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

四川成都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位于四川成都成华区龙谭寺的部分客家人。

客家人背景:客家人并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的一支,所以只能叫做客家民系。客家,顾名思义即客居他乡的意思。但并不是每一个客居他乡的人都可以称为客家人。“客家”一词已经被烙上民系大迁移的深深印记!

从秦朝“南征百越”开始,中原之地先后历经东晋“五胡乱华”、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宋末“金人入侵”。客家先民为避战乱等原因开始陆续南迁。并在赣闽粤地区形成了稳定的

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最终形成了后人所称的客家民系。

到了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乱,加之瘟疫饥荒,人口锐减,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悲凉世态。清政府遂多次下令,从湖广(今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移民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四川的客家人基本上都来源于这次移民运动。

客家话:客家话亦称客家方言,属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南、粤)之一。

在漫长的南迁过程,客家先民始终坚守“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所以客家方言

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古韵,与唐宋时期的官话保持很大程度上的一致,因此客家方言

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话的分布: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四川、台湾等地,海

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四川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江西和福建。据统计,四川客家祖籍广东的为最多。在四川,

客家人自称“广东人”,说的是“广东话”。

四川有三大客家片区:东山客家、川东北客家和川西南客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东山客家。东山泛指成都市东郊的丘陵地带。东山客家主要有成华区的圣灯乡、青龙乡、保和乡、龙

潭乡;金牛区的天回乡;锦江区的三圣乡;青白江区日新镇,龙王乡,福洪乡、合兴乡;

新都县木兰乡、石板滩、泰兴镇;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十陵镇、义和镇、西平镇、长安乡、万兴乡、黄土镇等。

整个东山地区的客家人虽来自不同客家地区,但东山客家话内部却非常的一致,几乎没有

任何分歧。

客家方言里的声母:

声母20个

b (把) ba p (怕)pa m (妈) f (花) fa

d (打) t (塔) n (拿) l (拉)

z (遮) c(车) s (沙)

g (家) k (卡) h (下)

j (姐) q(谢) qia (惜)xia

v(挖) ng(牙)(阿)

说明:1、没有普通话的翘舌音,即zh、ch、sh和r

2、声母v虽然没有用来拼读普通话,但是普通话声母中收有v,也即是国际音标[v];、

例如:v乃给(为什么)

3、声母ng在很多方言中均有出现,四川方言和广州白话的“我”的声母均为ng;

读音很像ai(三声)

4、“阿”其实没有声母,我们将其声母称为“零声母”。在普通话中零声母与i开头的韵母相

拼时,常书写变形为“y~”,在此我们保留此方法;在客家方言中零声母不与u开头的韵母相拼,所以就不会出现“w~”这样的拼音。

韵母

韵母55个

第一组:开音韵母

a(阿) o (哦) ê(个) i(衣)

u(乌) ao(拗) ai(哎) ou(呕)

oi(开) ia(夜) iao(腰) iai(戒)

io(靴) iu(油) iê(叶) ii(醋)

ua(挂) uai(乖) uo(过) ui(跪)

ioi(艾)

说明:1、韵母a、o、i、u、ao、ai、ou与普通话拼音方案发音相同,而其他的韵母都是

由这几个基本的韵母“拼接”而成;

2、oi=oai ,iu=iou ,ui=uei ,ioi=ioai ;

3、没有普通话的韵母e,只有ê。普通话中的“也”、“捏”、“且”等字均含有韵母ê,即国际音标[e]。为了书写方便,将ê书写为e。这样以来,普通话和客家方言均含有韵母ie,且发音相同;都含有韵母e,但发音不同;

4、韵母ii是由i加一个空韵组成,发音效果近乎一个长音i,即国际音标[i:];

5、关于韵母ioi,目前只收到中药“陈艾”的“艾”一字。在客家方言中一般只在说艾草时提到。第二组:鼻音韵母

am(三) an(间) en(恩) im(今) in(应)

un(吞) on(安) ian (烟) ion(软) uan(关)

m(毋) mg (鱼) ang(硬) iang(影) uang(框)

ung(公) iung(穷) ong(长) iong(姜)

说明: 1、没有普通话的ing、eng ;

2、韵母en与其在普通话拼音中的发音相同,不是ên书写变形而来;

3、韵母an、ian、en、in、un、uan、ang、iang、uang与其在普通话中的发音相同;

4、on=oan , ion=ioan ;

5、ung、iung分别与普通话拼音中ong、iong发音相同,ong=oang,iong=ioang;

6、四川人都觉得成都人说“三”“烦”等字很特别,其实成都话“三”“烦”等字的韵母均是am,而不是an,估计是成都话吸收客家话词汇的表现。

第三组:塞音韵母

ap(发) fan at(抹) cu ak(白) pan

ot(喝) huo ok(学) ho êt(克) kai

it(七) qi uk(缩) suo iak(壁) bi

iok(菊) qiu iêt(月) nie iuk(肉) niu

uap(刮) guan uok(廓) kuai uêt(国)

对比:1、为了书写方便,将该组韵母中的字母ê也书写为e;

2、ap、at、ak的韵尾p、t、k在拼读时没有真正发音,但是ap、at、ak与a的发音效果

又明显不同。从发音部位来看p、t、k分别来自唇间、齿间和舌根,所以ap、at、ak的发音方法是先发a音,然后快速将嘴形分别收于刚要发p、t、k的状态。

声调表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

调值 44 13 31 53 1 5

例字妈麻吗骂一月

普通话:

阴平55 阳平35 上声 214 去声51

客家话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客家话的语音中,送气的读音特别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为浊

音的词汇在客家话中都变为清音送气,如“抱、摆、步”大多读作[p-],“弟、地、大”

读作[t-],就、救”读作[k-]。客家话中,有一些清唇字读为重唇音,如“斧、富、非、放”读作[p-]。一些知组声母字在客家话中读舌尖摩擦音,也就是说,和精、章读同样的读音,但依然有一些字的读音保留着舌头音的读法。在匣母合口字中,客家方言大多都读[f-]或

[v-],如“画、火”读作[f-],将“话、换”读作[v-]。客家话中有着丰富整齐又复杂的韵

母体系,保留着我国古代汉文学中的m、n、ng、p、t、k这六个韵尾。这是客家话保留有古代汉语特色的一个体现,其保留的完整程度仅次于广东话。客家语言中缺少ing、eng、ik、ek,这就体现出长江地域的语言形成特点。客家方言中有开口、合口、齐齿呼,但却

没有撮口呼这类的韵母,因为在撮口呼的韵母出现前,客家话就已经被分化出来了。客家

话与普通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一些单韵母的读音上,与普通话的读法几乎是一致的。但是,客家话仍存在着大量的入音,在单韵母的读音上大都对应着一个入声。例如,

发a、石e、屋u等音中存在着大量的入声,入声的韵母与其他的韵母一样,也存在着声调。客家话在很多词汇的读音及用法方式上有着鲜明的南方语音特点。另外,在前后鼻音

的读音上,客家话的读音差异性比较大。例如,“方”中的“ang”读作on;“风”中的

“eng”读作ong;“应”中的“ing”读作in。在声母方面,客家方言中没有j、q、x、zh、ch、sh、h等音

词汇特点:

屋下人vuk ha gei nin

阿爸a1 ba2 阿妈a1 ma1 阿公a1 gong2 爷爷阿婆a1 po2 奶奶阿姐a1 jia3 阿哥 a1 guo1

老弟lao2 tai1 老妹lao2 moi4

徕子lai4 zi3 妹子moi4 zi3 孙子sun1 zi3 孙女sun1 m2

大爷tai2 ya3 大娘tai2 niong3 二叔nit5 suk5 二娘nit5 niong3 么爸yao1 ba2 幺娘yao1 niong3

大姑gu1 大姑爷ya3 二姑二姑爷细se4姑细姑爷

姐jia3公姥爷姐婆姥姥

大tai2舅qiu1爷ya3 大舅娘二舅爷二舅娘细舅爷细舅娘

大孃niong1 大姨爹die1 二孃二姨爹细孃细姨爹dia

(东山客家说“姐姐”和“外婆”时用的是“姐jia3”,说“姐妹”时用的是“姊zi3妹moi4家ga1”)

中晡日今天 zong mu ni 312

昨cuo1晡日/旧qiu4日晡昨天

霎sa1当da1日 ni/明日明天

中晡朝zongbuzao1 今天早上

昨晡朝 #昨天早上 cubuzao

中晡昼zongbuzou4 今天中午

昨晡昼 #中午昨天中午

中晡夜zongbuya2 今天晚上

昨晡夜 #昨天晚上 cubuya

1.词语来源差异词汇丰富是客家方言的一大特色,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则

是由于客家方言对于古代词语的沿用较为多,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特色。由古代汉语发

展到现代汉语的过程中,词汇的演变是一个重大的方面,即单音词大量被复化,普通话中

以单音字为主逐步发展为以复音词为主。普通话中的很多口语词不再出现,只作为书面用

语的词汇,在客家方言中依然是常用词汇。也可以说,客家词汇语言还是保留着较为古老

的一面。例如,客家方言称绳子为“索”,“索”为古汉语词;称脸为“面”,面为古汉

语词;称黑为“乌”,乌也为古汉语词;称吃为“食”,食是古汉语词,在《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食而不知其味”(却不知道其中的味道);将早晨称为“朝”,白天称为“昼”;将跑称为“走”,而走称为“行”。通过这些举例可以看出,客家话对于古语沿

用的现象很常见,还存在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下来的词语,如称“烤”为“炎”,

称“担”、“挑”等词称为“该”等。在方言创新上,客家人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

的自然环境及历史原因的影响,创造出了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脑袋为“头那”,

女婿为“婿郎”,棺材为“长生板”,猪血为“猪红、猪旺”,眼泪称为“目汁”,“食朝”为“吃早餐”等。另外,客家话中还会吸收与借鉴其他类型的语言。例如,吸收粤语

中的“靓”为漂亮;“论准”为不得体、不伶俐;“车大炮”

为吹牛。另外,还有一些借鉴于英语的语言,如“球”称

为“波”,“西红柿”称为“洋辣椒”,等。多方面来源的词汇,丰富了客家话的词汇含量,也体现出了客家的地方民族特色,使客家话更具有地区韵味。

2.词汇意义的差异

在分析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词汇意义这一部分中,将分为两方面进行分析。词汇意义的差异

分为同形异义和同义异形两部分。通过这两部分,介绍客家话与普通话的一些差异之处。(1)同形异义。客家话中,词汇的意义范围一般比普通话大得多。同一个词有很多相近的或相差甚远的意义,这种现象在客语中是很常见的。例如,“打靶”一词,在普通话中是

指在一定的规则条例下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射击,而客家话对这一词的意思即为枪毙。“讨”字,在普通话中是指向别人索要、乞讨等意思,而在客家话中,除了具有这一层意思之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人厌,讨打)等含义。“烧”一字,在普通话中是指

用火对某些事物进行加热处理,使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而在客家话中除这一意思外,还有

柴火、加热等意义。“跌”一字,在普通话中有跌倒、掉下的意思,而在客家话中还有“往下落”、“丢失”的含义,有时还会表达家门败落、丢脸、失颜面等含义。“吹”一字,在普通话中除了表达通过口用力吹气、吹演乐器等空气流动的意思外,还会有吹嘘、

夸张的称赞、关系破裂、未成功等意思,但客家话却只有前半部分的意义。

(2)同义异形。客家话将“公公”称为“家官”,将“婆婆”称为“家娘”,将“闪电”称为“火蛇”,将“太阳”称为“热头”。客家方言中有着丰富的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使

语言表达更为准确,同时富有变化色彩,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客家方言中,除了用“买”来表示购买的意思外,还会根据不同的词语对象,采用不同的说法。例如,“籴米”(买米)、“点药”(买药)、“剪布”(买布)、“捡豆腐”(买豆腐)等。客家话中的一

词多义现象特别多。例如,客家话中的爱字,除了有动词喜爱、偏好的表达外,还有动词“要”的意思。“燃烧”除作动词用之外,还有形容词“暖和”、名词“火柴”的意义。

客家话中的很多词语都带有词头、词尾,这样的语言会给人以一种亲切感,更能使人感受

到乡间的温暖气息。例如,词头带有“阿”、“老”。“阿”是用在对年长者,老一辈亲

属的称呼上,这一用语不是客家地区的全用语,具有区域色彩,如阿公、阿婆、阿叔、阿弟、阿妹等。“老”这一称呼除了用于人称词外,有时还会作为称物的词。这一点是与普

通话有所不同的,如老公、老婆、

老弟、老庚、老表等。又如,词尾带有“头”、“公”、“婆”、“佬”等。“头”,一

般多用于事物上面,如砖头、墙头、石头、灶头、肩头等。有时也用于形容人或动物,如

懒骨头(形容懒惰的人)、叫花头(形容乞讨者)、鸡公头(指公鸡)。“公”、“婆”

多用于表示家禽类的性别,如鸡公、鸡婆、鸭公、鸭婆等。“佬”则是指从事于某些特殊

事业的人,如打铁佬(铁匠)、剃头佬(理发匠)、撑船佬(船夫)等。有时为了表示亲密,将其加在对亲人的称呼之后,如舅佬(舅舅)、爷佬(父亲)、丈人佬(岳父)等。(3)具地方特色的特殊词语。客家话中的一部分是这一地区的独特用语。在这些特殊词语中,有些是具有区域性的,而有些则是整个客家方言地区都通用的词语。例如,客家话中

的“点心”即为稀饭,“单子”即为药方,“打波”即为接吻,为阳台,“心气痛”即为

胃病,“响雷公”即为打雷,“天狗食月”即为月食,“花边”即为钱币,“清汤寡水”

即为粥很稀,“经得扳”即为韧性好、持久力强等。这些词语是长期以来客家人经过日常

生活及当地的行为习惯所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通过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客家人的

行为习性、地方特色、风俗习惯及历史文化等当地色彩。

句子:对话一:打招呼

A:食昼(朝/夜)毋呢?sii1 zou4(zao1/ya3) m2 ne2 吃饭了吗?

B:亡呢。你食毋呢嘛?mang2 ne2 没有。你吃了吗?

A:食诶了。sii1 e1 liao2 吃过了。

对话二:打招呼

A:你去哪子?ni3 xi4 nai3 zi2 你去哪里?

B:涯出去嫽。ngai3 cuk5 xi4 liao3 我出去耍。

对话三:请

A:你请坐,请食茶。ni3 qiang2 cuo1,qiang2 sii1 ca2 请坐,请喝茶(类似吃茶)对话四:谢谢

A:多谢/难为你了。duo1 qiat5/nam1 vi4 ni3 liao3 多谢,麻烦你了。

B:毋销客气。/咁讲礼咩.m2 xiao1 kak5 xi4/gan3 gong3 li3 me3 不客气。/不要讲礼。

对话五:对不起

A:正毋好意思。zang4 m2 hao3 yi4 si1 真的不好意思。

B:冇得事。mao2 de2 si3 没事。

李琳 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2班

客家话的介绍

客家语 客家语(Hak-ka-ng?),简称客语(Hak-ng?),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 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语。语言学者 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在台湾以四县腔为代表。 客家语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一些华人社区。 历史上,客家语曾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官方文书中[3]。因客家人传统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语的传承曾一度依赖 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的严厉祖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社会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传承客家语的传统法则也在信息时代逐渐被抛弃,客语因此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台湾地区曾于1988年发生了还我母语运动,后来逐步发展客家语现 代媒体,使客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客语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如广播电视、交通服务)语言服务的出现等,使客语走出封闭,迈向现代化,融入了时代潮流。目前,客家语是台湾官方语言,苏里南法定语言。 定义 属性 客家语(英文:Hakka Chinese,客语白话字:Hak-ka-ng?,客语拼音:Hag5-ga1-ngi1),简称客语(Hak-ng?),非正式场合又称客家话、客话(但客话在一些场合、地区另有所指而非客家语),在一些地方又有涯话(即厓话[7])、雅话、土广东话(广东话[8])等称呼,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客家语归属至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在中国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的一支语言;在中国国内则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官话、客语、粤语、赣语、湘语、吴语、闽语)之一]。此语言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而正式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 世纪的事情。 客家语是汉族客家民系(包括粤东客家人、东江水源人、粤西-桂南涯人、四川广东人)的母语,分布区域非常广泛,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区、台湾、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等。)。但因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流行文化,客家语在中国北方的知名程度远不如粤语、闽南语高。 特殊作用 客语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它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

客家方言研究

鲁东大学文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调考查与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号:1101020 任课教师王宝刚成绩 论文题目:客家方言语言研究 (题目要求:手写。) 正文 (正文要求:打印;另起一页;页面横排,分两栏,留装订位置。每页上都需手写学生信息,包括: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 )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使用人口约3700万。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 如上所述,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特征。 先从语音上来看: (一)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归纳从语音角度来划分,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可归纳为单音节叹词、双音节叹词和多音节叹词三类,具体如下: 1.单音节叹词有亥[xai51]、、的[ti35]、、嗯[en51]。 2.双音节叹词有哦喉[o33xo35]、妈嘞[mɑ55lei55]、啊嘞[ɑ55lei55]、。 3.多音节叹词有妈嘞家嘞[mɑ55lei55t??ɑ55lei55]、啊呀嘞[ɑ55i??55lei55]。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语义特点叹词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叹词分为表情感的叹词和表指示的叹词两大类。 (二)表情感的叹词 1、亥[xai51](发音短促) 1表惋惜之情。例句:亥,冇哩哇!(亥,没有了哇!) 2表失望的感情。例句:亥,考得介差!(亥,考得那么差!) 3、哦喉[o33xo35] 1表惋惜之情。例句:哦喉,介荷包跌了哩哇!(哦喉,我的钱包掉了!)2表示突然想起忘带了某物或忘了某事。例句:哦喉,记蒙!(哦喉,我忘记了!) 4、啊嘞[ɑ55lei55] 表惊讶之情。例句:啊嘞,[niu??55]处的样子哟!(啊嘞,怎么这个样

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 - 定稿 -

目录 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 (2)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 (2) (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 (3) (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 (4)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 (5) (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 (5)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 (6) 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 (7) (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 (7) (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毕业论文提纲 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 10级语教5班101305048 邓红玉 引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客话”,个别地方也称“催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它是汉语七大方言中内部比较一致的一种方言。在粤北地区很多地方都属于客家方言区,其中广东韶关境内就分布着许多纯客县市。从根源追溯客家方言在粤北地区的发展和传播,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更,客家人在粤北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而使客家方言在各个地域之间不断的发展壮大。但交通的闭塞使得客家人无法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因此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语言又存在着各自的差异性。 正文 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 (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 (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 (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 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

(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 (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结语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有利于客家方言更好的发展。客家方言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粤北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粤北客家文化,我们应该重视和发展,同时客家话作为粤北地区纯客县的一种标志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那么我们更应该把客家文化、客家方言保存好,发扬好。 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客家话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作为文化载体在传播发展。客家文化是民族特色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客家方言更具民族特点,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方言研究

浅析我国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中文与社会科学系徐静静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出现了若干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完成民族语言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而另一部分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理推广普通话。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种角度出发,对方言的存在意义进行讨论,进而对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方言;现状;保护与传承 一、引言 方言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语言刚刚产生,分化与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 二、我国方言的现状 我国的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与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有此可以看出,汉语的分布也存在相对分散的南北差异。 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

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语言交流的障碍消除了,普通话成为我国正式的官方语言。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竟将其与保护方言对立起来,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在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甚至发展到了只有几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还会说方言的情况,一旦这些老人百年之后,这些地方的方言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方言日渐衰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的冲击:大力推力普通话是现代人交流的大趋势,而且讲普通话是从孩子抓起,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随之也会带来方言的萎缩。 2、部分人主动选择放弃方言:农民进城打工者遍布中国甚至世界,一些青壮年纷纷告别了故乡走进了城市,在家留守者大多数是老人。随着国家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给这些打工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于是这些打工者进入城市后更愿意在城市扎根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方言,从而讲起普通话。 3、以普通话为主流的交流日趋密切:我国的大交通已经建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慢慢加入了这样便捷的交通网,交流联系上日益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个不同大小的移民区,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速度。 4、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外语热潮兴起:近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必然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外语热,讲外语及外语的翻译也是以普通话为基础,所以这也会加快方言的消亡。

客家话

客家话 种类 生活在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语言,有两种。一种是与梅州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也是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兵马南征时,赵佗带领一支人马在江西南部驻扎,在赣江上游的桃江或贡水濂江、湘水,通过定南水、寻乌水下东江,任为龙川县令。东江流域的客家人自秦汉以来一直至今所使用的"水源音",同时又叫做"蛇话"。赵佗,又称赵他,无论是"佗"还是"他",实际上都是指"蛇"。《说文》释:"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古岭南为南蛮之地,到处瘴疠,虫蛇满地,人们"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志》)1996年在东江边发现恐龙蛋化石后,1999年又发现恐龙化石,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是恐龙的故乡。化石历史科学地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为龙蛇之地并不为过。人们说赵佗时的话语,自然就是说"蛇话"了。河源佗城水源音客家话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客家话,可以说是秦朝军队到达广东后的最古老的客家口音的承传。河源、惠州水源音客家话(也称为"老客语")与离之千里与广州方言区千年隔绝的梅州大埔(东晋时期建县)、福建诏安、饶平客家话十分一样,而与梅州音客家话略有区别。这一种老客家话,其发音干脆利落,

富于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听之,仿佛让人听到了几千年前古中原的金戈铁马之音,仿佛使人听到了几千年前的关中地区流行的周朝雅言之音,非常具有刚劲强健之气,实在值得广泛推广。与梅州客家话相比,是一种更加古老的客家话(古龙川,地跨粤中、粤北、粤东、赣南、闽西、闽南等漫长而广阔的地带,这一带的先民,就是古中原地带所带来的古老的语言(来自古中原的客家话,形成于秦汉时期)。 另外一种是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相对水源音老客家话,则相对显得柔和一些。相对于水源音客家话而言,梅州客家话是一种新客家话(形成于宋朝)。如果说水源音客家话富于男子汉的阳刚之气,那么,梅州音客家话则相对显得有两分女性的阴柔。如果这两者完美结合,则可保客家话永葆生机和活力。惠州、河源、东莞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一条是从陕西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一支从中原再经过韶关而来,一支大致沿淮河、过安徽、抵福建、江西、到广东梅州一带,再转到惠州。从梅州来的归善(今惠阳)客家先民,其南迁的路线,大致上是沿淮河到达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边界,然后来到广东梅州一带,最后再由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一带迁移到这块风水宝地,安居在高潭、安敦、多祝、白花、梁化、新庵、稔山、平山、良井、永湖、麻溪坑、淡水、镇隆、龙岗、坪山等山区、半山区。如果惠州、河源客家话与梅州腔客家话实行完

我国7个方言区

我国7个方言区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都是不一样的,自然各个地区的语言习惯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地方语言我们称之为方言,语言学界将我国总共划分成了7个方言区域,分别为: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贛方言和粤方言。如果按使用人口数量排序的话,第一名官话方言是毫无争议的。(参考图1) (图1) 一、官话方言 使用人数:100000万+ 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语言统称,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方言又被称之为是北方方言,不仅辐射范围最大,使用的人口也是最多的。要知道,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普通话,就是从官话方言演变而来。如果将官话方言细细划分的话,还可将它分为东北话、北京话、河南话和西南官话等。 (图2) 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赣方言主要形成时间是在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发展到现在它的使用人数并不算很多,大概在5500万左右的样子。 二、湘方言:4500万+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湘乡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在4500万以上。(参考图2) 三、赣方言:5500万+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江西省 的方言片区十分复杂,不仅有客家话、闽南语也有自己的赣方言。 主要分布在江西境内以及鄱阳湖周边、湘东、闽西北、鄂东南、

四、吴方言:9000万+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吴越语,已有将近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底蕴深厚,吴方言被称为是我国最温柔的方言体系,“吴侬软语” 一词很好的概括出了这种方言的特点。吴方言主要集中在东南沿 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例如: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 江西东北部等地区。300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日,使用人数已经 超过了9000万。(参考图3)(图3) 五、闽方言:8000万+ 闽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及海南四省,使用人口约在8000万左右。 六、粤语:10000万+ 粤方言——又称广东话,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主要分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而且,在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华人社区中也有使用;另外,粤方言还是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现在会说粤语的话,在很多人眼中你就是一个时尚的崽。毕竟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一个省份,其语言和文化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我国甚至全球。粤语以珠三角为中心,在两广、海南甚至东南亚地区华人之间都是使用粤语的。现在粤语已经是香港和澳门两个地区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超1亿人。 七、客家方言:7000万+ 客家方言——台湾省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 (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因为客家人大多 都是从我国中原地带迁徙到全国各地去的,所以就造成客家方 言分布范围广但又比较分散的这种局面。我国广东、福建、 台湾、江西、湖南、浙江和四川等地都有使用客家语言的人存 在。另外,在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使用人口在7000万以上。(参考图4) (图4)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我国的“七大方言区”,你是不是都已经知道了呢?你的家乡话属于哪一个方言区呢?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并已处于濒危境地,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研究和保护。文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客家方言,特别是保护客家俗语重要性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建立赣客俗语语料资源库;要对客家俗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还要重视客家俗语的当代发展研究。 标签:客家方言俗语价值研究保护 “俗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以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具体语言类型。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堪称中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着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客家人心理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透视客家人文化心理的窗口之一。 一、客家俗语的研究现状 正是因为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一)论文方面。有的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探讨客家俗语的语言类型和文化价值。例如:郭起华的《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卢小燕的《从客家谚语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理》(农业考古,2007);温珍琴的《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练春招的《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等。这些文章从不同文化侧面对客家俗语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在文中列举了不少客家俗语例句。 (二)论著方面。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已有一些论著对客家俗语语料进行了搜罗和整理。例如:何石松的《客谚一百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涂春景的《形象化客话俗语1200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冯辉岳的《客家谣谚赏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4)等。以上三部专著均为台湾出版,说明在搜集整理客家俗语语料资源方面,台湾学者走在了前列。大陆方面也稍有类似成果,如陈泽平、彭怡玢的《长汀客家方言熟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此外,罗家珍、林立芳、饶长溶所主编的《客家话通用词典》(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中,辑录了300多条客家地区流行较广的谚语、歇后语。较之单篇论文,这些编著所搜集整理的客家俗语资料要丰富得多。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作者:罗肇锦 今天的题目「方言与文化」,在进入主题之前,先与大家谈谈整个汉方言的演变情况,从中了解几个汉方言间的关系,及其历史上的问题。此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直接来谈方言在文化上的意义,及在文化上帮助我们解决了那些问题。在此部分,举几个例子对大家解释。首先谈方言与国语的问题。方言即是早期与官话对称的东西,早期有所谓雅言、通语、正音,就是官话,我们这里称「国语」,这几个名词里面,大概就属国语用得最菜。国语一词的由来,以我目前手上所看的资料,是满清初年(刚入主中原)时,因惧怕他们整满洲语到满人地区会被汉化,所以就要求当时的满洲八旗人,通通要讲满洲语,还要学会骑马射箭,谓之「国语骑射」,希望他们满洲人,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语言之外,还要会骑射,如此才得以统治大汉天下。没想到至乾隆时,北京城附近大概汉人居住的关系,满洲语几乎也已受到汉语影响,而改变很多,尤其是乾隆年间,实施的制度较开放,不再要求汉人一定要说满语,这样放松之后,使得满汉间的距离被打破,同时汉人数量多,又开始使用许多汉语,满语在受汉语影响下,慢慢演变,成为现在的官话系统。

他们这样地保存国语,所以现在的国语,即是外国人所称的满洲话,后来一直沿用下来。民国初年,曾经有人提议改为别种称呼,其中详细情况,很难找到正确的解答,总之,后来仍沿用国语来称呼官话。今日所见之官话,到底有那些非汉语成分?也就是说国语(满洲话)中加入而形成的,其中有许多非汉语成分,而且以汉语来说,最后期的汉语,等于是客家话。给它一个名称,客语可以说是汉语的终结语言。这样讲或许太过武断,事实上客语也是有别的成分加入,可是整个汉语,改变最大的是客家话之后的几百年中,满蒙语的成分加入。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谈谈。第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儿化」的问题。所有长江流域以南如上海话、广东话、闽语、客语、湘语、赣语等,均无儿化现象。「儿化」的来处,是从满蒙语言成分所带进来的,在华夷译语的对照中,许多词后面都带有「儿」的音,例如「小孩儿」「花儿」,此种习惯带进来之后,便保留下来。因此,今日在台湾不管是河洛人,还是客家人,在念「儿化」时念不出来,因其语言成份中没有此种现象,例如在念「一会儿」时,会儿的ㄦ「ㄦ」化了。「儿化」之「儿」不是独立的成分,而是加在其前面原来句里的附带成分,可见「儿化」根本不是汉语成分,而是满蒙语成分加进来的。第二个例子,日下入声的消失。入声在汉语中,是非常重要的成份,我认为整个汉语入声的消失,就是把汉语现在诗词各方面的最高层次的东西丢

客家方言的形成

在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客家大本营内部,虽然中有南岭之隔,但自古以来,不论是由赣南,还是由闽西出发,进入岭南的通道都有数条。这些通道不仅把赣南、闽西和粤东北地区在地理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为各自人民的相互迁移提供了条件。而大本营地区纵横交错的山脉,却把这一地区从总体上天然地分割开来,从而使这里北与鄱阳湖流域分开,东与闽南相阻,南与珠江流域分割。这一天然独立的地理单元,一方面为客家文化的历史生成提供了空间条件,另一方面又为客家文化保存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系个性,提供了保证。 正是粤闽赣三角地区这广袤的山地丘陵地带,相对与外界隔绝,使之成为客家民系、客家文化乃至客家方言的产生与初步形成的先决条件,同时又因为这片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客家方言受周边的语言文化影响比起其他地区的语言要小得多,客家方言因此进一步发展与定型、成熟。 客家方言的形成原因——地域文化 客家方言它是一种在古汉语基础上独自发展演变并吸收了百越族成份的汉语方言。客家先民原为中原汉人,由于历史上的战乱、饥荒,很早就开始从中原从长江以南迁徙,到北宋末年,有大批中原汉人迁徙到赣南、闽西、粤东交界处,形成以赣江、汀江、梅江流域为中心的连片区域。地理环境由宽阔的平原变成了偏僻的山丘林地,原有的麦作文化变成了盆地的稻作。这群社会生活共同体与中原汉人隔离疏远,与当地原住民却往来密切,共同开发了这片山区。在这种客观环境的变更和客土文化交融下,这一群体的语言发生了不同于中原汉语的变化,既有继承古汉语的一面,又有独自的变化发生。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不与中原汉语发生相同或同步变化的现象,有自己的发展方式,终于演变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即客家方言。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语的关系 客赣关系是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关系中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第一 个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对客赣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的罗常培先生认为它们是 “同系异派”的方言。一直以来,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客赣语最为接 近。确实,客家方言与赣语在语音上的共同点是最多的。然而,词汇 方面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对此作了一番考察——包括横向的渗透 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 本文材料基于客家方言3000多条词汇对照。调查点为闽粤赣各3点, 它们是:梅县(文中出现时简称梅)、揭西(揭)、廉江石角(角)、 永定(定)、武平岩前(岩)、长汀(汀)、石城(城)、安远(远)、 大余(余)。限于篇幅,客赣语相同或不同的词语本文只能列举少量 例证。 一、客赣语词汇的横向渗透关系

客家方言与赣语在地理上连成一片,两个地缘相连的方言之间必 定会产生一些相互交叉的共同点,而在本方言内部显得有所不同。由于 我们有面上的材料作支持,所以,对于客家方言个别点与赣语相同的 词语,我们认为它们明显属于渗透的结果。当然,极个别地缘相距甚远 的条目,如梅县的“快菜[,韭菜]、灶间[,厨房]”等似未必与南昌话有 什么联系,这些词极有可能是偶合。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凡是个 别点与赣语相同的条目绝大多数都是地缘相连的,应该都是受赣语 影响的结果。而且,地缘越靠近,受渗透的条目就越多。如本文调查的 江西境内的3个点中,除去下列共同的部分,石城另有62条、大余另有 56条,安远另有20条与赣语相同。福建境内的3个点中,长汀另有 17 条,岩前另有12条,永定另有2条与赣语相同。而广东境内的3个点除

上举梅县的“快菜、灶间”外,基本上没有哪个点单独有与赣语相同 的词语。 但是,对于客家方言数点与赣语相同的词语,要分清哪些词是同 源关系,哪些词是渗透关系,则并非易事。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认为:若 是某种说法只见于江西省内或少数边界地区而不见于多数其他地方,又 与赣语说法相同,则可认为是渗透的结果。有的词尽管古已有之,但 因多数点不说,就应该是与渗透有关。有的词虽然相同的点少,但地域 上不连成片,则当是偶合,未必与渗透有关。这样,我们可以把下列这 批词看作是向赣语借用的: 词目客家话通行地域小年[,腊月二十四、二十五日] 江西3点卵[,男阴] 江西3点@①(单说)[,女阴] 江西3点土鸡[,小品种鸡] 江西3点清汤[,馄饨] 江西3点@②[,用虎口掐] 江西3点松油[,松

客家话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客家话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追根溯源为古中原汉语。 客家人传统岁时习俗: 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环境对客家方言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影响

环境对客家方言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影响 12级地理科学一班 27号薛文强 摘要:从20 世纪开始, 就有学者对客家群体及客家方言进行研究, 特别是近20 年来, 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更是向纵深发展。客家方言是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客家方言的产生、发展及演变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环境与客家方言的关系不仅有助了解客家方言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更好的理解客家方言,也更有利于保护客家方言、构建汉语科学大厦。 关键字:客家方言;环境;发展演变 语言的产生、发展及演变,以及分布格局等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语言本身是环境的产物,①方言的形成受到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方言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人们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现代语言学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它不仅能反映某一地方特有的现象,也能揭示一些地方的共同联系,显示古今。语言自身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差异往往会促进或阻碍语言的传播,久而久之,总会形成不同的语言景观。那么,环境对客家方言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 客家方言是中原汉族南迁的产物,是北方移民语言与华南土著居民语言长期“交 互作用”的结果。客家方言音韵极接近唐五代至宋初时的中原地区语言,但词汇则受南方土著语言影响深刻。②同时客家方言的形成史就是客家先民远离故土向南迁移,并向各地辗转迁移的历史。 1、客家方言的产生 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迁徙中。第一次迁移以五胡乱华引起,自东晋至隋唐,主要迁入赣江上下游地区;第二次迁移是由于唐末黄巢起义,主要迁入赣南、闽西、粤东北;第三次迁移是自宋高宗南渡,元人入侵起,主要由赣南、闽西迁往粤东北;第四次迁移是基于人口膨胀和满族人入主中原,主要由客家聚集区迁往粤中、滨海地区与川、桂、湘及台湾,部分迁往贵州;第五次迁移自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土客”大械斗和太平天国事件的影响。一部分客家人分迁广东南路与海南岛等地现状③,最终形成汉族的一个新民系。他们的祖先多因中原战乱等原因从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民族新民系,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可见客家方言的产生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客家方言趣谈

客家方言趣谈 CRI客家之声,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李杰,非常高兴在《客家天地》节目中与您相会。听众朋友,客家人有一句古话: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我们一直以来都将保留说正宗的客家话,作为传承客家文化和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在这期节目里,我们就来谈谈我们的祖宗言――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家先民南迁以后,多在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为原居住地,定居于偏僻闭塞的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受外来的渗透较少,而且在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保存了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礼俗,同时也形成了独立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梅州客家风情》的作者谢永昌一直以来对客家方言颇有研究,他向我们介绍说: “梅县话属客家方言,而且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标准音。梅县话的声母有18个,韵母有75个。梅县话有六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梅县话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入声,也就是阴入、阳入,第五声、第六声。” 听众朋友,以上就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梅县话在语言上的特点。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不想在这方面作太多的阐述。作为一个在外地生活了较长时间的客家人,回到梅州后,可能都会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梅州人凡事都特别喜欢取个“意头”也就是“好兆头”。我想这大概也是中原文化在梅州这块土地上的“发扬光大”吧?!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往往借助方言中的同音或谐音字来取吉祥之兆。就拿结婚办喜事来说吧,其中就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谢永昌介绍说: “比如嫁娶办喜事时吃藕,寓意为良缘佳偶;吃枣子,寓意早生贵子;嫁妆里要有柏叶,寓百年偕老;还有长命草,取意长寿;万年青,寓意永葆青春;结婚嫁妆里还有灯盏,取意添丁等等。” 此外,客家人每逢学校开学,送子入学那天要给孩子吃葱、蒜,寄予孩子聪明、善算的美好愿望。这种用方言的同音或谐音来取意的例子在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用韭菜则表示久长;芥(音个)菜表示多计谋;芹菜表示勤奋,旧时又有以采芹寓入学即中秀才的。谢永昌继续介绍说: “梅州历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科举时代人们对于功名十分看重。仅清代来说,梅县中进士的就有90名,18名翰林。凡是做好事,人们喜欢用鸭取意登科甲,也就是说预兆能中举,中进士等;有些用鲢,取意联捷,即头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有的用蟹寓意中解元,即中举人的第一名,也许是省市第一名;粽寓中式、高中;糕寓登高第,也寓意‘步步高升’。” 另外我们再说回到办喜事方面吧。对于喜宴的菜肴,客家人往往用蚝豉,也是取谐音,寓意“好事”;用发菜寓意“发财”;吃肉圆取意团圆、圆满;猪红取其“红”寓鸿运,大

广东兴宁市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 广东兴宁市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of Guangdong Xingning Hakka dialect grammar 学生姓名赖远科 所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所在班级文学1101班 申请学位学士学位 指导教师张伟职称讲师 副指导教 职称 师 答辩时间2014年 6 月8 日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导言 .. (1) 1 兴宁客家话研究现状 (1) 2 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 (1) 3 语料来源 (2) 第二章兴宁市人文地理及方言音系 (2) 1 兴宁市人文地理情况 (2) 2 兴宁市客家话音系 (3) 第三章词法研究 (4) 1 名词 (4) 1.1 名词的词缀 (4) 1.2 名词的兼类 (5) 2 代词 (6) 2.1 人称代词 (6) 2.2 指示代词 (7) 2.3疑问代词 (7) 3 助词 (7) 3.1 结构助词 (7) 3.2 动态助词 (8) 3.3 语气助词 (8) 4 介词 (8) 5 动词 (9) 5.1 动词的重叠形式 (9) 5.2 动词的体貌 (9) 6 程度副词 (11) 第四章句法特点 (13) 1 比较句 (13) 2 处置句 (13) 3 被动句 (14) 4 疑问句 (14) 4.1 是非问 (14) 4.2 特指问 (14) 4.3 选择问 (14) 4.4 正反问 (15) 5 来去句 (15) 6 特殊语序 (15) 结语 (16) 鸣谢 (17) 参考文献 (18)

梅县客家方言概况

梅县客家方言概况 财经传媒系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王丽萍141602127 摘要: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家先民南迁以后,多在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为原居住地,定居于偏僻闭塞的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受外来的渗透较少,而且在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保存了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礼俗,同时也形成了独立的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梅县话属客家方言,而且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标准音 关键词:梅县客家方言来源、语音、词汇、语法

一、梅县客家方言的来源 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一个新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 二、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语法特点 (一)梅县话的声母有17个(包括零声母)b、p、m、f、v、d、t、n、l、z、c、s、g、k、ng(以及ng的变体)、h、零声母 梅县话声母特点: 1、没有普通话所具有的舌尖后音[zh ch sh]和[r] 2、[zh ch sh] 、[g k h]与齐齿呼相拼的字,其声母与普通话里的[j q x]相对应。 3、舌根音[g k]与齐齿呼相拼时,其发音部位有前移现象,与开口呼或合口呼拼合时,发音部位一般不前移。 (二)梅县话的韵母有74个,其中“开(元)尾韵”22个,“鼻尾韵”26个,“塞尾韵”24个,自成音节的“鼻韵”2个。 梅县话的韵母有如下特点: 1、没有“撮口呼”。普通话读撮口呼的字,梅县话大都读成齐齿呼,少数读合口呼。 2、 I和i都能与[z c s]相拼,是两个音位。 3、[-ian]和[-iat]只与声母[g k ng h]相拼,[-ien]和[-iet]只与[g k ng h]以外的声母相拼,构成互补关系。 4、有自成音节的鼻韵[m]和[η],它们不跟任何声母相拼。 (三)梅县话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平声和入声各分为阴阳,共有六个声调。

从客家方言的文化来看历史的发展

从客家方言的文化来看历史的发展 客家话集万语之长,成为一种独特的方言,主要在广东等地有出现,最主要的使用人群就是历史上的移民者。下面是分享的客家话的来源与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认为,客家人最早是随着古代几次战争和时局动荡时期的移民潮,从北方迁移到华南的。 他们的祖先是从今河南省、山西省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在地语言的特色。客家人祖辈原是中原汉族。而现代客家语中仍在使用的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包括同样也能在其他南方方言(语言)中找到的字尾辅音[-p][-t][-k],却在一些北方话中消失了由于客家人的迁移,客家语会受到客家先民迁移到地区的方言的影响。例如,在客家语、闽南语和粤语中能发现许多共用词汇。例如:香港新界原居民的围头话(属于粤语)之用语“掌牛”(看管牛只),与客家语之“掌牛”(zong ngiu)相同。 客家话主要的特点客语各方言地方特色很强,环绕梅县区的有平远、大埔、蕉岭、兴宁、五华、丰顺等县,几乎每个县的客家语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种独立的方言。举例说:兴宁话并没有以[-m]或[-p]声结尾的字,而是把它们溶入了[-n]及[-t]音里。再举例,远离梅州的香港口音,中元音[-u-]已经消失了。因此,以“光”为例,梅县读作[ku??44],香港的客家人会把它读成[k??33],与邻近的深圳

的客家人的口音相近。 在不同的客语方言里,声调也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的客语都具有入声,共有6~7个声调。在长汀城关话里,入声消失了;东江本地话(水源音)等方言则保留了早期客语去声分阴阳的声调特点,而共有七个声调。台湾的海陆客家人迁自海丰与陆丰。海陆腔有汉语难找的后齿龈音龈音([?],[?],[t?])。而台湾的另外一种主流客语四县腔,则是来自嘉应州(现为梅州市)的蕉岭、平远、兴宁和梅县四个县的腔口。 客家话的介绍客家语(Hak-ka-ng?),简称客语(Hak-ng?),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亻崖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 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语。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在台湾以四县腔为代表。 客语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和四川、陕西部分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南洋各国一些华人社区。 历史上,客语曾是兰芳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官方文书中。因客家人传统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语的传承依赖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

客家方言的谚语

客家方言的谚语 导读: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一种熟语,是人民群众喜爱的口头语言。以下是客家方言的谚语,欢迎阅读。 拳头拢过壁。花被盖鸡笼。 穷人食贵米。打屁安狗心。 手长衫袖短。民以食为天。 痾屎揦倒牛墩。新殡缸三日新。 烂泥糊唔上壁。寒狗唔识热天。 金乌蝇一肚屎。眼眉毛八尺长。 牛头唔对马嘴。食饭快,屙屎粗。 人比人,气死人。石灰箩,到处迹。 人带面,树带皮。牙射射,想食蔗。 锡外甥,摸脚踭。左耳落,右耳出。 朝见口,晚见面。人一走,茶就凉。 食饭快,屙屎粗。牛耕田,马食谷。 雷公头占韭菜地。车到山前必有路。 皇帝唔急太监急。久病床前无孝子。 烂船也有三斤钉。清官难断家务事。 死猪唔怕沸水碌。人心唔足蛇吞象。 条条马囹臭汗酸。做了家娘当心舅。 公婆相撑冇好口。隔离阿婆饭过香。

食死老公睡烂席。灶头洗碗有相磕。 食屎食到黄豆片。盲猫公有死老鼠。 痾屎唔出赖狗掌。人善人欺天不欺。 偷鸡唔成蚀把米。人逢喜事精神爽。 看死狗牯叼死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屎忽冇虫拿显(蚯蚓)钻有条草,就有点露水。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 一芽知春,一叶知秋。睡多梦多,食多屙多。 小时偷针,大来偷金。学坏三天,学好三年。 靠山食山,靠水食水。西装滑靓,荷包干净。 看树看根,看人看心。瓜熟蒂落,藕断丝连。 人穷不语,水平不流。流水无情,落花有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娶只心舅,卖只赖依(儿子)。西装腊靓,荷包干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得人钱财,代人消灾。人望神恩,草望春生。 河山易改,品性难移。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牛事冇了,马事又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再好龙床唔当涯狗兜。 初学剃头遇到胡须佬。牛和马比,蹄基都晓脱。 做死一世和尚打烂斋砵。六月凳板凉,十月糯饭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