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01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

感叹惋惜。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8.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02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重点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丛,(就已)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玉佩玉环相互碰击而叮当作响一样(悦耳),(我)对此感到很开心。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潭)由整块石头作潭底,靠近岸边,底石的边缘部分翻卷起来而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状貌)。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边有)青翠的树木和藤蔓,(藤蔓)覆盖缠绕,(在枝干上)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一百多条,(在清澈的潭水中)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就映在底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儿)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没了踪影,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或现或隐。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周围竹丛树木环抱,寂静空旷没有其他游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清静幽深的环境让人不觉生悲。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游记。

字音字形:

坻(chí)坻(dǐ) 屿(yǔ)嵁(kān)

佁(yí)然翕(xī)忽如鸣珮(pèi)环

篁(huáng)竹清冽(liè)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 披拂(fú) 犬牙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3.潭中鱼可百许头见:出现可:大约

4.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6.隶而从者隶:跟从、跟随、跟着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8.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下:往下

1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5.记之而去去:离开

一词多译:

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

以出。

6.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

图片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溪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

(气氛→感受)

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

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03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

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注: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本文作者魏学洢(yī),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哪一样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叶船篷。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子看,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目光注视茶炉,面容平静,好像在听煮茶声的样子。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笔一画清清楚楚。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然而测量舟的长度,甚至还不足一寸。

(8)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也真是灵巧神奇啊!

《庄子》二则

04 北冥有鱼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垂:悬挂。③海运:海水运动。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

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⑤野马也,

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扶摇:旋风。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④息:气息,这里指风。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

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②苍苍:深蓝色。③极:尽。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三)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

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0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课文字词详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①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

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②是:这。

惠子曰:“子非鱼,①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②固不知子矣;子③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④全矣!”庄子曰:

①安:怎么。②固:固然。③固:本来。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北冥有鱼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垂:悬挂。③海运:海水运动。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 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⑤野马也, 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扶摇:旋风。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④息:气息,这里指风。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②苍苍:深蓝色。 ③极:尽。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三)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 《石壕吏》 《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赞扬老妇自请应役,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也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苦难表示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妇_,事件是_应役_。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 《卖炭翁》 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着有《白氏长庆集》。唐朝着名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本文是叙事诗也是讽喻诗,作者通过写一位老翁烧炭、运炭、卖炭未成,最终炭被抢夺的事情,深刻的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这首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品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诗人叹息的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文言文复习 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目录:《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诗经》两首 9.《桃花源记》 一.作者及背景材料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作品有诗《归元田居》《饮酒》,散文《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1.古今异义 缘溪行(古义:沿,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古义:询问消息;今义:询问) 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断,隔开;今义:距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 2、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舍) 志:处处志之(作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其:欲穷其林(这) 得其船(代他的) 并:并怡然自乐(全部)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 乃:见渔人,乃大惊(就,于是) 乃不知有汉(竟然) 3.句子翻译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古诗词曲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古诗词曲练习题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__陶渊明__,一名__潜__,字__元亮__,自号“__五柳先生__”,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文《饮酒(其五)》。 【知识积累】 1. 通假字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2.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滋味好。 (2)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3)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 ..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5)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够。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01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梳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梳理 第一单元 第一课藤野先生 一、字音 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 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 ǎo)无消息 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 二、词义 烂漫:①颜色鲜明而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三、课文解析 选自《朝花夕拾》 本文分层依据: 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本文记叙线索: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 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词解释 1.社戏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不识好歹:成语,是好是坏都分不出来。 2.回延安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炕kà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脑畔pàn上: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3.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pò: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蓬勃:繁荣,旺盛。这里作动词。 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 亢kàng奋:极度兴奋。瞳tóng仁:眼珠。 恬tián静:安静。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汇编(与朱元思书、马说、五柳先生传、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与朱元思书 (1)文章结构(思路):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异水:清澈、湍急奇山:高峻 (2)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表现手法:(1)调动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形态、声音、色彩)(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3)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 4.积累实词(课下注解) 注意:奔——这里指飞奔的马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2)积累名句: ①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本文的中心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③直接描写水流清澈的语句(静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侧面描写水流清澈的语句(静态):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④写富春江水流之急的语句(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⑤调动听觉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山的高峻: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原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北冥有鱼 一.作者作品材料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字词句的翻译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息。 (三)一词多义 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2.其: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指代鲲) 其恕乎(大概,表推测。副词) 3.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 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表示时间短促,不久,一会儿)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 学而时习之(然后,表顺承) 怒而飞(表修饰)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断。翻译为:“……是……” (五)成语积累 1.扶摇直上:指乘着风势快速上升。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2.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六)名句积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七)翻译课文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重点词语 ;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kūn):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运:海水运动。 重点词语: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八年级下册蓉城金典语文专题复习四课内文言文重要字词归纳积累答

八年级下册蓉城金典语文专题复习四课内文言文重要 字词归纳积累答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

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直接打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__陶渊明__,一名__潜__,字__元亮__,自号“__五柳先生__”,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文《饮酒(其五)》。

【知识积累】 1. 通假字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2.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滋味好。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够。3. 一词多义 (1)寻 (2)遂 (3)舍 (4)志 4.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欲穷其林:尽。 (2)形容词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3)名词用作动词

部编八下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注释

八下课内文言文注释 桃花源记 注释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鲜美:鲜艳美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复:又,再。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欲:想要。 穷:尽。形容词作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完,没有了。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 若:好像。 舍:舍弃,丢弃,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平:平坦。 旷:空阔、开阔。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种劳作。 悉:全,都。 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子。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乃,于是,就。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 要:同“邀”,邀请。 咸:全,都。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率:率领。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县)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出。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 延:邀请。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必,不值得。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记号。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 诣(yì):拜访。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寻,寻找。向,先前。志,名词,记号。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打算,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翻译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北冥有鱼 一.作者作品材料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 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字词句的翻译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息。 (三)一词多义 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2.其: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指代鲲) 其恕乎(大概,表推测。副词) 3.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 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表示时间短促,不久,一会儿)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 学而时习之(然后,表顺承) 怒而飞(表修饰)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断。翻译为:“……是……”

(五)成语积累 1.扶摇直上:指乘着风势快速上升。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2.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六)名句积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七)翻译课文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重点词语 ;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kūn):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②传:轮流。③饴:同“饲”,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郗公值永嘉丧乱 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所从来战则请从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及下船 D.席苫于公灵床头行者休于树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内文言文梳理

第六单元课内文言文梳理 21.《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垂:悬挂。③海运:海水运动。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 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⑤野马也, 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扶摇:旋风。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④息:气息,这里指风。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②苍苍:深蓝色。③极:尽。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三)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知识整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知识整理 9.桃花记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拜访桃花——离开桃花——再寻桃花。 2.世外桃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的美丽】桃花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的神秘】桃花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中的幸福】桃花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

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小石潭记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词解释 1.社戏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不识好歹:成语,是好是坏都分不出来。 2.回延安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炕kà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脑畔pàn上: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3.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pò: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蓬勃:繁荣,旺盛。这里作动词。 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 亢kàng奋:极度兴奋。瞳tóng仁:眼珠。 恬tián静:安静。 晦huì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元气淋lín漓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颤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