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摘要】运动性贫血是指剧烈运动之后出现的贫血现象,主要表现有心慌气促、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传统中医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运动性贫血的治疗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本文将针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做出一定探讨。

【关键词】运动性贫血;中药;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26-02

运动性贫血,即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现象,其中缺铁性贫血(ida)是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方法是我国所独有的治疗方式,近年来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方法在我国运动医学研究领域已有一定的成果,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性贫血发病原因的研究

目前医学界对于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尚未有定论,但目前该研究领域的专家们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血浆稀释而引起的相对性贫血;二是血红蛋白再合成的减少;三是溶血现象和红细胞破坏的增加。另外,长期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铁代谢紊乱,发生机体突然性贫血,最终导致运动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ida)是运动性贫血的主要类型,因此国内外对于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方法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于如何研制有效的人体补铁剂。其中,有机铁与血红素铁因具有副作用小、剂量小、易吸收、受外界影响小的特点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 贫血是一组症状,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有的人剧烈运动之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即运动性贫血. 预防,运动前后补充维生素C 原因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分解 贫血是一组症状,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那么,运动为什么会引起贫血呢? 剧烈运动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的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并丧失输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等功能。运动性贫血还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剧烈运动时,肌体内便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当乳酸的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使血液中PH(酸碱度)值下降,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 原因二:大量排汗使铁随汗排出 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排出,而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若不及时补充,可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运动时的机械作用,使身体某些部位受到压迫,造成局部血管中的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引起溶血,产生血红蛋白尿而导致贫血。还有,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对于蛋白质的消耗增加,而内脏缺氧导致红细胞的滤出,也是运动性贫血的诱发因素。 预防:运动前后补充维生素C 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其次,参加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尽量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第三,在运动前后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能够增强红细胞抗氧能力。最后,万一出现了运动性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减少运动量,并补充蛋白质和适量的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症状就会很快减轻或消失。 [编辑本段] 短跑与“运动性贫血” 短跑项目一般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属于讲求速度性的短距离田径项目。这个项目在技术动作方面比较简单,表现为动作周期性的重复。从事短跑项目训练的运动员,其神经灵活性高,有一定的速度爆发力,而肌肉力量是速度的基础,因此增加肌肉力量是短跑项目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同时需要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能在短时间缺氧的情况下保持高效率的代谢水平。所以短跑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同时让运动员获得很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 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会引起血浆容量增加,大强度运动引起红细胞破坏加剧,加上训练中大量出汗增加了铁的丢失以及铁摄入量不足等原因,容易导致运动员发生

体育保健学 第五章 运动性病症

第五章运动型病症 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机能异常。如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紧张、运动性高血压、心律失常、运动性贫血、晕厥、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血尿等。出现运动性病症,应停止运动或调整运动量,并进行检查和治疗。 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半有健康损害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晕厥的主要危害在于晕厥发生刹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晕厥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2.重力性休克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4.直立性血压过低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6.心源性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第一节运动性应激综合症 运动性应激综合症:负荷超过正常范围后而引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过程, 简述运动性应激综合症的处理办法: 答:○1将虚脱患者头部放低,双腿抬高; ○2将患者仰卧位伙下肢高抬,松解衣带偏头; ○3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畅通; ○4当出现应急消化道综合症时应终止运动,送医院(以半流食、流食为主) ○5当免疫系统出现症状时,调整运动强度。 第二节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腹痛的机制:1.肝淤血 2.呼吸肌痉挛 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运动性腹痛的治疗方法: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并作深呼吸,调节呼吸与动作的节奏,必要使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消失。如仍然疼痛,应暂时停止运动,口服阿托品、颠茄等解除痉挛的药物。针刺或掐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腹部热敷等。如无效应请医生处理 运动性腹痛的预防: 1.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要遵循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 2.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合理安排膳食,在激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特别是冷饮,不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又不要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和比赛;餐后经过一小时半才能参加运动 第三节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运动性中暑的原因: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在运动时超载或衰竭所致。 中暑的一般类型:1.热射病(高热、无汗、昏迷) 2.热痉挛 3.热衰竭

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众所周知 ,坚持参加体育运动能使人筋骨健壮、肌肉发达、精力充沛。可是有的人参加了较为剧烈的运动之后 ,却出现了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医生检查后除发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偏低外 ,其它一切正常 ,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那么 ,运动怎么会引起贫血呢 ? 原来 ,骨髓是人体制造红细胞的“加工厂” ,幼稚红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后 ,即被送入人体血液中 ,以维持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恒定。如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或损失过多 ,则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运动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的破裂。剧烈运动时 ,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自动氧化的速度变快 ,一旦氧合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便会产生大量氧化力极强的过氧化氢 ,使红细胞膜的脂质受氧化 ,变形能力下降 ,脆性增加。于是 ,在强大的血流冲击下导致一些红细胞破碎 ,失去输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运动性贫血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 乳酸聚集剧烈活动时 ,机体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 ,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 ,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量时 ,就会使血液中的PH(酸碱度 )值下降 ,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 ,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 ,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 铁元素流失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排出 ,而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 ,若不及时补充 ,可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机械性损伤运动时的机械作用 ,使身体某些部分受到压迫 ,造成局部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受到机构性损伤引起溶血 ,产生血红蛋白尿而导致贫血。 肾脏缺氧在运动过程中 ,肌肉组织对于蛋白质的消耗增加 ,使肾脏缺氧。而肾脏缺氧导致红细胞滤出 ,也是运动性贫血的诱发因素。为避免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使运动真正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强度要适宜 ,不宜做剧烈运动 ,跑步应慢跑。 2、刚开始锻炼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应循序渐进 ,给机体一个过渡的时机。 3、运动后注意蛋白质、铁、维生素和水等营养物质的补充 ,如多吃瘦肉、鸡蛋、菠菜等。 4、运动时避免身体受伤。

运动性贫血研究进展

运动性贫血研究进展 北京体育大学曹建民博士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就是运输氧气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处于合成与破碎的动态平衡。红细胞的主要分成是血红蛋白,了解血红蛋白的组成对于深入探讨运动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血红蛋白的组成 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珠蛋白多肽链、两条β多肽链与四个血红素共同组成。 1、珠蛋白的结构; 珠蛋白是构成血红蛋白的蛋白质,珠蛋白在维持血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珠蛋白是维持血红蛋白特定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血红蛋白结合氧必需要求珠蛋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才能维持氧的结合。而血红素只有在珠蛋白维持特定的空间结构的前提下,才能与氧气结合,完成运输氧的功能。因此,珠蛋白的组成以及其空间结构对维持血红蛋白极为重要。 2、血红素的组成; 血红素与珠蛋白构成血红蛋白。血红素是由原卟啉与铁通过非共价键组成的。 3、影响血红蛋白功能的效应物; (1)、质子(H+) 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随着二氧化碳分压的上升而下降,这种现象主要是依赖于酸碱度的

改变(pH)。 (2)、二磷酸甘油酸(BPG) 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随着BPG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3)、氨甲酰基加合体 CO2于血红蛋白上的自由氨基结合为氨甲酰基加合体,从而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 (4)、温度 温度的上升会使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下降。 (5)、SNO加合体(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于血红蛋白β 93位半胱氨酸的巯基结合,形成SNO加合体。当血液流经外周微动脉和前毛细血管时,氧气从血红蛋白中释放到周围组织中,去氧态血红蛋白形成,一氧化氮无法与血红蛋白继续结合,一氧化氮从血红蛋白上被逐出,起到局部舒张血管的作用。 二、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制 运动性贫血是一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暂时性(一过性)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运动界对运动性贫血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可能机制,但仍无法圆满地解释发生运动性贫血的现象。因此,目前对运动性贫血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明晰,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探寻运动性贫血发生的确切机制。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红细胞生成与破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得机体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处于正常水平。当运动训练的外部因素干预造成机体的红细胞的破碎速率大于生成速率时,从而使红细胞的动态平衡失调,造成运动性贫血的发生。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当前的研究结果认为运动性贫血的成因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的。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减少,出现暂时性的贫血现象。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有发下几种原因: 1(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血红蛋白浓度相对下降(即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运动可引起血浆容量的明显增加,这是机体对训练的一种适应反应,可增加以及的每搏量和最大排血量。同时运动训练也伴随有血红蛋白增加的程度较小,因而表现出相对的血液稀释状态即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测试的结果显示贫血。但又有人认为血浆容量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相对下降,不是真正的贫血。他们指出虽然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但总血量仍是增加,总血红蛋白量也增加。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心输出量来代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相对下降,以保证组织的供血、供氧。 (2)红细胞机械性损伤、破坏、溶血。 从事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竞走、长跑等)特别是女青少年运动员容易发生溶血或血红蛋白尿。这是由于运动时肌肉收缩、挤压、摩擦,特别是足底组织和血管被长时间的磨擦挤压,加上运动时缺氧缺血和组织损伤,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导致溶血。当溶血发生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这时机体就会动员红细胞生成素系统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同时,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素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血红素结合素复合物。当溶血严重时,血中游离的血红蛋白浓度就会过高,当其超过血红素结合素的结合能力时,多余的游离血红蛋白就由肾脏排出,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血红蛋白尿是机体严重溶血的标志,它不但会导致贫血而且会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3)血红蛋白的再合成减少 血红蛋白的生成或红细胞的再合成减少或不足,都可以引起体内贫血。因为,血红蛋白的再合成需要有足够的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不少学者认为运动性贫血与长期缺铁有密切的关系,缺铁或铁不足就会使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而导致体内贫血。 2贫血的症状 贫血会导致血液送氧的能力及血液黏滞性降低,甚至可能会引起缺氧现象,影响心脏功能,有下列的症状: a易疲劳、肌肉无力(缺氧引起)。 b苍白。 c中枢神经系统不正常,如头痛、头晕、不安、思考不集中、沮丧等。 d心跳速率不正常或心脏衰竭。 e免疫力降低。

运动性低血色素及其防治方法

运动性低血色素及其防治方法 人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必须有能量的保证,能量的生成靠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人体运动离不开氧。氧被肺吸入人体,通过血液送到肌肉细胞,为细胞内的氧化产能过程供氧。血色素就是血液中运输氧的工具,它就象运货的“车”一样,“车”越多运到肌肉的氧就越多,肌肉生成的能量就越多,肌肉收缩的能力就越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就越高。然而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期常常出现低血色素,它造成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演变成运动性贫血。所以低血色素现象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头痛的问题。 1,什么是运动性低血色素(或称潜在性贫血)? 由运动引起的循环血中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或红细胞内血色素(或称血红蛋白,hb)不足称为运动性低色素,严重时会发展成运动性贫血。hb常用做为运动性低色素或运动性贫血的简易诊断指标。我国成年男运动员hb小于12g/dl,女运动员小于10.5g/dl,男女少儿运动员(小于14岁)hb小于12g/dl即诊断为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仅仅不贫血是不够的。为保持训练的效果和良好的体能状态,运动员需要达到一个理想的hb水平。这一理想水平为:成年男运动员和男女少儿运动员大于14g/dl;成年女运动员大于12g/dl。运动员hb低于这一水平,但又未达到贫血就称为运动性低血色素或潜在性贫血。 2,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性低血色素? 造成运动性低血色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造血的物质缺乏,致使红细胞生成减少: 铁缺乏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长期大运动量训练会造成铁的入不敷出,运动使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多,大量出汗以及粪便、尿液中铁排泄量的增加等可造成铁过多丢失。与需要量增加不相适应的是,食物中铁的吸收减少,这就很容易造成机体铁储备下降甚至缺乏。最新的研究报告,即使hb还在理想水平,只要铁储备下降,运动能力也会降低。可见机体铁储备对运动能力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运动训练后,骨骼肌纤维的损伤在恢复期必须修复,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机体不得不动用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作为肌肉修复的蛋白质来源,这将使红细胞数目和红细胞中的血色素的含量下降。 (2),红细胞破坏和丢失增加: 剧烈的运动训练可导致红细胞破坏而溶血,使红细胞达不到120天的正常寿命。与此同时,运动训练还可以造成肾通透性的改变,引起尿潜血甚至血尿,造成红细胞丢失。 (3),血液稀释: 长期耐力训练,可引起机体总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这就会造成血色素浓度下降。

名词解释

0.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1.竞技能力: 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 4.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 5.动作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作集合成类的过程。 6.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7.动作力量: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8.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开始、动作过程 9.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10.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所以通常又称为“科学群” 11.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 12.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1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1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15.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16.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 17.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60-100次之间。 18.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 19.身体素质:通常把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20.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2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 22.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

体育课中常见生理反应及解决方法

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生理运动反应”,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 一,肌肉酸痛 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和症状 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不少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亲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 1,处理 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2)伸展练习。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肌纤维损伤。(3)按摩。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4)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2,预防 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 二,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和症象期工程 多数在中长跑时产生,主要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时运动过于剧烈,或者跑的过快,内脏器官尚没有达到竞赛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也有是的因为运动前吃的过饱,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凉,引起胃肠痉挛;少数是因为运动时间过长,或过于剧烈,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引起血液回流受阻,或者因肝脾淤血,膈肌运动异常,致使两胁部腹痛。 (二)处置和预防 1,处置 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迹象,一般可采用减速慢跑,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等方法处理,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哪疼痛仍不减轻或消失,甚至加重,此进就应该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揉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等空位。如仍不见效,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4 修订版) 2014-09-30 15:10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 (CKD) 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 CKD 患者进入第 5 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 CKD 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 -5 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 和 98.2%。透析与非透析 CKD 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98.2% 和 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 (H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4 年 5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 < 120 g/L,成年妊娠女性 <110 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 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运动后面色苍白是怎么回事

运动后面色苍白是怎么回事 文章目录*一、运动后面色苍白是怎么回事*二、运动后的注意事项*三、如何预防运动后面色苍白 运动后面色苍白是怎么回事1、运动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运动性贫血症状和缺乏运动锻炼 1.1、运动性贫血症状:剧烈运动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的破裂,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并丧失输氧和排出二氧 化碳等功能。运动性贫血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剧烈运动时,肌体内还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使血液PH (酸碱度)值下降,其结果是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 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还有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液排出,若不及时补充,也会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1.2、缺乏运动锻炼:平时根本不参加运动锻炼或少运动的人,没有体能基础,一旦从事剧烈的运动,就会出现身体器官和部位 不能适应的情况,就容易导致出现头晕目眩的现象,甚至还会出 现脸色苍白、恶心、气喘等症状。 2、运动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体内热量不足和运动量过大 2.1、体内热量不足:有些人在运动之后感到头晕,是由于运动性低血糖引起的。在饥饿状态下运动或是在过热过冷的环境中运动,会使得体内的热量供应不足,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运动后出现头晕的情况。

2.2、运动量过大:运动量过大,会容易导致身体缺氧,再加上运动中没有掌握好呼吸技巧,也是会导致头晕目眩的情况发生的。 3、运动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身体状态不佳引起的和运动后 立即休息 3.1、身体状态不佳引起的:在疲劳、生病后、睡眠不足等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身体本就不适,再去参加运动,特别是激烈 的运动锻炼,就会引起头晕。 3.2、运动后立即休息:在运动结束之后立即停下来休息,肢 体中大量的静脉血会淤积在静脉中,从而出现暂时性脑缺血,使 人感到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晕倒。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1、不能立即休息:剧烈运动后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 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起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 2、不可马上洗浴:剧烈运动后人体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 表面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热,此时如洗浴冷 水浴会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同时机 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 3、不宜大量吃糖: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觉得吃些甜食或糖水

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主讲人:雷清凤主任医师 地点:肾内二区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肾内二区全体医护人员 讲课时间:2013年12月18日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2 年 12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 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 CKD 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 期,每 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 CKD 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 3~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每 1~3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 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 3 个月至少检测 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 1 次。健康人群及 CKD 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 CKD 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运动锻炼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运动锻炼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疾病,在生活中要很多有很多因素,都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希望大家远离。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由于长期接受治疗,体质较弱,免疫力较差,小编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之前也是一名血小板疾病患者,为了治好这个病北京上海各大医院跑了个遍,但不管多大的医院多么出名的教授一般都是用西药治疗,只不过搭配用药不太一样罢了,像强的松有的配合康力龙,有的配合养血补血的中药,但副作用很大,吃了二三个月人就胖了一圈,而且成天想睡觉,而且这些西药对于升血象帮助不大,一个偶然的机会用了康髓诺汤药,自此走上了健康之路,先是各种症状逐渐消失,然后不用吃西药血象回升得很快很稳定,到现在血象基本达到了健康人水平,而且一点副作用也没有,能不高兴吗?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运动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可以进行体育运动的,但也要适当把握,切不可过激过量运动,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也对病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适当的进行些体育运动,以便增加体质的强壮,要把握有度,不可过量过激运动,以免发生外伤,一旦出血感染及非常严重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病理就是丧失造血机制进而导致供血不足所致,患者一旦保持一个剧烈运动的状态下,肌体内便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当乳酸的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使血液中PH(酸碱度)值下降,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 此外,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汗液,这些汗液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而这也正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如果长期缺铁就会引起造血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还有,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对于蛋白质的消耗增加,而内脏缺氧导致红细胞的滤出,也是运动性贫血的诱发因素。以上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运动吗的相关介绍,只要运动适当,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可以运动的,而且对病情有益,只需要掌握个度就行。

肾性贫血治疗

肾性贫血治疗 尿毒症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多少方面: 1)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血中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红系增生的抑止; 3)红细胞寿命缩短; 4)由于长期摄入缺乏使造血原料如蛋白质、维生素及铁缺乏; 5)出血:鼻钮,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黑便; 6)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析过程中失血以及频繁抽血化验。 尿毒症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尿毒症毒素抑止血小板功用(血小板数量普通正常),主要是粘附和汇集功用低下,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释放减少。 慢性肾性贫血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肾性贫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处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患者,一般无症状者不需治疗贫血,对于肾功能急剧恶化者,需采用同种肾移植,定期血透或持续腹膜透析治疗。据慢性肾衰肾病本身治疗方法不同,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亦有区别。 1.肾移植和透析疗法同种肾移植成功后,正常肾脏内、外分泌功能恢复,肾性贫血随之纠正。但肾移植的供者缺乏。美国7万例晚期肾衰患者只有7%能够接受肾移植。肾移植以活体肾效果最好,存活率可达85%,尸体肾较差,仅65%。在31例接受肾移植患者平均血细胞比容由27%降至19%,81天后升至39.1%。且移植术后EPO水平明显升高至术前9倍。1周后逐渐降至正常,随之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在另一组100余例病例中,80%患者肾移植后血红蛋白升高,未升高者多数合并出血、免疫抑制或排斥反应。 持续血透是另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虽然血透不能使EPO分泌增加但经1~10个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红蛋白有明显增加,症状减轻。在一组36例血透患者中,血细胞比容由21%升至27%。腹膜透析亦可使贫血减轻,在腹膜透析6个月内平均血细胞比容可升高0.5%。贫血改善原因与腹膜透析使EPO分泌增加,以及清除血中抑制造血的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500~1500)有关。 2.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刺激患者红系造血细胞增生、分化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数,减少输血或完全代替输血。治疗初期常用剂量为50~150U/kg,每周3次。以后逐渐减至12.5~25U/kg,治疗到血细胞比容达到33%~35%为宜,多于2~3个月内见效。EPO应用时应注意补充铁,国外报告用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43%伴有缺铁,作为常规,血清铁蛋白低于100μg/L时应补充铁。红细胞生成素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使血压升高,用红细胞生成素时患者需并用抗高血压药物。红细胞生成素虽然对肾性贫血治疗有效,但其价格昂贵,且需长期使用,使临床应用受一定的限制。 3.补充造血原料 (1)铁剂:肾衰患者由于长期低蛋白饮食限制、透析及胃纳不佳,易引起铁缺乏。常以铁蛋白低于30μg/L作为补铁指标。轻度贫血患者可口服铁剂治疗,重度贫血患者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较差,可用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25mg/d,肌注,1次/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