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艺术设计史考试重点

自考艺术设计史考试重点
自考艺术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国部分:

青铜器

最早使用于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三代达到全盛。青铜器往往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为“后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青铜器多用作:礼器、酒器、兵器等,青铜铸造工艺复杂精密。失蜡法和复合金属铸造法等铸造工艺的成熟运用体现了我国金属冶炼技术的先进与高超。

《考工记》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述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著作,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文献。《考工记》主要记述有关“百工之事”,分别对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皮革、染色、建筑等方面的设计与制作,作了规范化的总结,代表着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对以后两千多年的手工业生产有很大的指导。本书对造物的工艺流程、生产协调、加工工具、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具体内容作了系统的论述,这对研究我国古代工艺科学或造物观念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唐三彩

中国唐代烧制的一种低温多彩的铅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各种色彩斑斓的装饰纹样,故称之为三彩,多用于殉葬。在烧制加入金属氧化物,加之施釉用量的不同,而有浓淡及流淌长短等不同现象,在相互辉映中显示出淋漓、变幻的色彩效果。唐三彩人物造型精练概括;唐三彩动物,有鸟、狮、骆驼等,其中以马与骆驼最为出色。

《营造法式》

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最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奉令编修。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料”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其中规定的许多内容为以后各个朝代的木架建筑沿用,直到清代。它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营造法式》关于建筑的设计、施工、计算工料等各方面的记叙相当完善。最可贵的首先是详细地说明了“材份制”,使我们知道古代建筑设计的根本法则,它是古代一种完善的模数制。其次是大木作图样提供了殿堂、厅堂两类断面图,使我们认识到两种屋架结构形式的不同之处。再次,书中还记录了现存古建筑中所不曾保留的,今已不使用的一些建筑设备和装饰,以及当时木工所用的一些新工具。

明代家具

中国明代至清代早期流行的一种家具样式。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中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注意意匠美: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多样,装饰用材也很广泛,但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整体朴素与清秀,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2)注意材料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色和纹理,而不加以过多地修饰,深沉的色调,坚而细的质感,达到了稳定和调和的艺术要求

(3)注意结构美:主要是运用榫的结构,不同的部位运用不同形式的榫,既符合功能要求,

又使之牢固;

(4)注意工艺美:面的处理,有适当的比例和尺度,线的运用,简洁利落。在造型的结束处和转折部位,加以不同的变化,产生丰富的造型形象

梁思成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省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建筑史,是学社的主要成员。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并编写《中国建筑史》。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曾参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西方部分:

水晶宫

1851年,在伦敦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由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所设计的,由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起来的花房式建筑——水晶宫,在材料方面,传统的土、木、砖、石,被全新的钢铁和玻璃所代替,由预制的钢铁构件,用螺丝和铆合的办法进行组装,这同传统的建筑方法差异有多么大是不言而喻的。把房子完全当做一件机器来安装。由一系列细长的铁杆连接起来的网状构架,是支撑玻璃墙面的格栅,顶部呈圆拱形,中央部分距地面66英尺,侧面长1851英尺,正面宽456英尺,室内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四倍,陈列产品的展台面,总长度达8英里。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Crofts Movement)

是英国19世纪后期的一场设计运动。起因于1851年的在伦敦举办的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在博览会上,由于展出的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没有体现美的设计而引起设计家的关注,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推崇手工,反对机械的美学思想,从而导致了这场设计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艺术家威廉·莫里斯和理论家约翰·拉斯金。他们通过撰写文章和亲自设计建筑、家具、灯具乃至壁纸图案等实践,掀起了一场手工艺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在设计上形成了较明显的风格特征,由于主张“艺术家应向自然学习”而采用植物、动物作纹饰。强调装饰.注重选材。设计较为质朴、大方、适用。莫里斯、拉斯金等人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向自然学习等原则在工业设计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与大批量生产,过于强调装饰是这次运动的明显不足。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随着展览与杂志的介绍很快传到海外,首先在美国与北欧得到反应。这个运动在1896年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

约翰·拉斯金

著名的英国艺术评论家。出生于殷实的酒商家庭,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绘画和文学。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1869年任牛津大学美术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艺术的政治经济》、《艺术讲义》等。拉斯金提出一系列设计艺术理论,并对后来的设计观念和艺术学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提出:艺术是由“大艺术”(绘画、雕塑)和“小艺术”(建筑和工艺美术)共同组成的。他号召

当代艺术家也应当关心小艺术。他猛烈抨击艺术家孤芳自赏、脱离大众的作风。拉斯金还指出:“建筑和装饰设计师不应当只从古代汲取营养,只有大自然才是我们从事创作(或设计)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一观点后来发展为新艺术运动艺术家们提倡的“走向自然”的口号。他的观点可以归结为:艺术家参与工业设计与制作。艺术与工业可以而且应该相结合。不过,拉斯金在这里所说的工业(制造业)实际上是指手工业。他批评机器产品艺术质量低下,主张返回手工工艺美术品的阶段。拉斯金提出提高工业产品的艺术质量的呼吁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为了纠正这个问题而主张回归到手工业时代去,无疑是不可取的,当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威廉·莫里斯

英国诗人兼文学家、艺术设计家、社会活动家,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莫里斯生于伦敦近郊的华尔特哈姆斯托镇,从小就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喜爱英国的传统艺术,崇尚哥特式艺术。17岁时,作为牛津大学建筑系一年级的学生随母亲参观了著名的水晶宫博览会,对琳琅满目的产品目不暇接,但是,他竟然伤心得悲愤不止,对工业产品的粗劣外观难以忍受,据说他中途停止参观回家去了。这件事对他的影响至深,后来,他终于没有成为一位建筑家(虽然也从事建筑设计),而成为一位全面的实用美术设计师。毕业后成立“莫里斯-韦柏事务所”。1859年,他们共同设计建造了位于肯特郡的贝克利·希斯的住宅,起名为“红屋”。这座房屋是莫里斯为结婚而建的,内部的家具、壁毯、摆设地毯和窗帘织物等等,都是莫里斯自己设计并组织生产。1861年,他以自己的名字单独成立事务所,名称就是“莫里斯设计事务所”,可以说它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所把建筑、室内装修、家具、灯具……即整个人的居住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设计的事务所。1890年,莫里斯又建立印刷事务所,从事书籍装帧设计,他用精美的皮革、丝绸、麻织等面料制作精装书,封面图案多采用美丽流畅的曲线形花草植物纹样,形成以优雅、华丽著称的装帧艺术风格。1896年为《桥沙集》所作装帧设计可为代表,这本书至今被装帧界奉为“现代书籍装帧第一书”。莫里斯用自己的实践来实现他和拉斯金等进步艺术家的理想,

总之,威廉·莫里斯在近代设计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①在设计观念上,提倡整体设计思想,主张实行以建筑为主体,全面处理室内外生活环境的,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思想。②在实践上,他倡导并且亲自组织了设计与制作一贯制的做法,反对艺术家只停留在纸面上,主张艺术家与工匠相结合。从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中,也自然流露出莫里斯设计观点的消极一面,这种消极的方面有二:其一是推崇手工,反对机械,认为机械产品永远比手工粗劣。其二是强调形式美,对表面的雕饰比对于功能更为重视。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设计运动。涉及近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服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影响到雕塑和绘画艺术。

“新艺术”原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它是由商人萨姆尔·宾于1895年12月开设的“新艺术画廊”。1900年举行的巴黎博览会上,曾经为“新艺术画廊”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室,展出他的作品,人们便称它为“新艺术风格”,不久,这一风格在整个欧洲流行开来,这个风靡欧洲各国的风潮便也被称为“新艺术运动”。属于这一运动的组织与个人,分布颇广:在法国,有新艺术画廊、现代之家、六人集团;在比利时,有二十人小组、自由美学社;在德国,有青年风格;在奥地利,有维也纳分离派;在西班牙以建筑家高迪。

新艺术运动大约从1895年的法国开始,持续到1910年前后,然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取而代之,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

要阶段。这种艺术新风格主张从自然、东方艺术中吸取创作营养,以有机的曲线为形式语言,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反对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反对过分使用直线。这种新艺术风格很快就风靡欧洲各国。

装饰艺术运动

是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次设计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装饰艺术展览”。它和“新艺术”运动一样,包括的范围甚广。由于“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它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很大,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采用新的材料(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械美,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但是,装饰艺术运动所强调的“装饰”正是现代主义反对的主要设计内容之一,因此,两者也存在着区别,属于不同的范畴。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在形式上的形成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对埃及古代装饰风格的借鉴。1922年,埃及古代帝王墓——图坦卡蒙墓被发掘后,具有装饰效果的古物,震动了欧洲的艺术家、设计师,给予他们强有力的启示。

2.从原始艺术中寻找创作灵感。非洲部落舞蹈面具的象征性和夸张性,木雕的明快简练,以及南美洲原始部落文化特点均成为设计师进行构思创作的借鉴,采用他们常用的几何图案,如阳光放射型、阿兹克特放射型、金字塔型、曲折型等简单的几何外形。

3.受“俄国芭蕾舞团”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所采用金属色彩等强烈色彩的影响,以及美国爵士乐所带来的节奏感、韵律感的影响,在设计中强调鲜明的节奏和大刺激量。

4.汽车作为20世纪文明的象征,所引起的一种速度感、时代感成为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动机。

总之,“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其风格影响到建筑、室内、家具、工业产品、平面、纺织品、服装等设计领域,是20世纪非常重要的设计运动。“装饰艺术”的装饰特点,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重新认识,并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再次受到重视。

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美国建筑界出现的设计流派——芝加哥学派。它以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时代精神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纳姆、詹尼、鲁特、沙利文等。

芝加哥学派在设计发展上的主要贡献表现在:

一、建筑材料上,大胆采用新材料。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烧毁了市区8平方公里的建筑。1880年重建时,芝加哥学派的设计师大胆采用了钢等新型建筑材料。正是“这把大火给建造新型大都会创造了条件,为利用一百多年来在欧洲长盛不衰的新材料、新技术提供了一显身手的场所”。

二、在建筑形式上,大胆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芝加哥重建时由于人口增长,地价飞涨,设计师从原来的“编篮式”木架获得灵感,采用钢架铆焊梁柱,大胆发展高层建筑。标志芝加哥学派真正设计开始的“家庭保险公司大厦”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用生铁柱、熟铁梁和钢梁的建筑。

三、在建筑理念上,追求“形式服从功能”。正如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奠基人沙利文所言:“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一种形式,一种外部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以及如何与别的东西区别开来。”(《外国建筑史》,同济大学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46页)1888年沙利文为芝加哥大礼堂所做的室内设计,最好地

体现了这种思想。几乎所有的装饰都是理性的,与室内的声学效果和暖通设备结合在~起。

作为最早解决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芝加哥学派,既创造了沉箱式基础以适应土质,树立了高层建筑早期造型基本风格,又给后来的旅馆公寓设计树立了楷模。设计理念上谋求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给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

础。

现代主义

设计领域的现代主义是指20世纪30—50年代的一种设计思潮。由于其在设计理念上注重理性思考、注重产品的功能,因此又称为“理性主义”或“功能主义”,现代主义追求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理念,使产品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欧洲,其代表就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包豪斯,它也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高潮的集中表现。代表人物有:莱特、贝伦斯、柯布西耶、格罗佩斯、米斯。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一种认为指某种设计风格,另一种则认为是现代主义之后整个时代的名称。20世纪60年代后,在设计界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二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随着现代主义的泛滥,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两者间的对比:现代主义设计是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理性主义的,强调功能、技术、标准化、高效率,提倡功能决定形式,具有构成主义、抽象主义等特征。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后工业社会为基础,具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色彩,强调人在技术的主导地位,遵循人性、有个性化、多元化、模糊化、文脉性等特征。

风格派(De Stiji)

风格派,1918至1928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建筑师。他们通过在《风格》杂志(De Stiji)来交流各种思想,因此得名。风格派的核心人物有画家蒙德里安,画家、理论家、设计师杜斯伯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在设计上,风格派追求一种终极的、纯粹的实在,追求以长和方为基本母体的几何体,把色彩还原为三原色,界面变成直角、光滑、无装饰,用抽象的比例和构成代表绝对、永恒的客观实际。1917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著名的红/蓝椅(Red-Blue-Chair),以传统的折叠椅子为原型。抛弃了所有曲线因素,构件之间完全采用搭建方式,露出交头,除了框架用黑色之外,其余全用原色。体现出他追求的“要素性、经济性、功能性、动态性、形式上反立方体、色彩上反装饰”的设计思想。

风格派主张的绘画和设计语言,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里特维尔德的住宅和椅子没计更像是蒙德里安的三维绘画,他将“功能主义的思想延伸到一种诗一般的手法,并使机械美学获得一种新的设计语言和固有的词汇”。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1913~1917年在俄国形成,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之一,标榜艺术的思想性、形式性和民族性,采用圆、矩形和直线,最早出现在雕塑领域,而后发展到绘画、戏剧、音乐、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广泛领域。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1868-1935)、塔特林(vlaimir Tatlin,1885~1953)、列歇茨基(E1 Lia- sitzky,1890~1941)、纳吉等。

构成主义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毫不逊色于德国的包豪斯或荷兰的风格派,它认为技术和艺术不可分,“结构”是设计的起点,这一观点也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也是构成主义对包豪斯影响的主要表现。构成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是非具象的简单造型;构成主义,以抽象的手法,探索事物的实用性,以及新技术条件下产品设计与技术结合的新问题,对新的设计语言的产生和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构成主义思想经过荷兰的杜斯伯格在1921年传到魏玛的包豪斯,使包豪斯掀起了一场构成主义运动,对扭转伊顿的神秘主义和包豪斯构成教育体系的形成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构成主义思想也带有某些乌托邦色彩和庸俗社会学色彩,与当时的俄国的工业环境不相适应,遭到众多人的批评。

包豪斯

Bauhaus是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1919由原来的魏玛市立美术学院与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后成立的。他的创始人是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包豪斯经历了魏玛、德骚、柏林三个时期,它也为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并且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之先河。其设计思想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虽然包豪斯的历史是短暂的,但是它在设计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其历史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①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的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

②包豪斯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包豪斯的理论原则是,主张形式服从功能,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强调产品外观单纯、简单、明晰,促进标准化并考虑商业因素。在美学方面,它从工业生产中的合理性看到了产品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主张产品的形态美应取决于产品的技术因素。包豪斯的设计没有任何装饰,简洁,强调几何构成,这种造型语言体现出功能主义的美学思想,也是包豪斯的设计风格。

③由于包豪斯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本身必然存在历史的局限性。由于它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忽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产生了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因此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国际主义

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现代主义由欧洲大陆转移到了美国,并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米斯·范德洛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钢筋混凝土的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弗兰克·莱特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现代主义取代古典主义,开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莱特早期作品大部分为住宅,属草原式风格。莱特认为草原式住宅应具有以下特征:

住宅房间减到最低限度,组成有阳光、空气流通与外景灵活统一的空间;住宅配合园林,底层、楼层、屋檐与地面形成一系列平行线;以花墙或栅栏为屏蔽而不封闭,避免繁琐建筑材料,装饰要得体。

莱特对建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明确提出了“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理论,指出:“建筑是自然的,真实的。设计要自内而外地进行,有突出建筑形象的内涵,要与周围环境密切结合,要表现材料本身质感。”他吸收了北美民族粗犷自由的思想,运用天然材料(未加工的木材、石料)和面砖设计,富有强烈地方特色。在建筑实践中,他的最大贡献是打破了把建筑单纯封闭为六面体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可以内外贯穿,空间自由划分。他的设计思想可以集中为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环境与建筑的关系,要形成和谐的整体空间;

·注意室内空间的舒展、自由,被分割的小空间互相流动,可以自由开合;

·适当保留自然材料,以取得与室内外环境的协调;

·室内陈设偏于低层布局。

格罗皮乌斯

著名建筑师,德意志制造同盟的主要成员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设计艺术教育家与活动家。1883年诞生于柏林一个建筑师的家庭。1907~1910年进入德意志制造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德国著名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1910年自己独立创办了建筑设计事务所,与迈耶合作设计了著名的法古斯工厂,该建筑以新颖的外立面处理与充足的自然采光展示了新的设计风貌。1919年创办包豪斯,1929年离开专门从事建筑设计。二战后定居美国,继续从事建筑设计与教育,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

柯布西耶

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家,是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三位大师之一,1923年他出版《走向新建筑》,书中大力宣扬机械的美,从而成为“机械美学”的理论奠基人。书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著名论点,包含着更实质的现代主义设计精神,即住宅与机械的形式,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都是寻求功能的结果,都是适应需要的、有用的、客观的、经济的。这种和谐的美来源于机械工业,所以,现代化是几何精神,而符合人们居住需要的住宅也应像机器批量生产和标准化。这也正是柯布西耶独特的机械美学思想。代表性建筑设计有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朗香教堂等。

米斯

著名建筑师,德国工业同盟重要成员,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包豪斯第三任校长。早年在贝伦斯设计事务所工作,1913年起独立工作,承接一些民用住宅的设计工作。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一举奠定了他在国际建筑界的地位。他所倡导的“少就是多”成为现代主义的设计信条。代表作有:范斯沃斯住宅、纽约西格莱姆大厦等

罗威

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师,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罗威是美国当代工业设计的主要奠基人,1949年被纽约《时代》周刊评为封面人物,一生中设计领域非常广泛,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到企业形象策划,参与了几千个设计项目,从可口可乐标志设计、壳牌标志设计、美国航天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到灰狗公司长途汽车汽车、火车、轮船、冰箱等的设计,无所不及。他把流线型引入到交通工具领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他的设计实践带来的巨大效益证明了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的真理。但是罗威在交通工具领

域倡导的流线型,又被自己错误地运用到与空气动力学无关的设计领域。如家电的设计上,受到消费者的批评。

波普风格设计

波普艺术(Pop Art)是现代西方艺术思潮,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POP是英语POPULAR一词的缩写,意思是流行文化或通俗文化。波普风格设计(pop design)是受波普艺术影响,而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1956年“独立小组”在伦敦举办当代美术学会作品展览,题为“这就是明天”。展览会上画家汉米尔顿(Richard Hamilton)对“波普”(pop)做了这样的解释:“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性的和冒险性的大生意……”同时,“独立小组”成员开始脱离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

波普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从最常见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垃圾,如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直到电影明星的形象等都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素材和模仿形式,然后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之中。这些产品形象诙谐、轻松,常常是象征性图案,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色彩艳俗,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忽视三维,摆脱正统和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波普设计对美国设计影响最大,6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大量的波普风格的产品设计,如把衣服架设计成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茶几的腿设计成女子跪姿,沙发设计成双腿屈曲的女人等等。波普设计完全是一种式样的设计,它试图抛弃现代设计倡导的理性、严肃、正统的设计样式,为消费社会提供一种廉价、诙谐的产品形式。

罗伯特·文丘里

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代表之一。1966年在其理论专著《论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他针对米斯提出的现代主义信条“少就是多”(less is more)提出“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他以“杂乱的活力”取代了现代主义“明显的统一”;以杂种取代现代主义的“纯种”;主张走歪路而不主张走直路;主张模棱两可而不主张清晰明确;主张变化无常而非直截了当;主张两者都要而非“要么这,要么那”;要“有白、有黑、有时是灰”而不要“要么白,要么黑”;他主张“含义的丰富”而非“含义清晰”。1969年,在其论文《从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cegas)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他认为设计家不应该忽视、漠视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对自己设计的影响,应该注重在自己的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建筑设计。他呼吁建筑应注意形式问题,提出应该合理运用历史上的一些装饰风格和设计风格,丰富现代主义单调的设计。

文丘里不仅是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家,也是一位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1963年他所设计的“母亲住宅”,被认为是最早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上,他追求典雅和富于装饰特征的、历史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造型简单而明快。虽然反对“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但并不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内容,而是努力改变现代主义单调的建筑形式。他设计的大量建筑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特征,如拱券、三角门楣等。文杜里无论从建筑实践,还是建筑理论上,对后现代主义的发展都有开创性作用。

孟菲斯

孟菲斯设计集团,是意大利一群青年设计家组成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集团,在80年代一直成为影响西方社会设计潮流的重要力量,是国际公认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带头羊。它的创始人和领导者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虽然索特萨斯声称他们不想宣布什么宗旨和

宣言,即“没有自己的形态和标志的百科全书,但却通过它的能力与生命描绘了打破过去,走向未来的百科全书”。孟菲斯的设计倾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第一,开放式的设计思想。设计就是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不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种假设;不是一种宣言,而是一个步骤,一个瞬间。这里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真实性,只有经验性;没有‘那是什么’,只有‘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孟菲斯创造了一种现代社会中无视一切模式、突破一切框框的开放式设计思想。”

第二,对功能的新解释。设计了一种功能,而不是为了一种功能而设计。他们认为:设计师的责任不是去实现功能,而是去发现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功能便可以把设计师的工作从冷酷、严峻的计算和公式中解放出来,像诗人和画家一样,向着乐观、果断、热情洋溢的新境界迈进。

第三,树立产品语义的新内涵。孟菲斯设计家们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因此,孟菲斯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中总是绞尽脑汁去竭力表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涵义,或者矫揉造作,或者怪诞离奇,使产品的符号语义呈现出独特的个性情趣,由此派生出关于材料、工艺、色彩、图案等诸多方面的独创性来。

第四,赋予材料以人文涵义。对于材料,曼菲斯设计家们不仅把它看成是设计的物质保证,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感情的媒介,是设计师表现自我的一面镜子。当时被设计家广泛采用的三聚氰胺塑料胶合板(即今日的“保丽板”、“装饰板”),色彩鲜艳,花纹种类繁多,被大量运用在家具和酒吧,舞厅和下等游乐场所的装饰中,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很“俗气”的材料,但孟菲斯设计家大量用于客厅、卧室和餐室家具上。人们对它的浅薄、粗俗、简单等贬义,被孟菲斯代之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品格,用来表达一种酣畅的、活泼向上的设计意图。

第五,装饰不是罪恶。功能主义者的口号“装饰是罪恶”也遭到了孟菲斯的驳斥,曼菲斯设计师十分重视装饰,孟菲斯设计师一般采用抽象图案来装饰,使它布满产品表面,变产品的静态为活跃的动态结构。他们认为色彩是传达产品信息的最迅速、最直接、最富有感情的手段。

同时,由于孟菲斯强调设计的个性化,因此,他们设计的产品一般生产批量都不大,使一部分热衷于“赶时髦”的“新潮一族”,更加以得到曼菲斯产品为荣。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根源,孟菲斯集团的设计家们也明智地宣布:孟菲斯也终将成为过去。他们把“永不停止的创造”当做自己的信条。

中外艺术设计史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史:艺术设计史就是研究与总结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得创作规律与实践得一门学科。艺术设计学:所谓艺术设计学就是研究人得造物行为与设计规律得,就是融多种学科于一体得一门新得边缘性学科。 1、巴洛克风格:源于葡萄牙语,意为粗糙,形状不规则得珍珠,隐含有贬义色彩,然而这一艺术形式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时代得标志。它形成于17世纪由于人文精神得普及与新兴市民阶层得兴起,设计迎合了这种倾向,在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工艺品设计等领域创造了一种奢华绚丽、热情奔放得风格。 2、罗可可风格:继巴洛克风格之后,18世纪得欧洲又兴起了一种与巴洛克有关而自称特色得装饰风格。 3、新古典主义: 设计风格就是改良得古典主义风格它流行于欧洲18世纪60年代直至19世纪前半期。新古典主义一面世就以简洁庄重与充满理性得风格特点将罗可可奢华纤丽得脂粉之气一扫而光,它保持了古典文化得庄重典雅,又赋予这种风格以新得思想内涵。 4、工艺美术运动:就是19世纪下半叶源自英国,针对设计领域工业化,批量生产中造成设计水准下降得局面,力图改变这种状况而兴起得一场旨在复兴手工艺为目地得设计运动。 5 、新艺术运动: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大陆得一次影响很大得设计运动,就是由古典风格走向现代运动得一个转折点。 6 、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新艺术风格主要就是活跃在首都维也纳得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与设计师组成得分离派。维也纳分离派得设计思想即与新艺术运动主旨保持联系,又有独特面貌。 7 、装饰艺术运动: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法国英国与美国等国家兴起得一次涵盖面极广风格较为特殊得设计运动。 8 、格拉斯哥风格: 18 世纪末以后格拉斯哥出现了许多新生代画家,创作了大量表现格拉斯哥印象主义得作品。 9 、爵士摩登风格:豪华夸张迷人怪诞。 10、现代艺术设计:指生产于20世纪初,成熟于30年代,至50年代开始衰落得一种设计艺术思潮。现代主义在艺术设计理念上强调产品得功能性,注重理性思考,因此又称为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 11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形成与发展得一个现代艺术设计流派,就是在当时俄国一小批有理想激进得建筑师以及精英知识分子中产生得,她们受到了当时得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艺术革新思潮得影响,加之俄国当时轰轰烈烈得革命热潮得感染,开始进行了前卫艺术探索与思考,并积极付诸实践。 12 、荷兰风格派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就是一个有设计家建筑师与艺术家组成得松散得集体。 13 、少即就是多:1982年米斯提出“少即就是多”得观点,反对任何形式得装饰,所谓“少”就是针对当时建筑界仍然流行得古典装饰手法提出得,而“多”则指得就是大工业条件下形式简洁而功能丰富得建筑。 14 、流线型:设计风格就就是消费主义与技术发展得产物,它原就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得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得风阻。 15 、反主流设计: 20世纪60年代,在新生代得消费群体出现后,意大利出现了一批激进得建筑师与设计师,她们受英美波普设计风格得影响,反对设计中得豪华装饰倾向,强调艺术性,反“技术时尚”,因此被称为反主流设计。【领袖人物:埃托·索特萨斯】 16、后现代主义设计:就是在60年代反文化运动波普艺术思潮影响下从建筑上发展起来得一个风格鲜明得设计运动,在90年代初期开始没落。 17 、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罗比特·文杜里与查尔斯·詹克斯飞利浦·约翰逊詹姆斯·斯林特查尔斯·摩尔迈克·格里夫斯山崎实伍重。 18 、减少主义设计: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得艺术流派——“减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其风格特点就是:按照杜尚减少减少再减少得原则进行艺术创作,

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简史(答案)

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简史 1、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设计有何共同之处?试述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答: 2、意大利的设计有什么样的特征?试述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极其特点 3、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4、简要谈谈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5、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方盒子”现代主义建筑缺乏人情味,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减、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而现代主义建筑一向反对装饰,认为装饰造成了建筑不必要的开支,使大众无法消费得起,导致了其强调无装饰化外形特点,在设计形式上陷入了减少主义风格的泥沼之中。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他们在抛弃现代主义“方盒子”建筑形式的同时,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纯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地区、历史等的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建

筑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把历史隔断了,工业文明好像不是从历史发展过来的,而是从工业革命的烟囱里一下子冒出来似的。因此,他们强调重视传统历史风格,主张对历史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等方法,并且将这种折衷处理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

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文”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和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基本上是单一的,只是出于对功能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往往包含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使现代主义明确、高度理性化的形态语言具有了“隐喻”、“象征”和“多义”的含义以及戏谑、调侃的色彩。 6、简述日本设计中的“双轨制” 7、“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及其影响; 特征: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的、复兴主义的传统装饰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装饰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倾向;装饰上有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00152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观察法: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 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个体行为活动中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生调、动作表现三个方面。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 工作满意度: 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中外美术史+重要知识点+考试复习整理

中美史重要知识点 中西绘画比较 中国古典绘画为代表。它的艺术特点说明了中国艺术首先是重表现性的。比较西欧美术的再现性倾向,它更重精神意念的表述,从而改变着客观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因素。 ① 中国美术重线条造型以及线在艺术审美中的思想情感。 ② 重诗书画的联系,诗情画意和音乐效果 ③ 重象外之意,基于文学理念之联想。 ④ 主张外师造化和中得心源,要求以形传神,主张似与不似,轻象重意 ⑤ 侧重文人意识的发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偏向小农意识心态 ⑥ 与儒、佛、道哲学观念相联系 与西方美术重体面, 重视客观现象本身美的表达, 中国美术是艺术处理与认识的升华, 是独具特色的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代表民族审美心理与文化现象的一认闪光的东方金字塔。 汉代美术总结: 1、表现题材多样化,内容丰富,直接描写生活的各个方面。 2、风格写实,简练而概括。 3、描写平民及动物方面的题材,刻画生动,具体,现实,富于活力,描写贵族方面的刻画较呆板。 4、绘画以勾线为主要表现手法,主题明确。 5、雕刻完整统一,简括有气度,大块大面,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 南北朝石窟、雕塑特点总论: 1、早期,域外影响严重。造像浑圆,不够精确,大体大面的效果。统一完整,薄衣贴身, 衣纹阴线。中期穿插有汉式长袍衣样,厚重感强。晚期秀骨清像,长脸,细颈,方肩,衣纹繁复。秀骨清像,中呈圆润,柔和。衣褶自然写实,造型细致准确,身体光洁优美,装饰性强。 2、制作规模宏大。宗教服务于统治阶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愿望的要求。有宗教来世思想,有现实生活写照。 唐代山水画: ① 在表现形式上,以李思训为代表,工细巧整,青绿重彩,这种风格,在唐影响较大,画风普遍,不少创作,向这一派发展或靠近这一派。 ② 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注重线描, 不以设色绚烂为要求的, 既体又一派。中唐以且有所发展。 ③ 以张躁为主的呈派, 以重视墨法巧变、笔色清润为主要手法。这种画法在唐代虽影响小, 但它在唐以且影响逐渐扩大 唐代雕塑艺术特点: ① 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精神及社会政治风貌,具有现实主义手法。② 世俗性强,突破了佛教的禁欲主义,造型丰满、美丽,以现实美好理想为出发点。③ 技法写实,简单朴素,动态优美,生动。质感表现强,构图和谐,手法与立意,突破性的创造,是在大自然中与人的思维中,能拓展其艺术境界。 唐代美术总结:(关于佛教造像) 1、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佛权哲学渗进。政治和伦理道德。举君臣父孝之义 -------, 使好空者恶杀,义勇者殉国。 2、佛本生故事悲惨场景,消退让位于对极乐世界的追求向往。(幻想美丽的天国等) 于是壁画中,举目便是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歌,佛坐莲花中, 环绕圣仙,座前乐队钟鼓齐鸣,座后彩云缭绕,飞天散花到处是华贵绚烂的色彩, 圆润流畅的律条,丰溢柔和,亲切动人,美丽善良的人物造型,这一切代替了魏晋时代壁画的悲苦场面,瘦削的人物造型,强烈的动感节奏。此时代求得心灵的安慰和期求,一个时代对欢乐幸福和幻想,以取得心灵的满足。时

世界现代设计史题库

一、填空题 1、综合来说,阿尔托的设计艺术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理论、表现理论和人文风格。 2、在今天看来,构成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当推埃尔?列捷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嘉博,以及乔治?斯登伯和弗拉迪莫?斯登伯兄弟。 3、提西、奥斯玛特、盖斯布勒三人堪称20世纪60年代开创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设计给以后的平面设计家在探索这个方向上以重要启示。 3、在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风格的主要奠基人有(马金托什)、(赫伯特?马克奈)和(麦当娜)姊妹,他们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4、包豪斯最早担任基础课教育的三位全职教员是(伊顿)、(马科斯)、(费宁格),他们都是形式导师。 5、20世纪初期,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体系的形成贡献最大的人物是(科布西耶)、(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等人。 6、英国“波普”设计比较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几个方面。 7、“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英国理论家(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1、从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50年代,世界工业设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法国和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德国的现代主义运动、法国等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和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等运动或风格。 2、“装饰是罪恶”是由设计师卢斯提出。 3、“少即是多”是由设计师米斯·凡德罗提出的,他的代表作有巴塞罗那椅。 4、美国第一代设计师以罗维德、雷福斯为代表。 5、20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索塔萨斯倡导了建立“孟菲斯”设计小组。 6、美国样式主义风格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设计风格是流线型风格。 7、瑞士画家伊顿成为第一个创造现代基础课的人,也是最早引入现代色彩体系的教育家之一。他和马克斯、费宁格是最早担任包豪斯基础课的全职教员。 8、英国建筑师理察·罗杰斯于1976年在巴黎建成“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 9、吉马德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巴黎地铁入口。 10、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蒂在新艺术运动中最引人注目代表作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11、文杜里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少即是乏味”与现代主义“少即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 12、查尔斯·穆尔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典型体现。 13、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揭示了“风格派”运动的哲学精髓,成为现代设计史上经典之作。 14、1980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孟菲斯设计师集团是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15、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著名的“水晶宫”。 16、1919年塔特林创作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主义的代表之作。 17、位于纽约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纽约总部大厦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1.内环境 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异化作用 可兴奋组织、细胞对有效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与特性。 3.阈值 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4.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5.反射 指中在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规律性反应的过程。 6.自身调节 指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易化扩散 指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受体 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其的功能是可以识别并特异性结合作用于它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并转发化学信息,改变细胞生化反应,增强或减弱细胞生理效应。 3.去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4.超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为超化。 5.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一般表现为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6.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7.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也可使膜去极化,但这种去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局部,只能作电紧张扩布,故称为局部电位。 8.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9.强直收缩 骨骼肌在接受连续的有效刺激时,由于刺激频率高,若刺激落于前一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收缩期,形成的强而持久的收缩,称为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是机体骨骼肌收缩做功的主要形式。 1.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容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3.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抗低渗容液的抵抗力。抵抗力大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4.红细胞凝集 相同的抗原、抗体相遇时,通过免疫反应使经红细胞相互凝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5.溶血 红细胞膜破裂后,血红蛋白溢出,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6.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7.血型 血型特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它是血液中的一种特殊标志物。 1.自律细胞 指心内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细胞,其生物电特点是复极4期自动去极化。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一.结合《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谈谈古代设计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其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地有气”是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创造能力和工艺技巧。意思就是说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里要分析古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也不是几个字能说得清楚的,下面就针对我喜欢的陶瓷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艺术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最初是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再往后发展人们渐渐发现了陶瓷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耐火性,可以烹饪做饭等等。当发展到隋唐时,陶瓷业发展的就比较成熟了,瓷器逐渐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浅析中国古代陶瓷在材料,纹饰,色彩,在雕塑与灯具方面的应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陶瓷材料 古代陶瓷材料在家具的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多,很多家具设计师将陶瓷元素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既满足了东方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都是将陶瓷材料用于家具设计中,进行艺术性表面装饰的设计,这些实际对现代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以镶嵌的形式进行表面局部装饰,局部应用于桌、椅、柜的面层;以拉手、面叶、脚轮等配件形式进行家具构件装饰,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应用于灯具、花瓶、餐具等家居小摆设品上,为现代的家居生活创造了一种和谐美。 (二)陶瓷纹饰 纹饰是指绘制在陶瓷表面的东西,从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瓷开始便有了纹饰的说法,是对陶瓷的一种装饰作用,随着不断的发展,后来用釉代替了最初的烧制方法,从而也对现如今的陶瓷上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东汉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宋代的梅花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当时的时代特征。纹饰的许多图案现在还广泛的应用,例如各种人物,鱼,鹤,鸡,在现代生活中以及制作工艺美术品时还是会广泛的应用。谈到了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我想说一下龙起源: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赏赐,而是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使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

自考比较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比较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1、P2朱利安: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 较教育这一概念,希望国际合作,建议专门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手机比较教育的资料。 2、P28《普洛登报告书》:是英国1960年代后期发布,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 下的儿童教育。并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3、P314平衡化:是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 种动态平衡。 4、P214《米德报告》:80年代末,新西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报告,其中《米德报告》建议设立学前 教育管理系统的报告,增加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关注家庭社区和国家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对作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5、P158父母教育:1979年瑞典议会通过决议,由各地省政府负责开展父母教育活动,凡是即将当父母 的夫妇在怀孕期间就要接受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父母还需要到儿童护理中心接受指导。 6、P244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 1.重视礼仪教育。 2.重视艺术情感教育。 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4.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 5.师资培养 规格高,再教育系统完善。6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 7、P445世界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论述)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龄的教育。 3.家园共育。 4.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5.以保障儿童权利 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的趋势。 8、P107简述苏联幼托一体化发展 1.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幼儿园和托儿所一体化。 2.20年代末,幼儿园急剧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1》有些地方不按年龄分班2》在教育管理上分班属于卫生部和教育部产生很多矛盾 3》在儿童稀少的农村设置幼儿园和托儿所不经济也困难4》为了消除不合理的现象,苏共中央公布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决定,创立幼托合、并统一管理,教育部指导和监督,卫生部负责儿童保健方面。 9、P299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1.多区域、多层次。2.全方位、立体化;3.重个性、讲自由;4.重活动、 重“工作”;5.重表现、尚创造; 10、P299如何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07.年10年论述 一、借鉴与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本土化”应该注意的问题:1.教育内容问题;2.班级组 织问题 二、全面理解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2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 三、处理好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借鉴其他教育模式的关系。 四、处理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的关系。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特别是将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行动可借鉴的优秀幼儿教育法,做到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解决好他的本土化问题,使他在中国长久不衰。 11、P299如何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 2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 12、P379多元化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 1.应该树立积极的、乐观的幼儿观、教育观和评价观。 2.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促进幼儿 初步创造力的发展。3.应该强调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4.应该促进幼儿智力强项的充分展示;4.应该帮助幼儿讲智力的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之中。 13、P379多元化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体制问题或是课程模式问题,观念更新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所在 1.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 2.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 3.课程评价上追

艺术设计史试题附答案

艺术概论课后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2)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P69、70、71 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学习艺术设计史的意义

编号 艺术设计史结课论文 学习艺术设计史的目的 学生姓名陈啸 专业艺术设计 学号111131101 指导教师林立 学院文学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一、艺术设计史概述 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 而设计从古代就有,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它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而发展的,与人类的创造进程是同步的,并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大,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是我们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 二、艺术设计史的发展 古代社会的造型装饰:埃及、古希腊、罗马、中国、中世纪、文艺复兴; 近代社会的工业设计:产业革命、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德国设计的振兴、美国芝加哥学派; 现代社会的设计艺术:现代设计运动、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战争时期的设计、战后日本的设计、中国的近现代设计; 信息社会的设计发展:泼普艺术、宇宙风格、后现代主义、新时代设计四大阶段。 三、艺术设计史的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传统中许多好的设计到现在还散发着它旺盛的生命力,许多造型要素与形式语言都展现出较强的现代感。而且再现代设计中融进传统的内涵,会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和力,从根本上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无不受到传统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一种表象存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继承传统,发展传统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情感。现代设计虽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它与设计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并不矛盾,相反,设计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恰是设计作创新与个性化的一大特色。这并不是排斥向国外优秀设计学习的可能性,艺术设计史的学习同样强调对国外某些艺术风格与设计经验的学习借鉴,综合来说,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还相对落后于西方国家,但考虑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原因,向国外学习也更要立足本国文化传统,我们要借鉴的更多是形式上的表现技巧。

中外美术史重点

综合重点(填空选择) 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尼《入睡的维纳斯》完美体现了灵与肉的统一,《暴风雨》迷恋的自然风光、《田园合奏》;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健康生命的美和诱惑力《酒神节的狂欢》、《花神》 龙山文化(代表:黑陶)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 马家窑代表新石器中晚期文化代表(舞蹈彩陶盆)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希腊建筑柱式-----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希拉神庙典型模式--------围住式 中世纪美术四个发展阶段:1、早期基督美术(以《圣经》为题材“巴西里卡”教堂 2、拜占庭美术最显著的成就是教堂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大《圣马可教堂》 3、罗马式美术11、12世纪的美术被成为罗马式美术是整个中世纪非写实风格的高峰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和新面貌教堂建筑结构采用罗马时代的拱圆和梁柱结构体系并与蛮族时代的夸张变形相结合着重渲染了宗教精神的崇高与神秘代表建筑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法国《圣塞尔宁教堂》西班牙《圣地亚哥》 4、哥特式美术是指公元12C至13C世纪那些蛮族哥特人创造出来的艺术样式这种样式以教堂建筑上高直、拱圆有肋的圆顶和精致繁琐的装饰为标志代表建筑《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兰斯主教堂》哥特式最大建筑 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 C意大利人的探索,是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是形式与空间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 达芬奇(见下文) 米开朗琪罗作品以力量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他真正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完美的英雄巨像《大卫》 《摩西》《创造亚当》 拉斐尔(见下文) 17、18世纪欧洲总体风格“巴洛克”美术(17C美术的总称。。气势宏大、充满动感,强调戏曲效果和煽情力量大)和“罗可可“美术(18C美术的总称。。它是对巴洛克的反驳,它追求可爱、轻松、纤巧的效果,把愉悦感当做一种目俄罗斯美术: 画坛初日——布留洛夫《庞贝末日》 30、4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巴·安·费多托夫《少校求婚》 19世纪60年代核心领导人物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 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彼罗夫《送葬》;普基谬夫《不相称的婚姻》 19世纪80年代,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巅峰。 苏里柯夫:《禁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 美丽的俄罗斯风光:列维坦《弗拉基米尔道路》、《金色的秋天》、《三月》、《墓地上空》 五代山水: 北方: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 南方:董源《潇湘图》,巨然《秋山向道图》 汉画像石: 以山东的“郭巨祠”“武氏祠’为代表。 青铜器 先秦《司母戊大方鼎》。 北宋山水 李成《读碑窠石图》范宽《溪山行旅途》《雪景寒村图》郭熙《早春图》 唐书法 楷书;欧阳询“欧体”《梦奠贴》颜真卿“颜体”《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柳体》 草书: 张旭草圣号称”张颠”《古诗四贴》、怀素 的)风格分析见下文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4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4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1、简述新时期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2、为什么说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组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三个代表”的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三个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

中国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 1造物文化 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从而可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标。 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道家学主张“天人合一”,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见解。这里“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融互通的。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庄子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主张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并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无疑在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其中“天人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生”的设计守则。 (一)提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实行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一范围更广的设计方法。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 举例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特征 早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陶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陶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 陶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

中外艺术设计史复习进程

中外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 1、巢居——长江流域 (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独木橧[zē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 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 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 2、穴居——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 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纹饰。——脱离“茅茨土阶”阶段。 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黄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5、营造制度 三、秦汉建筑 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 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 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五、隋唐时期建筑 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 2、园林兴盛。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增强了造景、观景功能。文人的参与,出现了写意山水园。沧浪亭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 3、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5、唐宋建筑比较唐代建筑的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正是唐风的完美体现。宋代尺度变小;注重建筑细部的刻画;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 七、元代建筑元代幅员辽阔,民族交往活跃,进而形成宗教信仰的多重性。在多重宗教思想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出现了多样化,这就是元代建筑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尤其是藏传佛教对寺庙建筑的影响至深。 八、明清建筑 (1)明清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顶峰,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艺术的充实与总结阶段。 (2)明清时期的单体建筑形式精炼化,设计符号性增强,呈现出稳重严谨的设计风格。 (3)明清时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明清北京城规划严整 2.装饰性增强,丰富精致的装饰小品——华表、石狮、嘉量,御道雕刻 3.天坛 4.明清园林,别有洞天;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第二节中国古代服饰设计 一、秦汉以前服饰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有了纺织和编织的衣料。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基本形成。城市中纺、织、染、缝作坊随之兴起。织锦当作一种通用货币,与黄金比价交换。 二、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纺织印染业在战国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官营和私营。汉代丝织工艺品种增多: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 秦汉服饰的设计特点: 秦汉帝王的服饰是沿袭战国时期的冕服,它成为中国历史上传统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百姓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穿交领,衣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或赤足。 三、魏晋服饰的设计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受民族融合的影响,简易轻便的胡服与汉族服饰融合演变,样式复杂。受佛玄两家的影响,魏晋名士们很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讲求脱俗的风貌,追求内外完美的统一。 四、隋唐五代服饰 唐绫开始追求大花纹的艺术形式,出现了整幅的大花纹。 唐锦风格富丽绚烂,清新流畅。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 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