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简述教师劳动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一)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二)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三)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6.教师成长的途径与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9.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10.影响教育目的确立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1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12.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3.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注意广度)

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持久性)

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3)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

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的特征。

14.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1)敏捷性

(2)持久性

(3)准确性

(4)准备性

15.简述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1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18.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9.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0.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教育?

(1)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3)对于黏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21.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三)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2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①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6.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 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具体表现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具体表现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2.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的具体表现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2.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的教学启示

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是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二是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9.简述桑代克三条学习定律?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30.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

(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

(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

(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

(二)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32.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1)道德认识的特点:直观、肤浅到抽象、本质;他律到自律;道德信念初步

(2)道德情感的特点:小学3年级转折期;爱国情感关键期(1-3、3-5)。(3)道德意志的特点:小学3年级显著发展。

(4)道德行为的特点:言行一致到言行不一致。

3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4.德育的原则?(材料分析题备考,重点备考以下五个原则及其贯彻要求)(一)疏导原则

1. 基本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基本含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三)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基本含义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四)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

2.贯彻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五)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基本含义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2.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5.小学德育的方法?(重点掌握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一)说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贯彻要求:(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贯彻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三)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贯彻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36.考试焦虑及其应对?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以及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等。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37.简述班级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

(2)核心形成阶段

(3)发展阶段

(4)成熟阶段

38.如何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9.班级管理模式?

(一)常规管理

(二)平行管理

(三)民主管理

(四)目标管理

40.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责任意识和移情能力

(二)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41.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定义: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

(2)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

(3)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4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3.教学原则(材料分析题考点,重点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基本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二)直观性教学原则

(1)基本含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第三,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三)启发性教学原则

(1)基本含义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第一,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四)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第一,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第三,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44.教学方法(材料分析题备考,重点掌握以下三种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第二,注意启发。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

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

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做好提问准备。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45.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局限性: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6.教学实施的环节?

(一)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7.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48.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9.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措施?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合理运用惩罚。

(3)进行心理辅导。

5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1.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52.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019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17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P252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的特点?P252 1.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258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P259 1.导向功能 2.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 4.激励作用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确定学制的依据)?P264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注意的品质?P268 5.注意的范围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遗忘曲线的规律?P275 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P278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79 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 2.定势与功能固着 5.情绪与动机 3.已有的知识经验 意志的四个品质?P283-P284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287 1、先天因素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P288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课程标准的概念及其组成?P296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P297 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口诀版)教学文案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 说明:标黄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标绿的部分为补充内容。 1.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P6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教师劳动的特点 P14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口诀】副(复杂性)连(连续性)长(长期性)个(个体性)性(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14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P16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P17 1. 本体性知识 1.条件性知识 2.实践性知识 3.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容 P17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语言能力 3.教学交往能力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教育研究能力 6.创新能力 【口诀】社(设计能力)交(交往能力)与(语言能力)组织,外加研究与创新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P19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口诀】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P21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六) 得出结论(七)撰写成文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整理

2017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P7 (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制约作用的表现。 P12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与手段。 3.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13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P14 (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5.简述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有哪些。P16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6.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P20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区情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P23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 简述教师知识素养的内容。P25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条件性知识。 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方法。 P26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10.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P27 (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 想等升内地房租 全民多现身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2018下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最终版)

一级考点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p13 【参考答案】 教育的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政治功能:(人鱼公主促政治)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文化功能:(两传选新促文化)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p18 【参考答案】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p21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p25 【参考答案】 (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中师德为先、能力为重?p28【参考答案】 (1)师德为先:(两爱两人)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能力为重:(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6.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p45 【参考答案】(墓里多组戏精)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想等升内地房租 2.近代教育特点——简答公历十一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全民多现身 4.行动研究的特征牧师内衣循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看简答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看简答题 1.简述教育具有的社会属性。 【答案要点】: 第一,教育具有永恒性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具有历史性 第四,教育具有独立性 2.简述现当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 第一,教育的全民化 第二,教育的民主化 第三,教育的多元化 第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五,教育的终身化 3.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条件及作用。 【答案要点】: 第一,生理遗传,为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第二,环境,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第三,学校教育,是身心发展的主导 第四,主观能动性,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4.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 【答案要点】: 第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第四,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第五,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5.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的特点。 【答案要点】: 第一,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第二,强化师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 第三,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第四,注意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 6.简述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答案要点】: 第一,主动性 第二,独立性 第三,独特性

第四,体验性 第五,问题性 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和意义。 【答案要点】: 第一,诊断功能 第二,激励功能 第三,调控功能 第四,教学功能 第五,区分鉴别功能 8.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答案要点】: 第一,班级常规管理模式 第二,班级平行管理模式 第三,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第四,班级民主管理模式 9.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 第一,强制性,即通过法律形式强制接受和保证第二,普遍性,即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第三,免费性,即免除学费和杂费 1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30题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科目二.必背简答题30道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全民多现身 1) 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牛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且P MT 1权利 3) 教育的民主化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自所月)s 的文= 北 4) 教育的多元化神生汪名= 化在新音r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的反映 5)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决定教育的性质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 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筒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展任务。展任务。教育」段的特点分阶段进

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 4) 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机体某方面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刻光已性 c、~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也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4.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加时规范个才能“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 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 人们的教育思想..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13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p23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3.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p26 (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p33 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 人们的教育思想 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5.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p47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 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 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 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 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口诀】两句话+五内容。 6.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p60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p62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口诀】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p64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2019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17 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 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P252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的特点? P252 1.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258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 ?P259 1.导向功能 2.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 4.激励作用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确定学制的依据)?P264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注意的品质? P268 5.注意的范围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遗忘曲线的规律? P275 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P278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79 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 2.定势与功能固着 5.情绪与动机 3.已有的知识经验 意志的四个品质? P283-P284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287 1、先天因素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P288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课程标准的概念及其组成?P296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P297 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科目二简答+材料分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基础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2)水平低下,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 (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主。 (4)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 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3.近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德国) (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出现了双轨制。 (6)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4.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德育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单题85题(最全)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口诀版)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p7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全民化。 ③教育的民主化。 ④教育的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p14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又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口诀】两权一目的(两圈一亩地)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体现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p19-p20 1.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学上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有针对性。 3.不平衡性,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是不均衡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个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

分补偿,因此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p23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p26 (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6.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p33 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 人们的教育思想 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7.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p47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

2019年度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17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P252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的特点?P252 1.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258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P259 1.导向功能 2.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 4.激励作用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确定学制的依据)?P264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注意的品质?P268 5.注意的范围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遗忘曲线的规律?P275 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P278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79 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 2.定势与功能固着 5.情绪与动机 3.已有的知识经验 ?意志的四个品质?P283-P284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287 1、先天因素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P288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课程标准的概念及其组成?P296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P297 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简述教师劳动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一)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二)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三)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30道

简答题30 道 1.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全民多现身) 1) 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3) 教育的民主化 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性质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

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 时期是不同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 4) 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 机体某方面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也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 面。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4. 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加时规范个才能”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汇总版】2020年上小学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材料题汇总-converted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1. 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 2. 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 3.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 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宗旨与目的。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 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③教育 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④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5.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1 )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⑵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 ⑶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⑷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6. 简述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 【参考答案】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⑵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⑶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使他们养成锻炼身体 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的教育。 ⑷美育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 ⑸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形成劳动的观念和养 成劳动 的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就劳 动素质的教育。 7.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参考答案】(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⑵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⑶人们的教育思想。⑷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 8. 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