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与温度 知识讲解

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4.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态及其变化

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

(1)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2

(3

要点二、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

(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

(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5)常用温度计:

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③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4.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

①观察它的量程;

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

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

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④记:记录结果必须带单位,用负号表示零下温度。

5.体温计:

(1)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2)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将缩口上方的水银甩到玻璃泡中(其他温度计不用甩),消毒后才能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华氏温标(F):华氏温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在1714年制定的。

(2)热力学温标(K):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Kelvin)于1848年建立的。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标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3)估计待测液体温度,以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我国最低气温约为“-52℃”,读作“负五十二摄氏度”或“零下五十二摄氏度”。

(5)要特别注意摄氏温度的写法(30℃)与读法(三十摄氏度),不能写成“30C”或读成“摄氏三十度”,以免与别的温标混淆。

(6)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

①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

②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

③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

④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根据题意求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态及其变化

1.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一定是液体

D.不能保持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气体

【答案】B

【解析】固体是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而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气体是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故选B。

【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察了固、液、气三态的特征。

举一反三:

【变式】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D

类型二、温度及测量

2.(2015•贵定县模拟)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符合题意;B、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测量结果不准确,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在液体中倾斜,使测量结果不准确;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俯视液柱的上表面,使测量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

【总结升华】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正确读数等。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是℃,乙温度计是℃,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差℃。

【答案】-17;36;53

3. 量程都是0--100℃的A 、B 、C 三支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玻璃泡的容积A 大些,B 、C 相同,玻璃管A 、B 内径相同,C 粗些。由此可以判定0--100℃刻线之间距离是( )

A. A 最长

B. B 最长

C. C 最长

D. 一样长

【思路点拨】控制变量讨论玻璃泡容积与液体体积变化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越大,体积变化越大:变化相同的体积时,玻璃管越细,液柱的长度变化越大,由题意可知正确答案为A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举一反三:

【变式】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示数是( )

A. 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粗的升得低些,但示数相等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些,但示数小些

D. 内径细的升得高些,但示数大些

【答案】B

类型三、求实际温度

4. 一支温度计标度不准确,但刻度分布均匀。用此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5℃;插入沸水时,示数为95℃。

(1)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示数为23℃,则实际温度为多少?

(2)如果当时室内气温为25℃,此温度计上示数该为多大?

(3)若测某一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此时的温度是多少? 【答案】(1)20;(2)27.5℃;(3)50℃

【解析】(1)由题意知,该温度计0~100℃之间共有95格-5格=90格;

所以每个格表示的温度是:100C 0C 10=C 9

95︒︒︒-格格-5格; 该温度计的0℃在第五格处,室温在第23格处,所以室温和0℃之间有:23格-5格=18格 所以室温为:110=C 18=20C 9

t ︒⨯︒格格。 (2)当时室内气温为25℃,设温度计的示数(格数)为示t 则: 1025C C 9

︒=︒⨯示格(t -5格) 解得:27.5=示t 格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7.5℃

(3)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 ,则:100C 0C =955

t t ︒︒--格-5格

解得:50C =︒t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温度与真实温度的换算。可以根据标准点法求解:(1)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2)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3)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4)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

举一反三:

【变式】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

A .O ℃

B .2℃

C .4℃

D .6℃

【答案】C

类型四、体温计

5.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 ℃和40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 、36 ℃和40 ℃

B 、40 ℃和40 ℃

C 、39 ℃和40 ℃

D 、39 ℃和39 ℃

【答案】C

【解析】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不难看出,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36℃的病人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仍然是39℃。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40℃的病人时,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高于39℃,即显示病人的实际体温40℃。所以C 正确。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使得水银柱只能往上升,不能自己往下降。二是要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在进行测体温前,一定要把水银温度计甩上几下,再去使用。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潮阳区校级二模)春天是禽流感高发季节,发烧是感染禽流感的症状之一,小明同学重视对禽流感的预防,一次他用体温计测量出弟弟的体温为38℃,有点偏高,接着他忘记用力向下甩体温计就测自己的体温,结果也是38℃,那么他自己的真正体温是( )

A .一定是38℃

B .一定高于38℃

C .一定低于38℃

D .可能是38℃

【答案】D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打古中学“271”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 1 页 共 3 页 《第五章 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 1.概念: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3.1 ℃的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________,沸水的温度为 ________,它们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__。 4. 常用温度的读数方法:-3.6℃,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液体温度计 (1)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规则:不碰底壁泡浸没,示数稳定留液读; “0”为起点到液面,视线相平上表面。 6.体温计 (1)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同时利用缩口能升不能自行降的特点可离开人体读数 。 (2)量程:________________。 (3)分度值:__________。 (4)使用规则:使用前用力向下甩两下;正对棱读数,起到________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5)如图所示,甲图中示数为__________;乙图中眼睛应从________(选填:“A ”、“B ”或“C ”)方向看读数。 考点二:物态变化 1.要放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忆方法 (1)抓住物质的始末状态,再号入座右图中的三对六种物态变化 即可,如“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可知:始状态为________, 末状态为________,所以该物态变化就为________。 (2)图中分子间距离由小变大的就要吸热,如液态变为气态是 偏大 正确 偏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与温度》说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与温度》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首先引入了物态变化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随后,重点介绍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温度对状态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2.理解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能够根据温度变化预测物质的状态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 1.难点:理解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重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温度变化 预测物质的状态变化。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三态相互转化的动画和温度计的相 关图片。 2.实验道具:温度计、水、容器等。 3.教学笔记和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实例,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与温度变化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水会融化?为什么湖水会蒸发?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0分钟) a. 物态变化的概念 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并通过实例解释它们的区别和相互转化的条件。 b. 温度对状态变化的影响 讲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增加时固态如何转化为液态、液态如何转化为气态,温度下降时气态如何转化为液态、液态如何转化为固态。 c.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读取温度和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实验演示(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定量的水和温度计。 2. 将水放入容器中,记录初始温度。 3. 使用加热器等加热手段,逐渐升高水的温度。 4. 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5. 温度达到100°C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6. 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7. 冷却水至室温,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4. 深化理解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自由讨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例如:温度升高会使物质状态发生改变,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温度有差异等。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1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温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的定义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图片、温度计、烧杯、酒精灯、冷水、热水、玻璃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课件中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所完成的作业——水的各种形态的照片,学生根据课件中展示的图片或者自己所拍摄的图片来说明水有哪几种形态。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以说明,使学生理解水的三种形态,从而引申到物体的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二、新课学习 (一)物态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实例,例如水结冰、钢铁融化等等,加深对物态变化的印象,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

《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水的三态与温度的测量 1.水的三种状态:冰、水、水蒸气。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2 (3 (4)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3.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5.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6.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 (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 要点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要放热。 3.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5.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要点诠释: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新版教科版

5.1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以及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理解温度概念、温度计原理及构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课前准备 课件、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各种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展示水的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变。 引入:它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 二、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学生活动:制造云和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对细节的观察。由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在盘子上看到什么? 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盘子里放些冰块? 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 盘子中看到水,说明什么问题? 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在本实验前教师可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再导入本实验。 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 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得出实验结论:水可以在三种状态间相互转化,三态的转化与冷热程度有关。 三、测量温度 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述物体温度的高低的? 我们的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的第一章就是物态的变化。这一章不仅是初中物理的基础,而且是初中化学的基础。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 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 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

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 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 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 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 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注物恣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行为提示: 1.情景引入新深。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 温度概念的理解,如0° C的冰与0° C的水一样冷,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桥景导入生成问题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在地球45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水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文明…… 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女棚究 知识板块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自主阅读教材P见,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如右图所示的冰和雪是固一态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一物态变化、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D )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将橡皮泥捏成橡皮泥人 3.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 现象:湿沙子逐渐打,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上国一出现° 知识板块二温度及测量 自主阅读教材P%~93,完成4〜7题: A .冬天水结冰 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4.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0°C的冰比0℃的水冷些 B. 0℃的水比OC的冰冷些 C.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冰和水之间无法比较 5.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一2℃, 一天的温差为平均气温是1.25℃ 。 r℃ ——50 A 6.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一温度让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一: (2)B图中操作的错误是一取出读数一: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强9。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 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7.请在一18℃、0℃、20C、37*C、42'C、100C、200c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水沸腾时的温度是」o(rc_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口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人感到最舒服的温度是2)C一: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一一箱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炸排骨时的油温是迎二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 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 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某同学在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实验时,采用如下几个实验步9聚:A.记下估测的水温:B.将温度计放入水中:C.记下温度计的示数:D.用手摸烧杯试一下热水的温度:E.按正确方法读数:F.比较测量值和估测值之间的差别,形成对温度的初步认识。 请按正确的操作步骤用字母排列顺序:DABECK o 当堂演炼达成日林 见学生用书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 占 八\、 、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 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规定为0C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C ;然后把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Co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 5C”读作“ 5摄氏度” ;“-20 C” 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C〜42C ; 分度值为0.1 C ;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

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 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 ☆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及其变化章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常见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有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符号(摄氏温度:t、热力学温度:T) 单位:0C 测量工具:温度计 2、规定方法: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105帕)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0C,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成为1摄氏度。 3、温度计 (1)实验室温度计: 构造(温标、玻璃泡、玻璃管、毛细管) 使用方法:(1、首先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2、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立即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斜视,不能将 温度计取出读数)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2)体温计: 构造(温标、玻璃泡【上方有缩口】、玻璃管、毛细管) 使用方法(1、量程为35~420C,分度值为0.10C。2、使用前需将玻璃管中的液体甩回到玻璃泡中。3、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数。) 三、六种物态变化 1、熔化与凝固 熔点:像海波、金属等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它们的熔点。 固体分为:晶体(具有固定熔点的固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 熔点的固体,“玻沥吃香喝蜡”)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的条件:1、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 温度持续上升。)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的条件:1、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 温度不断下降。) 2、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1)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2)条件:吸热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1物态变化与温度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学目标: 一、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欣赏大自然的水体(搜集大量关于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并展示给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课件中有吉林的雾凇,黄山的雾,早晨的植物上的露珠,冬天的房屋上的冰柱,美丽的雪景,冰雹,涓涓细流,潺潺的流水等图片,并配有优美的诗句或美文。

师:关于水大家想知道的很多,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美丽的云雾,高耸的冰川,流淌在山涧的涓涓溪流,凝聚在荷叶上的闪闪“珍珠”,悬挂在枝条的晶莹的凇挂……这些水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师: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而它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这些水的形态是怎样形成 的?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实验探究:模拟云和雨 介绍需要的器材: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 学习酒精灯的使用: (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铺盖。 讲解实验方法,并在大屏幕上展示需要观察的内容和思考的任务: (1)在加热过程中,在杯子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2)烧杯上方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吗? (3)水是怎样“跑”到上边去的?水“跑”到盘子上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有变化吗?可能是什么变化呢?开始分组实验,在大烧杯里铺上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杯子口盖一只盘子,在盘子里放些冰块。给烧杯加热,烧杯中将出现各种现象。 认真观察,并讨论,每个小组写出自己的结论。 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各小组实验。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总结,教师给予肯定,总结不太好的要给予鼓励。 对于白雾,好多学生以为是水蒸气,要告诉他们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平时看见的“白雾”或者“白气”实际是小水滴,是液态的。 第三个问题中要告诉学生水在湿沙中受热“跑”到上边去是先变成了我们看不到的水蒸气,然后又变回小水滴,当水滴足够大就形成了雨。写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1.看见盘子下边出现大量白雾,好像是下雾了,逐渐发现盘子底部出现了小水滴,水滴增多,开始“下雨”。 2.可能是水蒸气(错的答案)。 3.水是受热之后“跑”到上边去的,这个过程中有物态变化,中间变成了水蒸气了。 地球上的水循环师: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形态,假如你是一滴水,你将怎样在地球上“旅行”? 学生看课本图5-1-3地球上水的“旅行”,并让学生讨论在旅行过程中都有什么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物态变化与温度》

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弯管挤到直管;当温度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细弯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下去。 1、体温计在结构上的特殊之处(比普通温度计多个什么结构)? 这些特殊 ..的结构作用: 2、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玻璃泡里的液体是;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3、体温计在读数时, (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 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其它温度计(“能” 或“不能”)甩。测体温时、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细管内的水银,直管内的水银 (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或“不是”)人体的温度。 知识点四: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4页的图片,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杰作”,关爱水的生态系统,形成爱水、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 盘点 收获 绘制 思维 导图 达标检测1.写出下列自然现象处于什么状态。 ①雾②霜③露 ④雪⑤雹⑥雾凇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摄氏温度是这样 规定的: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________ 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与100摄氏度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 要求: 独立完 成。积极 动脑, 做完后, 举手回

份就是。 “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4.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 -10℃,在下述几种情况中,温度恰为0℃的是() 5.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6.(2009·綦江中考)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A.放入沸水中煮 B.放人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 7.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测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 B.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C.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 D.三个人中有肯定只有一人体温是39.5 ℃ 8.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 9.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1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 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 分度值:0.1℃ 用法:离开人体读数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2 物态变化

温度计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第五章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章内容要点 六个概念:温度、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沸点 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三个实验: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液体凝固过程的规律、水的沸腾规律 两组图像:晶体及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 三种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个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晶体物质凝固的条件、液体沸腾的条件 三个特点: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物质凝固的特点、液体沸腾的特点 三个制冷作用:熔化吸热制冷、蒸发吸热制冷、升华吸热制冷 两个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两种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习目标导航 1.认识水的三种状态,知道水能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材内容全解 知识点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 如图5-1-1所示给冰加热后可以变为水,给水加热,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给水降温,水会结成冰。这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改变,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例1 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是( ) A.把铜块加热到100℃ B.0℃的冰变成0℃的水 C.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D.把大铁片剪成许多块小铁片 解析:把铜块加热到100℃、气球膨胀和把大铁片剪成小铁片,铜块、气球和铁片仍保持原有的状态,即固态,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了物态变化。答案:B 注意

物态变化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知识点二测量温度 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判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实验室用液体温度计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 根据所选用液体的不同,可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3)温度单位的读法与写法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例如20℃不能读作“摄氏二十度”或“二十度”,应读作“二十摄氏度”。单位符号书写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既不能漏掉,也不能与右边的部分分开写或者放错位置。 拓展 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体温计的玻璃管和感温泡的连接处有一个内径极小的缩口,如图5-1-2所示。测量体温时,感温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通过缩口进入玻璃管中,显示人体的温度。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感温泡和玻璃管中的水银遇冷收缩,缩口内的水银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回 流到感温泡中,这样体温计即使离开人体也能指示人体的温度。 (2)使用方法:①体温计在使用前,应向下甩几下,以确保测体温前指示的温度低于待测人的温度。若在使用前不甩而直接用它测人体的温度,当人体的实际温度低于体温计的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即测量值偏高;当人体的实际温度高于体温计的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是人体的实际温度。可简化为“能上不能下”。②读数时,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应注意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要读到0.1℃。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 5.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要点诠释: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 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 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 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要点诠释: 1、六种物态变化: 2、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都没有经过液态。 【典型例题】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1)如左图所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是;(填写正确答案选项即可) (2)若正确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如右图所示,此时温度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