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26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

【核心考点精讲】

1、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种转变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冰熔化成水,熔化要吸热;

②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熔点),例如:冰、海波、食盐、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温度,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AB:固态

BC:固液共存态

CD:液态

B点:固态

C点:液态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③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熔化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2)凝固

①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水凝固成冰,凝固要放热;

②晶体有固定凝固温度(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温度,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EF:液态

FG:固液共存态

GH:固态

F点:液态

G点:固态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

③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晶体凝固过程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水汽化成水蒸气,汽化要吸热。

②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

①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纸锅烧水)【蒸发】

①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2)液化

①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水蒸气液化成水,液化要放热。

②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和压缩体积。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樟脑丸变小,白炽灯灯丝变细,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雾凇,窗花,凝华放热。

(3)常见的自然现象

①雾: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②雪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③露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④霜: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必刷题型精练】

1.(2022•徐州中考)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解:霜是固态,吸收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变成液态的水,这个过程叫熔化,故A正确,BCD 错误。

答案:A。

2.(2022•广州中考)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

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A.16℃B.30℃C.47℃D.70℃

解: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说明该合金的熔点t:34℃<t <60℃,故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答案:C。

3.(2022•娄底中考)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解: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

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

答案:B。

4.(2022•长沙中考)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解:AB、铜料化为铜液为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铜液冷却成形为凝固,需要放热,故CD错误。

答案:B。

5.(2022•镇江中考)下列优美的诗词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B.瀚海阑干百丈冰.

C.霜.重鼓寒声不起D.露.湿丛兰月满庭

解:A、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

B、冰是由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

C、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D错误。

答案:B。

6.(2022•潍坊中考)如图所示是一种从空气中制水的设备,温度较高的空气被吸入到温度较低的铜管中,其所含的水蒸气在铜管中冷凝成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凝华C.升华D.汽化

解:水蒸气在铜管中冷凝成水,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答案:A。

7.(2022•张家界中考)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解:①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

②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可减小枝叶蒸腾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可减缓蒸发;

③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

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

发;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同时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

度,可加快蒸发。

综上所述,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②④。

答案:D。

8.(2022•沈阳中考)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小雨向盛有常温饮料的杯中加入一些小冰块,一段时间后冰块变小,同时观察到杯的外壁出现一些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冰块的内能为零

B.杯中饮料含有的热量减少

C.杯外壁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杯外壁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解:A、任何温度下物体都有内能,所以杯中冰块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热量为过程量,不能说饮料含有热量,故B错误;

C、杯外壁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杯外壁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答案:D。

9.(2022•常州中考)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考古学家打造了一个仿制品进行实验:鼎内装较多水、盖上向外凸起的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当鼎外为1标准大气压时,鼎内的水在120℃沸腾,因此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下列事实中,不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的是()

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

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

解: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A不合题意;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不易漏气,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

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B不合题意;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鼎盖不易推开,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

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C不合题意;

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不能使鼎内的气压升高,不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

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0.(2022•鄂州中考)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解: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原因是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所以眼镜变模糊了,故A正确。

答案:A。

11.(2022•济宁中考)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解: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A、由上分析知,甲为固态,故A错误;

B、甲→乙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乙→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液化过程,故C

错误;

D、BC段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发生改变的晶体熔化(或凝固)过

程,此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故D正确。

答案:D。

12.(2022•淮安中考)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霜降”节气到来,路边草木附着一层白色的霜,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液化

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13.(2022•淄博中考)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解:由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可知,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

故A、B错误;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14.(2022•东营中考)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

错误。

答案:C。

15.(2022•安徽中考)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熔

化。

解:“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答案:熔化。

16.(2022•河南中考)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答案:液化;放出。

17.(2022•张家界中考)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凝固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解:人工造雪是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现象;自然降雪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

答案:凝固;凝华。

18.(2022•宜昌中考)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熔化吸热的特点。

解:由题意可知,将沸水倒入“55°”水杯后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

说明这种颗粒由固体变为液体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种颗粒是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熔化吸热的特点。

答案:晶体;熔化吸热。

19.(2022•攀枝花中考)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慢。

(2)图乙中小张同学关于温度计读数的方法不当之处是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46℃。

(4)小张同学绘制出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此海波的熔点是47℃,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解:(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物体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分析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而图乙中明显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3)由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6℃。

(4)由图丁分析1.5min﹣4.0min之间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则可得到海波的熔点即为此段时间的温度47℃。因为晶体中含有其他物质可能会影响晶体的熔点,故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答案:(1)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慢;(2)视线未与液面相平;(3)46;(4)47;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20.(2022•陕西中考)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85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即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从第7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当时沸点低于100℃,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的初温相同,加热条件完全相同,两位同学所用时间不同,是因为实验时用水质量不同。

答案:(1)自下而上;(2)吸热;保持不变;(3)98;低于;(4)时间;质量。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 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 标准要求知识性 目标 技能 性目 标 体验性 目标 了 解 认 识 理 解 独立 操作 经 历 认 同 内 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 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 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 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 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 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 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⑴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2.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根据被测量物选择适宜的温度计 (2)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液体应该足够多以浸没玻璃泡) (3)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体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读大,仰视读小) (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规律总结2: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如冰变成水,铁块变成铁水等等)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如水变成冰等)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如烧开水、地面水变干了、酒精蒸发)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如“白气”的形成、液化石油气)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如钨丝灯泡中钨丝变细等) 6.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霜的形成等) 对涉及物态变化的6个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和技巧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构思: 第一步,写出物态变化图(一般的问题只涉及两种物态,只画出部分); 第二步,画出前面是什么状态,后面是什么状态;

2020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解精练:专题05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5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1.(2019?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选填“可以” 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 【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2.(2019秋?溧水区)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1)图甲是小明使用温度计的情形,他操作的错误是。图乙是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丙中木块的长度为cm。 (3)图丁中机械秒表的示数为s。 【答案】(1)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32;(2)2.20;(3)140【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

测液体中,由图可知,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 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上方,所以读数是32℃; (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0cm ﹣3.00cm=2.20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20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20s=140s;3.(2019?邵阳)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 【答案】A 【解析】(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4.(2019秋?乐亭县)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26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 【核心考点精讲】 1、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种转变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冰熔化成水,熔化要吸热; ②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熔点),例如:冰、海波、食盐、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温度,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AB:固态 BC:固液共存态 CD:液态 B点:固态 C点:液态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③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熔化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2)凝固 ①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水凝固成冰,凝固要放热; ②晶体有固定凝固温度(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温度,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EF:液态 FG:固液共存态 GH:固态 F点:液态 G点:固态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 ③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晶体凝固过程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水汽化成水蒸气,汽化要吸热。 ②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 ①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纸锅烧水)【蒸发】 ①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2)液化 ①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水蒸气液化成水,液化要放热。 ②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和压缩体积。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樟脑丸变小,白炽灯灯丝变细,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雾凇,窗花,凝华放热。 (3)常见的自然现象 ①雾: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②雪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③露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④霜: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必刷题型精练】 1.(2022•徐州中考)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解:霜是固态,吸收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变成液态的水,这个过程叫熔化,故A正确,BCD 错误。 答案:A。 2.(2022•广州中考)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 命题热点透视: 近年来本专题的命题热点主要集中在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及温度计;(2)物质的三态六变化辨析;(3)物质吸热与放热的判断;(4)有关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5)热现象综合题;(6)有关物态变化的实验题。本专题精选全国中考典型题型,旨在通过本专题的训练,让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解题规律、方法及技巧,帮助同学们轻松攻克解题难关,复习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对中考信心十足,轻松斩获高分! 考点深度详解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 1.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 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2.夏至前后,是深圳“桂味”荔枝的最佳上市日期。给远方亲友快递荔枝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保鲜。保鲜原理是运送时冰块会 A.熔化放热B.熔化吸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3.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冒汗”,“冒汗”时发生的物体变化是()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4.在北方的冬天,湿度较大的清晨会看到雾淞,形成雾淞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固 D. 凝华 5.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雪融成溪B.气结成露

C.气凝成霜D.水滴成冰 6.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7.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8.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A.采用大量的冰块使其熔化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 B.用电风扇猛烈的吹使其降温 C.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获得干燥和低温的室内环境 D.用喷雾的方法加快蒸发吸热来降温 9.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20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核心考点精讲】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所受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①如图甲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浮G F >,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此时物浮G F =; ③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浮G F <,物体下沉,最终处于沉底状态,此时物支浮G F F =+。 (2)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①如图甲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液ρρ>,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②如图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液ρρ=,物体悬浮。 ③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液ρρ<,物体下沉,最终处于沉底状态。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 ①原理: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所受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3)气球和飞艇:使内部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密度计 ①原理: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②特点:测量液体密度时浸入待测液体的体积越大,待测液体密度越小。 【必刷题型精练】 1.(2022•玉林中考)如图所示,新鲜鸡蛋沉在盛有纯水的容器底部,若要其上浮,可加(已知ρ 酒精 <ρ 植物油 <ρ 纯 水 <ρ 浓盐水 )( ) A .酒精 B .植物油 C .纯水 D .浓盐水 2.(2022•牡丹江中考)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上浮至漂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悬浮时,若要上浮需向水舱充水

B.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C.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D.上浮过程中,水对艇外底部压力不变 3.(2022•淄博中考)小明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C.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D.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4.(2022•日照中考)成语“沉李浮瓜”的意思是吃在冰水里浸过的李子和瓜,形容夏天消暑的生活。“李子在水里下沉,瓜浮在水面”,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李子的质量大于瓜的质量 B.李子的体积小于瓜的体积 C.李子受到的重力大于瓜受到的重力 D.李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大于瓜的密度 5.(2022•内蒙古中考)某同学用铅笔、细铁丝制作了一支简易密度计,他将密度计先后插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中。当密度计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容器中液体密度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较小 C.乙容器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较小 D.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较大 6.(2022•北京中考)甲、乙、丙三个小球的质量m和体积V如下表所示。将它们浸没在水中释放,在其稳定后,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甲乙丙 m/g304054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

专题04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相同,物体的冷热程度就相同;例如0℃的冰和0℃的水,一样冷) 2.符号: (1)摄氏温标(常用):t (2)热力学温度:T 3.单位: (1)摄氏温标(常用单位):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4.摄氏温标: (1)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2)读数:某地气温-3℃;读作: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 + 273.15(无需掌握) 5.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 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使用: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1】以下是常见的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教室里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变式1】关于物体的冷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一壶10℃的水比一杯10℃的水热C.零下10℃的铁块比零下10℃的木块冷 D.100℃的沸水与100℃的铁块一样热

初中物理考点讲练考第03讲 物态变化(典题精练)(解析版)

第03讲—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一、单选题 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 【答案】C 【详解】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 【详解】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D。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答案】D 【详解】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露的形成是属于液化,故ABC 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第四课物态变化 基础知识过关 一、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使用方法:①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③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液面相平。 3.体温计:刻度范围为 35-42 ℃,分度值为 0.1℃;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

熔化前:持续吸热,温凝固前:持续放整个过程持续吸整个过程持续放热,1.定义

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 1.(2022•遵义)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A.10℃B.20℃C.28℃D.40℃ 【答案】C 【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故选:C。 2.(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答案】C 【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故A错误;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 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则其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1•成都)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物态变化-(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物态变化 【【2022年】】 1.(2022·上海)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A.0℃B.20℃C.37℃D.45℃ 2.(2022·北京)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3.(2022·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 4.(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 5.(2022·广东)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升华C.汽化D.液化 6.(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前冷,雪后寒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7.(2022·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8.(2022·天津)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 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 9.(2022·江西)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B.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D.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 10.(2022·四川成都)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雾的形成属于()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11.(2022·重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二、填空题 12.(2022·北京)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C。 13.(2022·广东)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___℃。 14.(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2023中考物理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物态变化选择题

2023中考物理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物态变化选择题 冲刺阶段查缺补漏 第一部分:中考真题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树上出现雾凇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D.河面上冰雪消融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 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第二部分:考点解读 一、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解读: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第三部分:例题解析 千山四季风景如画,其中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湖面的冰逐渐消融 B. 夏季,绵绵细雨落入山涧 C. 秋天,山顶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慢慢消散 D. 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山峰 【详解】A.春天,湖面的冰逐渐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解析 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第1题图 A. 甲图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 B. 乙图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 丙图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 D. 丁图冰棒冒“白气”——汽化放热 2. 2022年版课标素材题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袋口系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汽化后液化 3. [古代典籍]《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第3题图 A. 升高湿纸的温度 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4. 2022年版课标素材题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 A. 液态铜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 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C. 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 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二、选择说明题

5. 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第5题图 A. 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 B. 50 ℃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D. 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第6题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7.温度计在读数时,图甲中______(选填“A”“B”或“C”)方法是正确的,请读出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_℃. 第7题图 8. 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如果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的方法不当,很容易出现镜片上起“雾”的情况,这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镜片时发生了________现象,该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 四、实验探究 9. 一题多设问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2022•岳阳)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2. (2022•金昌)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 B.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 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3. (2022·黑龙江鹤岗)黑龙江省四季分明,物态变化凸显的“淋漓尽致”,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的露珠 C.深秋的凝霜 D.严冬的“雾凇” 4. (2021·湖北宜昌市)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5. (2022•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6. (2022·辽宁营口)如图为小丽设计利用太阳能的野外淡水收集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杯中海水迅速液化吸热 B.凝结的水滴扩散到洁净水收集杯 C.水蒸气变成凝结小水滴是熔化过程 D.凝结小水滴的形成是液化放热过程 7. (2022·辽宁葫芦岛)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2023年山东省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分练答案解析版

2023年山东省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分练答 案解析版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2•淄博)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解答】解:由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可知,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 故A、B错误;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2•滨州)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解答】解:A、“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故A错; B、“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 D、“冰”是水的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故D错。 故选:B。

3.(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 B、体温计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某同学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C正 确; 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液体的温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 因此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4.(2022•济宁)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解答】解: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2023中考必备:中考物理分类精粹专题三:物态变化(精编精析)

2023中考必备:中考物理分类精粹专题三: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1.(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2.(2022•贺州)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A.0℃B.20℃C.80℃D.100℃3.(2022•宜昌)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据,能与事实相符的是() A.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39cm B.身体的体积约为3.9m3 C.长跑训练的速度约为3.9m/s D.正常的体温约为39℃ 4.(2022•常德)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水芯笔的长度约30cm 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25m/s D.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2℃5.(2022•新疆)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 A.35℃B.36℃C.39℃D.49℃6.(2022•常德)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6题7题8题

7.(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8.(2022•泰安)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A.露生成B.雾产生C.霜形成D.冰消融9.(2022•重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2022•南充)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11.(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2.(2022•宜昌)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A B C D

备战2023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真题精练考点08 物态变化

考点08: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如冰化成水等,熔化时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如水结冰,凝固时要放热。 △注意: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二、晶体与非晶体 1.海波、冰、各种金属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三: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 晶体非晶体 常见物质冰、海波、食盐、各种金属、水晶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熔化[来源:学科网]过程 [来 源:Z. xx.k. Com]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固 定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 温度 图象 条件达到熔点,且持续吸热持续吸热 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固 定的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图象 条件达到凝固点,且持续放热持续放热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等,汽化要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如“白气”、雾、露水等,液化要放热。 △注意: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4.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意: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温度与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秋·吉林松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朝露晶莹 C.晚秋,霜打枝头D.严冬,滴水成冰 2.(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行唐一中校考期中)将冰块放进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外壁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 A.罐中盐水升华形成B.罐中盐水凝华形成 C.罐外水蒸气升华形成D.罐外水蒸气凝华形成 3.(2021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理址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电脑鼠标的重力约为100N B.考场内大气压大约为5 110Pa C.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5℃ D.轿车的功率约200W 4.(2022秋·湖北恩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汽化、放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放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5.(2022秋·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6.(2021秋·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校考期中)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04 温度、物态变化(第01期)(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 考点1 温度 1.(2023山西)近几年,我省对老旧小区的楼房进行外墙保温改造。为了了解材料的性能,创新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市场上选取了常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在保温性能、阻燃性能、隔音性能和吸水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现有两张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性能,添加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你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探究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________性能。 下面是实验过程: (1)实验器材: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保温 (2)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探究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保温性能。 (1)器材: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热水、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剪刀、胶水、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 (2)步骤:①用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做成两个相同的、大小适当的盒子A 、B ; ②同时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装入高度和初温都相同的热水,并将两杯热水同时放入A 、B 两盒中,再盖好盒盖; ③同时把两个盒子放在同一环境中,适当的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盒盖,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同时测出两杯水的温度,分别记为A t 、B t 。 (3)若A B t t <,则岩棉板的保温性能好,若A B t t =,则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保温性能一样好;若A B t t >,则聚氨酯泡沫板的保温性能好。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2.(2023山东泰安)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