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传输规约(南自)解析

基于以太网的传输规约(南自)解析
基于以太网的传输规约(南自)解析

变电站保护和测控系统站内传输规约

一. 前言

1.本规约参考了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传输规约(以下简称103规约),针对不同的网络结构,提出了2种链路传输方式,但都采用103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根据103规约的要求,新研制的保护、测量、控制设备必须采用该配套标准的兼容范围,不能满足的部分采用通用分类服务完成。因此本协议适用于新研制的产品。1.1 标准的103规约传输方式(以下简称方式1)

本方式只适用于一主多从的网络结构,如:多点星形、多点环形、多点共线;当然也适用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其链路传输规则采用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传输方式。传统的RS-485网络采用本方式。

2.2 扩充的103规约传输方式(以下简称方式2)

对于对等网形式多主站或单主站的网络结构,为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自(特)发事件及变化数据必须主动上传,因此在方式1的基础上(仅采用103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链路层采用网络传输规则(包含源和目的地址、数据是否有效传送等)。以太网结构可采用本方式。

2.传输帧格式

方式1采用两种形式的帧格式FT1.2(P85):固定帧长帧格式和可变帧长帧格式。固定帧长帧格式是一种简化的非标准的传输帧格式,用于提高本方式下的传输效率。

方式2采用可变帧长帧格式。

3.应用服务数据单元P8

本规约采用103规约定义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链路规约数据单元中不得包含多于一个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兼容范围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中:

类型标识TYP=<1~31>(见P10);

传送原因CON=<1~63>(P11);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0~254>为站地址、<255>为广播地址;

功能类型FUN=<128>距离保护、<160>过流保护、<176>变压器差动保护、<192>线路差动保护、<254>通用分类功能类型、<255>全局功能类型;

信息序号INF(P12~17,表8~18);

兼容范围内的信息优先使用,以提高报文的响应速度。

4.报文信息的分类及优先级P134

本协议将主站和子站的报文信息按照发送的优先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图1-2报文的优先级

5.链路服务级别P90

图1-3方式1通信采用的链路服务级别

6.链路传输规则:

6.1 方式1采用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传输方式。P89

6.2 方式2采用平衡传输方式。

由主站启动的传输服务,采用方式1的传输方式;由子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采用链路服务级别s1(发送/无回答)的服务方式,对于事件类信息需由链路层确认发送成功或失败。

遥信变位、遥测变化、SOE事件、定值修改结果、操作结果、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等采用子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规则。

子站无数据变化或无事件发生时,不主动发生事件启动触发传输服务,只按非平衡式链路传输规则进行传输。子站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也可由主站总查询。

二.报文类型及用途

1. 固定帧长报文

仅适用于方式1

1.2 由子站应答报文(监视方向)

2.可变帧长报文,适用于方式1和方式2 2.1 由主站发往子站的报文(控制方向)

2.2 由子站发往主站的报文(监视方向)

三.报文定义

1.固定帧长报文

仅适用于方式1

1.1 下行报文(控制方向)

1.1.1 复位帧计数位、复位通信单元P94

1.1.2召唤1级用户数据P95

1.1.3召唤2级用户数据P95

1.1.4

1.2 上行报文(监视方向)P95~96

1.2.1

1.2.2 忙帧

1.2.3

1.2.4

2.可变帧长报文

几点说明:

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0~255>:一般地与链路层地址一致;有重复功能(如多CPU)时作为分地址,第1个与链路层地址一致,依次递增,但不等于<255>。<255>为广播地址。

2.1下行报文(控制方向)

2.1.1 兼容报文

2

注1:实时时钟采用二进制表示。

2.1.1.2 总查询(总召唤)的启动ASDU7

2

2.1.2 通用报文2

2

2.2 上行报文(监视方向)2.2.1 兼容报文

2.2.1.3 被测值I

2.2.1.4 具有相对时间的带时标的报文被测值2.2.1.5 标识报文P27

2.2.1.8 被测值II

2.2.1.9 被记录的扰动表

2.2.1.10 扰动数据传输准备就绪

2.2 .1.11 被记录的通道传输准备就绪2.2.1.12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准备就绪2.2.1.13 传送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2.2.1.14 传送结束

2.2.2 通用报文

2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专题

资料编码产品名称 使用对象产品版本 编写部门资料版本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专题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日期修订版本作者描述

目录 1 以太网标准 5 1.1 以太网标准 5 1.2 IEEE标准 5 1.3 物理层 8 1.3.1 以太网接口类型 8 1.3.2 电口 8 1.3.3 光口 11 1.4 FE自协商 12 1.4.1 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13 1.4.2 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14 1.4.3 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16 1.4.4 GE自协商 18 1.5 物理层芯片和MAC层芯片接口简介 19 1.5.1 MII 19 1.5.2 MDIO管理寄存器 20 1.5.3 RMII 20

1.5.4 SMII 21 1.5.5 SS-SMII 21 1.5.6 GMII 22 1.5.7 TBI 22 2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23 2.1 以太网的帧格式 23 2.2 以太网的MAC地址 25 2.3 CSMA/CD算法 26 2.3.1 CSMA/CD发送过程 27 2.3.2 CSMA/CD如何接收 28 2.4 半双工以太网的限制 31 2.5 以太网流量控制 34 2.5.1 反压(Backpressure) 34 2.5.2 PAUSE 流控 34 关键词: 以太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局域网城域网协议标准祯结构

摘要: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以太网的标准,以太网在各个传输层面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方式以及控制方式。 缩略语清单: 无。 参考资料清单 无。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专题 1 以太网标准 1.1 以太网标准 局域网(LAN)技术用于连接距离较近的计算机,如在单个建筑或类似校园的集中建筑中。城市区域网(MAN)是基于10-100Km的大范围距离设计的,因此需要增强其可靠性。但随着通信的发展,从技术上看,局域网和城域网有融合贯通的趋势。 1.2 IEEE标准 IEEE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IEEE组织主要负责有关电子和电气产品的各种标准的制定。IEEE于1980年2月成立了IEEE 802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指定有关局域网的各种标准。IEEE 802委员会由6个分委员会组成,其编号分别为802.1

最新376-2报文解析

Q / GDW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报文解析示例 1.硬件初始化 下行数据:68 0F 00 41 01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44 16 68 //起始字符(68H) 0F 00 //长度L 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 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集中器下行的通信模块所采用的通信方式类型,不同的通信方式决定用户数据区中的数据构成和格式,本部分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定义和描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14 D0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 。 01 //应用功能码AFN=0x01,初始化命令 01 00 // 数据单元标识Fn ,F1:硬件初始化 44 //帧校验和 16 //帧结束符 上行确认:68 13 00 81 01 00 40 00 00 00 00 01 00 FF FF 00 00 C1 16 68 13 00 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 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集中器下行的通信模块所采用的通信方式类型,不同的通信方式决定用户数据区中的数据构成和格式,本部分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定义和描述

D14D0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 00 //AFN=0x00,确认/否认帧 01 00 //数据单元标识Fn=1,确认 精品文档

103报文详细解析

103规约转出软件实验报告(改进版)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0 04 44 16 目的:给地址为04的装置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10 //固定帧长起始字符 40 //控制域 04 // 44 16 子站回答:10 20 04 24 16 目的: ACD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 10 7a 04 7e 16 目的:向地址为04的装置发请求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15 15 68 28 04 05 81 04 04 b2 03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01 00 01 00 9b 16 (ASDU5,CON=28,COT=4) 68 //启动字符 15 //报文长度 15 //报文长度 68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类型标识,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公共地址 28 04 05 81 04 04 //功能类型,信息序号, 兼容级别,8个ASCII b2 03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4个自由赋值 01 00 01 00 /////////////////////////////////////////////////// //连路用户数据 9b //校验和 16 //结束字符 (ASDU5,CON=28,COT=4) 80 00 目的:子站以ASDU5(复位通信单元)响应主站的召唤。并ACD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10 5a 04 5e 16 目的:向地址为04的装置发请求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15 15 68 08 04 05 81 05 04 b2 04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01 00 01 00 7d 16 (ASDU5,CON = 08,COT=5)

HN-2000系列保护装置103通信规约

HN-20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103通信规约 (版本:V1.00) 在地的内电层上,分割有AGND DGND DGND1,但AGND DGND1是在DGND层内再次分割的,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再次分割了就应该被定义为AGND DGND1,实际上PROTEL却认为AGND DGND1与DGND重叠了,使用规则检查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在同一层上分割多个区域,分割线是可以重叠的,但区域不要重叠,我同学有过这样的教训。 合肥合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二○○九年九月

1 范围和目的 本规约基于电力行业标准DL/T 667-1999 (IDT. IEC 60870-5-103)下的通信接口规范,定义了HN-20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通信协议,描述了数据格式、控制序列等。 本规约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HN-20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与监控系统的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约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约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667 1999:远动设备和系统 - 第5部分:传输规约 -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Q/GDNR420-200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网络通信应用层规约。 3 定义和缩写 本规约采用的定义,严格按照DL/T667 1999:远动设备和系统 - 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中的定义。 3.1 控制方向 从控制系统到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的传输方向。 3.2 监视方向 从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到控制系统的传输方向。 3.3 控制系统 作为通信链路的主站,即按照DL/T667 1999定义的主站。 3.4 缩写 A 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 IED 智能电子装置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4 DL/T 667-1999(IEC60870-5-103)通信规约简介 详见:远动设备和系统 - 第5部分:传输规约 -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DT.IEC60870-5-103:1997标准)。 4.1 物理层 4.1.1接口标准 串行通信方式:EIA RS-485接口。

万兆以太网规范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0GBase-ER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 年的IEEE ,2004 年的IEEE ,2006 年的IEEE、IEEE 和2007 年的IEEE ;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在这 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 (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 以介绍。 1 ?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 和10GBase-LX4 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 ),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 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艸线径0M3 (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 ^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叩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 ),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m多模光纤的FDDI网络和100Base-FX网络中的有效传输距离为220m,而在OM3光纤中可达260m,在连接长度方面,不如以前的10GBase-LX4规范,但是它的光纤模块比10GBase-LX4规范光纤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电源消耗。

101规约报文解析

101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速查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9 4F 98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请求链路状态命令。 子站回答:10 0B 4F 5A 16 目的:子站向主站响应链路状态。 ●主站发: 10 40 4F 8F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46 01 04 4F 00 00 00 11 16 (ASDU70,CON=28,COT=4) 目的:子站以ASDU70(初始化结束)响应主站的召唤。并ACD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 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后面跟随时间同步和总查询。 2、对时 ●主站发:68 0F 0F 68 73 00 67 01 06 00 00 00 CD 85 36 0D 1E 0C 04 A4 16 目的:给地址为0的子站发对时命令。 对时时间为:04年12月31日13时54分34秒253毫秒 报文解析:

子站发:68 0F 0F 68 80 00 67 01 07 00 00 00 F7 01 36 0D 1E 0C 04 58 16 目的:以ASDU67响应主站对时命令。 3、 总召唤 ● 主站发:68 09 09 68 53 4F 64 01 06 4F 00 00 14 70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 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 主站发:10 5A 4F A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的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64 01 07 4F 00 00 14 46 16 目的:子站响应总召唤,ACD 位置1。 ●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主站向子站召唤1级数据。 子站回答:68 87 87 68 28 4F 01 7F 14 4F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E7 16

siemensT103规约使用指南参考解析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 通信规约 1. 通信接口 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线路 空闲状态为1。 1.3 通信速率:可变。默认9600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 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 10 H 启动字符 CODE 控制域 ADDR 地址域 C S 代码和 16 H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2 68 H ————启动字符1(1byte) Length ————长度(1byte) Length ————长度(重复)(1byte) 68 H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CODE ————控制域(1byte) ADDR ————地址域(1byte) ASDU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C S————代码和(1byte) 16 H ————结束字符(1byte)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字节数+2 2.3 控制域 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 0 1 1 (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PRM=0由子站至主站。 (B)FCB(桢记数位)。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反。主站为每个从站保存一个FCB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文的FCB 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若重发3次后仍未收到预期应答,则结束本轮传输服务。 (C)FCV (桢记数有效位),FCV= 0表明FCB的变化无效,FCV=1表明FCB的变化有效。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不考虑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FCB状态,这些桢FCV常为0

(完整版)以太网控车基础技术规范-

名称以太网控车基础技术规范编号 版本

目次 1.目的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缩略语 (2) 4.设备规格 (3) 4.1 以太网线 (3) 4.2 通信连接器 (3) 4.3 终端设备 (3) 4.4 交换机 (4) 5.以太网配置 (5) 5.1 MAC 地址分配 (5) 5.2 IP分配 (5) 5.3 线序及模式配置 (5) 6.数据帧格式 (5) 7.过程数据端口及周期分配 (7) 8.安全通信相关要求(关键设备:网络主控、牵引、制动、信号) (7) 8.1 数据表示 (7) 8.2 安全措施 (8) 8.3 校验(SC-32) (8) 8.4 源设备身份标识(SID) (9) 8.5 安全数据报文(VDP) (10) 8.6 排他性 (11) 8.7 时间参数配置(以下参数均由应用程序参考下方说明进行设置) (11) 8.8 安全数据源(SDSRC) (11) 8.9 安全数据宿(SDSINK) (11)

1.目的 本文档作为以太网控车的基础技术规范,用于规范参与以太网控车的通信介质、车载设备电气接口、通信接口,指导以太网控车的方案执行。 本文档适用于采用以太网控车的动车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序号标准 18 IETF RFC 1901 3.术语缩略语

序号标准 19 WNDS 4.设备规格 4.1 以太网线 以太网电缆应采用符合ISO/IEC 11801 的超 5 类屏蔽双绞线。车辆内部连接以太网电缆和跨车辆(永久车钩或半自动车钩)连接以太网电缆的线径应至少采用22AWG。如果以太网电缆应用在自动车钩上,应考虑使用更大线径的以太网电缆,终端设备与交换机设备之间,交换机设备与交换机设备之间以太网线缆需采用交叉线。 4.2 通信连接器 以太网连接器采用符合DIN EN61076-2-101的M12 D型编码连接器。在设备端采用插孔,电缆端采用插针。临时设备(例如PTU)可采用RJ45 连接器。M12 连接器示意图如下: 4.3 终端设备 以太网终端设备包括TCU、BCU、APU 等具备以太网接口,连接至以太网交换机上的设备。终端设备的参数要求见下表:

DL T645-1997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DL/T645-1997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1、范围 该通信规约适用于本地系统中多功能表的费率装置与手持单元(HHU)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的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方式,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 2 、引用标准 GB/T3454-1994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T9387-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DL/T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IEC1142--1993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本地总线数据交换 ITU-TV。24—1993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点特性 ITU-TV。28—1993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 接口电路定义表 3 、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本协议采用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用点连接成为可能.RS-485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3.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ESD)±15kV(人体模式)。 3.2 共模输入电压:-7V~+12V。 3.3差模输入电压:大于0.2V

3.4驱动输出电压:在负载阻抗54欧姆时,最大5V,最小1.5V 3.5三态方式输出 3.6半双工通信方式。 3.7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3.8在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有效传输不小于1200m 3.9总线是无源的,由费率装置或数据终端、提供隔离电源。 4.1字节格式 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位。其传输序列如图1。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传送方向 起始位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 图1 字节传输序列 4.2 帧格式 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帧格式如图2所示 。

WGL录波器103定值传输规约

WGL录波器103定值传输规约 一.通信接口 RJ45 双绞线以太网 端口号1225 协议:TCP/IP 二.定值信息规范 1~40 组为线路定值组 41~60 组为母线定值组 a.线路定值组的信息及量纲如下表(表中内容均可通过103规约中的相关报文得到)条目描述值类型单位说明 00 线路名称条目数(24) 01 单位正序电阻float Ωnot null 02 单位正序电抗float Ωnot null 03 单位零序电阻float Ωnot null 04 单位零序电抗float Ωnot null 05 CT变比float not null 06 二次侧最大负荷电流floaat A not null 07 线路长度float Km not null 08 互感线路序号int 09 单位互感电阻float Ω 10 单位互感电抗float Ω 11 连接母线int not null 12 A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 13 B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 14 C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 15 O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 16 A相电流越限float A 17 B相电流越限float A 18 C相电流越限float A 19 O相电流越限float A 20 负序越限float A 21 三次谐波float A 22 五次谐波float A 23 是否判振荡int 1判;0不判 b.母线定值组条目信息 条目描述值类型单位说明 00 母线名称条目数(14) 01 电压等级int Kv not null 02 A相电压突变量float V 03 B相电压突变量float V

DLT645通信协议详情

1应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能表进行点对点的或一终端对多台电能表进行一主多从的本地通讯接口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要求,规定了本地系统硬件和协议规范。规定了物理连接、通讯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数据的基本格式、校验方式、编码传输规则等)。 本规范主要参考了部颁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根据我公司的DSSD331-3、DTSD341-3电能表的特色做了相应的扩展。本规范中未给出的一些例子和示意图请参见部颁规约。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3术语 3.1费率装置tariff device 固定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通常与电能表连接或与电能表组装在一起。 3.2手持单元(HHU)hand-heldunit 能与费率装置或电能表进行数据交换的便携式设备。 3.3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由数据源、数据宿或两者组成的设备。

3.4直接本地数据交换direct local data exchange 一组费率装置与数据终端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3.5本地总线数据交换local bus data exchange 一组费率装置与数据终端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3.6远程数据交换remote data exchange 通过数据网络,数据采集中心与一台或一组费率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 3.7主站master station 具有选择从站并与从站进行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本标准中指手持单元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 3.8从站slave station 预期从主站接收信息并与主站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本标准中指费率装置。 3.9总线bus 连接主站与多个从站并允许主站每次只与一个从站通信的系统连接方式(广播命令除外)。 3.10半双工half-duplex 在双向通道中,双向交替进行、一次只在一个方向(而不是同时在两个方向)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3.1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规定了数据终端设备或手持单元与费率装置之间的物理接口、接口的物理和电气特性,负责物理媒体上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3.12数据链链路层data-link layer 负责数据终端设备与费率装置之间通信链路的建立并以帧为单位舆信息,保证信息的顺序传送,具有传输差错检测功能。 3.13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网络103链路层规范

望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 版本<2.0> 修订历史

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 1 简介 1.1 目的 本规范定义了变电站内统一的基于以太网的传输规范,使得站内的设备能够在一致的传输规 范上通讯以及相互联系。 1.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变电站需要通过以太网相互通讯的设备,也可以在其他一些相似的系统中使用。 1.3 参考资料 IEC60870-5-104 1.4 定义、术语 设备:本规范中的设备指的是逻辑上独立的应用,而不是物理设备,监控软件等同称为设备,包括虚设备。一个物理设备可以包含多个设备。 传输协议层:负责应用报文的正确传送以及网络连接的维护。 路由设备:连通不同设备之间通讯的设备,包括规约转换设备、网关、远动设备等。 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DU: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双网:指同一个物理设备上的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以对等方式或主备方式收发数据。 过程层:过程层的定义参见IEC61850. 1.5 概述 本规范定义了站内自动化系统内部基于以太网通讯传输的规定,包括了模型定义、约束条件、以太网端口的定义、传输层控制报文的定义及使用方法、传输层通讯的管理、其它说明。 2 模型定义 站内通讯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设备的通讯模型分为应用服务层、传输协议层、网络收发层。 应用服务层形成应用数据包ASDU,ASDU数据包的定义详见《变电站应用报文规范》。 传输协议层添加传输协议层的报文控制APCI,同时控制数据重发机制,在该层要保证发送给应用服务层的数据是有序的。APCI参照IEC60870-5-104规约定义,对控制域进行了扩充,将现有的4个8位位组控制域扩充为12个8位位组。前4个8位位组的定义与使用方法与IEC60870-5-104规范一致,扩充的8个8位位组,分别表示源厂站地址、源设备地址,目的厂站地址、目的设备地址和备用。 3 约束条件 站内通讯采用双网方式时,相互通讯的设备除U格式报文外使用双发双收的方法,即发送方的I格式报文和S格式报文在双网上同时发送,接收方双网接收后选取一个报文给应用服务层。 站内以太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子网地址为XX.YY和XX.YY+1(特殊情况下另行规定)。 设备的主机地址采用16位方式,设备双网的主机地址相同。 控制方为TCP的客户端,监视方为TCP的服务端。 以太网通讯以字节方式传输,字节顺序采用LITTLE_ENDIAN顺序。 对于单网,1组TCP与一个TCP等同 对于双网,1组TCP是指与相同设备地址关联的所有TCP连接。

3.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 万兆以太网规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年的IEEE 802.3ae,2004年的IEEE 802.3ak,2006年的IEEE 802.3an、IEEE 802.3aq和2007年的IEEE 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在这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 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和10GBase-LX4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μm线径OM3(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μ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62.5μm 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 802.3aq。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62.5?m多

(示例)西门子103规约初始化过程

103规约-初始化过程(示例) 2007-06-2710:34 以下是我中心与某厂家装置通信过程初始化报文,对部分报文加以分析,与各位分享。 M->S1Phy1040014116 Dat PRM=1FCV=0Reset CU Address=01 App 注:主站复位通信单元,子站应删除缓冲区内的报文. S->M2Phy1020012116 Dat PRM=0ACD=1DFC=0ACK Address=01 App M->S3Phy107A017B16 Dat PRM=1FCB=1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 App S->M4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B011206 010********C00E916 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 App Generic data(=10) SQ=1Number of elements=1 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 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 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 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 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23 (ENTRY identifier) 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 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N Time:valid, standard,12:17:29.974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 注:错误-采用通用分类服务上送的事件信息,在复位CU命令下仍然能够传输.按照规约,此时子站清空发送缓冲区,且应马上回复复位确认信息(ASDU5). M->S5Phy105A015B16 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

网络设备技术规范..

一、1310光发射机 (2) 二、光接收机 (7) 三、放大器 (11) 四、线路供电器 (14) 五、光缆 (16) 六、同轴电缆 (19)

器材清单

施工费用 一、1310光发射机 参考依据 《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 类型要求 安装方式:19英寸机架式; 输出光路数:单路; 输入射频信号:1主路,不少于1路支路 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5℃~+55℃,贮存温度范围为-25℃~+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0.1dB以内。 技术要求 1 采用双电源支持电源热备份。AC 160~250V或DC -48V可选。 2 应采用高线性直接调制DFB激光器,必须采用全新原装进口的DFB激光器器件。 3 应具有预失真校正电路。 4 光输出功率:按需指定。 5 应支持以下控制功能:电平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光功率控制(APC),自动温度控制(ATC),手动、自动光调制度控制功能。 6 应支持报警功能:具有温度报警、输入信号电平报警等功能。 7 网管监测参数至少包括输出光功率、激光器偏流、激光器温度、制冷电

流、射频输入电平、工作电压等。 8 支持2类网管,承诺开放网管MIB库并配合广电网络做第三方网管集成。性能要求表 光特性 波长[nm] 输出光功率[dBm] 电特性 工作带宽[MHz] 47~1000 平坦度[dB] <±0.5 (47 ~1000MHz) CNR [dB] CSO [dBc] CTB [dBc] 控制接口 光连接器 光纤标准单模光纤9/125μm 射频主信道输入电平[dBμ 73~83 V]

645规约的问题

645-1997规约 645规约的全称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这样一个通信规约标准应用于载波集抄系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 任何一个标准的出台,与小孩出生一样,必须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历程。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载波集抄系统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的时候,国内、国外没有一个成熟的通信规约可以套用。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也不是神仙、救世主,他们在没有足够的产品现场运行经验情况下,也无法闭门造车编造出合理的载波集抄系统通信规约!当时正值多功能电能表大面积推广后期,而载波集抄系统的研制、生产也大多脱胎于这些厂家的产品转型。历史就这样造就了645规约暂行于载波集抄系统的环境! 其实就应用对象与使用条件而言,多功能电能表与载波集抄系统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多功能电能表是应用于电力系统动力用户的用电监控(就地监控)、计量装备;而载波集抄系统是应用于居民照明用户的计量设备;根据我国的电力营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前者必须顾及电压、电流、功率、需量、有功电能量、无功电能量、正向、反向,以及不同时区、时刻的用电参数;而后者只存在正向有功电能量与底度,在未来的分时计价系统中,无非增加一个分时段电能量问题。 而就数据采集的性质而言,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仅适用于就地数据采集与总线数据采集,甚至可以采用基带数据传输;它与载波集抄系统的串口调制数据传输,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通信环境而言,本地数据采集通信环境稳定、干净、衰减小;而载波通信环境衰减大、干扰严重、不稳定!整个一个大翻个! 645规约在载波集抄系统中的套用,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 让我们举几个具体条款说明这个问题: 645规约的电能表地址码采用了6字节12位十进制数,最大数为1万亿。设计本意是为了携带厂家名称与产品型号、序列。这对单点的本地数据采集,无论数据传输速率多低,在稳定、干净、衰减小的环境中,都不会形成任何威胁。但对载波信道,由于通信环境衰减大、干扰严重、不稳定,加上国内载波模块大多采用扩频方式提高信道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速率只有300-600波特;再考虑载波通信过程要采集一个变台下数百乃至上千块载波电能表的数据;就是致命的了! 让我们对一块载波电能表的传输过程进行分析:假设正常表号设置只要3个字节,那么每个表号采用6字节,就多传输了3个字节;假设系统

视频以太网交换机施工技术规范

视频以太网交换机 1检查安装场所 (1)网络交换机必须在室内使用,无论将交换机安装在机柜内还是直接放在工作台上,都需要保证以下条件: ①确保交换机的入风口及通风口处留有空间,以利于交换机机箱的散热。 ②确保机柜和工作台自身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系统。 ③确保机柜及工作台足够牢固,能够承受交换机及其安装附件的质量。 ④确保机柜及工作台接地良好。 (2)为保证交换机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安装场所还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①温湿度要求:为保证交换机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机房内需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②洁净度要求:灰尘对交换机的运行安全是一大危害。室内灰尘落在机体上会造成静电吸附,使金属接插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良。尤其是在室内相对湿度偏低的情况下,更易造成静电吸附,不但会影响设备寿命,而且易造成通信故障。 ③抗干扰要求:交换机在使用中可能受到来自系统外部的干扰,这些干扰通过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电蟫波辐射、公共阻抗(包括接地系统)耦合和导线(如电源线、信号线和输出线等)的传导方式对设备产生影响。 (3)为抗干扰应注意如下: ①交流供电系统为系统,交流电源插座应采用有保护地线(PE)的单相三线电源插座,使设备上的滤波电路能有效地滤除电网干扰。 ②交换机工作地点应远离强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高频大电流设备。 ③必要时采取电磁屏蔽的方法,如接口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④接口电缆要求在室内走线,禁止户外走线,以防止因雷电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将设备信号口损坏。 2安装 1)安装工具 包括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防静电手腕。 2)安装方式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安装到19in(1in:标准机柜中,安装方式分为以下两种:前挂耳和托盘配合的安装方式、前挂耳和滑道配合的安装方式。 (1)采用前挂耳和托盘配合安装的过程。 第一步:带上防静电手腕,并检查机柜的接地与稳定性。 第二步:将机柜附带的托盘水平固定到机柜的适当位置。 第三步:取出螺钉(与前挂耳配套包装),将前挂耳的一端安装到交换机上,如图1-1所示。 第四步:将交换机水平放置于托盘上,沿托盘轻推入机柜,通过螺钉和配套的浮动 螺母,将前挂耳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柜的前方孔条上,如图1-2所示。

DLT645-1997通信规约解读

DL/T645-1997通信规约解读 该通信规约适用于本地系统中多功能表的费率装置与手持单元(HHU)或其它数据 终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的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方式,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该协议在做“电力监控”、“水监控”等“工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协议具体内容可以从网上Google,下面主要介绍下协议的解析方法。 DL645协议需要先发送“前导字节”,用来唤醒从站,当然有些设备是不需要这样唤醒的。在发送帧信息之前,先发送1-4个字节FEH,以唤醒接收方("FEH",H表示16进制,是一个字节), “前导字节” + “取数据报文”=“整体报文”。 首先我们先整体了解一个发送报文“68 12 34 56 78 90 12 68 01 02 43 C3 cs 1 6” 在这之前呢,先看一下BCD码。 BCD码: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代码。 比如: 0=0000 1=0001 2=0010 3=0011 4=0100 5=0101 6=0110 7=0111 8=1000 9=1001 BCD码:ASCII表示(都是字符) BCD码都是由0~9,10个字符构成。 也就是说,BCD码一个字节是两位,一位是0~9,一个字节能够表示00~99。 BCD码1位是2进制的4位。按16进制表示,没有ABCDEF。 帧格式(DL/T645-1997通讯规约标准文档中)

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帧格式如图所示。 说 明 代码 帧起始符 68H 地址域 A0 A1 A2 A3 A4 A5 帧起始符 68H 控制码 C 数据长度域 L 数据域 DATA 校验码 CS 结束符 16H 4.2.1 帧起始符68H :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 4.2.2地址域A0∽A5:地址域由6个字节构成,每字节2位BCD 码。地址长度为12位十进制数,可以为表号、资产号、用户号、设备号等。具体使用可由用户自行决定。当使用的地址码长度不足6字节时,用十六进制AAH 补足6字节。低地址位在先,高地址位在后。当地址为999999999999H 时,为广播地址。 4.2.3 控制码C :控制码的格式如下所示。

许继103规约详解

许继103规约报文详解

IEC60870-5-103(DL/T667-1999)报文详解 一、800系列装置串口IEC60870-5-103部分 一、引用标准 IEC60870-5-103:1997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 部分传输规约第103 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二、通信接口 1.接口标准:RS232 或RS485。 2.通信格式:异步,1 位启始位,8 位数据位,1 位偶校验,1 位停止位。 3.通信速率:9600 bit/s。 4.通信方式:主从式,装置为从站。 三、报文格式 IEC60870-5-103 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和可变帧长两种报文格式。前者用于传送“复位、召唤、确认、无所要求、链路状态/响应、忙帧”等信息。后者主 要用于传送“命令、数据”等信息。 b.接受校验:每帧报文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接受校验的字符有启动字符、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若无差错,数据有效。 256的模和)。 b. ASDU 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具体格式详见下文介绍 c. Length=ASDU 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字节数+2(2为控制域、地址域的长度),长度为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的8位位组的个数,即字节个数。 d. 接受校验:每帧报文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接受校验的字符有启动字符、两个长度字符Length应一致、接受字符总数为L+6(两个启动字符、两个长度字符、校验字符及结束字符1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若无差错,数据有效。 注:固定帧长报文主站和子站之间的确认;而可变帧长用于主站和子站之间传输数据。3、控制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