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

(行政管理)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
(行政管理)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

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

2007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对除谷来、下王以外的其他19个乡镇和开发委下属的行政村进行了规模调整。全市行政村从原先1077个(外加非行政建制的6个茶场)调整为465个。

一、甘霖镇:由原来154个行政村调整为72个行政村。

1.上蔡村:由原上蔡、朝日山、里塘底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8户、1138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蔡村。

2.上路西村:由原上路西、陈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41户,1978人口,总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路西村。

3.楼下村:由原张钱、楼下、湖前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8户,1182人口,总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楼下村。

4.下沙地村:由原下沙地、宅根、水路坂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54户,918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下沙地村。

5.东张村:由原东张、黄泥山、新建庄、沙田坂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75户,1565人口,总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张村。

6.上塘头村:由原上塘头、下塘头、淡溪湾、宋家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67户,1741人口,总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塘头村。

7.西叶家村:由原叶家、西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0户,1410人口,总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叶家村。

8.孔村:由原孔村、渭沙、花桥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98户,1833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孔村。

9.后史村:由原后史、郑家、冯家潭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57户,939人口,总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后史村。

10.苍岩村:由原苍岩一村、苍岩二村、苍岩三村、苍岩四村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370户,3734人口,总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苍岩四村。

11.殿前村:由原殿前、高童、杨家屋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97户,2193人口,总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殿前村。

12.大岩坂村:由原大岩坂、大岩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96户,567人口,总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大岩坂村。

13.施家岙村:由原施家岙、石宕、下岙、楼盛、黄泥岗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9户,1268人口,总区域面积6.8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施家岙村。

14.长安村:由原长安、后村、梨头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3户,1504人口,总区域面积2.9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长安村。

15.石坪村:由原石溪坂、石岱山、外坪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8户,1222人口,总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岱山与外坪交界处。

16.大小坑村:由原大坑、小坑、金横、罗家山、王树坪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94户,1307人口,总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大坑与小坑交界处。

17.石道地村:由原石道地、浙溪、杨柳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09户,1744人口,总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道地村。

18.求杓湾村:由原求杓湾、道步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32户,689人口,总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求杓湾村。

19.毫岭村:由原毫岭、菜子湾、后门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5户,1076人口,总区域面积3.6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毫岭村。

20.官珏村:由原珏芝、官屋基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9户,968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珏芝村。

21.甲秀坂村:由原甲秀坂、新桥头、新溪滩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78户,1292人口,总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甲秀坂村。

22.芭脚外村:由原芭脚外、西吴、前王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5户,827人口,总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芭脚外村。

23.义杜村:由原义家桥、杜暮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5户,809人口,总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杜暮头村。

24.东湖村:由原东湖、西京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4户,837人口,总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湖村。

25.过祝山村:由原横山头下、祝村、过村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5户,1058人口,总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横山头下村。

26.前后朱村:由原后朱、前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7户,913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后朱村。

27.福宅安村:由原外宅、建安、福泉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6户,1250人口,总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外宅村。

28.孙屋村:由原孙村、上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87户,1286人口,总区域面积2.0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孙村。

29.桂山村:由原上杜山、下杜山、后宅园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3户,1520人口,总区域面积1.1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杜山村。

30.东雅后俞村:由原东山楼、俞家、雅境、后庄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11户,1676人口,总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山楼村。

31.西叶村:由原西山楼、叶家圳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24户,1852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西山楼村。

32.上高村:由原上高、茶场、横山坂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08户,1424人口,总区域面积1.6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高村。

33.黄箭坂村:由原黄箭坂、下倪、下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36户,1841人口,总区域面积2.7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黄箭坂村。

34.蛟镇村:由原蛟镇、倪家渡、金家沿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3户,1160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蛟镇村。

35.黄塘岭村:由原塘下、湖岭口、黄郎地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2户,902人口,总区域面积1.6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塘下村。

36.东王村:由原东王、梅涧桥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33户,920人口,总区域面积3.7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梅涧桥村。

37.东山村:由原东山、沈家、东梅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52户,1472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山村。

38.后袁湖村:由原后爱坂、袁村、湖嘴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30户,1117人口,总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后爱坂村。

39.甘一村:由原甘一、吴家田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2户,1370人口,总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甘一村。

40.黄胜堂村:由原黄胜堂、上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15户,1366人口,总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黄胜堂村。

41.俞赵村:由原俞家砩、赵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0户,861人口,总区域面积1.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两村交界处。

42.士明村:由原上沙坂、戚家、高建、寺前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3户,870人口,总区域面积1.7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寺前村成人中专学校。

43.甘霖新村:由原甘二、东泉、童家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40户,880人口,总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三村交界处。

44.姜王村:由原兴王、姜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50户,710人口,总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姜家村。

45.尹家村:由原尹家、乌榆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02户,1594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尹家村。

46.前王、下蔡、罗村、湖坊、郑庄、上沙地、大王庙、下路西、上朱、大王田湾、丽湖、和尚田、田东、下洋、雅言楼、查村、马塘、白泥墩、江田、柳岸、西湖头、雅沈、大砩口、甘三、求家坎、上八洋、桃源等27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二、崇仁镇:由原来129个行政村调整为63个行政村。

1.崇仁三村:由原三村、园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3户、1183人口,总区域面积1.0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三村。

2.崇仁七八村:由原七八村、岩下、黄岩下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73户,2656人口,总区域面积

3.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七八村。

3.马仁村:由原马仁、乌石弄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69户,2427人口,总区域面积3.4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马仁村。

4.胡家村:由原胡家、娥交岭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08户,563人口,总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胡家村。

5.湖荫村:由原官庄、钳口、上湖荫、中湖荫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91户,2191人口,总区域面积2.5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中湖荫村。

6.赵马村:由原李家宅、亭山、绕溪、赵马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116户,3005人口,总区域面积3.6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赵马村。

7.淡竹村:由原下淡竹、上淡竹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74户,1281人口,总区域面积3.4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淡竹村。

8.富四村:由原富四村、竺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51户,1716人口,总区域面积2.1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富四村。

9.福安村:由原福坑口、雅岭、里坑门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96户,1676人口,总区域面积8.7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福坑口村。

10.富西新村:由原陆家、岭脚下、夫人庙、箭坑村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7户,1777人口,总区域面积5.2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陆家村。

11.张家村:由原箬帽墩、张家、朱家堰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66户,1041人口,总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张家村。

12.滨桥村:由原溪滨、杨桥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03户,1060人口,总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溪滨村。

13.范村:由原范二、范三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72户,2152人口,总区域面积3.0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范二村。

14.安江村:由原下安田、江村、上安田3个村及东风茶场合并组成。共计840户,2173人口,总区域面积4.7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安田村。

15.升一村:由原下相、黄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9户,1556人口,总区域面积2.3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下相村。

16.廿八都村:由原升二、升三、升四、石塘岭、塘岗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060户,2920人口,总区域面积3.8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升二村。

17.东岭村:由原东岗头、岭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1户,1274人口,总区域面积4.1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岗头村。

18.高湖头村:由原外高、里高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11户,325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外高村。

19.秀峰村:由原秀峰、蟹钳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32户,662人口,总区域面积5.0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秀峰村。

20.坑口村:由原坑口、里王、外王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58户,773人口,总区域面积3.5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坑口村。

21.张村:由原白水坑、张村、坑东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45户,2459人口,总区域面积9.6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张村。

22.石门村:由原马家田、藤家岗、石门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41户,960人口,总区域面积4.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门村。

23.茶亭岗村:由原茶亭岗、羊岩、长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16户,1472人口,总区域面积3.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茶亭岗村。

24.横岗村:由原横岗、居头、茶场、来岭、竹园岗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9户,1322人口,总区域面积4.8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横岗村。

25.岭头山村:由原岭头山、仙桃、石大门、茅庙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27户,1904人口,总区域面积7.1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岭头山村。

26.王家年村:由原王家年、瓦窑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5户,960人口,总区域面积3.4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王家年村。

27.淡山村:由原东升、淡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5户,1262人口,总区域面积5.2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淡山村。

28.湖村桥村:由原外湖、湖村桥、西湖、龙溪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65户,1538人口,总区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外湖村。

29.董郎岗村:由原东庄、董郎岗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05户,558人口,总区域面积3.3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董郎岗村。

30.泥塘村:由原泥塘、雅基、后山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53户,1429人口,总区域面积2.8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泥塘村。

31.马家坑村:由原马家坑、协相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0户,935人口,总区域面积1.5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马家坑村。

32.新官桥村:由原新官桥、花田坂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6户,1083人口,总区域面积1.5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新官桥村。

33.逵溪村:由原袁田岙、逵溪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8户,980人口,总区域面积2.4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逵溪村。

34.若水村:由原石木湾、若水、白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5户,1235人口,总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若水村。

35.木马峧村:由原木马峧、史家坂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72户,430人口,总区域面积0.6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木马峧村。

36.石楼对村:由原洋宅、石楼对、史家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72户,1498人口,总区域面积2.3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楼对村。

37.藏岗村:由原藏岗、黄家塘、界石、馒头山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20户,1721人口,总区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藏岗村。

38.崇仁一村、崇仁二村、崇仁四五村、崇仁六村、崇仁九十村、横下、下应、溪滩、西青、招龙桥、富一、富二、富三、安家、金田、前村、支鉴路、王家市、三懋楼、白水墩、长龙岗、迎联、应桂岩、地雅园、宋家墩、裘岩等26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三、长乐镇:由原来126个行政村调整为47个行政村。

1.福全村:由原姚姆山、上王庄、西殷、方口、寺塘头、马面、福全7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091户、2922人口,总区域面积8.2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福全村。

2.珠溪村:由原上珠溪、下珠溪、石佛桥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18户,1410人口,总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珠溪村。

3.长乐四村:由原长乐四一、长乐四二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46户,1601人口,总区域面积1.1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长乐四一村。

4.长乐六村:由原长乐六一、长乐六二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96户,2166人口,总区域面积1.6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长乐六二村。

5.长乐二村:由原长乐二一、长乐二二、长乐二三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97户,1458人口,总区域面积1.2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长乐二一村。

6.尤家村:由原尤家、黄家岭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36户,1629人口,总区域面积3.6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尤家村。

7.三阳村:由原石阳、阳山、阳峰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07户,1096人口,总区域面积2.9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阳村。

8.南山湖村:由黄家湾、寨岭头、砩前、新建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39户,1650人口,总区域面积8.3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新建村。

9.石岭村:由原石岭、前安、合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9户,1444人口,总区域面积5.8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岭村。

10.太平村:由原太平、黄婆岭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86户,2105人口,总区域面积2.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太平村。

11.坎二村:由原坎二、孔岭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20户,803人口,总区域面积3.4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坎二村。

12.石砩村:由原黄家宅、石砩、昆溪、辽湾、冷畏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43户,1818人口,总区域面积3.7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砩村。

13.寺西苑村:由原寺西苑、石井、白术园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8户,1029人口,总区域面积6.5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寺西苑村。

14.西园村:由原西高、陈家湾、枣园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22户,840人口,总区域面积3.7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枣园村。

15.沃基村:由原沃基、太坑、黄金仲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62户,1689人口,总区域面积3.8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沃基村。

16.孔村:由原黄湾、孔村、下坪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96户,537人口,总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孔村。

17.蓬瑠村:由原留王、防山、乌埂、下陈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84户,1394人口,总区域面积9.0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防山村。

18.水口村:由原里水口、外水口、雀桥、油竹潭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1户,1113人口,总区域面积13.6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里水口村。

19.开元二村:由原开元二一、开元二二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20户,1303人口,总区域面积0.7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开元二一村。

20.开元三村:由原庆丰、胜联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0户,1051人口,总区域面积2.5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庆丰村。

21.开元五村:由原开元五村、群力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81户,1239人口,总区域面积1.8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开元五村。

22.剡源村:由原金村、剡源、董村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77户,2386人口,总区域面积3.5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剡源村。

23.四联村:由原周村坂、黄杜林、苦竹、花园岗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64户,1733人口,总区域面积4.7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周村坂村。

24.山口村:由原山口、剡岩、五王庙、葛英、西城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44户,2493人口,总区域面积11.5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山口村。

25.留公田村:由原王公坑、留田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45户,939人口,总区域面积6.6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留田村。

26.联塘村:由原官塘头、半联、杜塘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80户,1004人口,总区域面积2.5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官塘头村。

27.山贝村:由原里余、栗树坪、赵泉、丰储、上坪、岭头6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0户,971人口,总区域面积3.8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丰储村。

28.岭丰村:由原上富、下富、深溪、西路、西张岙、杜村6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8户,1840人口,总区域面积7.1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深溪村。

29.新安村:由原安宅、麻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2户,1168人口,总区域面积3.9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安宅村。

30.水竹村:由原上湖、水竹、大岗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8户,1463人口,总区域面积4.7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水竹村。

31.高远村:由原高远、下杜、汴坑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7户,1016人口,总区域面积2.5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高远村。

32.周桥村:由原桥头、周庄、王家岭、东坂、张坑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75户,1362人口,总区域面积7.4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周庄村。

33.胡双村:由原白水岩、夏家、胡双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96户,765人口,总区域面积4.0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夏家村。

34.东园村:由原东园、板宅、朱家园、栗树坑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99户,1621人口,总区域面积5.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园村。

35.下曹、长乐一村、长乐三村、长乐五村、上南庄、下南庄、坎一、小昆、大昆、开元一村、雅张、郯城计12个行政村的规模及村名保持不变。

36.开元四村:由原永红村更名,行政村规模保持不变。

四、三界镇:由原来101个行政村调整为38个行政村。

1.南街村:由原南一、南二、南三、南四、良种场、仁聚里6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72户、2116人口,总区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南二村。

2.北街村:由原北街、下市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94户,2421人口,总区域面积4.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北街村。

3.任枫村:由原枫树岭、任家弄、上潜岙、高山头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39户,1428人口,总区域面积3.4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枫树岭村。

4.嶀浦村:由原招士湾、姚岙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81户,942人口,总区域面积3.5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招士湾村。

5.蒋镇村:由原蒋镇、翔联、后董、鸽鸡山、高建山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86户,3189人口,总区域面积5.0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蒋镇村。

6.杜联村:由原杜联、上沈岙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50户,1887人口,总区域面积3.9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杜联村。

7.大龚村:由原上龚、下龚、段家塘、大山下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95户,2354人口,总区域面积5.7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龚村。

8.清水塘村:由原清水塘、寺下、大爿地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53户,2842人口,总区域面积4.1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清水塘村。

9.大龙村:由原龙山、大董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04户,1311人口,总区域面积3.8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大董村。

10.西杜村:由原杜家山、下岙、溪边、大湾、毛坪、杨士岭6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35户,1984人口,总区域面积6.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杜家山村。

11.友谊村:由原陈村、黄荆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13户,2860人口,总区域面积5.0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陈村。

12.新西泉村:由原泉岙、长新、西畈庵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53户,814人口,总区域面积3.9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西畈庵村。

13.二溪村:由原两溪、溪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4户,1300人口,总区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两溪村。

14.袁岭村:由原袁岙、剡岭、外岗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6户,2081人口,总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袁岙村。

15.谢岙村:由原西谢、大岙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9户,1715人口,总区域面积4.4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西谢村。

16.前岩村:由原前岩、方山、澄溪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0户,1670人口,总区域面积7.1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前岩村。

17.八郑村:由原八郑、花里头、寺后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58户,2938人口,总区域面积8.2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八郑村。

18.三联村:由原三联、黄先湾、水甲岙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25户,2107人口,总区域面积3.5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三联村。

19.长桥村:由原长一、长二、外庄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68户,1925人口,总区域面积1.9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长一村。

20.沈湖村:由原沈湖、范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65户,2219人口,总区域面积5.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沈湖村。

21.上三村:由原舒斗、朱孟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7户,1503人口,总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舒斗村。

22.黄石村:由原黄岸、石塔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22户,1071人口,总区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塔村。

23.盛岙村:由原盛岙、木家桥、王家书岙、小郑家、杨家、茶农队6

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5户,1247人口,总区域面积5.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盛岙村。

24.车骑山村:由原傅山、里钓、李岙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35户,1042人口,总区域面积4.6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傅山村。

25.叠石村:由原荷明、桥墩、叠石、戬岙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25户,958人口,总区域面积6.8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荷明村。

26.剡东村:由原马岙、大水坑、大毛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6户,1197人口,总区域面积3.1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马岙村。

27.临虞村:由原郑家、大金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78户,886人口,总区域面积2.5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郑家村。

28.福源村:由原联欢、永丰、石山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77户,2403人口,总区域面积6.9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联欢村。

29.祝岙村:由原祝岙、小孙岙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6户,1234人口,总区域面积6.0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祝岙村。

30.南大村:由原大王、南岙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96户,598人口,总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南岙村。

31.嶀山村:由原箬岭、独山、里大山、外大山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7户,1089人口,总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独山村。

32.谢塘村:由原塘岙、谢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7户,1262人口,总区域面积5.0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塘岙村。

33.沈家湾、茶园头、西后、白沙、沈塘、李宅等6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五、黄泽镇:由原来54个行政村调整为25个行政村。

1.前良村:由原前良、石桥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89户、2298人口,总区域面积4.4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前良村。

2.桥对岸村:由原桥对岸、夏周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10户,611人口,总区域面积1.3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桥对岸村。

3.白泥坎村:由原白泥坎、梁家庄、黄芝塘、陶家、方家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34户,2410人口,总区域面积6.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白泥坎村。

4.家园村:由原官园、钱家、求家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7户,1535人口,总区域面积2.4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官园村。

5.顺富村:由原良村、麻车、庙山、广联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99户,2263人口,总区域面积4.3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麻车村。

6.青石桥村:由原塘头、岙口、沙地、前州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96户,2838人口,总区域面积4.5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塘头村。

7.灵溪村:由原坑边、大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03户,1524人口,总区域面积3.1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坑边村。

8.渔溪村:由原渔溪、孟高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07户,1527人口,总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渔溪村。

9.恒路村:由原横路、黄百坂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10户,1476人口,总区域面积8.4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横路村。

10.石苎村:由原石蟹、苎坑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09户,1170人口,总区域面积6.6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蟹村。

11.李丰村:由原李家洋、华丰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23户,960人口,总区域面积6.9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李家洋村。

12.普安村:由原施家湾、湖塘沿、赵村、胡宅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78户,1488人口,总区域面积3.0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湖塘沿村。

13.唐叶村:由原唐家、叶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7户,1100人口,总区域面积1.6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唐家村。

14.官湖桥村:由原官地、石桥、朱湖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77户,1963人口,总区域面积4.7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官地村。

15.后枣园村:由原后枣园、塘家岙、吊马塘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08户,1971人口,总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后枣园村。

16.白泥塘村:由原前白、后白、厚仁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95户,1384人口,总区域面积4.0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前白村。

17.七一、光明、新田、东山王、兰洲、许宅、甲青、湖头、三王村等九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六、三江街道:由原来46个行政村调整为18个行政村。

1.桥南村:由原马桥、高家、宓家、笆弄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76户、2129人口,总区域面积

2.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高家村。

2.高南村:由原下南田、高村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89户,1471人口,总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下南田村。

3.合新村:由原五里浦、隔水、三板桥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8户,1751人口,总区域面积2.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五里浦村。

4.上东潭村:由原潭遏、东胜塘、上岛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1户,1099人口,总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岛村。

5.茶坊村:由原墩头、茶坊庄、任家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59户,2229人口,总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茶坊庄村。

6.桥里村:由原桥里、后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83户,1150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桥里村。

7.圳塍村:由原黄泥桥、圳塍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71户,1245人口,总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圳塍村。

8.阮庙新村:由原张家殿、阮庙、庙后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61户,1020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张家殿村。

9.章村路村:由原周塘沿、章村路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42户,1671人口,总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章村路村。

10.西湖村:由原西港、爱湖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85户,1472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西港村。

11.忠铨村:由原忠铨、小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26户,1637人口,总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忠铨村。

12.缸山村:由原缸窑、彭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67户,1379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缸窑村。

13.大鞍银村:由原大万岗、马鞍桥、银鱼尖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99户,1436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马鞍桥村。

14.三星村:由原丫叉坑、岭岗、两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28户,1792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丫叉坑村。

15.五合村:由原尖家庄、大菱塘、打宅岙、宅树下、胡公庙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17户,1755人口,总区域面积2.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大菱塘村。

16.花田村:由原花田、新立、下洋棚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4户,2022人口,总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花田村。

17.王明堂、周家坂等2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七、鹿山街道:由原来51个行政村调整为24个行政村。

1.白沙地村:由原白沙地、岩后、后王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00户、1675人口,总区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白沙地村。

2.新大洋村:由原新大洋、新华、柿树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6户,1510人口,总区域面积2.97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新大洋村。

3.东大湾村:由原东大湾、马家庄、五圣堂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1户,1526人口,总区域面积2.65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大湾村。

4.钱塘村:由原里半塘、外半塘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87户,1056人口,总区域面积2.93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里半塘村。

5.浦桥村:由原大浦桥、小浦桥、孟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386户,3927人口,总区域面积5.49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大浦桥村。

6.两湾新村:由原梅家湾、西大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04户,1139人口,总区域面积2.79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梅家湾村。

7.双燕村:由原上燕窠、下燕窠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89户,1211人口,总区域面积1.58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燕窠村。

8.南田村:由原上南田、中南田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61户,1025人口,总区域面积0.97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南田村。

9.三联村:由原姚宅、潭头、演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1户,1268人口,总区域面积1.06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姚宅村。

10.李西村:由原李家、西求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7户,1130人口,总区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李家村。

11.中碧溪村:由原中碧溪、四十亩、舍姆岗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75户,2532人口,总区域面积3.99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中碧溪村。

12.上碧溪村:由原上碧溪、古岩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75户,1566人口,总区域面积2.99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碧溪村。

13.上任村:由原施任、上舍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69户,1321人口,总区域面积2.45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舍村。

14.光明塘新村:由原新市、王家、丁新、周家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08户,1670人口,总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新市村。

15.新板头村:由原下张安、板头、唐家园、西赵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89户,1364人口,总区域面积1.87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板头村。

16.江夏村:由原大东园、江夏、金鸡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3户,1464人口,总区域面积2.72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江夏村。

17.小砩、江东、马家、雅致、雅良、方田山、中央宅、下马等八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八、剡湖街道:由原来22个行政村调整为13个行政村。

1.八何洋村:由原八里洋、何家、外漩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21户、1319人口,总区域面积1.8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八里洋村。

2.罗南村:由原南山塘、长地、挂罗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0户,1283人口,总区域面积

3.3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长地村。

3.碑山村:由原上碑山、下碑山、后潮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3户,1154人口,总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下碑山村。

4.禹溪村:由原禹溪、风火岗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96户,1406人口,总区域面积2.5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禹溪村。

5.漩泽墅村:由原漩泽、张墅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1户,1034人口,总区域面积1.7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漩泽村。

6.竹前村:由原竹山、山前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5户,1441人口,总区域面积2.5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山前村。

7.里坂、大湾、沙园、后璋、戴望、荷花坪、东塘村计七个行政村的规模及村名保持不变。

九、浦口街道:由原来35个行政村调整为18个行政村。

1.故江村:由原故江、吕谢湖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00户、1890人口,总区域面积6.2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故江村。

2.沈茹新村:由原茹家、沈家坎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43户,1079人口,总区域面积1.2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沈家坎村。

3.蒋林头村:由原蒋家埠、湛头、下林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42户,2582人口,总区域面积3.9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蒋家埠村。

4.东江村:由原吴家楼下、官俞、蒋家弄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7户,1125人口,总区域面积1.4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官俞村。

5.浦东村:由原坂田、无底井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5户,1138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无底井村。

6.浦南村:由原黄家地、四村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8户,1048人口,总区域面积2.2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四村。

7.新建村:由原上新建、下新建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87户,1726人口,总区域面积3.3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下新建村。

8.五莲村:由原招村、四联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20户,2075人口,总区域面积5.9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招村。

9.四明村:由原上林、板坑、建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7户,2031人口,总区域面积5.4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林村。

10.东联村:由原上屋、杜潭、甘坑庵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68户,1472人口,总区域面积5.7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屋村。

11.珠溪村:由原珠溪、珠溪坞、赵家岩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022户,2704人口,总区域面积7.2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珠溪村。

12.东俞村:由原东坂庄、俞山脚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27户,1489人口,总区域面积4.2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坂庄村。

13.浦口、屠家埠、棠头溪、多仁、大屋、上江等六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十、石璜镇:由原来54个行政村调整为17个行政村。

1.石璜村:由原石一、石二、石三、石四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84户、2552人口,总区域面积1.7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石二村。

2.徐家培村:由原徐家培、宣家岗、葛村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66户,1374人口,总区域面积9.8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徐家培村。

3.三溪村:由原三溪、下三溪、梅溪、大湾山、俞八路、方潭、白岭7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03户,1627人口,总区域面积10.8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三溪村。

4.向阳村:由原寺新、唐家湾、王东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27户,596人口,总区域面积

5.6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寺新村。

5.溪西村:由原溪西、庙下坂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95户,1629人口,总区域面积

6.5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溪西村。

6.堰底村:由原堰底、下方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04户,1150人口,总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堰底村。

7.朱村村:由原天星、朱村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2户,1325人口,总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朱村。

8.罗松村:由原罗松、廿亩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8户,905人口,总区域面积2.1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罗松村。

9.寺新村:由原寺根、新塘、新沃、张家山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21户,1703人口,总区域面积1.9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新沃村。

10.白竹村:由原前白竹、后白竹、前家坑、相家亭、袁家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03户,2429人口,总区域面积2.5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前白竹村。

11.雅宅村:由原赵宅、雅城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96户,1979人口,总区域面积2.3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赵宅村。

12.何家庄村:由原何家庄、王仪堂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2户,1244人口,总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何家庄村。

13.夏相村:由原上村、下村、相家、张范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86户,1577人口,总区域面积1.9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村。

14.丁家村:由原东范、丁家、夏兴、蔡墅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0户,1580人口,总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丁家村。

15.楼家村:由原楼一、楼二、楼三、溪东、溪口、金盘6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06户,2494人口,总区域面积19.0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楼二村。

16.沈村、范油车等2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十一、谷来镇:未参加此次行政村规模调整。

十二、仙岩镇:由原来40个行政村调整为18个行政村。

1.唐天竺村:由原塘丘、天竺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83户、1002人口,总区域面积7.3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塘丘村。

2.白岩村:由原上白岩、白岩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65户,687人口,总区域面积4.2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白岩村。

3.谢家庄村:由原谢岩、施家爿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51户,645人口,总区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谢岩村。

4.舜皇村:由原王舍岗、石坑、舜皇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32户,883人口,总区域面积4.9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王舍岗村。

5.王树村:由原上王舍、中王舍、下王舍、梓树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4户,902人口,总区域面积3.3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中王舍村。

6.新岩头村:由原岩头、狮岩坑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63户,969人口,总区域面积2.4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岩头村。

7.大东村:由原东鲍、大地坪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3户,989人口,总区域面积5.7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鲍村。

8.张溪村:由原嵊溪、张岙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50户,1030人口,总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张岙村。

9.仁村村:由原仁村、下麻厂、曹家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96户,1630人口,总区域面积4.37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仁村。

10.禹山村:由原火铣湾、白泥孔、禹山茶场、吴家店、高坎爿、床角岙6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30户,1206人口,总区域面积4.3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禹山茶场。

11.合溪坑村:由原日溪坑、合溪口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56户,651人口,总区域面积6.3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日溪坑村。

12.桥石头村:由原桥石头、兰溪、岙底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86户,1508人口,总区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桥石头村。

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汇报材料

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汇 报材料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开始掀起了迁居城里的大潮,村中居民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而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在增加,为了有效降低村级运转成本,优化班子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村资源少、财力弱、发展慢等问题,政府应适时地提出调整行政村规模这一决策。从11月29日起,我们利用三天时间去16个 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下乡走访和座谈,与当地村民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接触,以及外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成功经验,形成以下调研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给县委、县政府在调整行政村规模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xx县行政村的现状特点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单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应当肯定,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在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面对如何加快人流、物流、信息

流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降低农村建设及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一系列时代课题,现行的行政村逐渐呈现出某些不相适应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行政村数量多,管理幅度偏大。xx县20个乡镇共有x个行政村,平均每个乡镇有33行政村。其中,义合镇行政村最多有69个,行政村偏多给乡镇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2、行政村规模小,居住分散。据统计,xx县共有x个行政村,其中200人以下的行政村就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200-500人的行政村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500-1000人的村17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1000人以上的村有56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并且,农户居住较为分散,房屋、闲基地等占用土地多,土地的利用率低,耕种地荒芜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上外迁农户多,真正住在本村的人越来越少,如义合镇高石硷村村户口登记172人,现仅住40-50人;50多人的马川乡高焉村现在仅住几人。 3、基础设施差,共享率不高。由于村数多、财力有限,加上各部门在工作中考虑平衡需要,投入村级基础建设的经费,过于分散,使不少村的水、电、路、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同时,村与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如有些距离很近的两个村都搞了自己的村阵地建设、自来水设施、电视

最新 农村门牌证更换实施方案-精品

农村门牌证更换实施方案 为推广标准地名使用,巩固我县乡镇行政区划及行政村规模调整和地名标志设置成果,及时准确反映我县行政区划和标准地名,完善地名标志设置,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根据省、市关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要求及《市地名管理办法》、《市门牌管理规定》的规定,对我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涉及地名变更的农村住宅门牌(含其它建筑物、下同)进行设置和更换,同时换发门牌证,对乡镇区划调整后涉及乡镇隶属关系变更的门牌证进行换发。现就设置、更换门牌和门牌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设置范围 1、更换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涉及村名变更的农村住宅门牌,换发门牌证;换发乡镇区划调整后涉及乡镇隶属关系变更的门牌证。 2、补设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农村住宅(含所有建筑物)门牌,核发门牌证。 3、补设、核发各乡镇集镇建筑物门牌和门牌证。 4、地名和编号没有变更的农村门牌按标准化要求全部更换门牌。 二、设置标准 本次设置和更换的门牌等地名标志的版面、规格、颜色、材质应符合 CB17733?1-1999《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及拼写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统一使用反光膜铝质材料,画面为蓝底白字,规格为:农村住宅门牌10×15cm;集镇沿街门牌18×25cm;公寓楼幢牌50×90cm,单元牌18×25cm,户室牌8×12cm;街道路牌30×120cm。 三、设置方式 1、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涉及行政村村名变更的现有住宅门牌,原门牌编号按“XX 村(行政村名)XX(自然村)XX号”编排的,行政村名变更为新行政村村名,自然村名不变,门牌号一律使用原号码;原门牌编号按“XX村(行政村名)XX 号”编排的,行政村名使用新行政村村名,原行政村名的专名变更为自然村名,门牌编号调整为“XX村(行政村名)XX(自然村)XX号”,门牌号一律使用原号码。 2、在原自然村新建的农村住宅(含其他建筑),属原地拆旧建新的,使用原门牌号;异地新建的农村住宅(含其他建筑),原编号时有预留号的按预留号编制,无预留号的以就近门牌号为主号编设子号码(如12―1号)。 3、选劈新地、远离原自然村建造的农村住宅,形成一定居住规模的(10户以上),可按新居住地,命名自然村名,编制住宅门牌号。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的工作情况,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浙委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城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的意见》(甬党办号)文件精神,自去年月开始,我区开始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工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区推进撤村建并居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仑委办号)和《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仑委办号)两个文件。成立了以俞雷区长为组长,王银泽、汪友诚、刘新华、叶双猛、李跃明、孙黎明等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动员大会。按照计划,东部乡镇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为主,西部街道以撤村建(并)社区为主,通过一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城市管理更加有序,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区东部三个乡镇已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梅山乡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新设立了梅东、梅中、梅西、梅港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春晓镇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并以三个自然岙为基础,新设立昆亭、三山、慈岙个村民委员

会,村民委员会由个调整为个;白峰镇撤销了原白峰片和上阳片个村民委员会(郭巨片保持原状),新设立了白峰、新峰、司沿、港口、勤山、上阳、下阳、阳东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西部三个街道分别进行了撤村建(并)社区工作: 新碶街道撤销了五星、镇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整体划归百合社区居委会管理;大碶街道撤销了漕头、河南、干家、方夏、沿陈、扎马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按居住状况并入相应的灵岩、高田王、学苑、金泉、坝头等个社区居委会;小港街道撤销陈山、渡头个村民委员会和桥东社区居委会,新设立陈山和渡头个社区居委会。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撤销村民委员会个,新设立村民委员会个、社区居委会个,减少村民委员会个、增加社区居委会个,撤并后全区村民委员会总数为个,社区居委会总数为个。 二、主要做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大、政策性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城市化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突破二元结构,整体推动城乡改革,加快建设一批规划起点高、发展空间大、综合实力强和领导班子优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加快了农村向城市转型、农民向市民转变步伐。 (一)深入调研,听取意见从去年月底开始,我区从区委组织部、农林局、民政局、区委政研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在王银泽副书记的带领下,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历时半年,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期间还组织各街道、乡镇主要领导和区有关部门到江东、鄞州等地参观考察学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 见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县委《关于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我镇决定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一、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选好配强农村领导班子,有利于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强化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对于提升农村管理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村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抓好关键环节,做到步骤稳定,方法得当,工作细致,程序合法,扎实稳妥推进。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调查摸底(2018年12月19日--- 2018年1月15日)。对辖区内行政村的现有规模、班子及干群关系状况、产业发展情况及自然资源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要深入摸透每个行政村的情况,既摸清当前情况,又分析发展前景,既摸清

产业发展情况,又摸清班子状况和群众基础等情况,为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提供可靠依据。2、制定方案(2018年1月15日--- 2月28日)。在调查摸底基础上逐村进行综合分析,按照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调整模式,慎重确定调整方案。制定调整方案,要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对涉及相关行政村调整的内容,要广泛吸收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包括班子组建、资产处置、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具体实施方案。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3、宣传引导(2018年3月1日---- 3月20日)。各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在拟列入调整范围内的村(社区)进行动员部署。要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公开信、上门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集中向干部群众宣传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意义和政策,统一思想,消除疑虑。要运用典型引路、政策引导、党团员和群众骨干带头等办法,增强教育效果,使村民群众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调动他们支持和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积极性。 4、组织实施(3月20---3月31)。方案经县审核同意后,各村按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1)分别召开涉及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讲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必要性和有关政策,就村庄调整的初步意见进行酝酿。达成一致意见。 (2)冻结涉及调整村的财务收支、封存账目、清理债权债务。 (3)指导涉及调整村“两委”分别召开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传达学习有关精神,讲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就村庄调整方案统一思想认识。

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膨胀村庄规模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关于对莒南县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组成考察组赴莒南县相沟乡利用两天的时间对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中,共座谈39人,其中乡镇干部17人,社区干部13人,居民代表9人;发放调查问卷80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及原因 2004年底,莒南县相沟乡结合市县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原有的54个行政村合并减少到45个,减少9个。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乡在工作中发现存在部分合并村“貌合神不合”,村干部之间相互扯皮,互不服气,工作效率低,村庄管理混乱,村级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缓慢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之间互相拆台;二是部分村宗族派性矛盾仍较突出;三是合并村强弱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四是中央惠农政策增多,村庄合并过程中坚持土地合同、债权债务、农业税负等不变的要求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等。2006 年初,相沟乡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的思路。两年多来,全乡共整合32个村庄,建立10个农村社区,行政村数量减少到13个。全乡4.2万人口,其中社区覆盖人口3.2万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76%。通过社区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加快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全市探索出了“大村庄制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 二、主要做法 该乡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定三义口村作为试点,将三义口村改为三义农村社区。三义口村是2004年由张家三义口、杨家三义口等6个行政村合并形成,合并后共有2300户,6060口人,221名党员,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是全县第一大村。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该乡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过去村庄管理混乱、街道脏乱、发展滞后的局面。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乡进行了推广。 (一)整合村庄资源,促进社区管理规范化。一是整合管理体制。社区只成立一套领导班子,即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班子职数和交叉任职率根据社区人口数量确定。撤销以前各自然村党支部,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党总支,并将支部建在社区各种协会组织上。二是整合村庄资产。将原来各村5%以内机动地、宅基地、建设规划预留地、“四荒”地、集体积累等集体资产全部整合起来,由社区统筹管理和使用。对原自然村涉及的债务转移到社区承担,根据集体经济状况及政策情况,逐年偿还,逐步化解。三是整合村庄同合。原自然村的各业承包合同,全部收归社区集中管理,集中变更发包人。对原自然村签订的未到期合同,继续维持合同期限。待合同到期后,再由社区公开发包。 (二)搭建工作平台,加快社区建设城镇化。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搭建示范平台。该乡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提升农村社区示范功能放在首位,引导社区按新农村标准进行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二是为社区群众提供集中服务平台。在全乡农村社区建设中实施“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设一条商贸大街、一处集贸市场、一处便民超市、一个为民服务中心、一处小学或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文化广场和老年、幼儿游乐中心、一处警务室、一处工业及养殖项目区、一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服务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方便广大居民。三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组织平台。社区内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协会,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

2018-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易修改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朱孔泉同志对两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责任感? 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我县农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做好这两项工作,事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一)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做好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改善村“两委”班子结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农村干部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村级组织状况和干部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党在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着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近年来,全县各级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活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基层仍存在一些问题。主

李庄乡村庄布局规划说明

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社区布局规划说明 第一章现状概况 一、规划目的及范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的合理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李庄乡社区布局规划范围为李庄乡行政辖区范围。 二、区位条件 李庄乡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商丘市中心城区10余公里。该乡东邻双八和刘口、西接孙福集和谢集、南与市区和王楼毗邻、北与山东菏泽隔故黄河相望。 三、经济社会概况 2011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1763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587元,财政收入110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 1、第一产业 李庄乡拥有较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林果等。乡域耕地面积4263公顷,目前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和小麦为主,部分村庄建有蔬菜大棚培育;据统计,2011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7200万元。 2、第二产业现状 近几年李庄乡经济发展较快,在镇区东南侧曹楼村聚集形成了较大铝业工业园区,2011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8320万元。全乡工业基本形成以铝业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3、第三产业现状 近年来李庄乡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考虑到距离商丘市区比较近,商贸零售业受市区辐射比较严重;乡域北部结合故黄河及县林场已经建设好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黄河古道国家森林公园,商丘市专门为景区建设好了市区至景区的森林大道,同时,在景区的周围还有许多的旅游资源,如蒙墙寺遗址等。 从三产的发展现状来看,李庄拥有非常优良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势头,将来必将在李庄的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11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0670万元。 四、镇域土地利用概况 李庄乡土地总面积9687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50.6公顷,占总面积的0.5%;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1265.3公顷,占总面积的13.06%;耕地总面积4263公顷,占全乡总面积44%,人均耕地1.17亩;水域和其他用地4108公顷,占总面积的42.41%。各类现状用地指标见下表: 李庄乡现状用地指标统计表 五、行政组织及建设用地概况 李庄乡下辖26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现有14193户, 63017人。行政村密度约26.8个/100平方公里,平均每个行政村546户,2424人。全乡的自然村密度约119个/100平方公里,平均每个自然村 122户,543人。 李庄乡村庄现状及建设用地一览表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00*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扩大到。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 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含海涂),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四是分布散。村庄布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XX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 由于村规模过小、数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

如何选择行政村合并后账务处理模式

如何选择行政村合并后账务处理模式 作者:宋玉成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2019年第10期 宋玉成 行政村合并后,新成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合账模式和总分账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笔者结合实际,对行政村合并后两种账务处理模式的利弊进行探讨。 一、合账模式的优、缺点 行政村合并后,原来行政村的资产、债务全部纳入到新成立行政村账务中,原来村庄的账务不再单独核算,转入合并的村庄共同设立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合账模式的优点是可快速实现村庄经济整合,把原来分散在各个行政村的资金、闲置资产集中起来,发挥规模效益。新成立的行政村进行重大财务决策,可以按照程序独立做出决定,不用分别在原来行政村征求意见,提高决策效率。新设立的行政村账务统一核算,彻底打破了原来村庄界限,有利于村庄统一规划和发展,促进村庄融合,对增强村民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一个会计主体核算,还减轻了会计人员工作量,有利于费用支出控制,便于理财小组监督检查。 合账模式的缺点是忽视了原来不同行政村经济状况。财务状况好的村庄要给财务状况差的村庄输血,甚至还要共同偿还拖欠未还的债务;合并前财务状况好的村庄村民福利待遇会因为合并而下降,财务状况差的村庄村民福利待遇反而会提高。显然,这种财务模式会受到经济状况好的村庄村民的抵制。笔者还了解到,虽然家庭承包地已确权登记颁证,而且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但是原先人均土地较多的行政村村民还是会担心二轮承包到期后,合并后的新行政村会重新调整承包地,导致人均承包地面积减少;合并前各村庄预留机动地亩数不一,村庄合并后要按照合并的机动田重新计算新增人口人均耕地,也可能导致原先预留较多机动地的村庄村民产生抵触情绪。 二、总分账模式的优、缺点 行政村合并后,原行政村资产、负债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来会计主体核算,增设总账,核算合并后的新行政村财务状况。总账设立的初期,核算内容比较简单,主要登记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补贴、新行政村“两委”班子工资待遇和管理费等。随着村庄持续融合发展,总账还要核算因建设公共设施项目,向各个原行政村会计主体分摊的费用。总分账模式保持原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独立运作,总账核算突出体现新行政村联合发展经济事项。总分账模式的优点是合并不涉及原来行政村的资产和负债,减少了因原行政村资产和负债合并所进行的资产和债务冻结、清理、审计、评估和账务合并等烦琐手续。总分账模式保证了原来行政村经济权益的完整性,减少因村庄合并造成原行政村资产和债务稀释现象,原来富裕的村庄村民不必担心因村庄合并而降低集体福利待遇,打消了村民的顾虑,为顺利推进村庄规模调整创造有利氛围。新行政村的成立不会改变原来行政村的总耕地面积和人均承包地面积,保证了原行政村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了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分账模式的缺点是由于保留了原来行政村独立核算会计主体,保持了各自村庄村民人均承包地面积和各项福利待遇水平不变所以新行政村调用原行政村资金、资源建设村庄公共设施和投资项目,协调难度会变大,决策效率也会降低。因建设村庄公共设施和投资项目而产生的由各个村庄分担的费用,也会因为各个村庄经济水平不一而导致难以确定分担数额。总分账模式不利于村庄融合,参加合并的各个村庄经济独立,造成新行政村只是组织上的联合,名义上

调研文章:浅谈行政村(居)区划调整

浅谈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工作 前言:下派到务垟村一个多月来,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大而陌生的难题,就是该村仍未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该村系合并村,由老务垟村、菏连村,丰华村(务垟安置点)合并成。由于合并村的换届选举工作牵涉较广,问题较多,难度较大。于是,我双管齐下开展工作。一方面,我收集、整理并认真学习平阳县村(居)规模调整的相关文件,重点学习山门镇村(居)区划调整材料汇编和鳌江镇发布的相关文件;另一方面,我下村实地了解情况,与办事处书记、驻村干部及原村两委成员谈话,了解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我对行政村(居)规模调整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内容如下:一、分析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工作的调整对象;二、阐述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工作的作用;三、联系实际,阐述开展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工作中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复杂而敏感的工程。这项工作涉及到调整村(居)群众的思想观念方面、实际利益方面等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开展这项工作,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管理的规定》、浙民区字[2001]208号《关于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政策文件法规,要立足眼前,着眼长远,积极稳妥的开展这项工作。 一、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工作的调整对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现有的一些行政村规模已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表现为:行政村(居)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山区的村民大量向城镇中心集聚。部分行政村已人去楼空,名存实亡,给各项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

淳安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村村名汇总

淳安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村村名汇总 青溪片:千岛湖镇、文昌镇、石林镇、里商乡、富文乡、左口乡、金峰乡 临岐片:临岐镇、屏门乡、瑶山乡威坪片:威坪镇、鸠坑乡、王阜乡、宋村乡 姜家片:姜家镇、梓桐镇、浪川乡、界首乡汾口片:汾口镇、中洲镇 大墅片:大墅镇、枫树岭镇、安阳乡 千岛湖镇、行政村22个:屏湖村、茂畈村、井塘村、东汉村、金家村、进贤村、青溪村、周坑村、宋家坞村、马路村、云村村、富城村、东庄村、排岭村、联丰村、汪家村、宕里村、坪山村、 前坞村、富泽村、农林村、淡竹村社区8个: 西园社区、江滨社区、新北社区、南苑社区、望湖社区、李家坞社区、施家塘社区、火炉尖社区、 文昌镇、行政村16个:东树坑村、卢家庄村、西河村、潭头村、下潘村、王家源村、丰茂村、 栅源村、文屏村、浪洞村、西阳村、市畈村、文昌村、小酉坞村、富山村、光昌边村 石林镇、行政村8个:茶园村、千岛湖村、富德村、棠高村、双西村、岭足村、玳瑁村、西岭村 里商乡、行政村16个:塔山村、燕窝村、江村村、村坑村、里阳村、鱼泉村、架子岭村、向阳村、武源村、五兴村、里商村、郎范村、大叶村、洞坑口村、石门村、石湾村 富文乡、行政村10个: 青田村、富文村、漠川村、聚璧村、燕坑村、章坑村、方家畈村、查林村、重坑村、六联村 左口乡、行政村11个:桥西村、瑶村村、显后村、左口村、田里村、方家村、芳桥村、塘边村、雌龙源村、石岭后村、龙源庄村 金峰乡、行政村11个:金源村、景山村、金峰村、殿峰村、百照村、锦溪村、五龙村、山后村、蒋岭上村、朱家村、安上村 临岐镇、行政村17个:范村村、叶家畈村、临岐村、梅口村、吴峰村、仰韩村、新华村、高峰村、新溪村、里口村、审岭脚村、夏中村、半夏村、右源村、左源村、溪口村、五庄村 屏门乡、行政村15个:将坑村、屏门村、佛岭后村、堪头村、项家村、丁家畈村、齐坑村、 童家坪村、金陵村、秋口村、屏前村、小陵村、秋源村、上中村、隐将村 瑶山乡、行政村11个:琅坑源村、爱国村、张家村、琅洞村、幸福村、贡坑村、何家村、富岩村、双共村、天坪村、岭后源村 威坪镇、行政村44个:合富村、黄石潭村、流湘村、横石村、新茂村、西山村、长岭村、五星村、楼厦村、新联村、笔峰村、唐村村、坑下村、凤凰村、河村村、茶合村、洞源村、妙石村、 贤茂村、叶家村、三坦村、安川村、杨家畈村、岭脚村、洪圻村、旗山村、琴坑村、横塘村、 五丰村、株林村、三洲村、邵宅村、方宅村、青山村、联合村、厚屏村、蔗川村、考川村、 杜川村、黄金村、汪川村、屏村村、蜀阜村、驮岭脚村社区1个:虹桥社区 鸠坑乡、行政村9个: 中联村、乳洞村、星光村、赋置村、青苗村、金塔村、严村村、翠峰村、常青村

县长在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更好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从而产生出更强大的生产力。行政村规模调整,正是为农村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它有利于优势互补。可以逐步解决穷村缺资金,富村缺资源的问题,使两者短处相抵,优势互补,并大并强。它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调整,能够打破区域分割限制,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向各类工业园区集聚,迅速增强经济竞争力。它还有利于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通过调整,可以加速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增添商机,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从而拓宽农民就业致富的门路。 (二)现代精神文明呼唤着行政村规模的调整。城市是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天堂。多少年来,农民群众渴望象城里人一样,享受五彩缤纷的文化产品,过上时尚多姿的现代生活。但小而散的农村布局,极大地阻制了这一愿望的正常实现。而行政村规模的调整,正是为他们实现这一夙愿提供了机会。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孕育现代思想观念的催化剂。现代观念孕育、诞生于交往的扩大和思想的碰撞。行政村规模调整,有助于我们的农民群众,打破祖祖辈辈的生活视野,摆脱家族血缘的人际关系,避开家长里短的舆论压力,稀释封建陋习的残余影响,冲破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激发他们更好地接受开放的、独立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公平、竞争、依法的市场经济意识,激发他们更好地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形成顺势应时、敢于创新、善于竞争、永不满足的现代观念。行政村规模调整,是确立现代生活方式的奠基

石。千百年“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十分枯燥,文化娱乐十分单调,科教事业相对滞后,导致一些陋习在农村长行不衰。行政村规模调整,有助于集中财力物力,建设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设施,加强各类文化、科技、法律、经济等知识的培训,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现代生活方式。 (三)现代政治文明呼唤着行政村规模的调整。城市是民主最发达,法制最健全的地方。多少年来,农民群众渴望象城里人一样,能够真正当家作主,充分拥有和维护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但小而散的农村极大地阻碍了这一愿望的正常实现。而行政村规模的调整,正是为他们实现这一夙愿提供了可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巩固基层组织的新机遇。这些年来,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但村级组织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村的党员队伍老化,人才大量外流,村干部难选配,组织难健全。一些村干部的报酬、办公场所得不到落实,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政村数量偏多,规模偏小。而行政村规模调整,正是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遇。通过调整,一方面,可以扩大选人、用人的空间,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精简干部,降低成本,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加强班子整体战斗力。我县兰亭镇5个行政村调整为1个后,村干部的职数由16名减少到4名,平均年龄下降7.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从原来60%提高到100%。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增强农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助推器。我县的村民自治工作已全面推开,但自治中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治色彩。有一些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第八章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8.1 选址合理性分析 8.1.1 规划选址依据 8.1.1.1 规划选址优势 较好的区位优势: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双洎河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13°09'~113°40',北纬34°19'~34°40'。东部与新郑市接壤,西部与登封市为邻,南部与禹州市毗连,北部与荥阳市相邻,东北部与郑州市区缘接,西北部与巩义市同山相依,东西长46.2km,南北宽32.4km,总面积1001km2。 新密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213km,全市30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95%行政村实现通公交,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省道为依托,以县道为骨架,以农村道路为支脉,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有利的政策环境:为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个载体、三大体系”的战略举措,即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和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这既是省委省政府从发展生产力角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实现河南省经济社会新跨越、新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2009年,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园。把产业园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以产业集聚程度决定城镇发展规模,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河南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大力推荐产业政策调整,支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深入分析产业现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兼并重组、退城入园和优化布局,改变“小、散、乱”状况,加快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和装备大型化;并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和装备大型化。

关于在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规定

关于在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 区建设工作规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市委、县委部署,在全镇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市、县有关规定,现就严肃我镇行政村规模调整期间的工作纪律,作如下规定: 一、严守工作纪律规定 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组织纪律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和克服调整中的不正之风,维护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严肃性。 1、带头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做好亲属朋友的工作,带动和影响群众,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2、带头做好稳定工作,注意掌握周围群众的思想动向,要早分析、早预防、早汇报,力求使他们消除疑虑支持工作。 3、带头遵守纪律规定,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自觉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纪律。 4、不准通过宴请、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委托或者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关照。

5、不准以金钱和其他财物贿赂党员或村民,进行贿选等非组织活动。 6、不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 7、不准以牟取个人职务晋升、留任等为目的,贿赂他人。 8、不准通过信件、短信、网络、传单等途径造谣传谣,恶意诽谤中伤他人。 9、不准以威胁、欺骗等手段,妨碍、侵犯党员或选民正确行使权利,干扰或破坏正常调整工作。 10、不准阻挠对违反工作纪律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11、不准无故不参加村党组织会议。 12、不准以任何形式干扰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二、抓好工作舆情监督 各村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稳步顺利进行。 一要加强全过程监督。对村民公决等重点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对那些村情复杂,可能出现各种势力影响规模调整工作的重点村、难点村,要重点加强指导和监督,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并采取司法提前介入等措施,及时消除隐患,解决苗头性问题。 二要做好举报来访受理工作。加大对电话举报和来信来访举报的受理工作力度,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健全接访制度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00*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51.4%,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1.5Km2扩大到3.1Km2。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

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1233.76平方公里(含海涂114.03Km2),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 1.5KM2。四是分布散。村庄布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02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由于村规模过小、数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减;三是规划难搞;四是设施难配。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适度调整行政村的规模已是农村工作的必然趋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个数由738个减少到现有的359个,村平均人口为1761人。其中1500人以下的村146个,1500—3000人以下的村186个,3000人—4000人的村有25个,4000人以上的村2个。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公里32个,其中村人口最多的是湖塘街道宾舍村,为4135人;最少的是马鞍镇平水村,为216人(将撤村建居);全县村平均区域

湖源乡新一村调查报告

新一村调查报告 湖源乡位于富阳市最南端,东南接诸暨市,西邻桐庐县,北接常安镇和常绿镇,距富阳市区约33公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湖源乡有10个行政村,村庄分布相对分散;新一村是湖源乡政府所在地,位于湖源乡中部,东至新三村,南至上臧村,西至新绿村,北至双喜村。 一、新一村的行政区划及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村由一个自然村构成——小樟村,在整个湖源乡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行政村,村庄村域总面积为350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为374亩,其中水田314亩,旱地60亩,山林面积1993.5亩。村庄现有户数212户,人口803人。常住人口不足一半。 1、公建设施。村里建有村委、小学、幼托、卫生院、信用社、老年活动室、健身设施、篮球场等。延环金线从湖源乡中心小学到湖源大桥是新一村的商业带。村内有信用社一座。村内建有一座公厕,有一座垃圾房,新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污水和雨水的分开排放。但村内其他环卫设施不全。 2、道路。村庄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环金线,村庄的建设也紧靠环金线,村内有车站和小型的停车场。村里正在建联网公路,主要沿湖源溪而建。 3、用水。用水以山泉水为主,水源地位于栗树湾山上的山潭坞,但是给水管道老化。

二、新一村的经济 新一村无集体收入。农业发展也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规模。 1、农业。新一村的种植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无规模种植业、养殖业。零星有种经济作物和养殖鸡、鸭等家禽,但不成规模。 1)甜柿。日本甜柿是整个湖源乡引进的一个特色农产品。新一村的村民中零星种植了一些都未形成规模。整个村甜柿种植面积加起来尚不足10亩。 2)油桃。油桃算是新一村村民中种植的又一经济作物,但也是零星种植,面积极小,且无外销,甚至可以说只是种来作为自家日常采摘。 3)茶叶。新一村中个别村民有种植茶叶,但只有三四十亩,不成规模,无品牌,外销困难。 4)竹及竹笋。新一村村民中有种植竹,面积也不算大,且销量不好。竹笋与有名的临安的优质竹笋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销路困难。 2、工业。无规模工业经济。个别村民中有酿酒、制竹筷、竹炭、石雕等。 1)酿酒。荞麦烧是该村自酿酒的称呼。个别村民家酿制该酒储存,一用泡酒,二自家喝,三外售。规模小,产量少,产值低,无品牌。 2)制竹筷和竹炭。村里唯一小型企业。位于乡政府北面,每年产值约100万,但与湖源乡生态村建设不相符,空气污染较大。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51.4%,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1.5Km2扩大到 3.1Km2。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 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第 2 页共 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