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

宁波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

(试行稿)

(2009年起试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这两门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其基本理念分别是:

《品德与生活》基本理念《品德与社会》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3.要诊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4.要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3.教育的基础性与有效性是本课程的追求。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要努力体现以上的课程特点和基本理念。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课程理念、实施要求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有关课堂教学建议,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一、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

教学准备要求做到以下6条:

第1条学习课标。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思路,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了解内容标

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钻研教材。通读《品德与生活(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与目标。

第3条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以便保护童心,有效地开展教学。

第4条制定计划。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与学校活

动、少先队活动协调后,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5条开始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目标。然后进行课时备课,明确

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倡集体备课(每单

元至少一次)与提前备课(提前一周)。

第6条编写教案。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课时教案设计不论详简,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方法和媒

体设计方案;(5)板书设计;(6)课后延伸活动设计方案等。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则是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教学实施过程也在考量一个教师的水平、能力与责任心。

教学实施要求做到以下9条:

第7条落实课前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第8条实现教学目标。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三维目标。

第9条科学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的“提示内容”、“实践园”、“辨析角”、“故事屋”以及“体验园”等栏目内容。充分发挥好它们的教育教学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第10条开发课程资源。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从各种渠道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第11条创设教学情境。努力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设计具体、明确的活动情境与问题。活动情境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思考、探究和体验。情

境的创设与媒体的利用要适度、有效。

第12条优化活动环节。可以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游戏、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要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

验和能力提高。

第13条营造互动氛围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生成资源,

合理调整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应层次分明、书写工整,突出要点。

第14条合理布置作业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

指导与帮助。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与安全性。

三、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学习评价要求做到以下4条:

第15条发展性评价。要从学生的原在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16条全面性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

价。同时也要

第17条即时性评价。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

第18条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等。评价方法多样,有老师观察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生访

谈、作品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断创新与完善。

四、教师发展

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价值实现之必然。教师发展要关注2点:

第19条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师应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教学素材的积累。《品德与生活(社会)》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的知识涵盖了科学、历史、地理、心理、社

会经济等广泛领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关注时事新闻,

运用社会信息开展教学。

第20条教师要教研结合。教师要及时书写教学反思,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并在实践中研究,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提升教学

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参考格式

编写教案的基本方法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述等方法。

格式一:文字表达法。是指教师编定教案时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

课题:《XXXXX》

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课时:所用的课时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难点是本课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的困难和认知障碍。

教学准备:所使用的辅助教学用具、媒体等。

教学过程:教学的环节、步骤、时间分配等。

板书设计:呈现完整的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作业以及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对本课教学效果的分析和反思。

格式二:表格表述式

表格表述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按照课时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一张“教案一览表”。它具有言简意赅,一目了然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熟记教学内容,避免产生教学失误。

表格表述法的设计要简明扼要,力戒拖泥带水;要纵横联系,避免顾此失彼。

课题:《XXXXX》类型课时设计者XXX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预设活动方案设计意图

过程步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范例1:《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执教教师:宁波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毛金莲

指导教师:宁波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计亚萍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年级第四单元“你·我·他”中的最后一课《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这一单元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这四课组成。前三课着眼于你、我、他组成的人际关系,而本课则着眼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材运用比喻的手法,让学生体会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诗园”中的“星星”,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集体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通过具体而真实的集体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集体生活中要遵循的规则: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生活,愿意为集体做事,并在集体中生活得快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只有一年多的集体生活经历,对班级体这个概念还比较模糊,加上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及个人好胜心比较强,在集体活动中能相互商量着、配合着行事,还显得不够成熟,需要老师引领学生。通过对集体活动的回顾、体验、感悟,初步明白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懂得在集体生活中的相处规则,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初步体会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

2.学习集体生活的相处原则:有事商量着办,配合着做,按集体的决定行事。

3.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

【教学重难点】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能积极主动为集体做事。

学习集体生活的相处原则:有事商量着办,配合着做,按集体的决定行事。

【活动准备】

教师:1.收集班级集体活动相关资料; 2.准备制作奥运五环的材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1.出示:班级总人数=1 2.质疑:算式的含义 学生发散性思考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以明显的错误算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图片引领

感悟集体

1.出示星空、树林、大海、沙漠四幅画,讨论画所揭示的意义。

2.呈现班集体照片,讲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引导学生为上述画配诗 1.说说星星与星空、小树与森林等画面的关系; 2.交流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

3.配诗,朗诵小诗

引领学生比较讨论,初步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回顾生活

同享快乐

1.回顾在班级中参加过的集体活动及取得过的荣誉(重点谈一例) 2.随机引导

学生讲述在班级中参加

过的集体活动及取得过的荣誉:如运动会、六一节、跳绳、做环保袋、文明示范集体等事例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感悟个人与集体关系。 四、观看短片

学会相处

1.出示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和小片段《沉甸甸的金牌》(题目)供学生选择;

2.随机引导、点拨

1.学生自主选择 2.商量——表决 3.根据学生的决定观看动画片或小片段(每看完一个交流讨论明理)

引导学生明白集体生活的相处原则:集体的事要商量着办、配合着做,集体决定的事要照着做;

五、活动体验

集体有我 1.布置做奥运五环 2.总结提升

1.分组;每人发挥作用,

做成一个彩色圆环

2.把各组的环组合成奥

运五环,进行展示。

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切

地认识到“我是集体

一员”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追寻教学的精彩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商量着办 配合着做 要照着做

——参加省品德学科“新生代”评比有感

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毛金莲

刚刚结束了省农村教师优质课比赛,感受了参赛教师的各具千秋的精彩课堂,也顺利地把自己的教学完整的呈现了出来。从农村学校走上省教学风采展示的舞台,我的心情是紧张、激动、不安。感谢省市教研室及我的领导、师长、同行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获得的一等奖里有他们的功劳和奉献。

笼罩在心里的紧张慢慢缓解。然而静下来之后,不得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细细地思考与反省。追寻教学的精彩该从哪里起步呢?

一、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定位,有效落实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这次执教的是二上年级最后一课《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让学生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是我们讲集体,讲集体的活动,很容易就会把目标偏到集体的力量大,讲集体成员之间的互相配合,很容易又就把目标偏到竞争与合作。这三方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要把握这个度,非常的困难。

因此,我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道自己都是集体的一员,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

2.感受集体生活的处事原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把原来的教案反复的修改,删去了那些为形式而活动的过程,把原来设计的乘火车的形式去掉,剩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素材,把教学设计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出示个人与集体的图片,让学生感悟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活,分享集体中的快乐;巧妙运用两个短片,让学生感悟集体中的处事原则,学会相处,设计了一个合做奥运五环的活动,让学生用本堂课学到的知识,把理论运用与实践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方式串联起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从重“教”转向重“学”

一堂课,你需要教给学生的的道理和知识是否能够在你的恰当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扶放有度,自主学习,这是最最理想的教学方式,因为这样的教育是无声的,不露痕迹的。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集体中的处事原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师:老师这儿有两个短片,分别是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小短片《沉甸甸的金牌》你喜欢先看哪一个呢?

生(……)

师:你有你的意见,他有他的想法,大家意见不统一,那该怎么办呢?,你们赶快商量一下,帮我想个办法吧!

(板书:商量)

生(……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师:好,那我们就来表决一下(数人数,随机选一个)

师:看结果有了,那咱们集体决定的意见你同意吗?

这就是我们集体生活中的一个原则,叫少数服从多数,集体决定的事,我们要服从,要照着做。

(板书:服从)

这样一个过程就把如何在集体中相处,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自己来解决,少了许多枯燥的说教,也容易让学生接受。

而“奥运环”的制作,让每一个学生动手的基础上,也使他们感悟自己对于集体的意义,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自豪。

三、灵活的应变,做一个智慧的老师

每一堂课,虽然教学过程一样,但是不同的学生,课堂表现是千姿百态的。一堂好课,除了有准确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发言或总结或提升,是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缺少收放自如的激情,缺少给学生的发言锦上添花的智慧。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所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教学范例2:《一次运动会》

执教老师: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陈亚萍

指导老师: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屠亚萍

【教材简析】

《一次运动会》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教材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运动会的准备”和“运动场上显本领”。本课从运动会的准备入手,在帮助学生了解运动会和参与运动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能成为运动员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运动会是非常光荣的,并引导学生学会为班级争光的方法,学会合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参加体验了一年级时召开的校运会,对运动会已经有了一些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班集体的建设也已经日趋成熟。对于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较大的增强。对于运动会的热情参加是不需要老师做太多的激励和鼓动,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次如运动会这样的大型学校活动的参加,在合作和方法上,还不是非常的成熟,需要老师的指引。需要老师通过对运动会的组织,进一步教会学生相互的合作,深一层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自己的利益应该服从集体的利益。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运动会的基本程序,了解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2.能在教师指导下为班级献出一份力,积极报名参加校运会。

3.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运动会,关心同伴,爱护班级荣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运动会;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运动会,关心同伴,爱护班级荣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奥运会

1.从2008年8月8日引出北京奥运会。

2.观看录像: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3.奥运知识问答:考考你,奥运知识知多少。

(设计说明:从孩子们暑假里关注的北京奥运会引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对运动会的认识

和体验。)

二、说说各种运动会

大概了解“残奥会”和各级别的运动会“校运会-区运会-市运会-省运会-全国运动会(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运动会及教师的讲解,让他们认识到各种类型的运动会,并大概了解根据规模的大小和参加的范围可以有多种运动会。)

三、了解运动会的过程

1.学生说说在上次的校运会上,都做了什么。

2.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出运动会的一般过程并板贴。

开始前:了解项目报名训练组建拉拉队

进行时:参赛加油照顾运动员

结束后:发奖总结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讨论和归纳,了解到参加一次校运会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四、争当运动员

1.明确报名规则,听体育老师讲解运动员报名规则。

2.生自主报名,教师问几个同学,了解报名情况。

3.报名汇总,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可以通过比赛选拔来挑出运动员。

4.唱歌《我们一起来锻炼》

(设计说明:通过“听体育裘老师讲规则”、“填写报名表”、“报名汇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能成为运动员是光荣的,大家都应该积极地参加锻炼,争取成为运动员。)

五、争做志愿者

1.看情景剧《我不是运动员》,体会不能成为运动员的苦恼。

2.展示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的风采。

3.“我想对小红说……”

(设计说明:情景剧《我不是运动员》让学生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运动员,“志愿者的风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在运动会当不成运动员的同学,仍然可以为校运会和班级出力,大家可以争当乐于奉献的志愿者。)

六、校运会有我一份

1.让学生说说:如果我是运动员,我会。

如果我是志愿者,我会。

2.快板《我和校运会》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交流和师生一起说快板,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校运会是大家的盛会,人人都该为校运会的召开出力,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品德课倡导教学要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捕捉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这堂课,我将学生在暑期中关注的“奥运会”资源引入课堂。在教学中,首先以一段精彩的奥运瞬间集锦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回顾奥运会的盛况,感受运动盛会的气氛。在“争当运动员”的环节之后,我安排了奥运会上的志愿者风采展示,这样,自然而又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能成为运动员,也可以像奥运会上的志愿者一样为运动员和运动会服务,达成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运动会的教学目标。

学生品德的培养遵循的是一种生活的逻辑,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领者,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活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领悟。在这次教学中,我以一次运动会为背景,创设了让学生自主报名参加运动会的情境。在学生填写报名表、汇总报名表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是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从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如改编的歌曲《我们一起来锻炼》,这既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课间操,又蕴含着与本课相关的道理,即通过积极地锻炼是可以提高竞技水平的。在本课的最后环节,通过师生一起说快板,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校运会是大家的盛会,人人都该为校运会出力,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通过此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品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去积累各类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

教学范例3:

《劳动最光荣》(浙教版六年级上册)

执教老师:宁海第二实验小学冯静亚

指导老师: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胡志鹏

课题劳动最光荣(第一课时)课型活动课

教材分析1.关于教材:《劳动最光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育主题,由《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劳动需要知识》和《劳动成果要珍惜》三个部分组成,单元主题是劳动教育。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一上《让我自己来吧》,一下《今天我当家》,二下《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爱的社区人》,三下《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但是,上述课文并没有专门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意识。本单元是小学品德课最后一次进行劳动主题教育,必须补上这个内容。

2.关于学生:当前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劳动意识弱,劳动习惯差。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3.设计意图:要上好本单元,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劳动意识教育,树立“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因此,我重组教材,抓住《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的关键词“劳动、创造”,结合本单元的序言部分,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感受到劳动着是幸福的,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认知:知道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明白劳动是幸福的,懒惰是可耻的。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憎恶懒惰的思想感情。

行为: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

重点:理解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养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难点: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具准备1、课前做热爱劳动的调查。

2、搜集身边靠劳动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事例。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六、课外作业

1、课外调查:父母或其他人的劳动情况(方法要求参照教材)

2、根据表格要求坚持劳动(一周、一月甚至一学期)

在家洗碗()次扫地()次洗衣服()次整理房间()次

在校捡垃圾()次扫地()次倒垃圾()次拖地()次

在社区擦栏杆()次扫地()次倒垃圾()次拖地()次

劳动体会:

七、板书设计:

劳动最光荣

人类本身伟大

劳动者创造{巨大财富幸福

美好生活……

啃老族啃光父母可耻

毁灭自己可悲

1.整体把握教材,调整教学目标。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一上《让我自己来吧》,一下《今天我当家》,二下《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爱的社区人》,三下《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但是,上述课文并没有专门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意识。要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劳动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因此,我重组教材,抓住《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的关键词“劳动、创造”,结合本单元的序言部分,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感受到劳动着是幸福的,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2.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材料。品德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而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啃老族”说明了教师必须要走入孩子的生活中,要善于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家庭状况来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给孩子一个最实际、最直接的指导,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力求达到的来源生活、用于生活,贴近生活。

3.要随时抓住生成性进行深究,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劳动的价值。这节课没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辛勤劳动”的讨论,留有遗憾。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为确保课堂教学规范有序 进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展示常小教师良好的教学精神面貌,特制定教师 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期性 1.坚持提前1~2分钟赶到上课地点,预备铃响时即站在教室前门,面 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上课情绪,检查班级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 表扬鼓励或批评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2.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课堂,教师喊“坐正”、“上课”,班 长喊“起立”,教师迅速检查学生起立致敬情况,要求学生向教师行 注目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然后再向学生说“同学们好”, 学生鞠躬齐答“×老师,您好”后,教师向学生鞠躬致谢后向学生说“请坐”。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学生课堂常规要求》,引导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学习,有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个同学的站姿、坐姿、 写姿、看书姿势和听讲状态,要求学生站直坐正,根据情况要及时纠正。辅导细致、耐心,因材施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入课堂。 5.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严格课堂常规纪律,搞好组织教学,对违 反课堂常规要求的学生要及时的提醒,及时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以 理服人。 6.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和礼貌语言、职业语言,讲究语言艺术,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教育学生时可以严格,但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发泄个人 怨气。 7.教师必须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中途不随便离开。如学生做眼保健操,上课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做操,及时纠正学生错 误的做法。 8.在专用室或操场上课,上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由上课教师提 前5分钟亲自在班级组织带领学生成两列纵队进入专用室或操场,所 有上课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在预备铃响时已经入室或入场地。如果该节 课有眼保健操,应要求学生在专用室或操场做操。在专用室上课时, 教师必须教育学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爱护各专用室的仪器,认真指 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切实搞好组织工作。下课后要求学生将椅凳摆 放整齐,整理好桌凳及室内物品,切断电源、填写好记录后由上课教 师带领学生成两列纵队有序离开专用室。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任教年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家庭基本没有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一星期40分钟,操作时间客观上较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平衡。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上课能积极探索,主动求知。 现有差生情况如下: 各班都有部分学生因缺少操作机会,导致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都不熟练。 针对本年级的不同情况,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在提补差上要多动脑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在实、广、新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Word2009窗口结构及其功能;学会进入与

退出Word2009的方法;初步了解文件保存方法 2、掌握智能拼音输入文字;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3、学会打开文档;学会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 4、掌握文章段落的复制、移动及删除; 5、掌握文章的查找和替换 6、掌握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及颜色设置等修饰的基本方法; 7、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作相应的调整 8、学会对文章段落的对齐、缩进等操作;掌握行距和字距的调整 9、了解图片工具栏的组件和使用方法;学会插入剪贴画、图片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 10、学会用打印预览查看文章编排效果;掌握纸张大小的设定、页边距的设置方法 11、了解PowerPoint2009;学会启动PowerPoint2009、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 12、掌握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 13、浏览幻灯片、放映幻灯片 (2)、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信息化意识。 (3)、质量目标: 期末成绩争取学区A级。

实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细则

实验小学教学管理规范五大连池市实验小学校为了深入贯彻创新教育管理,提高育人质量,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明确教学职责,规范教师行为,我校依据《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教学管理规范。 一、晨读及晨练活动 1. 学生到校后开始晨读、除校级运动员和扫除学生外,任何学生不得 在操场逗留,要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开展晨读及晨练活动。 二、备课 2. 教研组长负责备课工作的指导、备课形式的确定,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 3. 提倡集体备课、电子备课和书面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相结合。实行个性教案与通用教案相结合的形式。要求每位老师人手一份教案。备课要符合教学实际,体现实用与创新。 4. 备课要有一周以上的储备课,逢月底主动将教案送教研组长处查阅签字。 5. 作文课要写教案,作文要按前一周作文指导、后一周讲评进行作文教学,不准随意放弃讲评课。作文教学要符合小学各年级作文要求,打好基础。在写作中要着重抓好写字规范,减少错别字。 6. 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教案评比。 三、上课 7. 老师要按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课,按时上课、下课,不得迟到早退,

不得旷课、缺课、拖堂,不坐着讲课,在课堂上不随意接打手机,不随意乱借乱占课时。不得私自调课,如有需要,报教导处同意;老师外出,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授课。教师要做到提前两分钟候课。 8. 各科教师要认真组织上好每一堂课。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得随意离开座位。不得大声喧哗,不准私自将学生放出课堂进行活动。体育课要严格控制学生自由活动时间。 9. 教师要自觉完成一学期教学任务。 10. 在课堂上要贯彻新的课改理念,讲求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根据教材内容,合理的使用教具和信息技术手段。讲课要做到声音响亮适度、言词达意,语言力求生动、板书工整、布局合理、符合规范。 11.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仪表端正,教态亲切。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评价,对违纪学生不准谩骂、嘲笑、挖苦、赶出教室。因失职而致学生受到伤害者要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四、作业布置及批改 12. 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量要适当,做到既达到教学要求,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13. 各科作业有统一的规格和要求,要求做到工整、规范、清洁。 14. 作业处理应贯彻“立足课内,减轻课外、优化处理、及时反馈”的原则。作业批改必须认真、字迹清晰、错漏要指出,评价要恰当,日期

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常规(试行)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前准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平时应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2.学习学科新知识,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更新较快,学科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熟练掌握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3.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发展水平、思想及情感发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学科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包括情感态度、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5.熟悉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悉教师演示设备、学生操作

练习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练掌握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6.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⑴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 ⑶设计合理的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⑷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⑸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过渡自然流畅。 教学设计内容要形成电子文档,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学生操作练习内容,板书内容。 7.制作电子板书。设计并制作美观、清晰、简明的电子板书(或课件)。 二、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8.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9.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10.合理运用讲授法,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ⅩⅩ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一、检查目的:进一步落实“两个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检查对象:全体任课教师。 三、检查内容: 1、各学科备课 2、作业布置与批改(错题档案本) 3、听评课 4、教学随笔 5、学生辅导记录 6、单元检测记录 四、检查时间: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8:00――17:00 五、具体做法: (一)按照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各学科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教学常规检查表教导处会于每次月查前下发给各教研组组长。 (二)教师备课(包括地方课程)、作业及批改记录、听评课、单元检测材料、教学随笔、学生辅导材料:各任课教师于周四上午8:00前上交以上资料到三楼会议室。由教导处及各教研组长一起检查,并填写“教学常规检查登记表”。要求检查实事求是,不得徇私舞弊,中层与教师一起检查,上交不及时或不交视为没有,当月常规记零分。 (三)检查完毕后,各检查人员把相关表格及时上交,教导处汇总后把结果张榜公布,对优缺点进行及时反馈。 (四)检查工作由各教研组长及其教导处成员负责,分工如下:

1.每次检查二人一组,检查分工每月循环,请各负责人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实做好这项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并仔细填写登记表,对每一份教案和作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附各项常规材料检查标准: 一、1、备课数量(5分)。教师备课的教案应与学校分配的课时相对应,不允许无教案上课。每缺一节扣0.5分。 2、备课质量(5分)。备课包括单元备课(1分)与课时备课(4分)。单元备课的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学生分析、课时划分等。无单元备课不得分,质量不高酌情扣分。课时教案应做到目标明确、注重双基落实、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体现当堂训练。教案格式规范,项目填写齐全,过程完整,内容具体,操作性强,体现“新课改”要求,无缺备、漏备、补备现象,教后要及时填写“反思与重建”。反思与重建略、不合要求者每节减0.2分。书写潦草者,视情况减0.5-0.2分。不按理想课堂要求备课,没有突出德育教育要求每课时减0.5分。如果因个人原因在镇级检查中出现问题

第二学期小学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XX市教师发展中心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继续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与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积极开展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系列活动,提升我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能力,促进我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规 律。 1.进一步引导全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在课

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 2.在尊重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引导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一 步理解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信息技 术学科教学的衔接、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 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各年段信息 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信息技术课型的研究、义务教育阶 段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 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等等。 3.继续组织开展各学段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开展深度学习研究,提升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市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合作学和展示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5.以科研促教学,本学期将开始《基于XXX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XX市“十X五”申报课题的研究,继续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范式。引导中小学信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就是教学规律得体现,就是对教学过程得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得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得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得艺术性与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得教育教学形势与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得要求与相应得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得管理目标与切实可行得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与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得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得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得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教学中应注意与改进得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

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得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与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就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前提与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与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与资料;根据学生得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得教学有目标,有内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得教学方法,选取适当得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校本教研得重要形式,其目得就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与骨干教师得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得重要问题,平衡教师得教学进度,研究与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内容与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与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得问题及解决问题得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得方法;交流演示实验得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得准备;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在规定得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八条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八条(试行) 一、先研后备,超前储课。以学校为备课单位,轮流主持,提前一周由备课组长确定备课内容及主备人,坚持个人备课→集体研课→主持人主备→授课人修订使用四个环节,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设计科学有效。 二、以学定教,善导诱思。根据学生学业实际及课堂状态,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讲所当讲,注重启发诱导,做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突出“学、导、练”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因人辅导,解疑释惑。针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中的疑难进行深入浅出地解答,把“三维教学目标”融会在学生学习提高和身心发展过程中,做到教书与育人融合、课外与课内融通。 四、精批互改,反馈纠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业状况,有计划针对性地轮换精批细改,重在发现好、差典型。积极尝试当堂完成作业和学生自批互评作业的做法,培养学生自批自评、互批互评作业以及纠错归因的习惯和能力。 五、多元检测,查漏补缺。采取书面检测与非书面检测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地深刻地检查学生学习中的盲点、易混点,并进行梳理归纳,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攻难补缺。 六、训练讲评,重在典型。精心甄别筛选训练习题,重组整合课堂讲评的问题要点,体现练所当练,评在关键,突出训练讲评的典型性和学生广泛而深入的参与性。 七、及时培补,落实“四清”。详实掌握学情,引导学生明识自己学业的优势和不足,督导学生有计划针对性地巩固所长、弥补所短,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学习不留欠帐,学科均衡发展。 八、教后反思,扬长补短。修养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习惯,一节课、一周乃至一月、一学期、一学年、几个学年教学后,定期认真思得、思失、思效、思改,尽快成为有思想有作为的名师。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调查方法: 通过听课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沟通、和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和学校领导沟通、了解学校计算机房及网络配置情况。 调查对象: 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人员(教师、领导等)以及部分学生,课件、机房、网络的软硬件设施等。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存于的问题,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就问题提出关联的解决办法。为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全的发展,加快素质教育的发展。为进壹步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搞好“校校通”工程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等)和评价方式的运用。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表达和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信息技术课是于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自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于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虽然积极地响应号召,但于实践的过程中却偏离了开设这门课的宗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于实习期间,对实习学校以及附近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存于多发明方面的问题,总结归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调查发现,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素质教育的思想虽然也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各个学校纷纷加大了教育的力度,可是信息技术教育于中学教育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分数至上”的思想于许多学校仍根深蒂固,不少学校、领导仍是将学生的所谓“主科”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仍是家长对壹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于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均不愿投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均不会很重视。由此造成信息技术课只是壹个副科、形式,遇到和主科冲突的时候不得不让步,主科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时,直接占用信息技术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于教学过程中,推祟的是“粉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各章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信息素养方面的三维培养目标以及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所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恰当地组织和调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包括:(1)本学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三维目标应该达到的效度;(2)本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3)不同层次的学生本学期应该学会的知识、方法与操作技能。 二、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辅助手段,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教案设计层次清楚,重视学法,教师做到超周备课,学科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讲究备课实效。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大纲(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缺漏所在、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认真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其内容应包教学内容 ( 或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课时分配、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后记等。 4、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重点写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建议教师每周不少于1篇教学后记。 5、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五备”: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三、课前准备 1、机房环境准备熟悉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练掌握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1)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2)在教学过程中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准备一些与学生实际相关的实例作为重难点的突破口。 3、演示作品准备(1 (1)定期收集一些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进行课堂的展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力。(2)(2)不定期地通过网络等手段收集一些适合教材和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精品意识,给学生一个作品精细化的表率作用和目标追求。

小学教学常规考核细则

第五小学教学常规考核细则 为了加强对我校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学效益,根据《开发区小学管理规范》《开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制定我校教学常规考核细则。本方案将每位教师每学期设基础分 ??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体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逐条考核,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扣分,对完成比较好的给予适当加分。细则如下: 一、常规备课:( ??分) (一)集体备课?( ?分) ?按时制定教学进度及备课组活动计划。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迟交扣 分 次,缺交扣 分 次。教学进度及备课组活动计划制定不科学扣 分 次,备课组活动记录不详细,没有突出教法、学法,扣 分 次。 ?集体备课组织有效,迟到者扣 分 人次,无故不到扣 分 人次。组织无序,没有达到集体备课的功效,扣责任人 分 次。 (二)个人备课?? ( ?分) 、教师必须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必须在开学后第一、二周内完成。迟交计划扣 分 人,缺交扣 分 人。 、备课方式语、数、英、音、体、美学科采取电子备课(具体情况视教研室要求来定),教案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法体现、学法指导、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的具体内容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的撰写须联系实际,有一定的理论渗透,课后反思不写扣 分 课时,不合要求扣 ??分 次。二次备课不符合上述要求者,扣 ??分 次, 二次备课有雷同的,双方责任人各扣 ??分 次。 、课表上的所有学科要按课时写好教案。迟交扣 分 人,缺交扣 分 人。 二、课堂教学:( ?分) 、上课教师应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预备铃声前 分钟就进课堂。迟到五分钟内扣 分 次,无故迟到五分钟以上视同旷课,扣 分 次。 、中途不得离开课堂,不做任何与教学无关的事。提前下课扣 分 次,拖堂扣 分 次,无故中途离开扣 分 次。课堂教学组织无序,课堂秩序混乱扣 分 次。 、准备好本节课需用的实验仪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及电化教学设备等。没有做好相关准备扣 分 次。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不得搞任何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发泄个人怨气,不以任何借口不让学生上课,发现扣 分 次。 、眼保健操的时间,当堂任课教师必须督促学生,不履行职责扣 分 次。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本常规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等内容。 一、教师教学计划常规 教师教学计划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各任课教师必须按要求分学期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1.每个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开学后1~2周内制定出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或教研组)审核,一份供教师平时控制进度。同年段教学进度要基本一致。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提前或落后)一般不超过一周。学校教务处要加强检查,随时跟踪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2.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①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②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内容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体系,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③教学任务与目标:提出本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④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提出教学的大体设想、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⑤教学进度安排: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分周次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综合实践等的时间安排)。 3.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认真学习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或《学科指导意见》,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系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客观分析、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客观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计划的有效性。 二、备课常规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上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教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1.个人备课: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作业,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 (1)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总体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我执教的共3个教学班,每班学生都有近40人。这个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开始系统地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电脑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毕竟都是接触电脑课不久,电脑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好在学生对电脑课的兴趣比较浓,热情比较高。所以,老师要抓住这点优势,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扎实。对于主要的教学内容——文字输入有近半数学生已经初步会了,所以本学期在内容安排可以适当加快,加强学生的打字速度练习,增加对薄弱学生的操作辅导。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册是《小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的第二册。本册共15课,其中心内容是在写字板中输入中英文。本册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三单元。第1课和第2课教材主要介绍了Windows 中窗口的介绍以及桌面的设计。第二单元从第3课至第8课,主要是介绍了键盘这个新伙伴,强调了键盘上一些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键盘,如何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第三单元从第9课至第15课,主要学习中文的输入,介绍用电脑来写作,突出电脑的好处,书写不用墨水,修改不用橡皮,美化不用颜料。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主要教学措施: 这个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情况和上个学期差不多,针对学生在上个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抓早抓实,先是狠抓课堂教学常规,训练一套行知有效的课堂教学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狠抓键盘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养成。教学上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寻找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实践是最主要的。 本学期重点训练学生对键盘的操作技能,教学内容中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安排的教学时间不是很多,要靠学生平时抽时间进行练习,所以将开展比一比谁是打字高手的活动,激励学生正确掌握键盘输入的指法。 五、教学进度表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实验器材等。 2.备课方式:独立备课、集体研讨,每节课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 3.教案编写:按课时形成教案,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法学法、师生活动、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 二、上课 4.教学用语:使用普通话或英语。 5.教学目标:具体、准确、清晰,符合学情。 6.教学方式:以学为本,灵活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教学过程:紧扣目标,清晰连贯,顺学而教。 8.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适时、适度融合。 9.教学评价:客观、具体、多向,富有激励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10.沟通交流:善于倾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作业 11.设计与布置: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分层、适量布置;按政策规定,合理有效使用教辅。 12.批改与反馈: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四、辅导 13.个别辅导:从心理、学业等方面开展常态化、针对性、及时性个别辅导。 14.群体辅导:按学校规定开展课外活动辅导。认真制定课外活动计划,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技能技巧。 五、检测 15.试题命制:自行命制单元、章节、半期检测试题。命题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 16试卷评阅:认真评阅,及时反馈,跟踪矫正。 六、研修 17.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周记,倡导每课写教学反思。 18.教学研讨:按规定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参加校级、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主动承担公开课。 19.研修培训:广泛阅读书籍,积极撰写经验文章。按规定参加各类培训。 20.教学研究:基于问题与需要,开展教学探索与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及工作效率,增强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起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设在机房。内容有flash 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等。

极开展教学研讨 1.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研究及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及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及“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约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通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自行维修解决。 2.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严格师生培训及考核

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反馈报告

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反馈报告 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反馈报告县教育局教研室今学期,教研室根据教育局"创强提质改课堂"的工作思路,结合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下称教学管理细则),采取先深入课堂听课后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方式,对各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教学管理方面【工作亮点】多数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基本杜绝了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 【存在问题】大部分学校教务处没有设置教学日志;课程表不规范,非考试科目依然有随意改变及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此情况,小学分教点尤其突出;教学工作量化标准执行不够到位。 【整改建议】严格按照粤教基56号文及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细则第一至第五条,并加强督查。按要求规范"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座位表),并张贴到教室;各镇中心小学要加大对村级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督促及检查的力度,规范村级学校管理及教学行为。 二、教学工作方面(一)计划【工作亮点】

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能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质量要求,体现教学工作的内容、进程、措施与方法等,并交县教研室备案。 【存在问题】 1.教学计划不规范,个别学校教学计划没有行事历表,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与对策。任课教师的学科计划不完整,没有教学进度表,没有学期的教学知识体系、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没有学情分析等。 2.部分学校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整改建议】落实教学管理细则第八条。下学期开始,按照教研室下发的规范格式拟定教学计划。各学校要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分步落实,力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备课【工作亮点】 1.大部分学校能按常规要求,认真备课。备课都能以教案(或教学设计)和二次备课等两种形式呈现。 2.教案(或教学设计)格式规范,突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个人备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教法、备教学媒体、备教学过程。 3.年轻教师手写稿教案格式规范,书写认真。 4.注重教学反思,既有课堂教后反思,也有专题反思。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远程的利用效率,做好远程的接收管理;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落到实处。 4、充分利用接收到的多媒体,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先进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常规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立足教学常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2、初步实践教学评价。督促学校开好课、并落实信息技术期末^考~试工作,建议用“平时20%+作品40%+理论40%”的计分方式评价。

3、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每期分别组织1-2次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卫星节目接收和远程资源接收的分类与 1、资源的接收。定期开机接收资源,熟练掌握接收软件的设置。 2、资源的筛选。接收的资源类别较杂,其中包含许多无用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资源的筛选。定期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资源的筛选,保存可以利用的资源,对无用的资源进行定期删除。 3、资源的保存。硬盘的空间有限,这就需要管理员定期对资源进行刻盘保存。以空出有限的硬盘空间接收新的资源。 4、按时收看教育节目。定期组织教师观看教育节目,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1、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使用。培训各学科教师,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授课,配合接收到的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室软件,给学生上一节丰富多彩的整合课。 2、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积极开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活动,利用远程教育下载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四、锻炼教师队伍 1、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学科整合研究:定期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整合研究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3、电子备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备课,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优势,提高备课的质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20-202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学年度信息技术学科 教学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为依据,开全内容,上足课时,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目标达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认识信息系统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识别与分析问题,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理解信息社会特征,自觉遵循信息社会规范,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形成对人与世界的多元理解力,负责、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共同体中,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 三、教学建议 (一)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 1.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 认真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具体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教学进度和达标措施等。 2.深入了解学生,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

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找到并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教学方案要针对课程内容主题分明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将教学主题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教材处理时,力求做到内容通俗易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实践点,通过实际运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灵活地选用讲解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教法和学法。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解决各学科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使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防止陷入纯粹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 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教研组应做好计算机房内部的局域网软硬件规划和建设,应重视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教学资源的构建开发,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享。信息技术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课前认真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教学顺利实施。学习资源要以学案或电子文档(可以是WORD、PPT、网页等)的形式提供给学

2021年最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标准版)

2021年最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最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标准 版) 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 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情分析 新学期开始,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本学期承担四、五、六三个年级的信息技术科教学任务,同时兼任综合教研组的工作,工作量较大。根据当前教育需求,教师业务量不断加大,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日常的常规教学工作,还要参与各类的教研活动。因此,合理地作好学期工作计划有利于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目前,我校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缺乏。因此,教学活动基本上都必须在教室完成,相应的教学难度也不断加大,而学生的学科基础也普遍比较薄弱。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缺乏实践的学习其效果不言而喻。针对这一困难,有以下

工作的设想。 二、合理安排教学结构 各年级对本学科掌握的情况不同,教材有别、难度有深浅又相互联系,因此在教学的组织上应有所区别、有侧重。四年级属学习的初级阶段,特别要注重学科兴趣的培养,着重以趣味性引导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五年级属学习的中高阶段,他们有一定的基础积累,理解力相对较好,此阶段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主要以广播演示的形式来指导实践;六年级属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在本阶段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教学难度和强度要适当减小。 三、根据学情重组教材 目前,由于学校整合初期,各类硬件不齐全,多数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对学科认识、掌握不均衡,这些都对教学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鉴于以上情况,开设这一门课程就不能仅仅依赖于下发使用的教材,教材的制定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因此,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