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1)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

(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2)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

(3)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作业(2)

1、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贸易彼此都能获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在生产不同的产品上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相对的效率差异,这时每个区域都专业化于本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并用该商品去换取另一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从而产生贸易利益。因此,即使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在每一种行业上都比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同样对双方有利,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通过进行分工贸易专业化与区域贸易,可以增加相关区域的总产量和总消费量,为地区发展带来利益。

(2)如果参加交易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那么,贸易总利益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利益。因此,一个国家如果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那么促进地区分工,以及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是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相反,如果各个地区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封闭发展,无异于放弃贸易利益,对于各个地区经济和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重大损失。

(3)支持上述观点的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2、请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和内涵。

答:(1)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其实质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是区域贸易的特殊形式。

(2)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合作的主体、合作的对象和合作的效益。合作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地方政府或主权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合作的效益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政府则同时追求社会利益。

3、请阐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概念、特征和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它是从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指导思想,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区域经济在未来战略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选择,取悦产业布局,取悦城乡规划,区域形象塑造等。其特征是区域性、预见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2)区域经济规划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安排。

它包括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农业区开发规划、综合性区域规划等。它是细线条的,具有实施功能的安排,具有基础性、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

(3)区域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行为,其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集中化。

(4)联系:他们都是政府支持区域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手段;区域政策与规划是对区域战略的支持,区域战略是制定区域政策与规划的前提。

(5)区别:三者的侧重点不同;区域战略侧重空间格局的谋划,确定的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内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的空间方向,区域规划重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安排或者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区域政策强调的是政策工具的选择。三者的基本作用有一定区别,区域战略追求的是空间格局的优化,区域规划追求的是区域内资源利用的优化,区域政策追求的是区域支持和区域问题解决的工具的优化。

4、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有哪些?

答:(1)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包括总量目标和速度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相应的手段。(2)开发自然资源,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达到发挥地区优势的目的,从而地区经济的发展。(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是畅通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4)调节各种经济活动,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并通过职能部门贯彻这些命令,达到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5)做好扶贫工作,包括正确的使用扶贫资金,资助贫困地区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正确分配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和生活性支出,以此来促进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以及有计划的组织移民等。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 A.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

(0306)《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06]《区域经济学》 第一次作业 [多选题]1、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可以是()。 A:一国内的经济区域; B:超越国家界限由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 C: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2、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国土划分模式,把全国划分为四类主要的功能区,包括()。 A:优化开发区; B:规划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E:重点开发区 F:生态工业园区; 参考答案:ACDE [多选题]3、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每种耕作制度构成一个区域并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由城市向外,依次是()。 A:林业圈; B:自由式农业圈; C:谷草式农业圈; D:畜牧业圈; E:轮作农业圈; F:三圃式农业圈; 参考答案:ABCDEF

[多选题]4、根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当选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影响生产费用的最重要的三个区位因素是() A:原料和燃料; B:工资; C:运费; D:地租; E:集聚; F:固定资产的维修; 参考答案:BCE [多选题]5、符合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的特点的是()。 A:在新开发地区,移民拓荒区,一般遵循市场原则; B:每一个低级市场区为3个高级市场区所分享;③高一级中心地的面积正好是低一级的3倍,市场区系列为1、3、12、48……; C: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只辖有自身和其他两个完整的低级中心地(6/3),即一个较高的中心地的市场区正好是下一级市场区的3倍,即K=3; 参考答案:BC [单选题]1、()是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它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一定范围的封闭式、综合性的对外开放的区域,它主要利用其处于港口和陆地口岸的地缘优势,发展国际贸易。 A:经济特区; B:经济技术开发区; C:保税区; D:综合经济协作区; 参考答案:C [单选题]2.、()是指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交通便宜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各区位的优劣。 A:经济区位; B:区位因素; C:区位单位;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

区域经济学-标准答案

区域经济学-答案

————————————————————————————————作者:————————————————————————————————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 得分) 1. ()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A. 内尔森 B. 杜能 C. 熊彼特 D. 韦伯 满分:3 分 2. 德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廖什 满分:3 分 3. 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A. 杜能 B. 韦伯

D. 胡佛 满分:3 分 4.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A. 独立性 B. 知识性 C. 综合性 D. 应用性 满分:3 分 5. ()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法国 满分:3 分 6.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外在的

C. 引进的 D. 独创的 满分:3 分 7.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A. 物产 B. 物力 C. 资源 D. 技术 满分:3 分 8.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 实用性 B. 应用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满分:3 分 9. 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B. 知识性 C. 应用性 D. 综合性 满分:3 分 10. 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克里斯塔勒 满分:3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 1.

(9098)《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98)《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次作业 2:第三次作业 3:第二次作业 4:第四次作业 5:第五次作业 6:第六次作业 1:[单选题] 5.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 A:经营管理行为 B:签订合同 C:战争 D:擅自发行股票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4 某甲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某乙,乙在未经甲的同意下,擅自又将该房屋出租给某丙,乙和丙的租赁合同为()。 A:无效合同 B:因无处分权而订立的效力待定的合同 C:因没有代理权而订立的无效合同 D: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3、甲欠乙的债务逾期无力偿还,但甲又同时放弃对丙拥有的债权,乙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可对甲的行为要求行使()。 A:后履行抗辩权 B:撤销权

C:抵销权 D:代位权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 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规模较小,且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法定代表人应为()。 A:股东会指定的负责人 B:董事长 C:执行董事 D:总经理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 1.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经济案件实行()。 A:一审终审 B:二审终审 C:一裁终审 D:或审或裁 参考答案:D 1:[论述题] 简答题 1、信息披露制度 2、合同的终止情形有哪些? 3、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4、履行合同时的抗辩权有哪些? 5、产品质量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6、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有哪些?

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它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 合同的终止情形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2)合同解除;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3、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条件有:(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份发行及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4、履行合同时的抗辩权: (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3)不安抗辩权:先履行一方发现对方有以下行为的,可以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2分) 5、产品责任,是指因产品有缺陷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产品责任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既包括产品有缺陷致人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侵权责任),也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所引起的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责任(违约责任)。产品责任部分或全部确立为侵权责任,在产品责任制度中引入无过错或说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 基于严格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无须证明加害人存在过错,加害人也原则上不得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主张免除或者减轻民事责任。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便只有:加害行为(生产有缺陷的产品并将其投入流通)、受害人受到的损害以及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 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 《区域经济学》作业二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2.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 3.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 4.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 5.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 C. D. )。 A.成本最低 B.环境最优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 2( B )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宏观调控机制 D. 市场调控机制 3.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C. )的地区差异。 A.绝对成本 B.绝对劳动生产率 C. 相对劳动生产率 D. 生产要素禀赋 4.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C. )。 A.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创新理论 D.人力资本学说 5.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A B C D )。 A.科技研发合作 B. 技术贸易 C.技术转让 D. 技术援助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区位因素:108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 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2.新产业区:126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 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3.生产要素禀赋:142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要素密集度:142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4. 5.区域经济合作:163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 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 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 四、阐述恶性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什么是经济辐射?区域经济辐射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与方式进行? 六、阐述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网络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七、简述罗斯托与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八、什么是城市,城市有哪些特征? 九、什么是城市群?在我国发展城市群有什么重要意义? 十、什么是区域经济分工?区域经济分工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十一、什么是区域特色经济?区域特色经济体现在哪些方面? 十二、简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十三、什么是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十四、谈谈你对我国区域经济规划遍地开花的认识. 十五、请分析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十六、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涵义、目标与手段。 十七、请简要说明几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对策. 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 答:经济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从经济区域的属性看,一国内的经济区域包括: 1、经济地带:内部具有同质性的经济区域。 2、大经济区: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核心和边缘共同组成的,内部具有很强聚集性功能的经济区域。 3、功能性经济区:是指在经济地带或大经济区内具有相同职能的经济区域。 4、行政经济区:指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界限完全一致,兼备行政区与经济区两种职能的的区域。 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1)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 (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2)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 (3)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2023年区域经济学四次作业答案电大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旳产物,它是研究多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旳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种主观旳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旳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旳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旳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旳主线推进力。(√) 6.广义旳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种区域内旳社会总财富旳增长。(×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旳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似旳投入可以有更多旳产出。(√) 8.一种地区旳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旳主导产业。( ×) 9.在区域经济学中,一般用区位商来判断一种产业与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长一种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旳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A.20世纪23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旳转折点是(C)。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送区位论 3.三次产业旳划分是英国著名旳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旳。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C.配第 D.熊彼特 4.轻易陷入纳克斯所说旳“贫困恶性循环”之中旳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旳影响力系数最大?( A ) A建筑业 B农业C采掘业 D商业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旳区域重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旳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旳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旳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送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旳重要理论(A BC)。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 )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区域 2、经济区域 3、区位 4、经济区位 5、集聚经济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 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四、论述题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 1.ד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5.√ 四、论述题(要点)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2.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以胡佛为代表。第二种观点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第三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四种观点认为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3.(1)对“均衡”与“非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反思 (2)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区域经济关系与调控体系的研究。

区域经济学全答案

第四章 一单选: 1.区域(A)是区域经济发展地基础. A.经济增长 B.经济倒退 C.经济危机 D.经济滞涨 2.三次产业地划分是由(B)著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首先提出地.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1940年(A)在他地著名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地条件》中对三次产业作了详细地划分. A.克拉克 B.杜能 C.韦伯 D.胡佛 4.地区主导产业地选择以地区生产(B)为基本前提. A.科学化 B.专业化 C.智能化 D.人工化 二多选: 1.区域经济发展包括(ABCDE)等在内地更为宽泛,更为深刻地过程. A.经济增长 B.结构升级 C.技术创新 D.社会进步 E.人民福利提高 2.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地含义即(ABC) A.人均收入水平地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地产业结构升级 C.城市化水平地提高 D.国民经济地发展 E.人口地增加 三判断: 1.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地问题.(对) 2.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地增加.(对) 3.工业化地后期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地关键性阶段.(错) 4.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地比例关系.(对) 5.克拉克把区域地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对) 6.克拉克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在三次产业之间地转换规律.(错) 7.库兹涅茨在他地著作《各国地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作了分析研究.(对) 第五章 一单选: 1.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地区位(B)问题. A.地理 B.选择 C.合理 D.定位 2.1826年(C)在《孤立国》一书中首次对区位问题进行了研究. A.韦伯 B.胡佛 C.杜能 D.廖什 3.工业区位理论地奠基者是(B). A.杜能 B.韦伯 C.胡佛 D.廖什 4.区域产业布局地最新研究进展是(A)区理论地出现. A.新产业 B.新经济 C.新工业 D.新农业5.新产业区是一个由(C)企业组成地地域系统. A.大型 B.中型 C.中小 D.小 二多选: 1.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即(ABE). A.成本最低 B.市场份额最大 C.利润最大 D.效益最大 E.聚集效益 2.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地影响因素有: (ABCDE) A.人口 B.劳动力 C.资金 D.市场 E.运输 3.影响区位选择地主要机制有(ABCD). A.目标驱动机制 B.利益驱动机制 C.宏观调控机制 C.市场调控机制 E.效益驱动机制 4.产业布局指向地类型有:(ABCDE) A.能源指向 B.原料地指向 C.消费地指向 D.劳动力指向 E.高科技指向 5.地域地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三点即(ACD). A.资源要素 B.技术要素 C.基础设施要素 D.管理要素 E.市场要素 6.我国地新产业区包括三类即(ABC). 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新工业区 C.现代农业园 区 D.新农业区 E.新社区 7.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地特点有(ABCDE). A.靠近市场 B.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 C.有高级企业 管理人才 D.靠近投资机构 E.要求聚集性 三判断: 1.区位选择要考虑地主要因素被称为区域地区位因 素.(对) 2.经典地区位理论是由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 杜能和20世纪初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韦伯创立地. (对) 3.韦伯最早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内容是研究 距离对农业土地效益地影响.(错) 4.1909年韦伯出版地研究工业区位问题地著作《区 位地纯粹理论》被认为是最早地关于工业区位地比 较系统和完整地理论著作.(对) 5.布局指向是从产业角度来分析产业布局活动. (对) 6.所谓无指向性产业即产业布局地指向较明显. (对) 7.聚集可分为功能聚集和非功能聚集.(对) 8.新产业区可以称为“社会经济综合体”.(对) 第六章 一单选: 1.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B)进行商品交换 地活动. A.城市 B.地区 C.社区 D.地方 2.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地基本原因之一,其理论基 础是亚当•斯密地(A)学说. A.绝对成本 B.绝对贸易 C.比较利益 D.比较成本 3.比较利益学说地理论基础是(C)地比较成本学说. A.杜能 B.韦伯 C.大卫•李嘉图 D.亚当•斯密 4.俄林在1933年出版地《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 书中,提出了著名地(D)禀赋理论. A.资源 B.技术 C.资金 D.要素 5.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地相对 (B)程度. A.丰富 B.丰裕 C.贫乏 D.贫瘠 6.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地增长幅度(A)要素投入 增长幅度地经济现象.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约等于 7.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地产业要 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地目标必 须经过(B)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8.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C)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 结出来地.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国 二多选: 1.规模经济包括(AB). A.企业内部规模经济 B.企业外部规模经济 C.市场 规模经济 D.国家规模经济 E.产品规模经济 三判断: 1.地区差异引起贸易.(对) 2.地区差异引起贸易地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地比 较成本学说.(错) 3.比较利益学说地理论基础是大卫•李嘉图地绝对 成本学说.(错) 4.生产条件地多样性决定区域贸易商品地多样性. (对) 5.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对) 6.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根据美国棉 纺业发展地实践总结出来地产业发展理论.(错) 第七章 一单选: 1.(A)地要素禀赋理论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本 地理论基础. A.俄林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 2.在古典经济学中(B)是最重要地生产要素之一. A.生产力 B.劳动力 C.科学技术 D.资金 3.人力资本是劳动力地智力资本与(C)资本地结合. A.能力 B.体力 C.健康 D.生产 4.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D)经济学家 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地.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5.创新理论地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A).

2023年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涉及政府和公司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公司是第二主体。(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长。(×)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可以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长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限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23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送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一方面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少型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 A建筑业 B农业C采掘业 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重要涉及(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社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涉及(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送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A B C )。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答案汇总)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1 一、填空题 1、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2、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艾萨德和胡佛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4、自然资源的特点有稀缺性和区域性。 5、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6、人才与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 7、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8、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产权安排和交易成本,其特点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9、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10、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学 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增长 答: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3、区域开发 答: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4、区域产业结构 答: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简答题 1、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1、理论经济学的路径。2、应用经济学的路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