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干燥技术

中药材的干燥技术
中药材的干燥技术

中药材的干燥技术

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异变。如北方在气温30℃时,把红枣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党参11%~16%、苦杏仁6%~8%、北沙参12%~15%、黄芪11%~14%等时,在储存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质量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中药材“安全水分”,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异变的临界含水量。

因此,秋季采收加工后的中药材,必须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目前,中药材的常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日硒法

这是大多数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晾晒时,应选择晴朗、有风的天气,将药材薄薄地摊在苇席上或水泥地上,利用日光照明,同时要注意及时翻动,保证日光照射均匀。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要注意将药材收起盖好,以防返潮。

二、摊晾法

该法也叫阴干法,即将药材放置于室内或大棚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吹去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枣仁、柏子仁、知母、苦杏仁、党参、天冬、火麻仁等。这些药材不宜曝晒,可于日光不太强的场所或通风阴凉处摊晾,以免走油、变质。

三、烘炕法

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应用该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一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1.5m,长度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cm留一个能开关的小门以便添加燃料。而后在其中放置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一块铁板,以防火苗上升,破坏药材,同时亦可分散热量。炕垒到1.2~l.5m高时,每隔60cm横放一根直径3~4cm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从泥巴以上再把火炕加高60cm即可。最后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置于炕槽内,但不要装的太满,以厚30~40cm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该法适用于川芎、泽泻、桔梗等药材的干燥。干燥过程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将药材炕焦,还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对干燥程度的要求分别对待,有些药材不宜用烘炕法干燥。

四、烘房和干燥机烘干法

该法适合于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使用,且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的限制,还可起到杀虫驱霉的效果,温度可控,适用于各类药材,不影响药材质量,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方法。但要注意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建造烘房并购进专用干燥机械,由熟悉干燥技术的专业人员操作。另外要注意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

五、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这是一项新的干燥技术,其干燥原理是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子仁果米类药材均可采用该法干燥。远红外干燥可节省电能20%~50%,效果较好。

六、微波干燥法

这是一项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微波干燥实际上是通过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使中药材中的水分和脂肪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为热量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微波干燥可杀灭微生物和霉菌,并具有消毒作用,使药材达到卫生标准,并能防止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霉和生虫。目前我国生产的微波加热成套设备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

药材采集后的干燥

潮湿是引起中草药虫蛀,霉变及有效成分分解的主要原因,因此中草药贮藏前需经干燥。常用的干燥方法有阴干法、阳干法及烘干法等数种。干燥温度则因各种不同药材而异,通常50~60℃可抑制植物体内酶的作用而避免成分的分解,各类中草药干燥温度范围如下:

花、叶、全草类20-300C,根、根茎、皮类30-650C,果类70-900C,含挥发油类25-300C,含甙与生物碱类50-600C,含维生素类70-900C。

中药材深加工(GMP)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88888中药材深加工(GMP)技术改造项目 1.2 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概况 1.2.1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8888有限公司座落在素有“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亳州。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8888有限公司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实行公司+农户、以龙头带基地的经营模式,现有总资产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20平方米;现有员工120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初、中级职称人员占全体员工的30%以上。2001年6月建成并投产,现主要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达80台套,均具国内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有中药传统饮片、精制饮片、中药材提取、精提等。中药配方颗粒已获批准在安徽省首家生产。一年多来,生产中药饮片1000吨、中药材提取1500吨,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利税300万元。 面对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中药国际化的需要,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与国内几家大的科研院所建立了全面的技术合作关系,并组建了“安徽中医学院济人药业中药研究开发基地”,使企业紧握科技之手,以此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公司为提高本地中药材质量,保证原料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积极与亳州市十八里镇进行合作。按GAP标准要求建立了

22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等,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地道中药材,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合格的中药材原料。 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将坚持“诚善济人、团结奋进、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服务一流”的经营理念,在生产经营中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实实在在的做事,脚踏实地地工作,在3-5年内把公司发展成为安徽省中药生产骨干企业之一。 1.2.2 法人代表概况 法人代表888,男,1955年出生,大专文化(中药专业),现任8888有限公司总经理。 1.3 项目背景 1.3.1 亳州市概况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西、北与河南省的鹿邑、拓城、夏邑、永城等县接壤;南、东与安徽省淮北、宿州、蚌埠、淮南、阜阳市毗邻。地理座标为东经115°32′-116°11′,北纬33°24′-34°04′,市域面积839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20万人。 亳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优质烟、优质茧生产基地和国家定点鲜活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之一。亳州盛产中草药,自古就有“药都”之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亳州市交通便捷,交通以陆路为主,105、311国道在市区交汇,环城路、通乡路、通村路纵横成网,陆路交通十分便利。涡河航道自大寺港以下可常年通航,往下经淮河可入长江。国家铁路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纵穿市区东侧,为城

干燥技术在茶叶干燥中的重要作用

制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冰冻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冰冻干燥技术在干燥茶叶时,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由于茶叶温度低,叶绿素几乎不变化,色泽绿翠而耐藏,香气及茶叶中原有的营养成份、各种有机物质几乎不损失,干燥均匀,含水量可低至3%以下;同时由于水分干燥前已被冻结住,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经冰冻干燥的茶叶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使茶业品质提高一至二个等级。用该设备干燥的茶叶能较大限度地保存和色、香、味、形,含水量更可降低至3%以下,因此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并较大限度地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产品质量好 功能一在毛茶干燥中的应用 冰冻干燥技术在干燥茶叶时,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由于茶叶温度低,叶绿素几乎不变化,色泽绿翠而耐藏,香气及茶叶中原有的营养成份、各种有机物质几乎不损失,干燥均匀,含水量可低至3%以下;同时由于水分干燥前已被冻结住,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经冰冻干燥的茶叶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使茶业品质提高一至二个等级。用该设备干燥的茶叶能较大限度地保存和色、香、味、形,含水量更可降低至3%以下,因此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并较大限度地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产品质量好; 而一般用热风干燥茶叶时,茶叶处于热风中受热,茶叶内一部分有机物质在受热状态下继续发生氧化,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叶绿素也在高温下被分解破坏而导致茶叶颜色变深;茶叶中原有的香气物质也有一部分随热风散去,含水量一般情况下只能达到9~12%左右,产品不耐贮藏。 功能二在花茶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的花茶生产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混合后一起烘培,让花香被绿茶吸收,从而使绿茶在浸泡时释出花香,但是绿茶在高温状态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进而使花茶在的汤色接近于金黄色,近似乌龙茶的汤色。 新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一起分开放入各自的盘中,并一同置于同一个冰冻干燥室内,随着冰冻干燥干燥的进行,鲜花中的香气成份挥发后被绿茶吸收,同时绿茶的温度也处于一个相对低温的温度下被进一步干燥,过一段时间后,鲜花中的绝大多数香气成份被转移到绿茶上,而绿茶本身的成份并未发生变化,一种具有花茶的香气而又具有绿茶的滋味的新式绿茶就这样延生了。 功能三在茶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在茶叶精制过程中,采用真空烘烤时,可以去除毛茶中的杂味及陈茶味、并能保持毛茶中的的颜色。 而一般用热风干燥茶叶时,茶叶处于热风中受热,茶叶内一部分有机物质在受热状态下继续发生氧化,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叶绿素也在高温下被分解破坏而导致茶叶颜色变深;茶叶中原有的香气物质也有一部分随热风散去,含水量一般情况下只能达到9~12%左右,产品不耐贮藏。 一般的花茶生产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混合后一起烘培,让花香被绿茶吸收,从而使绿茶在浸泡时释出花香,但是绿茶在高温状态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进而使花茶在的汤色接近于金黄色,近似乌龙茶的汤色。 新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一起分开放入各自的盘中,并一同置于同一个冰冻干燥室内,随着冰冻干燥干燥的进行,鲜花中的香气成份挥发后被绿茶吸收,同时绿茶的温度也处于一个相对低温的温度下被进一步干燥,过一段时间后,鲜花中的绝大多数香气成份被转移到绿茶上,而绿茶本身的成份并未发生变化,一种具有花茶的香气而又具有绿茶的滋味的新式绿茶

中药材烘干报告

隧道式红外烘干设备用于中药材烘干的市 场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相关企业信息 一、中药材市场现状 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药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割(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灸的饮片。对于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灸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国内传统的中药材产地目前,中药饮片市场发展快速、市场前景广阔。截止至2010年,国内中药饮片市场发展全国中药材家种品种(区别于野生品种)达300多种,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年产量5亿多公斤,全国已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2010年全国中药饮片炮制机械标准化正式启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国内首个中药饮片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国内中药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目前国内中药饮片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道地药材越来越少;炮制标准不统一;炮制机械亟待标准化等。另外

种植户受利益驱动,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中药饮片在市场上无序竞争,生产者信心不足;行业标准混乱,缺乏名牌产品,产业没有旗舰企业;中医药教育体系严重落后,中药饮片基础研究后继乏人等诸多因素也严重制约影响中药饮片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中药饮片加工行业重点企业 天津天士力集团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中药业集团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现有中药材烘干方法及对比 一、我国中草药干燥发展历史及传统干燥方法 现代中草药干燥技术就是为保证中草药性味及有效成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中草药进行适当干燥处理,包括在常压或减压环境中以传到、对流、辐射方式或在高频电场内加热使之干燥,以促使水分蒸发,达到要求含水率,保持较好的产品品质,便于包装、贮藏、运输。目前我国中草药干燥主要采用的是晒干、阴干(风干)和烘干工

中药材加工建设项目

陇南市康县中药材加工项目 企 业 架 构 计 划 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陇南市康县中药加工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 甘肃世纪中天投资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2)建设内容、规模 建设加工中药材饮片的初级加工厂1座,产品为:(3)建设期限 4、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1)建设工程费万元,占总值的; (2)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万元,占总值的;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占总值的; (4)预备费万元,占总值的; (5)建设期利息万元,占总值的; (6)流动资金万元,占总值的; (7)征收加工厂土地费用万元,占总值的; 备注:收购药材投资额除外。 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中药材收购加工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

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2)项目带动能力 中药材切片加工,使当地山区农民直接受益。并在药材加工时可解决多个就业岗位。解决康县农民和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康县收购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康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 2、论证结论 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干燥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食品工程学综述 干燥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干燥是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食品领域干燥技术发展迅速,有大量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干燥技术,对其进行改良的改进。本文从近年来食品干燥领域中的较新研究成果及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等方面作了归纳总结,分别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远红外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热风干燥技术和太阳能干燥技术6种食品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食品干燥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真空冷冻远红外热风喷雾微波太阳能干燥技术 干燥技术是一门跨专业、跨行业、具有科研性质的技术,因为其面对的产业众多、物料的理化性质不同、产品质量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千差万别。在干燥技术的开发及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需要了解被干燥物料的性质。第二要熟悉传递工程的原理。第三实施手段[1]。现代的干燥技术起始于20 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的干燥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主要有真空冷冻干燥、太阳能干燥、喷雾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等。其中一些设备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 干燥也是食品保藏的一种重要方法。干燥是通过各种方法(如晒干、风干等)脱去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其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干燥后的食品质量轻、体积小,便于贮藏和运输,因而应用广泛[2]。食品干燥的设备按照设备的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现在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大多数是人工干燥法。近年来,食品干燥设备的设计更多的是以能量利用率、产品质量、安全性、环境影响、成本等作为评价指标。现代消费者追求更加健康、营养和天然的食品,因此食品干燥设备在设计时,需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3]。 1.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是将湿物料或溶液在较低的温度(-10℃~-50℃)下冻结成固态,然后在真空(1.3~13P)下使其中的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最终使物料脱水的干燥技术[4]。 1.1原理 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是基于水的三种变化。水有气、液、固三相,它们之间可以转换和共存。三相点对应的温度是0.0098 ℃,水蒸汽压力是 610.33 Pa。只有在三相点以下,冰才能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而不经过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对于食品来说,水就是一种溶液,这种溶液同样也存在三相点,我们选择在高真空的状态下,利用水分升华原理,使预先冻结 1

中药材烘干设备

中药材(中药饮片)烘干设备的市场分析报告——谁成为中草药烘干行业黑马? 前言 中草药含水率高、批量大、干燥温度低等特点,现有的各种类型的干燥机大多难以适应。因此,大部分饮片生产企业仍采用箱式、凉晒方式干燥饮片,不仅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有效成分损失大、物料损耗大,中药饮片干燥是亟待解决,也必须解决的课题。 第一部分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相关企业信息 一、中药材市场现状 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药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割(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灸的饮片。对于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灸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国内传统的中药材产地目前,中药饮片市场发展快速、市场前景广阔。截止至2010年,国内中药饮片市场发展全国中药材家种品种(区别于野生品种)达300多种,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年产量5亿多公斤,全国已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2010年全国中药

饮片炮制机械标准化正式启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国内首个中药饮片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国内中药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目前国内中药饮片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道地药材越来越少;炮制标准不统一;炮制机械亟待标准化等。另外种植户受利益驱动,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中药饮片在市场上无序竞争,生产者信心不足;行业标准混乱,缺乏名牌产品,产业没有旗舰企业;中医药教育体系严重落后,中药饮片基础研究后继乏人等诸多因素也严重制约影响中药饮片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中药饮片加工行业重点企业 天津天士力集团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中药业集团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现有中药材烘干方法及对比 一、我国中草药干燥发展历史及传统干燥方法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改造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目录 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1.1基本信息 (1) 1.2经营条件 (1) 1.3组织机构 (1) 1.4研发能力 (1) 1.5财务状况 (1) 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2) 2.1项目实施背景 (2) 2.1.1 项目产品与市场 (2) 2.1.2 产业政策与规划 (4) 2.2项目内容 (5) 2.2.1 项目目标 (5) 2.2.2 项目内容 (5) 2.3项目技术工艺 (6) 2.3.1 技术来源 (6) 2.3.2 工艺流程 (7) 2.3.3 技术引进 (8) 2.3.4 技术标准 (8) 2.4项目投资 (8) 2.4.1 项目投资概算 (8)

2.4.2 项目投资用途 (9) 2.4.3 项目资金来源 (9) 2.5项目实施进度 (10) 第三章项目验收指标 (10) 3.1项目规模 (10) 3.2技术指标 (11) 第四章项目预期效益 (11) 4.1经济效益 (11) 4.1.1项目财务评价 (12) 4.1.2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13) 4.2社会效益 (13) 开辟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14) 提升经营水平,转变发展方式 (14) 推进产业发展,培育中小企业 (14)

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注册时间: 经营范围: 住所地址: 技术依托单位: 1.2 经营条件 1.3 组织机构 1.4 研发能力 1.5 财务状况

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2.1 项目实施背景 2.1.1 项目产品与市场 项目产品概述: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规定的工艺方法,把中药材炮制成为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作为中成药原料的中药产品;把中药材加工成为中药饮片的工艺过程称为中药饮片炮制。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大部分。其中中药饮片既是中医临床药品,又是制造中成药的原料,是中药产业的核心产品。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是“复方配伍”,中药饮片炮制必须根据“复方配伍”需要多品种结构型开发。公司计划生产中药饮片836个单品种,其原料种类包括**境内所有中药材。 市场供求动态:近20年来,全世界天然药材需求量以年均12.4%的幅度增长,目前天然药制剂年销售额约560亿美元。我国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额约占国际市场天然药材市场份额的5%。国内中药饮片市场活跃,价格上涨,需求呈稳步增长趋势。一是随着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人类疾病谱和用药谱逐渐发生演变,用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已成为总趋势;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呈上升趋势。二是国家推行中药饮片炮制(GMP)认证,中药饮片炮制必须通过技术改造进入规范运行轨道,全国已有55%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淘汰。三是近年我国局地频繁遭遇暴雨、洪水、干旱、风沙、冰冻雪灾,半夏、白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等大宗中药材减产,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供不应求。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加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 加工药材一般都要达到形体完整,身干无杂,色泽好,不变气、味,有效成分破坏少等。所以,药材加工对中药材商品形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一、洗涤与挑选 洗涤主要是洗除药材泥沙和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是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和干燥。 二、修整切制 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和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和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三、蒸、煮、烫

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四、熏硫 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五、发汗 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六、干燥 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中药材初加工状况分析

中药材加工状况 中药材加工是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取”,现代文献一般称之为“采制”、“采集”、“加工”。 中药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生产, 前后相互联系, 前者依次为后者的基础, 其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着中药的质量。近些年来人们比较重视用于汤剂的中药饮片及直接供患者使用的中药制剂的质量, 却往往比较忽略二者的原料—中药材的质量。事实上,只有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 最终提高中药的质量才有可能。要做到这一点, 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是中药材加工的加强。 1.中药材产地加工的必要性及意义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而需进行产地初加工。 药材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因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适时采收中药材并对其进行初加工,是药材增产增收的关键。“三分种,七分收”,说的也是这个简朴又深刻的道理。所以,除了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初步加工。药材经产地初加工后,剔除了非药用和劣质部分,保证了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从而可以提高药材在临床上的疗效。在初加工时,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是中药材优质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2.中药材初加工的常规技术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中国的现代干燥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常用的干燥设备,如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设备,我国均能生产,满足市场供应,对于一些较新型的干燥技术如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蒸汽干燥、脉动燃烧干燥、热泵干燥等也都已开发研究,有的已工业化应用。 干燥技术的发展既需要工业实践,也需要学术研究。我国于1965年6月由上海化学工业学会组织了华东六省—市干燥—过滤技术会议。1975年5月由原化学工业部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1986年10月由中国化工学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干燥会议,此后1989年9月在大连(此年组织成立了全国干燥组,第一任组长是李帧教授,第二任组长是王喜忠教授,现任组长是史永春研究员)、1992年在湖北武汉、1995年在江苏太仓、1997年在江苏无锡市、1999年10月在山东济南、2002年1月在黑龙江哈尔滨、2003年10月在浙江杭州相继举行了各届全国干燥会议,2005年9月在江苏南京召开第十届全国干燥会议,此次会议距1975年全国干燥会议正好30周年,中国的干燥事业经全国学者和企业家的不懈努力与30年前相比,已有长足进步。 除化工界外,中国农业部门、木材部门在过去30年中也都举办过多届全国性干燥技术会议,此外红外干燥界、冷冻干燥界也都举办过专业干燥会议,l996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举办了全国干燥学术研讨会,这就说明中国学术界对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在国际上各国学者对干燥技术的研究活动也十分活跃,自1978年国际著名学者Mujum-dar教授发起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干燥会议以来迄今巳举办过13届国际干燥会议,其中第12届国际干燥会议是在中国北京召开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干燥界与国际干燥界的交流日益增强,这对促进我国的干燥技术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此外还有亚澳洲际国际干燥会议、北欧和南美地区定期召开的区域性国际干燥会议,国际上干燥技术的交流活动十分活跃。 对于干燥技术有三项目标是学者们公认的:一是干燥操作要保证产品质量,二是干燥作业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三是要节能。 干燥技术既要研究成千上万种不同被干燥物料的干燥性能,也要研究各种节能高效的新型干燥设备,以及研究一定的物料在某种干燥设备中的合理操作参数。人们—直企望通过干燥理论的研究建立干燥模型,以期在计算机上获取最佳结果,以避免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试验

药材干燥须及时

药材干燥须及时 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变异。 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变异。如北方在气温30℃时,把红枣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党参11%—16%、苦杏仁6%—8%、北沙参12%—15%、黄芪11%—14%等时,在储存的过程中就会发生质量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中药材“安全水分”,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变异的临界含水量。 因此,采收加工后的中药材,必须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目前,中药材的常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 日晒法这是大多数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晾晒时,应选择晴朗、有风的天气,将药材薄薄地摊在苇席上或水泥地上,利用日光照明,同时要注意及时翻动,保证日光照射均匀。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要注意将药材收起盖好,以防返潮。 摊晾法该法也叫阴干法,即将药材放置于室内或大棚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吹去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枣仁、柏子仁、知母、苦杏仁、党参、天冬、火麻仁等。这些药材不宜曝晒,可于日光不太强的场所或通风阴凉处摊晾,以免走油、变质。 烘炕法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应用该

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一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1.5米,长度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厘米留一个能开关的小门以便添加燃料。而后在其中放置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一块铁板,以防火苗上升。破坏药材,同时亦可分散热量。炕垒到1.2—1.5米高时,每隔60厘米横放一根直径3—4厘米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从泥巴以上再把火炕加高60厘米即可。最后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置于炕槽内,但不要装得太满,以厚30—40厘米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该法适用于川芎、泽泻、桔梗等药材的千燥。干燥过程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将药材炕焦,还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对干燥程度的要求分别对待,有些药材不宜用烘炕法干燥。 烘房和干燥机烘干法该法适合于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使用,且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的限制,还可起到杀虫驱霉的效果,温度可控,适用于各类药材,不影响药材质量,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方法。但要注意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建造烘房并购进专用干燥机械,由熟悉干燥技术的专业人员操作。另外要注意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 远红外加热干燥法这是一项新的千燥技术,其干燥原理是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

中药储存新技术方法

中药储存新技术方法 一、中药储存新技术方法: 1、含挥发油类药材的贮藏 如细辛、川芎、白芷、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月季花、木香和牛膝等多含挥发油,气味浓郁芳香,色彩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因此,此类药材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袋中放少理石灰明矾、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扎紧后贮藏于干燥、通风、避光处。 2、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 如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杏仁、芡实、巴豆、木鳖子和莲子肉等药材多含淀粉、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等成份。若遇高温则其油易外渗,使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点,引起变质、酸败和变味。因此,此类药材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更不宜用火烘烤,应放在陶瓷缸、坛、玻璃缸、瓶内或金属桶等容器内,贮藏于阴凉、干燥、避光处,可防虫蛀和霉烂变质。 3、淀粉类药材的贮藏 如明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大黄、山药(淮山)、葛根、泽泻和贝母等多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因此,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或明矾、干燥锯木屑、谷壳等物的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回潮、变质和霉烂。 4、含糖类药材的贮藏 如白芨、知母、枸杞子、玉竹、黄精、何首乌、地黄、天冬、党参和玄参等含糖类较高的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且不易干燥,

致使霉烂变质。因此,这类药材首先应充分干燥,然后装入又层无毒的塑料袋内包好所紧,放在干燥、通风而又密封的陶瓷缸、坛、罐内,再放些生石灰或明矾、干燥且新鲜的锯木屑、谷壳等物覆盖防潮。 二、常见中药材的保存方法 天麻:易生虫、霉变,应贮存在密闭、干燥的容器内。放置干燥通风处,以防回潮霉变。同时,在每年虫蛀季节前(3月-4月份),应取出反复暴晒,以防虫蛀。 参类药材:参类药材包括野山参、红参、糖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因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等,所以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等变质现象。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也可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虫草:如果量很少,而且储藏时间很短的话,只需将其与花椒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虫草保存不宜过久,否则药效会降低。 鹿茸:鹿茸要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边。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如果保存得当,三五年内鹿茸的药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枸杞子:本品含糖较多,极易吸潮泛油、发霉和虫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质也极不稳定,容易变色,是中药材中较难保养的品种。可将枸杞子用乙醇喷雾拌匀,然后用无毒性的塑料袋装好,排除空气,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目录

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注册时间: 经营范围: 住所地址: 技术依托单位: 1.2 经营条件 1.3 组织机构 1.4 研发能力 1.5 财务状况

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2.1 项目实施背景 2.1.1 项目产品与市场 项目产品概述: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规定的工艺方法,把中药材炮制成为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作为中成药原料的中药产品;把中药材加工成为中药饮片的工艺过程称为中药饮片炮制。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大部分。其中中药饮片既是中医临床药品,又是制造中成药的原料,是中药产业的核心产品。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是“复方配伍”,中药饮片炮制必须根据“复方配伍”需要多品种结构型开发。公司计划生产中药饮片836个单品种,其原料种类包括**境内所有中药材。 市场供求动态:近20年来,全世界天然药材需求量以年均12.4%的幅度增长,目前天然药制剂年销售额约560亿美元。我国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额约占国际市场天然药材市场份额的5%。国内中药饮片市场活跃,价格上涨,需求呈稳步增长趋势。一是随着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人类疾病谱和用药谱逐渐发生演变,用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已成为总趋势;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呈上升趋势。二是国家推行中药饮片炮制(GMP)认证,中药饮片炮制必须通过技术改造进入规范运行轨道,全国已有55%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淘汰。三是近年我国局地频繁遭遇暴雨、洪水、干旱、风沙、冰冻雪灾,半夏、白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等大宗中药材减产,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供不应求。

中药饮片自然干燥方法

中药饮片自然干燥方法 什么是中药饮片干燥 什么是中药饮片。对中药饮片的干燥,在2000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是这样定义中药饮片干燥的: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用“干燥”表示;对于不能使用较高温度(温度低于60℃)烘干的则使用“晒干”或是“低温干燥”;对于需要短时间干燥的,使用“曝晒”或“及时干燥”。中药饮片的干燥对最后产品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客服分为2种方法——人工干燥以及自然干燥。其中人工干燥即使用干燥设备对中药材进行干燥,目前应用在中药材干燥的设备较多。自然干燥主要是将中药切片,并放置在阳光中晒干或是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阴干。 中药饮片分类干燥方法 由于中药材种类较多,中药饮片的药材特性各异。为了保持其形、色、气、味俱全,需要对不同性质的中药饮片进行分类研究,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常州市易度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就特殊特性的药材的干燥方法进行试验并将总结分享如下。 1 粘性类:代表性的有玉竹、黄精以及天冬。此类药材主要是糖分过高,粘性质含量较高。使用明火烘焙,目的是让饮片的外皮硬结,内部原汁不发生外渗。当手触摸感觉不粘手烘焙完成。如果烘焙时间过长,会导致颜色发黄、原汁流失。 2 粉质类:如山药、天花粉,含有较多的淀粉。在切制之后必须立即干燥,否则易发霉、发臭。薄摊晒干,在翻动时需要避免破碎。可使用微火烘焙,缩短干燥周期。 3 油质类:常见的有当归、川芎等。含有较多挥发油或脂肪油的中药饮片属于此类。一般采用微火烘焙(防止发黑变焦)使用明火时会使内部的油质沁至表面,影响饮片的质量。 4 芳香类:薄荷、白芷等。此类中药气味是衡量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在干燥过程中必须最大可能保留香味。在切片之后不宜在烈日曝晒,不宜使用猛火烘焙。切片后在阴凉通风处摊开阴干。 5 色泽类:如玫瑰花,荷叶等。顾名思义,此类中药的色泽非常重要,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其颜色的变化。一

中药材保持干燥的要点

中药材保持干燥的要点 来源:中药材 https://www.360docs.net/doc/c78588979.html, 1.中药材的种类与性质中药材的种类与性质是影响药材干燥的最主要因素。中药材的种类包括植物药类、动物药类和矿物药类。各类药材的形状、大小、厚薄以及水分的结合方式等均可影响干燥速率。如在干燥过程中,质地坚实的药材、含淀粉量而高受热糊化后的药材、种子类药材等内部水分扩散慢,故干燥速度也慢。 2.干燥室的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空气的温度,会加快蒸发速度,有利于干燥。干燥室的温度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干燥设备的性能,另一方面取决于干燥药材的性质,如若干燥含挥发油类药材的温度过高,会使挥发油散失,从而破坏其有效成分。此外,还应注意防止高温破坏某些热敏性成分,如含酶类、维生素类药材。温度和时间变化对药材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如随着干燥温度变高及时间延长,鲜地黄梓醇含量会逐渐降低。 3.干燥室的湿度干燥室的相对湿度大小与干燥速率成反比关系。干燥室如果相对湿度过大,会影响药材水分由里向外扩散,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吸湿现象,故降低有限空间相对湿度可提高干燥效率。因此,密闭的干燥室、烘箱等为避免相对湿度饱和而停止蒸发,常常采用加吸收剂如石灰、硅胶等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除,或采用排风、鼓风装置使空间气体流动更新。 4.干燥介质的流速干燥室内空气流动速度的快慢也与干燥速度有关,空气的流速越大,干燥速度也越快。这是因为流速大减小了气膜厚度,降低表面气化阻力。如在干燥室内装有排风、鼓风设备,增加或强迫潮湿空气向外排放。 5.干燥速度及干燥方法干燥过程中,首先药材表面水分很快蒸发除去,紧接着内部水分扩散到表面继续蒸发,直到干燥

微波真空干燥全解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微波真空干燥技术 汤凤霞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 一、微波真空干燥原理 二、微波真空干燥的特点 三、几个重要因素对微波真空干燥效果 的影响 四、微波真空干燥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 用 五、展望

一、微波真空干燥原理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的电磁波。 ●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效应。 ●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微波加热主要特点 加热迅速 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方式完全不同。它是使被加热物料本身成为发热体,不需要热传导的过程。因此,尽管是热传导性较差的物料,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加热温度。 ●加热均匀 无论物体各部位形状如何,微波加热均可使物体表里同时均匀渗透电磁波而产生热能。所以加热均匀性好,不会出现外焦内生的现象。

●节能高效 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容易吸收微波而发热,因此除少量的传输损耗外,几乎无其它损耗。故热效率高、节能。它比红外加热节能1/3以上。 ● 工艺先进 只要控制微波功率即可实现立即加热和终止。应用人机界面和PLC可进行加热过程和加热.工艺规范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 ● 安全无害 由于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泄漏极少,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和粉尘污染,既不污染食物,也不污染环境。

● ●脱水农产品具有方便、健康、毋须冷藏、保藏运输费用低等优点,在世界各地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传统的热风干燥已不能满足消费者追求品质一流的要求 ●真空冷冻干燥的产品品质优良,但存在的问题: ●干燥时间长,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与方法 中药材加工:就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目的就是:一、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 加工药材一般都要达到形体完整,身干无杂,色泽好,不变气、味,有效成分破坏少等。所以,药材加工对中药材商品形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市场流通与临床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一、洗涤与挑选 洗涤主要就是洗除药材泥沙与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就是清除杂质与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与干燥。 二、修整切制 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与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与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三、蒸、煮、烫

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四、熏硫 就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五、发汗 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六、干燥 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与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就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与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3)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

中药材干燥的方法

中药材干燥的方法

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变异。如北方在气温30℃时,把红枣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党参11%-16%、苦杏仁6%-8%、北沙参12%-15%、黄芪11%-14%等时,在储存的过程中就 会发生质量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中药材“安全水分”,它是指在一定 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变异的临界含水量。 因此,采收加工后的中药材,必须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目前,中药材的常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 日晒法这是大多数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晾晒时,应选择 晴朗、有风的天气,将药材薄薄地摊在苇席上或水泥地上,利用日光照明,同时要注意及时翻动,保证日光照射均匀。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要注意将药材收起盖好,以防返潮。 摊晾法该法也叫阴干法,即将药材放置于室内或大棚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吹去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枣仁、柏子仁、知母、苦杏仁、党参、天冬、火麻仁等。这些药材不宜曝晒,可于日光不太强的场所或通风阴凉处摊晾,以免走油、变质。 烘炕法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应用该 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一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1.5米,长度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厘米留一个能开关的小 门以便添加燃料。而后在其中放置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一块

铁板,以防火苗上升。破坏药材,同时亦可分散热量。炕垒到1.2—1.5米高时,每隔60厘米横放一根直径3—4厘米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从泥巴以上再把火炕加高60厘米即可。最后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置于炕槽内,但不要装得太满,以厚30—40厘米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该法适用于川芎、泽泻、桔梗等药材的千燥。干燥过程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将药材炕焦,还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对干燥程度的要求分别对待,有些药材不宜用烘炕法干燥。 烘房和干燥机烘干法该法适合于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使用,且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的限制,还可起到杀虫驱霉的效果,温度可控,适用于各类药材,不影响药材质量,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方法。但要注意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建造烘房并购进专用干燥机械,由熟悉干燥技术的专业人员操作。另外要注意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 远红外加热干燥法这是一项新的千燥技术 ,其干燥原理是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最终达到:r燥的目的。子仁果米类药材均可采用该法干燥。远红外干燥可节省电能20%—50%,效果较好。 微波干燥法这是一项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