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术作品典型和意境

六、艺术作品典型和意境
六、艺术作品典型和意境

六、艺术作品典型和意境

对于艺术作品来讲,典型和意境是十分重要的两个问题。一般来讲,典型重再现,意境重表现;典型重写实,意境重抒情;典型重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境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以再现为主的各门艺术,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常常侧重于在作品中塑造典型;

以表现为主的各门艺术,如: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等,常常侧重于在作品中创造意境。(一)、典型

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简言之,所谓典型,或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形象。

还有一种广义的解释认为:典型应当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等。

不管怎样,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

典型: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典型的人物形象,确实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显著特征。

?绘画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曾经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什么是典型人物呢?

?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能充分地表现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罗中立《父亲》

文学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为什么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各人有各自不同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谁和谁也不可互相混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自不必说,就是同母所生的尤二姐和尤三姐,个性也截然不同,前者软弱,后者刚烈。连大大小小的使女丫头,也无一不各具独特的个性。

艺术典型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体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阿q正传》

?阿Q质朴愚昧而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而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而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而又安于现状。

?他纠集了这些复杂的性格,用精神胜利法来获得自我满足。

?阿Q是中国国民性的一个代表,是在典型环境下产生的典型人物。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优柔寡断是哈姆雷特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代表了当时欧洲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因此,哈姆雷特的性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钟爱。

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能在现象中体现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必然来。

?在具有个性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应当体现出具有一定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的必然规律。典型人物作为个人来讲,他的遭遇、经历、命运、性格、行为等等可能具有偶然性,具有不可重复性,但是,在他的这种偶然性中,又常常体现出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必然性。(祥林嫂、葛朗台)

《祝福》祥林嫂

(二)、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诗词、画、文、书法、音乐、建筑、戏曲都十分重视意境。已经就是一书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使人的心灵和自然融合的产物;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层次。

《诗经》

惜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陶渊明东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代的时候司空图,在他的《二十四诗品》中将诗歌分成二十四种品格,在书中集中讨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对“意境”深层次的元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意境”的几个主要元素:“情、景、虚、实”,这是“意境”最主要的元素。

到了清代理论家王国维正式提出了“境界说”,这是对艺术诞生以来一次深入地总结,也是成功地总结。提出了“境界”应包括“情感”和“景物”两方面。

现代理论家宗白华对“意境”有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他说艺术家的心灵映射万象,“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这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层次。

1.虚实相生,以有形见无形。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让人联想而产生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不尽之意”。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而言,也属于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当我们在观赏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时,经常会看到画面中很大一片空间不着一色,一片空旷的景色,这并不是画家的大意忽略,而是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及旧文人典型的审美情趣。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此画以及其简练而苍劲的笔墨,创造出一种萧瑟惨淡的意境,画中的大片空白更增加了悲凉的氛围,这就是中国画善于利用留白,使得无画处皆成妙境。

八大山人的画,不是作为谋生手段,不作名利的阶梯,只是自己穷愁抑郁的自我表现。他创造的艺术形象虽然十分孤傲冷寂,却是他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

2.情景结合

具有“以景寓情”的“深邃之感情”美。须知,“意境”之“意”,主要指渗透于“境”中之情,这情来源于对客观现实生活的体验,但又不等于生活中的一般感情,而是艺术家在对客观现实生活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审美意象抒发和表现的“景中之情”,有即情理统一的审美感情。

人闲桂花落(王维)

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

用艺术家的感情来看待自然,自然也就具有了感情

中国艺术家从来注重“意境”的创造,尤其是体现中国艺术意境的书法、诗词、山水画。

唐张旭书法

中西绘画对比《蒙特枫丹的回忆》

中国的国画也是意境的突出体现,国画中画松、梅、竹、菊实际上都是代表了中国文人、艺术家的品质、胸怀、节操。

《天池石壁》黄公望元代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典型”则是西方艺术的理想状态。

中国文化史复习提要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简述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以青铜器、铁器、牛耕的出现,宗法制、分封制的建立以及六经的编定为标志,是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 ?3.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而政治领域内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皇帝制、郡县制和各级官僚制度形成;以造纸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左传》、、《史记》、等为代表的史学著作相继出现,道教产生,佛教传入,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民族迁徙、冲突中互相交流和融摄,实现了南北文化的沟通。同时,玄学从儒、释、道争论中诞生,各民族文化风习也在战乱中薪火相传,可谓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的阶段。 ?5.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唐诗、建筑、佛教造像、纺织、科技等标志性成果接踵而出;辽阔疆域内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制度及以“胡化”为特征诸族荟萃的社会风俗习惯,都说明这是中国文化的繁荣阶段。 ?6.宋辽夏金元时期,南北各地城市崛起,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以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新派别在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中形成;宋词、元曲等文艺形式适应士人和市民的情趣而出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层出不穷;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这一时期占其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阶段。 ?7.明清前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冲开封建统治者的重重束缚和限制,通向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近代启蒙思想、考据学从封建极权政治下产生出来,并在反封建宣传,历史文化整理、总结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成果显著,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为代表的章回小说,数以千计的地方史志及《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特大型典籍的编写,都是文化领域的辉煌成果和中国文化继续发展的标志。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涌入,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又面临比较劣势,处于出现转机的阶段。 ?8.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民族、国家危机的同时,中国文化也第一次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危机。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正视现实,主动向西方国家学习工艺、制度和观念文化,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反映西方文化面貌的机器制造技术,民主共和制度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等现代科学被引入中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心态文化成果也纷纷出现,在西方文明的

舞蹈作品的意境学习资料

舞蹈作品的意境

舞蹈作品的意境 作者:杨宜春 来源:《艺海》2008年第03期 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舞蹈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集中自己的全部审美创造力去寻找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通过形象表现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象外之象”,这就是舞蹈意境。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 一.从意境谈起 谈舞蹈作品的意境,首先应提到“意境”。 意境,即意象境界,它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此有必要重温一下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本体。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意象的本质概念:首先,“象”是感性的,我们通过视觉直接看到的,它是一种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其次,“意”是精神性的,不能为视知觉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由此可见,“意”并非概念所能穷尽的东西,它与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情感经历乃至人格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带来一种深微神妙的模糊的性质。简言之,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物外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用王国维的话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在艺术创作中,欲使写情、写景、述事达到沁人心脾、“在人耳目”,如其口出,往往多采用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但具体到不同的艺术门类,又因其各自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而操作上有性各有特点。就舞蹈而言,已采取避实就虚,这对舞蹈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方式。因为舞蹈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舞蹈的语言是由人体构成的动作姿态,舞蹈通过动作姿态创造动作视觉意象。而其动态视觉意象又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综合体:舞蹈动作作为动态造型时,是“实”,作为情感符号时,是“虚”。由于舞蹈是以动作姿态来表达人类情感、揭示精神世界,用动作姿态来展现它要展现的一切,因此,从本质上讲,舞蹈所创造出来的视觉意象是一种“虚象”。这里的“虚”并不是“无”,而是指非现实生活的、被舞蹈家创造出来的东西。所以,舞蹈是用动作姿态——“象”来表现自己的,即“状其意”。 二. 舞蹈意境 舞蹈的意境就是在舞蹈作品之中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引发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情趣?请说出他们的区别。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齐白石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1864年1月1日(农历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齐白石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950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1951年2月,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白花与和平鸽》。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8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届全国人代会。 1955年6月,与陈半丁、何香凝等14位画家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巨幅《和平颂》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 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1957年5月15日,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 1963年,齐白石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注明:网络证实世界十大文化名人里并没有齐白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读书报告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读书报告 这篇《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并没有一般哲学著作中严肃的逻辑论证、枯燥的概念与难懂的专业术语,宗白华先生的文笔细腻而优美,引用和列举了大量的古诗和哲言,把“意境”向读者娓娓道来。这篇文章并非仅如题目所言,只叙述了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过程,还提到了很多与意境相关的方面。下面我就个人特别有感悟的一些文中片段来展开我的读后感想。 宗白华先生引用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开始阐述他对意境理解。他认为,意境是造化和心源的合一,是客观自然景象和主观情思的交融。“意境为艺术家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述,像一台照相机的摄影。”文中一句充分说明了艺术意境与客观呈现两者的区别。画家是具有审美感兴能力的人,能在审美感兴的基础上把情景两者统一起来从而形成审美意象,即使画家尽力地去客观如实的描绘眼前之景,也不能完全避免作品中带有其主观感情色彩,如胸中之竹非眼中之竹,手中之竹非胸中之竹。而照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是几乎丝毫不差地记录着我们看到的真实世界的,是我们眼前世界的定格,在最大限度上真实的呈现出现实场景的原初面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确性。我们不可以说照片中没有蕴含摄影者的感情,但与如中国山水画等艺术作品相比较而言,不可否认的是照片表现出来的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会更为淡一些。中国山水画等艺术作品中更多地融入了创作者的心绪、情感,其中的一笔一画,一点一线都带有着创作者主观情思色彩的艺术意境,这给予了欣赏者以无尽想象和意会的空间,使得其与完全客观机械反映现实的摄影区别了来开。 宗白华先生还认为,中国的美学,无论是绘画,还是诗词书法,都是十分注重意境的,强调意境的深远空灵和天人合一,这多多少少都带了些禅意。此外,他还认为,“道”与艺术意境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这让我想到“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以及“道”思想给中国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老子首先提出的“道”——世界的本源,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而不可感的。受老子思想影响,庄子发展了“道”的学说,并把“道”引入了艺术的领域。庄子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如果创作者的主观精神能达到了一种与“道”合一的状态,那么他所创作的作品就能达到犹如天然生成般巧夺天工的境界。《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梓庆削木为鐻等典故都很好的阐述他的这一思想。宗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也引用了庖丁解牛这一典故。仔细想想,意境与“道”的确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如意境也是无形无状之物,不可为感官所直接把握,就如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样:意境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实体、事件、场景的,是追求着时空的无限,是不为时间空间所束缚的,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的意蕴就是带有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因而,意境就犹如“道”一般,是不可言语、不可明察的。另外,“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生于“道”是由虚化实的过程,“道”通过阴阳的结合作用而衍生万物并蕴含于万物本性之中,而艺术作品经过创作者“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的虚境而诞生,意境通过客观实体与人心灵情思的凝结而蕴含于美妙的艺

浅谈舞蹈意境

浅谈舞蹈意境 意境是一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境完美结合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对于舞蹈来说,意境是舞蹈家的外在形体动作与主观思想感情的完美结合。意即是指舞蹈者在其作品中所投注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主观情感,而这种意是以外在形象为基础的。舞蹈作品以舞蹈者的形体、姿态及动作塑造一种形象之美,而这种形象之美的最高境界,便是舞蹈的意境之美。意境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需要舞蹈的编导者进行精心的构思与策划,继而便是舞蹈者把握这种舞蹈的精髓,用形体动作形象生动地表达主观情感及舞蹈内容,最后便是经由观众进行欣赏与接受,同时在其内心引发创造性联想的整体艺术活动所共同达到的境界。简而言之,舞蹈境界是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共同营造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加之以观众对这一舞蹈形式所产生的艺术象征的总和。舞蹈意境的内涵包蕴了外在形态动作、这种形态动作所表现的生活图景以及表演者的思想感情等,这三种要素统一融合而构成一种艺术的境界。

舞蹈的意境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舞蹈之所以具有美感正是因为它形态之美、情感之美与意境之美。舞蹈的形式通过舞蹈的动作、姿态、节律与神韵等共同构成。舞蹈这一艺术的形式性很强,主要是借由形象直观的富有动态的人体动作与姿态来表现情感、传达意蕴。如果舞蹈者不能舞出生动、形象、动态变化且新颖,并具有美感的舞蹈动作,那么舞蹈艺术便不会产生富美的意境。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具有优美的外在形体动作,并富有情感意蕴,能够传情达意,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令其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舞蹈若要达到美的意境,需要舞蹈者精湛的技巧,与编舞着的匠心独运以及双方的独到眼光与审美领悟力。意境之美需要舞蹈演员、舞蹈编导与观众共同去体悟、创造与领会。舞蹈演员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引发观众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其进入某种审美的境界,进入舞蹈的意境之中。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典型都是艺术创作的高层次形象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典型都是艺术创作的高层次形象,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时代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意境一致的艺术形式。”意境是人对自己,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主观态度和评价,它与人的需要、欲望和理想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意境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意境的色彩。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 意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其美学思想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体现在每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它使作品氤氲着灵虚之气,其特征表现为:语言寓意的模糊性、审美时空的无限性、格调审美的超逸性。简逸玄淡而饱蕴张力的线条,是意境创造的基础,旷达空灵的构图是意境创造的关键。书家具有与“道”冥合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才能使作品意境天成,而达到天籁自鸣的自然之境。佛道哲学思想对意境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道家所阐述的“道”的最高境界和玄妙的特征及“言不尽意”的思辨性,给文学艺术家审美创造以深刻的启迪,为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道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开辟了中国的审美之路。印度佛教的输入及中国禅宗哲学的兴起,对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野,并直接导致了意境论的诞生。 意境论萌发于魏晋,形成于唐,宋至清代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意境论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它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体现在每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书法艺术将其丰富的审美内涵熔铸在精湛的笔墨线条之中,使作品韵味无穷,意境深邃。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以艺术化了的汉字形象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的境界。书家将自己的诗意憧憬、情感意绪倾注在笔墨之中,通过线条的枯润浓淡和结体章法的虚实相生、起伏迭宕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及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氤氲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它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1.语言寓意的模糊性如孙过庭所说:“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2. 审美时空的无限性。 书法作品中的结体章法,是以笔墨点线巧妙地分割纸面的空白,使有墨处呈现出牵丝、仰俯、向背、疏密、长短、参差等变化之美;空白处浩渺无际,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蕴涵着无穷的意象,这虚象即“象外之象”,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是自由想象和驰骋情感的心理空间。

舞蹈论文的题目

·浅析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 ·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 ·谈谈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谈如何创作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 ·谈舞蹈创作的详细内容 ·关于舞蹈创作的探讨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谈谈舞蹈艺术 ·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舞蹈教学组合在提高教材训练价值中的作用(07-25) ·开放时代的舞蹈多样化(08-24) ·少数民族舞蹈尚需不断创新(08-24)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08-24) ·以情动情,舞在其中(08-24)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08-24)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08-24) ·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08-24) ·少儿舞蹈要注意少年儿童的艺术特点(08-24) ·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08-24) ·浅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08-24) ·《一千零一夜》北京永久谢幕(08-24) ·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08-24) ·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08-24)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08-24) ·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08-24)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08-24) ·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08-24)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08-24)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08-24)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08-24)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08-24) ·文化转型期彝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08-24)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08-24) ·试论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08-24)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08-24) ·走向何方——我们眼中的中国舞蹈(08-24) ·从中国舞考级浅谈少儿舞蹈的发展(08-24)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图片欣赏 这几张图片你们觉得怎么样? 感谢摄影师拍下了如此生动的照片。 让我们看看其他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欣赏并回答 这两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 青蛙齐白石 散步夏加尔 质发主画“住本疑言次面开脚幅者者分的会正《,,明节青在青不屏,奏蛙挣蛙由气两把”扎》不聚主握,的充跌神角得一小满进的各恰副青了故聆有到不蛙齐事听神好可,氏里着态处叫三幽。,,,人只默愈手虚听煞,加舞实去有被辩足得的其芦驳蹈当神事草的的,秘的缠。 马克·夏加尔 (1887-1985年) 俄罗斯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夏加尔对生活的爱很大一部分源于他对妻子贝拉的爱。《散步》是结婚三年后画的,此时的夏加尔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他高高扬起手臂,拉着飘在空中的爱妻贝拉,在平原上愉快地散着步。因此画中色彩明亮,特别是那左下角红色的花布,充分体现了喜庆的情绪。 蒲公英版画现代吴凡 四羊图中国画南宋陈居中

试一试:分析一下这 些作品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情趣。 这是南宋画家陈居中创作的一幅极为生动的动物画。在很小的尺幅上,画家选取了一个日常的景象,在村郊野外的小土坡上,四只羊的组合仿佛是一个家庭,母亲正在看管着孩子,父亲则高高在上,保持着一家之主的威严,画家将动物之间的情爱描写得十分真实,又富有人世的生活意趣。在置景上力求简单明快,土坡只以墨笔勾出轮廓,略加擦染,几株小草与荆棘也安排得很疏阔,画面左上角画一株老干,侧生一棵新枝。画家亦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立于树干上的两只小山雀,俯首观看,形态生动。全图无论是写物、写景,皆突出了一个“动”字,生活气息极为浓厚。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了“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概念,认为:一境“故得形似”,二境“深得其情”,三境“则得其真矣”。可见意境是对情景的提升,意境浑圆是比情景交融更具超然的格趣。现实主义版画中意境追求达到《蒲公英》的程度者寥寥。《蒲公英》之"意境" 可用五字说:简、情、远、静、玄。《蒲公英》笔法十分简洁,画面只有一个吹蒲公英的乡间女孩,身边一个草篮一把镰刀。这种单纯凝练而不驳杂的意象,是吸引观者入境的前提条件。意境体验较之情景体验,需要更加单纯凝练的意象。“繁”需万取一收,“简”需一以总万。吴凡倾向于一以总万的简体。 情,就是情景交融,它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2017-03-27 1 【单选题】艺术系统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其中不包括(D)。 A、艺术创作 B、艺术作品 C、艺术鉴赏 D、艺术收藏 2 【单选题】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这句话出自(D)。 A、姚斯 B、伊塞尔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别林斯基 3 【判断题】接受美学以姚斯和伊塞尔两位理论家为代表。(√) 1.2 1 【单选题】《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D)。 A、王维 B、巨然 C、吴道子 D、黄公望 2 【单选题】 关于艺术的意义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艺术发展完全不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B、 艺术修养是每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艺术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D、 艺术是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成果 3 【判断题】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位,升华人的精神境界。(√) 1.3 1 【单选题】《海底两万年》的作者是(C)。 A、海明威 B、笛福 C、凡尔纳 D、布勒 2 【判断题】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1.4 1 【单选题】“艺术就是把你体验过的感情,通过文字、画面、声音传达给别人,让别人也产生同样的感情。”这句话出自(D)。 A、别林斯基 B、席勒 C、米兰·昆德拉 D、列夫·托尔斯泰 2 【判断题】罗中立的《父亲》真实的刻画出了中国的老农民形象。(√) 3 【判断题】顿悟和共鸣是审美升华的两种形式。(√) 2.1 1 【单选题】《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D)。 A、黄公望 B、吴道子 C、阎立本 D、顾闳中 2

【判断题】《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传世名作。(√) 3 【判断题】《韩熙载夜宴图》包括夜阑余兴、玉人清吹、画屏小憩、击鼓伴舞、宴罢聆听五个部分。(√) 2.2 1 【单选题】《牧场戏马图》的作者是(D)。 A、阎立本 B、赵孟頫 C、徐悲鸿 D、韩干 2 【判断题】“画肉不画骨”是杜甫对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中马的形象的评价。(×)3 【判断题】经典艺术作品一定表达了“终极关怀”的人文高度与哲学深度。(√)2.3 1 【单选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D)。 A、吴道子 B、顾闳中 C、黄公望 D、张择端 2 【单选题】《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不包括(D)。 A、城郊景色 B、汴河大桥 C、市区街道 D、皇家园林 3 【单选题】关于《最后的晚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构图具有创新性 B、人物形象生动 C、通过二维平面体现出三维立体效果 D、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2.4 1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对它的研究可谓早已形成一门“显学”。学界从各个角度进行探析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我们常常会随口说某样东西有“意境”,但是如果继续追问下去什么是“意境”;就往往无疾而终。什么是意境?关于这个问题,自王国维以来对它的定义就没有断绝过。 叶朗的《说意境》一文通过对意境这一重要范畴的分析,区别了“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说明了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特点。在《说意境》中作者首先区分了“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认为情景交融指的是“意象”;而“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还有一些自己的特殊规定性。作者认为意象说和意境说的思想根源是老子的哲学;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认为作为艺术本体的意象具有宽泛性,某种不确定性,其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老子“道”的思想促使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不重视一个具体事物的刻画,而是突破具体的“象”去追求“道”的无限。因为“意境”是要进入无限超越具体的有限,因此就会有一种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这就是它的特殊规定性。作者从中国绘画﹑诗歌﹑园林等三方面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此外,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会超越具体的事物而从一个角度去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如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意境”还会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往往表现为一种惆怅。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孟二冬的《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主要是从中唐时期的一些诗歌理论入手分析,认为其产生中唐时期作家和理论家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主要探讨了中唐的意境论。。。。首先探讨了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前人以及同时代人的创作实践;魏晋以来,文艺理论家对于文学创作中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融合的重视;儒释道中有关学术与哲学的思想,尤其是玄学中“言﹑象﹑意”关系的辨析和佛教中关于“象外”说的理论与意境理论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作者着重分析了《诗格》和《诗式》中对于意境问题的论述。《诗格》中所言及的境象超越了眼前的确定之景,与佛教中“观心”,“象外”之说完全相同;其注重“心法”的理论和见解 意境不可能凭空出世,关于它的诞生一定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可能起

对中国舞蹈意象思考

对中国舞蹈意象思考 摘要: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连接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意象。动作姿态的外在形态是直接可视的,是舞蹈外在的“象”,肢体语言所呈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是舞蹈的内涵,即“意”。中国舞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建构基石,通过外在肢体形态、动作传达内心情感,因此,这种外在形态、物质载体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关键词:舞蹈;意;象 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情感符号。这种艺术形式以人体的姿态为物质载体,在肢体的运动中以时间占据空间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的符号。苏珊·朗格说:“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在舞蹈之中,这种知觉形式就是人体的肢体动作,情感就是寄托在这些知觉形式之中,这些知觉形式也即意象。 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舞蹈 关于舞蹈的起源,《毛诗序》中说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言阐明,情感表达所借助的方式有四种,即言、嗟叹、歌咏和舞蹈,从而根据内在情感表现的需要产生了四种艺术样式。而舞蹈是最能体现传达内心的情

感的,这是因为舞蹈是创作者内在情感的想象性、创造性表达,是一种内在的、难以描摹的内心以形体语言为媒介的有形抒发。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是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表现艺术,因此又具有极强的时空综合能力。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动作姿态的外在形态是直接可视的,是舞蹈外在的“象”,肢体语言的内容是间接的,是舞蹈的“意”。古人把舞蹈置于传情的最有利的艺术类型自然与舞蹈自身的艺术媒介和“足意”的表现特质是紧密相关的。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意象呈现。它超越了言、嗟叹、歌咏三种艺术样式在表现方面的不足,淋漓尽致地表现人内心深处的种种情感。正如玛丽·魏格曼所言:“舞蹈室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启示,目的在于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的意象和譬喻,并要求传达给别人。最重要的,舞蹈要求直接传达而不是转弯抹角。”绘画、雕刻是空间的艺术,是凝固的时间,凝固的诗歌,是创作者历时思维下提炼出的静态艺术,由静能传达出动态情感的内涵;而舞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动态的艺术,由动态的感官知觉传达着某种内凝的情感。而相对于西方的舞蹈,中国古典舞蹈的情感构建出言外之意、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意境,是感受性大于理解性的艺术创造,是知觉性大于经验性的艺术,中国古典舞蹈尤其重视审美意象的建构,从而创作出意味深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板书: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意图是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相关知识,掌握美术作品中关于情趣和意境的欣赏评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欣赏评述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和审美体验,并且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都理解画面内容,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本节课中,我要把握学生心理,教学中多运用作品图片、已有知识和学生自主体验等方式带给学生全方位感受,活跃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知识,掌握美术作品中关于情趣和意境的欣赏评述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欣赏、体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审美意识和欣赏评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艺术的向往。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教学难点:能对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的教学,同时采用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美术课堂氛围。在学法上,将自主学习法与实践探究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在

初中美术《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学习任务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表现方法,能对作品情趣和意 境进行欣赏评述. 其次:情趣和意境这样较高层次的艺术语言,会让六年级的学生感到深奥难懂。为了课堂学习的顺利展开,简明扼要的讲解由宋徽宗以画作考取功名的试题 为例让学生自由想象表述,用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消除学生学 习顾虑,激发学习兴趣 2、课堂引导阶段: 分析思考古诗“野水无人渡,孤舟落日横”“嫩绿枝头一点红”“深山藏古寺”的画法,学生阐述自己想法,讲述当时的满分作品是如何画的,并展现。初步对比感受意境的表现。 3、发展阶段: 第一环节:触目惊心的美术作品 首先,教师讲述小故事:谁的代表作,引出《格尔尼卡》。设置疑问,到底是谁的代表作?出示图片简单介绍作品,引出创作时间1937 年,学生思考:1937 年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缅怀历

史。同样在欧洲西班牙也遭受了如同南京大屠杀一样的毁灭式的侵略。引导学生观看《格尔尼卡》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 分 小 组 讨 论 分析问题。跟学生共同欣赏作品,观看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找出答案,第一小组画面中画了断裂的肢体,死亡的战士,抱孩子的母亲在痛哭,濒死的马匹,冷漠的牛头,第二小组回答各要素代表了什么,分析痛哭的母亲代表了战争给人的一种痛苦,灯的造型及作用,锯齿一般,历史将记录着一切。还有毕加索本人所说的马代表着西班牙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第三小组回答色彩问题,全部运用黑白灰,营

造悲剧气氛。第四小组回答为什么这么画,这些都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思考并总结: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方法。感受支离破碎的场面、牛,马,抱孩子母亲,下楼梯的妇女等人的动态。灯的造型,牛的表情,画面的整体色彩,感受画面所呈现出的痛苦,混乱的情境。 第二个环节:情景交融的意境 1、欣赏感受。播放课件中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感受画中的独特意境。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大师是如何营造艺术的情趣的,对比中西方营造艺术情境的方法。欣赏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先生把听觉运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的意境。 根据画面诗句的意境进行讨论。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诗意有两种表

王莹《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王莹《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王莹《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王莹《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

浅析舞蹈艺术的意蕴与意境

浅析舞蹈艺术的意蕴与意境 意境,主要是指抒情性舞蹈艺象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分虚实,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舞蹈;艺术;意蕴;意境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75-02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1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 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

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以少总多,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虚拟的动作表演重在动作的高度美化和感情的充分抒发,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由,拓宽表现生活的领域,超越有限的“实境”,营构无限的“虚境”,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旨在调动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艺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艺术意蕴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一般来讲,艺术意蕴还不完全是由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案

《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案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 2、难点:通过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体验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学习任务——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表现方法,对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其次:情趣和意境这样较高层次的艺术语言,会让七年级的学生感到深奥难懂。为了课堂学习的顺利展开,简明扼要的讲解:情趣——美术作品中让你感到有趣的,最吸引人去看的方面,意境——美术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东西。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消除学生学习顾虑,激发学习兴趣; 2、课堂引导阶段:观看有趣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动有趣的照片。 3、发展阶段: 第一环节: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春牧图》对这一作品进行欣赏评述,问:你觉得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跟学生共同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找出答案——侧坐的牧童转头仰望春柳(跨在牛背上不时抬头看春柳)、悠然行走的牛(观察牛的姿态)。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感觉,是这幅画的情趣所在。 然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欣赏评述《蒲公英》、《青蛙》、《散步》这三幅作品。(播放背景音乐)

《蒲公英》:提问几名学生得出小姑娘吹起蒲公英的花子儿是最有趣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用简单的几笔浓墨勾勒出镰刀和篮筐,即丰富了画面,又能表明小姑娘的现状,与吹花子儿抒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形成对比。 《青蛙》: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是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缠住脚的小青蛙在挣扎求助,和画面左下方的三只大青蛙悠闲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如果仅画三只青蛙或只是一只缠住脚的青蛙就缺少情趣) 《散步》:学生发现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画面中被举起的人物像放风筝一样轻松的漂浮在空中以及作者在画面中的面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家喜悦的心情。 第二个环节:情景交融的意境 欣赏感受。播放课件中的《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诗意图》,感受画中的独特意境。(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分析探讨。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展开讨论。 结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句对《独钓寒江雪》画面的意境进行分析理解,突出一个“独”字,一叶舟,一钓翁,几笔水波,大片的空白显现出江水的辽阔和钓者的悠闲,表现出空蒙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已空当实,无声胜有声,增强了空间的表现效果,使画面境界空灵,意趣盎然。 《李白诗意图》根据画面诗句的意境进行讨论。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诗与画的有机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将诗题在画中,互相衬托,来表达画家的感情。也以大面积空白,表现了大地的空阔与苍茫,表达了思乡之情。 4、小结 结合本节课欣赏评述的美术作品中对情趣和意境的认识,使我们认识到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青青河边草意境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文化修养等。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但我们必

六、艺术作品典型和意境备课讲稿

六、艺术作品典型和 意境

六、艺术作品典型和意境 对于艺术作品来讲,典型和意境是十分重要的两个问题。一般来讲,典型重再现,意境重表现;典型重写实,意境重抒情;典型重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境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以再现为主的各门艺术,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常常侧重于在作品中塑造典型; 以表现为主的各门艺术,如: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等,常常侧重于在作品中创造意境。 (一)、典型 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简言之,所谓典型,或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形象。 还有一种广义的解释认为:典型应当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等。 不管怎样,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 典型: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典型的人物形象,确实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显著特征。 ?绘画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曾经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么,什么是典型人物呢? ?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能充分地表现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罗中立《父亲》 文学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为什么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各人有各自不同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谁和谁也不可互相混淆。贾

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自不必说,就是同母所生的尤二姐和尤三姐,个性也截然不同,前者软弱,后者刚烈。连大大小小的使女丫头,也无一不各具独特的个性。 艺术典型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体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阿q正传》 ?阿Q质朴愚昧而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而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而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而又安于现状。 ?他纠集了这些复杂的性格,用精神胜利法来获得自我满足。 ?阿Q是中国国民性的一个代表,是在典型环境下产生的典型人物。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优柔寡断是哈姆雷特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代表了当时欧洲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因此,哈姆雷特的性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钟爱。 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能在现象中体现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必然来。 ?在具有个性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应当体现出具有一定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的必然规律。典型人物作为个人来讲,他的遭遇、经历、命运、性格、行为等等可能具有偶然性,具有不可重复性,但是,在他的这种偶然性中,又常常体现出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必然性。(祥林嫂、葛朗台) 《祝福》祥林嫂 (二)、意境

形体与舞蹈选修课感想

xx旭光38 能参加这个选修课,我觉得十分好幸运,因为通常这类选修课程报名的人比较多。在这个课程里,眭老师主要教我们芭蕾舞的练习动作和华尔兹交谊舞。当然这个课程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华尔兹,刚开始时候一直交芭蕾舞练习动作,虽然能充分锻炼形体和肌肉,但是就是缺乏趣味,但我依然继续上课,盼着华尔兹的到来,因为班里面也挺多美女啊,嘿嘿,扯远了。刚开始接触华尔兹,我觉得挺难学的,既要跟上节拍,脚步又不能挑错,还要不要踩到舞伴,但随着练习的增多,就能开始比较好地控制,但依然时有出错,这令跳舞双方都会有点尴尬。刚开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害羞,随着练习的增多,大家都开始熟悉,慢慢地我就没那么害羞,后来变得大方起来。为什么?因为每节课,上次跳完的舞伴都每没来,于是我就找新的舞伴,跳着跳我就熟练起来,还鼓励舞伴,只要男方不害羞,女方就会渐渐没那么害羞紧张,跳起来也就顺畅好多。最令我开心的是我掌握了,带动女孩跳华尔兹并且是随心所欲地跳,那种自由和欢快的感觉,难以用词来形容,不过当时我脑海出现的词就是翩翩起舞,这个词小学就学过了,到现在才能体会,真搞笑,想舞蝶那样翩翩起舞,一个字爽,两个字好爽,三个字爽爆了。感谢老师给我这份体现,哈哈~如果大一就参加这课,交个女友就爽了。不过能找跟到自己很配的舞伴是最幸福的。好下面内容纯粹增加字数,老师你就不需要看了,听人说要1500字。今晚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会带歌来,好好enjoy这最后的舞蹈课。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