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判读地球仪上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判读地球仪上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从形状、长度、指示方向三方面分析总结经纬线的 特点。 2. 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特殊纬线及其标度,分析总结纬度的变化规律。 3. 观察地球仪和板图,分析总结经度的变化规律 4. 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理解并记住半球的划分,学会判断东西半球和南 北半球 5.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并能确定方向,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 定位。 6. 通过了解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二、教学重点 1. 经纬线特征、经纬度特点,利用经纬网定位 三、教学难点 2. 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谈话法、比较法、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对,这些都需要搭载GPS定位系统来实现,而GPS定位数据则是基于经纬度来呈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经纬度的相关知识。 出示主题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读出主题 学生明确主题,知道本 节课的任务 回顾旧知教师指地球经纬仪提问:地轴、北极点、南极 点、赤道、经线和纬线一起回答为新课做准备 一、世界的人口分布 一、纬线和纬度 1. 小组合作——我来动手贴 2.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一起总结纬线的特 点 3.列表总结归纳纬线的特征 教师补充讲解: (1)纬线的指示方向(借助手势画纬线和经线,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应) (2)同一条纬线上的点的位置关系是正东正 观察地球仪, 动手贴纬线 学生积极回 答,跟着教师 思路 学生搜集刚 才所学信息, 总结 学生思考理 解 判断A在B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合作能力 一是合作内容简单,避 免个别小组交流花费 时间过长,二是师生互 动,快速融入课堂。 让学生学会列表总结 的学习方法 历年来的教学经验发 现,学生初学时不明白 什么是指示方向。实际 上如果先指明经线的 方向,学生更容易理 解。在这里先讲纬线的 话,只好借助于学生已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案

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 【教学目标】 1.认识经纬线的含义、特征,经纬度的划分。 2.知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记住特殊的经线与特殊的纬线。 【教学重点】 经纬线、经纬度的特征与划分。 【教学难点】 经纬线、经纬度的判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地球仪,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地球太大,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仪 【自主探究】 学生每人一只小地球仪,摆放在书桌上,观察地球仪,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什么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2.指一指:地球仪上都有些什么? 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讨论1:地球仪上有地轴,真实的地球有没有地轴?(无) 讨论2:在宇宙中,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什么方向?(北极星所在的方向) 讨论3:地球上的最北点、最南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北极、南极) 讨论4: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或南极,其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南方向、北方向) 【动手活动】 学生用乒乓球、铁丝自制一个简易的地球仪。注意思考:地球仪的地轴与地球仪的底座(或桌面)的夹角为多少度?(66.5°) 学习活动二认识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特征 【自主探究】 学生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6—P7页内容,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想一想:将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填入后面表格的空格线上。 (1)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个半球? (4)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5)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6)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7)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8)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9)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威海市五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纬度的划分。 ●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材分析】 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节共2课时,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二是经线和经度,三是纬线和纬度,四是经纬网,本节课是第2课时,主要讲后两部分内容。在学习了经线和经度之后的基础上,学习纬线和纬度,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一些,此时要注重列表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对比记忆经纬线的定义、特点以及经纬度的划分、表示和半球的划分,这是本节的重点。学会应用经纬网判断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观察纬线,逐渐掌握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纬线,了解纬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纬度(重点) 3.能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难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一)程”中的“三、纬线和纬度”。的要求,做到找出重点和问题 所在。 生自主 学习的 能力。 合作学习(一)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核对“自主 探究(一)”中的答案,提出问题。 <教师精讲> 第一、观察地球仪,指出上面哪些是纬 线,总结出纬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经 线列表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对比回答,并用多媒 体展示。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仪上纬线 的形状,并在图中画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多媒体展示: 第三、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度数,总 结出纬度的变化规律、表示方法以及半 球的划分,并与经度列表对比。 多媒体展示: 1、纬度的划分 根据要求小组内合作交流,对 不肯定的答案提出质疑,共同 讨论。 1、纬线的定义及特点 经线纬线 定 义 在地球仪 上,连接 南北两极 半圆形的 弧线 在地球仪 上,与赤 道平行的 圆圈 形 状 半圆圆 长 度 相等不相等, 从赤道向 两极纬线 逐渐变短 条 数 无数条无数条 指 示 方 向 南北东西 2、观察纬线 A、在赤道上空观察 B、在南、北极上空观察 3、纬度的划分 经度纬度 通过正 确摆放 观察地 球仪培 养学生 严谨的 科学态 度。通 过观察 记录结 论并列 表比 较,培 养学生 的动手 操作、 动眼观 察能 力。 通过绘 制纬 线, 将立体 图转化 为平面 图,培 养学生 的转换 能力。 通过列 表比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标及课标解读 (一)课程标准: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初中地理_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1课时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之经线和经度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为: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经度、纬度。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利用地球仪,找出经线,说明经线的特点; 2.观察地球仪,说出经度的划分及其变化规律; 3.观察地球仪,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之经线和经度学情分析 对于地球仪,学生见的比较多,甚至有的每个孩子家里家庭都有,但大多停留在把玩的层面,很多学生对于地球仪的更多功能和用途了解不够。所以,在上一节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后,本节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对地球的更进一步科学认知。由于七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还不够强,经纬度的划分及特点和经纬网定位、东西半球的划分对他们来说将会感觉很难。 就认知特点而言,初中阶段是学生观察的自觉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学生适合接受可参与、触摸的直观性学习过程和学习材料。本阶段学生学习的障碍主要体现在空间概念较弱,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活动,感同身受,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图解 东西半球 界线国际上统一使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考虑因素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位于________半球 合作学习人 工 模 拟 合作方式所有同学按照胸牌度数模拟站在赤道上围成一圈 观看要求观看老师播放的活动要求(大屏幕动画演示活动步骤) 环节步骤带胸牌扮经线→抬起头看极点→找位置规律现→人工模拟破难关 观察 体验 分析 总结 人体模拟地球表面的经线 第一步——戴上胸牌 第二步——观察发现,找准位置。 第三步——发现经度变化规律 第四步——分区站立 第五步——寻家园 第六步——找朋友 第七步——二人分半球 活动 发现 自我测评选择题(请选出一项你认为符合题意的答案) 1.该模型名叫______________。 2.该模型上的经线……………………………………………() A.自成圆圈 B.长度都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总共有180条 3.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0°和180° B.20°E和160°W C.20°W和160°E D.暂且不确定 综合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0° 180°180° ()经区()经区

初中地理_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球仪或地图,说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2)认识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如南北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3)认识经纬网的作用,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 3、情感态度和和价值观:通过认识座位号建立与经纬网知识的联系,以及充分利用课件动态展示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认识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图,认识纬线的特点以及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2、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图,认识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 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经(或纬)度位置;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划分方法及判定。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学案等 学生:地球仪、课前预习 〖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根据教材特点及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相关地图,或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2、模拟、演示: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力不够,可以引导学生用两只拳头模拟、演示和体验东、西半球的划分,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建立东、西半球划分的空间感。另外,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难点。 3、联系生活:用认识座位号的方式建立与经纬网的联系,降低学习的难度,突破难点。 4、学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构想〗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的判读》精品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纬网定位的方法及意义,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理解经纬网读数的确定及经纬网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经纬网的判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经纬线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吗? 1/ 5

导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 点。 (学生回答效果不好) 二、动手做吧! 师:看来我们同学虽然知道了什么是经纬线,但是却不知道它怎么来用,我们来介绍班级一名同学的位置吧。 生:进行描述,总结出XX排XX行的描述方法 ”的经纬线吧! 师:那我们就以班级为地球,做出“三班地球 1、横排合作制作纬线; 2、竖排合作制作经线; 2/ 5

3、以中间排为基准,标注经纬度; 4、明确自己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有的同学不理解自己经纬度怎么确定,前后桌可相互讨论,指导) 三、请说说吧! 师:通过同学们自制经纬线,确定经纬度,你现在知道你的经纬度是如何确定的吗? (任选几名同学进行介绍) 师:大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经纬度,来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大事,你知道他们发生在咱们班的哪里吗? 1、9月16日20时48分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北纬38.60度,东经100.35度) 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2、习主席访问津巴布韦:100S、100W 3/ 5

地理经线纬线教案

地理经线纬线教案 【篇一:七年级经纬线教学案例】 七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巧识经线、纬线 一、案例背景: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容基础性、实践性、趣味性、统一性于一体。是 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应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 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掌握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 个平台。 二、案例主题: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经线和纬线是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 进入地理这门学科的门槛。仔细一想,这也是很正常:学生刚刚由 小学刚升入七年级,他们想到的,看到的,是简单的知识、简单的 平面,还没有形成空间的概念,怎样让他们从具体到抽象,又由抽 象到来具体领会经线、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经纬网的 意义呢?我先后想到了3种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用这种方法学习经纬度变化规律比较直观,但 是启发学生空间思维将会差一点。 第二、观察地球仪。观察地球仪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利于学 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但是地球仪有很多的图例和注记,有时会干扰 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精心播放课件。但这是一个“富贵奢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资源不好的地方,无法使用。如果能用一 根铁丝就能代劳,我们何尝不用身边的事物来化难为易呢?同时, 可以让学生形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的大课堂的好习惯。 三、案例过程: 上课前,我把准备好的铁丝带进教室。学生们瞪大眼睛,好奇地看 着我和铁丝,有的学生干脆问:“老师,你拿铁丝干什么?”,我说:“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焦急地等待着。上课的铃声终于敲响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仪上有很多条线,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这些线。”点两名同学上黑板操作,师演示铁丝按地球的自转 方向绕赤道一周截断,截断的铁丝定型成圆。再请两名同学上黑板 操作,师发出指令:把铁丝按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地球一周截断,截

初中地理_地球和地球仪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备课 课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 课标的具体目标: 1、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了解,记住地球的形状。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并记忆。 3、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说出经纬线的特点,并能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与特点。 4、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并通过练习训练,能够准确的判断,并能在图中迅速指出经纬度的判定及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5、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 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备课 课标分析: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备课 学情分析: (一)预测学生能达到的程度: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95%的学生能掌握;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85%的学生能掌握; 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70%的学生能掌握。 (二)大部分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备课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重难点: 1、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及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特点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目标: 1、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了解,认识地球的形状。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并记忆。 3、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板图、地球仪,能够说出经纬线的特点,并能归纳经 纬度的划分与特点 4、在给出的经纬网、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准确判读经纬线,经纬度。 5、利用地球仪、板图、世界地图,能够准确判断任意点的位置,并能判断半球位置。 难点目标: 1、用现实现象或事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2、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板图、地球仪及课本插图,并通过练习训练,能够准确的判 断,并能在图中迅速指出经纬度的判定及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3、利用地球仪、板图、世界地图,能够准确判断任意点的经纬度,并能判断半球位置。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备课 一、课程标准: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 课标的具体目标: 1、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了解,记住地球的形状。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并记忆。 3、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说出经纬线的特点,并能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与特点。 4、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并通过练习训练,能够准确的判断,并能在图中迅速指出经纬度的判定及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5、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 二、重难点: 重点: 1、经纬线的特点 2、经纬度的判读 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经纬网定位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学生能达到的程度: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放弃对整个地理科目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本节课程设计应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纬线的特征及纬度的划分规律,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 2.知道经线的特征及经度的划分规律,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 3.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位置。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定位。 难点: 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位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相关资源 素材库中【知识解析】经线和经度图 素材库中【地理地图】东西半球的划分动画 素材库中【知识解析】经线和经度微课

素材库中【活动设计】经线和纬线PPT 素材库中【活动设计】判读经纬度 素材库中【知识解析】认识经纬网微课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承转:那么地球那么大,我们如何定位区分地球上的每个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经纬网。 【新知讲解】 一、纬线和纬度 活动1:了解纬线和纬度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下图,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 (1)赤道的含义是什么,在图上指出哪条线是赤道。 (2)什么样的线是纬线?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学生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得出答案: (1)赤道是指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大圆圈。 (2)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都是纬线。赤道是所有纬线中最长的,南、北两极点处的纬线缩成一点。 多媒体展示“纬线和纬度”图和播放“南北半球的划分”动画。 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地理地图】南北半球的划分动画)提问: (1)如何区分每一条纬线? (2)如何划分南、北半球? (3)找出特殊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2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2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地球与地球仪”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其中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阶段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按教学大纲规定可用2~3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完成,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具是地球仪和相关的教学挂图。 开学这两周来,我一直都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由于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我不想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地理难学,所以尽量放慢教学进度(安排了3课时),但3节课下来,除了第一课时时间略有充裕外,第二、三课时的教学时间都非常紧张。 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尽量让地理课程贴近生活,把地理课程生活化、趣味化,如教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让学生看了地球的卫星照片时,为了提起课堂气氛我说“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地球母亲的照片,她美吗?”有学生回答“她是靓妹”,还有学生说“她是一个孕妇”(都不是诚心的回答,蛮有起哄和捣乱课堂的火药味——学生太调皮了,想给老师下马威),我不知哪来的灵感(太突然了),顺口答道“对,地球确实是一个怀孕的靓妹,她孕育着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星球。她肚子涨得圆圆的,看上去像皮球”(点明了地球的形状),接着我又问:“大家说,如果要给这位靓妹孕妇穿一条

裤子的话,要给她找多长的皮带?”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地球的赤道周长(可能被我的应变能力折服了吧),一堂本来要乱成一锅粥的课,竟然一气呵成了。 教学中存在的遗憾也不少,浪费了3节课的口舌,结果还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N、S、E、W常常分不清),还有东西半球和东西经的划分界线学生也还容易混淆,特别是“0°—20°W”和“160°E-180°”经度范围内的半球位置还有更多的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也一直是我近20年来地理教学生涯的一块心病,有时也在想,教材编写者能不能不把这么繁难的知识点安排在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为起点,学生又怎样学习地理课程呢?希望有办法的同行们给指点津迷吧!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2 星期三,我在长安实验中学初一15班中上了一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公开课。这是我在长安实验中学的第一节也是最后一节课,心中的紧张感早已伴随我两个星期。对学生的未知,让我紧张;不同的小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新奇;还有身在录播室,那潜伏的摄像头,让我顿感压力山大。所幸,一上讲台,我就摇身一变为教师,在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中,愉快度过课堂的40分钟。 初一的学生们真的有很强的好奇心。在看到课本没有的内容“霰”时,小眼睛都闪着光芒,专注着研究图中在生活里不曾见过的白色颗粒。在谈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方案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经纬线的判读”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经线和纬线”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纬线的判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经纬度判读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运用地球仪和经纬网,能说出经度与纬度的划分。”通过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对某一地点在地球仪进行准确定位,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还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一知识点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反馈。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一)读图法。此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演示法。运用此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三)归纳法。通过此法,有具体到一般,从而掌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四)讲解法。运用讲解法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排难解惑。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成因等。因此要十分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地理学科,要让学生会学,必须教会学生读图、析图、填图、以及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知识点的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识记:经线、纬线,经度、经度。 2、理解:经纬线分布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应用:运用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球仪和读图,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在教室里的准确位置吗?” 2、提出问题:“航海中船只是怎样描述所处的具体位置的?” 3、引入新课 这样导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经纬度判读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教案 (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出经纬度,会判断半球、低中高纬度。 利用经纬网读出经纬度,判读东西半球。 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活动一:认识纬线 活动程序:忆旧知—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忆旧知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如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自主学习、交流探讨 学生活动1:运用地球仪结合图1.6观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纬线和纬度 北纬(N)南纬(S)向 北 度 数 增 大 向 南 度 数 ? 赤道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纬线的特点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纬线的学习一定结合地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活动二:纬度的划分 学生活动2:读图1.6(纬线图),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读图 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自主学习、交流探讨: ①纬度数值的起点?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②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在图中标出南北两极点和纬度值) ③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④请同学们描画出0°、 30°、 60°三条纬线,低中高纬度的X围 ⑤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图1.8)

铁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线、纬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线、纬线教学设计

第2节气温和降水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某地2015年的气温资料,分别绘制了一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选用的数据是正确的() A.甲选用的是每月15日的最高气温 B.乙选用的是每月最高气温 C.丙选用的是每月平均气温 D.丁选用的是每月的最低气温 2.下面这种图称为() A.各月降水量柱状图B.等温线图 C.等高线图D.等降水量线图 3.通常用下列哪种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A.等降水量线图B.世界气候分布图 C.降水柱状图D.气温年变化图 4.下面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珠海、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个城市的降水量,其中表示珠海降水量的图是()

A.①B.②C.③D.④ 5.关于如图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年温差约10°C B.年降水总量在500毫米以下 C.7、8月份降水量非常集中D.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6.关于图中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约20℃ B.年降水量约1 000毫米 C.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D.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7.根据图片,下列有关该地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B.8月份降水超过200毫米 C.1﹣12月各月降水分配均匀 D.气温的年较差很小 8.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季节变化的图是() A.日降水量柱状图 B.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C.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柱状图 D.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柱状图 9.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海陆位置B.冬季风、夏季风的交替进行 C.各地地形高度相差大D.纬度位置及冬季风的影响 10.下列有关中国气温和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中国气温最低的地区 B.冬季中国南北温差较大 C.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11.对于我们家乡﹣沭阳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表述正确的是() A.中温带、半干旱区B.暖温带,半湿润区 C.暖温带、干旱区D.亚热带、湿润区 12.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 B.台北、武汉、乌鲁木齐、北京 C.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广州、武汉、西安、乌鲁木齐 13.以年降水量400毫米为界,可以将我国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西北半壁普遍见到的地理景观是()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经纬线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就这章而言,经纬线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经线的意义及特点;经度的划分。 2、应用: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得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团结互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自制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1分钟) 一艘渔船出海时在大约在北纬20度发生事故,要进行海上搜救你能在地图确定渔船的准确位置?看看是否有什么差错。要确定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经线 1、课件展示,提出问题:观察地球仪,组内讨论: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何特点?(2+1分钟) 2、直观教具展示: 利用桔子来展示经线的形状,让学生观察。总结经线的特点并完成课件上出示的表格(2+1)分钟 活动二:认识经度 1、课件展示观察0°经线两侧数值如何变化?(1分钟) 2、直观教具展示 利用自制圆筒,让学生观察,经度的分布规律并总结如何在地图上区分东经和西经。(2+1分钟) 3、板书说明经度的书写方式,教师讲授东西半球的划分。(1分钟) 5、小组合作完成有关经度划分特点的表格(2+1分钟) (三)、课堂总结(2+1分钟)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初中七年级湘教版上册《认识地球—地球仪3》教学设计

学段及科目初一年级上•地理授课教师时间2019.10.14 课题及课时《认识地球第三课时》教材版本湘教版 学校名称授课地点 学情分析课标 要求 1、运用地球仪,说岀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 学习 内容 “认识地球”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近年来对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发生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等知识的考查较多。本节学习内容主要讲述经线和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利用经纬度定位。 学情 现状 本节是学生认识地球的第三节课,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当中纬线和纬度。由于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教学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投影仪、录像等形式将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参与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知识 技能 1、掌握经线的特点、经度的范围及变化规律。 2、能够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并理解其如此划分的原因。 3、能够利用经纬网熟练地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并判断某地点在哪两个半球上(东半球或西半 球,南半球或北半球)。 过程 方法 1.通过列表、绘图认识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利用水果制作简易地球仪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 态度 1、通过对经线特点、经度划分的分析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地球仪的制作活动,激发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 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行成。 教学策略重点 难点 重点:利用经纬网判读经纬度 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判断 方式 方法 情境教学法、地图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媒体 技术 多媒体PPt课件,视频资源,地球仪教具 教学分析与目标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