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工业国家,而德国中小企业在这个国家的发展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的中小企业拥有丰富的创新经验和深厚的技术水平,这些经验和技术深受其他国家的追捧。本文将介绍德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德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德国中小企业主要是对称结构,即企业之间的规模差异不大,相对平均。大企

业和小企业数量相对平衡,但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德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式企业,管理灵活,反应迅速。中小企业在德国的就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德国就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经验

德国的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快速发展,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经验。德国中小企业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自身的业务环境、市场机会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积极应对挑战,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首先,德国中小企业注重人才培养,为自身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德

国中小企业实行学历门槛相对较低,注重实践经验的人才招聘模式,尤其是长期教育体系。此外,德国的中小企业也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自我职业发展体系。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其次,德国的中小企业注重市场活动和产品创新,不断发掘市场机会,开拓市

场前景。德国中小企业注重对产品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该企业在长期经营中不断追求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创新性和综合竞争力。最终,企业通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调整,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德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德国的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企业提供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首先,中小企业必须秉持“人才为根本”的发展理念,大力进行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企业要建立实用的内部培训机制,发掘员工潜力,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以此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企业应注重市场活动和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市场前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需要企业具备必要的行业知识,更需要企业能够发掘前沿技术,探究产品创意,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不断地试错与调整。

最后,必须注重管理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本身管理也不能过于僵化,需要更具弹性以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与调整。

总之,德国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着独特的发展经验和技术水平。无论是在人才培养、市场活动与产品创新,还是企业管理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方面,德国的中小企业都值得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德国中小企业成功的奥秘及启示

德国中小企业成功的奥秘及启示 .李保宁 在德国,超级跨国大企业名闻遐迩,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敢与大企业相匹敌,中小企业已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中小企业的产品要占德国产品的7O%至 90%的市场份额,德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它们创造的,它们创造了全部德 国利税的50%,雇佣了全部职工的三分之二以上,培训了全部学员工的80%,占整个国 民经济总值的40%,即使在金融风波欧元动荡期间仍保持稳定发展,新建企业超过破产企业,中小企业对德国经济贡献实在功不可没。 一、奥秘 (一)市场营销国际化是成功的途径 由于规模较小,所以中小企业在规模上不占优势。为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 德国中小企业通常将自己的资源集中于一个非常狭窄的市场缝隙中,从事专业化生 产。然后,力争在那一特定的市场缝隙中坐上头一把交椅,从生产角度讲,它不分散自 己的力量,然而在销售方面,它们却四面出击,开展国际化的营销和销售,它们认为,只有市场营销国际化,才能使企业有赖以生存的空间。德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国际化过程 开始于本世纪5O年代。时至今日,那些成功的中小企业平均每家拥有9.6个国外分支 机构。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样规模的企业相比,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在国外市场建立 自己的分支机构(一般是销售和服务机构),这是德国中小企业的特色。德国成功的中小 企业9O%以上在美国市场上有自己的分支机构,一半以上在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性 服务网络。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中是没有的。 (二)科技先导是成功的关键 实行科技兴业在德国已经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 为了增加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准,德国教科研技部设立“小型企业参与基金”,每年提供约6亿马克(约占科研促进总额36%)促进中小企业实施技术革新计划,特别鼓励中小企业在加工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研究、激光技术、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并为此提供优惠贷款。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技术转让,如向中小企业提供科研人员或企业派人到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并为此提供科研津贴。联邦政府还为中小企业改善环境项目,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垃圾处理和节能等提供优惠贷款。德各州也通过技术咨询、推荐科技人员、提供科研津贴等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为了保持优质,中小企业拥有超过一般水准、有事业心 的职工创造的尖端技术成就,这些高新技术辅以服务客户精心琢磨的售后服务方案,往往是中小业成功合剂的配料。技术上的领先为中小企业的优质产品提供了保证。人均专 利的拥有量一直是德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如CHINAMARXET事紧固技术、结构建筑构件系统的生产。人均拥有的专利数目是每百名职工达239件。 (三)敢于创业是成功的基石 德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经营,一向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声望”,其企业在历史上富有传统的自强、自立、冒险和奋进精神,使德国获得“创业之国”的美称。中小企业是德国这个创业者之国的天之骄子。这些不声不响的获胜者,诀窍常常简单得令人惊讶:“敢于创业,在世界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和来公司(MA TT)生产口琴和手风琴,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5%,阿诺尔德和里希特公司生产的35毫米电影摄影机,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0%,梅尔克林公司生产的模型火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而只有1o名职工的卡尔·耶格尔公司,生产的香柱、香棒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0%。它们以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见缝插针的竞争力克服经济萧条的压力,这是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的标志。有自信,合的中小企业家的一句口号叫做“不是大的打败小的”,而是“快的打败慢的”。当别人在经济萧条中坐等良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 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 (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 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三)直接或间接拉动就业

德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及启示

德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及启示 德国经济总能力占世界第三位,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长期以来,德国在高技术园区的建设、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高技术园区的建设 德国的高技术园区形式多样,根据投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投资型、混合经济型和私人企业型,高技术园区比较多见的形式有研究园、工业园和企业创新中心等。它们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则分别侧重于提供技术研发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 1.研究园区的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和应用技术的开发,为高技术产业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德国的研究机构分为三类:高等学校、经济界的研究单位、大学外的公共或私人的非公益性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是德国研究工作的基地。而那些依赖大规模昂贵设备以及巨额经费方能实现的耗资巨大的长期研究项目,主要由高校外联邦及各州共同资助的研究机构承担,如基础物理、新能源、航空与航天、医学、分子生物学、环境与极地考察等。在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方面,高校同其他的研究机构及工业部门的实验室进行合作,以促进和加速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德国年度用于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国内费用总额在西方7大工业国中位居前列。 尤利希研究中心,是德国著名的海尔姆-霍尔茨工作组中的16个大型研究机构之一,其资金来源的90%靠联邦政府提供,科研机构所在地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提供10%。在这一类科研机构,国家资金一般不支持很快可以赢利的项目。在德国,工业界的研究要比当前生产应用技术提前10年,而尤利希研究中心从事的基础研究则更加提前。尤利希研究中心目前主要从事基础研究、长期项目研究、关键技术的改进、交叉学科领域的跨学科解决方案等,内容涉及物质结构与材料技术、环境相关技术、关键技术、能源技术、生命科学等5个领域。中心和工业界、高校建立广泛联系,产学研结合十分密切。同时,中心研究工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国际间项目合作交流很多,每年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科研人员来此工作,尤利希研究中心还和中国的30多个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2.专业高技术工业园区建设注重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行业的管理经验和产业链的配套,成为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摇篮 位于柏林附近的Hennigsdorf市TBZ生物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经验说明,在专业产业基地的建设中,要有效地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专业管理经验和产业链的配套尤为重要。

德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浅析及借鉴

德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浅析及借鉴 摘要:为了完善我国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本文将中德两国促进企业的创新政策进行了比较。首先阐述了德国促进企业创新的几方面政策,再通过选取德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的成功之处并与我国的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借鉴,取长补短,提出了要促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和各创新单位之间的联系,完善创新信息服务系统,适当加强促进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等建议。 关键词:企业;创新政策;比较 在知识社会或信息社会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受到广泛重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推动我国企业进行创新,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国家创新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创新,通常通过制定相应的创新政策来得以实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快速,但如何确保更深层次的发展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创新成为了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科技发展主要依赖技术进口,科学与技术的提升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始终落后于经济增长,但这个趋势在前几年有所改

变,国家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德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高度重视,很早就致力于运用政策和法规构筑创新体系,重视并积极促进创新活动,已成为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德国历届政府和企业界始终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所在。其科研成果转变成商品的转化率高,有较多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在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方面,德国的经验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创新和创新政策 (一)创新理论起源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1912年发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从而开创了创新理论的先河。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所说的“经济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同时,熊彼特指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非技术范畴,指出发明(Invention)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 (二)技术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非常广泛,包括了技术创新,市

德国制造业先进经验与启示

德国制造业先进经验与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都意识到实体经济具有重要基础作用,特别是制造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各国对制造业争夺日趋激烈,实施转型升级谋求国际竞争优势。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与德国独到的制造业创新和劳动力培训体系密切相关,被称之为“德国模式”,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提供借鉴。 标签:德国制造;先进经验;启示 1 产学研高度协作,合力打造出先进科技创新体系 在创新方面,“德国模式”优势体现在不仅拥有强大的基础科研能力,更重视应用技术研发,各级政府在创新战略统筹,实施和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1)大力发展基础科研。德国建立强大基础科研平台,拥有数量众多的研究型大学,国家实验室,以及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普朗克研究所等知名科研机构,形成密集研究网络。联邦政府通过提供经费支持把握基础科研方向,引导工业技术发展。 (2)高度重视应用研究。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存在成本高、风险大等阻碍,中小企业无法投入大量资产搞产品研发,这一现象被称为“死亡之谷”效应。弗劳恩霍夫协会70%营收来自企业,30%经费由政府提供。协会下设67个研究所,拥有2.3万名科研人员,设立众多海外研发中心,覆盖几乎全部学科门类,主要目标是将基础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实用技术和新产品,降低投资风险和研发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渡过“死亡之谷”。协会每年帮助企业完成6至8千个研发项目,项目规模从1千欧元到数百万欧元不等,适合各类企业与之合作。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委托协会开发合适的技术或产品原型,或租用协会的开发、测试设备,大幅削减研发成本。协会还通过科研网络实现不同产业基地间远程协作,帮助发展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联邦工业研究协会主要向中小企业普及各类创新信息,指导企业与相应的应用研发机构对接,管理有关联合研发项目,为大型研发活动组织人、财、物等各类资源。 (3)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创新。德国经济能源部出台“中小企业创新”项目,为企业提供最高达35万欧元的创新补贴,既可用于自主研发,也可向第三方科研机构购买技术或咨询服务。德国还为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特别资助。州政府为产、学、研联合研发提供专门资助,如巴伐利亚州向企业提供“创新证券”,用于报销研发成本,调动中小企业研发积极性;为高新技术初创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为国家级项目提供额外资金支持。德国各级政府激励措施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 (4)政府加强战略规划和协调指导。联邦政府制定统一的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政策目标和发展纲要。“高新技术2020战略”是德国主要的国家创新战略,

德国电子政务云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电子政务云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程婉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电子政务云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政务云在德国的发展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发展电子政务云提出了建议.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3(012)003 【总页数】2页(P145-146) 【关键词】政务云;电子政务;政府职能 【作者】程婉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电子政务云是电子政务的延伸,其目的是优化政府信息化管理及服务职能,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之一的德国,虽然在欧洲范围内,其电子政务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联邦政府近年来的大力推动下,德国的电子政务,尤其是政务云飞速发展,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 一、电子政务云在德国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面临着机构臃肿、财政紧张的窘况。为更好地实现政府机构的衔接和重组,德国联邦政府于1999年制定了“德国21世纪信息社会行动计划”(Initiative D21),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为信息技术在政务上

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得益于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IT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广泛应用,D21行动计划为德国发展电子政务云奠定了基石。 随后,德国联邦政府又分别在2000年和2006年发布并实施了“联邦在线2005”(BundOnline-2005)及“电子政府2.0”(E-Government 2.0)计划。2005年底,“联邦在线2005”项目顺利完成,成效显著:联邦政府在线提供440项服务,州政府在线提供300项服务,全国超过30%的公众以及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利用电子政务与政府互动;截至2010年,“电子政府2.0”计划初步实现了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办公,进一步推进了公民、企业与政府机关的电子沟通,使德国政务的电子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这两项计划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德国电子政务云初具雏形。 2010年10月,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部长宣布实施“云计算行动计 划”(Aktionsprogramm Cloud Computing),该计划预计在三年内大力推广云计算,为加强德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电子政务服务水平铺平道路。“云计算行动计划”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及中小企业推广云计算,通过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业务发展,并及时为德国经济挖掘巨大的云计算潜力,解决使用云计算中面临的挑战。该行动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利用云计算开拓市场空间与潜力;二是建立以安全、可信为优先目标的创新友好型法律框架;三是开展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云计算服务标准;四是通过指南和门户网站发布指导信息。 二、德国电子政务云的发展特点 (一)以项目为核心。德国联邦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云建设过程中,并未设置固定的领导小组,而是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协调运作,项目资金及技术资源也并非完全来自政府,有相当一部分由项目自筹。 以2010年9月由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BMWi)发起的“可信云”(Trusted Cloud)

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

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以其稳健、高效、具有竞 争力的经济体系而闻名。虽然德国有许多知名大企业(如大众、西门子和戴姆勒等),但实际上,德国经济的支柱是其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根据德国经济部的数据,约99%的德国企业是中小企业,其中95%的企业员工数量不超过250人。这 些企业在德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那么,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 一、注重质量和专业性 德国企业在全球有着良好的声誉,这一点得益于它们对质量和专业性的高度关注。德国的中小企业通常是由具有高度专业化技能的工人经营的,他们注重细节、严格遵守生产标准和程序。由于他们的专业性和优秀的质量,德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二、注重创新和研发 德国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的中小企业虽然规模 较小,但他们通常拥有高度专业化的研发和创新团队,并且花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在新产品和技术的设计和制造上。同时,德国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资金和其他支持,以鼓励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 三、注重稳健的财务管理 德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上表现稳健,通常会保留足够的财务储备来应对可能的 不利情况。他们采用谨慎的财务战略,不会消极地借入大量的债务来扩大业务规模。相反,他们通常会寻找稳定的现金流,并且谨慎地管理资产负债表。这一点使得他们在经济衰退时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因为他们拥有足够的储备和财务弹性。 四、注重市场细分和特色化

德国的中小企业通常会通过特色化和市场细分来实现业务增长。他们专注于某 个特定的市场细分或产品领域,通过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策略允许德国中小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五、注重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和家族企业文化 德国的中小企业通常是家族生意,经营者通常拥有创业者的勇气和企业家精神。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市场机会并及时调整战略。此外,德国的中小企业也注重家族企业文化,强调承诺、责任、看家护院的价值观念。这种文化有助于企业的稳定性,提高员工士气,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经济上的成功。 总之,德国的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声誉,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 们注重质量和专业性、创新和研发、稳健的财务管理、市场细分和特色化,以及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和家族企业文化。这些成功因素共同使得德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上更加强大和有竞争力。

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

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 中小企业是指那些经营规模比较小,作业人员比较少,资本额和销售额都不大的企业;从近几年来的发展来看,不管是美国、俄罗斯、英国、东欧,还是东南亚各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已成为抑制这些国家经济衰退,维持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他们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值得我国中小企业借鉴; 一、美国:完善立法,援助中小企业科技开发及成果转化 在市场竞争结构安排上,美国一直鼓励竞争,是世界上执行反垄断法最坚决的国家;自1890年以来,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垄断法和小企业法规,为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并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如成立各种小企业领导和管理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贷款担保、市场信息和各种技术与管理知识等; 同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它主要通过立法,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硬性规定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按一定比例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用于援助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主要是资助具有技术专长和发明创造的科技人员创建高科技企业,以促进他们的专利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中小企业在计算机、程控仪器、电子元件、工程和科学仪器等行业占有很大比例; 二、德国:政府资助,以社会力量为主导,加强对职工的技能培训 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体现在对职工技术教育方面的帮助,各地都有政府部门开办的为当地中小企业培训学徒工、对中小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改行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经费由政府拨款;政府也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就近到有条件的大企业培训职工,甚至在必要时提供资助;德国政府还规定企

业必须从销售收入总额中,提取一定经费用于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后续教育;职工就业前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认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葡萄牙:政企共同出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葡萄牙政府设立了一种名为PMEIAPMEI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共计3亿多欧元;该项基金交由葡萄牙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资本公司、葡萄牙商业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共同管理;葡政府希望利用该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日本:大集团在高新技术领域控制中小企业创新 日本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基本上是在少数大企业集团的控制下来完成;日本70%的企业产权属于法人股东,以三井、三菱、住友等垄断财团为核心横向结合的企业集团基本上控制了日本经济的命脉,而多数中小企业进入这些大财团的系列化生产体系,对这些大企业存在较强的依附性和从属性;尽管近年来日本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禁止垄断和保护、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垄断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掠夺,但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必须要靠大集团的帮衬才可完成,日本战后崛起的一些企业集团,如丰田、松下等,集中在高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业领域内,这些集团控制着大量的中小企业创新; 五、东南亚国家: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资金融通 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看到了金融危机中大企业纷纷落马而小企业充满活力,也开始把注意力转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上来;马来西亚政府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机构,重点加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联系,以进行技术转让活动和拓展海外市场;它还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提供多方面的财务津贴,包括科研开发和开发工作耗费的资金、企业职工技术培训的学费超过50%,以及参加国内外商品展销会的开销等;泰国政府除了向致力于科技研究、开发

德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周华东 【期刊名称】《科技中国》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周华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独特的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在促进产学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从科研体系向企业转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做法。本文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性特征,对德国科技成果转化经验、成效及不足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加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德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经验 科技成果转化,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就是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对接,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点到点的过程,而是发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系统性行为。不同国家创新体系的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会塑造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特征。一般而言,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大体有两类:一类是间接转化,即将高校院所的成果转移给产业,具体包括合作研发和技术转移;另一类是直接转化,即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和创业直接商业化。 要实现科技成果顺畅高效转化,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公共科研体系能

产出易于被产业接受的成果;二是企业存在技术需求且具备技术吸收能力;三是中介服务机构具有专业化服务能力;四是科技金融系统发达,能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支持;五是政策环境保护知识生产并能激励成果转化(参见图1)。 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化国家,其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典型的德国特色,这也同样体现在其科技成果转化上。德国有着定位清晰的公共科研体系、高度重视创新的企业群体以及良好产学研合作关系,总体上造就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近些年,德国公共科研体系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每年整体上为德国贡献高达190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伍慧萍,2015)。 1.公共科研体系“接力开发”为产业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技术供给 二战后,德国对国家公共科研体系进行了重塑,围绕创新链逐步建立了差异化功能定位的科研系统布局,紧密匹配互补形成从基础前沿探索到应用技术研究再到工业技术开发环环相扣的研发链条,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按照创新链逐步走向成熟。 图1 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性特征 在联邦层面,四大国家级科研机构功能定位清晰,职能衔接互补。马普学会侧重基础研究,亥姆霍兹联合会从事大科学研究,莱布尼茨联合会主要从事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弗朗霍夫协会则直接面向产业从事应用技术研发。弗朗霍夫协会根据德国产业的区域分布在德国全境有67个研究所,总计24000多名员工,每年承接约6000~8000个产业项目,成为推动技术熟化开发的国家级枢纽和平台。 在州层面,各州聚焦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一批完全面向产业的应用型技术开发机构,比如巴符州从1985年起陆续出资建立了12家与各个产业密切结合的应 用技术研究所。另外,高等教育机构也有类似的功能区分,研究型大学侧重基础前沿研究,还有一大批面向产业的应用技术院校,如亚琛应用技术大学,为产业提供应用型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 德国紧密衔接的公共研发体系,层层推进知识生产,为产业提供可应用、易接受的

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启示

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启示 作者:李玥马永洋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2期 摘要:德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小企业企业政策和稳定的房地产市场。目前,我国经济的进入新常态,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国经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小企业 一、德国经济特点 (一)德国特有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德国特有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能克服自由市场经济市场失灵的弊端,也能避免计划经济失去市场活力的困境。 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将私有制的自由竞争原则和社会公平相结合;第二,主张个人自由、创新行为要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三,反对垄断;第四,保持货币稳定,进而保持物价稳定;第五,在对外贸易方面,主张贸易自由化,消除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第六,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干预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点是即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也通过政府的干预使经济在平稳的轨道上运行。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存在体制僵化,缺乏灵活创新的缺点。 (二)坚持“限大促小”的企业政策 德国一直坚持“限大促小”的企业政策,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德国的经济支柱和创新的主要力量。 德国企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政府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第二,联邦政府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任务交给各州政府,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各州发展情况;第三,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统一的《中小企业减负法》;第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第五,联邦对外贸易署专门设立信息处收集世界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各相关企业;第六,成立一批政策性银行或专项基金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德国的企业政策保证了市场经济模式提倡的秩序竞争,充分发挥了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中介机构臃肿、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过程中分工不明确等缺点。

基于德国会展业发展启示分析西安会展旅游发展

基于德国会展业发展启示分析西安会展旅游发展 作者:崔少玲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3期 崔少玲 作者简介:崔少玲,出生年月:1985年9月13,籍贯:山东,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教育方向:会展及旅游方面。 德国会展业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现代经济产业,本文通对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概括分析,借鉴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此结合西安会展业旅游市场现状,为西安会展旅游市 场的发展提出策略式建议,促进西安会展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国的会展业在世界上具有“会展第一大国”的称号,其拥有众多的会展中心、展览公司、相关的服务机构以及规范严密的行业协会和组织。目前,德国重要的会展城市以柏林、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汉诺威、莱比锡、慕尼黑、等为首的中心城市。其会展中心的发展,不仅在 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方面反映了德国城市的兴衰,更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促进了其进一 步的发展。 一、总结德国会展业发展 德国号称世界“第一会展大国”,全世界重要的专业展会150个,其中120个是德国举办的,基本涵盖了所有服务行业和工业产品领域,目前德国已形成了成熟的会展经济圈。德国会 展业能在全球会展业激烈的竞争中傲视群雄,一方面是取决于其一流的展馆基础设施,另一方 面得力于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创新的开拓精神。 (一)先进的管理创新模式 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其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德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有力的推动了德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但德国政府主要在对行业的宏观调控方面,只是作 为展览业的管理者和协作者,并不直接参与展览举办。政府主要投资或资助建设展览场馆。其中,实力雄厚的展览公司多由政府控股,实行企业化管理。 (二)德国行业协会发挥强势作用 德国展览业协会既是德国展览业的权威组织,也是代表德国政府的行业组织。它由参展商、参展与会者和会展组织者三方面力量组合而成。德国展览业协会不是以展会主办方形式存在的,而是以服务和协调为宗旨的一个服务性机构。主要负责与议会、政府各部门和其他行业组织进 行沟通协调;对在德国举办的展览及德国在国外组织的展览活动进行相关工作的协调;确保德 国会展市场的透明化;研究、评估和维护客户的数据库;出版和发布以及宣传展览指南,提供 有关展览的咨询服务和培训等。 (三)积极有效拓展海外市场 德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德国在国外的参展活动,德国联邦经济部及各州经济部或经济促进 机构为帮助企业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在德展览业协会每年会为德国中小企业推出的一系列官方

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袁青鹏 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压力。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且亟待解决 自身质素不高,技术创新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不够,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与问题较多,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综合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在下列几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此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缺乏。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严重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有关调查,目前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1%,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为41%,处于国内中等水平的为47%,处于国内落后水平的为11%;大部分企业对现有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状态的评价一般,只有1/3的企业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最缺乏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方面的缺乏往往同时意味着在信息方面的缺乏,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信息方面的劣势表现得更为明显。三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 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心头之痛。 从内在原因分析,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质素不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财务数据失真,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 从外在原因分析,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首先,银行缺乏利益驱动。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目前仅14.7%,中小企业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银行

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2011年12月13日 [摘要]德国很早就注重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是世界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 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德国;创新政策;创新活动;创新主体 [中图分类号]F151.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8)02-0103-02 德国很早就致力于运用政策和法规构筑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活动,已建成典型的创新型国家。目前,德国教育普及率高,高等教育发达,知识传播系统完善,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的传统。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科技研究和开发,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资助渠道宽广,来源多样化,除了公共财政和企业的资助外,还有私人机构及国外的投资。德国通过建立宽松和完善的法律环境,形成良好的科研运行机制:学术自由,机构自治,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德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实力雄厚,设置合理,协作程度和资源利用率高,成果显著。德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创新产品商业化程度、科技型创新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比重等都很高。德国的创新政策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 在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预算中,联邦教研部获得80.26亿欧元,比上年增长4.3亿欧元,增长率为5.6%。其中,仅项目资助就达到23.3亿欧元,占预算总额的14%,比上年有了显著提高。预算中还有一栏1亿欧元的“精英大学”专项基金,用来资助慕尼黑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和卡尔斯鲁厄技术大学等首批选出的“精英大学”建设。德国政府还宣布,未来4年,将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60亿欧元的研究经费,其中40亿欧元归教研部支配,主要用于“精英 大学”竞争计划、三大高校外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德意志研究会的项目新增费用、生命科学、安全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德国在2006年首次发布《德国高科技战略》报告,系统提出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目的是确保未来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并使高科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

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及启示 关于《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如在财政税收方面仍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围绕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是对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能有所启示和借鉴,进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国际比较 目前,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后危机时代,随着投资经营环境和出口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一、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难题,发达国家(地区)都制定了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为主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其中,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是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的一般性政策。而与税收优惠不同,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这些选择性政策的使用是有限的。具体如下:

1.-般性政策 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的税收约占其增加值的40%。5%。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税负相比以前减轻了一些,但也占其增加值的300/0左右,负担仍较重。为进一步减轻税负,各国(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下面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其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美国国会于1981年通过了《经济复兴法》,将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25%,资本收益税下调至20%;1997年又颁布了《减轻税收负担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意图。根据此法,中小企业在今后的十年中将会得到数十亿美元的税收减免…(P120)。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包括:减轻中小法人的法人税率,如资本金在l亿日元以上的普通法入的法人税税率为37.5 010,而对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中小法人的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