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的实践与思

江苏如皋姬学松

物理学科离不开总结一定的规律,形成定律或结论。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规律研究和形成的过程,并运用相关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途径

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来探寻物理规律是新课程所大力倡导的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根据某些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②作出猜想和假设。③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⑤分析与结论。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运用实验探究来总结实验规律,学生因为亲自动手实践不仅理解深刻,记忆保持时间长久,还能增强学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已有的物理规律进行逻辑推论,形成新的有说服力的结论,这就是理论规律教学法。如我们在进行“液体压强公式”的教学时,可以针对液体压强的定义来推导液体压强的定义式是什么?(P=F/S)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液体重力产生)

二、关于物理规律教学的实践思考

(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物理规律的发现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经过多次实验与观察,再进行推理归纳,如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欧姆定律等。二是由物理现象,经过一定的科学推理和合理想象而得到的,如牛顿第一定律、功的原理等。三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或公式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如液体压强公式、斜面公式等。

(2)注意物理规律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些物理规律和其他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设法归纳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为例,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规律,是有条件的(不受力);但是惯性是无条件的,所有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惯性。因此,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立足的前提:正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才成立。

(3)要深入理解物理规律的学科意义。在进行物理规律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理解物理规律的学科意义,避免生搬硬套式的学习。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要从理论的角度引导学生解释清楚实验规律,让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来深入认识物理规律。②从专业角度理解物理公式。物理公式一般是以数学表达式呈现的,但是我们学习物理时要从物理意义的角度来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③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的表达式中各个字母的物理意义以及各自的单位。

(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物理规律的出现往往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来建立或推理,超越一定的条件范围,物理规律是不可建立的,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得出错误结论。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物理规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避免生搬硬套物理规律,错误运用物理公式,做到这一

点,学生才能正确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压强公式籽=pgh 只适用于液体,就不适用于固体和气体。

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后,我们不能就此作罢,弃之不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物理问题,在运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物理规律及其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物理能力培养离不开典型例题的呈现。典型例题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其分析,运用所掌握的物理规律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阿基米德原理解题的一般思路是:①明确研究对象所处位置及状态。②分析相关受力,找平衡关系建立方程。③运用适当方法求解。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对例题的分析之后要及时总结解决问题的技巧,做到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课程的学习离不开生产与生活。初中生正是形象化思维高度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时学会运用物理归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打捞沉船,学了电学规律以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测量学用电器的功率并实际测量。这样,一定会极大地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及时进行阶段测验,有效反馈物理规律教学效果。测验是普查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阶段测验,及时反馈学生对物理规律学习的效果,并对测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有效评价,及时调整和完善物理规律教学计划。

总之,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创新也没有极限。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正确理解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意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科兴趣,一定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物理规律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第一篇: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教学理论、教学价值观的不断扩充而发展、变化。物理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本来就存在难教、难学的情况。物理新课程标准仅仅对学生学完某一章或某一学期之后提出了学业标准,对教师如何具体施教没有一个限定,这便使得物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缺少一条知识传输的桥梁与纽带。文章通过寻找“物理规律”的教学现状与有效教学间的差距,并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物理规律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物理;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一、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过程思考 一节完整的物理课堂教学,大致由六步构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新课、布置作业。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也叫课堂调控,分为课前组织教学和课中组织教学。课前组织教学是检查上课人数,检查学生的课本及文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课中组织教学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纪律,环顾四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以良好的纪律和饱满的精神听课,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2.复习检查:是指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所学过的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回顾。可以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也可以用做简短练习题的方式,既检测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回顾。3.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教师讲授新课前的导言,即用简短的话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新课题上来,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去听课。导入新课的方法众多,要根据所要讲述的新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中,知识体现出其价值,尤其是与生活、与人的生命活动之延续密切相关的应用价值,可以激活存在于人体内的解谜、求取真相、知难而上的好奇与冲动的‘类基因’”,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与探

物理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共6篇)

物理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共6篇)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洛南县八里桥中学薛栋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成绩分层现象十分严重,而且金字塔的底端比 例较大。对学困生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因素等原因,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 主动性,而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表现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 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后是放弃。对学困生进行认真分析发现,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学习暂时困难型。该类型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能力较好,学习中所遇问题,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第二类:学习能力缺乏型。这类学生主要特点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题能力,都较低,但学习行为习惯较好,意志比 较坚强。 第三类:学习动力缺乏型。这类学生的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低于上述两类学生,主要由于自 身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 第四类:学习整体困难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较差,求知欲低,意志和好胜心不强,所以总 体能力和个性发展水平均较低。 针对四类学生的各自特点和共性特征以及各自在学生中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当前,我认为自己应当作的是: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确立学习目标。通过对聊、座谈、 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明确学习动机、确立学习 目标,并分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培养、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能 够好的信心,努力搞好学习,从而走上正常学习轨道。 2、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 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认识到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 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在物理教学中突出过程性, 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 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3、注重实验。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 组实验,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 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 提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 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长期来看更是对学生智能和 潜能的发展,形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有深远的影响。 4、注意加大多媒体的应用。今天,多媒体设施在农村中学基本 普及。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将重难点醒目 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难点以各 种画面素材轻松地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 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难点和突破重 难点的效果。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应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 示在课堂上,从而使物理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对物理 应用性认识的提高和物理原理的理解。 总之,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工作,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手段,让学生由学 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 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辛桂娟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篇1 为了上好物理第一课,我上网下载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以及中国探月工程的相关视频,还有相关科学家的一些简介及主要贡献,另外还准备了相关力、热、光、电等一系列物理实验,学生的看的很认真,也很有兴趣,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课程,但又是一门系统严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多为难之处,在学生对教师和物理学科特点都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去接触难点问题时,势必对师生感情的交流和进入课程教学后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很大障碍,教师要做好难点分解与引导。这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的持久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而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初中物理第一课至关重要,即使花较多的时间,也要认真完成好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大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一些疑问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就一条平坦之路。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篇2 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让其积极思维,使其表现欲望得以释放,从而获得成就感,并在情感能力方面得到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素养。因此,在课改中,我的工作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对此,我主要抓住几点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 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不论是工作总结、计划方案、合同协议、教学教案还是其它类型的文档,一篇好的文档不仅能够让人看着专业,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满足你目前的需要,解决你遇到的问题,您浏览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正文如下: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篇1 20__年12月6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我县初中物理实验教师培训,通过听夏学茂、邢清、陈军民、刘奇国等几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对传统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认真观看了专家讲座及实验演示,感受很深。专家们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课堂总是那么丰富多采?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深邃?他们的角度总是那么恰到好处?通过学习专家的教学方式,使我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深受启发,现小结如下: 一.精心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知道了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注意点:1、增加可视性,2动作要规范,3、实验器材的选择要简洁、简单,4、实验过程要合理,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实验数据,解决发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时,要引导全体学生都

要参与、不能一个做、几个看,一个讲,几个听。让学生多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让学生多废物利用,创新设计实验。 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实验教学资源与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 1、物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验,具体形象,亲生体验,让学生感受的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2、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环境。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会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并会正确的操作,严密的记录,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4、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1) 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总结了的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教师指教。 1、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现今物理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大部分试题是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特别是突出考察了物理学科的重点概念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注重基本知识和根本概念的教学。注重基本知识、根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运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此在教学时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公式应重点讲清楚。 2、利用有限的实验器材,注重实验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让学生获取大量感性认识,为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在教学中,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我们都积极创造条件做到演示。学生探究性实验,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

步骤,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3、注重学生解题规范性教育 物理公式的书写、计算题的解题,都有一定的格式。学生可能由于受数学的影响,计算题中很多学生只写数字,没有单位,更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物理公式都没有写,直接写数值和答案。教学时,我们经常强调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物理计算题不只是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物理计算公式的得出,物理量的换算等,所以我们在物理解题时不能只看数字,不看单位,更不能没有公式。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2)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效率的高效显得及为重要。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因而要求教师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五篇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一) 从初中物理新标准来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用规律的自然科学,必须从以下几点来考虑才能完成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我们知道,物理课是初二年级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这也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引入到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中。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要求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并且了解新能源的应用,能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老师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比如以两个小磁铁之间的磁性推动了小木车的快速运动,两个物体的撞击转化成其他形

式的能量的现场试验。还可以以现实案例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做成动态的幻灯片来宣传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提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前自己查资料,从而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物理教学新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有一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自己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设计实验,或者根据课外的资料,来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全文)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全 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如何开展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已成为每一位初中物理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就如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认识。 一、有效备课 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科学性 一个好教案应具有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系统性,随心所欲、虚而空洞的教案是不科学的。 2.创新性 集体备课,案,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进行二次备课,结合

学生的具体实际加以创新,让自己的教艺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地发挥,千万不能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偷懒”。 3.加强“预习” 有效预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1)妥善安排时间 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新课,这样印象较深。 (2)明确任务 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课时预习导引,使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要将预习定位在扫清基本障碍、疏通知识脉络的层面上。 (3)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检查不能让学生生畏,而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成为一节好课的开始。 二、有效课堂 1.有效的导入 新课导入要别出心裁,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时,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采用覆杯实验导入。由此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教

作业二 学习《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学习《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游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物理规律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2、物理规律教学过程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要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归纳和理论分析)来探索物理规律;要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还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3、在物理规律教学的设计上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任务和学生进行足够的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并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突破难点。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策略。 下面我以我最近学习了《物理规律教学教学设计》后上过的一堂课的为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近期我上了《电阻》这一节,里面就包含一部分物理规律教学:探究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本来这一节内容比较简单,以往教学也感到比较轻松,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理解其中的关系,让学生能对让人头疼的电学感兴趣,我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变,便达到了上述效果。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先要通过实验介 绍导体和绝缘体从而引入电阻概念,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就从实验现象中用了铅笔芯和铜丝、铁丝等接入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串联一个电流表,以读出 电流的大小)。通过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反 映不同的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这里,我得 出电阻概念后,就多追问了一句:由刚才的实验你知 道物质的导电性(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吗?学生很 容易想到与物质的种类(材料)有关。这为后面探究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节约了时间(注:在这里虽然没有严格控制变量,但在实验中还是要用长短粗细都差不多的铅笔芯和铜丝铁丝等实验,在后面探究时就不需要实验,只需要作简单说明就行了)。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用路面的情况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类比,加深学生对这几个因素对电阻大小影响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利用自制的flash 课件,让车在高速路面上行驶和在凹凸不平的乡村路上的行驶情况与材料影响电阻大小进行类比;让车在乡村路中通过较短距离与行驶较长距离的难易程度与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进行类比;让车在单行道上行驶和在多行道上行驶时车流量的大小与横截面积对电阻大小的影响进行类比。通过这三种情况的类比,学生很就很容易理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大小影响的定性关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以往几届学生相比较浓了很多。(注:本来是想利用水流进行类比的,但在水平有限,感觉制作难度大,所以作了改动,但媒体展现的效果和学生观看时的情景以及学后的反馈可以看出效果很好!)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在学了理论知识后一定要注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如何精心组织教材,如何有效突破难点,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是任何类型课堂教学都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探讨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探讨 摘要:规律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物理现象中各因素之间的 内在联系,是学生构建起完整物理知识框架的重要保障。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原则,将规律教学生活化,让学生 可以在规律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物理感性认识,体会到物理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规律教学 规律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 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出学生的 主体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物理现象中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让学生掌握探究出物理规律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物理规律是展示物理现象内在联系的一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构建规律的观点,可以有效 地降低规律的抽象性,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提 供良好的条件。 比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 示了两个小片段。片段一是操作人员用手推了一下一个放在桌子上的铅笔盒,学 生可以看到在手离开之后,铅笔盒立刻停止了移动。片段二是操作人员用手推了 一下一个小车,在手离开了之后,小车子仍然行驶了一小段距离。在视频播放完 之后,我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操作,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不一 样呢?小车为什么能够接着运动?”从而利用直观的画面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带着充足的动机参与到接下来的规律探究中来。 二、规律教学要强调生活化

初中物理_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及解读】 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解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及其规律,在实验中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的含义,知道当凸透镜成像时,像距、像的大小随物距变化的定性关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上节《生活中的透镜》,启引下节《眼睛与眼镜》,并且是光学知识的重要知识之一,是光的折射知识学习之后进一步对凸透镜的了解。学生从身边常见的凸透镜及其成像入手,获得直观、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分析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研究的素养。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现象比较熟悉,但也只是知道表层粗浅的知识。另外由于八年级的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再加上凸透镜成像规律较为复杂、抽象,学生很难一下理解。所以尽量将这些难点分散,但散而不乱,循循渐进,并佐以具体实验,构造数学模型,直观的展现成像规律,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自制照相机拍照,知道物距是影响凸透镜成像的一个因素 2.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分析、归纳,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能够联系实际,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评价设计】 评价设计1:学生在实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 评价设计2:通过对实验数据和规律总结的交流展示,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各小组代表的发言情况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评价设计3:通过列举实际和学生实验的交流展示,检测学生对目标3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模块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并利用自制照相机为大

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3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3篇初中物理教学 反思及改进措施 下面是我分享的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3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供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1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

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探究 作者:张玉玲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用新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思路,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合理利用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则、公式等。它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通过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去认识物理世界。物理规律我们知道它反映了物理世界各个领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们在有限的实验事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总结出一定条件下的物理规律,就可以用它去认识、分析、解决物理世界的各种问题。如果没有物理规律,人们就无法认识物理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就无法去改造物理世界。事实上,正是通过物理规律的学习,人们才逐渐深入、广泛地认识物理世界的。 二、理解物理概念及学习科学方法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形成物理概念是掌握规律的基础,概念不清就谈不上掌握规律。物理规律是物理过程中各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定量情况下,这种联系还被表述成可测量的数值约束(等式、不等式、趋近)。一般情况下对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间必然联系的存在性和发展趋势的揭示,就是定性的物理规律。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和谐课堂的创设主动权在教师,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育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应该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运用亲和力,在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 通过深入《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加深了对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对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要求;初步掌握了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技术,将有助于我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使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开展。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教学设计得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从中受益非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1: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转变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他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 个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 2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 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 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 3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 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 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

科学推理在初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以“水的浮力”教学为例

科学推理在初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以“水的浮力”教学为例 摘要:科学推理能力作为科学素养框架下科学思维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落实 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在物理规律课中,通过寻找规律、形成结论、解释现象、 解决问题中科学推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关键词:物理规律;证据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科学推理是对科学理论进行归纳和演绎的过程,经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证据评估、解释推断等一系列活动,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过程。 [2]科学推理能力是运用科学思维,依据科学原理进行推理,做出解释或得到结论的 能力。[3]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在物理规律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以“浮力”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不同的科学推理寻找 规律、理解规律、应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1利用证据推理,寻找规律 证据是学习物理的核心,据于证据进行的推理往往是非常接近客观事实。教 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可以进行推理的典型的情境和材料,创设具有一定思维空间 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证据,利用证据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在探究浮力大小时,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寻找证据。将一只生 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里,观察鸡蛋的浮沉状况,接着在烧杯里先加入少量食盐,不断搅拌并使食盐溶解在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状况;继续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直到烧杯底部出现少量食盐,观察鸡蛋的浮沉状况。实验结果表明,鸡蛋在 含盐量不同的食盐中会出现不同的浮沉状态。由此实验和事例,引导学生通过证 据推理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况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

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的思考

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的思考 作者:刘寿堂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12期 摘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通过引入物理规律,建立物理规律,讨论物理规律,运用物理规律这些环节来提高物理规律课的教学。 关键词:物理规律;引入;建立;讨论;运用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它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枢纽。因此,我们抓好规律课的教学,对整个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入物理规律——发现问题 创设物理环境,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归纳,才能形成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1.让生活中的现象走进物理课堂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物理现象比比皆是,但我们都经常熟视无睹,主要在于我们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意识。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材料。并且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大多数学生熟悉,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相适应。比如说柯受良飞跃黄河,蹦极跳,估算心脏功率,百货商场中的电动扶梯,照相机照相等等。 2.与现代科技同步,紧扣时代脉搏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说2005年的中考题“有关世界上最大载客飞机A380于2005年4月27日在法国首航成功”的考题,就选取适当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密度、运动的理解。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有关的教学素材,编制这方面的习题。对于这种取材,可以是全景式,也可以是“特写镜头”,撷取问题中最精彩的片段,展现最具典型性和最有启发性的部分。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及时捕捉反映科学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

初中物理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光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为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思想,我将《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成学生通过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得出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组织教学,基本流程为质疑导课——〉学生动手小实验并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实验探究——〉数据分析与论证——〉实验思考与拓展——〉交流合作,主要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三的学生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如何顺利完成探究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刚学物理,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经验不丰富,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从探究目的出发,弄清实验注意事项,是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探究全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及虚像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现象的观察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从屋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学难点: 根据猜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观察与实验、讨论与对比 六、教学资源整合: 1、 凸透镜,LED 灯,光具座,光屏; 2、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质疑导课: 前面我们学习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它们的成像特点分别是什么? 平面镜成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1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初二(3和4)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根据我校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作为教师的我非常欣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感触颇多,总结如下:一、思想上与学校统一努力学习完善自己。 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充实自己。本学期我认真通网络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我深刻领会“培养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学习到许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也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另外通过做 20__年物理中考必备试题让自己对中考物理有了新的导向性,为自己的教学物理教学起到了指导性,为更好的完成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备课潜心学习。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为了做到这点,我坚持,在我讲课前几天必须把课备出来,在备课的过程中,多看参考书,各取精华所在,我常常到网上搜集资料,吸收别人优秀教案的长处,并对例题进行筛选,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能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因材施教。备好课后,根据学生情况不断修改,并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向他学习教法,从中获益匪浅,同时与班主任进行勾通了解教班级的整体和个体的基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反思总结最新5篇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反思总结最新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反思总结,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反思总结1 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教法是先导,学法是中心。有的教师只是仅仅关心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而对学生是否“会学”缺乏思考。叶圣陶先生早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论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研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让学生对掌握的物理知识既扎实又灵活。鉴于学习方法对学物理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一、重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见,重视物理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是实验教学成功所在。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改进创新,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态度、思维和方法等获得较大提高,这不仅是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学生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改进实验,加强教学的探索性 在实验教学中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把习题中的叙述实验改为操作实验,以及实验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