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报告-分布式电源及智能配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APEC报告-分布式电源及智能配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APEC报告-分布式电源及智能配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APEC研究报告

分布式电源及智能用电技术的

现状及发展

2012年6月13日

研究团队:孙嘉平、X建华、X文霞、X念、曾博、X敏、吴林伟、朱星阳、蒋程

编写:X建华

审核:孙嘉平

目录

第一章分布式电源及智能配用电技术的现状和趋势3

1.1 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研究现状3

1.2 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12

1.3 微网及其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及相关研究内容16第二章分布式电源的工作原理27

2.1双馈风力发电机27

2.2燃气轮机38

2.3燃料电池46

2.4太阳能光伏发电51

2.5储能元件57

2.6分布式电源逆变器控制模型68

第三章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功能和规划69

3.1 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基本概念69

3.2 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功能70

3.3 智能配用电系统的集成规划73

第四章日本分布式电源和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发展78

4.1有关政策和智能配用电技术79

4.2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及解决方法82

4.3智能电表83

4.4新一代能源84

4.5小结85

第五章中国微电网示X园区的系统设计及仿真86

5.1微电网示X园区简介86

5.2微电网示X园区系统设计87

5.3微电网示X园区运行仿真分析88

第六章结论93

第一章分布式电源及智能配用电技术的

现状和趋势

1.1 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都已经完成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的模型和仿真分析工具,完成了微电网及所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通信协议等,并且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小区进行了验证,解决了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运行、保护和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目标是发展高级控制策略,整合多个微电网同智能配电管理系统(DMS)的相互作用,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现场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控制策略在实际微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中的运行效果,以及微电网对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的影响评估等。

目前各国一些典型微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试验工程调研情况如下。

(1)北美的微电网及其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研究首先,由美国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ERTS)最早提出的微电网概念,是所有微电网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美国CERTS在其微电网概念报告中,对微电网的主要思想以及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概述,说明CERTS微电网两个主要部件:静态开关和自治微型电源,并系统阐述了微电网的结构,控制方式,继电保护以及经济性

评价等相关问题。目前,美国CERTS微电网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已在美国电力公司沃纳特/Walnut微电网测试基地得到了成功验证。有美国北部电力系统承接的曼德瑞沃/Mad River微电网是美国的第一个微电网的示X性工程,检验了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保护和控制策略以及经济效益等,并初步探讨制定关于微电网的管理条例和法规,成为美国微电网工程的成功X例。同时美国能源部(USA. Department of Energy)在“Grid 2030”发展战略中,已经提出一个以微电网的形式安放和利用微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得阶段性计划,对今后的微电网的发展规划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此外,加拿大BC和Quebec两家水电公司已经开始开展“微电网”示X性工程的建设,特别对于微电网的主动孤网运行进行测试,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地安置独立发电装置IPP(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改善用户侧供电可靠性。

美国的微电网由美国能源部(DOE)和加州能源委员会(CEC)共同资助,从2003年起开始正式研究。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ERTS)是最著名的微电网研究机构,在2003年为美国能源部和加州能源委员会编写的《微电网概念》白皮书中最早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这个概念已经在威斯康辛大学实验室的试验平台中成功得到了检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概念的准备性与合理性,CERTS于2006年11月份开始进行微电网的示X小区,在美国电力公司的多兰技术中心搭建微电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试验平台,如图1.1所示。

图1.1多兰技术中心微电网试验平台布局

(2)日本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研究

日本根据本国资源日益缺乏、负荷需求增长迅速的发展现状,开展了微电网的研究。目前,日本已在国内建立了多个微电网工程。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一直是日本电力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大力支持一系列微电网示X性工程,并鼓励可再生和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微电网的应用。日本在微电网的网架拓扑结构以及微电网集成控制、热电冷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基于可再生电源的大规模独立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NEDO在2003年启动了含可再生能源的地区配电网项目,并分别在青森县、爱知县和京都县建立了3个微电网示X小区。位于青森县八户市的示X小区如图1.2所示。这个工程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风能、

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供给电能和热能。该工程电源包括生物质燃气发

电机3×170kW,铅酸蓄电池组2×50 kW,光伏发电80 kW,风力发电20 kW,共710 kW。负荷包括:市政厅360 kW,4所中小学205 kW,八户供水管理局38 kW,共603 kW。整个微电网通过公共联结点(PCC)与外部大电网连接。在9个月的运行期间,由于建立微电网使可再生能源利用系数增加,系统从大电网的购电量减少,CO2排放也大幅度降低。在为期1周的独立运行期间,系统频率基本维持在50±0.5HzX围内,较好地实现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图1.2 青森县微电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小区日本在京都县建立了京都经济能源工程,于2005年12月开始运行。这个系统的电源包括:光伏发电50 kW,风力发电50 kW,生物发电5×80 kW,一个250 kW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s)和一个100 kW的蓄电池组。能量控制中心通过电信网络与分布式电源进行通信,从而控制能量平衡的供需要求。一旦出现能量的不平衡,可以在5分钟内进行调节,而且计划未来要进一步缩短时间。

在仙台,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也建立了一个电能质量可靠性服务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小区,已在2006年完成。这个工程旨在研究多个电能质量的可靠性可以同时满足一系列用户的需求。除此之外,私人企业和部门也展开了微电网的研究。例如清水公司与东京大学联合开发微电网的控制系统,已经在东京的研究中心建立试验工程。在日本,微电网的技术体系主要集中在当维持传统电网供电时如何利用新能源发电,以及如何提供多重的电能质量可靠性。微电网的多领域研究正在检验微电网技术的可行性,但是清洁经济和环境效益还没有被考虑进去。微电网的经济评价方面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3)欧盟的微电网研究

从电力市场自身需求、电能安全供给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欧洲在2005年提出“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目标,并在2006年出台该计划的技术实现方案。作为欧洲2020年及后续的电力发展目标,该计划指出未来欧洲电网具有灵活、可接入、可靠和经济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欧洲提出要充分使用分布式发电系统、智能技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等实现集中式供电与分布式发电的高效整合,并积极鼓励独立运营商和发电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快速推进电网技术的发展。微电网以其智能型、清洁高效、以及能量的多级多元化应用等特点必将成为欧洲未来电网的发展得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欧盟主要资助和推进两个微电网项目“Microgrids”和“More Microgrids”,旨在通过拓展和发展微电网的概念增加微型发电装置的

渗透率,已初步形成微电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运行、控制、保护、安全以及通信等基本理论,并相继在希腊、德国、西班牙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微电网实验平台。其中德国太阳能研究所(ISET)建成的微电网实验室规模最大,容量达到200kV A,并在其实验平台上设计安装了简单的能量管理系统。而未来欧盟研究主要集中于可再生微型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微电网的规划、多微电网管理运行优化工具的研发,技术和商业化规X的制定,示X性微电网测试平台的推广,电力系统运行性能的综合评估,这些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大规模并入微电网以及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过渡做好铺垫。

欧盟科技框架(Framework Program, FP)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欧盟第五框架计划(1998~2002)资助了微电网的开拓性研究,形成了一个以雅典国立科技大学为首,来自7个欧盟成员国的14个组织的庞大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包括:(1)完成了分布式能源建模和稳态、动态分析软件;(2)形成了微电网独立和并网运行原则、控制算法、本地黑启动策略;(3)明确了分布式能源接口响应及其智能化的必要条件以及可靠性量化的方法;(4)完成了微电网接地和保护方案以及多种功能的实验室规模的微电网。随后在欧盟第六框架计划(2002~2006)的资助下,研究团队进一步扩大,包括Siemens、ABB在内的制造商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的电力企业和研究团队。研究的对象也发展到多个微电网并列运行,目标是实现多个微电网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技术和商业接入。与此同时,欧盟也建立了

多个微电网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小区。希腊的CRES公司建立了基斯诺斯岛微电网工程,如图1.3所示。

图1.3 基斯诺斯岛微电网试验工程

该微电网位于爱琴XX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为12户居民供电。电源包括10 kW的光伏电池、53 kWh的蓄电池组和一个5 kW的柴油机组。另外约2 kW的光伏电池安装在控制系统建筑的楼顶上,通过SMA 逆变器和32 kWh的蓄电池组为监测和通信提供电源。住宅区的电力供应是通过3个并联的SMA电池逆变器组形成一个可靠的单向回路。电池逆变器组能够工作在频率下垂模式:当蓄电池组处于低电能状态下可以允许信息流向开关负荷控制器;当蓄电池组处于饱和情况下可以限制光伏逆变器组的功率输出。

荷兰的Continuon公司在Bronsbergen的假日公园里建立了一个微电网工程。这个地区有超过200户住处,光伏发电为315 kW。住户使用4条约400米的馈线与中/低压变压器相连。当白天负荷较低时,光伏发出的大部分功率注入中压网络中。在晚间从网络输出以供所需。

在光伏发电时,馈线末端的高电压和较大的电压畸变都已经被考虑进去。另外在微电网运行在孤岛的模式下,电能质量的改善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和储能来解决。

德国的MVV Energie公司在一个大约1200户居民的生态区Mannheim—Wallstadt建立了多个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长期试验点。光伏发电为30 kW,计划未来投入更多的分布式电源。该试验的第一个目标是进行用户侧负荷管理。在2006年夏季的2个月时间内,超过20户居民和一个托儿中心加入一个名为“与阳光共浴”的工程中。由于光伏发电的信息可以被用户们获取,所以当用户直接利用光伏电池发电时,可以根据情况转移负荷。结果显示,用户都显著地转移了负荷:从夜间的高峰时段转向白天的太阳强辐射时段,从阴天时段转向晴天时段。

另外,丹麦的OESTKRAFT公司、意大利的CESI公司、葡萄牙的EDP公司和西班牙的LABEIN公司都在各自国家建立了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试验点,进行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欧盟“智能电网—欧洲未来电网的展望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计划在2005年启动,旨在完成对2020年之后欧洲电网发展的展望和战略部署。作为欧洲未来电网发展的纲领性目标,智能电网计划中未来电力系统的主要框架结构是集中式发电和远距离输电骨干网、地区输配电网、以微电网为核心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相结合的统一体,能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供电质量,能够使欧洲电网满足21世纪的

挑战和机遇,满足社会、环境及政治对能源的需求。

(4)中国的微网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在微网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7年度专题课题”中已经包括了微电网技术。目前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XX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相继开始了对微电网的研究。清华大学与XX高科能源集团合作,在国内率先将微电网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XX大学的研究课题“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获得了国家973计划项目的资助;河海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交流,并共同开展微电网的研究。同时与日本广岛大学合作,在微电网领域共同开展了许多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在2007年设立了我国北方和南方两个分布式供能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项目:目前国内在建的微网示X系统为南方电网公司在XX建立的南方冷热电微网智能配用电示X性工程。该工程是基于3台燃气轮机的冷热电三联供XX科技园微网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小区,另一项是中电投资公司在XX呼和浩特市建立的北方冷热电三联供示X性工程,“北方地区MW级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集现状成技术与示X小区”;该工程基于2台燃气轮机的冷热电大盛魁三联供微网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小区。由此可见,微网及所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的特点适合我国电力发展的整体需求与方向,在我国将会有广阔的前景。因此,研究微网并网运行控制理论是真正使得微网及其构建

的智能配用电系统应用与推广关键技术难题。

1.2 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1)国外现状

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应用“智能电网”的城市是美国Xcel Energy 公司于2008年在科罗拉多州建设的波尔得市。波尔得市的智能电网是一个高速、实时的双向通信系统,包括智能变电站和用户能量控制系统以及用于网络故障快速诊断和纠错的传感器;整个电网建立了新的测量系统;城内全部家庭安装智能电能表。城市支持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接入,用户可通过电表优先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同时,变电站经过升级后可采集到每家每户的用电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重新配备电力。此外,西班牙电力公司和当地政府在南部城市Puerto Rea合作开展了智能城市的试点,启动于2009年4月启,计划四年内完成。它涉及9000个用户,1个变电站以及5条中压线路、65个传输线中心,在电网、家庭、计量体系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电网进行改造。

国外对于智能配用电系统技术的探讨非常丰富,如基于电力光纤到户的“三网融合”技术的研究、通信网络平台的构造和运营模式的讨论,配电自动化的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和控管一体化等;此外,国外企业也非常注重对于智能配用电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美国的COOPER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英国ABB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等,均不同程度地涉及配电自动化、

智能配用电系统通信技术等。总的来看,可以总结出国外智能配用电系统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步到位的“智能配用电系统”试点与部分技术逐一普及相结合,尤其是对智能电表的推广;推进微网工程试点工作,并结合当地需求考虑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的发展;通过智能电表和相关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参与需方响应,节约电能,缓解电网压力;积极开展对于智能配用电系统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探讨等。

(2)国内现状及未来趋势

目前,智能用电系统在我国正处于初级试点建设阶段。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已有数个正在建设中或即将建成投入运行的智能配用电园区。本部分重点选取、XX、XX及XX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示X工程以介绍智能配用电园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09年5月,国网信息通信XX分别在莲香园小区和阜成路95号院设立了两个智能电网用户服务试点。莲香园项目智能电网用户服务系统通过使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在电力线入户的同时达到了光纤入户,从而实现了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实时交互。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三表(水、电、气)信息抄收、双向实时通信、家电管理、响应电网调峰要求、提供社区服务、安防服务、实现电力网、信息网和通信网的“三网融合”。其楼顶还安装了8块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可满足家中的用电需求,如发电量仍有富余,则可送入电网,赚取发电上网费用。同时小区微电网还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可以进行远程拉合闸控制,便于中断与分布式发电并网,确保检修安全。在电网有电的情况下,可以跟踪电网的频率、幅值和相位,选择合适的时间并网。

2011年9月19日,国际上目前覆盖区域最广、功能最齐全的智能电网示X区——中新XX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X工程成功投运,这也是我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X工程。中新XX生态城智能配用电园区位于XX滨海新区,毗邻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总面积约31平方千米,规划居住人口35万。该示X工程通过6千瓦的风电和30千瓦的光伏、以及60千瓦时的储能装置构建成一个小型微网系统,涵盖发、输、变、配、用、调度六大环节,包括分布式电源接入、储能系统、智能电网设备综合状态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和控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电小区/楼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信信息网络、电网智能运行可视化平台及智能供电营业厅12个子项工程。项目投运后能够满足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不低于20%;智能电能表覆盖率100%,供电可靠率99.999%的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当前智能电网一些前沿技术在该项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全国首个融合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先进储能技术的较为完整的微网系统,填补了我国微网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和微网控制技术领域的空白,因此具有重要的示X意义。到2020年,生态城将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太阳能、海水发电、风能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电量约占整个生态城用电量24.62%;并且,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选择锂离子电池为主要储能装置,建设集中储能站,有效地保证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的输出,同时“削峰填谷”地提高利用能源效率;为配合生态城绿色交通规划,至2015年生态城内将建设3座大

型充电站,3座中型充电站和300座交流充电桩。按照生态城的规划方案,智能用电小区将实现水、气、电“三表结合”和有线、、互联网、电力网的“四网融合”模式;智能用电小区同时具备多样的智能服务,实现家电灵敏负荷的用电信息采集和控制,同时建立紧急求助、燃气泄漏、烟感、红外探测于一体的家庭安防系统;并且包括电表查询、物业配送、网络增值、医疗等增值服务。

此外,XX世博园是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智能配用电园区示X工程,也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电网示X园区。该工程包括新能源接入、储能系统、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抢修管理系统、电能质量检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楼宇/小区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等9个示X工程,此外还包括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平台、智能输电以及可视化展示等4个演示工程。该工程的特色之处在于:首先,建成了新能源接入综合系统,覆盖XX各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和部分资源综合利用(热电冷三联供)机组,实现多种能源形式最优互补,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全面实现了配电自动化,使配电网具备自愈功能;最后,该工程还建成了具有双向有序电能转换模式(V2G)功能的原型系统,实现与电网调度和营销系统的集成,以及车载电池组与电网的双向能量交换,展示了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装置的广阔应用前景。

除上述已经建成投运的智能配用电园区外,国家电网公司的另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智能电网综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X项目---XX共青城智能电网综合示X工程正在建设中。试点区域面积约6.5平方公里,

项目一期投资为1.01亿元,实施期限为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该工程项目的鲜明特点是将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试点成功的智能电网技术集成到同一平台展示和应用,向系统化、实用化迈进了一步。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引入了国际合作。结合了中芬数字生态城和中日智能社区,在微网、工厂及楼宇能效管理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该项目拟建设清洁能源接入与储能系统、配电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动化营业厅、应急指挥中心、物联网应用及通信信息网络、智能电网可视化平台等10个子项。建成后可集中展示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先进特性。通过将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嵌入城市,带给人们全新的低碳生活方式,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复制、推广,具有显著的示X效应。

1.3 微网及其构建的智能配用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及相关研究内容

(1)微电网的运行

微电网系统有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两种运行模式。

并网模式是指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电网并网运行时向电网供出多余的电能或是由电网补充自身发电量的不足。通过微电网的实验平台验证:合理的控制策略下,微电网可以并网或孤网运行,并可实现两种运行状态的平滑过渡和转换。

孤岛运行是指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是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可以与主网断开形成孤岛模式,由DGS向微电网内的负荷供电。

正由于微电网的孤网运行,才为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和供电的不可间断性。

通过PSCAD/EMDTD或是Matlab/Power Simulik等软件建立起微电网的动态模型,针对电磁暂态特性以及主动(intentional)与被动(unintentional)隔离情况下的孤网运行状况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以及储能元件可以确保微电网运行模式转化的平滑性,减少孤网运行时暂态影响并保证功角稳定性和电压质量。

(2)微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的控制

微电网相对主网可作为一个模块化的可控单元,对内部可以提供满足负荷用户需求的电能,实现这些功能必须具有良好的微电网控制和管理,主要控制设备有分布式发电系统控制器,可控负荷管理器,中央能量管理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微电网在运行控制应该做到能够基于本地信息对电网中的事件做出快速独立的响应,当网内电压跌落、故障、停电等,微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应该利用本地信息自动有效地转换到独立运行方式,不再接受传统方式的统一调度。

一般来说,微电网控制的主要目标是:

1)调节微电网内的馈线潮流,对无功和有功进行独立解耦控制2)可以调节每个微型电源接口处的电压,保证电压的稳定性

3)孤网运行时,确保每个微型电源能快速响应分担用户负荷

4)根据故障情况或是系统需要,平滑自主地实现与主网分离、并列或是两者的过渡转化运行。

目前,主要的微电网控制方法:

1)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和点对点(Point to Point)的控制:

该方法根据微电网控制目标,灵活选择与传统发电机相似的下垂特性曲线(Droop Character)作为微型电源的控制方式,利用频率有功下垂曲线将系统不平衡的功率动态分配给各机组来承担,保证孤网下微电网内电力供需平衡和频率的统一,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但是目前,该方法还没有考虑到系统电压与频率的恢复问题,即传统发电机的二次调频问题。因此,当微电网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或是干扰时,系统很难保证频率质量。另外,该方法是针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微型分布式发电系统控制,没有考虑传统发电机如小型燃气轮机或柴油机与微电网之间的协调控制。

2)基于功率管理系统的控制:

该方法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块对有功、无功分别进行控制,较好地满足了微电网P/Q,V/f等多种控制方式的要求,尤其是在调节功率平衡时,加入了频率恢复算法,可以很好地满足频率质量的要求。另外,针对微电网中对无功的不同需求,功率管理系统采用了多种控制方法并加入无功补偿器,进而提高控制的灵活性并提高了控制性能。但该方法尚未考虑含有励磁系统和调速系统的常规发电机与含电力电子接口的分布式发电系统间的协调控制。

3)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微电网控制:

该方法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多代理技术应用于微电网控制系统。

代理的自治性、响应能力、自发行为等特点正好满足微电网分散控制的需要,提供了一个能够嵌入各种控制且无需管理者经常参与的系统。以典型的AEN(Autonomous Electricity Networks)的三级控制结构为例,一级保证微电网可靠性运行,从而满足供需平衡,二级结构优化电能质量并减少电压、频率波动,三级结构经济优化即边际成本等值优化。但是,目前多代理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多集中于对微电网中频率、电压等进行控制的层面。要使多代理技术在微电网的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大量的工作研究工作。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建立了微电网智能配用电系统示X小区。这项工程旨在开发和检验微电网的能量控制管理系统框架,为微电网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统一的控制、保护和能量管理标准,如图1.4所示。目前这项工程已经进行到了第二阶段。同时美国也积极对微电网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开展研究,在军事基地内建立能量保证工程(Energy Surety Project),以提高国防工程的供电可靠性。

图1.4 GE微网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能量控制管理框架美国能源部将微电网视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三大基础技术之一,并列入美国“Grid 2030—电力下一个百年的国家展望”计划中。该计划于2003年7月提出,是美国电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对美国未来电力系统进行展望,并确定各项研究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微电网将是美国未来发展的目标。

未来微网及智能配用电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应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同种微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包括间歇式和可控式以及常规模式和基于变流器模式;

2)微电网在独立运行模式与并网运行模式下,智能型频率、电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3)微电网的分散控制方法以及多分散控制器的协调优化算法,要求每个分布式发电系统根据自己局部的相关信息进行独立的电压

分布式电源发展展望

何季民 (华北电力设计院,北京100011) 摘要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渊源与兴起,介绍了分布式电源发展的现状、影响和研究开发动向。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展望 1引言 在新世纪之初展望电力电源新技术,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是分布式电源的兴起。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及 与IT技术的结合,将对传统的电力系统形成巨大的影响,带来电力系统的概念革新,引起电力技术的显著进步,形成新型的专项技术和经济市场。 近几年来,世界能源、电力界都在热谈分布式电源,但是尚没有统一的名称和定义。 目前的文献的各种理解表明:分布式电源还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概念,还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完整 的定义。为行文和阅读设立一个前提,本文就此提出一个简明的理解:所谓分布式电源,既指传统的分散独立小型电源,更指未来采用分布式技术联网上网的一“群”或成组的小型分散电源。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在中文文献中也有人称为分散式电源,只是翻译习惯不同, 概念和内涵相差不多。本文在综述日本部分中采用了“分散型电源”。 2分布式电源兴起的技术背景 分布式电源的兴起,是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技术进步的产物。当分散独立的小电源效率较低不 宜大量应用时,当它无须联网与大电网无关时,当它数量很少被浩大的公共电网忽视不计时,根本没有分布式电源这个名词。只是当新型高效绿色的小型独立电源为可持续发展政策所重视并日益发展壮大时,分布式电源技术及其名词才应运而生。分布式电源的“分布”两字,既是相对于集中的大机组大电网而言,也是相对过去到不相联的小电源而言。 虽然分布式电源概念几乎包括了过去所有的小型分散电源,但是目前主要指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兴绿色环保电源。主要有: ①自然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常称为可再生能源; ②化石燃料发电,内燃发电机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料电池等; ③废弃物发电,如垃圾发电等,常称为环保再生型能源, ④贮能电源,抽水蓄能发电、蓄电池组等。据预测,分布式电源将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新技术,尤如计算机世界的PC机,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 从20世纪末起,分布式电源在工业发达国家里热起,有三方面的原因: ①各种小型分散型绿色环保电源迅速发展,所占比重越来越重,对电力系统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大,迫使世界重视自己; ②大电网的发展受到环保和需求的限制,为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各种分布式电源多属清洁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2020年公需课考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93分)

单选题: 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2.()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 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3.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5.()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6.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7.(),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8.()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9.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论述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

论述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 发表时间:2017-01-21T14:59:15.0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2期作者:余鹏 [导读] 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问题,一直是影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建设于应用的关键。 (亳州市惠特电气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问题,一直是影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建设于应用的关键。本文首先探讨了含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并对分布式发电对传统故障定位策略的影响及解决方案展开分析,最后探讨了分布式电源应用背景下架空配电网的改进故障定位策略和故障定位策略选择的原则,为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的应用和定位策略的选择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策略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是现代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在我国智能电网不断推进建设的今天,分布式电源与常规电网正在不断融合。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相比于常规电网,其网络辐射结构由单线变为多线,这无疑加大了配电网故障检修和定位的难度。想要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就必须在现有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基础基础上,寻找到符合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有效策略,为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的发展做贡献。正因为智能配电网的需要,现如今各电力企业纷纷致力于寻找一种有效的故障定位方法、技术和策略,本文同样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策略进行分析,对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含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 含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依赖于配电网结构、分布式发电接入位置,以及所有无源和有源元件的等值模型。配电网的短路电流在短路期间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要求一个模型能够反映短路全电流的变化过程非常困难,因此,短路电流特性常用一个最大的次暂态短路电流(起始短路电流)和一个最小的稳态短路电流来表征。而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定位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次暂态短路电流。 含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一般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建立分布式发电的等效电路,电机类和采用间接电流控制的变流器类分布式发电等效为电压源和次暂态电抗的串联形式,而采用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变流器类分布式发电等效为电流源;之后将分布式发电的等效模型、配电网各元件以及系统侧等效电源按照元件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连接起来,形成配电网的短路分析模型;再根据电路连接关系,求取各电源点(包括配电网的系统等效电源)单独在网络中引起的短路电流,即该电源对短路电流的贡献;所有电源产生的短路电流之和即为系统的总短路电流。 二、分布式发电对传统故障定位策略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会改变配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和方向。由于分布式发电容量一般较小,提供的短路电流也较小,而且短路电流会受到光照和风速等自然因素影响,因此,增加了继电保护配合的困难。但也由于分布式发电提供的短路电流较小,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定位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1、分布式发电接入 上游母线的情形对于分布式发电接入上游母线的情形,无论接入数量多少,在SR满足Std1547.2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故障电流信息,采用基于故障电流的传统故障定位规则就能实现故障定位。但是,需要将分布式发电接入点开关和分布式发电出口断路器处的配电终端的故障电流信息上报阈值均根据主电源的短路电流设置,使流过主电源所提供的短路电流时超过该阈值而上报故障电流信息,但流过分布式发电所提供的短路电流时不超过该阈值而不上报故障电流信息。 2、分布式发电接入馈线的情形 对于分布式发电接入馈线的情形,当某个区域发生故障时,除了该区域的主电源侧端点会流过主电源所提供的短路电流以外,对于该区域与分布式发电连接的端点也会流过相应分布式发电提供的短路电流。若主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与分布式发电提供的短路电流相差较大时,可以设置故障电流上报阈值,当流过主电源所提供的短路电流时超过该阈值而上报故障电流信息,而流过分布式发电提供的短路电流时未超过该阈值而不上报故障电流信息,从而根据故障电流信息依靠传统故障定位规则就可以进行故障定位。 三、架空配电网的改进故障定位策略 由上文分析可见,对于城市电缆配电网而言,在其供电距离范围内,根据故障电流信息依靠传统故障定位规则基本上都能正确进行故障定位。对于架空配电网,其能够满足分布式发电与主电源短路电流水平差异性要求的供电距离偏短,尤其是以架空线为主的农村配电网的供电半径一般都较长,接纳分布式发电尤其是电机类分布式发电的容量也偏高,根据故障电流依靠传统故障定位规则进行全范围故障定位比较困难。但是,架空配电网一般需要根据重合闸来判断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而根据Q/GDW480-2010规定,非有意识孤岛的分布式发电必须在馈线故障后2s内从电网脱离。利用上述特点,可以对根据故障电流信息的传统故障定位策略作如下改进。 第一,馈线开关采用负荷开关,只有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具备过流保护和一次快速重合闸功能,重合闸延时时间为2.5~3.5s。第二,故障发生后,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过流保护动作跳闸。第三,2s后,该馈线上的分布式发电全部从电网脱离。第四,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跳闸后经2.5~3.5s延时进行重合,若是瞬时性故障则恢复全馈线供电;若是永久性故障,则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再次跳闸,此时配电自动化系统采集到的故障信息就排除了分布式发电的影响,可以根据故障电流依靠传统故障定位规则进行全范围故障定位。 四、选择故障定位策略的一般原则 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相比于常规电网故障定位策略的选择有一定区别,笔者对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其策略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若分布式发电是从母线接入配电网,则无论是架空线还是电缆配电网,都可以依据故障电流信息采用传统故障定位规则进行故障定位。 3、对于分布式发电接入馈线的情形,若分布式发电类型均为直接电流控制变流器类分布式发电,则当限制分散接入每条馈线的分布式发电总容量不超过该馈线最严酷情形下所带负荷的25%时,可以依据故障电流信息采用传统故障定位规则进行故障定位。 3、对于分布式发电接入馈线的情形,若分布式发电类型全部为电机类分布式发电或间接电流控制变流器类分布式发电,当限制分散

几种典型的分布式电源

几种典型的分布式电源 风力发电 众所周知,风能属于环境友好型资源,它清洁环保,而且可以再生,由于全球风能的储藏量非常大且可利用量也较其他可再生资源多,因此在能源储量日益匮乏的今天,风能作为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开发方法和利用效率问题不断得到各国的重视和研究。所谓风力发电,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风能转化成电能,具体说来,首先由风车接受风的能量,由它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最后,将产生的电能再通过电子控制器进行处理,最后并入电网。 风力发电是分布式发电中最为成熟和常见的发电形式,据GWEC(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统计,仅2011年全球新增的风电装机容量就达到了41G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38GW,年增长率达到21%,这一数字意味着风电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走上了正式轨道,也意味着世界各国均已认可和接受风电带给电力领域的积极意义。 风力发电机按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同步发电机与异步发电机两种类型,它们各有利弊。对于同步发电机,并网电路能够解耦发电侧和电网侧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因此同步发电机的并网电路能够提供无功补偿,使得其并网节点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较高,而且同步发电机的并网电路能够分离电网侧和发电侧,因此该电路可以隔离故障。但是同步发电机也存在缺陷,首先,它的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安装和维护成本高,另外,它的输出功率受风速的影响很大,容易使电网受到波动;异步发电机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安装维护较为便捷,但是低电压穿越能力相对较差,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谐波,对电能质量造成影响。目前风力发电主要应用的虽然是异步发电机,但是随着电力部门对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和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具有全功率变流能力的同步发电机所替代。 同其他可再生能源一样,风力发电也具有资源丰富、节能环保、安装运行灵活等优点,但一些缺点也不容忽视,主要有受环境风速影响较大而导致的不稳定性、不可控性等缺点。 (1) 不稳定性:风机功率受风速大小的影响,由于风速时刻在变,导致风机功率难以预测,因此风力发电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 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前茅,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一)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 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 技术规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报批稿) 国家电网公司Q/GDW480—2010 1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接入35kV及以下电网还应参照《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执行。 本规定规定了新建和扩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改建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自备电源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1040 电网运行准则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 IEC61000-4-30 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Q/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3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IEEE 1547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本规定采用了下列名词和术语。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resources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试题和答案涵盖80%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是以机器为载体的智能 (B)人工智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智能 (C)人工智能是相对于动物的智能 (D)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能 2. 以下属于素养性知识的是()。 (A)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 (B)行业性知识 (C)分析性知识 (D)创造性知识 3. 本课程提到,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 (A)数据智能 (B)读写智能 (C)逻辑智能 (D)语言智能 4. 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感分析四维模型的内容()。 (A)读音知情 (B)读脸知情

(C)读搏知情 (D)读书知情 5.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 (A)1986年启动“863计划” (B)1977年,吴文俊创立吴方法 (C)1957年,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神经元关系 (D)1985-1986年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6. 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通过()获得“棋感”。 (A)视觉感知 (B)扩大存储空间 (C)听觉感知 (D)提高运算速度 7.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A)教育创新化 (B)教育技术化 (C)教育智能化 (D)教育智慧化 8.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 (A)制造 (B)教育

(C)艺术 (D)金融 9. 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评论把()列为第一大技术突破。 (A)机器学习 (B)人工智能 (C)智能围棋 (D)深度学习 10. 根据本课程,过去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但在工业4.0时代,只需要()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A)2天 (B)24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1. 根据本课程,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总体成本与美国相比() (A)远远低于美国 (B)远远高于美国 (C)已经几乎相等同 (D)无法判断 12. 根据本课程,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哪个发展阶段?() (A)驾驶辅助 (B)部分自动驾驶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 (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前端,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例如,欧盟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在2010年制定了第七框架计划(FP7)的制造云项目,并在2014年实施欧盟“2020地平线”计划,将智能型先进制造系统作为创新研发的优先项目。加拿大制定的1994-年发展战略计划,将具体研究项目选择为智能计算机、人机界面、机械传感器、机器人控制、新装置、动态环境下系统集成。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 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2017年,全球智能制造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产值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9.0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31%。IFR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左右。预计2017全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在33万台左右。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发展前景及趋势 2017年,具有连接和感知能力的机器人继续引领智能制造发展,随着AI 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也变得更加智能,并能够感知,学习和自己做决策。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3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23108亿美元左右。 (三)面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及市场空间,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军系统解决方案领域 国内智能制造改造需求迫切,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一是随着国内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就工业机器人来看,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了56%。二是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定制化,企业订单呈现出小型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20考试答案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10.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2.()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10.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10.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10.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1.一般说来,人工智能技术包括()。(10.0分)) A.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B.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C.人机交互、生物信息技术、智能芯片 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技术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指纹识别是通过()等物理传感器获取指纹图像,经过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判别。(10.0分)) A.光 B.电 C.力 D.热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来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拓扑数据的神经网络,如处理时序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品识别等领域。(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人工智能是科学交叉的结果,它由不同领域多学科综合发展而来。(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4.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涉及到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仿生等学科,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57.5.202008:2708:27:50Jul-2008: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8:277.5.202008:277.5.202008:2708:27:507.5.202008:277.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5.20207.5.202008:2708:2708:27:5008:27:50 5、三军可夺帅也。Sunday, July 5, 2020July 20Sunday, July 5, 20207/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27分8时27分5-Jul-207.5.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520.7.520.7.5。2020年7月5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智能制造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技术的国内外展现状 智能制造技术无疑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谓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之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程度无疑决定着智能制造发展的成败。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崭露头角。 2.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及应用贯穿制造业全过程。 3.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空前高涨。 国外智能制作技术发展现状 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提早布局。自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制造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首先是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然后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产品需求的变化,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智能制造系统被提出。日本于1989年提成智能制造系统,且于1994年启动了先进制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公司集成和全球制造、制造知识体系、分布智能系统控制、快速产品实现的分布智能系统技术等。美国与1992年执行新技术正常,大力支持包括信息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

在内的关键重大技术。欧盟于1994年启动新的研发项目,选择了39项核心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均突出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地位。近来,各国除了对智能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外,更多的是进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 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将智能制造作为重振制造业战略的重要抓手。金融危机以来,在寻求危机决绝方案的过程中,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重振制造业。国内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国内取得了一批基础研究成果和智能制造技术。我国对智能制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最初的研究中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去得了一些成果,而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年当中智能制造在我国迅速发展,在许多重点项目方面取得成果,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也出具规模。我国已取得了一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束、工业通信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可靠性技术、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数控技术与数字化制造、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攻克了一批长期严重依赖并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核心高端装备,如盾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端加工中心等。建设了一批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长期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技术人才。 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2.(),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6.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7.()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8.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9.()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毕业设计工作内容: 1、查阅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要求阅读30篇以上文献,了解当今电力 系统的发展状况,及目前含分布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相关问题; 2、理解掌握各类分布电源的工作特点及相应的数学模型; 3、掌握电源节点类型转换原则,并自学前推回代法的基本计算原理; 4、熟悉C语言和matlab运行环境; 5、编写潮流计算程序,并通过IEEE算例验证程序的可靠准确行; 6、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资料: 1张洪信.赵清海.ANSYS有限元分析完全自学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盛剑霓.电磁场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1984 3冯慈章.马西奎.工程电磁场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贺德馨.风洞天平.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系主任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教务处制表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摘要 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催生了电力行业对新能源的需求。随着负荷的快速增长。当今社会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成为了电力工业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由于分式电源的引入,电源的节点类型出现了PQ、PI、PV、PQ(V)节点,传统的牛顿拉夫逊算法已不再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前推回代算法。首先,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并根据它们并网的特点分别建立各自的数学模型;其次,对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归为哪一类节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进行等效处理。在IEEE 33系统中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统一处理各种分布式电源。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前推回代算法

国内外分布式电源对比分析

国内外分布式电源对比分析 2014-04-29能源情报 文/李琼慧国网能源研究院 引言 分布式电源是促进风电、太阳能等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电力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当今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分布式电源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电源的重要补充,与大电源、大电网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适合分散利用的光伏发电、风电和微小型天然气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出现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分布式电源通常指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工业余热余压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以及冷热电多联供系统,主要是为了利用分散资源和满足本地用户的能源需求,通常规模小、接入电压等级低。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早有应用,如我国分布式利用的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由于各国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激励政策的不同,分布式电源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发展现况各具特点。因此,在对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定义和发展现况进行研究时,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于我国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激励政策。 本文在系统研究各国分布式电源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电网特点,提出我国分布式电源的一般定义,并对比分析国内外资源分布、激励政策、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 1分布式电源定义 目前关于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容量、接入方式、电压等级、电源性质等相关界定标准方面,国际上还没有通用权威定义。不仅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分布式电源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作者整理了世界18个国家或组织提出的分布式电源定义。 IEA对分布式电源的定义为服务于当地用户或当地电网的发电站,包括内燃机、小型或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以及能够进行能量控制及需求侧管理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分布式电源的定义为接入当地配电网的发电设备或储能装置。德国对分布式电源的定义为位于用户附近,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电源,主要为光伏发电和风电。归纳18个典型国家(组织)关于分布式电源的界定标准,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1)直接向用户供电,电流一般不穿越上一级变压器。这是分布式电源的最本质特征,适应分散式能源资源的就近利用,实现电能就地消纳,各国定义均提及该特征。 (2)装机规模小,一般为10MW及以下。18个典型国家(组织)中,13个为10 MW及以下,3个为数十MW级,2个为100 MW级。美国、法国、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均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限制为10MW左右,瑞典的接入容量限制为1.5 MW,新西兰为5MW。由于英国允许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电压等级较高,相应的允许接入容量也较大,可达100 MW,但从实际并网情况来看,接入66 kV电压等级的大容量分布式电源所占比例很少。 (3)通常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由于各国中低压配电网的定义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接入电压等级也略有不同,一般为10(35)kV及以下。18个典型国家(组织)中,8个为10 kV及以下,7个为35 kV级,3个为110(66)KV 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压等级限制在中低压配电网,国外的中低压配电网上限一般不超过30 kV。英国允许分布式电源接入66 kV电压等级,这是由于66 kV在英国仍属于中压配电网范畴。 (4)发电类型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高能效天然气多联供(能效一般达到70%以上)。 综合国际上典型国家及组织界定标准和我国电网特点,分布式电源一般可定义为: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小,位于用户附近,通过10(35)kV及以下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二、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

2020年继续教育答案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单选题 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 √答对 2.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 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 √答对 3.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 √答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 √答对

5.()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 √答对 6.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 √答对 7.()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 √答对 8.()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