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并发中央型脑疝防治

脑外伤并发中央型脑疝防治
脑外伤并发中央型脑疝防治

脑外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1.——2012、10我科收治的43例易并发及发生中央型脑疝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恢复良好20例,轻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脑外伤并发中央型脑疝重点在于预防治疗,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但仍应积极抢救治疗。

【关键词】脑外伤;中央型脑疝;防治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99-01

我科于2005、1——2012、10收治的43例易并发及发生中央型脑疝的患者临床特点如下:

一:临床资料

1、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2.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坠落伤5例,其他3例。

2、临床表现:头部ct表现为:幕上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挫伤,出血,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脑沟、脑池狭窄、封闭、消失,脑室狭窄,变形,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或移位小于0.5cm。其临床主要表现:不同程度的昏迷,频繁呕吐,烦躁,双瞳孔等大,形态园或不规则,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伴有肌力肌张力异常,gcs 评分3-10分,17例。头部ct显示为:双额叶脑挫伤出血、形成血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临床 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行床头钻孔血肿引流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获得颅内减压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形成,实施床头钻孔引流后实施开放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能在最短时间内解除颅内压迫,提高患者预后。 标签:钻孔引流;标准去骨瓣减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 脑疝形成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1],但是对于病情十分危重,进展较快的脑疝形成患者,快速解除颅内高压对生命中枢的压迫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脑疝形成患者实施紧急钻孔减压,之后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患者,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6例,年龄36~68岁,平均(41.2±2.9)岁。单侧瞳孔散大者23例,双侧瞳孔散大者4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0例。对照组:男20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1.3±2.8)岁。单侧瞳孔散大者2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5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瞳孔状态以及意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技术,其中观察组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即请脑外科医师行床头的钻孔血肿引流,并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仅在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 1.3 统计学处理

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9T11:36:35.6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作者:肖林刚[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该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比较高。 道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永州 425300 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93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标准的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对观察组进行内外减压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26例恢复良好,有8例中残,有6例重残,有4例死亡,有3例植物生存;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者20例,重残4例,死亡13例,中残4例,植物生存3例;两组患者死亡率和生存质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内外减压术相结合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具有很高的疗效,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该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治疗要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减少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临床以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情况,都是采取去骨瓣减压、单纯血肿清除减压这种治疗方式,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接收的93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将内外相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治疗效果,现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女18例,男性28例,年龄15~70岁,平均是(67.8±5.24)岁,其中有坠落致伤有7例,交通事故造成有35例,其他有4例;入院时患者进行GCS评分,27例是6~8分,19例是3~5分。观察组患者女性17例,男30例,年龄16~71岁,平均(68.4±5.37)岁,其中交通致伤、坠落、其他分别是:36、7、4.患者GCS评分,28例6~8分,19例3~5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要进行常规治疗,比如:吸氧、留置尿导管、脱水降压。 对照组:根据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首先要做一个骨瓣切口,并开颅,将患者脑组织中血肿的、坏死的组织清除,之后根据硬膜减张的方式进行缝合,去骨瓣之后根据常规方式关颅。 实验组:进行内外减压结合治疗,首先做一个标准的大骨瓣切口,将骨瓣去掉,露出硬脑膜;如果硬脑膜张力比较大,可进行额极硬脑膜小切口处理,对额极脑组织进行电凝,并将其吸出,切除一部分额极,清除一些额角释解脊液来实现减压的作用,避免硬脑膜后脑组织出现膨出情况。之后打开硬脑膜,将脑组织中坏死或是血肿部分清除。之后根据手术入路,比如患者脑组织暴露良好,从小脑裂缝进行切口,恢复疝脑组织;之后对硬膜进行减张缝合,管壁脑颅,去除骨瓣。等手术完成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比如:抗酸剂、抗生素。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学分析 患者术后48h进行颅脑CT检查,两组影响学显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mmHg,并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颅内压增高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小脑的梗塞或出血。严重的致命性的颅内压增高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左右。脑水肿引起脑组织肿胀,产生压力梯度,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疝。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的梗塞或幕上的出血引起脑的水平移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而导致脑干的功能丧失。局部的压力作用于脑的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可以使得梗塞灶扩大,如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引起大脑前和大脑后动脉梗塞。继发性的脑积水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或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一旦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死亡率将超过50%。脑组织的广泛水肿是中风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 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是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由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成年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占颅腔容积的90%左右。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5ml,约占颅腔容积的5.5%,因颅内血容量变动较大,可占颅腔总容积的2%~11%。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150ml,约占颅腔容积的10%。颅内容物可代偿的容积,按Morno-Kellie原理,即颅腔内容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流量和脑脊液间保持平衡。为维持脑的最低代谢,每分钟每100g脑组织所需脑血流量为32ml,全脑每分钟为45ml。脑血容量保持在45ml时,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积只占颅腔容积的3%,所以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首先被压缩出颅腔的是脑脊液,再压缩脑血容量。因此,可缓解颅内压的代偿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10%。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脑梗塞引起的脑水肿是双向的,早期由于能量依赖性的钠泵衰竭,引起细胞内的水钠潴留,导致脑水肿。当再灌注时,在缺血区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细胞和血浆蛋白在细胞间空隙的堆积引起细胞外水肿。当水肿发展时,由此引起的局灶性和半球的肿胀使得脑中线结构移位。最终水肿脑组织的额外体积引起颅内压的增高。 脑织组移位和颅内压升高的结果引起神经功能减退。神经功能减退的早期表现之一是意识水平的下降,但并非都是由全脑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有研究表明,小于50%的病情加重是由全脑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但早期有全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全脑颅内压增高不明显的患者,其意识水平的下降与中线移位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而与下行性疝无关。其机制可能与脑干的扭曲、广泛大脑半球功能障碍或由于组织移位造成的压力使血管移位有关。中线偏移4-6mm可以引起嗜睡,中线移位6-8mm可以引起昏睡,而中线移位大于8.5mm可以引起昏迷。 脑出血时血肿的占位及继发的血肿周围组织的缺血引起的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因素。当血肿或水肿的压力引起一定程度的脑组织移位时,可影响室间孔或导水管的脑脊液循环的通畅,使侧脑室内的压力增高,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显著升高。当颅内血肿直接或间接(血肿与脑室之间的脑组织因缺氧、水肿,经一定时间后软化,穿破)破入脑室时,更加重这种颅内压增高。小脑的血肿或梗塞,易于阻碍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出,而使颅内增高发生较早且较严重。 脑梗塞和脑内血肿不同之处在于,梗塞引起的脑水肿和液化,是在梗塞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故颅内压增高比颅内血肿出现的要晚一些。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颅腔内的高压区,形成不

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

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各阶段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论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还是术前麻醉完成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结合神经外科、护理学相关知识,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手术流程,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前麻醉时间,进一步降低脑疝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 标签: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管理 当患者颅腔内某部分出现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会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将会从高压区逐渐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导致血管、脑组织和神经等重要结构出现移位,进一步引发严重临床症状[1]。本次研究中对外伤性脑疝急诊患者手术护理方法以及流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时间和术中时间,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1.3± 2.1)岁,10例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肿胀、其他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2~53岁,平均年龄(4 3.3±1.8)岁,16例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肿胀、其他4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出现昏迷状态,其中30例浅度昏迷,31例中度昏迷,27例深度昏迷。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受伤机理、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如下:首先成立外伤性脑疝手术护理单元: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人员中选择6名人员成立专病手术护理单元。对该6名单元患者进行麻醉专业知识、脑疝专业理论知识、手术特殊环节等强化培训。其次制定出护理流程:根据患者术中麻醉过程中的重点观察环节以及诊疗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护理流程。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改进、检验护理流程,同时根据神经外科医师以及麻醉医师的习惯制定出个性化护理流程。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脑出血脑疝

脑出血脑疝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致命性脑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脑出血一旦发生脑疝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及时清除血肿等积极治疗。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是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手术,具有较好的效果。护理作为医疗工作的一部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功能恢复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每天的标准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住院护理,一方面能够给护士提供可预见性的工作,工作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能够让患者的家 属明确护理目标,并积极参与。本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1月~20XX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脑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手术顺利。其中男49例,女11例,平均年龄(±)岁。发病到手术时间46例患者),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家属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严重,并讲解可能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讲解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时间、方法、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术后按照每日治疗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根据脑出血脑疝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内容,以时间为横轴,纵轴内容包括入院知道、检查、抢救、遵医嘱治疗、护理、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内容。内容由科室及护理部统一制定,由责任护士执行。(1)术前护理:入院时对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环境,告知患者病情,并告知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可能的并发症、术前术后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取得家属的主动配合。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等。(2)术中配合:术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生命体征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则提示脑疝加重,应尽快抢救。(3)术后护理。患者头高脚低位平卧,头偏向患侧,保持引流通畅。如果出现引流不畅,可术后1~2d再进行尿激酶冲洗。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引流液体的量、颜色、引流管情况。定时窗口及引流管消毒,每天更换引流袋。术后定时协助患

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中的应用研究

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重型、特重 型颅脑损伤脑疝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救治的3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天幕裂孔切开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CS昏迷评分,术前3~5分17例,6~8分22例。经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术后有效率为82.0%。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暴露范围广,有利于彻底清除血肿、天幕裂孔切开、静脉窦修补,有利于颅内外减压及颞叶沟回疝复位,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大大缩短脑干受压时间,有利于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概率,改善继发性脑干伤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标签: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重型颅脑损伤;颞叶沟回疝;脑干伤;颅内血肿;天幕切开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7-0158-02 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在3~8分,其预后差,特别是入院时患者已合并有颞叶沟回疝的患者,其预后情况会更不好。2006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根据出血情况采用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同时天幕切开,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3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女18例,男21例。年龄16~77岁,中位46.8岁;4例为硬物致伤,5例为坠落伤,28例为交通事故损伤,2例为其他原因损伤。病程30 min~10 h,平均1.5 h。临床症状:无肢体病理表现的患者17例,双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表现的患者7例,单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表现的患者15例。GCS 评分均小于8分,其中3~5分17例,6~8分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3例为桥静脉破裂伴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硬膜外伴硬膜下血肿,7例患者为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15例患者为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8例患者为单纯性硬膜外血肿。18例入院时已单侧瞳孔散大,其中5例经脱水治疗后散大瞳孔稍有回缩;14例无明显变化;7例入院时已双瞳散大并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呈鼾声呼吸。术前CT示,9例脚间池消失,16例环池消失,7例四叠体池消失;21例脑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0 cm,3例脑中线结构移位小于0.5 cm。 1.2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血交配等检查后直接送手术室,30 min内成功全麻,标记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切口平颧弓、始于耳屏前1.0 cm,绕过同侧耳廓向后上方至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额部发际下,呈“?”字形。开颅前于血肿较厚处切开头皮约2~3 cm,颅骨钻孔,吸出部分硬膜外血肿或打开硬膜1~2 cm 切口,吸出部分硬膜下血肿,以减轻脑组织及脑干受压,缩短脑干受压时间,此过程约需3~5 min,然后行常规开颅,术中清除硬膜外/下血肿及脑内血肿,去除

58例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于丽丽

58例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于丽丽 发表时间:2017-06-21T17:26:53.3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作者:于丽丽 [导读] 以免丧失手术时机,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58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其中恢复良好28例,中残2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中央型脑疝不仅仅见于重型颅脑损伤,还可见于其他双侧幕上病变。重视中央型脑疝问脑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开颅减压,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央型脑疝;临床特点;诊治分析 临床上我们常常遇见一侧额叶或者双侧额叶严重病变,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难以把握手术时机,部分病例病情突然恶化,来不及抢救而导致中央型脑疝,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我们逐步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发现其有特殊的病理过程,早期判断并及时处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现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58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中央型脑疝患者经随访获得较完整资料者共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6-70岁,平均45岁。颅脑损伤43例,其中滑倒跌伤13例,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主要着力部位为后枕部;梗阻性脑积水7例,嗅沟脑膜瘤5例,双额叶肿瘤3例。入院时患者GCS13~15分20例,8—12分27例,<8分11例;瞳孔无明显变化者32例,瞳孔有变化者20例(其中瞳孔缩小的10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肢体运动障碍5例;烦躁不安、狂躁型精神障碍12例。现43例颅脑损伤患者均急诊CT检查,并动态CT复查。CT示双额叶广泛脑挫裂伤38例;部分患者挫伤灶周围水肿明显,双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小、移位,而脑室后角正常;第三脑室受压变小或消失。双颞叶脑挫裂伤3例及广泛脑挫裂伤并弥漫性脑肿胀2例,后者除均有脑挫裂伤外,还可见脑肿胀。CT 示侧脑室变小,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明显受压变小或消失,但多数患者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脑积水和颅内肿瘤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部分患者病情稍稳定者行MRI检查。头颅MRI可发现天幕缘脑中线结构严重下移,中脑肿胀,可下移至天幕下,伴有脑肿胀,基底池尤其是中脑周围脑池及鞍上池闭塞,间脑受压向鞍背、中脑顶盖下后移位,小脑硬向后受压。 1.2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43例入院时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15例开始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入水量、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激素治疗、低温冬眠等治疗,并加强监护。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头痛加重、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多汗等脑疝前期症状,全部转为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冠状切口和(或)标准外伤大骨瓣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本组7例梗阻性脑积水中有2例行急诊脑室外引流,病情缓解后行MRI检查提示赫室内肿瘤,完善检查后二期行肿瘤切除术;5例给予保守治疗,限期行分流手术。5例嗅沟脑膜瘤患者中,有1例因入院时即出现昏迷,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手术;另外2例为择期手术。2例双额叶肿瘤患者为择期手术。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个月,平均8个月。按COS评价预后,良好,能工作、学习为5分有28例,中残,生活能自理为4分有23例,重残,需要他人照顾为3分有2例,植物生存,长期昏迷为2分有3例,死亡为1分有2例。 3.讨论 中央型脑疝是指幕上占位性病变压迫脑中线结构并使之向下移位从天幕裂孔疝出,由此产生一系列生命体征变化及间脑、中脑、桥脑、延髓相继受压表现。其实质为双侧小脑幕切迹疝合并脑干沿中轴向下移位,造成脑干结构受压、牵拉、缺血,严重者导致网状结构中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压,发生不可逆性昏迷或死亡。对于颅脑损伤和颅内肿瘤患者其临床表现均相似,都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病理征阳性,其症状为渐进性加重。脑挫裂伤患者出现迟发性脑挫裂伤灶扩大、出血增多及血肿融合形成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则是水肿加重或者肿瘤卒中,导致中心型脑疝的形成。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除了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外,双颞叶脑挫裂伤、广泛脑挫裂伤并弥漫性脑肿胀、梗阻性脑积水、嗅沟脑膜瘤、双额叶肿瘤等均可发生中央型脑疝。中央型脑疝病情发展快、病程短、预后差,病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病情的观察和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代偿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此时脑干功能尚存在,及时手术效果良好,如病情继续进展,一旦脑干功能遭到破坏,则预后不良。中央型脑疝的代偿期患者意识清楚,但逐渐出现烦躁伴精神症状,瞳孔稍缩小,光反射迟钝,逐渐出现神志淡漠,不愿对答,千万不要误以为病情减轻,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影像学的改变,为手术时机提供可靠依据。我们早期诊治中对间脑期中央型脑疝认识不足,许多患者错过了这个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在我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观察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呼吸骤停,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强力脱水后患者呼吸和神志恢复;立即复查头颅CT,提示脑挫裂伤变化不明显,仅脑水肿略有增加,4例继续给予加强脱水等保守治疗,但患者随后再次出现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抢救无效死亡;2例急诊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总之,中央型脑疝患者的救治,切不可单纯以患者的意识状况、血肿或者肿瘤大小、中线有无移位等来确定手术指征,以免丧失手术时机,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宏国,蔡强,杜浩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附32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6):340-342.DOT:10.3969/j.issn.1009-153X. 2011.06.009. [2]陈劲松,刘琦,周明安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2):179-180. [3]张建国,张晓峰,孙异春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及术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2):347-348.

脑外伤合并脑疝的观察与护理

脑外伤合并脑疝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0T17:12:06.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闫丽红[导读] 降温可采用冰袋,冰帽,温水搽浴等,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3]。 闫丽红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医院 130062)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329-02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合并脑疝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30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手术及急救处理后,痊愈18例,植物人2例,死亡6例。中重残4例。结论脑外伤脑疝后死亡率较高,有效治疗及精心护理对患者治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疝护理观察 随交通的发展,车辆的增多,交通意外等因素导致的脑外伤发生率逐年增加,脑外伤并发脑疝死亡率高,重残和植物生存者亦占相当比例。脑疝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一种紧急状态,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急救护理,则将迅速危及生命,我院2009年5月~2011年6月救治外伤性脑疝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治疗 30例患者均为2009年5月~2011年6月由急诊收入神经外科的脑外伤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23~68岁,平均37.2岁,车祸22例,打砸抢5例,高空坠落3例。GCS 评分3~8分。伴发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异常5例,血压下降8例,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痊愈18例,植物人2例,死亡6例。中重残4例。 2 临床观察要点 观察神志常见的变化有①神志由清醒逐渐转入嗜睡,或者大声呼叫才能答应;②躁动后转入嗜睡;③意识清醒,对疼痛刺激不敏感,大小便失禁;④持续昏迷进行性加重,中间有清醒期;脑疝患者多神志模糊或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不对称,多伴有对侧肢体活动减弱或瘫痪。 呼吸及血压的观察枕骨骨折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有枕骨大孔疝的可能;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而细弱、心跳减弱、呼吸减慢而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若突然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伴鼾声,要警惕脑疝形成。一旦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36次/min 以上,血氧饱和度(SaO2) 小于 90%,高流量给氧仍不能改善,应立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1]。 瞳孔的观察正常瞳孔直径为2~6mm,左右等大圆,光反应灵敏,伤后需随时观察瞳孔变化,一旦发现瞳孔不等大、缩小或散大,光反应迟钝,说明颅内压增高,会随时危及生命。 体态的观察肢体运动异常,不能完成指令动作,刺激肢体屈曲或过伸去脑僵直,提示幕上深部有严重损伤;肢体弛缓性瘫痪而对强刺激无反应,表示桥脑-延髓部损伤[2]。 观察病情的同时发现患者有脑疝先兆症状时,立即遵医嘱给脱水、降低颅内压药物,使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以降低颅内压,必要时静脉注射速尿,减轻脑水肿,减缓脑疝的进展,为手术赢得抢救时间。 护理要点 a 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加强皮肤护理,每2h翻身拍背1次,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对术后未清醒者, 垫高头部或将床头抬高10°~20°, 头偏向健侧, 床边加床挡, 必要时用约束带, 防止患者因躁动而发生撞伤;口腔护理每日两次,昏迷者鼻饲供给营养,少食多餐。 b 记录24h出入量术后患者应用甘露醇、速尿以降低颅内压, 应认真记录24h尿量,特别是注意每小时尿量的变化,防止因脱水补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 c 呼吸道清理酒后肇事造成颅脑损伤的明显特点是受伤时均为饱食状态, 伤后颅压升高、呕吐物较多容易造成误吸阻塞气道导致窒息死亡,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吸氧、建立足够的通气与循环,分泌物多影响呼吸者必要时及时气管插管。 d 观察有无合并内脏损伤高空坠落,打砸伤等合并内脏损伤的几率较高,脑外伤合并脏器伤休克的发生率可达70%,而单纯脑损伤极少发生休克,有休克情况及时抢救休克,会同专科医生救治复合伤。 e 高热的护理合并感染或颅脑损伤的中枢性高热,可造成脑功能紊乱;伤后机体抵抗力降低,应严格无菌操作,伤后24小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降温可采用冰袋,冰帽,温水搽浴等,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3]。 f 康复护理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以兴奋神经机能,促进脑循环,对瘫痪或卧床时间长者配合按摩、针灸等,近年来有些医院开展了干细胞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技术,但其价格昂贵,疗效未得到确切证实尚未临床推广应用。 小结:脑损伤护理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脑疝,及早降低颅内压,严密观察病情;本组病例治愈良好率60%,证实早期观察与急救处理相当重要, 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重视后期的康复护理;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协助站立,行走,配合按摩,推拿,针灸等,及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指导用药康复训练,最大限度恢复肢体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红林,丁丙谦,周玉璞,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3( 23) : 76-77. [2] 李爱霞,卢志勤,李劲云.8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08,6( 33) : 3024-3025. [3] 邓婉娣.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 27) : 2479-2480.

额叶挫裂伤53例救治体会

额叶挫裂伤53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53例额叶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额叶挫裂伤及中央型脑疝的特殊性,初步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治疗策略,分析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53例治疗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41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为中央型脑疝,具有突发性。结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复查CT,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在脑疝发生前或间脑期手术是救治的关键。 标签: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中央型脑疝 额叶挫裂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早期症状轻,但在病程中一些患者可突然加重,危及生命甚或死亡,因此具有潜在危险性、突发性,手术是救治的重要环节,如何选择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是救治的关键。本科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额叶挫裂伤患者53例,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额叶挫裂伤患者53例,其中,男36例,女17例;年龄5~67岁,以中青年居多;车祸伤37例,坠落伤及跌倒伤12例,打击伤4例;合并颅骨骨折17例,四肢骨折6例,血气胸1例,脾破裂2例。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意识清楚7例,嗜睡5例,意识模糊16例,浅昏迷21例,中昏迷4例;GCS评分5分4例,6~8分16例,9~12分21例,13~15分12例。住院治疗中单瞳散大3例,双瞳散大3例。 1.3 CT扫描 CT扫描为额叶不规则高低混杂密度或合并血肿,单侧挫裂伤25例,双侧挫裂伤28例,其中合并单侧脑内血肿>30 ml 5例。侧脑室额角受压24例,三脑室、鞍上池受压或闭塞13例,环池受压或闭塞9例;枕骨骨折16例,额骨骨折1例。 1.4 治疗方法 8例急诊开颅手术,余先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根据脑水肿程度使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使用注射用血凝酶、制酸剂、尼莫地平,营养脑细胞,吸氧,营养支持,防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正常。在保

脑疝练习题

201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训练题库 令狐采学 ——脑疝练习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抢救幕上脑疝时应首选(成人) A.气管切开 B.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C.尽快行疝侧去骨瓣减压 D.快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 E.以上全不是 参考答案:B 2.脑疝确诊后最先采取的治疗措施应是 A.立即钻孔探查 B.立即静脉输给降颅压药物 C.立即行CT检查 D.立即行MRI检查 E.立即行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参考答案:B 解析:对于脑疝病人的处理,应立即静脉输给降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同时积极明确病因,做好术前准备。

3.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裂孔疝主要临床表现差别在于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烦躁不安 D.血压升高 E.早期发生呼吸骤停 参考答案:E 4.脑疝发生后下列哪项措施是禁忌的 A.立即静滴甘露醇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积极明确病因,尽早去除病因 D.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E.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 参考答案:E 解析:因腰穿引流脑脊液会使幕上、幕下的压力差进一步增大,从而加重脑移位。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可迅速降低幕上压力,减轻脑组织的向下移位,其他措施有益于降低颅内压,故E是禁忌的。 5.哪一项不是枕大孔疝的常见病变 A.大脑半球肿瘤 B.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 C.四脑室室管膜瘤 D.听神经瘤

E.脑干胶质瘤 参考答案:A 6.哪一项不是小脑幕裂孔疝常见的症状 A.意识障碍 B.一侧面神经麻痹 C.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D.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E.血压增高 参考答案:B 7.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引起再次昏迷的主要原因是 A.脑水肿 B.脑血管痉挛 C.脑干挫裂伤 D.小脑幕切迹疝 E.枕大孔疝 参考答案:D 解析:头部外伤病人出现再次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继发颅内血肿形成脑疝所致,幕上血肿引起小脑幕切迹疝。 8.小脑幕裂孔疝时,疝入小脑幕裂孔的组织是 A.额叶内侧 B.颞叶沟回 C.顶下小叶 D.枕叶

重型颅脑外伤脑疝48例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脑疝4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08T15:52:57.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闭豪伟蓝云黄宏朝梁有初李长薛[导读] 可以通过及时切开气管、保持脑供养、保护胃肠黏膜等措施来实现。 闭豪伟蓝云黄宏朝梁有初李长薛(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的具体死亡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实施抢救了48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患者,分析48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的病患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诊治疗效等。结果:48例患者中,成功抢救28例,成功抢救率为58.33%;死亡病例20例,死亡率41.67%。其中死亡的原因为肺部感染而引起呼吸衰竭的有7例、因脑疝导致呼吸停止5、多项器官的功能衰竭5、患者消化道出血2例、肾衰竭1例。结论:及时的降低颅内压、清除颅内血肿、缓解脑疝、改善脑供血,有效的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预防了继发性病理的损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救治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8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48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患者。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为42岁;致伤原因:砸伤10例、摔伤12例、车祸伤15例,高空坠落伤11例。 1.2 临床观察 48例患者在入院后都出现了不同情况的失语、偏瘫以及意识模糊,其中中度昏迷的患者20例,重度昏迷的患者28例。患者双侧瞳孔扩大23例,患者单侧瞳孔扩大25例。对所有患者格拉斯哥评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共48例。患者全身瘫痪29例,单侧轻微瘫痪19例。枕骨大孔疝20例,小脑幕切迹下疝患者19例,两种疝共同存在的患者9例。进行头颅CT或者是MRI扫描来确定患者的损伤类型:重度颅骨骨折患者7例、广泛性脑挫裂患者10例、硬脑膜下水肿患者12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9例、脑内多发性水肿10例。患者多发伤,即颅内外的脏器官有多个发生病变的患者13例。 1.3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先采用常规的使用脱水剂、止血剂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严格控制病患的血压,保持呼吸道的顺畅,预防并发症的产生,针对呼吸不顺畅的患者可以采用切开气管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前,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用脑室穿刺外引流,以便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针对小脑幕切迹下疝患者可视情况采用单纯的内外减压以及幕上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或者联合手术的方式;针对枕骨大孔疝患者可以使用幕下后颅窝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式。在手术过后要严格控制好患者的血压,以防止因为血压过高引起的出血或者是血压过低而加重患者血管性的脑水肿等。 1.4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然后在患者耳廓的正上方沿着患者的发际缘向后,到乳突上级然后再以弧形向直上一直延伸至患者的顶骨的正中线的位置,接着沿着这条正中线一直向前延伸到患者的前额发际内,把患者的皮瓣向额颞处翻转,在把患者的肌肉瓣向颞处翻转,在骨瓣游离,使患者的骨窗最大限度的向前、中颅窝底靠近。接下来剔除患者的骨瓣,清除硬膜外的血肿,悬吊硬脑膜然后再剪开硬脑膜,以便显露出患者的额、顶、颞叶,彻底的清除血肿,达到彻底的止血效果,缝合硬脑膜或取颞肌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可以用明胶海绵压迫渗血处,保留血肿四周的薄层血肿,可以用双极电凝治疗手术中的活动性出血,在确定无新的出血后可以在血肿腔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案例28例,成功抢救率为58.33%;死亡病例20例,死亡率41.67%。其中死亡的原因为肺部感染而引起呼吸衰竭的有7例、因脑疝导致呼吸停止5例、多项器官的功能衰竭5例、患者消化道出血2例、肾衰竭1例。患者痊愈14例(29.17%),显效8例(16.67%),进步5例(10.42%),无效1例(2.08%),恶化以及死亡20例(41.67%),总的有效率为56.25%(27/48)。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脑疝发病迅速,致残以及复发率都很高。常见的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小枕骨大孔疝和脑幕切迹下疝。当患者出现脑疝时,要迅速进行诊断并进行合理的治疗,只有及时治疗才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压以及脑疝,提高患者的抢救率,本此研究患者共48例,成功抢救率为58.33%;死亡病例20例,死亡率41.67%.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多数因为为脑疝合并下丘脑的功能紊乱而死亡。 应注意观察患者在手术过后情况,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可以通过及时切开气管、保持脑供养、保护胃肠黏膜等措施来实现。参考文献 [1] 陈当,陈治标,方海燕.重型颅脑损伤160例临床诊治分析叨.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3):181—182. [2] 黄伟宣.颅脑外伤并脑疝58例临床分析田.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1):96—97. [3] 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等.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处理策略的探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6:101 [4] 刘涛,何晓光,刘佰运.326例急性闭合性重型颅脑创伤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8:731

临床外科学试题参考

2002_年级全科医学脱产专业《外科学一》试卷(A) 一.选择题_(本大题共_40_题,每题1分,共_40_分。) 1、当外科病人出现痉挛性肌疼痛、肌腱反射减弱、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时,应首先考虑:() 并发脑血管意外 A低血钾症B高血钠症C高血镁症D低血钠症 2、外科病人最容易发生的体液失调是:() A等渗性缺水B低渗性缺水C高渗性缺D急性水中毒E慢性水中毒 3、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血液动力学改变来看,下列哪项为多见:() A高排低阻型B高排高阻型C低排低阻型D混合型 4、结直肠手术前的准备,下列哪项不恰当:() A术前1~2天无渣饮食B口服肠道杀菌药C口服维生素K D术前口服2~3天泻药 E术前晚结肠灌洗 5、丹毒的治疗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A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B应同时治疗足癣C局部用硫酸镁温湿敷 D症状消失即停用抗生素,以免耐药E患侧应抬高,尽量减少活动 6、休克时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是:()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7、严重烧伤的第一位死因是:() A.休克B.急性呼吸衰竭C.急性肾功能衰竭D.败血症E.水、电解质、酸碱紊乱8、下列哪项不是深二度烧伤的特点?() A.创面可有或无水疱B.创面痛觉迟钝C.有时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 D.如无感染,约3~4周可愈合E.愈合后多后遗增生性疤痕 9、头皮、面部背部多见,呈圆形与皮肤粘连,易感染多系:() A.脂肪瘤B.纤维瘤C.皮样囊肿D.表皮样囊肿E.皮脂腺囊肿 10、破伤风病人静滴大量TAT的目的是:() A.控制和解除痉挛B.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C.减少毒素的产生 D.中和游离毒素E.中和游离与结合的毒素 11、低钾血症病人补钾,下列哪项配液最正确:() A.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溶液500ml B.15%氯化钾15ml+10%葡萄糖溶液500ml C.10%氯化钾20ml+10%葡萄糖溶液500ml D.15%氯化钾20ml+10%葡萄糖溶液500ml E.15%氯化钾20ml+10%葡萄糖溶液250ml 12、适于采用包扎疗法的烧伤创面是:()

脑疝练习题

201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训练题库 ——脑疝练习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抢救幕上脑疝时应首选(成人) A.气管切开 %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C.尽快行疝侧去骨瓣减压 D.快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 E.以上全不是 参考答案:B 2.脑疝确诊后最先采取的治疗措施应是 A.立即钻孔探查 B.立即静脉输给降颅压药物 C.立即行CT检查 D.立即行MRI检查 E.立即行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参考答案:B 解析:对于脑疝病人的处理,应立即静脉输给降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同时积极明确病因,做好术前准备。 3.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裂孔疝主要临床表现差别在于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烦躁不安 D.血压升高 E.早期发生呼吸骤停 参考答案:E 4.脑疝发生后下列哪项措施是禁忌的 A.立即静滴甘露醇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积极明确病因,尽早去除病因 D.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E.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 参考答案:E 解析:因腰穿引流脑脊液会使幕上、幕下的压力差进一步增大,从而加重脑移位。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可迅速降低幕上压力,减轻脑组织的向下移位,其他措施有益于降低颅内压,故E是禁忌的。 5.哪一项不是枕大孔疝的常见病变

A.大脑半球肿瘤 B.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 C.四脑室室管膜瘤 D.听神经瘤 E.脑干胶质瘤 参考答案:A 6.哪一项不是小脑幕裂孔疝常见的症状 A.意识障碍 B.一侧面神经麻痹 C.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D.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E.血压增高 参考答案:B 7.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引起再次昏迷的主要原因是 A.脑水肿 B.脑血管痉挛 C.脑干挫裂伤 D.小脑幕切迹疝 E.枕大孔疝 参考答案:D 解析:头部外伤病人出现再次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继发颅内血肿形成脑疝所致,幕上血肿引起小脑幕切迹疝。 8.小脑幕裂孔疝时,疝入小脑幕裂孔的组织是 A.额叶内侧 B.颞叶沟回 C.顶下小叶 D.枕叶 E.小脑扁桃体 参考答案:B 9.小脑幕裂孔疝致一侧瞳孔散大的原因是 A.动眼神经核受压 B.动眼神经受压 C.疝侧中脑受压 D.疝侧桥脑受压 E.疝侧延髓受压 参考答案:B 10.枕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主要鉴别点是 A.剧烈头痛 B.早期发生呼吸骤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