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词翻译方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外来词翻译方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外来词翻译方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2010年第4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10, №4

总第30期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30

外来词翻译方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析《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英语外来词

佟颖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哈尔滨150080;大庆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大庆163712)

提要:外来词像晴雨表一样,时刻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中出现许多外来词,尤以源自英语的外来词为多。正是凭借这些外来词我们不断引进新的概念和思想,从而丰富本族语,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翻译是不同民族交往的桥梁,是外来词进入汉语的重要途径,只有在翻译中全面考虑外来词的音、形、义以及汉字本身的特性,才能对外来词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社会符号学是最适宜指导翻译研究的学科,从该角度对外来词的翻译方式加以分析、比较,则既可给外来词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又可为外来词的翻译实践提供多种选择方式。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英语外来词;社会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撞击时,语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时刻反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自然要作用于词汇,使其发生变化,外来词正是这诸多变化中显眼的一种。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在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交往中,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吐旧纳新,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外来词,尤以英语外来词居多。而这些源于英语的外来词在不同时期进入汉语的方式不同,功能各异。翻译是不同民族交往的桥梁,是外来词进入汉语的重要途径,只有在翻译中全面考虑外来词的音、形、义以及汉字本身的特性,才能对外来词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本文拟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入手,考察源于英语的外来词。

二、所占比率

笔者调查了四个版本的《现汉》(1979年、1985年、1996年修订版、2002年增补版),在每个版本的《现汉》中源自英语的外来词都居于首位,具体数据如下:

表1英语外来词在《现汉》中的数量和比例

外来词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既有普通名词,又有专业术语,体现了英语强大的市场作用。一种语言的市场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对该语言的需求,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英国和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两国的这种地位足以使英语在二战后

不断扩大影响并成为唯一的国际通用语,因此,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在所有外来词中占据首位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外来词作为纽带,在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等的交往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翻译方式

通过对《现汉》四个版本中英语外来词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翻译方式主要有四大类:音译,意译,形译以及综合译。

1 音译

音译——原词的语音得以保留,所用汉字仅供记录语音,字与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有三种具体方式:

1.1纯音译,把原词的语音全部保留下来的翻

1.2 摘译,原词的语音不能完全保留,而只节选个别音节。有两种节选方式:

1.3增译,汉语中没有辅音连缀,但很多外语

中却存在这种现象。因此,如果在外译汉

中出现辅音连缀,我们习惯于以汉语的规

则为范本增加元音。例词见下表(加下划

线的为所增元音):

1.4

程中尽量用相似的音代替原词的发音。但是,译词不可能与原词的发音完全相同,往往会发生音变(见另文)。

2 意译

意译——理解原词所指的对象或概念,在译语中找到表示该对象或概念的对应词,以此来翻译原词。有三种具体方式:

2.1 对译法,一个汉字对应一个外语词。这种方法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2.1.1 直接对译,译语中词的顺序和原外语词的顺序相同。例如:

hot dog 热狗(英)

blue tooth 蓝牙(英)

2.1.2 倒序对译,译语中词的顺序和原外语词的顺序相反。例如:

head hunting 猎头(英)

2.2 融合法,综合概括原词的意义,用简短的

2.3 增译法,在译意的基础上增加汉字,从而对所译的意义加以描述和归类,便于译入语读者更准确、更轻松地理解原外来词的意义。有两种方式:

2.3.1 描写法,在译入语中找到原词所指的对象或概念的对应词,再增加描写性的汉字使表达的意义更加确切或使译入语读者感觉到其异国情调。

2.3.2 译意+义符,在译语中找到原词所指的对象或概念的对应词,再增加一个表现事物的属性或类别的汉字。如:bridge 桥牌(英)

3 形译

形译——原词的字母形式不经任何改变而直接进入汉语。有两种具体方式:

3.1 字母词,完全由外语字母组成的词。分两种情况: 3.1.1

3.1.2 原词的关键词字母的组合。例词见下表:

3.2 数字+ MP3 — MPEG 1 audio layer 3 数字音频压缩格式(英)

C 4ISR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英)

4

4.1 音译+意译,这种翻译方式中包括音译的方式和意译的方式,有五种具体方式:

4.1.1 音兼意译,用以记录原词语音的汉字也能使人们产生联想,从而表达一定的意义。例词见

4.1.2 半音译半意译,译词由两部分组成:一

4.1.3 形声字,有形又有声,“声”部记录原词的

语音,“形”部表示所指的概念或事物的特征、属性。

4.1.4 音译+义标,音译原词,再增加汉字来确定

原词所指的概念或事物的类属或特征。例词见下表:

4.2 形译+意译,这种翻译中包括形译和意译两

种方式,有三种情况:

4.2.1 字母词+义标,原词的字母形式不发生变化,再加上表示原词所指对象或概念的属性或特征的汉字。例如:BP (beeper) +机;IP (Internet protocol) + 地

址;IP (Internet protocol) + 电话;SIM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 卡

4.2.2 数字+字母词+义标,数字用来表示原词中含有几个相同字母,其他部分与4.2.1同。例如:

C 3I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intelligence) + 系统

4.2.3 描写词+字母词+义标,该种翻译方式是把4.2.2中的数字用相应的汉字进行描述,其余相同。例如:三(描写词) K 党 K.K.K (ku-klux klan)

四、理论分析

1. 理论概述

符号学(英语为semiotics 或semiology )是关于符号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符号体系,涉及符号的用法、解释和操作。翻译也同样涉及这三方面,因此,二者具有相通之处,即可从符号学角度来审视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英国社会符号学家韩礼德(M. A. K. Halliday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或称为“行为潜势”,即讲话者进行社会行为时可

选择的一整套系统。“行为潜势”并不是一个语言概念,因为,除了语言行为还有非语言行为。如果我们把“行为潜势”和话语中的句子和词语联系起来,“行为潜势”就成为“语言潜势”,即语言系统。而人们在实际言语行为中要表达一定的意义,即在“语言潜势”和“行为潜势”之间有个“意义潜势”,即意义系统。美国学者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系统地发展了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将符号的完整意义运用于语言——这个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并把语言的意义分为三个方面:(1)言内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即符号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2)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即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3)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即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陈宏薇教授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基础,建立了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以“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其翻译理论标准。这里的意义就包括上述三个方面: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而此标准中的功能,我们认为是英国学者皮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符号的六功能:(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2)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3)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4)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5)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符号的功能往往通过意义的表达来实现,因此,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讲,翻译即翻译“意义”。

2. 具体分析

在外来词的翻译中,涉及到三种意义和上述功能的几个方面。在音译方式中,汉字只是用来记录原词的语音,而在形译方式中,原词的形式、结构大多直接进入汉语,因此,这两种翻译方式涉及汉英两种语言符号的语音层面和构词层面,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能指的相互对应,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强调了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借用汉字的发音来诠释原外来词的发音,突出了言内意义,体现了符号的元语言功能。如:“阿摩尼亚”对应ammonia,只是语音上的对应,而AM和CD等外语字母直接进入汉语,只是中国人在发音上与英美人士有所不同而已;在意译方式中,不强调汉英两种语言符号之间语音层面和构词层面的相互对应,即能指层面的对应,而是强调所指物的相同,即强调了符号与所指物之间的关系,只要汉英两个民族的人能相互理解所传递的信息既可,突出了指称意义,体现了信息功能。如:“amoeba”和“变形虫”在语音和构词层面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但二者所指的都是一种具有变形特性的虫子;在综合译方式中意义的表达和功能的体现较为复杂,尤其是其中的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音译与形译结合大多强调言内意义,突出元语言功能。形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则强调言内意义和指称意义,突出信息功能和元语言功能,如SIM卡,形译部分强调言内意义,即构词层面的对应,而意译部分虽未能明确指出原词的所指物,但在较大的范畴内指出所指物或表明其上位概念。而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音兼意译,在这种翻译方式中,汉字除了记录原词的语音外,还能让人根据汉字本身的表意特性产生联想,因此,强调语言符号的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突出其元语言功能、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如:将英语词“rogor”翻译为“乐果”,不仅近似地记录了原词的语音,而且根据汉字表意的特性,使人产生联想意义——“使果子快乐,药效佳”,从而使果农乐于购买。将“hacker”翻译为“黑客”,近似地记录原词语音的同时,使人们产生联想——“没有记录、不受欢迎的客人”,督促人们提高警惕,时刻防备;2)半音译半意译、形声字、音译+义标,这几种翻译方式都强调了符号的言内意义和指称意义,突出了元语言功能和信息功能。

五、总结

外来词的引入和使用,皆是由于称名新事物、新概念的需要,因此,外来词主要行使的是称名功能,也可说是认知功能,它填补了知识空白,具体说,就是将一些异域文化、科技信息引入我国。而通过以上对《现汉》外来词进入汉语的翻译方式的分析可知,指称意义和信息功能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外来词本身的功用不谋而合。而最好地体现指称意义和信息功能的是意译方式和涉及到意译方式的综合译。所以,在外来词的翻译中应尽量采用意译法或涉及意译法的综合译。但是,这只是从理论上分析的结果,实际翻译过程中意译耗时耗力,只有经过译者长时间地反复推敲才能得到较好的意译词。而在信息爆炸,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以意译作为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唯一途径是不可行,且行不通的。因此,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接触初期或大批量引进外来词时,需要借助音译与形译方式。通

过这两种方式进入汉语的外来词具有快捷、简便、通用的特性,且带有时代色彩,符合语言发展的经济节约化原则以及人们的趋新心理,受到青年人和某些专业人士的青睐。但是,这些词常应用于比较狭窄的专业领域,且不符合汉字表意的规范,表现出不稳定性,因而,存活的时间较短,渐渐地被意译词取代。总之,在外来词进入汉语的过程中大致会经历从音译或形译或涉及二者的综合翻译到意译或涉及意译的综合译两个大的阶段。

外来词的产生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它产生的原因不仅局限于语言内部,而且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外来词的借入一方面引导了文化借入,另一方面记录了各个时期不同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形形色色的内容。本文主旨不在讨论“音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式孰优孰劣的问题,只想从更广阔的社会符号学角度来定性定量地分析《现汉》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从而给翻译实践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翻译方式,给翻译理论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Голикова Ж. А. 2003 Перевод с английского на русский [M]. Москва: Новое знание.

[2]Горбовский Н. К. 2004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M]. Москва: Москов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

[3]Halliday M. A. K. 2007 Language and Society[M]. 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4]高永伟2005 英语最新外来语初探[J],上海翻译,第1期。

[5]黄忠廉2000 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6]黄忠廉2002 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7]洪文翰1997 外来词的引进与汉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

[8]李大遂2004 汉字表义偏旁形成发展与造字法演进[J],汉字文化,第4期。

[9]李明1997 社会符号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翻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第4期。

[10]罗常培1989 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

[11]史有为1991 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2]张德禄1987 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第4期。

[13]朱永锴、林伦伦1999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1985年、1996年修订版、2002年增补版)[M],北京:

商务印书馆。

收稿日期:2010-07-05

作者简介:佟颖(1980-),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庆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符号学和翻译学。

[责任编辑:彭玉海]

翻译研究途径的回顾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4254363.html, 翻译研究途径的回顾与发展 作者:杨可伊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从翻译学研究途径回顾、翻译学当代研究的发展和翻译学有待拓展的领域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翻译学的学科发展做了梳理和总结,从语言的对比研究、功能主义学派、描写翻译学及翻译的文化转向方面做了总结和回顾,肯定了翻译学理论研究取得的卓越成果,指出了翻译学学科在纯理论研究、专项研究及构建我国翻译体系理论等方面相对滞后,以期翻译学学者和专家为丰富翻译学理论做出专门研究。 关键词:翻译研究途径翻译学理论 一、引言 研究途径是指研究者用作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翻译学处于跨学科的领域,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丰富本学科内涵,正所谓翻译的研究途径。归纳起来,翻译研究的途径即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语言和对比文本阶段开始,经历了德国功能主义学派阶段、描写翻译研究阶段、文化转向研究阶段及当代社会学方向研究、实证性转向研究及全球化转向研究阶段。 二、翻译研究途径回顾 1. 50年代末至70年代注重语言的对比研究 相关理论霍姆斯、雅各布逊、卡特福德、奈达、纽马克、穆南及费道罗夫等。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观,在第三阶段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指出翻译需要寻找以交际功能为目的的对等语,从而重新组织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的形式,(Nida and Taber, 1969:12)奈达进一步指出翻译必须达意、传神、措辞通顺及考虑读者的接受。几乎和奈达同一时期,苏联著名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A.V. Fedorov)提出翻译学理论和语言学学科紧密相关,强调翻译要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才能体现出来,翻译要通过语言学学科才能表现出来。(蔡毅、段京华,2000:5-6)此外,哈蒂姆(Basil Hatim),纽马克(Peter Newmark),贝尔(Roger Bell)格特(Ernst-August Gutt)等将语用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结合,丰富并促进了翻译语言的对比研究。 2. 70年代末至80年代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研究 德国的翻译功能学派针对翻译语言学派重形式的不足,提出重文化和交际功能,将翻译研究置于目的语文化和语境中。赖斯通过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阐释不同文本类型的功能,指出文本的多义性和多功能性,他们运用语言功能和交际的特点分析和研究翻译。弗米尔提出目的论(Skopostheorie),认为翻译文本要以达到目的语语境为目的,并指出译文要根据目的语读者和译入语习惯达到文内连贯和互文连贯的原则。曼塔里阐发了翻译行为理论

社会符号学

浅谈英译汉过程中的“意义再现” 翻译的标准之一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其中功能反映的是文本的整体效果,该效果又必须通过意义的表达来实现。因此有人说,翻译即翻译意义,这句话虽欠全面,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意义再现”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所学知识,来谈谈这一点。 所谓意义相符,指的是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相符。 对指称意义的翻译 指称意义是词语、句子和篇章反映的客观世界。 人类各民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有着某些共同的体验,但有时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自然和社会认识深浅程度不一,角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指称意义的翻译根据情况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汉语和英语的完全对应。 例如:月亮——moon,我唱了一首流行歌曲——I sang a popular song,这一种对应相对直观,所指明确,翻译的时候比较容易处理。 (二)汉语和英语的不完全对应。 如“浓咖啡”译成“black coffee”而不是“thick/powerful coffee”,“新闻照片”是“press photo”而不是“news photo”,这些词语往往是一些专有名词或专门术语,翻译的时候要谨防找到“假朋友”。还有一些在汉语中概念笼统的词语,如“干部”、“税”等,在英语中则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说法。 这类短语的翻译要依靠平时学习和实践积累,才不至于“出洋相”。 (三)部分汉语词语在英语中形成“意义空缺”。这种情况下,翻译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和音译意译结合法。翻译时视情况而定,比如地方文化色彩浓郁的词语宜用音译(秧歌——yangko),因文化差异的局限而采用意义功能相符的意译,等等。 举个例子,“远处有悲壮的笳声”(茅盾“黄昏”),译文为“F rom near,then far,comes the solemn,tragic sound of a flute。”原文中,“笳”即“胡笳”,是我国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为明了起见,没有音译成“Jia”或“Hu Jia”,不然的话,还得加注解说明,造成没有必要的累赘,译成“flute”不失愿意,一看即明。 对言内意义的翻译 言内意义是词语成分之间、句子成分之间和篇章成分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表现在叠词、重复、双关、一语双叙、音韵等修辞上。言内意义形象生动,是原文语言的精髓,翻译的时候必须仔细推敲,尽量译出原文的妙处,给译文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下面结合朱自清“匆匆”一文中的一段话进行简单阐述。 原文: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译文:Those that have gone have gone for good, those to come keep coming; yet in between, how swift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Thus--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 and 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gaze as I reflect in silence. (朱纯深译) 析:这段译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对“又是怎样地匆匆呢?”的翻译。该句以排比加设问来带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具体描绘,译文选用swift,shift,such,rush这些词,通过短元音和摩擦音的集中重复,影射了“匆匆”之中的纷扰,可谓天衣无缝。如果用一般的“How time flies”则根本体现不了这一效果。另外,原文第二句重复三次“日子从……过去”,增强了叙述的力度,但在翻译成英语时如果都运用“pass away”则显得单调。选用同义词组flow away, wears off和pass away,从美感功能和信息功能而言,译文与原文之间取得了相似的效果。 我觉得各类修辞中最难译的是双关,就像英语中“Two ghosts walked into a bar and asked the bar

社会学名词(中英对译)

社会学名词(中英对译) 中文名词英文翻译 实证主义positivism /positivist 动力学 the dyanamics 静力学 the statics 分工 the work-division 神学 the theology 形而上学 the metaphysics 进化论the evolution-theory 唯名论 the nominalism 唯实论 the realism 官僚制度bureaucratic system 结构主义 the structuralism 唯物主义the materialism 辩证法Dialectic 唯心主义 the idealism 生产关系 productionrelations 剩余价值 Increase-value 剩余劳动Overtime 失调因素maladjustive factors 社区 community 社会福利the socially-welfare 社会化 the socialization 社会控制the social-control 社会参与 thesocially-participation 社会工作 the social work 残疾人handicapped 社会救助the socially-welfare 问卷 thequestionnaire 独生子女the singles-children 现代化modernization/aggiornamento 基本方针the baselines 行为准则Behavioral-omens 矛盾contravention 时代背景the time-background 工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民主化 democratization 文明化civilize 同质性Homogeneity 协调过程 the coordination-process 血缘的related by blood 整合的 integrated 异质性Heterogenitaet

符号学翻译

1.3汉译英的方法---符号学翻译法 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灵活得体的技巧。对翻译学习的目的和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会雷同。而且,由于翻译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悉心研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套人人都接受的翻译原则和一种人人都满意的方法。正是由于翻译的这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门学科才如此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研究的人们立足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虽然翻译涉及众多学科理论,至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被翻译家一致确认为翻译研究的支柱理论。但无论如何,研究学习翻译总该有一个切入口。本书将以尤金·奈达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为切入口,以符号学(semiotics)的意义观为核心,以韩礼德(Halliday)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交际学、文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符号世界与符号学 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是各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花、草、树、桌、椅、气味、颜色、机器、飞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的集合。如小汽车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它是先进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它由许多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又是一个一个的符号,所以小汽车也是多种符号的集合。小汽车在社会中存在,在社会这个由复杂的符号系统交织的网络中,小汽车这一符号具备社会意义。私人小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在西方国家小汽车的车主不一定是富人;而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谁拥有小汽车,谁就一定富有。因此,小汽车在中国便与“富有”联系在一起。小汽车可漆成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在汽车颜色符号系统中,黑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力,黑色汽车因此受到买主的青睐,当然它也最容易成为盗贼匪徒袭击的目标。 身势语(body language)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不同的身势表达不同的意义。如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不同意,低头表示羞愧、不好意思或在具体语境中因具体人的习惯含有其它意义。握手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极其普通的行为,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它可以表示重逢的喜悦(老朋友相见时)、友情的建立(陌生人经人介绍初次相识时)、协议合同签订的结束,还可以表示谢意和告别,甚至表示与握手这一表示友谊的形式相反的意图,如主人与客人交谈后不久便与客人握手便可能是催客人早点离开,公务人员为了摆脱纠缠不清的商人或找他麻烦的业务员时特别爱用这一符号。 人类对符号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和亚里土多德(公元前384前322)都写过有关符号学的论文。到了20世纪,人们对符号的研究更深入。瑞土的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在《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中指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因此,它可比作文字系统,……还可比作聋哑人的字母、象征性的礼仪、礼貌惯用语、军事符号等等。但它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将称之为符号学(Semiology)。符号学将表明符号由什么构成,符号受什么规律支配。因为这门科学还不存在,谁也说不出它将是什么样子,但是它有存在的权利,它的地位已经预先确定了。语言学只不过是符号学这门总科学的一部分、;……” 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正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这是他对语言研究的重大贡献之一。但索绪尔此后并未对符号学作进一步的研究,即使在他的这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关于“符号学”的论述也只有三页左右。 美国哲学家查尔斯·皮尔土(Charles Peirce,1839-l914)对符号科学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符号或表现体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因此,每一个符号化过程都体现了符号本身、符号代表的客体和解释者之间的相互关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社会符号学与翻译

社会符号学与翻译 一、引言 将符号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巴尔胡达罗夫( 1985) 。他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明确指出,语言单位同任何其他符号一样,由表达形式和意义内容组成, 意义仅是一种符号关系。巴赫金( 胡壮麟, 2001) 认为, “世界是文本、符号学或符号系统。”符号具有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意识形态性、交际性和对话性。巴赫金的符号学观点进一步证实了符号学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元科学, 它与众多子符号系统均有纵聚合或横组合的联系, 如符号学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传播学等。符号学作为社会这一符号网络中的子符号系统, 是适用于翻译研究的( 陈宏薇, 2003) 。Nida believes," The great advantages of semiotics over other approaches to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is that it deals with all types of signs and codes, and especially with language 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of all the systems of signs which human employ."(Nida,2001:376)“社会符号学要求对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给予同样的重视,因为无论何种性质的符号,都必须根据整体交流语境并联系所有其他与语言符号结合的符号来加以理解。”(Nida,2001:155) 符号学理论认为, 任何符号, 不管是语言符号( 如语言本身) 还是非语言符号( 如体态语、超语言符号或者副语言符号等)均具有意义。意义即关系。不同的语言标示着不同的符号系统; 翻译即是翻译意义; 意义和功能是一篇译作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唐美华,

对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的认识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和方法包括很多方面,如翻译的语言哲学角度,翻译的语用学视角,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视角,翻译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以及翻译的功能语言学视角。语言与功能相关联, 就是与语言的运用及其语境和目的相关联; 换言之, 任何一次言语行为的发生, 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 因而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从功能角度研究语言, 是研究与语境相关联的言语行为所具有的功能。因此, 功能语言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可以是语言层面的研究,也可以是与语篇产生和接受相关的社会、文化和认知研究。语篇是语言符合目的、符合语境的运用, 任何翻译研究都是与语言功能相关的研究。翻译研究迄今已经体现出了三种功能观, 一种是奈达的语义功能观, 一种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观, 一种是德国功能主义的功能观。但是目前对翻译研究最具影响力力的是韩礼德的功能观,德国功能主义功能观略次之,奈达的功能观仍具有指导意义。韩礼德的功能观对后来卡特福德的提出的诸如“语境”“语境意义”等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避开了仅仅只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看重了翻译成品在译文读者的阅读效果,拜托了原文形式上的束缚,因此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有更大的选择自由,这对于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有巨大的推动重用。借鉴和应用功能语言学及语篇分析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可以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功能强调的是如何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认识语言。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也应该注意到功能的意义。在翻译实践中会遇到不对等的译文,但是确实合理的,原因就在于汉语和英语在实现特定功能上有差异。功能研究途径有助于客观地描述翻译现象,合理解释翻译现象,进而帮助译者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所以对于翻译的学习者而言,运用功能途径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学翻译

The early sociologists were united in their desire to make sense of the changing societies in which they lived. They wanted to do more than simply depict and interpret the momentous events of their time, however. They all looked to develop ways of studying the social world that could explain how societies functioned and what were the causes of social change. Yet, as we have seen, Durkheim, Max and Weber employed very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their studies. For example, Where Durkheim and Max focused on the strength of forces external to the individual, Weber took as his point of departure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s to act creatively on the outside world. Where Max pointed to the predominance of economic issues, Weber considered a much wider range of factors to be significant. Such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have persisted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sociology. Even When sociologists agree on the subject of analysis, they often undertake that analysis from different theoretical positions. 早期的社会学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试图理解他们所处的变迁中的社会。可是他们并不只是想简单地描述和解释他们时代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他们力求提出研究社会世界的方式,以便能够从整体上说明社会的运行,特别是说明社会的变迁的本质。然而正如我们前文所见,涂尔干、马克思和韦伯在研究社会世界时采用的思路非常不同。例如,涂尔干和马克思都强调外在于个体的因素的力量,而韦伯则把个体创造性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能力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马克思指出了经济问题的突出地位,而韦伯则认为还有更多的因素也是意义重大的。即使社会学家就研究对象达成了共识,也常常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分析。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本文由huanqi2332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年! 月卷第?期 中国翻译 # ?% & (? 1? 2 /. 0 ? & + , 6 . 3 3 , 4碎 5 3 ) + & ( + ?. , ( ? , ? 7. ? 翻译理论与技巧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黄国文 4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 , 8 , 广东广州 ? , 9 : ? ; 。。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尤其涉及到时译文的评论这在国内外都不多见本文时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尝试做了简单的句画并介绍了研究过程中的六个步骤文章通过举例说明这种功能语言学方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作者通过 = 讨论表明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路向与功能语言学的路向是不同的既不能够把它们作简单的比较更不能用甲的标准 4规则 ; 来衡量乙的做法 = = =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汉诗翻译语篇分析 ,

, , , , 。 <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 & + , Δ % . & < 文章编号 < 9 + ?? & 一 : ΑΒ 4 ; 一 9? 一 Χ0 Ε %( ? % Φ( 22? . 0 + & . ) + & ( ,+ ? . & % 1 ? 0 Γ %? ( > ΕΗ Ι . & 41 ? ? . . , . ? Χ. ? ? %Ε & Π ( ? + ?? < ? Δ+ & Χ

+ Ε (, 一 10 Κ +? (?& Λ & %Μ ? ? (%? ΗΝ , & + Γ ΕΟ ?. ( 9 . & & :? , #?% & + ; +& & ) % 2+ 2 ( ? + ,们。? 3 . ? 2 . 2 . (? + & 0 . & + % , Δ% & 0 Ε + & % % (? ? ( . & ? % & ? ? ? ( ? + Φ + ?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 摘要: 将符号学运用于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翻译学借鉴了符号学的理论侧重传达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从而达到不同言语产物在翻译上的等值,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翻译中意义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符号学;翻译;所指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 一、语义的符号学定义 符号学认为意义是一种关系,即符号(语言单位也是一种符号)与符号所标示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任何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能说明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如果符号不标示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那它就不是符号。用巴尔胡达罗夫的话说:“符号同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之间的关系就是意义。”很显然,符号学给意义所下的定义摆脱了心理主义定义的主观性和神秘性,因而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同时,符号学定义比语言学定义更加直截了当地触及意义本身,而不留有需作进一步解释的余地,因此比语言学定义更为确切,更有说服力。但也必须指出,特别是从翻译的角度看,对语义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符号学理论。符号中所涉及的不会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而会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言语符号。这些言语符号产生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场合,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因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把符号学同社会学结合起来,并借助于语言学、交际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才能使符号学理论充分地运用于翻译研究。 翻译学比符号学更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翻译中要做出功能对等的转换,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原文的意思。而这种全面理解则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一切因素,从句法到词汇,从词汇到语音,从句子到单词,从本义到转义,从所指到联想等等,都进行分析。这就使翻译学得出以下合乎逻辑的结论:(1)原文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具有意义,如句法有句法意义,词汇有词汇意义,修辞有修辞意义等等;(2)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不可分割的结合体:某个言语形式(包括口头的和笔头的)之所以被看作言语形式,是因为它具有意思,否则它就不是言语形式;意思寓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又因具有意思才能发挥其作用。从翻译学的角度给意义下个确切的定义:实际运用中的语义是指存在于言语符号同该符号标志物之间、同符号使用者和使用场合之间以及同其他符号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翻译中三种符号学意义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2.1术语定义 2.1.1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 “策略”,是指“适合具体情况的做事原则和方式方法”(辞海编辑委员会,2009:231),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互动百科)因此,“策略”,虽与“方式方法”有关,但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案”。 基于以上对“策略”的认识,我们把“翻译策略”定义如下: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 2.1.2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 “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544),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基于以上对“方法”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方法”定义如下: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翻译中的概括性的处理方式,而非具体的、局部的处理办法”(Chesterman,2005:26),这一点使得我们能把“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区分开来。 2.1.3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 “技巧”,是“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916 )。采用什么“技巧”不是任意的,而是“依据事先确定的一定的方法或程序”(Zabalbeascoa,2000:121)。可见“技巧”是属于“方法”之下的一个范畴。 基于以上对“技巧”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技巧”定义如下:翻译技巧是翻译活动中,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翻译技巧”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Chesterman,2005:26) 2.2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概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从上至下的层级关系,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宽泛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具体而言: (1)“翻译策略”相对“翻译方法”而言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是“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同上),因而“比我们所讨论的语言---语篇层面的各种转换现象涵盖了更广的范围”(同上:21)。某种“翻译策略”的实施具体体现在某些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而某种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则需依据一定的翻译策略。 (2)“翻译方法”相对“翻译技巧”而言则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如果说翻译技巧会影响语篇的微观或具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那么翻译方法则更倾向于影响语篇的宏观或整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Molina &Albir,2002:507-508)。某种“翻译方法”的运用需要使用某些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而某种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的使用则体现了一定的“翻译方法”。 3.分类及应用 3.1翻译策略 我们认为,翻译策略作为一种宏观的原则和方案,其分类必须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紧密联系起来。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人/委托人、译者以及译文接受者。 在这项活动中,处于翻译活动两级的参与者为“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依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这两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译策略可分为两类:(1)异化;(2)归化。 3.1.1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y,or Foreignization) “异化”的本质属性,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用

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

●语言间性?文化间性〇翻译研究 编者按:作为语言间性视域中的翻译学,当今既须要继续实证考察,又迫切须要在研究维度、方法以及思 想性上实现突破。本期刊发5篇文章,包括理论建构(张从益,余国良、文炳)和诗歌翻译(李玉良、魏瑾、肖曼琼)两个论题。 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 张从益 (湖南工程学院,长沙411104) 提 要: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从建构基于冲突与融合的和合学分析框架入手,实现和合学思维与翻译学理念的有效结合,致力于从翻译学、语言学、文化学、人类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展开的相关研究,关注不同学科视角的“关联互动”,努力探寻译学研究综观与整合的途径,从而构成翻译和合系统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翻译研究;和合学途径;翻译和合系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3-0094-3 A Harm onolog i ca l Approach to Tran sl a ti on Stud i es Zhang Cong 2yi (Hunan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Changsha 411104,China ) A har monol ogical app r oach t o translati on studies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 on of analytical fra me work of har monol ogy,ai m ing at an effective combinati on of har monol ogical thoughts and translati on ideas thr ough a comp rehensive study fr om the pers pectives of translat ol ogy,linguistics,cultur ol ogy,anthr opol ogy,ecol ogy and s oci ol ogy .The app r oach concerns with interdisci p linary stud 2ies on the correlative and interactive p laygr ounds of the discussed disci p lines,searching f or a comp rehensive and conf or mable ap 2p r oach for the sake of constructing an organic whole of har monol ogical translati on system. Key words:translati on study;har monol ogical app r oach;har monol ogical translati on syste m 1 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内涵 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可以理解为和合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这种研究至少涉及到“和合学”(Har monol ogy ) 和“翻译学” (Translat ol ogy ),因此它既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又是科学与哲学的统一,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达到平衡和谐的研究。 和合学是由张立文先生开创的哲学理论形态。“和合”被定义为“是把自然、社会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 新结构方式、新生命、新事物的总和” (张立文1998)。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作为翻译学的一部分,翻译理论是对翻译实质、原理、过程、方法、标准等一系列翻译知识的理性认识和高度抽象。20世纪 90年代末,西方翻译学术界开始纷纷借鉴和运用社会学 的各种理论范畴,来分析影响翻译的生产、传播、消费和接受的各种社会制约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各种翻译现象及其社会机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为翻译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理论思维和视野。 在上述生态学与翻译学、社会学与翻译学,特别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讨一条整合性的翻译研究途径,期望在和合学理论框架下实现和合学思维与翻译学理念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性研究的思路包括把和合学原理看成翻译研究途径主体追逐的一种稳定性偏好,或在主体代际博弈中结合和合学理念与翻译学思想,或探讨一种跨代性翻译研究途径的一般方法,再或者从 4 92009年第3期 总第148期 外语学刊 F ORE I 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9,No .3Serial No .148

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四、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什么是翻译? 中外学者对其界定不尽相同。张培基在《英汉翻译教程》中将翻译定义为“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 1980) 巴尔胡达洛夫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个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巴尔胡达洛夫, 1985) 英国学者约翰逊将翻译界定为“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换成另一种语言, 保持原文意义不变”。奈达则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 从上述有关翻译的界定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2.翻译是一种动态的介于至少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过程。 3.翻译中必须遵循“意义不变”这一原则。 由此可见, 既然翻译是一项语言活动, 那翻译研究就必然包含语 言研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 1982) 。他认为,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 而且是各种符号系统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系统。只有依靠符号学才能对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界定。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 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就必须知道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之处。其次, 从第二点翻译过程其实质是信息的转换过程来看, 翻译过程与符号指示过程存在共同点。温洪瑞将翻译定义为“为消除不同

符号系统间交流的障碍而将一个符号系统的信息变为另一符号系统相应形式的再现信息表达出来的过程”。( 温洪瑞, 1997) 他将翻译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甲(即原语作者)按原语系统的规则编码( encoding) ,并将原始思想变成信息M,并发送信息; 第二步由丙( 即译者) 接受甲方信息并按原语系统的规则解码( decoding) ,从而获得与原始思想大致相同的思想。第三步, 丙按照的语系统的规则编码并发出再现信息; 第四步, 乙( 的语读者) 接受再现信息,按的语系统的规则解码, 从而形成与丙的获得思想大致相同的再现思想。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分解, 可以看出符号指示过程与翻译过程的相似性。 从第三点即翻译中必须遵循“意义不变”这一原则来看, 符号指示过程也与其具有相似性。在符号指示过程中, 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在指示过程中并未改变, 只是其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五、结语 尤金·奈达曾指出, “与其它方法相比, 从符号学角度对语际交际 即翻译进行研究的最大优势在于, 它处理各种符号及符码, 特别是语言这个在人类使用的所有符号系统中最为全面而复杂的符号系统。有哪种全面研究翻译的方法可以将符号学这门论述编码及解码的基 本学科排除在外”。( 奈达,1993) 因此, 与其他学科相比, 从符号学角度对翻译研究进行探索具有极大的优势, 符号学为翻译研究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二、翻译研究的途径

二、翻译研究的途径 翻译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需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发展自身的体系。迄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翻译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所涉及的范围。事实上,目前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来自不同的领域:语言学、文学、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等等,并引入不同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翻译研究。图表3(见图表3)大致归纳了各家所研究的范围及其理论流派: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交际理论(communication studies)、文体研究(stylistics studies)、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语用研究(pragmatics studies)、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语言哲学(linguistics philosophy)、机器翻译(machine tranlatio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 根据研究途径或理论基础,可把活跃在翻译学各个分支下的学者大致分为几个流派:(1)翻译科学派(即语言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对比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哲学;(2)功能主义学派,其理论基础是功能语言学及与之相关的语篇分析理论和语用学;(3)操纵派,即比较文学-文化学派,其理论基础是文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文体学;(4)多元系统论,其焦点是社会与文化规范;(5)解构主义学派,该学派把翻译比喻为原文在翻译中得到“解放”;(6)翻译技术学派,该学派的学者多数是信息技术专家,他们借助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机助翻译、机器翻译及信息提取等问题,并开发相关的软件。 此外,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要,专业翻译管理的队伍日益壮大,其范围包括译员培训、翻译规范与质量评估、翻译辅助工具的出版发行、翻译政策的制定以及职业译员的标准等。过去,这些被认为是实践派的工作,无理论可言。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专业翻译管理也将如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一样,成为一门既有实践又有系统理论的专业。

社会学名词(中英对译)

社会学名词(中英对译)中文名词英文翻译 实证主义positivism /positivist 动力学 the dyanamics 静力学 the statics 分工 the work-division 神学 the theology 形而上学 the metaphysics 进化论the evolution-theory 唯名论 the nominalism 唯实论 the realism 官僚制度bureaucratic system 结构主义 the structuralism 唯物主义the materialism 辩证法Dialectic 唯心主义 the idealism 生产关系 productionrelations 剩余价值 Increase-value 剩余劳动Overtime 失调因素maladjustive factors 社区 community 社会福利the socially-welfare 社会化 the socialization 社会控制the social-control

社会参与 thesocially-participation 社会工作 the social work 残疾人handicapped 社会救助the socially-welfare 问卷 thequestionnaire 独生子女the singles-children 现代化modernization/aggiornamento 基本方针the baselines 行为准则Behavioral-omens 矛盾contravention 时代背景the time-background 工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民主化 democratization 文明化civilize 同质性Homogeneity 协调过程 the coordination-process 血缘的related by blood 整合的 integrated 异质性Heterogenitaet 社会阶级 social layer class 自然科学 natural/physical science 抽象科学 abstract science 社会秩序 social order 社会有机论 socialorganism-theory 资本主义 capitali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