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沙漠的绿洲》课文中,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四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沙漠的绿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借助具体语言材料,了解联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了解联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沙漠中的绿洲》这边课文,从飞机上看,阿联酋到处是——引说(白茫茫的一片),那里骄阳似火、沙尘漫天,环境无比恶劣。但是,仔细看,你会看到许多绿洲。(白板出示迪拜城市绿化图)。

2.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绿洲多?(白板隐形功能显示“星罗棋布”词语以及图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今天我们就走进其中的一座城市去看看。(白板出示迪拜风景图),学生谈感受。白板拉出“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指生读。

2.生自由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城市原来样子的语句。指生答。

白板出示:原先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

之地!(板书:不毛之地)

3.指生读,点击“不毛之地”,白板放大功能,醒目。

4.原先的不毛之地(点击白板显示图片),如今已是——点击图片翻转呈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对比引发

学生质疑。(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5.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呢?

6.阿联酋人民为了在沙漠中建设绿洲做了哪些事?

7.默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同桌交流。

8.全班交流

9.出示句子: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1).指生读。

(2).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写的有什么特点?指生答。(相机突显三个“买来”)

(3).其实这句话可以简单地说,谁试试?指生说。(相机去掉屏幕遮盖显示句子: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

10.为什么要连用三个“买来”?自己试着读一读作比较。

11.原先的不毛之地,环境无比恶劣,没有适宜的泥土怎么

办?(白板气球演示“买”)没有淡水怎么办?(白板气球演示“买”)

没有树苗和花草怎么办?(白板气球演示“买”)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四下18沙漠中的绿洲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8 沙漠中的绿洲 市中区实验小学杜蕾 2006年11月被评为区首批课改标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价、劣”等6个生字并规范书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或查资料理解“恶劣、代价、星罗棋布、不毛之地、盐碱地、侍弄”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沙漠、绿洲的成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并学习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认识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仔细观察图片,能恰当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从而进一步感受绿洲城市的壮观、迷人,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5.学习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追求。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交流资料体会,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标画、体验、讨论、交流、深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从而感受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改造生存环境的壮举,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借助图画,让沙漠和绿洲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清晰更具体。并能运用文中词语练习写话,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 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沙漠中的绿洲

1沙漠中的绿洲 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qiú)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2[①既然沙漠是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阿联酋特殊的地理环境。 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3[②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③这句话有什么含意?]4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④写原来的环境有什么作用?]5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6[⑤这句话表现了阿联酋人民怎样的生活态度?] 1 ? 2 ①这样写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②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非常珍惜花草树木,不忍心去伤害它们。 4 ③说明阿联酋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要种活一棵树代价高昂,也说明阿联酋政府对植物非常重视。 5 ④原来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开辟绿洲的艰辛。 6 ⑤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坚定执着的追求。

段导读:间接描写,通过对比告诉我们阿联酋为植树种花所付出的代价。表现了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7决心和对美好生活坚定的追求。 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浇水。 段导读:这是一个过渡段,自然引出下面和园林工人的对话。 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我们指着那些树和草皮问。8[⑥“我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9[⑦连用三个“更”字有什么作用?]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段导读:园林工人侍弄花草的过程,表现了阿联酋人民的辛勤和对美丽环境的强烈追求。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用勤劳创造美丽环境。 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10[⑧“像爱护孩子一样”赞美了什么?]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因为有了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赞扬了阿联酋人民的勤劳。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练习朗读课文。 世界地图,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你们了解沙漠吗? 7 8⑥因为“我们”听说植被下面都有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可是工人仍然在浇水,对此,“我们”感到不解。9⑦连用三个“更”字,突出了雨雾淋洒之后花草树木青翠动人、更加美丽的样子,赞美了阿联酋园林工人的辛勤和对花草树木的爱护细致入微。 10⑧赞美了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精心呵护。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 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 学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课文开 篇写作者从飞机上俯瞰阿联酋,发现在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有 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么这些绿洲是怎么出现的呢?学习啦为大家 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 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和 学生共同学习,我觉得,有以下成功的地方: 1、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导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 探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为了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遵 循“精、巧、深”的原则,设计了“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阿拉伯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建造成绿洲的?请用‘—’划出有关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并在旁边做词语批注。”和“文中 什么地方写了阿联酋人民把花草树木当作孩子一样来呵护呢?用 ‘┄┄’画出有关句子。合作探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精心爱护花草 树木呢?”这样的导学问题,统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读、圈、悟、再读,体会在沙漠中建造绿洲的困难和艰辛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 树木的精心侍弄和爱护、珍惜。这样的问题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既有深度,又有探究性,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不管是自主学习时,还是小组交流时,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2、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写一写体会、环保宣传语,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说一说自己的 体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阿拉伯人民花的代价大。课上,我引 导学生算一算我们这儿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所花费的钱,让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d10975400.html,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d10975400.html,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d10975400.html,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18、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设计栏创意更改栏 18、沙漠中的绿洲 执笔:周亚萍 审阅:唐颖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星罗棋布”、“不毛之地”、“纵横交错”、“侍弄”等词语意思,理解三个“买来”、“挖去”等词语的含义。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板书“沙”字: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何为“沙”?指名答。(少水为沙。:板书“漠”字: 什么是“漠”?指名答。(无水为漠。师提示“莫”字古 汉语中有“没有”的意思。) 那么“沙漠”是什么?(没有水或缺少水的地方。) 2、跟读“沙漠”。 出示沙漠图片,播放风声,指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 大屏幕出示一组词语:环境恶劣寸草不生不毛之地 漫天尘土飞沙走石渺无人烟 生齐读。师指导读出沙漠的荒凉和毫无生机。 3、板书洲”字,说意思。(水中的绿地,绿洲”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师:沙漠中的环 境如此恶劣,可是我们人类却在沙漠中营造了一个个绿洲。 出示绿洲图片,播放鸟鸣的声音。(师描述,将学生引入情景:阿联酋的沙 漠浩如烟海,块块绿地就如同大海中的绿色岛屿,所以叫绿洲)

教学设计栏创意更改栏 看着眼前的绿洲,你想到了哪些词? 4、师补充出示词语: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草木丛生 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生机勃勃 生齐读。试读出绿洲的勃勃生机。 5、补充板书课题,生齐读(18、沙漠中的绿洲)。质疑:看了这个课题,在你心里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穷山恶水,怎么会有绿洲呢?沙漠中的绿洲在什么地方?绿洲是怎么来的?那里是什么样的?以前又是什么样的? 在这样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呢?我们不禁感到一一(生回 答:奇怪、疑惑、惊叹……)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课题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求:仔细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阿联酋迪拜 代价眨眼星罗棋布精心侍弄漂亮霎时纵横交错源源不断 ②、正音。齐读。 ③、逐段指名朗读,标出自然段。帮助学生读顺课文。 ④、理清文章脉络,进行分段(三段、四段都可以) 三、今昔对比,感受变化。 1、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图片上沙漠的恶劣环境,那么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以前的沙漠的呢,找出来好好读读。 (出示文字。——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 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指名读,你从哪里感受到沙漠环境的恶劣(白花花的盐碱、硬硬的壳、不毛 之地) 反复读 2、师: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现在的阿联酋? 教学设计栏创意更改栏 (出示文字一一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

201-18沙漠中的绿洲-2

课 题 18、沙漠中的绿洲 第1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活学生已有的积累,交流对沙漠的认识;围绕 文章中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通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绿地,爱 护树木的习惯。 理解:“沙漠”、“绿洲”进行对比、辨析,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简单运用:运用关联词说话。 复杂运用: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体会阿 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创见:把学习本文后的一些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下来,也可以写一写以后的打算或自己的设想。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体会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教学过程 关注差异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 恶劣() 侍()弄 适()宜 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过渡: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精读一、二自然段,了解“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 教师相机板书: 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 、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是什么样的 (1)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示句子: “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2)这个地方美吗?谁能读出它的美? (3)那些词语更能突出它的美?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 沙漠中的绿洲|

18.沙漠中的绿洲 【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的课文。课题中的“绿洲”并不是沙漠中自然形成的地方,而是指阿联酋茫茫沙漠中有绿树、鲜花的美丽城市。阿联酋的这些城市绿洲,全是人工建造的,阿联酋人民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这些沙漠中的绿洲来之不易、极其宝贵,所以阿联酋人民倍加珍惜。纵览全文,“飞机上往下看”“来到迪拜访问”“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循着这些词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绿洲与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将培养孩子和“精心侍弄”花草进行对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联酋人民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种种困难,植树种花、精心护养,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观察写话,积累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观赏图片,了解沙漠。 欣赏沙漠图片,哪些同学了解“沙漠”,“沙漠”留给你什么印象?(无边无际,黄沙满天,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干旱酷热,缺乏水分,环境恶劣)。 读一组有关沙漠的词。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理解绿洲:沙漠中有水有草的地方。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那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课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2

18沙漠中的绿洲教案

18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能通过仔细观察课文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的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读课题——《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出示PPT中的沙漠图 二、学习第二段: 1、请打开书,你能从第二段中,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吗? (出示: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笼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沙漠是——不毛之地! 什么叫“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土地荒凉、贫瘠。这里毛的意思是: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 这里为什么会被称为“不毛之地”?仔细读这两句话,品味一下。(土硬且咸,水也咸,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植物无法生长)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突出沙漠的特点。 2、仿佛经受了阿拉伯神话中的魔法,不毛之地中奇迹般地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这绿洲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这绿洲是怎样的呢?引读: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引读“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出示PPT中的迪拜美景图。 3、学到这里,你们脑中有没有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质疑: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怎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绿洲的?

是的,跟老师想的一样!请再仔细读一读第二大段,这里都告诉我们啦! 相机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概括分析:是阿联酋的人民花费了巨大的物力财力与精力才把沙漠改变成绿洲的。)4、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 这一句与原句比,意思不变,而且更加简洁了。那么能不能用这句替换掉原句呢?为什么?(原句更加突出这是种植树木的一切都要买,更能反映改造成绿洲的艰难与代价高昂。) 作者用了三个“买来”,你觉得他们仅仅是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吗?他们还买来了什么?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买来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希望、买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买来良好的人类生存的环境) 5、他们到底付出了怎样高昂的代价呢? 用书上的话来告诉我。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来算一笔帐,在我们城市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至少需要十万元。照这样算,如果一个中心公园有5000棵树,平均每棵10万元,那一共就是:10万×5000=(学生回答:5亿!) 可是,除了树,还有花、草,要花的钱还远远不止这5亿!还要更多更多。 所以,老师认为这里的句号可以改一下。(感叹号)能讲讲原因吗? 6、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你一定会为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培植树木花草,建造绿洲的精神所感动。但如果这一段少了这样几句话,你觉得会怎么样呢: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衬托) 很明显,少了这几句话,感觉大不一样。反过来说,正因为这几句对阿联酋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介绍,才让我们对“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样的描写有了很深的体会,从而更为阿联酋人民不畏艰难,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的精神所感动。(衬托) 7、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阿联酋人民为把沙漠建成绿洲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吗?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 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部分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三维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全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