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初三学生小明遇到的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相关的知识产生的疑问创设情境,寻求同学们的帮助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为明线,反思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做到燃料充分燃烧及物质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的验证方法为暗线,进行知识的整合,用问题引领,通过师生、生生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系统。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和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性。

4.知道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和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性。

四、教学难点:

物质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的验证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

这段视频,与燃料是分不开的,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常用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请写出下列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煤气(主要成分CO)的燃烧;

(2)天然气的燃烧。

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燃烧和灭火知识。

(过渡)小明学习过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后,产生了疑问:二氧化碳气体一定能灭火吗?

(演示实验:①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中②燃着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中)反思1:如何认识燃烧的概念?

(1)请写出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猜想

生成物是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此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该实验加深对燃烧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品质。

(过渡)小明学习过燃料的燃烧给环境的带来的影响的知识后,产生了疑问:小区正在将家用燃料煤气(主要成分是CO)改为天然气,他家应配合做些什么?

反思2: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

小明家改用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消耗空气的体积将(填“增大”或“减小”),因此小明家的灶具必须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提示: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小明家的灶具若不改造会带来什么问题:,小明于是联想到过去家中燃煤通常加工成的蜂窝状的原因是:。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燃料燃烧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影响燃料燃烧的因素。

(过渡)酒精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小明想用实验来验证酒精中含哪些元素,他应怎么做?

反思3:如何确定酒精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1)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含有氧元素?

现取4.6g某酒精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3.6g水蒸气,请用计算说明酒精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从定量角度对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为今后化学如何定量研究物质奠定基础。

【反馈练习】

1.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将矿井中氧气除去④提高通风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

B.用锂电池给数码相机供电

C.利用太阳能加热水

D.使用液化石油气做饭

3.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环境保护的是()

A.用氢气代替化石能源

B.使用乙醇汽油做汽车燃料

C.多使用柴油动力汽车

D.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4. 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和含

硫酸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 ,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 (填序号)。

A .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 .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 .将硫酸厂的废气处理后排放

D .工厂和居民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

5.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是 , 。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如何做到充分燃烧

、 、 或 或

其他燃料

【直通中考】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

程中,大家剥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 3)。

【交流与讨论】

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F 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

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如何做到充分燃烧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清除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燃料

伴随放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其他燃料(酸雨、温室效应)(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目标: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 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 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 定质量固体?砝码与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与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就是什么?如何放置?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目标: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就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 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就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就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 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 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 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 放些细纱?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填空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 及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气味、熔点、、硬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生成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变化,燃烧是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 例: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 例: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 例: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

反应的反应物由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 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O2-:表示氧离子, 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Ca2+、Na+ 、Mg2+、Zn2+、Al3+、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 4(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 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 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 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 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 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 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 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 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 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 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

第三单元溶液(综合课)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溶液 教学目的:(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概括等能力。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和、分类能力。 课前练习: 1、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医用消毒酒精 C.生理盐水 D.碘酒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不同 3、物质溶解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2)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 4、在某温度时,把10g糖放入97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糖水,则糖水中糖的质量分数为() A、3% B、5% C、5.15% D、49% 5、配制溶液的步骤是:;; 课前自我评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溶液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请同学们回忆并讨论:课题 1中主要有哪几部分内容?其中的知识点有哪些? 一、溶液 概念:分散到里,形成就是溶液。 特征:性;性。 溶液概念:叫做溶质。 溶质状态:态、态、态。 组成概念:叫做溶剂。 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但等也可以做溶剂。 电离: 溶液质量= 二、溶解过程: 吸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过程。如: 1、溶解过程放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 离子)的过程。如: 2、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吸热过程时,溶液温度。 (2)放热过程时,溶液温度。 (3)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 3、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能使油脂在水中,形成,这种现象称乳化作用。 4、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会使凝固点,利用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重点题型突破卷一 化学用语 (满分:102分)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 1.“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 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A A .+2 B .+4 C .+5 D .+7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B A .水银-Ag B .锌离子-Zn 2+ C .二氧化氮-N 2O D .锰酸钾-KMnO 4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 .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 .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 2 D .Al 3+ 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C ①2N ②Mg 2 + ③ C +2 O ④H 2 ⑤ A .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 .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 .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④表示2个氢原子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 A .2H 2O===2H 2↑+O 2↑ B .2Fe +6HCl===2FeCl 3+3H 2↑ C .2Cu +O 2=====△ 2CuO D .NH 4Cl +AgNO 3===AgCl +NH 4NO 3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C A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 Hg +O 2=====△ HgO 化合反应 B .甲烷燃烧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氧化反应 C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 +H 2SO 4===ZnSO 4+H 2↑ 置换反应 D .钟乳石的形成 CaHCO 3===CaCO 3↓+H 2O +CO 2↑ 分解反应 8.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D A .铁和盐酸混合:2Fe +6HCl===2FeCl 3+3H 2↑ B .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H 4)2CO 3+H 2SO 4===(NH 4)2SO 4+H 2O +CO 2↑ C .石英和纯碱高温:SiO 2+Na 2CO 3=====高温 Na 2SiO 3+CO 2↑ D .磁铁矿(Fe 3O 4)高温下通CO :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 9.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D ) A .2N 2—2个氮原子 B .2H—2个氢元素 C .CO - 23—碳酸根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及复习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及复习计划 --> 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备考、理性备考、高效备考为目标,立足我校化学学科教学实际,算准时间帐,有序合理安排复习计划,科学备考;找准新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了学生备考心理,精选复习备考策略,理性备考;加大课前投入,优选复习课教学方法,认真备课落实每节课的复习和训练内容、教学目标,高效备考。通过复习,夯实双基,培养技能,分层要求,分类推进,提升全体学生的考试水平和能力。 二、主要任务及重难点 主要任务:全面回顾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识记和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灵活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对基础性知识的简单应用。 重点: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化学用语、重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识记和理解。 难点:对上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主要包括: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

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用常见酸碱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碳酸盐;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和提纯;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 三、学情分析 (一)整体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九年级化学上下册1-12单元的所有内容,即中考考试范围内的全部知识。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在阅读、分析、概括、归纳和表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平时作业和检测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审题不清,双基不实,很多学生(主要是一星、二星、三星学生)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而导致在一些概念、性质、原理上容易混淆,致使对于基础性题仍然不能拿到全分。 2.部分学生(主要是一星、二星学生)没有认识到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从题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弱,不会分析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3.从适应性考试看,还存在着一些在化学学科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主要有以下两类情况:一类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另一类为学习方法有问题,本身基础知识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二)个案分析 类别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王虎 集备人 郭希瑞、朱冬冬 二次备课时间 课 题 第1讲 空气 教学目标 1. 明确空气的组成; 2. 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 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 实验室氧气的制取。 教学难点 1.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造成误差的原因;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教学手段 课件、板演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 考点一 空气O 2、N 2、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比较 气体 主要性质 用途 O 2 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N 2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制硝酸和氮肥的原料,用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 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制成电光源、氦气可用来空气球和制造低温环境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

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过量的红磷燃烧时消耗尽瓶中的氧气,生成 五氧化二磷固体(没生成气体),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低于外 界大气压,水会自动进入容器中来补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 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 变式装置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流入集气瓶,上升到刻度“1”处。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误差分析小于1/5: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未冷却就读数 大于1/5:点燃红磷时没有夹紧弹簧夹;点燃的红磷没立即伸入瓶中 药品选择不能用硫、碳、镁等代替红磷,因为硫和碳燃烧后都产生气体,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有偏差;铁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还与氮气、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月日

九年级化学 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以氧气的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为主线将本章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2.本章列入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共十四个,约占全书概念的1/5,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应使复习成为提高知识技能、增长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验准备] 补充实验: 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或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本章复习是在学生自己复习并总结本章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的。 出示学生总结的本章知识脉络图,将总结得比较好的图,利用投影讲评。同时利用板书(见板书设计)介绍教师总结的知识脉络供学生

参考。 一、知识脉络(见板书设计) (讲解)通过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本章是以氧气为重点,同时介绍了14个基本概念(见板书设计的编号共14个)。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有的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是相互依存的,如: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燃烧;催化作用、催化剂;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也有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利用对比的方法可加深概念的理解、记忆。 二、练习 以氧气为中心,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提问)1.实验室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出示三瓶无色气体)。 (实验)先回答解题思路及检验方法后,再进行操作。 (小结)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用最简便方法,即能一步检验的就不能用两步检验; 解答关于几种气体的鉴别(区别)题的解题思路: 根据特性选试剂(措施),加入试剂(采用措施)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 (提问)2.若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怎样操作?(追问:跟鉴别气体有什么不同?跟验满有什么不同?) (小结)要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可,若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期考复习整理 第一部分:关于物质 一.空气和水 1.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原理:4P + 5O2点燃2P2O5。 操作及要点: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常选用红磷。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2.空气污染及防治 主要污染源:①可吸入固体颗粒;②有害气体(SO2 NO2 CO)等。 社会热点问题:空气质量报告、雾霾、沙尘暴等。 3.水及其组成 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通常密度是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是100 ℃,水在0 ℃~4 ℃之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热缩冷胀)。 ?电解水的实验 反应原理:2H2O通电2H2↑+ O2↑ 电源:直流电;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装置及实验现象: 装置――水电解器 现象——(1)两电极表面都产生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和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结论(1)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宏观)。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微观)。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4.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沉降——过滤——吸附——消毒 ?硬水和软水: 定义: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含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检测方法及现象: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 硬水处理:生活(家庭)中用煮沸的方法;工业上常用蒸馏的方法。 ?净化水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 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完整)初中化学总复习教案内容

初中化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回顾复习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梳理其知识脉络。巩固知识结构。 2.结合题目,综合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物质,化学计算,中考题型的解题思路。 难点:知识点多而杂,需要构造知识结构,对比图,举一反三来帮助记忆。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初中化学复习与归纳 一.物质的微观构成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三.常见的物质 四.化学实验 一.物质的微观构成 1.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 (1)原子,分子,离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单质 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组 原 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分子 构成 分化 离子 得或失电子 直接结合 物 质 聚集 结合

离子定义: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如木炭还原氧化铜为铜。 三.常见的物质 (一)空气和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①C + O2==CO2(在空气中,保持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都放出热量) ②S + O2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点燃 ③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二)水 1.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2.硬水与软水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 总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新人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除杂的原则,会选择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三、学习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这一节有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新知识。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大多都是混合物,而有时却需要纯净物,这就需要对物质进行提纯,除去其中的杂质,所以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除杂问题。【引出目标】除杂是中考化学必出的重要考点之一,一般为填空题,两个空,分值为2分,偶尔也见选择题。因此学完这节课大家一定要掌握除杂的一般方法和原则,能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提出问题】前几天我在某个化学网站看到这样一个启示:有五个人到野外去考察,利用盐井水熬制出了点儿粗盐,为了食用,他们2-2+2+和其中的一些泥沙,可他们不知怎样CaMg、、需要除去其中的SO4去除,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好了,在帮助他们之前,我们放松一下,做几个小游戏,看看大5 /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家的实力如何。探究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能够相互反应的 离:1.游戏一(争分夺秒)-+ AgCl 子及其反应后的生成物,时间一分钟,例如:AgCl和学生间互评补 教师巡回观察,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充。(括号写出除 去下列物质中的的杂质游戏二(初露锋芒):2. 内的为杂质)所需的试剂)(HO(O) 2、O 1、N2222)(COCO) 4、CO 3、CO(22并说出 原因,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互 评。用多种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3.游戏三(深入虎穴) 号内的为杂质),写出试剂名称。)Fe(CuO(、CuFe) 2、 1 )CO、NaOH(Na)CaCl 3、(CaCO 43223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说出原因,小 组互评。物理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除杂的方法: 小结一:1. 熟记配对离子。化学方法 2. 决定应除哪种离子,并选取它的配对离子。 5 /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游戏四(火眼金睛):4.为了除去NaSO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杂42质NaC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知识点二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 。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称量完毕后,应把砝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以氧气的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为主线将本章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2.本章列入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共十四个,约占全书概念的1/5,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应使复习成为提高知识技能、增长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验准备] 补充实验: 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或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本章复习是在学生自己复习并总结本章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的。 出示学生总结的本章知识脉络图,将总结得比较好的图,利用

投影讲评。同时利用板书(见板书设计)介绍教师总结的知识脉络供学生参考。 一、知识脉络(见板书设计) (讲解)通过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本章是以氧气为重点,同时介绍了14个基本概念(见板书设计的编号共14个)。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有的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是相互依存的,如: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燃烧;催化作用、催化剂;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也有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利用对比的方法可加深概念的理解、记忆。 二、练习 以氧气为中心,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提问)1.实验室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出示三瓶无色气体)。 (实验)先回答解题思路及检验方法后,再进行操作。 (小结)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用最简便方法,即能一步检验的就不能用两步检验; 解答关于几种气体的鉴别(区别)题的解题思路: 根据特性选试剂(措施),加入试剂(采用措施)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 (提问)2.若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怎样操作(追问:跟鉴别气体有什么不同跟验满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7《酸和碱》检测考试卷附答案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七) (内容:酸和碱)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说明: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l:35.5 Na:23 O : 16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氢氧根 C.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 D.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金属铜 B.酒精溶液 C.烧碱溶液 D.饱和食盐水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 B.H2SO4+

2NaOH====Na2SO4+2H2O C.CuO+2HCl====CuCl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下列四份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A.pH=0的溶液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 C.pH=1的溶液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稀硫酸 B.生石灰 C.浓盐酸 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熟石灰Ca(OH)2 B.天然气CH4 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 7.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 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 近似pH范

围 3.0—4.0 3.2—3.6 6 .3—6.6 7.6—8.0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8.闻名遐迩的崂山茶花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某处茶花长势不好,经测定,是由于该处土壤的pH为7.8造成的。在选择施用某种农家肥浇灌后,茶花长势良好。这说明该种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9.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Cu2+ 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 10.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以下第11-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 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 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 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 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 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 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 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 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 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 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 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第1 页共65 页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课 型复习课 题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 时 1 单 位 汝南县金铺 镇中学 张化美 时 间 201 4 04 15 教学目标1、了解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酸的通性 2、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碱的通性 3、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4、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酸碱度跟PH之间的关系。 教 法 通过自主学习、实验 探究、合作交流、学 生感知、教师讲解、 学生交流认识酸和碱 的性质用途。 学 法 自主学习、合作 交流。采用归纳 法,把相似的知 识点进行归纳 总结。注意联系 实际,对不同的 酸和碱的特性 进行类比。 教 具 多媒体课件学 具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 计 个案 设计

一、展示学习 目标(1分 钟) 二、学习指导 三、自研共探出示学习目标,体会学习重点难点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检测题阅读本单元教材内容,重点内容要用笔勾画,注意硫酸、盐 酸的物理特性,酸的通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特性、碱的通性,pH(10分钟 完成自学检测题) 请大家参照学习指导开始自学。 本单元知识要点: 一、酸碱指示剂 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 用的指示剂有:_、_等,它们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溶 液 指示剂 酸溶液碱溶液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___ 无色酚酞溶液___ 注意点:和酸碱指示剂反应,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碱溶液,因此不 能说成石蕊溶液使酸溶液、碱溶液变色,或酚酞溶液使碱溶液变色。 二、酸 1.你能总结出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吗? 教师出示学 习目标,学生 领会学习意 图 学生先熟悉 课本,了解本 单元主要内 容,然后自己 归纳本节知 识要点,小组 交流。 教师在学生 归纳的基础 上,对本单元 知识做重点 提示和总结。 对学生在知 识上的质疑 给予指导。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燃料及其利用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第一轮 课题,燃料及其利用 一、目标解读: 1、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燃料及能源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要点回顾: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NO(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2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点燃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2OCO+2HO (发出蓝色火焰) 4222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HOH) 25 点燃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OH+ 3O2CO+3HO 22225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3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三、典例分析: 例1、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 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B 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 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 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