《昭

中华历代咏渔竹枝词欣赏

中华历代咏渔竹枝词欣赏 《竹枝词》即《竹枝》,系乐府《近代曲》名,是我国绚丽多彩的古典诗歌中的一簇奇葩。源于广泛流传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沿江一带的民歌,语言通俗自然,音调轻快柔和,间有哀怨之作,形式都是七言绝句。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成为这一诗体公认的奠基人。此后,历代写《竹枝词》的诗人很多。现将从各地搜集的有关渔文化《竹枝词》选出151首、编为17篇,供诗词爱好者欣赏。 [生涯篇]自少生涯寄水中 [清]王奇章:齐昌竹枝词 侬家住在大桥东,自小生涯寄水中。 愿妾摇船郎撒网,得鱼沽酒醉江枫。 选自《齐昌竹枝词》 [清]陈大基:东莞竹枝词 自少生涯海月边,不知朝市不知年。 不愿我郎做官去,愿郎撒网我摇船。

[清]王佃:桐江棹歌 娇小吴娃犹髻年,轻衫窄袖舵楼边。 抢风打桨生来惯,侬是严州九姓船。 [注释]髻(ji):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各种形状的头发。九姓船:旧时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九姓渔户之船,常泊于严州(今浙江建德市)滩头。 选自《中国历代咏渔诗词三百首》 [清]王鸣盛:太湖渔船竹枝 斜风细雨作生涯,渔妇渔师共一家。 娇小可怜十三女,玉鲈青鲫便能叉。 选自《西庄始存稿》 [清]查慎行:珠江棹歌词 一生活计水边多,不唱樵歌唱棹歌。 疍子裹头长泛宅,珠娘赤脚自凌波。 [注释] 疍(dan)子:即疍民。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

[耕海篇]万顷沧波海作田 [清]郭钟岳瓯江竹枝词 不讨崖头整钓船,收风欢喜得鱼鲜。 朝朝暮暮潮头弄,万顷沧波海作田。 选自《瓯江竹枝词》[清]李长荣珠江竹枝词 腥风冉冉散江烟,水母捞归二百船。 疍户自来天负郭,只将沧海作桑田。 [注释] 疍(dan)户:见前。 选自《岭南竹枝词选》[清]徐镛山前竹枝词 爱尝蜃蛤每垂涎,嫩剥蛏儿味更鲜。 广种海边赢种稻,何须沧海变桑田。 [注释] 蜃(shen)蛤:大蛤蜊。 选自《山前竹枝词》

梅竹精神案例分析

《梅竹精神》案例分析 第五中学买亚荣 一、教材分析 《梅花精神》一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梅竹精神》这节课中活动一的教学内容,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绘画种类——中国画,本课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工具的特点,了解传统笔墨的表现技法,并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毛笔、墨、中国画颜色的运用,从而掌握梅花的基本绘画表现技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画的绘画技巧掌握的很少,甚至一点也不懂,针对这种现状,这一节课主要先从欣赏真实梅花的生长姿态入手,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再进一步欣赏古今梅花名作,先用大量的优美图例,再配上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古曲《梅花三弄》及其它具有民族特色的名曲,教室内悬挂几幅古今梅花名作,以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看看、想想、画画、说说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没有直接体验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梅花的绘画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梅花的凌风傲雪、坚强不屈的精神更难表达。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真实梅花,梅花名作,学会主动分析、探索、研究笔、墨、色的运用,进一步掌握梅花的绘画表现技巧,并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探索、研究、创造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直接示范、学生跟着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看书、观察、认识、探索、研究、理解中国绘画工具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笔墨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引导学生欣赏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绘画工具及其梅花表现技法进行探索、研究的欲望,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名画是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出来的?画面当中的效果是运用什么技法表现出来的?等等,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尝试着运用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等多种方式,然后通过小组的共同讨论、研究总结出梅花的绘画过程以及梅花的表现持技法。最后,要求学生对各组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评价或辩论,并集体投票选出最佳探究小组、最佳评论者以及最佳作品。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探索,研究,深刻体会到集体合作的乐趣,以及集体智慧的力量。最后教师作以简单的示范和讲解,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他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补充:此课最好在冬天梅花开放的季节上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真实的梅花了解梅花的生长姿态,让学生能够通过笔墨在纸上更好地表达出梅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探索、研究的学习活动,了解传统笔墨的运用以及梅花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笔墨的认识以及尝试运用,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传统笔墨的灵活运用以及梅花的绘画表现技巧,从而大胆地进行创作,为以后中国画的绘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梧州历代诗词选》序

梧州历代诗词选》序 甘牛韦泽方 在上下五千年、纵横960 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诗歌是文学艺术领域里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的奇葩。海内外人士赞颂中国是“诗国”,并非过誉。孔子倡导“诗教”,他提出诗的社会功能是“兴、观、群、怨”。用今天的话来说,“兴”,就是“激励志气、振奋人心”;“观”,就是“观察透视社会生活”;“群”,就是“沟通凝聚、团结和谐”;“怨”,就是“规讽鞭挞、揭露邪恶”。由于诗词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所以它又成了时代的“诗史”。研究一个地方的诗词,就可以解读这个地方的历史、风物和民情。 梧州的诗词文化同样源远流长。梧州古为百越之区,迄秦一统,百越归宗,发卒戍越;逮至汉、魏,中原祸乱,士庶南投,促进南北文化交融,梧州也一时士人纷出,其显者有汉代陈钦、陈元父子,士燮及牟子等人,或治经,或研佛,其影响播及中土。梧州与广州(番禺)曾一度并领南越文化风骚。梧州历代诗词起始也见于汉代,留存下来的乐府《喻猛歌》就是广西发现的最早的四言古诗。民歌《汉乐府?东光》表现了古代梧州人民反抗统治者征讨南越扰民安宁的强烈情绪。《陈临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千年前地方官宦治政的史实。 汉以后梧州的诗词作品则更丰富。诗人、词客及其作品的构成主要有如下的类别和特色: 一是历代流宦吟咏梧州的诗章。如唐代被贬钦州的宋之问,宋代谪

徙横州的秦观,被贬宜州的黄庭坚,流放琼崖时往返过境梧州的苏轼、李纲等,他们既是流宦,更是诗坛巨擘,在流放中或感于梧州“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鸳鸯秀水世无双”的美好风物,或感于自己和被贬谪友人的苦难遭遇、委屈,报国无门的忧愤,“念远心如嘶北马,逾年行遍峤南州。重华一去不复返,怅望九疑空白头”,“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而写下的华章。 一是历代广西、梧州地方官吏抒写梧州风光景物的佳作。如唐代著名诗人、容州刺史(曾驻节梧州)元结的“冰泉铭”,宋真宗时梧州知府陈执中的《题苍梧郡》,明代贬任广西布政司参议解缙的《苍梧八景题咏》《窦家寨》,明宪宗时提督两广军务韩雍的《嘉鱼池》《控粤亭》,清康熙永安州(今蒙山)知州丁亮工的《永安八咏》,清康熙梧州知府陈天植的《歌罗城吊古》,清乾隆两广总督阮元的《允升塔》,清嘉庆藤县知县高攀桂的《咏藤县八景》,清钦加知州衔藤县知县边其晋的《访苏亭怀古》,等等,其中还包括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官员名士的诗词,这些诗词因有切身的感知,大都写得情真景切,文采斐然。

杏 花诗词

杏花(北周)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杏花(唐)李商隐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杏花(唐)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 何异荣枯世上人? 古苑杏花(唐)张籍 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 曲江红杏(唐)郑谷 遮莫江头柳色遮, 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 道是春风及第花。 游赵村杏花(唐)白居易 赵村红杏每年开, 十五年来看几回? 七十三人难再到, 今春来是别花来。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唐)司空图 汉王何事损精神, 花满深宫不见春。 秾艳三千临粉镜, 独悲掩面李夫人。 杏花(唐)温庭筠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

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途中见杏花(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杏花 司空图 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杏花 李商隐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杏花 薛能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 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 杏花 温庭筠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杏花 韩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