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雕塑艺术

藏族雕塑艺术
藏族雕塑艺术

浅谈藏族雕塑艺术

摘要:藏传佛教雕塑历史的起源、品类、发展和题材,并阐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用审美和人性的眼光纵观藏族宗教雕塑文化的发展脉络,再现宗教雕塑的艺术魅力及历史地位。

关键词:雕塑艺术;发展;藏族;藏传佛教

中图分类号:j3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02-0183-01

西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文化遗址时代,藏族祖先们就已经能够制作质朴、浑厚、富有力度、造型优美的陶器,并且纹饰刻画优美、朴素别致、线条粗犷;石器和骨饰磨制细润、造型精巧。这些早期的艺术品已经凝结了先民们的审美意识,开辟了藏族雕塑艺术的先河。

由于西藏处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加之其特有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它强烈而又丰富的民族区域文化,也可以称之为民族文化,是西部高原地区藏族文化艺术的代表。

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对新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加之交通的不便利等因素,使藏族地区很少与外界有所联系,于是,藏族祖先们开始孕育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风采,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各种自然物都有魂灵,崇拜自然神灵、祖先图腾和神灵鬼怪,其次他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借助于这种雕塑艺术形式的表达,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寄托精神负担的心灵家园,他们用心灵创造,把自己观念中的形象表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蒲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仅据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

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此外还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还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藏族牧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非生产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藏族牧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非生产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对川甘青8县藏族牧区牧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牧区新农村建设中非生产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安、村容较差,民主意识不强是牧区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非生产性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牧民收入水平低,基层工作薄弱,牧民素质不高和不良传统习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藏族牧区;新农村建设;非生产性问题;影响因素 Abstract:Nonproductiveproblemsandinfluencingfactors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ofpastoralareas weresystematicallystudiedbasedonthesurveyofherdsmenineightcountiesoftheSichuan,Gansu,andQinghaiprovince.Theresultsshowed thatthemainnonproductiveproblemswerelackofproductsupplement,insufficientoflaw,poorvillagecapacity andweakdemocracysense.Furthermore 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were backwardeconomicdevelopment,lowerherdsmen’income,weakgrass-rootswork,lowerherdsmen’qualityandthetraditionalhabits.Atlast,onthesebases,weproposed uprelevantstrategiesandmeasures. Keywords:pastoralareas;newruralconstruction;nonproductiveproblems;influencingfactors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更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川甘青藏族牧区包括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16个县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总面积90.82万km2,占我国藏区总面积的40.6%;总人口264.26万,其中藏族人口170.54万,占我国藏族人口的29.92%,是仅次于西藏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川甘青藏族牧

藏族节日:女儿节(中国传统节日)

藏族节日:女儿节(中国传统节日) 又称“斗牛节”。 农历四月初八,湖南江永县各村寨未出嫁的瑶族姑娘,相约到风景优美的山林或泉水边野餐。每人带几样食品,必须在家中煮熟或在火中煨烤便可食用的。 其中几样必不可少:一是花蛋,煮熟,在蛋壳上绘上自己设计的织花边的图案;一是花糍粑,在糯米糍粑的一边刻上绣荷包的花样,每个糍粑的花样不能重复,带多少个糍粑则不论;一是花糖,蜂蜜与熟米粉制成,用黑、白两色芝麻镶上各种头巾图案。这三样不必人人都做,但一群聚餐的姑娘中必须三样都有,争奇斗艳,称为“斗牛”,父母兄嫂必须支持,但不能代劳,必须姑娘自己动手制作。姑娘们这一天穿上节日盛装,带上“三花”食品和其他食品到野餐地点说笑打闹,追逐嬉戏。姑娘“斗牛”不许小伙子偷看。只要姑娘们发现小伙子并喊出他的名字,小伙子就得乖乖受罚,为姑娘们捡柴烧火、煨烤食品、寻找野果、采摘山花,不能逃跑。如逃跑,为姑娘们传出去,就受到耻笑,难再得到姑娘的青睐。

3月3日是日本传统的女儿节。每逢此时,有女孩的人家都会摆出做工精湛、造型华美的宫装人偶来祝福女孩幸福平安,健康成长。 女儿节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日语里的被称作“雏祭”。又因为旧历3月3日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因此又有“桃花节”的叫法。很多日本人认为,女儿节源自中国,在融合了日本本土文化之后才形成了今天的节日。 据日本史料记载,在8世纪的平安时代,京都(当时日本的中心)的上流宫廷贵族女子间已经盛行在人偶身上换穿衣服的游戏,后来又出现了向河水中投放人偶以求吉祥的习俗。到了江户时期,幕府正式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女儿节,每到这一天,日本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祈愿女孩们健康成长。 摆放人偶是女儿节的最大特征,这些身穿锦衣的宫装人偶以精美华丽和做工细腻著称。女儿节人偶的摆放非常讲究,在特制的雏坛上,一般为3层、5层和7层等奇数排列。一个标准的人偶雏坛的顶层为“天子与太后”,以下各层可根据需要配以三女官、负责奏乐的五雏童、侍从以及听差等。在摆放人偶的同时,还要辅以“桃花、灯笼、梳妆台、日用品”等装饰,一些地方的习惯中还会放上白酒和菱饼等食品。

藏族民间舞蹈详细介绍

藏族人民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信奉喇嘛教。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族地区是歌舞的海洋,藏族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一般都具有活跃、热烈、朴实的特点,有的乐曲相当优美。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 藏族与汉族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文化上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藏族与汉族的音乐语汇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五声性的歌曲随处可见。如《爱木错》、《孔雀吃水》、《古来亚木》、《尤子巴母》、《却非突西》、《阿节总巴》等,也有一些六声或七声性的歌曲。 藏族歌舞音乐中,“堆谐”的调式多为宫调式,也有羽调式或商调式的乐曲,有的乐曲出现宫、羽交替调式;“弦子”的调式多为羽调式,也有徵调式、商调式;“果谐”的音乐常用宫、羽、徵调式。藏族歌舞音乐多为同一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很少变换调性。器乐往往是随腔伴奏,即兴发挥。乐曲结构多为慢一中一快或慢一快,慢速时音符密集,快速时音符简化。 藏族民族乐器有札木聂、扬琴、牛角胡、根卡、二胡、竖笛、大号、大鼓、热巴鼓、镲、串铃等。 藏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有:“堆谐”、“果谐”、“弦子”、“锅庄”、“囊玛”、“噶尔”、“热巴”等。 堆谐 “堆谐’堤西藏西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堆”是地名,藏族人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任、定日、拉孜、萨加及阿里一带叫做“堆”,“谐”是歌曲的意思,而舞蹈往往与歌曲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做堆谐。这种舞蹈后来在整个西藏流传,舞蹈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踏舞的形式,以拉萨地区最为盛行,人们称它为“踢踏舞”或“拉萨踢踏舞”。现在的堆谐实际上是指流传在西藏各地的踢踏舞。

从宗教学角度研究康巴地区一妻多夫制度中女性的地位

从宗教学角度研究康巴地区一妻多夫制度中女性的地位 发表时间:2016-09-19T10:30:36.33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5月作者:青姆 [导读] 一夫一妻婚俗制度是历史通过几千年的沉淀,最终形成的一个较为合理的,有法律保障的男女组合形式。 ——以理塘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青姆西南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本文以四川康巴南路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理塘县为重点,结合少许宗教现象,重点依靠田野调查,浅谈康巴地区一妻多夫制度中女性的地位。 【关键词】:一妻多夫女性理塘 康巴地区甘孜州除泸定县以外每个县都存在一妻多夫的婚俗制度[《试论康区藏族中的一妻多夫》仁真洛色中国知网第142页],特别是理塘及周边地区,一妻多夫现象较为普遍。一妻多夫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在各种宗教心理认同中迎刃而解,最终形成了尊长爱幼、和睦团结的生活圈,在这种生活模式形成了女性独特的地位。 一、“一妻多夫制度”和一夫一妻制度的比较 一夫一妻婚俗制度是历史通过几千年的沉淀,最终形成的一个较为合理的,有法律保障的男女组合形式。而对康巴地区的人来说,“一妻多夫”比“一夫一妻”更加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尊重。 一妻一夫更为普遍,它只需要处理好一男一女的关系,引起的矛盾也较少。但是一般藏族家庭都有2至13个儿子,一妻一夫会导致整个家庭四分五裂。一妻多夫就是由一个强大的女人,将全家集结,不仅不需要分割财产,还可以把全家人都的心凝聚在一起。所以,一妻多夫成为了康区耳濡目染、相沿成习的一种被模式化的婚姻形式,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80后、90后,甚至在现代政府机关领导干部中,仍然被部分人选择和接受。对于将家族势力看的比较重的康区,都认为能够维持好一妻多夫的女人是极其值得尊重的。在这样的宗教心理认同中,家庭中妻子受丈夫的爱戴,受老人爱抚,儿女尊重。 二、在父权制与母权制相容的社会中看女性地位 康巴地区多数人信仰藏传佛教,从宗教角度上来讲,众生平等,但是在一妻一夫制度中,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女性与男性的不同地位,特别在康区在60后、70后这辈人,女人的地位极其低下,藏族人认为如果女人在家中生产会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幸,所以只能在畜鹏里分娩,甚至有些女人分娩都是自己给自己接生的,可见女人的地位极其低下[甘孜州新龙县子拖西乡6旬老人单真翁姆藏语口述]。这种情况在近代有所改善。 康巴地区的“一妻多夫”存在着将父权制家庭与母权制家庭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社会形态。按理说在康巴地区,乃至整个藏区都是传统的父系制度,即从夫居,家中大小事务都是男的说了算的。但 “一妻多夫”中插上着一种“从妻居”的现象。这个从妻居不是妻子决定一切,而是虽然妻子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但在家庭生活中很受全家人甚至是亲戚朋友的尊敬,在家庭中她有自己的分工、地位和权力。 三、从整个康区社会看“一妻多夫”中女性地位。 以康巴南路理塘县和康巴北路新龙县为例。首先,两县“一妻多夫”婚姻将门当户对看得很重,门当户对注重财力,更加注重“家族人脉”,而准妻子的舅舅多、有威望是参考家族人脉的重要指标。第二,家族的骨系要干净,不能有传染病史。第三,以家族女性的整体情况选择准妻子,比如其母亲、奶奶、姨妈、姑姑等在当地的口风,其次看准妻子是否贤良淑德,衡量是否有能力搞好几兄弟之间的和睦关系。一般女性比较懒惰、私心偏心野心较重、长相极其丑恶、脾气古怪、性格孤僻等情况的都会不会被选择为一妻多夫的人选。 作为被参考一妻多夫的准妻子来说,都会认为是一种无上的光耀,一般的资历较浅的女性都不会被看重,在一妻多夫家庭中妻子甚至决定的了整个家庭的稳定生活。 四、家庭稳定状况看“一妻多夫”中女性的地位 一妻多夫在一定情况下,降低了离婚率。过去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如果要离婚就表示这整个家庭的财产要四分五裂,对于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家庭,一妻多夫的成员一般是构成家庭劳动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更加不会选择解散家庭。而在近现代一般构成一妻多夫的家庭都属于男女双方家庭势力比较雄厚的,因为家族势力更加强大。因此如果一妻多夫家庭如果要解散,那不仅仅是一妻多夫成员双方的个人问题,这种矛盾已经升级为了两个家族的矛盾,甚至会引起家庭之间的仇杀。 五、从妻子的“舅舅圈”看“一妻多夫”中女性的地位 在传统宗教信仰和宗教习惯的影响下,康巴人把“骨系情感”看得特别重。呷绒巴姆说:[和平乡麻西村呷绒巴姆口述]“村里的一个家族,因为对某事观点不同,引起了两个表兄弟口角之争,意想不到的是从此两个家庭断绝了一切交往,达3、4年之久。某日表哥家的女儿就嫁入了“一妻多夫”家庭出现了严重的家庭纠纷,老大出家、老二体弱卧榻、老三年轻气盛不愿与家中老婆生活,一妻多夫家庭面临解散。谈判当日,断绝了一切交往的舅舅还是来了,并且是以舅舅首席谈判员的身份出席的,如果舅舅没有出席,该舅舅就一定会被当地人嘲笑的抬不起头。强大的舅舅阵容打赢了官司,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弟弟安心在家,很多年后他们的感情逐渐好转,家庭很幸福。因此妻子的舅舅的威望对妻子的地位高低有重要的影响。 四、从丈夫角度看“一妻多夫制”中女性的地位 宗教心理认同,长兄为父。一妻多夫家庭举行婚礼一般是长兄参加婚礼即可,领结婚证也是领大哥和妻子的,几个兄弟和老婆之间的家庭任务都是有明确分工的,这种分工为约定俗成,一般妻子和一个丈夫是长期在家的、一个儿子入寺为僧、一个外出做生意、妻子在家一般做一些比较轻松地家务,如做饭、扫地、洗衣服、带孩子等,家中的农活都是交给居家的丈夫做的等。比如在理塘哈依乡昂拉家族是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 篇一:浅谈西方的七大传统节日 浅谈西方的七大传统节日 摘要:传统的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关键字: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情人节、万圣节 AbsTRAcT:Thetraditionalnationalfestivalisanationalh istoricalandculturalaccumulation.Theoriginofthefest ivaliscloselyconnectedwithpeopleslife,itembodiesthe peoplesabundantemotionworld,forthepeopletolovelife. Tounderstandthecultureofanation,muststartfromtheirt raditionalfestivals,tounderstandtheirculturalcharac

teristicsandnational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hristmas;easter;Thanksgiving;AprilFool’sDay;mother’sDay;saintValentine’sDay;halloween 一、圣诞节(christmas)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 期是12月25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圣诞节指圣诞日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eve)。 在公元前一年,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当时,圣母玛利亚在与丈夫若瑟返往家乡时所有的旅店客满,玛利亚在马槽里产下耶稣。当耶稣安详的睡在马槽,在遥远的东方有三牧羊人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耶稣,并朝拜他。牧羊人在旷野中也听到有天使的声音在天上发出,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佳音。后来,人们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圣诞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

高寒牧区的藏族饮食文化石渠藏餐

高寒牧区的藏族饮食文化-石渠藏餐 标题:高寒牧区的藏族饮食文化-石渠藏餐 石渠地处高寒牧区,为四川省内藏区县份之一。境内居民达6.5万人,98%以上 为藏族。 传统习俗和自然环境使县境内的饮食文化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因而石渠藏餐在整个藏 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誉为“石渠四绝”之一(其他三绝为石渠歌舞、石渠帐篷、石 渠服饰)。 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和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藏族谚语:有草原必有牛羊,有 牛羊必有奶油。这句谚语道出了石渠藏餐独特的高原风格。在石渠,人们的主食为奶制 品、糌粑、牛羊肉、人参果等;饮料则以酥油茶、奶茶为主,农区还有青稞酒。这和石 渠的自然环境以及物产资源分不开的。 石渠的自然环境及物产资源 一、石渠的地理环境 石渠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青藏高原主体的一部分。全境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高原宽 谷剥蚀地貌。全县可划分为二个地貌类型区。 (一)北部丘状高原——高平原区, 位于石渠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温波、阿日扎、尼嘎、宜牛、德荣马、呷依

等广大 地区,面积22900.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1.09%,本地区地势高亢,海拔一般为39 00——4800米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以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为主, 地表和缓 起伏,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岭谷高差数十米至数百米,谷宽可达千米以至十数公里,是 境内主要牧业区。 (二)、南部金沙江高山峡谷区 位于石渠县南部,包括真达、奔达、正科、洛须、麻嘎五乡(镇),面积为2240.33平方 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91%。本区地势高峻,主峰达5118米,许多山峰在5000米左右 ,地貌类型主要为中山、高山。岭谷高差悬殊,一般在200——300米以上, 河谷深切狭 窄,两岸直立,形成雄伟壮观的峰谷,呈现明显的立体自然特征,且因地形封闭,焚风 效应显著,多形成干旱河谷,是境内主要的农牧林业区。 二、石渠的气候特征 地貌特征使石渠地域辽阔,地高天寒,光、热、水资源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了明显的差异 ,石渠主要人口分布在下述地域。 (一)、金沙江河谷寒温带半农半牧区 本区是县境内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大于0℃的积温在1800℃——2300℃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布郎族 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

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

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俄罗斯 族 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 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 族 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高山族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傈僳族 收获节农历九月 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

藏族民间舞蹈

浅析藏族舞蹈的内涵及它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本文探讨了藏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发展现状它的创新变化。藏族舞蹈是一种文化表征,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活动,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它是一支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内涵的舞种,对于它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变迁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此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以及实地观察得出的结论。论文从藏族舞蹈的文化文内涵谈起,分析了藏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概况,对于特点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它的宗教色彩进行具体阐述,以及分析了藏族舞蹈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将会如何应对考验,怎样才能既不失自己本民族的的特色又适应潮流。 【关键字】藏族,苯教,宗教乐舞,多元化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下各个民族累积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其中之一便是舞蹈文化,他们总是喜欢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劳动之中或劳作小憩之中以及各项节日之时他们都会歌舞一番,可以说歌舞就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些民间舞蹈会受到宗教礼仪、祭祖祁神、年节聚会、生产劳作、婚丧嫁娶等各种民俗现象的影响,所以民间舞蹈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容纳了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内涵。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以及通讯交通等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提高,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都被大力开发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使他们加深了与外界的联系,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先到媒体方式认识和了解最新的信息。当然这些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的思

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传统logo设计欣赏

春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 “春”字巧妙结合而成。大红灯笼 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 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 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字 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 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 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 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 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 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 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 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 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 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 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

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 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 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 的美好愿景。 重阳:标志用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寓意欢庆又幸福圆满的美好生活。 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结果公布,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并试行推广一年。 以简易形象符号切入人心 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忧心如焚,大声疾呼:中华传统节日亟须主题形象的提炼,在当代,传统文化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快速切入方式是符号和简易形象。而我们面临一种尴尬,千百年来,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形象始终空白。希望大家一起来为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创意进行设计和提炼,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精神内核。 据了解,“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此次大赛于2010年9月启动,其间收到来自海内外的作品上万件,其中七大节日标志逾6000件,原创诗词4000余首。征集作品经专家筛选、网络公示和专家打分,最终评出获奖作品。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七作品最终分别成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标志。 出资征集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冠名单位负责人如此解释本次评选活动的初衷:“自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不断升温,国人对传统节日也愈加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藏族节日:工布年(中国传统节日)

藏族节日:工布年(中国传统节日) 起源 工布地区的藏族,有着在藏历十月初一日过工布年的风俗。传说很早以前,有支外国军队入侵西藏,由于侵略军兵卒众多,当地人民无法抵抗,只好向各地求援。工布人民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组成了一支爱国军前去支援,他们踏上征途之时,正值九月,将士们惋惜没能喝上年节的青稞酒,没能吃上年节的点心,也没能烤上年节的青松之火。勇敢而智慧的工布人民便把藏历年提前到十月一日来过,将士们便义无反顾地出征了。为了纪念当年英勇应征的将士,每年的十月一日,工布人民都要献三牲,为将士们守夜。久而久之,十月一日过工布年的传统便形成了。 工布年与藏历新年相比,有着较强的林区特色。主要活动有赶鬼、请狗赴宴、吃“结达”、背水、祭丰收女神等。 赶鬼

九月三十日傍晚、家家户户都“赶鬼”,不让他们扰乱新年的活动。工布人赶鬼,在三十日晚。晚上,人们举着火苗呼呼的松枝火把,跑进每一间屋子,从怀里抓出早准备好了的拇指大的黑白石子,哗啦啦地朝角落里砸去,口里不停地叫:“折!古哇!”,“折!古哇!”(意为鬼!等着瞧!)有的人家,还朝火把上泼烧酒,立刻腾起熊熊的火焰,发出嘶嘶的声音,赶鬼仪式显得更有气势。当他们认为所有的“鬼”确实逃出了自己的房子时,就用松烟和旺波树把门挡严实,工布人认为,这样做“鬼”无法回来,可以快快乐乐地欢度新年。 请狗赴宴 赶完了鬼,家家户户请狗吃饭。他们把过年的食物,端端正正地摆在木盘里,或放在长长的木板上,有糌粑团,有牛羊猪肉,还有桃子、核桃、酥油、奶渣、人参果、青稞酒等。茶和酒装在核桃壳内,准备停当,主人把狗唤来,很有礼貌地说:“舒服的狗,快乐的狗,请进餐吧!”如此三次,狗开始动嘴。据说,有经验的狗,这时显得非常庄重,把所有的食物都嗅嗅,然后决定吃点什么。有些狗却乱叫狂吠,打翻盘子,掀倒茶酒,主人认为不吉利,便把这不识抬举的“贵客”轰走。工布人认为狗吃什么、不吃什么,都是神的指使,因此全家人诚惶诚恐,

藏族民间舞蹈教案

教案设计: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 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3、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4、能了解藏族舞蹈的主要分类。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本课是以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联系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体态和基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采取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 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 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 生:答(播放课件) 师介绍: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 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生:藏族。 师:对了,刚才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出示课件:课题名称) 二、藏族踢踏舞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找出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基本动律,并练习。 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藏族踢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藏族舞在体态和动律上有什么特点?老师的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 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 师:膝部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2、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藏族舞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 生:…… (2)观看图片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组我在西藏采风时所拍到照片,看同学们能不能

藏族女性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心目中的藏族女性是一个智慧、美丽、善良、博爱、宽容、健康、实在而知羞的女性。 在西藏,女性占总人口的51%,他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承担着繁重的生产劳动、文化传承、人类的延续等重任,但她们非常善良,待人热情友好,并不给人神秘感。在我的心目中藏族女性是具有承受能力很强的一个群体,她们自强自立,勤劳、善良,尊老爱幼,而且乐观地面对人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追求完美是人性的本能。但每个民族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要求,记得在我的家乡有一句谚语:“一生的伴侣要善良,一夜的情人要漂亮。”这或许是藏族传统意义上对妻子的一种衡量标准和心理把。我想,这个问题应该留给我们藏族的男士们,想必他们会得出更精彩的答案。 藏族的审美与汉族的审美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格萨尔王传中,所反映的是一种牧区的文化。他们对妇女的美貌的称赞与汉族截然不同。比如描写格萨尔王的妃子珠牡,说“她前进一步价值百匹好骏马,她后退一步,价值百头好肥羊,冬天好比太阳暖,夏天犹如柳荫凉”,这样一种描写,汉族人肯定不能理解,不知道她美到什么程度。但是在牧区,在以物易物仍然有遗留的今天,人们会体验到珠牡的美貌是非同寻常的。我们有的时候翻译起来很困难,如果直译就是这样的。 一妻多夫的家庭主要是发生在一些比较封闭的半农半牧地区。当然,一妻多夫家庭首先考虑的是家庭财产的不分割,如果每一位兄弟各娶一个妻子,妯娌之间会产生矛盾,导致分家,使财产分散,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保存家庭劳动力的集中,可以使家庭不断的富有。在这种家庭中,妻子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妻子是一个很贤惠的又可以很好地调节兄弟之间的关系,同时安排丈夫的工作,有的丈夫可以从事农业,有的丈夫放牧,有的可以去做农牧业交换,这样的家庭反而比一妻一夫的家庭更富有。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藏族地区妇女的生育处于自然状态。呈高生育率,同时由于没有必要的医护条件,新生儿的死亡率也很高。现在藏区宣传计划生育,但是并未完全执行。尤其在偏远的农、牧区,高生育率仍然存在。有的牧区帐篷中,一个家庭生4、5个孩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在藏族的传统社会广大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所以农奴阶层中的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上层贵族家庭,男孩和女孩都有社教育的权利。在我采访的几位贵族妇女当中,在她们的童年都进过私塾,在那里学习藏文算术等课题,所以一般的贵族妇女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她们在家庭中对于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解放以后,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族女性和男性一样都享受着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也和汉族地区有一定的区别。

浅谈西方的七大传统节日

浅谈西方的七大传统节日 摘要:传统的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关键字: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情人节、万圣节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festival is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The origin of the festival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people's life, it embodies the people's abundant emotion world, for the people to love lif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must start from their traditional festivals, to understand thei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hristmas;Easter;Thanksgiving;April Fool’s Day;Mother’s Day;Saint Valentine’s Day;Halloween 一、圣诞节(Christmas)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12月25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 Eve)。 在公元前一年,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当时,圣母玛利亚在与丈夫若瑟返往家乡时所有的旅店客满,玛利亚在马槽里产下耶稣。当耶稣安详的睡在马槽,在遥远的东方有三牧羊人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耶稣,并朝拜他。牧羊人在旷野中也听到有天使的声音在天上发出,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佳音。后来,人们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圣诞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二、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决定,为纪念基督教的创始人耶酥复活,将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从复活节开始以后的一周称为复活节周(Easter Week),在此期间,教徒每天进行祈祷。 复活节有不少传统习惯,最典型的要数复活节彩蛋。古人常把蛋视为多子多孙和复活的象征。后来基督教徒又赋予蛋新的涵义,认为它是耶稣墓的象征,未来的生命就是从其中挣脱而出世的。复活节时人们把鸡蛋染成红色,代表耶稣受难时流出的鲜血,同时也象征复活后的快乐。还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是把煮熟的鸡蛋送给街头的孩子们做游戏,他们把蛋往前滚,谁的蛋最后破,谁就获得胜利,蛋全归他所有。 兔子也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兔子繁殖力很强,所以人们把它视为新生命的表现者。大人常绘声绘色地告诉孩子复活节彩蛋是兔子下的,并把彩蛋放在花园里,让孩子们玩找蛋游戏。现在每逢复活节,美国大小糖果店总要出售用巧克力制成的复活节小兔和彩蛋。这些彩蛋小的和鸡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么大,孩子们自然喜欢,送给亲戚朋友,也不失为上佳礼品。

牧区青春期女性生理和心理状况研究

牧区青春期女性生理和心理状况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10T15:22:13.8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作者:才让昂毛贡却坚赞[导读] 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生活条件及质量的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生长发育出现了加速的趋势。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青海西宁810016)摘要:为掌握牧区青春期女性健康教育现状、第二性征出现时的心理特点、所需青春期健康知识,对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民族中学200名女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5份。结果显示:调查的女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为18岁,最小的为12岁,平均年龄为14.8岁,其中17.4%表示没有受过青春期健康教育。但受过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女学生中18.12%表示并不清楚乳房发育是否为正常生理现象。乳房已经发育的175名女学生中仅有30.3%能用正常心理对待这一生理现象。在已出现月经的175名女学生中能正确对待初潮的仅占9.1%。其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恐惧。目前牧区女性青春期健康教育开展并不到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上都急需改进。 关键词:青春期初中生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生活条件及质量的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生长发育出现了加速的趋势,青春期发育时间也发生了提前的现象,但因为传统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束缚,性教育在我国一直被视为禁区,牧区等偏远地区尤其严重,导致青少年得不到相应所需的青春期知识。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给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获取各类书籍、影视等的平台,但网络环境中存在很多对青少年不宜的内容及误导式的思想,因青少年心智并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风气影响,使青少年早恋、堕胎、性犯罪比例不断上升,因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缺乏导致生、心理疾病的也日益增多。为了解和掌握牧区女性青春期教育现状,也为学校有的放矢地展开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并使中学生平稳、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本文通过对河南县民族中学200名初中女学生的问卷调查,对牧区女性青春期健康教育现状及相应对策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河南县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泽库县相邻,总人口4万,海拔3600米,与相邻地区在各方面发展程度相近,可选做代表性地区(牧区),选其地区民族中学作为调查学校。调查对象均为少数民族,以更好的反映牧区青春期健康教育现状及青春期女性生理、心理状况。共计对初二200名女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统一印制青春期生理、心理调查问卷,在各班主任的协助下,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结果 (1)个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95名女中学生中88.2%为蒙古族,11.8%为藏族其中仅有7.3%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有工作,其余父母均为牧民或农民。195名女学生中表示受过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占82.6%,其余17.4表示并没有受过青春期健康教育或并不知道青春期健康教育。(2)青春期生长发育状况本次调查的195名女中学生年龄最大的为18岁,最小的为12岁,平均年龄为14.8岁,乳房已经发育的占90.3%,其余9.7%表示乳房还未发育,乳房初次发育时仅有30.3%的女学生能用正常心理对待,其余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心理。88.2%已出现月经初潮,初潮平均年龄为13.3岁,其中仅有9.1%的女学生在出现月经初潮时能用正常心理对待,其余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惊奇心理,对身心造成了压力。由此可见,大部分女生对乳房发育、月经出现不能持正确的态度,因此,牧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展开青春期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3)青春期心理卫生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