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稻飞虱五项关键措施

防治稻飞虱五项关键措施
防治稻飞虱五项关键措施

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生活习性 (1) 2 发生地点及因素 (2) 2.1 分布区域 (2) 2.2 发生世代 (2) 2.2 流行因素 (2) 2.2.1 外地虫源迁入时间与数量 (2) 2.2.2 气候因素的影响 (2) 2.2.3 栽培制度 (2) 2.2.4 品种布局 (2) 2.2.5 水稻生育期 (2) 2.2.6 栽培技术与管理 (2) 3 危害特点 (3) 3.1 直接刺吸危害 (3) 3.2 产卵危害 (3) 3.3 间接危害 (3) 4 防控措施 (3) 4.1 防治指标 (3) 4.2 农业防治 (3) 4.2.1 冬季结合积肥 (3) 4.2.2 合理搭配水稻品种 (3) 4.2.3 加强肥水管理 (3) 4.3 人工和生物防治 (3) 4.4 化学防治 (4) 4.4.1 防治时期 (4) 4.4.2 用药方法 (4) 4.4.3 防治试验 (4) 4.4.4 注意事项 (5) 5结论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5)

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生物与科技系,怀化 418000) 摘要:稻飞虱属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俗称蜒虫、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 液为害水稻等作物。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是近年来长沙县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根据对其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的研究提出了以农业、人工和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控技术,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特点:防控措施:稻飞虱药剂防治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又称蜒虫,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 1 生活习性 飞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80%以上。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凡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酿成大发生。高肥密植稻田的小气候有利其生存。褐飞虱耐寒性弱,卵在0℃下经7天即不能孵化,长翅型成虫经4天即死亡。耐饥力也差,老龄若虫经3~5天、成虫经3~6天即饿死。食料条件适宜程度,对褐飞虱发育速度、繁殖力和翅型变化都有影响。在单、双季稻混栽或双、三季稻混栽条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扬花期适宜的营养条件,促使大量繁殖。中、迟熟、宽叶、矮秆品种的性状易构成有利褐飞虱繁殖的生境。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幅度较褐飞虱宽,能在 15 ~30℃下正常生存。要求相对湿度80~90%。初夏多雨、盛夏长期干旱,易引起大发生。在华中稻区,迟熟早稻常易受害。灰飞虱为温带地区的害虫,适温为25℃左右,耐低温能力较强,而夏季高温则对其发育不利,华北地区7~8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于大发生。稻飞虱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嫩绿性,一般栖息在稻丛下部叶鞘产卵和取食。成虫有长、短翅型2种,长翅型成虫,趋光性强,善于迁飞,但发育慢产卵少、寿命短;短翅型成虫翅短,不迁飞、发育快,产卵量多,寿命长。若虫共有5龄,多栖息稻丛下部取食,不受干扰、很少活动,能在同一株或同一丛稻上长期生活,受到惊动则横爬或跳入水面。稻飞虱喜适温(26~28℃)、高温(80%以上)的气候环境,“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易引起稻飞虱大发生。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也是稻飞虱大发生的预测依据之一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近几年来全国稻飞虱危害时有发生,少数地区达到大发生程度。近两年上海市稻飞虱发生也较重,对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2005年“麦莎”和“卡努”台风过后,上海市稻田遭受自[987年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虫灾,市政府和全市科技人员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大战,基本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确保了粮食安全。2006年8月29日后,受气流影响,大量稻飞虱迁飞至我市.上海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褐飞虱迁入峰,使田间亩虫量、卵量迅速上升。每年此时我市水稻正值扬花灌浆期。具有稻飞虱所需的最适食料,大量迁入的稻飞虱如不有效控制.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关键字:危害特征稻飞虱水稻生产防治粮食安全扬花灌浆期上海市白背飞虱 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严重时颗粒无收。 形态特征:褐飞虱:成虫有长、短两种翅型。长翅型体长3.6-4.8mm,前翅端部超过腹末;短翅型雌虫体长4mm,雄虫约2.5mm,前翅端部不超过腹末;体色分为深色型和浅色型;前者头与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均为褐色或黑褐色;后者全体黄褐色,仅胸部腹面和腹部背面较暗。卵呈香蕉状,产于叶鞘或叶片中脉组织中,卵粒前端“卵帽”排列成整齐的-行;卵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后前端出现红色眼点,近孵化时淡黄色。若虫共5龄,腹背斑纹和翅芽也是区分各龄若虫的主要特征;1-2龄若虫腹部背面有淡色“T'’型斑,均无翅芽;1龄若虫后胸后缘平直,2龄若虫后胸两侧略向后伸;3-5龄若虫腹部第四、五节各有-对较大的淡色斑,第七至九节淡色斑呈“山”字型;3龄若虫中后胸开始有明显翅芽,呈“八”字型,但前翅芽末端不达后胸后缘;4龄若虫翅芽更明显,前翅芽末端伸达后胸后缘;5龄若虫前翅芽末端伸达腹部第三至四节,前后翅芽末端彼此相接或前翅芽伸过后翅芽;低龄若虫体色淡,呈灰白色或淡黄色;高龄若虫有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前者体色灰白,体上斑纹较模糊;后者黄褐色,斑纹清晰。灰飞虱:长翅型雌虫体长3.3-3.8mm,短翅型体长2.4-2.6mm,浅黄褐色至灰褐色,头顶稍突出,长度略大于或等于两复眼之间的距离,额区具黑色纵沟2条,额侧脊呈弧形;前胸背板、触角浅黄色;小盾片中间黄白色至黄褐色,两侧各具半月形褐色条斑纹,中胸背板黑褐色,前翅较透明,中间生1褐翅斑。卵初产时乳白色略透明,后期变浅黄色,香蕉形,双行排成块。末龄若虫体长 2.7mm,前翅芽较后翅芽长,若虫共5龄。白背粉虱:长翅型雄虫体长3.2-3.8mm,浅黄色,有黑褐斑;头顶前突,前胸、中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具1新月形暗褐色斑,中胸背板侧区黑褐色,中间具黄纵带,前翅半透明,端部有褐色晕斑;翅柄、颜面、胸部、腹部腹面黑褐色。长翅型雌虫体多黄白色,具浅褐斑。卵新月形。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灰白色,长约2.9mm。 发生规律: 褐飞虱:海南-年发生12-13代,世代重叠常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广东、广西、福建南部1年发生8-9代,3-5月迁入;贵州南部6-7代,4-6月迁入;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南部4-5代,6-7月上中旬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的战略目标;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988年41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声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将作为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性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 ①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②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安乐地死去; ③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④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⑤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是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疾病的三级预防 21世纪我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以控制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提前到来,面临着防制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的双重任务。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可采取以下形式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health ducation)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目的。 2.自我保健自我保健是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说,自我保健是个人为其本人或家庭利益所采取的大量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此外,不性乱、远离毒品等也很重要。 3.环境保护和监测环境保护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措施,旨在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三废”即粪便、污水、垃圾,以及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避免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健康保护 健康保护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一、一级预防 开展一级预防常采用双向策略(two pronged strategy),即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

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1、稻飞虱药剂防治技术要点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稻飞虱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稻飞虱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成、若虫一般群集在稻丛下部活动,在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雌虫用产卵管刺裂稻茎的表皮组织,将卵产于组织内。稻株被刺伤处常呈褐色条斑,严重时稻株基部茎秆腐烂,植株枯死,形成一团一团的“黄塘”、“落窝”现象,常造成大片水稻枯黄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目前,稻飞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防治难度不断增大。要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施药技术。在防治时,如能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即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 1、防治指标。可自行下田检查,如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稻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3、对口农药。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据研究表明,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度猖獗:一是菊酯类农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同时,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四种措施97587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四种措施 李明舜 家庭暴力的存在由来已久。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远离公众的视线,加之社会长期将其视为家务纠纷,使得家庭暴力问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解决。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问题亦随之纳入公众视野,成为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应采取以下四种措施: 采取立法措施,形成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我国有关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规定始于地方性立法。2000年3月,湖南省出台的全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开启了家庭暴力问题进入法律领域的大门。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问题,从此家庭暴力这一概念正式成为了一个法律概念。2005年8月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则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了规定,并对婚姻法的规定有所突破。法律的上述规定,虽然在表明国家对家庭暴力的否定、谴责态度和为制裁家庭暴力行为提供了一

定的法律依据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有关家庭暴力问题的规定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法律中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具体,各法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等。因此,目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并以此为主体,形成以宪法为根据,以反家庭暴力法为主体,包括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人权公约在内的法律体系。在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时,应当明确反家庭暴力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家庭暴力的概念,政府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干预家庭暴力的具体职责,司法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和措施,社区组织在干预家庭暴力方面的责任等等。当然在全国性的反家庭暴力法出台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现有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河北省于2004年制定的《河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就具有典型意义。 采取行政措施,强化政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职责。各级政府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极其重要的职责,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有责任结合自身的具体 职能,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一是采取组织措施,明确义务(责任)主体。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中,采取组织措施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徒法不能自行,为了将

花卉稻飞虱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花卉稻飞虱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由于稻飞虱均为不完全变态昆虫,所以成虫与若虫都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危害特征,并大部分聚集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位啃食茎秆与叶片。成株期受害的水稻茎秆,表面会呈现一些长条形状的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整个植株生长缓慢,明显变矮,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是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吮食飞虱卵液,蜘蛛捕食活动的飞虱,生产中可以通过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田埂种植大豆来提供天敌栖息条件,不用菊酯类和三唑磷农药来防止害虫再猖獗和刺激产卵。 2、加强田间调查,实时监测预警。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要切实做好飞虱田间调查监测,及时预警,一般分蘖期百丛虫量200-400只 3、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稻飞虱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在基部以口针吸食汁液为害,所以在选用农药时,应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以利药剂在稻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同时稻飞虱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相对郁蔽的空间栖息,空气流通稍差,有利于熏蒸杀虫,故而

具熏蒸作用的药剂(毒死蜱等)效果较好;当然触杀作用也是重要的,可以直接接触虫体而起效;综合考量,在稻飞虱药剂选用上应当选内吸、触杀、熏蒸作用强的,速效与持效药剂结合。预防用药生产实践中根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群类别和发生程度来选用高效对应农药防治用药,如早稻和一晚早期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预防可以用噻虫啉、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噻虫胺等烟碱类药剂;而以褐飞虱为主的一晚田中后期及二晚田则以吡蚜酮单剂或吡蚜酮与烟碱类复配剂为主。噻嗪酮只对低龄若虫有抑制蜕皮作用,且见效较慢,对成虫无效,所以近年来基本淘汰了。 4、预防用药参考。10%吡虫啉20-30克/亩、25%噻虫嗪16-20克/亩、20%呋虫胺20克/亩,这几种药剂对白背飞虱有效;50%吡蚜酮15-20克/亩、80%烯啶·吡蚜酮10-15克/亩,这两个配方对三种飞虱都有效。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就应速效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如用毒死蜱等+吡蚜酮/吡蚜酮和烟碱类复配剂,同时添加有机硅等高效助剂提高杀虫效果,有机硅要用质量好的,暴发的时候一桶水要加到10g。暴发期用药参考:每桶水用45%毒死蜱(或35%硫丹)75-100毫升+50%吡蚜酮10克(或80%烯啶吡蚜酮8-10克)+有机硅10克于早、晚时段喷雾,田间保持寸水层5-7天,亩打2-3桶水。5-7天后视情形加固一次。田间无水干旱条件则采用毒土法,于晴天上午9时后,亩用毒死

中学生查体后干预措施(2017)

2017-2018学年学生查体后干预措施 桓台县陈庄中学 根据学生查体报告,学校制定如下措施: 一、预防近视眼措施 (一)注意用眼卫生,坚持“二要”“二不要”。“二要”: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一市尺左右;连续看书写字1小时后要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二不要”:不要在光线暗弱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在走路及动荡的车厢里看书。 (二)注意阅读卫生: 1、坐姿端正:使身体重心落在座骨和靠背的支撑点。 2、书本与眼的距离保持30-35厘米之间。 3、书本平面与眼的角度保持直角。 4、阅读时桌面光线应保持150勒克斯。 5、连续阅读时间中学生不超过45-50分钟。 (三)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要做到闭目,两手清洁穴位、动作准确,持之以恒,每天至少两次,同时还经常做晶体操和远眺。 (四)努力改善学习环境,第一排课桌前缘距离黑板二米以上,尽量按国家规定的编号配置课桌椅,并定期调换学生座位。

(五)定期举办近视眼防治专栏,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做好矫治工作。 (六)开学第一个月定为“防近”宣传月。 (七)督促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注意营养,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眼与电视机保持2-3米的距离;督促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九小时。和任课老师经常保持联系,使学生学业负担不要过重。 (八)多摄入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注意合理平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 (九)经充分散瞳验光确诊为真性近视者,应配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配镜的原则是:不应进行“充分矫正”,以配戴获得较好视力的弱度凹透镜为宜。 二、学生龋齿防治措施 (一)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采取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张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龋齿防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不良的卫生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饭后漱 口,早晚刷牙,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更换牙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对体检发现龋齿的学生,督促进行及时治疗。 三、贫血的防治措施

稻飞虱的防治与预测预报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3736386.html, 稻飞虱的防治与预测预报方法 作者:姚广忠张静华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年第08期 稻飞虱又名稻浮尘子,在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东北较为常见的则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 1.调查方法 1.1 越冬调查在稻飞虱越冬区进行,每年2月中下旬至耕翻前调查1次。 ①成、若虫虫量调查:采用目测法,分别记录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低龄和高龄若虫及长翅成虫、短翅成虫的雌、雄数量,并折算每公顷虫量,记载调查内容。 ②卵量调查:拔取稻苗25~50株,剥查卵条和卵粒,折算百株有效卵粒,记载调查内容。 1.2 灯光诱测诱测灯安装应紧靠稻田,诱测灯直径300米范围内无高度超过6米的建筑物和丛林,距路灯等干扰光源300~350米。用200瓦白炽灯或用20瓦黑光灯(波长为3650纳米)作 标准光源。灯源离地面1.5米,上方架设防雨罩,下方装集虫漏斗、杀虫和集虫装置。从当地最 早见虫年份的成虫初见期前10天开始,至常年成虫终见后10天结束。每天天黑前开灯,天明后关灯。 将逐日诱得的稻飞虱成虫计数,并区别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类和各种种类的雌雄成虫数 量。当日诱虫量较大,总重量超过50克时,将所诱集的成虫均匀平铺于瓷盘内,用“十字交叉”法将虫分为4等份,如1/4虫量仍超过50克时,继续等分,使1/4虫量低于50克后,再分类、记数。将各类型稻飞虱数量×4n(n为等分次数)即为各类总诱获量。同时记录开灯时的天气状况,记载观 测结果。 1.3 田间虫量系统调查调查在观察区内进行,观察区面积应在30公顷以上。选有代表性的类型田作固定系统调查田。有条件时设立观测圃,其面积不少于667平方米。 ①秧田调查:稻飞虱越冬区或常年秧田稻飞虱发生量较大的地区,秧苗三叶期始至拔秧前进行。以调查成虫为主。选主要类型秧田3块,采用目测法或扫网法随机取样,每块田10个点。目测法;目测计数每0.25平方米秧田内成虫数量。扫网法:用直径为53厘米的捕虫网来回扫取宽 幅为1米(0.5平方米的面积)秧苗,统计捕虫网内成虫数量,并折算为每1平方米秧田的成虫量,记载调查结果。 ②本田调查:水稻移栽后,自诱测灯下出现第一次成虫高峰后开始,至水稻成熟收割前2~3 天结束。选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各类型田3~5块,采用平行双行跳跃式取样,每点取2丛。每块田的取样丛数可根据稻飞虱虫口密度确定。规定为:每丛稻飞虱虫口密度低于5头时,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2011年第7期栏目编辑张晓江E-mail :njcm_xj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3736386.html, ·科学种田·专家称,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倒退了25年,堪称全球最差, 制定时备受乳企干扰。 一、轮作倒茬适当轮作倒茬可提高产 量。据试验,播种前耕耙可使根重增加45.5%,根长增加23.2%,增产19.9%。 二、适期播种6月上中旬播种,播种期不是越早越好,但一般不迟于6月15日。要抢墒造墒,一播全苗。播深以4~5厘米为宜,实现全苗壮苗是高产的关键。早查苗补种,早间苗,早定苗。间苗在子叶平展至对生单叶展开进行。定苗在第一片至第二片复叶展开时进行。 三、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每667平方米密度在1.2万~1.4万株为宜,行距一般为40厘米,株距11~13厘米,行距也可实行30~50厘米的宽窄行。确定种植密度时还应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 四、科学施肥施肥原则是重基肥、补微肥。中高产地块要想夺取每667平方米200~250千克的产量,每667平方米底肥施磷酸二铵10~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巧施追肥:在开花前开沟侧施氮肥或氮磷复合肥。补充微肥:在花荚期喷洒硫酸锌、硼砂、钼酸铵等微量元素,喷洒2~3次,可增产10%左右。 五、重视浇水在花荚期和鼓粒期遇干旱应浇水,不干旱稍浇水,不可没水。花荚期土壤最适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鼓粒期不低于70%。 六、化控调节在初花期每667平方米用多效唑15~20克,对水20~30千克,喷洒1~2次可防止中后期倒伏,要均匀喷洒,不可重喷。 中耕除草,破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土壤养分消耗,一般在苗期中耕除草2次,开花前拔除大草。也可在播后或苗期行间喷施除草剂。 病虫害防治,大豆田时常发生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及霜霉病、根腐病、紫斑病、细菌斑点病等病害。667平方米人工喷施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吡虫啉乳油20克、苏云金杆菌可湿粉100克、甲基托布津可温粉800倍防治,每667平方米喷洒药液40~50千克,在开花前、结荚期和鼓粒期防治2~3次。一般结合防治病虫害补充微量元素,杀虫、防病害、增施微肥可同时进行。 476600河南省永城市农业局农产品质检中心陈桂莲 稻飞虱属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 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①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②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2.9毫米,淡灰褐色。③灰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老龄若虫体长2.7~3.0毫米,深灰褐色。 防治措施有:①选育抗虫品种。充分利用国内外水稻品种抗 性基因,培育抗飞虱丰产品种和多抗品种,因地制宜推广种植。②栽培管理上实行同品种连片种植;对不同的品种或作物进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飞虱辗转为害。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施肥和适时露田,避免长期浸水。③保护天敌。在农业防治基础上科学用药,避免对天敌过量杀伤。④药剂防治。根据虫情测报,掌握不同类型稻田飞虱发生情况和天敌数量。推荐使用:a.前期预防:25%噻嗪酮WP (速捷,瑞德丰产品),既杀虫又杀卵;爆发时使用预防和速效性药物如叶蝉散、速灭威、马拉硫磷;或用呋喃丹进行根区施药。 464400河南省淮滨县农学会孙继浩孙丹平 夏大豆高产栽培六要点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 ·11

高血压的干预措施

高血压的干预措施 一、目标 (一)积极开展辖区健康教育,提高辖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二)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筛查和高血压早诊早治的比例。 (三)提高辖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辖区高血压患者的检出 (一)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我院各科门诊对当年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患者。 (二)人群血压普查,以辖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健康体检:社区内单位组织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辖区高血压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一)合理膳食: (1)限盐:提供定量盐勺,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2)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 (5)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 (二)体育锻炼:

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骑车、爬楼梯)。` 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三)控制体重: 监测体重变化,规律运动,减少食量,少吃肥肉, (四)戒烟: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治复吸。 (五)平衡心理: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适当的建设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四、辖区高血压干预的工作措施: (一)每半年在高血压病人中举办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防治知识,播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血压监测的重要性等。 (二)设立辖区高血压健康宣传栏(每年4期),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重、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 (三)给每位高血压患者提供定量盐勺和戒烟戒酒药物等适宜技术。 (四)开展高血压病人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高血压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六、评价与考核 (一)高血压病人的发现 1、有社区高血压病人摸底调查方案。 2、有社区高血压病人登记表。

防治稻飞虱别用菊酯类农药

防治稻飞虱别用菊酯类农药 一、菊酯类农药可导致稻飞虱再猖獗 氯氟氰菊酯和功夫菊酯都属于菊酯类农药。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研究表明,菊酯类农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主要原因:一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而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二、防治褐飞虱应长效、短效药剂相结合 据江苏省农林厅植保站最新测报,目前我省褐飞虱虫量普遍超过大发生的去年同期,呈特大发生态势。对于现在田间褐飞虱数量已很大的田块,应避免使用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剂,最好将毒死蜱、异丙威、速灭威等速杀性好的药剂和锐劲特、扑虱灵等持效期长的药剂混合使用。如果田间要兼治稻纵卷叶螟,可以优先选用锐劲特、毒死蜱等农药,或者加用阿维菌素、安打等药剂。 目前,稻飞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防治难度不断增大。要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施药技术。在防治时,如能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即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 1、防治指标。可自行下田检查,如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稻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3、对口农药。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据研究表明,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度猖獗:一是菊酯类农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同时,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已达高抗水平,为确保防效,必须坚决停止使用,啶虫脒与吡虫啉有交互抗性,也不宜推荐使用。目前我国各稻区重点推广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飞虱技术。经各地试验表明,噻嗪酮(扑虱灵)不仅对稻飞虱低龄若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还可有效减少下一代成虫的产卵量,可作为防治稻飞虱长效药剂推广使用。在具体防治稻飞虱时,可采取速效(速杀性好)药剂与长效(持效期长)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对策,选用以下农药混合配方并注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①敌敌畏+噻嗪酮(扑虱灵),②毒死蜱+噻嗪酮(扑虱灵),③叶蝉散+噻嗪酮(扑虱灵),④杀虫双+噻嗪酮(扑虱灵),⑤敌敌畏+叶蝉散。 4、施药方法。一是施药量要充足,每亩需喷足药液60~75公斤;二是喷药时要尽量对准稻丛基部(因稻飞虱多集中在基部为害);三是喷洒要均匀;四是施药时田间要保持一定

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兴宁地区超级杂交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为兴宁地区超级杂交稻纹枯病与稻飞虱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兴宁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广东省粮食生产大县,发展超级杂交稻生产是兴宁市粮食增产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兴宁市超级杂交稻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受化肥、农药用量增加和耕作制度变革等多因素的影响,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发生面积逐年加大且危害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程度在兴宁地区呈上升趋势,是当前兴宁地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据调查,在一些地段和田块,早、晚稻稻飞虱、纹枯病发生相当严重,每年有一部分田块出现纹枯病上颈及稻飞虱“穿顶”现象,有的田地甚至颗粒无收。据农业部门调查分析,主要由3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滥用药物杀死大量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害虫天敌数量减少,从而激发大发生;二是农户的防治意识差,大多数农户都是到病虫危害严重时才施药,没有及时预防;三是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及施药方法不当。为彻底抓好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要根据发生规律,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抑制其发生,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受到菌源数量、肥水、密度、品种抗性和气候等多因素影响,稻飞虱受到天敌数量多少、温度高低、湿度大小和熟期等因素的影响。高温、高湿环境条件有利于纹枯病发生,也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纹枯病、稻飞虱发生也越严重[1]。据观察,有纹枯病发生的田块都有稻飞虱发生,纹枯病越重,稻飞虱发生越厉害,但有些稻飞虱发生严重的田块,纹枯病发生不一定严重。由此可见,稻飞虱的发生与纹枯病的发生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稻飞虱与纹枯病是近年来超级杂交水稻中最严重的病虫害之一,特别是稻飞虱危害严重时易造成“穿顶”现象。 1.1气候条件 在品种和栽培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年份纹枯病与稻飞虱发生轻重不同,主要是由于温、湿度影响所致。温度在25 ℃以上时,纹枯病和稻飞虱才会发生流行;在适温范围,则湿度对纹枯病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当温度达到28~31 ℃,相对湿度在95%时,纹枯病、稻飞虱大发生[2]。兴宁地区早稻5—6月,晚稻8—9月处于高温、高湿、台风季节,正值超级杂交水稻孕穗期,此时杂交水稻的植株抗病虫能力差,纹枯病重、稻飞虱发生多。因此,在兴宁地区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时间较长的年份,一般纹枯病、稻飞虱的发生比较严重;而温度

干预措施

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干预计划 我中心从2004年起在日常工作中把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纳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计划,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计划如下: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综合防治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原因不明,流行病学研究提出高血压与遗传、饮食及肥胖等因素有关。 我们依据我国采用的国际统一标准进行普查,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别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130 ﹤85 正常高值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临床表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一般在40岁左右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增高,可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有时可有心前驱不适,胸闷、心悸等。随着病程的进展,血压持久升高,有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按照高血压的损害程度将高血压分为三期(WHO/ISH,1993年)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在预防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合理膳食,进餐不宜过饱,低盐、低脂、少糖饮食,多食蔬菜及水果,戒烟酒。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等。降压需要一个平稳持续的过程。得了高血压之后,应该及时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治疗方案,避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稻飞虱防治措施

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摘要:稻飞虱又称蜒虫,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是近年来长沙县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根据对其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的研究提出了以农业、人工和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控技术,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特点:防控措施 稻飞虱又称蜒虫,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是近年来长沙县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其直接危害轻则使稻株变黄,严重枯死,造成穿顶死苗,甚至颗粒无收:间接危害一是助长菌核病、纹枯病的发生,一般飞虱多的田同时伴发纹枯病大发生,二是传播病毒病。为此,本人对稻飞虱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参考有关文献[1,2],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1 发生特点 1.1 生活习性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惠飞虱3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一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有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的病毒。稻飞虱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嫩绿性,一般栖息在稻丛下部叶鞘产卵和取食。成虫有长、短翅型2种,长翅型成虫,趋光性强,善于迁飞,但发育慢产卵少、寿命短;短翅型成虫翅短,不迁飞、发育快,产卵量多,寿命长。若虫共有5龄,多栖息稻丛下部取食,不受干扰、很少活动,能在同一株或同一丛稻上长期生活,受到惊动则横爬或跳入水面。稻飞虱喜适温(26~28℃)、高温(80%以上)的气候环境,“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易引起稻飞虱大发生。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也是稻飞虱大发生的预测依据之一。 1.2 发生世代 褐飞虱、白背飞虱一年都发生6代,第一代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中旬,第三代7月上中旬,第四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五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六代10月上旬。越冬卵于3月上旬到4月中旬孵化,若虫先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1代左右,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迁入早稻田产卵,并在早稻田繁殖2至3代;5月底至6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先后盛发,并且出现短翅型成虫,6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除一部分迁入一季稻中、晚田产卵繁殖外,大部分仍留在早稻田中产卵繁殖;6月下旬到7月中旬第三代若虫盛发,虫口密度很大,往往给早稻造成危害。7月中旬以后,由于早稻黄熟,成虫继续转移到二晚田产卵,8月中旬下第四代若虫盛发,9月上中旬出现大量的短翅型成虫;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由于二晚孕穗抽穗和灌浆,第五代若虫盛发,发生量也很大危害很严重;在秋雨较多的年代,10中旬晚稻能出现第六代若虫,继续造成晚稻死稿倒伏。 1.3 流行因素 1.3.1 外地虫源迁入时间与数量稻飞虱的起飞时主动的,迁移是被动的,降落也是被动的,起飞时间多在傍晚或天亮前,迁移是随风漂流,当遇锋雨则下降,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多,则发生量大。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全球性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WHO 的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处于贫血状况。因此,充分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现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现状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贫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据WHO报告,全球缺铁性贫血患者达20亿,还有40~50亿人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并指出最容易遭受贫血的人群依次为孕妇、学龄前儿童、低出生体重婴儿、其他女性、老年人、学龄儿童和成年男性。我国IDA病发病率更高。根据WHO报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 2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原因及影响

常见的直接原因有吸收不足、疾病所致丢失过多或在特定条件下生理需求增高等。在生长过快的婴幼儿、青少年、有月经或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由于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铁则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青春期的女孩因月经来潮,如果铁的供应不足也易发生贫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月经来潮天数与贫血患病率有关,天数越长贫血患病率越高,月经天数延长,造成失血量增加,贫血患病率升高。体育锻炼与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经常锻炼者贫血患病率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贫血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有关因素的调查中还发现:独生子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发现,许多贫血学生认为,身体苗条才美,故不恰当节食,形成豆芽体形。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1999年调查上海地区高危人群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月经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和青少年患病率分别为:11.39%,19.28%及9.84%,主要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妇女经量过多,青少年为营养因素。 2.2 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影响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理方面的因素,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及医疗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它们可以相互作用共同造成育龄妇女高发生率的状况[12]。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比方说,贫穷导

稻飞虱防治技术

近年我地稻飞虱发生情况与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是本地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迁入虫源、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化学防治等多种因素影响,稻飞虱大发生频率提高,在防治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安徽省青阳县是一个单双季水稻混栽种植区,在防治稻飞虱上面临问题更加复杂,特别是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发生最重,百丛稻飞虱虫量近万头,但通过我们农技人员正确指导,综合防治,确保了辖区内水稻丰收。现把本地近年来稻飞虱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稻飞虱发生情况 1、发生时间。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随着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往北逐代逐区迁入,在本地5月下旬迁入,到秋季又回迁到南方,一年发生4代左右。本地区以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发生危害严重,第二代稻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种类主要以褐飞虱与白背飞虱为害为主,灰飞虱较轻。在当地一般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主要以第二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左右主要以第三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主要以第四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后期稻飞虱为害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2、发生特点。稻飞虱的成虫、若虫均为害水稻,主要集中在稻丛基部吸汁为害。在水稻分蘖期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在抽穗期造成谷粒千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严重的会造成冒穿、倒伏,甚至绝收。近几年来,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明显加重,以05年、06年和07年发生最重,08年、09年中等偏重发生,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1)短翅型成虫发生早、虫口高;(2)由于单双季混栽以及田边杂草茂盛,稻飞虱食料丰富,繁殖快;(3)稻田长期用药并且用药不合理,稻飞虱抗性增加;(4)田间种群增长,暴发时间前移,危害期延长。 二、发生为害加重原因 1、气候条件适宜 我地处于皖南山区,每年的6月至8月降雨量充沛,有利于稻飞虱迁入,气温在20—30℃有利于稻飞虱产卵繁殖。当遇到气候条件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更有利于稻飞虱的大发生。 2、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改变,有利于稻飞虱生长繁殖。一是单双季混栽以及稻田边杂草茂盛,使各期迁入的虫源有丰富食料条件和良好的产卵繁殖场所。二是多施或偏施氮肥,种植高产耐肥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