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

惊!中国人竟然都缺钙

来源:39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10-22

因为缺钙而引起各类骨病屡见不鲜,比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等等。在此,我们一起探讨骨病以及如何补钙的问题。

经常有朋友这么问:“我母亲的腿又抽筋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抽筋有90%可能是因为缺钙,尤其是对于闭经的女性;有的家长常诉说她的宝宝多汗,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或者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了,这也可能与缺钙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在我们中国,老少中青的都会有可能缺钙,有人曾经对正常大学生饮食进行详细的统计调查,普通的食堂饮食最多每天在250-350mg钙。对于一个正常钙摄入量800mg相差甚远,所以不仅仅小儿、中青年、还有老人都应该留意:今天你的钙摄入够了吗?

众所周知,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是骨骼与牙齿结构的重要成分。钙离子参与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神经兴奋性,肌肉收缩,心脏活动等等。钙代谢异常时将影响骨结构,尤以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其骨骼受损更为明显,同时还会影响许多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胎儿从母体得到的钙,有99%用来制造骨骼,仅剩下1%以离子钙的形式游离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钙”。但资料表明:降生以后,每个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钙境地。任何年龄的人都缺钙,儿童和老年人更为严重。科学家发现,自20岁开始,骨骼的总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递减,50岁以后,骨总重量已减轻30%──这是一个科学而又惊人的结论:由于“钙饥饿”,导致了体内的所谓“钙搬家”。就是说,骨头的钙不断脱逸到血液中去维持血清钙的正常水平。骨钙同血清钙之间的比例,必须长期保持着平衡,否则,就会产生“钙搬家”这样的反常钙代谢失衡。一个人在数天或一二个月内的钙饥饿暂不影响血清钙,但若照此下去,就会发生缺钙疾病了:儿童表现为毛发稀疏、厌食、烦躁夜惊、佝偻病等;青少年的骨骼发育不良,视力障碍等;孕妇的腰腿酸痛,并影响胎儿发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骨质退行性增生、结石症、高血压、糖尿病、痴呆症等等。

所有的儿童、中青少年、老年由于缺钙所引起的疾病,我们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们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缺钙呢?

第一: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很多人不知哪些食物钙量高,每天只是按照正常的饮食,最后才发觉,原来正常的饮食摄入的钙不多。

第二:维生素D(以下简称VD)不足:VD不足会引起肠道钙吸收和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减少所导致的钙元素缺乏。这种情况在婴幼儿期更为突出,与大家常听到的“佝偻病”(即VD缺乏性佝偻病)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皮肤通过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以生成内源性VD。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日照不足,孩子户外活动少(少于每天2小时)而更易患VD缺乏性佝偻病。由此而导致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使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中,如不及早防治,将会造成骨骼畸形。

第三:有些人钙摄入足量,VD也不缺乏,为什么身体还会缺钙呢。原来,食物中含的钙,多属于溶解的钙盐,不容易被吸收。更因为与谷类、菜肴同进餐时,谷物含有的植酸或肉类含有的脂酸,都会把钙变成不溶性的钙盐而无法被吸收。按现代营养标准的计算是:我国成人需钙(指“离子钙”)的生物剂量,每天不得少于800毫克,小儿不得少于1000毫克。可惜长期以来,医药界把钙盐错误地当成纯钙(即离子钙)计算了,以致过去许多药用钙都起不了真正的补钙功效。幸好近年来已发现这种谬误,并加以纠正。一个分子钙,一个离子钙,仅一字之差,导致了人类的一场世界性的“钙革命”!

我们该如何补钙呢?

缺钙就得补钙,人人都应提高补钙的意识,问题是,补什么样的钙,该怎样补?尽管长期以来,医界公认补钙是个难题,但理想的钙剂应具备的三大条件,即①既含有高数量、又含有高质量的纯钙;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后易被吸收、利用。

我们了解缺钙现状和缺钙的原因,那么我们都该如何补钙呢?补钙有两大方法:食补和药补(包括钙剂)。

一、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

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二、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

不全者。

三、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钙(就是钙剂)超过200毫克时,就会降低吸

收率。

四、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

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五、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重塑健壮骨骼远离骨质疏松

——访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忠厚教授

来源:《中老年保健》发布时间:2009-10-22

目前,按7%的发生率全世界大约有4.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据统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约有7500万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以绝经后妇女占绝大多数。

骨质疏松在我国同样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国上世纪90年代完成的13个省市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及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预计62岁以上的女性及72岁以上的男性患骨质疏松的人数为905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1%。男女比例为1∶3.4。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老年人群的迅速增长,骨质疏松患者将急剧增加。

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高越来越矮;有的人经常感觉骨头里面疼痛难忍;还有些人轻轻滑倒,就可能导致骨折,甚至用力咳嗽,也可能咳断几根肋骨……看到这些,刘教授的心里都特别难受。作为我国第一个提出“骨质疏松学”概念,曾奠定我国骨质疏松研究的基本构架的著名学者,刘教授指出,这些都可能是骨质疏松带来的麻烦,而这些麻烦都是可以避免的。

骨质疏松症七大诱发因素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教授说“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质地没那么密实了。它是人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骨量明显减少,骨的微小结构遭到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许多患者发生了骨折,却没觉察到。其实,老年人出现的驼背、身高变矮、腰背痛等,都有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能是椎骨的微小骨折。由于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腰背痛、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等症状后,往往已经发生骨折。因此,刘教授指出,“骨质疏松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普遍,可以说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女人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骨骼”

记者问:“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呢?”

刘教授解释道,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大多是在绝经之后,因为雌激素有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也有利于骨骼强度的保持。一旦绝经,雌激素大幅度降低,这种剧烈的变化会使骨骼的钙流失非常快。可是,如今很多女性由于精神压力太大,生活不规律,很多人会提早绝经。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后半生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更大。

“减肥”也是城市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脂肪是身体需要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身体的重要功能组织,还是摄取其它营养素的重要桥梁。女性通过节食来减肥,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的强度减弱,为日后的骨质疏松埋下隐患。另外,城市女性怕晒、少动,进一步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刘教授指出“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人生命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在青春发育期前后)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通过运动对骨骼的适宜刺激,增加生长期骨量。

运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和在骨骼内沉积。经常进行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并能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适宜运动又可使人的食欲增强、促进胃肠蠕动和增进消化功能,从而提高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的钙化。另外,运动能增加骨的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向骨骼内输送钙离子以利于成骨细胞,促进骨骼的形成。

刘教授说,年轻人可以通过规律性的大强度运动锻炼,使峰值骨量增加,以达到预防或延缓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已经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可以承受的运动,避免摔倒。

“单纯补钙不能防治骨质疏松”

刘教授说,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基本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即蛋白质氨基酸)和骨矿物质(钙磷镁等)的含量,防止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缓解或减轻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及不适。补钙虽说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但若已患骨质疏松单纯补钙是不够的,必须要科学治疗。

有人以为,骨质疏松是绝经后才出现,自己不喜欢喝牛奶,老了再喝也来得及。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应该从年轻的时候,确切地讲从孩童时代,就要让骨头结实,从小就要多喝牛奶,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多运动,让骨量储存达到高水平,老了才不易患骨质疏松。

还有人认为,通过吃钙片的方式可以一次性地补充人体所需的钙,简单方便,不必劳神费力地从食物中补充。其实,一次性补钙对身体不好,分次服用才是可取的,或者通过高钙的饮食补钙,钙的吸收会更好。

刘教授强调,针对骨质疏松患者骨钙丢失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来弥补,但绝不是补得越多越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合理营养、适度运动,才是防治骨质疏松最恰当的方式,而且是药物无法替代的。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小”做起

刘教授说,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类骨折好发于髋部、脊柱和前臂远端,而且骨折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一旦诊断出骨质疏松,骨骼密度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应特别强调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均衡营养,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与食盐,动物蛋白要补充但不宜过多。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将骨量峰值提高到最大值,这是预防生命后1/3时期发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快,此时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密度偏低或每年骨骼丢失很快即骨密度每年明显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采取防摔、防碰、防绊、防颤等措施。

谈到骨质疏松的治疗,刘教授说“三大疗法可防治骨质疏松”

第一疗法是运动疗法,第二疗法是食物疗法,第三疗法是药物疗法。先坚持运动和食疗,通过运动和饮食疗法能够解决骨

质疏松一些基本问题,但如果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并且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用药。

刘教授介绍了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原则,第一,减轻疼痛;第二,延缓骨量丢失;第三,预防骨折。

刘教授说,一般骨质疏松疼痛往往是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女性用雌激素都可以减轻。但是现在发现单用雌激素可能引起其它疾病,像肺血栓、乳腺和子宫内膜病变,等等。因此用药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在刚绝经后最初几年应用疗效最好,应用多长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老龄化社会提前预防骨质疏松症

人民网发布时间:2009-12-10

作者简介:徐苓,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骨头老化了?一般有两种途径。一个是根据骨折判断,这里说的不是车祸那种事故的骨折,而是非常轻微的外力导致的骨折。对于没有骨折的人来讲,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有一个检测的方法,就是做骨密度检查。这个检查没有任何痛苦,做一个扫描就可以了,之后出来一个报告,告诉你的骨密度有多少。

在中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来检测一下中国50岁以上的妇女,结果是50岁以上的妇女,的确有1/3有椎体骨折的情况。我曾经做过北京妇女的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来的结果是,椎体骨折的患病率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更重要的是,我调查的50岁以上的妇女,每7位当中,就有1位已经有过椎体骨折,患病率是15%。大家都很关心癌症、心脏病的问题,实际上骨折

的发病率比这些病还要高。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折,因为骨折以后,它会影响你的活动。有一些人半年之内就会死亡,当然骨折不会死,但是骨折以后卧床就会出现并发症,比如说呼吸衰竭、感染等等,还有一些人不能自理。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髋部骨折以后,1/4左右的人在一年内就死亡了。存活的人有74%,这些人当中,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发生了变化,真正还能够独立行走的也就20%左右,大部分要不坐轮椅、要不卧床,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我觉得如果你调查一下老年人的话,他们的回答就是,人最痛苦的就是人还活着就不能动了,不能自理,这是老年人的痛苦。

骨质疏松怎么治疗?它是一个慢性病,它的治疗分两大方面,一个是基础措施,一个是药物治疗。补钙是基础措施,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营养充分,运动、阳光很重要,可以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对健康有好处。我们还有基本的补充,就是钙和维生素D,中国的饮食中,大部分人没有达到钙和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当然我们还要预防摔倒,你爱摔跤就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预防跌倒也很重要。

我们再看一下药物治疗,有些人光靠基础措施是不够的。实际上国内也有一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使用最多的药物就是这样几种,双磷酸盐、降钙素、SERMs、雌激素,这些都可以延缓骨质疏松。其他的药物,有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在国内没有产品)。锶盐会很快上市,还有中药等等。这些药物都能够提高骨密度,能预防椎体骨折,也可以预防非椎体骨折。

临床实验做起来很费劲,把病人招募进来以后要做检查,叮嘱他吃多少片,剩多少片,任何的临床实验都必须有90%以上的依从性。但是实验是实验,到临床中,可能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到了实际临床中,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依从性。有一项调查也是关于双磷酸盐的调查,目前上市的双磷酸盐药物都是口服的,需要每天早上空腹服用。喝完以后,不能卧床,要等半小时以后才能吃东西,这样一个服药的方式,恐怕对有些人来讲就不太容易遵守。

我们设身处地想想老年人的状态,老年人常常胃肠都不太好,胃肠功能承受力比较差,每天吃的饭就不多,可是大家是否注意到很多老年人每天要吃一大把药。所以,很多老年人说天天光吃药就吃饱了,吃了胃肠也不舒服。骨质疏松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见效。最快能看到疗效的也得半年一年,老年人吃了药似乎没感觉,他也就不再吃了。怎么解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给他们解决一下,让他们能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一种叫作唑来膦酸药物,这个药物因为有一个特殊的结构,使得它的给药方式不同,它不口服,是静脉给药,每年打一次就行。这个药物很快就要在国内上市,对于老年人来讲,既轻松又方便。

“骨质疏松”的十大防治误区

来源:《文汇报》发布时间:2009-10-22

随着医学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这几年人们对“骨质疏松”这几个字已经非常熟悉,许多人知道骨质疏松者容易骨折,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许多人一知半解,甚至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

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于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

误区三: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

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误区四: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五: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六:维生素D就是钙片

答案是否定的,不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一、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二、“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需经过肝脏、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三、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维生素D,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

误区七: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八: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活性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误区九: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误区十:患有“肾结石”者不能补钙

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过度碱化或尿中草酸过多,甚至因机体缺钙而导致骨钙释出过多,进一步通过尿排出过多等,当然过多补钙或应用活性维生素D也可导致肾结石。

专家提醒:骨科治疗莫入三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0-4-20

新华社电:

脖子疼去做“保健按摩”,膝盖酸爬山锻炼,得了颈椎病盲目开刀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提醒公众,骨科疾病治疗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一旦走入误区,很可能加重病情。

误区一:颈椎不适多“按摩”

颈椎不适,很多人喜欢去做“保健按摩”“盲人按摩”。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指出,按摩、牵引是骨科治疗的手段,但不能滥用,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进行,否则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据介绍,北医三院上世纪90年代收治的病例中,因颈部按摩不当导致瘫痪的就有22个,导致症状加重的病例更多。

北医三院骨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党耕町教授说,现在社会上的“按摩”,往往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不但价格非常高,而且对用什么样的手法、多大的力气,病人的适应症是什么、禁忌症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按摩、什么情况下不能按摩,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一个师傅一个办法,问题非常大。

误区二:膝关节疼痛多运动

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是否应加强体育锻炼?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娄思权教授指出,中老年人群易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出现疼痛症状后应减少活动量,深蹲和爬山等活动会诱发和加重病情。娄思权建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锻炼身体,最好采取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方法。

据娄思权介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根据病人症状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轻症患者首选外用药和理疗可缓解症状,如果较重可使用口服药物,配合外用药物和理疗。关节穿刺抽液封闭有一定的疗效,但封闭药中的激素对关节软骨不利,不宜多次使用。此外,还有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关节镜微创手术、截骨术、人工膝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

误区三:颈椎病必须做手术

得了颈椎病,最好的办法是手术根治吗?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医师孙宇说,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可以应用保守治疗方法治愈,只有少数症状较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大多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孙宇说,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人,95%以上是不需要做手术的,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一旦病人出现肢体麻木,就要去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请医生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颈椎手术中的一个新术式。孙宇说,国内外的临床随访结果显示出该项新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但是还有很多路要走。随着材料普及、技术改进、成本下降,这项技术可能在国内逐渐普及。

孙宇说,对颈椎病要注重预防。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的人,需要工作半小时左右稍事休息,头颈后仰几分钟,轻轻按摩颈部肌肉,缓解疲劳。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摘录

骨质疏松症 一、定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分类: 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女性多于男性。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 1、周身疼痛: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因为疼痛,患者常常卧床,运动减少,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 2、身长缩短、驼背: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有时身高缩短5-20cm不等。 3、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4、呼吸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胸腔容量明显下降,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四、峰值骨量: 在女性28岁、男性32岁以前,骨量处于增长年龄段,在随后

7-8年为峰值年龄段。峰值骨密度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但也受后天营养、运动、光照、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估量变化。 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丢失最严重,尤其在绝经后头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 五、发生机理和病因: 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下列因素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 1、活性D减少; 2、甲状旁腺激素增加; 3、降钙素减少; 4、性激素减少; 5、维生素K2减少; 6、皮质类固醇升高; 7、遗传因素; 8、有多种成骨细胞因子及破骨细胞因子对骨形成与骨吸收有 着调节作用; 9、营养因素:钙减少、蛋白质减少; 10、运动和失重(制动); 11、吸烟、嗜酒、过多的咖啡因摄入。 六、诊断: 1、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测量骨密度数值下降及/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脆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使用双能X线设备(DXA)测得的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2标准差(-2SD),或者骨量下降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普通X线片一般骨丢失超过30%以上才能被发现。 2、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尿中有关矿物质含量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以评价骨代谢状况。临床常用的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有资料统计,对此,重庆同康骨科医院专家表示:这不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骨质疏松的预防常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控制吸烟量: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是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妇女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一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主席约翰.凯尼斯表示,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全球50岁以上女性中,因为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的占三分之一。骨折容易致残,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早亡危险。然而,很多女性对“更年期之后,女性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危险增大”并不了解,预防措施几乎为零。美国“健康日”网站最新载文,刊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出的有益于女性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流失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五在应对策略。 1:积极锻炼女性每周应锻炼三四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如举哑铃、仰卧起坐、健身器材运动、武术和瑜伽等。 2:吃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还应该多吃各种水果蔬菜。另外,补充维生素D也十分关键,每天晒太阳15分钟,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 3:改掉吸烟、酗酒等坏习惯要保护骨骼健康,必须彻底戒烟。酗酒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防止身体偏瘦也重要。体重偏轻的女性比体重正常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4: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关节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腹部疾病或克罗恩病等)等病史。发生过骨折或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5:检查骨骼健康状况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应该看医生,检查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风险。确诊患有骨质流失的女性应该遵照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二小药膳 紫苏生姜红枣汤 原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发表的关于骨质疏松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共识,认为本病的特征是骨强度的损害,骨折的危险性增加。骨强度主要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的整和。骨质量包含骨结构、骨转换、损伤的积累(如微骨折)、骨矿化和骨材料即胶原及矿盐的特性等。 骨质疏松症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愈来愈突出的问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日益增多。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中的常见病,1996年起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如何早期防治本病已开始被医学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关注,今后会越来越受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骨小梁变细、变薄,可以使其改善、增粗和变厚,从而增加骨量,增强抗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但尚不能使已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一旦骨小梁明显纤细而断裂,就难以使其连接复原。因此对本病应及早预防,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和实际。 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最重要目的是防止骨折的发生,如何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争取获得满意的骨峰值(人体30岁左右骨的形成和分解基本达到了平衡,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称之为骨峰值),二是预防和减少骨量的丢失。骨峰值决定于遗传因素(70-80%)和环境因素(20-30%),环境因素中已被证实足量钙的摄入和规则的负重锻炼利于建立理想的骨峰值。预防骨量的丢失,主要应及早识别和积极处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采取一般措施和抗骨质疏松药物两方面的综合防治。 一、一般措施 (一)营养 1.钙: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99%的钙存在于骨和牙齿。骨骼的钙量在出生时约25克,成年时1500-2000克左右。成人骨的成分钙盐约2/3,骨基质为1/3。峰值骨量多数报道在20-40岁年龄段,其中90-95%在20岁以前形成,尤其在12-14岁间骨量增速最快。多项研究证实自幼足量钙摄入能获得满意的骨峰值。足量钙的摄入在成年期可维持骨量,绝经后和老年期可减少骨量的丢失,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我国营养学会对钙的推荐量为每日800mg。应多进含钙量丰富的食品,牛奶和奶制品中钙含量多,且易被吸收。如果食品中钙量尚不足,可以补充钙剂。 2.蛋白质 蛋白质与氨基酸是骨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但高蛋白饮食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率降低,尿钙排出增多。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一倍,可使尿钙排出增加50%。多余蛋白质的摄入将增加负钙平衡(当人体内吸收钙小于排泄钙时,称之为负钙平衡状态。人进入老年期,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以及骨钙丢失的加速,吸收的钙不能补偿排泄钙,体内容易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这时机体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就要动用骨库的钙来维持体内的钙平衡。虽然每日动用的骨钙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缓慢持续地动用骨钙,终究会使骨钙亏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病理变化。)而长期蛋白质摄入缺乏,引起骨基质合成不足,新骨

力量训练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力量训练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40岁以上女性的大敌人体骨骼是由钙和其他矿物质构成的。和肌肉一样,骨骼组织也在不断地修复、更新,这个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 ①雌激素和其他激素:中年以后,女性因为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锐减,所以骨骼的重塑速度大大减慢了,而骨钙和矿物质流失却加快了。 ②钙的供与求:如果你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那么你的身体就不得不调用骨骼中存储的钙。 ③外力:运动会刺激骨骼的生长。肌肉运动会对骨骼产生拉力,这就是力量训练会对骨密度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你的肌肉越强壮,运动时它们对骨骼的刺激也就越大。相反,如果你的肌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萎缩,那么你的骨骼也不会得到更多外力的刺激。 从35岁到更年期,女性到了一个转折点。第一次面临体质下降的自然趋势是骨质流失,每年大约流失1%。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那么你的骨密度会按通常的速度减少。在更年期后的第一个五年,通常你每年会失去1%到2%甚至更多的骨质,这是采取预防措施的最关键阶段。从55岁到70岁,谢天谢地,骨质流失的速度放慢了,不过你每年仍会失去大约1%的骨质。你想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上了年纪后会变矮,而且身材不再挺拔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脊椎骨因骨质疏松而变形。还有,老年人牙齿脱落常常被认为是牙龈问题。但牙医们现在开始意识到,罪魁祸首常常是骨质的流失。当下颌的骨密度降低时,它就无法牢牢地护住牙齿。这时牙齿就会松动,甚至脱落。 如果骨质流失得不到遏制,那么结果就是骨质疏松症。人们往往不像关心其他疾病一样关心骨质疏松症。但是,骨质疏松症影响着2800万美国人的生活,其中大部分是女性,而许多人对此却一无所知。骨质疏松症也是危险的疾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因骨质疏松症造成髋部骨折而不得不住进医院,一半的伤者再也没有回家,五分之一的人在一年之内因并发症死去。那些幸运地活下来的人,虽然不必在疗养院里度过余生,可能也无法再独立生活,因为她会非常害怕再次摔倒。 骨骼健康与否不完全跟年龄大小有关,看看下面的图吧。 美国塔夫茨大学参加力量训练的女性都已经绝经,所有的人都没有服用雌激素,也没有采取旨在强健骨骼的药物和其他治疗。可是,她们的髋骨和脊椎骨的骨密度平均却增加了1%,完全可以和激素替代疗法的效果相媲美。而没有进行力量训练的那组女性的骨密度减少了2%~2.5%。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逐渐降低。如果在骨骼很脆弱而且平衡力变差的情况下摔倒,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力量训练能显著改善平衡能力。那些没有进行力量训练的女性的平衡能力平均下降了8%。首先的原因是,她们的年龄增长了;其次,这些女性变得更不爱运动了。相反,参加力量训练的女性的平衡能力平均增长了14%。这归功于她们肌肉力量的大幅提高,同时也归功于神经系统功能的相应改善。 肌肉力量、骨密度以及平衡能力的提高对女性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可以大大减少她们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危险。骨折对老年女性来说更是一个严重的问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有资料统计,对此,重庆同康骨科医院专家表示:这不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骨质疏松的预防常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控制吸烟量: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是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妇女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试题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考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多选题,每题3分 30分) 1、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 B:畸形、疼痛、反常活动 C:畸形、疼痛、弹性固定 D:高热、寒战、腹痛 2、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为发生(),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A:椎体骨折 B:髋部骨折 C: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D:腕部骨折 3、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 A:男性儿童和老年妇女 B:青年和男性成人 C:儿童及妇女D: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4、治疗骨质疏松症抗吸收类的药物有()。 A.双磷酸盐类 B.地舒单抗 C.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D.钙离子拮抗剂 E.钙剂 5、下列对激素替代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雌激素类单独或与孕激素类或替勃龙联合治疗能够增加骨量 B.研究表明结合雌激素可降低任何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C.雌激素类发挥抗骨折效应的同时也能够增加结肠癌风险 D.雌激素同时也增加乳腺癌、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血栓事件风险 E.雌激素或雌激素联合孕激素疗法不适于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症。 6、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诊断指标是()。 A.X光片 B.骨密度测定 C.MRI核磁共振检查 D.血电解质检查 E.CT检查 7、骨质疏松症的饮食疗法主要有()。 A.增加富钙饮食如牛奶及奶酪 B.低盐高蛋白 C.减少富含磷饮料如碳酸饮料 D.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如VitD 、Vit K、及Vit B12 E.经常补充骨头汤 8、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元素钙) 摄入推荐量()。 A.600mg B.800mg C.1000mg D.400mg E.1200mg 9、老年人因缺乏日照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可为()。 A.200-400IU、400-800IU B.200-400IU、800-1200IU C.400-800IU、800-1200IU D.400-800IU、800-1000IU 10、双磷酸盐类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骨转换 B.促进骨形成 C.抑制骨形成 D.抑制骨吸收 E.促进骨吸收 二、判断题(每题3分 30分):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富含钙、高蛋白质、低盐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3、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4、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5、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 D 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6、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此外,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同样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7、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8、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补钙()

骨质疏松症 课题讲稿

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⑩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2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和预防要点

骨质疏松的特点和预防要点 骨质疏松症定义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自然绝经后,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症;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多半与遗传家族史有关。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管性酸中毒及药物因素等情况。 骨质疏松症三大特点 1、无声无息:骨质疏松症一直以来都有“无声无息”这样的说法,意思是不宜被人察觉,往往等到发生骨折时才会知道。 2、女性较男性发生率高:由于停经期间,女性荷尔蒙分泌锐减,从而加速骨质流失。 3、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会逐渐上升。 八大诱发因素 1、年龄因素:多发生在绝经后女性以及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主要指的是50岁以上绝经后的女性以及40岁以下过早绝经后的女性。 2、性别因素: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居多。 3、体质因素:低体重、缺钙的人群较易发生。 4、饮食因素:长期吸烟,大量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的人群较易发生。 5、生活因素:缺乏体力劳动者易发生。 6、家族因素:家族中有髋部等部位骨折史时易发生。 7、疾病因素: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时易发生。

8、药物因素: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三大临床表现 1、疼痛:多发生在胸、背、腰、膝等部位,偶有周身酸痛的情况,负荷增加时疼痛感也会逐渐增加,严重时会出现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的状况。 2、脊柱变形:出现下肢肌肉痉挛、指(趾)甲变软、变脆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身高缩短或驼背的现象。 3、脆性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髋部等部位,并伴有疼痛感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 1、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摄入一定量的含有钙、蛋白质的食物,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同时增加日光照射,促进骨钙沉淀。 2、预防跌倒及外伤,降低骨折风险:加强锻炼,建议缓慢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 3、定期检查骨密度: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或者有骨折史的65岁以上患者至少需要检查1次骨密度。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程琛 19920102203330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据调查,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状况堪忧,本文将对骨质疏松症的现状、预防和治疗进行简单介绍。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1、骨质疏松现状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而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 据统计,我国60~69岁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为30%。同样,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费用也不容小视,北京地区2005年实际医疗费用支出为131亿,北京每年仅50岁以上新发骨松性骨折病人数超过1.7万,北京每年因骨质疏松骨折增加医疗费用超过5.1亿。专家认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 但是一项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的治疗情况与患病率却继而相反。专家指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危害之所以如此大大,其原因与这种对于骨质疏松治疗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在50岁以上妇女中的患病率约为1/3,80岁以上妇女患病比例超过2/3。许多人把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年老的必然表现而未予重视,其中3/4的骨质疏松患者从未就医。 2、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12-16 21:03:22 /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个人分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专题 查看( 34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1.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一般认为,钙吸收率为53%的乳制品是补钙最佳食品。以牛乳最好,其次是乳酪、黄油和酸奶等。但有些人讨厌牛奶味道或引起腹泻。讨厌牛奶味道者可试将脱脂乳粉或奶酪粉撒到咖哩、汉堡、煎鸡蛋或稀粥等食品上;或把牛奶倒入酱汤内混合食用。引起腹泻者可少量多餐,且餐后喝温牛奶,或向奶油汤中加入牛奶,使身体对乳糖逐渐习惯,或改喝酸奶和豆奶。另外,晒干的沙丁鱼50克中含有700毫克钙,鲹科鱼、鲐鲅鱼及瑕虎鱼等都富含钙,在体内的吸收率达38%,可作为很好的钙源,但应注意的是这些海鱼含盐分多,应尽量把盐洗掉,痛风患者要少吃。 2.菜肴应荤素结合、低盐为佳:植物性食品与动物性食品含有的营养成分种类不同,营养成分的状态、可吸收性也不相同,菜肴荤素搭配可使摄入的营养成分更均衡。但注意的是,菠菜、蕹菜、竹笋和茭白等含草酸高,草酸可影响钙吸收,在烹饪时宜先在开水中焯一下,使部分草酸溶于水而降低草酸含量。低盐饮食可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还可减少钙从尿中的排出,并可避免因其他疾病引发的骨质疏松症。 3.不吸烟和少饮酒:吸烟对骨质影响可能与烟草中的烟碱有关,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若每天吸20支烟,25~30年后骨量就会下降8 %~1 0 %。酒精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影响性激素分泌、干扰维生素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等有关。适量的饮酒可减少骨量的丢失,而过量饮酒则会增加骨量的丢失。在各类酒中,啤酒和蒸馏酒致骨质疏松的作用最明显,而葡萄酒作用不明显。 4.减少咖啡、浓茶及富磷食物的摄入:动物肝脏、碳酸饮料、可口可乐等含磷较高,高磷摄入可导致中等程度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调节激素持续性紊乱,可加速骨质的丢失。过多摄咖啡者骨量减少速度快(但如钙摄取充分,则不受咖啡的影响)。大量喝茶或喝浓茶,会使尿钙排泄增加,还可引起消化道中的钙、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难以吸收,因此饮茶要适量。 5.不随意用药:某些药物如强的松、肝素、甲氨蝶呤、甲状腺素、苯妥英钠等对骨代谢有不良影响,用药时要权衡利弊。 6.加强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运动是骨重建的决定性因素,负荷运动可增加骨量,可预防骨丢失,还可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及其不良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简单地说就是单位体积内的骨量明显减少了,骨的微小结构遭破坏,从而增加了骨的脆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与老化有关的过程,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骨流失得越多,越会出现骨质疏松症,这也是与老年人的生理代谢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关。 一.骨质疏松的症状: 1.骨痛骨痛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有3点: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应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或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疼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肋部及髂部,胸背部严重畸形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长缩短,驼背由松质骨和皮质骨组成的骨骼中,松质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容易产生身高变矮等症状。椎体平均高度约2cm,骨质疏松时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约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逐渐出现身高缩短。女性在65岁时约缩短4cm,75岁时缩短约9cm。椎体压缩,但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整个脊椎前屈和后突驼背畸形,驼背越重,腰背痛的症状也明显。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还伴有侧凸畸形。 3.骨折有研究证实,骨密度每减低0.1g/cm2(或低于峰骨量2SD)骨折危险性就增大1.5~2.5倍。发生时间多在绝经后5~8年,骨折的主要症状为疼痛。轻者常无明显感觉、重者压缩性骨折立即疼痛,约持续3~4周后逐渐缓解,以后遗留驼背、身高下降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首先发生在松质骨区域,导致骨小梁吸收,断裂,数量下降,同时在皮质骨区域出现穿孔,皮质变薄,从而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易于出现在富含松质骨的胸腰椎、髋部、桡骨远端以及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常见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Colles骨折、肱骨颈、肱骨髁上骨折、踝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上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特点: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 4.呼吸系统障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呼吸系统障碍,主要是由于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所造成的。虽然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较少见,肺功能测定可发现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减少。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 人到老年,骨骼的保健是个重要课题。老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要防止骨质进一步快速流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而维护一副质量完好的骨骼,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1.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 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 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积极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

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该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因此,预防重于治疗。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老年性骨质疏松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重点在于防止骨质进一步丢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1、适当体育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流血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骼的老化。老人参加运动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太多、太少都不适宜;并且要注意安全,运动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其次要选择好运动的场地,应以熟悉的环境为宜,不要选择同时有青年人在进行剧烈活动的场所,以免受到冲撞而造成损害。 2、注意合理营养: 钙是骨骼维持强度所必需的要素,富钙食品有助于钙代谢平衡,利于骨矿物质沉积,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老年人饮食中钙量常常不足,这与食量减少,食欲差,消化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因此要注意富钙食品的摄入,如牛奶、鸡蛋既能提供优质蛋白,又含有丰富的钙、磷。其他还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鱼虾、海产植物、贝类等。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对防治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3、防止跌倒: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但只要保护得好,

骨质疏松预防指南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 Gloria Zhang(MD, MPH),病理医生,专注于乳腺和妇科肿瘤。目前就职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骨质疏松是很普遍的问题。据估计,大约有1000万美国人患有骨质疏症,另外有3400万人骨密度低下。每年有大约两百万例跟骨质疏松有关的骨折,其中70% 发生在女性。 骨质疏松的后果也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20% 的老年人在骨折后的一年内死亡,50%的人从此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幸运的是,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如果已经患有骨质疏松,早期发现和适当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展,预防骨折。 这一期文章,以克利夫兰诊所的《骨质疏松患者指南》为基础,参考补充了其它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增加你对骨质疏松的了解,帮助你和医生一起选择最适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我们的骨头 我们的骨头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壳,包裹着里面的骨小梁(一种海绵状的骨组织)。健康骨骼的内部结构类似海绵,除了支持身体和保护重要器官之外,骨头还储存钙等矿物质。骨骼是我们身体里最大的钙仓,90%以上的钙储存在这里。 我们的骨头处在不断的重塑的过程中,分解旧的,生成新的,来供应身体的需要,修复受损的部分,保持骨骼的强壮。在25到30岁之前,新生的骨组织超过分解掉的骨组织。而在更年期妇女中,骨骼的分解则超过了生成,导致骨质丢失。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质更是加速地丢失。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让我们的骨骼变得脆弱的疾病。虽然我们不知道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确切原因,但是我们知道它的发展进程。当骨质疏松症发生时,骨骼的内部结构变得脆弱,骨头的质量和力量都被削弱,很容易导致突然和意外的骨折。 下面这张图中的圆圈里,从左到右,依次为正常,骨密度低下,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的骨头。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女性骨质丢失的速度在绝经期后加快。虽然50岁以上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最大,但是这种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年龄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有资料统计,对此,重庆同康骨科医院专家表示:这不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骨质疏松的预防常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 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 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控制吸烟量: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 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 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预防骨质疏松症

惊!中国人竟然都缺钙 来源:39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10-22 因为缺钙而引起各类骨病屡见不鲜,比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等等。在此,我们一起探讨骨病以及如何补钙的问题。 经常有朋友这么问:“我母亲的腿又抽筋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抽筋有90%可能是因为缺钙,尤其是对于闭经的女性;有的家长常诉说她的宝宝多汗,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或者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了,这也可能与缺钙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在我们中国,老少中青的都会有可能缺钙,有人曾经对正常大学生饮食进行详细的统计调查,普通的食堂饮食最多每天在250-350mg钙。对于一个正常钙摄入量800mg相差甚远,所以不仅仅小儿、中青年、还有老人都应该留意:今天你的钙摄入够了吗? 众所周知,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是骨骼与牙齿结构的重要成分。钙离子参与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神经兴奋性,肌肉收缩,心脏活动等等。钙代谢异常时将影响骨结构,尤以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其骨骼受损更为明显,同时还会影响许多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胎儿从母体得到的钙,有99%用来制造骨骼,仅剩下1%以离子钙的形式游离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钙”。但资料表明:降生以后,每个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钙境地。任何年龄的人都缺钙,儿童和老年人更为严重。科学家发现,自20岁开始,骨骼的总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递减,50岁以后,骨总重量已减轻30%──这是一个科学而又惊人的结论:由于“钙饥饿”,导致了体内的所谓“钙搬家”。就是说,骨头的钙不断脱逸到血液中去维持血清钙的正常水平。骨钙同血清钙之间的比例,必须长期保持着平衡,否则,就会产生“钙搬家”这样的反常钙代谢失衡。一个人在数天或一二个月内的钙饥饿暂不影响血清钙,但若照此下去,就会发生缺钙疾病了:儿童表现为毛发稀疏、厌食、烦躁夜惊、佝偻病等;青少年的骨骼发育不良,视力障碍等;孕妇的腰腿酸痛,并影响胎儿发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骨质退行性增生、结石症、高血压、糖尿病、痴呆症等等。 所有的儿童、中青少年、老年由于缺钙所引起的疾病,我们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们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缺钙呢? 第一: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很多人不知哪些食物钙量高,每天只是按照正常的饮食,最后才发觉,原来正常的饮食摄入的钙不多。 第二:维生素D(以下简称VD)不足:VD不足会引起肠道钙吸收和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减少所导致的钙元素缺乏。这种情况在婴幼儿期更为突出,与大家常听到的“佝偻病”(即VD缺乏性佝偻病)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皮肤通过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以生成内源性VD。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日照不足,孩子户外活动少(少于每天2小时)而更易患VD缺乏性佝偻病。由此而导致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使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中,如不及早防治,将会造成骨骼畸形。 第三:有些人钙摄入足量,VD也不缺乏,为什么身体还会缺钙呢。原来,食物中含的钙,多属于溶解的钙盐,不容易被吸收。更因为与谷类、菜肴同进餐时,谷物含有的植酸或肉类含有的脂酸,都会把钙变成不溶性的钙盐而无法被吸收。按现代营养标准的计算是:我国成人需钙(指“离子钙”)的生物剂量,每天不得少于800毫克,小儿不得少于1000毫克。可惜长期以来,医药界把钙盐错误地当成纯钙(即离子钙)计算了,以致过去许多药用钙都起不了真正的补钙功效。幸好近年来已发现这种谬误,并加以纠正。一个分子钙,一个离子钙,仅一字之差,导致了人类的一场世界性的“钙革命”! 我们该如何补钙呢? 缺钙就得补钙,人人都应提高补钙的意识,问题是,补什么样的钙,该怎样补?尽管长期以来,医界公认补钙是个难题,但理想的钙剂应具备的三大条件,即①既含有高数量、又含有高质量的纯钙;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后易被吸收、利用。 我们了解缺钙现状和缺钙的原因,那么我们都该如何补钙呢?补钙有两大方法:食补和药补(包括钙剂)。 一、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 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二、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

2020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践指南(全文)

2020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践指南(全文) 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提高OP临床诊治达标率需医患携手共同协商诊疗过程中的细节。因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诊治指南的理解以及配合医生执行诊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指南从患者关切的问题出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规范流程和相关原则,组成OP 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提出OP患者实践指南推荐意见14条。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体重是OP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C) 重过低是 OP风险评估的临床危险因素之一。体重过低,可以通过合理饮食改善,给予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及适当的运动来增加体重,以增加肌肉量,降低OP风险。但是,肥胖患者膝骨关节炎和心脑血管合并症患病率明显升高,故需要将体重维持在合适的范围。

建议OP患者戒烟(1C) 吸烟是OP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和骨折风险因素,也是绝经后妇女OP 的独立危险因素。 过量或长期饮酒对OP的发生和骨折风险有关(1C) 过量饮酒(乙醇摄入量≥3单位/d为过量饮酒,1单位相当于8~10 g 乙醇)是OP临床指南指出的OP主要患病风险和骨折危险因素之一。 X线检查能判断OP的骨折(1C) X线简便价廉,尤其在椎体X线上可见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和压缩性骨折等征象。有下述现象者应进行X线椎体骨折(胸腰椎侧位片)的评估:较年轻时最高身高降低超过4 cm,脊柱侧弯,近期或正在长时间(≥3个月)口服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或DXA测量骨密度T 值降低超过-2.5SD,以及无椎体骨折史的50岁以上人群。 骨密度检查可用于OP预警、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估(1B)

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跌倒的运动

Chinese March 2006 澳洲政府撥款贊助這份刊物;然而,這份文件內所表達的意見都是各編者基於現時的研究而表達的, 預防骨質疏鬆症和跌倒的運動 Exercise for Osteoporosis and Falls Prevention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變得脆弱和易碎的疾病,這些骨骼比正常的骨骼更易折斷。即使輕微的碰撞或跌倒也可以導致嚴重的骨折。在澳洲60 歲以上的人士中,有半數的女士和三分之一的男士將會由於骨質疏鬆症而骨折。 運動有助於保持骨骼強壯、預防跌倒和骨折,並且幫助您在骨折後更快復原。某些運動比別些運動幫助更大。 運動使兒童的骨骼強壯 要有強壯的骨骼首先視乎骨骼是否造得好。大部分人的骨骼在20多歲時是最強壯的。過了這個年齡,骨密度開始下降。為了使骨骼強壯,兒童們需要從每日的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他們的身體並且需要製造足夠的維生素D 來幫助他們吸收鈣。短時間的日曬幫助我們的身體製造維生素D 。 即使未到青春期之前,運動對於建立強壯的骨骼非常重要。開始盡量建立強壯的骨骼永遠不會是太早 (或太晚) 。過最體力活躍生活的女孩的骨骼比同齡最不活躍的女孩更強壯大約40%。 運動保持成人的骨骼強壯 運動可以幫助成人保持骨骼強壯。在三十多歲的後期, 開始逐漸骨質流失。在中年時,運動對於保持骨骼強壯至為重要,並且改善肌肉的韌力及心、肺的健康。 運動保持老年人的骨骼強壯,並且有助於預防跌倒 對於較年老的人士,運動的主要目的視乎他們的骨骼有多健康。如果您還沒有被診斷患上骨質疏鬆症,做運動保持骨骼和肌肉強健,就至為重要。運動並且幫助改善您的平衡、姿勢和協調。 運動對於姿勢和平衡有幫助 患上骨質疏鬆症的人比骨骼韌力正常的人較易骨折。骨折往往是跌倒所致。老年人發生骨折的風險較高,因為他們較常跌倒。每年在65歲以上的人士中,大約40%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