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胡不归”经典讲解

中考数学专题“胡不归”经典讲解
中考数学专题“胡不归”经典讲解

胡不归

知识背景: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在外地当学徒,当他获悉在家乡的年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立即启程日夜赶路。由于思念心切,他选择了全是沙砾地带的直线路径A--B (如图1所示:A 是出发地,B 是目的地,AC 是一条驿道,而驿道靠目的地的一侧全是沙砾地带),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眼前时,老人刚刚咽了气,小伙子不觉失声痛哭,邻舍劝慰小伙子时告诉说,老人在弥留之际还不断喃喃地叨念:胡不归?胡不归?这个古老的传说,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小伙子要提前到家是否有可能呢?倘有可能,他应该选择条怎样的路线呢?这就是风靡千年的“胡不归问题”.

由于在驿道和沙砾地的行走速度不一样,那么,小伙子有没有可能先在驿道上走一程后,再走沙砾地,虽然多走了路,但反而总用时更短呢? 设在沙砾地行驶速度为1v ,在驿道行驶速度为2v ,显然1v <2v . 思路:不妨假设从C 处进入砂砾地.设总共用时为t,t=

1v BC +2v AC =1v 1(BC+2

1v v

AC). 因为1v ,2v 是确定的,所以只要(BC+

2

1

v v AC)最小,用时就最少。可以A 为顶点作一条射线ON ,使得∠MAN=α,且sin α=

2

1

v v ,过点C 作AN 的垂线,交于点E ,这样

2

1

v v AC=CE,当点B 、C 、E 在一条直线上时,即过点B 作AN 的垂线交AM 于点D ,交AN 于点F ,即(BC+

2

1

v v AC)的值最小为BF ,小伙子可以先在驿道上走到点D 处,然后再走砂砾地。这样时间可以更短。

总结:在驿道上从点A走到点D的距离,其实就相当于,在砂砾上走了DF的距离,而 AB>BF,所以从点A直接到点B,用的时间肯定比先从点A到D再从点D到B所有的时间。

“胡不归”模型建立:

如图所示,已知sin∠MBN=k,点 P为角∠MBN其中一边 BM上的一个动点,点A在射线BM、BN的同侧,连接AP,则当“PA+k·PB”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构造的角的正弦值为PB线段的系数值)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k·PB”系数化为1,过点P作PQ⊥BN垂足为Q,则k·PB=PB·sin∠MBN=PQ, “PA+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PQ”的最小值,即A、P、Q三点共线时最小。

证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垂线段最短,也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1

注意:当k值大于1时,则提取k,构造某角正弦值等于系数

k

解题策略:“胡不归”模型中涉及到两个定点,一个动点,且动点在直线上运动。

第一步:在系数不为1的线段的定端点处作一个角,使其的正弦值等

于此线段的系数.(注意题目中有无特殊角)

第二步:过动点作上一步的角的边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第三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到最小值的位置.

第四步:计算.

例题讲解: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6,且∠ABC =60°,M 为对角线BD (不含

B 点)上任意一点,则 AM +2

1BM 的最小值为 . 解题思路:此题点A,B 是定点,点M 在BD 上运动。可将

2

1

BM 化为系数为1的线段,题目出现了特殊角 ∠DBC =30°,只要过点M 作BC 的垂线交于点N , 即可将

21BM 转化为MN ,即AM +21

BM=AM+MN , 过A 点作BC 的垂线交BD,BC 分别于点M ,N. 此时AM +

2

1

BM 的最小值为AN. 证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变式思考:(1)本题如要求“2AM +BM ”的最小值你会求吗? 解题思路:可以将2AM +BM 提取一个2,即2AM +BM=2(AM+

2

1

BM ),同上述的解题思路。

变式:如图,AC 是圆O 的直径,AC=4,弧BA=120°,点D 是弦AB 上的

一个动点,那么OD+

21

BD 的最小值为______. 解题思路:此题可将21

BM 化为系数为1的线段,构造

“胡不归”模型之前,一定要在点B 处作一个角

使得sin∠B=2

1

,只要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BK 。 过点D 作BK 的垂线交于点E,2

1

BM=DE,即

OD+2

1

BD=OD+DE,过点O 作BK 的垂线交于点M,当

E 点与M 点重合时,OD+21

BD ,最小值为OM.

如图,等腰△ABC 中,AB=AC=3,BC=2,BC 边上的高为AO ,点D 为射线AO 上一点,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D-DC 运动,动点P 在AD 上运动速度3个单位每秒,动点P 在CD 上运动的速度为1个单位每秒,则当AD= 时,运动时间最短为 秒.

解题思路: 求运动时间最短,可根据v s

t

,先表示出时间出来, 点P 在AD 上运动的时间为3

AD

,在DC 上运动的时间

为1CD ,所以总时间为t=AD 3

1+CD .建立“胡不归”

模型,过点D 作AB 的垂线交于点E ,因为sin∠BAO=31

,

所以AD 31

=DE 即t=DE +CD ,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

A0,AB 分别于点D ,E.此时DE +CD 最小值为CE , 即可确定点D 的位置使得运动时间最短。

O

D D E

B A E C

填空题: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6,且∠ABC =150°,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A +2PB 的最小值为 .

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6,将其放置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BC 边在x 轴上,BC 边的高OA 在Y 轴上.一只电子虫从A 出发,先沿y 轴到达G 点,再沿GC 到达C 点,已知电子虫在Y 轴上运动的速度是在GC 上运动速度的2倍,若电子虫走完全程菁优网的时间最短,则点G 的坐标为_________.

圆中胡不归模型:

如图,在△ACE 中,CA=CE , CAE=30°,⊙O 经过点C ,且圆的直径AB 在线段AE 上.

试说明CE 是⊙O 的切线;

若ACE △中AE 边上的高为h ,试用含 h 的代数式表示⊙O 的直径AB ; 设点D 是线段AC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连接OD ,当2

1

CD+OD 的最小值为6时,求⊙O 的AB 的长.

二次函数胡不归模型

如图,已知抛物线)4)(2(8

-+=

x x k

y (k 为常数,k>0)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经过点B 的直线b x y +-=3

3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

(1)若点D 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在(1)的条件下,设F 为线段BD 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 ,一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F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 ,再沿线段FD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 后停止,当点F 的坐标为多少时,点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如图,抛物线n mx x y ++=221与直线321

+-=x y 交于A 、B 两点,交x 轴于D 、

C 两点,连接AC 、BC ,已知A (0,3),C (3,0).

(1)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tan∠BAC=__________; (2)设E 为线段AC 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DE ,一动点M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E 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E 点,再沿线段EA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A 后停止,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A(-1,0),B(0,-3),C(2,0),其中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

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

若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则PD

PB+

2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如图,已知抛物线)

)(

1

)(

3

(≠

-

+

=a

x

x

a

y,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相交于A、B 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A的直线b

x

y+

-

=3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1)若点D的横坐标为2,则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的条件下,设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BE,一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E,再沿线段ED以

每秒

33

2个单位运动到点D停止,问当点E的坐标为多少时,点Q运动的时间最少?

【问题探究】

(1)如图①,点E 是正△ABC 高AD 上的一定点,请在AB 上找一点F ,使EF=2

1

AE ,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点M 是边长为2的正△ABC 高AD 上的一动点,求2

1

AM+MC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A 、B 两地相距600km ,AC 是笔直地沿东西方向向两边延伸的一条铁路.点B 到AC 的最短距离为360km .今计划在铁路线AC 上修一个中转站M ,再在BM 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如果同样的物资在每千米公路上的运费是铁路上的两倍.那么,为使通过铁路由A 到M 再通过公路由M 到B 的总运费达到最小值,请确定中转站M 的位置,并求出AM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胡不归问题解法通法

基本解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胡不归问题解法通法: 第一步:在速度快的线段与起点相异的一侧,过终点作一射线,使之与该线段构成的角 满足: 1 sin V α=; 第二步:过起点作该射线的垂线; 第三步:该垂线与线段的交点即为所求. 例题解析: 例1、(2016?宜兴市一模)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过B的直线交抛物线于E,且tan∠EBA=,有一只蚂蚁从A出发,先以1单位/s的速度爬到线段BE 上的点D处,再以1.25单位/s的速度沿着DE爬到E点处觅食,则蚂蚁从A到E的最短时间是s. 【解答】解:过点E作y轴的平行线,再过D点作y轴的平行线,两线相交于点H,如图,∵EH∥AB, ∴∠HEB=∠ABE, ∴tan∠HED=tan∠EBA==, 设DH=4m,EH=3m,则DE=5m, ∴蚂蚁从D爬到E点的时间==4(s) 若设蚂蚁从D爬到H点的速度为1单位/s,则蚂蚁从D爬到H点的时间==4(s), ∴蚂蚁从D爬到E点所用的时间等于从D爬到H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蚂蚁从A出发,先以1单位/s的速度爬到线段BE上的点D处,再以1.25单位/s的速度沿着DE爬到E点所用时间等于它从A以1单位/s的速度爬到D点,再从D点以1单位/s 速度爬到H点的时间, 作AG⊥EH于G,则AD+DH≥AH≥AG, ∴AD+DH的最小值为AQ的长, 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则A(﹣1,0),B(3,0), 直线BE交y轴于C点,如图, 在Rt△OBC中,∵tan∠CBO==, ∴OC=4,则C(0,4), 设直线BE的解析式为y=kx+b,

2018中考数学专题讲解汇总 (50)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数 学 第 Ⅰ 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计算-2-3的值为 ( ) A.-1 B.1 C.-5 D.5 2.下面几何体中,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的一个是 ( ) 3.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2007年我省水果总产量为1125.0万吨,把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1125.0×104 吨 B.112.50×105吨 C.11.250×106吨 D.1.1250×107吨 4. 在Rt △ABC 中,∠C=90°,AB=5,BC=3,则sinB 的值为 ( ) A. 43 B. 53 C. 54 D. 34 5.我们统计了某同学一周每天阅读课外书的页数如下: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页数 16 17 20 24 20 16 20 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 ) A.20 20 B.19 20 C.20 19 D.16 19 6.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 A.1-x y 2= B.y=-x+3 C.x 3 y = D.y=x-3 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为 ( ) A.梯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8.函数y=4x-1与x 2x y 2+=的图象均经过A 点,则点A 的坐标为 ( ) A.(1,3) B.(-1,-5) C.(1,-5) D.(-1,3) 9.设⊙O 、⊙O '的半径分别为R 、R ',若⊙O 与⊙O '相交,O O '=8,R=3,则R '应满足的条件是 A. R '>5 B. R '<11 C. 3<R '<5 D. 5<R '<11 10.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 、b 、c 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a >b >c B.a <b <c C.a >c >b D.a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A B C D (第7题图) (第10题图) O y x 3 -1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E 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PDA=150.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A1B1C1D1都是正方形, CC1、DD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2B2C2D2 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M、N 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F.求证:∠DEN=∠F.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 B C A2、 M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 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 D 、E ,直线 EB 及 CD 分别交 MN 于 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 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 MN 是圆 O 的弦,过 MN 的中点 A 任作两弦 BC 、 DE ,设 CD 、 EB 分别交 MN 于 P 、Q . 求证:AP =AQ .(初二) 如图,分别以△ABC 的 AC 和 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 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 EF 的中点. 4、 G N

求证:点P 到边AB的距离等于AB的一半. F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 求证:CE=CF.(初二) 3、设P是正方形ABCD一边BC上的任一点,PF⊥AP,CF平分∠DCE. 求证:PA=PF.(初二) 4、如图,PC切圆O于C,AC为圆的直径,PEF为圆的割线,AE、AF与直线PO相交于 B、D.求证:AB=DC,BC=AD.(初三)E 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交DA延长线于F.求证: AE=AF.(初二)

胡不归问题专题

金牌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学校文汇中学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教师王老师日期20180 时段次数 1 课题胡不归、可题专题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抛物线y=X- 2x- 3与x轴交于A、B两点,过B的直线交抛物线于E, 且tan / EBA^,有一只蚂蚁从A出发,先以1单位/s的速度爬到线段BE上的 3 点D处,再以1.25单位/S的速度沿着DE爬到E点处觅食,则蚂蚁从A到E的最 短时间是S X 2.如图,△ ABC在直角坐标系中,AB=AC A (0, 血),C (1, 0), D为射线 A0上一点,一动点P从A出发,运动路径为A- "C点P在AD上的运动速度 是在CD上的3倍,要使整个运动时间最少,则点D的坐标应为() C. (0, ¥) D. (0,乎)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一条笔直的公路I穿过草原,公路边有一消防站A,距离公路乐千米的地 方有一居民点B,A、B的直线距离是1^千米.一天,居民点B着火,消防员受命欲前往救火.若消防车在公路上的最快速度是80千米/小时,而在草地 上的最快速度是40千米/小时,则消防车在出发后最快经过居民点 小时可到达B.(友情提醒:消防车可从公路的任意位置进入草地行驶.) 三.解答题(共5小题)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 1 , 0),B (0,^),C (2, 0),其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 (2)若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贝』PB+PD的最小值为 芒I (3) M(X,t)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 ①若平面内存在点N,使得以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贝U这样的点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解答集锦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连接BC1和AB1分别找其中点F,E.连接C2F 与A2E 并延长相交于Q 点, 连接EB2并延长交C2Q 于H 点,连接FB2并延长交A2Q 于G 点, 由A2E= A1B1= B1C1= FB2 ,EB2= AB= BC=FC1 ,又∠GFQ+∠Q=900和 ∠GEB2+∠Q=900,所以∠GEB2=∠GFQ 又∠B2FC2=∠A2EB2 , 可得△B2FC2≌△A2EB2 ,所以A2B2=B2C2 , 又∠GFQ+∠HB2F=900和∠GFQ=∠EB2A2 , 从而可得∠A2B2 C2=900 , 同理可得其他边垂直且相等, 从而得出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求∠DEN ,不是吧,这求不出来的吧,是不是求证:∠DEN =∠MFC . 连接AC,取AC 中点G,连接MG,NG ∵N,G 是CD,AC 的中点 ∴GN ‖AD,GN=0.5DA ∴∠GNM=∠DEN 同理,∠NMG=∠MFC,MG=0.5BC ∵AD=BC ∴MG=NG ∴∠GMN=∠GNM ∴∠DEN =∠MFC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B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中考复习之——胡不归问题.docx

中考复习之——胡不归问题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在外地学徒,当他悉在家的老父病危的消息后,便立即启程赶路。由于思 心切,他只考了两点之段最短的原理,所以了全是沙地的直路径 A→ B(如所示),而忽了走折然路程多但速度 快的情况,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家,老人咽了气,小伙子失声 痛哭。居慰小伙子告,老人弥留之不断念叨着“胡不胡不?” 。个古老的,引起了人的思索,小伙子能否提前到 家倘若可以,他一条怎的路呢就是靡千百年的“胡不 ”。 B 沙地 A D C 例 1. ( 2012 崇安模),如,ABC 在平面直角坐系中,AB=AC, A(0 ,2 2 ),C(1,0),D射 AO上一点,一点P 从 A 出,运路径A→ D→ C,点 P 在 AD上的运速度是在CD上的 3 倍,要使整个程运最少,点 D 的坐 -------------------------------------------------() A(.0,2)B.(,2 ) C.(0,2)D.(0,2) 34 2 例 2. ( 2016 徐州)如,在平面直角坐系中,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像点A( -1 , 0), B( 0,- 3 )、C(2,0),其中称与x交于点D。( 1)求二 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点坐; ( 2)若P y 上的一个点,接PD,1 PB PD的最小。2 ( 3) M( s,t )抛物称上的一个点。 ①若平面内存在点N,使得 A、 B、 M、N 点的四形菱形,的点 ②接 MA、 MB,若∠ AMB不小于 60°,求 t 的取范。 N 共有个;

练习巩固: 1. ( 2015 无锡二模)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 AC上有一动点P, BC=6,ABC=150° , 则 PA+PB+PD的最小值为。 2. ( 2015 内江)如图,在ACE 中,CA=CE,CAE=30°,⊙ O经过点( 1)试说明CE是⊙ O的切线。 ( 2)若ACE 中AE边上的高为h, 试用含 h 的代数式表示⊙O的直径 C,且圆的直 径 AB; AB在线 段 AE 上。 ( 3)设点D是线 段AC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连 接 OD,当 1 CD+OD的最小值 为 6 时,求⊙ O的AB的长。 2 3. ( 2015 日照)如图,抛物线y 1 x2mx n 与直线 y1x 3 交于A、B两点,交x轴于D、C两 22 点,连接 AC、 BC,已知 A( 0,3), C( 3, 0)。 ( 1)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tan ∠BAC=。 ( 2) P为 y 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过点 P 作 PQ⊥ PA 交 y 轴于点 Q,问:是否存在点 P 使以 A、P、 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设 E 为线段 AC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 DE,一动点 M从点 D出发,沿线段DE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 E 点,再沿线段 EA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 A 后停止,当点 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 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全国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 【答案】553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 ∵AM⊥CD, ∴∠QMP=∠MPO=∠OQM=90°, ∴四边形OQMP是矩形, ∴QM=OP, ∵OC=OD=10,∠COD=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OP⊥CD, ∠COD=30°, ∴∠COP=1 2 ∴QM=OP=OC?cos30°=3 ∵∠AOC=∠QOP=90°, ∴∠AOQ=∠COP=30°, ∴AQ=1 OA=5(分米), 2 ∴AM=AQ+MQ=5+3 ∵OB∥CD, ∴∠BOD=∠ODC=60°

在Rt△OFK中,KO=OF?cos60°=2(分米),FK=OF?s in60°=23(分米), 在Rt△PKE中,EK=22 -=26(分米), EF FK ∴BE=10?2?26=(8?26)(分米), 在Rt△OFJ中,OJ=OF?cos60°=2(分米),FJ=23(分米), 在Rt△FJE′中,E′J=22 -(2)=26, 63 ∴B′E′=10?(26?2)=12?26, ∴B′E′?BE=4. 故答案为:5+53,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小红将笔记本电脑水平放置在桌子上,显示屏OB与底板OA所在水平线的夹角为120°时,感觉最舒适(如图1),侧面示意图为图2;使用时为了散热,她在底板下面垫入散热架ACO'后,电脑转到AO'B'位置(如图3),侧面示意图为图4.已知OA=OB=24cm,O'C⊥OA于点C,O'C=12cm. (1)求∠CAO'的度数. (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多少? (3)如图4,垫入散热架后,要使显示屏O'B'与水平线的夹角仍保持120°,则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答案】(1)∠CAO′=30°;(2)(36﹣12)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江苏徐州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数学压轴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知识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综合近年来各地中考的实际情况,压轴题多以数学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常见题型有两类:函数型压轴题和几何形压轴题。压轴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也相当隐晦,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还必须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下面从知识角度和技术角度谈谈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技巧。 先以20XX年河南中考数学压轴题为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D(8,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 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于点E. ①过点E作EF⊥AD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 线段EG最长? 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这是一道函数型压轴题。函数型压轴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相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相结合型。这些压轴题主要以函数为主线,涉及函数的图象、方程、点的坐标及线段长度、图形面积等问题。 先从知识角度来分析: (1)通过观察图象可以发现,直线AD和x轴平行,直线AB和y轴平行,因此,A点与D点的纵坐标相同,A点与B的横坐标相同,因此A的坐标为(4,8).知道了点A的坐标,加上已知条件点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很容易可以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此问在本题中占3分,解决此问的关键在于:①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②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

中考数学几何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中考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汇总讲解学习

中考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汇总 一、代数式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代数式的分类: ??? ????????????无理式分式 多项式单项式整式有理式代数式 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1、概念 (1)单项式:像x 、7、 y x 22,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

常数项。 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运算 (1)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除: 幂的运算法则: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n m n m a a a +=?;同底数幂相除:n m n m a a a -=÷;幂的乘方: mn n m a a =)(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

最新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3eud 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4195233.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3eud 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4195233.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 教育资源网!经典难题(一) 1 2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3 EG ⊥CO . 4 求证:CD =GF .(初二) 5 6 7 8 9 10 11 12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13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24 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25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26

23eud 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4195233.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 教育资源网! 28 29 30 31 32 33 34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CD 35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 MN 于E 、F . 36 求证:∠DEN =∠F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经典难题(二) 45 46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47 M . 48 (1)求证:AH =2OM ; 49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50 51 52 53 54 55

全国备战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45°,向前走6m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60°和30°. (1)求∠BPQ的度数; (2)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m).备用数据:, 【答案】(1)∠BPQ=30°; (2)该电线杆PQ的高度约为9m. 【解析】 试题分析:(1)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即可; (2)设PE=x米,在直角△APE和直角△BP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根据AB=AE-BE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的值,再在直角△BQ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QE的长,则PQ的长度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 (1)∠BPQ=90°-60°=30°; (2)设PE=x米. 在直角△APE中,∠A=45°, 则AE=PE=x米; ∵∠PBE=60° ∴∠BPE=30° 在直角△BPE中,BE= 3 3 PE= 3 3 x米, ∵AB=AE-BE=6米, 则3 , 解得:3

则BE=(33+3)米. 在直角△BEQ中, QE= 3 3 BE= 3 3 (33+3)=(3+3)米. ∴PQ=PE-QE=9+33-(3+3)=6+23≈9(米). 答:电线杆PQ的高度约9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2.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M是斜边AB的中点,MD∥BC,且MD=CM,DE⊥AB于点E,连结AD、CD. (1)求证:△MED∽△BCA; (2)求证:△AMD≌△CMD; (3)设△MDE的面积为S1,四边形BCMD的面积为S 2,当S2=17 5 S1时,求cos∠ABC的 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cos∠ABC=5 7 . 【解析】 【分析】 (1)易证∠DME=∠CBA,∠ACB=∠MED=90°,从而可证明△MED∽△BCA;(2)由∠ACB=90°,点M是斜边AB的中点,可知MB=MC=AM,从而可证明∠AMD=∠CMD,从而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MD≌△CMD; (3)易证MD=2AB,由(1)可知:△MED∽△BCA,所以 2 1 1 4 ACB S MD S AB ?? == ? ?? ,所以 S△MCB=1 2 S△ACB=2S1,从而可求出S△EBD=S2﹣S△MCB﹣S1= 2 5 S1,由于1 EBD S ME S EB =,从而可 知 5 2 ME EB =,设ME=5x,EB=2x,从而可求出AB=14x,BC= 7 2 ,最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 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1)∵MD∥BC,∴∠DME=∠CBA,

中考数学专题讲解汇总

中考数学专题1 动态几何问题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如图①,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点,则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AB DE ∥,AB MN ∥. ∴DE MN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MC NC EC CD =.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1021035t t -=-.解得5017 t = . 【思路分析2】第二问失分也是最严重的,很多同学看到等腰三角形,理所当然以为是MN=NC 即可,于是就漏掉了MN=MC,MC=CN 这两种情况。在中考中如果在动态问题当中碰见等腰三角形,一定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的思想,两腰一底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分类以后,就成为了较为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于是可以轻松求解 【解析】 (2)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 当MN NC =时,如图②作NF BC ⊥交BC 于F ,则有2MC FC =即.(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也是底边中线的性质) ∵4 sin 5DF C CD ∠==, ∴3 cos 5 C ∠=,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动点专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2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 1 32?OP=2. (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 2362 1 21x OH MH -== . 在Rt △MPH 中, . 222223362 1 419x x x MH PH MP +=-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中考数学专题讲解 知识点38 统计图表2019

20.(2019山东省德州市,20,10)《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为: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某校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现从两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0名同学进行体质健康检测,并对成绩进行分析.成绩如下: 七年级80748363909174618262 八年级74618391608546847482 (1)根据上述数据,补充完成下列表格. 整理数据: 七年级2350 八年级141 分析数据: 年级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七年级767477 八年级74 (2)该校目前七年级有200人,八年级有300人,试估计两个年级体质健康等级达到优秀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3)结合上述数据信息,你认为哪个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更好,并说明理由. 【解题过程】(1)八年级及格的人数是4,平均数=,中位数=;故答案为:4;74;78; (2)计两个年级体质健康等级达到优秀的学生共有200×人; (3)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七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更好. 1. (2019·巴中)如图所示,是巴中某校对学生到校方式的情况统计图,若该校骑自行车到校的学生有200人,则步行 到校的学生有( ) A.120人 B.160人 C.125人 D.180人

【解析】因为该校骑自行车到校的学生有200人,占比25%,所以可得全校总人数为200÷25%=800(人),步行人数占比20%,故人数为800×20%=160(人),故选B. 5.(2019·温州)对温州某社区居民最爱吃的鱼类进行问卷调查后(每人选一种),绘制成如图所示统计图.已知选择鲳鱼的有40人,那么选择黄鱼的有() A.20人 B.40人 C.60人 D.80人 【答案】D 【解析】从统计图可知选择鲳鱼的占全体统计人数的20%,则抽取的样本容量为40÷20%=200,则根据统计图可知选择黄鱼的有200×40%=80人.故选答案D. 4.(2019·嘉兴)2019年5月26日第5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召开.某市在五届数博会上的产业签约 金额的折线统计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签约金额逐年增加 B.与上年相比,2019年的签约金额的增长量最多 C.签约金额的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16年 D.2018年的签约金额比2017年降低了22.98% 【答案】C 【解析】根据折线统计图观察可知,签约金额不是逐年增多,相对而言,增长量最多的是2016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也是2016年,2018年比2017年降低了%9.4,故选C. 6.(2019·威海)为配合全科大阅读活动,学校团委对全校学生阅读兴趣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欲反映学生感兴趣的各类图书所占百分比,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A.条形统计图 B.频数直方图 C.折线统计图 D.扇形统计图 【答案】D 【解析】依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欲反映学生感兴趣的各类图书所占百分比,最适合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故选D. 4.(2019·江西)根据《居民家庭亲子阅读消费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考数学最新经典动点问题-十大题型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 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动点同时从点出发, 同时到达点,运动停止.点沿线段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沿路线→→运动.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求出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时,求出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3 64 y x =-+A B 、P Q 、O A Q OA P O B A A B 、Q t OPQ △S S t 48 5 S = P O P Q 、、 M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 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 A,若P 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胡不归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胡不归问题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在外地学徒,当他获悉在家的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立即启程赶路。由于思乡心切,他只考虑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所以选择了全是沙砾地带的直线路径A→B(如图所示),而忽视了走折线虽然路程多但速度快的实际情况,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家时,老人刚刚咽了气,小伙子失声痛哭。邻居劝慰小伙子时告诉说,老人弥留之际不断念叨着“胡不归?胡不归?…”。这个古老的传说,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小伙子能否提前到家?倘若可以,他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路线呢?这就是风靡千百年的“胡不归问题”。 例1.(2012崇安模拟),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AC,A(0,2 2),C(1,0),D为射线AO上一点,一动点P从A出发,运动路径为A→D→C,点P在AD上的运动速度是在CD上的3倍,要使整个过程运动时间最少,则点D的坐标应为-------------------------------------------------()A.) , (2 0 B. ) , ( 2 2 0 C. ) , ( 3 2 0 D. ) , ( 4 2 例2.(2016徐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A(-1,0),B(0,-3)、C(2,0),其中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 (2)若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则PD PB+ 2 1 的最小值为。 (3)M(s,t)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平面内存在点N,使得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则这样的点N共有个; ②连接MA、MB,若∠AMB不小于60°,求t的取值范围。 A D B C 沙砾地带

全国备战中考数学旋转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 (1)请问EG与CG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 (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再证明△DAG≌△DCG,得出AG=CG;再证出△DMG≌△FNG,得到MG=NG;再证明 △AMG≌△ENG,得出AG=EG;最后证出CG=EG. (3)结论依然成立. 【详解】 (1)CG=EG.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F=90°.在Rt△FCD中,∵G为DF的中点,∴CG=1 2 FD, 同理.在Rt△DEF中,EG=1 2 FD,∴CG=EG. (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 证法一: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 在△DAG与△DCG中,∵AD=CD,∠ADG=∠CDG,DG=DG,∴△DAG≌△DCG(SAS),∴AG=CG; 在△DMG与△FNG中,∵∠DGM=∠FGN,FG=DG,∠MDG=∠NFG,∴△DMG≌△FNG (ASA),∴MG=NG. ∵∠EAM=∠AEN=∠AMN=90°,∴四边形AENM是矩形,在矩形AENM中,AM=EN.在△AMG与△ENG中,∵AM=EN,∠AMG=∠ENG,MG=NG,∴△AMG≌△ENG(SAS),∴AG=EG,∴EG=C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