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4810006.html,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

作者:刘雪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情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现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具有两极性,通常表现在肯定性(或积极性)与否定性(或消极性)的对立情绪上。比如,高兴与生气:紧张与轻松:喜欢与厌烦等。但是,这种对立的情绪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就应当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本文论述了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具体实践经验,笔者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情绪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绪教学;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81-01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枯燥无味,而且内容较策。思维较抽象。这无疑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情结。所以,数学课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有较强的信心,那么,他们的理解力就会增强,听课质量就高。反之。上课时就容易造成畏难、自卑、縈张等不良情豬,容易走神。分散注意力,这样当然就影响听课效率。

1.教师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

在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互相尊重,站在水平的高度来对话,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互相尊重、理解的过程。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老师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共情的能力,为学校打造一个舒适放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这样的观念,我们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变化,给每个孩子最大的鼓励和关爱,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才会对师长产生信任,也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才不会有年龄上的代沟,这种互动交往可以带给双方轻松和快乐。

在小学数学课堂里关于加减法的教学中,例题:用一个数字减去188,有学生把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错了,结果得出317的答案,可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呢?教师刚提出问题,下面就有学生答道:“这个人太蠢了,只会给别人添烦恼。”这时候课堂中的学生都哈哈大笑,课堂上的纪律一片混乱。在这种状况下,这位老师并没有批评和惩罚这个学生,而是借用这个机会开始引导学生:“做事不认真肯定会给别人带来烦恼,那么同学们在以后审题时,不要像这个不细心的同学学习,一定要仔细看题。”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驩城一中杜长涛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是“授人以渔”。数学学科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走自主学习和探求知识之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这就需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一、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 1、以旧引新,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用回忆旧知识来自然的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同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利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软件动态的演示函数图象,形象直观的效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二、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造“愤”、“徘”意境。“愤徘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后面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作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 教学过程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李店镇初级中学周振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也曾经多次反思。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开始我是这样认为的。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认为问题出在这里,所以,后来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始我以为这样做就会根本性解决上述问题,可是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证明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我更加困惑不解: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但是现在我觉得不仅仅是这个原因,特别是这次参加了广水市教研室组织的国培省特级教师巡回讲课活动,让我深受启发,茅塞顿开,出现上述困惑更主要是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存在较大问题。 这次听了两位省特级教师和两位随州市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和专家的报告后,了解新的课改理念之一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组合作模式。他们的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我发现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更感兴趣于副科还有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而学校里每学期都有几个活动,时常我们班里就剩5、6个人。课堂上我们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等等,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把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变得那么生动、有趣呢?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呢? 二、关于“小组合作”的困惑 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助。但我在教学中发现,每次我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或者交流想法的时候,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互相交流,而不管旁边学习成绩差的,学习成绩差的呢也不主动参与交流活动,就那样干坐着,也不知道别人交流的时候他有没有听进去。这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依然没有进步的机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呢?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三、关于“给学困生课后辅导”的困惑 我们班有十来个学困生,在课堂上,其他同学做完题并改完了,但是这几个人总也改不完,要改的任务量也大,为了教学进度我们也不能一直等着他们。我在每学期初,就制定了给他们课后辅导的计划,但常常完不成任务。有时由于我工作没做完,但更多是因为我“抓”不到他们。我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们辅导,但巧的很,这些学困生,正是中午回家吃饭的同学,他们只有等到学校开门才能进校,而那时已经要上课了。还有这些学困生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仅数学学的不好,语文、英语也不好,往往是三科老师排着队都要找他补作业。有时看他们补一天也补不完。而这些孩子们即使有课余时间他们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补习,真有“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感觉。如何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呢?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1]讲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朱敏 困惑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困惑二、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

而且他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两级差距越来越大。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课堂纪律非常松散。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提要:调整行为。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行为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如通过放松练习,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有意识地让自己微笑 更多精品:总结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一月十号上午,我参加了泰山区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情绪管理专家报告会培训,有幸聆听了z教授关于情绪管理的报告,收获颇多,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情绪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主题应该是教师,只有释放所有的爱,做到时时关爱学生、事事关心学生,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爱的阳光需要普照到每个角落,从情绪的角度讲,每一个教师面对教室里十几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优等生”。平时只有那几个活跃、成绩好的学生备受关注,其他学生好像都被遗忘了。对于学生,教师应该一视同仁。不管他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是品学兼优,还是品行有问题,教师都应本着公平公正、以人

为本的原则,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对“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倾注爱心。多用发现的目光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用激励的目光激励他们去追求,多用希望的目光期待他们完善自我。 诚然,老师是人,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好的情绪可以给一堂课一个班的孩子带来阳光带来知识,反之不好的情绪就会对一堂课造成不好的影响。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认真反思,作为老师我们都范过这样的错,必须改,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享受到真正的教育,因为那是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要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个孩子,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相反,我们应该很好利用我们良好的情绪,以教师良好的情绪去感染每个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情绪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老师在课内或课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老师自己的情绪影响,包括情感的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等。教师良好的情绪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乐意把老师作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尽情倾吐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使教师能及

(完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都尽可能的使课堂更具有效性,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课堂教学为迎合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针对不同的案例谈谈我对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有效课堂课堂提问的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每一门学科的内容由表及里可以分为学科知识点、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思想三个层次。学习的本质就是理解思想,学会思维,解决问题,创造新知。 标签:数学教育学科思维课堂教学 每一门学科的内容由表及里可以分为学科知识点、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思想三个层次。学习的本质就是理解思想,学会思维,解决问题,创造新知。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主渠道。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注重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智能。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如何在课堂45分钟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归纳起来,一定要符合以下三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学科体系的规律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应该全方位把握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章节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具有目标性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就是指要把握教材,明确目标,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准备“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六棱柱、球、圆柱、圆锥、圆台”等,课上让学生从实物去理解,胜过用语言去抽象说明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新授课的知识具有突破性 一般说来,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知识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呢?设计练习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课前自主练:新授课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授课的知识做铺垫的。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可先复习自然数加法法则;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先复习正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新课的引入做铺垫。无形中引导学生接触数学中“类比”的思想方法。 2.课中针对练:“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做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可先通过分步单项运算,后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五年级组王国庆 新课改,使每位教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改,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我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体会到新教材编的活,学生学得活。但面对着一个个应接不暇的新理念,一堂堂精美的观摩课,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历程,对于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数学课,我困惑了…… 困惑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困惑二: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 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

多的锻炼。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而且他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两级差距越来越大。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课堂纪律非常松散。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困惑三:数学知识都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发现吗?《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知识,在探索中感悟能力、培养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简单的知识,学生们回答踊跃,对于较复杂的知识,就会出现答非所问、启而不发的局面。 困惑四: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怎样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发现,学生们能想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但具体使用时还是选择以前的方法。?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16-09-18T16:03:59.71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作者:雷泽会 [导读] 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四川省武胜县永胜学校武胜 63840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 一、提问应掌握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提问应掌握的方法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说“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 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四、进行课堂提问,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⑴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由浅入深有判断性提问、叙述性提问,叙理性提问和发散性提问四个提问层次。切忌总用“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回答形式。 ⑵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案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的中心突出,环环相扣。 ⑶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当学生正在发“愤”求“知”,但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而功倍。 ⑷提问要注意问题难易适中,讲究实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根据学习程度提问相应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反馈真实信息,不应满足于表面的师生互动情形,要触及到理解掌握的深度。 ⑸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思维。问题应力求简练明确,切忌笼统模糊。 ⑹要适当的进行发散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目的性原则。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处于探求新知的起始阶段,教师一般先要将设计的课件、挂图或实物等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发现数学问题,发现今天要研究探讨的数学问题,因而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问题情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徒劳的。斯苗儿老师曾这样说:“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这其中的意思,也是体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性原则。如:七年级(上)

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

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 王小吾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困惑却越来越多了。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 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

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部分学生说出是1800。此时,我立即要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研究,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都是拿着自己的三角形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因为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当然让学生汇报时,只是用了量一量的方法,而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无人问津。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学思结合”教学思想。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这便又是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相机提问。因此,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多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可以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

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能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二)、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通过教师从事实然性的课堂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课堂互动能力和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 2、借助课堂实然性分析、合作型的教师学习,探索一条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第一受益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教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要认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措施,改善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注重教师们受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采用新的教学手法,并能够转变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新发展。尽管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推广已久,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当部分人士的接受和欢迎,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因素也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诸如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法单一、教学评价标准落后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仍然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进一步阻碍着小学数学整体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教师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解决。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受到传统教学惯性思维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带有传统的倾向性,自古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往往以一种高大的形象立足于课堂之上。教师往往把自己置于课堂的教学中心位置上,只要是教师讲的,就是学生应该认真听,认真学的,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而学生在这种严肃的课堂之上,也很缺乏质疑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力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有勇气去探索新奇事物。但是,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所营造出来的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天性无疑是一种压迫力。因此,教师不平等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种教学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困惑却越来越了。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我在教学《三角形

的内角和》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部分学生说出是1800。此时,我立即要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研究,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都是拿着自己的三角形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因为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当然让学生汇报时,只是用了量一量的方法,而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无人问津。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学习心得

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学习心得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整天要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不比大人,什么都不懂,有时哭有时闹的,所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幼儿老师虐童事件,幼儿教师出现情绪以后要及时排解,否则会影响到孩子,那么幼儿教师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对老师的心理辅导。当老师的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受伤害。是人,就会有压力,有倦怠,自然也就会有不良情绪。服务于低龄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最近,媒体连续报道了红蓝黄的新闻。尽管这些都是极其特殊的个案,但这些事件也提醒社会,我们在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应该关注老师这个群体存在的职业压力。而既然选择“心灵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老师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学会面对压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有一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报告称:13%的中小学老师存在各类心理问题,而幼师因为编制、职称、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更是存在较多心理压力。同时,因其服务对象年龄偏低,庞大的工作量、幼儿的人身安全、师幼之间的沟通不畅,都极易引发幼儿教师的负面情绪。但面对同样难以管教的孩子,有的老师会春风化雨,而有的老师会采取过激行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压力,错误的应对方式,暴露的恰恰是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他说,服务于人的行业,从业者都会有“移情”,即把对重要的人的情绪,转移到服务对象身上。一个在家受到丈夫冷淡的女教师,更容易对孩子动怒——而事实上,那是对丈夫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 有关研究表明,压力,来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失衡,这一点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心理专家认为:目前在女性为主的幼师行业,除了制定和遵守严格的职业操守,情绪管理应该成为她们的必修课。服务对象是尚不能自我保护的孩子,如果从业人员无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无疑增加了伤害孩子的机会。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可是不能太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把心态调整到最好,要有一定的耐心,千万不能有过击的行为。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小学苏银开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提问引导 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

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