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肘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肘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肘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刘子琦

【期刊名称】《心理医生》

【年(卷),期】2015(021)011

【摘要】目的:浅谈肘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肘部损伤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及专科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肘部损伤的轻重来制定对应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总页数】2页(136-137)

【关键词】肘部损伤;专科护理;体会

【作者】刘子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MRSA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曾飞凤

2.42例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成翠花

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李向梅

4.42例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成翠花

5.83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刘金凤

昏迷病人的护理常规

昏迷患者的护理 昏迷:是指意识完全丧失的一种严重情况,病人对语言无反应,各种反射呈不同程度的丧失,施以刺激不可能唤醒。昏迷又分为浅昏迷、深昏迷。常以某些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的存在或消失作为判断昏迷深度的指标。浅昏迷时对强刺激有反应,上述反射减弱。深昏迷时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上述各种反射消失。 一.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分泌物残留可发生口腔炎、口腔溃疡。一般1~2次/日,根据患者不同 情况备开口器、漱口液(长用漱口液有生理盐水、0.02%呋喃西林液、1%~3%过氧化氢溶液、1%~4%碳酸氢钠溶液)。 2.皮肤护理:重点是防止压疮,与长期卧床有关。一般2h/次翻身,翻身时不可拖拉 以免擦伤皮肤,对于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更应注意保护,避免长时间受压,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潮湿后随时更换。定期给予擦浴。保持四肢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及肌肉萎缩,定时做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 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昏迷患者需长期留置尿管防止尿失禁,故2次/日消毒尿道口, 防止尿道感染。引流管根据不同部位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质、量并记录。确保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密闭、通畅。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 4. 眼部护理:预防角膜溃疡,每日早晚用无菌盐水冲洗后涂眼药膏,并覆以凡士林油 纱,用眼药水交替点眼。 5. 保持大便通畅:3天无大便者,应使用缓泻剂。 二.生命体征的监测:一般来说生命体征可直接反映病人全身状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 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 1.体温的监测:(1)体温过高,一般为术后吸收热、感染,神外科患者一般为中枢性 发热或脑干损伤。应及时物理降温并汇报医生。(2)体温过低,一般为休克患者或脑干损伤。应给予保暖并汇报医生。 2.心率、心律的监测: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1)中枢性病变所致的心率 变化:当心率过快时可用胺碘酮等,当心率过慢时可用阿托品、654—2等。(2)心血管病变所致的心率变化:在处理上主要以纠正引起心律变化的原因为主,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考虑补液、输血,而对心排量低的患者则以强心利尿,补液时用胶体为主。。 3.呼吸监测:(1)呼吸过快:一般提示脑缺氧及颅内压增高。(2)呼吸过慢:在机体 代偿状态下,呼吸过慢产生co2蓄积,在失代偿状态下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4.血压的监测:可作为有效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1)血压过高:根据情况可酌情给 予降压药,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2)血压过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的首先扩充血容量,再使用升压药。其他原因引起的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并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的正常范围。 5. 瞳孔的观察:正常瞳孔双侧等大等圆,位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下直径为2-5mm. 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氯丙嗪、吗啡中毒。单侧瞳孔缩小提示脑疝早期。瞳孔大于5mm为瞳孔散大,双侧瞳孔散大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等,单侧瞳孔增大提示同侧颅内病变所致脑疝发生。 三.呼吸道的护理:由于昏迷病人的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坠积于肺部,可引起坠积性肺炎,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极为重要。

偏瘫患者的护理常规

偏瘫患者的护理常规

康复科偏瘫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皮肤情况、有无肺部、泌尿道等并发症. 2.患肢肌力、疼痛性质及运动情况. 3.情绪精神状态. 4.并发症的预防:挛缩、僵硬、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足趾屈曲、内收等. 二.护理措施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评估病人的Brunnstrom分级,疼痛、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树立生活的信心。 3。给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做好基础护理,大便失禁时,应及时擦拭,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预防褥疮 1.入院时检查全身皮肤,压疮评分。

2.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不良刺激。 3。定时翻身Q2H,予防褥疮床入睡,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必要时涂鞣酸软膏保护. 4。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 (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定时清洗会阴部、肛门。 2.协助患者早期下床促使排空膀胱残余尿液. 3.尿储留时,应在无菌操作下可进行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或膀胱冲洗。 4.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可进行膀胱冲洗,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如有感染,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鼓励多饮水。...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预防肺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痰,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四)预防肠胀气和便秘,鼓励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致胀气的食物。便秘时按摩腹部,予以缓泻剂或2-3日灌肠一次。必要时人工排便。...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预防跌倒、烫伤、冻伤。强调护栏保护的重要性,预防跌倒标志醒目,家属随身陪同.应用热水时温度不超过50度,注意患者患肢温度的耐受性.天冷时及时注意保暖。...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或GCS评分为3~8分者。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头痛、呕吐 ③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 ④椎体束征 ⑤生命体征的改变 ⑥脑疝 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的直径2.5~4mm,对光反应灵敏,等大等圆。 观察瞳孔可分为直接光反应和间接光反应 直接光反应:正常的现象是光照的瞳孔收缩 间接光反应:光照时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缩小 肢体活动情况 肌力分级法如下: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产生运动 2- :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 :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 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3- :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 :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肌力正常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自动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 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痛动作5 刺激睁眼2 吐词不清3 肢体回缩4 无反应 1 有音无语2 异常屈曲3 不能反映1 异常伸直2 无动作1

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 邓小燕赵彦 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护理部(7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根据187例医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观察并归纳他们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予积极应对。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均可对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心理、护理 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且发病年龄由老年逐渐向中青年发展,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而导致抑郁等精神并发症。这与疾病所致的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也于脑部病变后所致的性格、情志、行为改变有一定关系[1]。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中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十分重要。 1、研究对象:中风患者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患者。 2、心理特点 2.1 震惊、恐惧、孤独表现为患者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视和接受疾病的打击,盼望有亲人看望自己。表现为沉默、无感觉、无反应、害怕、暗自流泪、不安全等。 2.2 否认、自我保护:表现为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在心理上处于应激状态,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的曲解,总幻想自己没有患病,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 2.3 抑郁、焦虑:着是大多数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必经的心理阶段,随着对病情的深入了解,否认期突然消失,一旦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终生残疾,就表现出内心的压抑、失眠、孤独、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可出现幻觉、妄想、自杀等精神症状。 2.4 依赖、反对独立:表现为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凡是都要依赖家属,必须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去做一些事,抵制康复训练或提出一些过高、不能实现的要求。 2.5 适应期:表现为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残,逐渐适应能正视现状,心理防御机能建立,可恢复心理平衡。[2]

瘫痪病人护理常规

瘫痪的护理 人体运动功能受限(过少或消失)称为瘫痪。运动功能的执行是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部分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所引起的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分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一)病因:由感染、脑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脑先天畸型及寄生虫病均可引致。 (二)瘫痪性质:中枢性瘫痪无肌萎缩、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周围性瘫痪有明显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三)病变部位 1.内囊病变表现为一侧上下肢瘫痪,称为偏瘫。 2.一侧脑干病变,是一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称为交叉瘫。 3.脊髓横贯性损伤表现双下肢瘫痪,称截瘫。颈段脊髓横贯性损伤,是双侧上下肢均瘫痪称四肢瘫。 4.肌肉病变,是单肌或一组肌肉瘫痪,称肌肉性瘫痪。 (四)伴随症状:语言障碍、褥疮、大小便失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吞咽障碍、窒息、悲观情绪。 (五)瘫痪程度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看到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不能抬起。 3级——肢体可脱离床面,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够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弱。 5级——正常肌力。 (六)护理措施

1.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应有良好的服务。 2.家属应给予同情和理解,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支持治疗及功能锻炼。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程度,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取物、洗漱、移动身体等。 4.对卧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洁、干燥,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对突出容易受压部位用气垫或气圈保护;截瘫患者应卧于有活动开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肤被便器磨伤。 5.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鼓励患者多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出气管内不易咳出的分泌物。进食应该缓慢、防止呛入气管,吞咽困难时用鼻饲。 6.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 7.排尿困难的患者可按摩膀胱以助排尿,训练病人自主解小便。便秘者应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应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8.与家属及患者讨论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强调合理、适度、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护士在指导偏瘫患者穿、脱衣服时应先穿患侧,并先脱健侧,应穿宽松开身衣服,必要时可用搭扣。 9.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患者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患者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头部放置冰枕,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要有效置冰枕)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心吸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及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并记录颜色、量及性质,且注意无菌操作。 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进食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呛咳,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打喷嚏及咳嗽。 5.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30~40d/min)给予抑制脑水肿的药物,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防止管道堵塞、脱落及扭曲,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6.做好尿道口护理,给予会阴擦洗及膀胱冲洗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给予每日腹部按摩2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 8.给予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促进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使用气垫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处理,预防褥疮形成,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 10、饮食应给予适温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

的食物,并观察消化情况。 11、应患者较烦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在床及镇静剂使用。 12、给予床栏使用,防止意外摔伤。 13、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抱有信心,减轻焦虑感。 ÷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有关。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病人无自主活动能力及营养失调有关。 3、尿路感染:与长期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有关。 5、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量 增加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有关。 8、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偏瘫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的观察,采取特殊手段来了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恢复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 【关键词】偏瘫心理护理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的患者大多数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常见的心理分期如下:1震惊期。2否认期。3抑郁期。4反对独立期。5适应期。由于每位患者情况的不同,他可以经历五个时期的全部过程,也可能只经历其中的1-2两过程。作为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震惊期 1.1 临床表现

1.1.1 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 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 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 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1.2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感情变化,给予紧急情况的照顾和处理,一般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支持疗法,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镇静药物。 1.2.1 帮助患者应付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恢复自信心。 1.2.2 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 1.2.3 提供正确的知识,经说明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养成较合理的适应方式。 2 否认期 2.1 临床表现 2.1.1 患者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负担与痛苦。否认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他有时间慢慢承认疾病或损伤的存在,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否认心理可抵挡不愉快的现实,暂时不降低康复效能。

偏瘫护理措施

偏瘫护理措施简介: 偏瘫注重在家康复治疗和护理。在社区工作中,发现偏瘫病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偏瘫病人的家庭护理,首先在于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从理论上说分以下几种: 1.病人角色行为缺乏:指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偏瘫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病人突然从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人变得只能在床上度日,洗浴、如厕,简单的更换衣着,都需要别人扶助。无论他多么坚强,都难以承受这种可怕的身心磨难,终年偏瘫的滋味令病人出现特定的情绪反应。 2.病人角色行为强化:是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现象,即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仍过于安于病人角色,有退缩和依赖心理,表现为被动、顺从、依赖、情感脆弱医学|教育网搜集,甚至带有幼稚色彩。只要家人在身边,本来自己可以干的事,也要别人代替。特别是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时,意欲低下,缺乏主动性,不能配合每日的康复训练或动作不到位,甚至连排泄、饮食等生活基本活动都显被动,对正常的生活缺乏信心。 3.病人角色行为冲突:病人患病后自我价值感明显受到挫折,尤其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自尊心也不同程度受到损伤。不能接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因此不能接受病人角色,医学教育网.表现有愤怒、焦虑、烦躁、茫然或悲伤等情绪反应。实际上,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4.病人角色行为异常重病或预后不佳等结果使病人不能承受,常有悲观、厌倦甚至自杀等行为表现,有时病人会刻意掩饰,更应细心注意观察。 每个人面对疾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而愉快健康的心理对疾病康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偏瘫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是要给病人创造有利于恢复疾病的健康情绪,同时还可以防止脑血管意外复发。 社区护士身在社区有着天然的优越条件,若同时具备出色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则最容易与患者、家属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偏瘫病人大部分时间在社区疗养,因此社区护士与偏瘫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机会最多,可以利用病人来社区站常规治疗、家庭访视指导等机会,了解每个个案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充分理解疾病对个人和家庭的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若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回答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 ?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应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GCS 14~12分为轻度损伤,11~9分为中度损伤,8~4分为重度损伤,且预后极差,3分以下罕有生存。在临床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坚持连续动态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例如:在深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相反,清醒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提示病情恶化,有出现颅内高压的可能。颅脑手术的病人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出血。 生命体征监测 1.体温监测: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若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 2.呼吸监测:当呼吸困难时频率、节律、幅度都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发绀、鼻翼翕动、肋间隙下陷、呼吸浅而急促。当脑疝发展到中期,呼吸深而慢,而到了晚期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3.脉搏监测: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脉率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高热时较快,脑疝发生时无论小脑幕切迹疝或枕大孔疝,早期脉搏有轻微减慢,而到了中期慢而有力,晚期则快而弱。4.血压监测:颅脑损伤初期血压可以下降,当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时,表示颅内压增高症状。此时容易发生脑疝。脑疝初期、中期血压短暂升高,而到了晚期,可因生命中枢衰竭而血压下降。 神经系统体征 神经系统体征有定位意义: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局灶症状,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且不再继续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则在伤后逐渐出现。瞳孔和锥体束征对于颅脑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头部放置冰枕,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要有效置冰枕)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心吸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及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并记录颜色、量及性质,且注意无菌操作。 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进食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呛咳,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打喷嚏及咳嗽。 5.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30~40d/min)给予抑制脑水肿的药物,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防止管道堵塞、脱落及扭曲,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6.做好尿道口护理,给予会阴擦洗及膀胱冲洗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给予每日腹部按摩2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 8.给予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促进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使用气垫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处理,预防褥疮形成,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 10、饮食应给予适温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的食物,并观察消化情况。 11、应患者较烦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在床及镇静剂使用。 12、给予床栏使用,防止意外摔伤。 13、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抱有信心,减轻焦虑感。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有关。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病人无自主活动能力及营养失调有关。 3、尿路感染:与长期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有关。 5、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量 增加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有关。 8、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9、知识缺乏:与缺乏信息来源有关。 10、潜在并发症:脑疝、坠积性肺炎、静脉炎、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消化道溃疡。

脑外伤术后病人的护理

脑外伤术后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根据伤后硬脑膜是否完整或是否向外界开放,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两大类。开放性颅脑损伤按致伤物的不同又可分为:非火器伤和火器伤。两者均易造成颅内感染和出血。因和平时期火器致伤的开放性颅脑损伤很少见,故本节仅介绍非火器致伤的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特点。非火器开放性颅脑外伤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彻底清创,切除糜烂、坏死的脑组织,清除颅内异物或血肿,修复缺损硬膜和头皮创口,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并要注意积极地抗感染治疗。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急诊最常遇到的疾病,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其主要病因为交通事故、坠落伤、灾害性事件、暴力伤害和火器伤等。 脑外伤时存在出血与缺血两个基本病理改变,一方面通过中枢交感反射及受体活化等作用使神经脑膜上Ca2+通道开放,使细胞外Ca2+大量进入细胞内;另一方面,脑损伤区及其周围区域脑细胞相应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引起ATP消耗增加,而合成减少,导致ATP缺乏,转而使Ca2+-ATP酶活性降低,细胞内Ca2+排出受抑制。对于脑外伤手术后的病人来说,良好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是很重要的,通过我这几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安全与生活护理 1.1 注意居室的安静、光线宜较暗、减少对病人的一切干扰。 1.2 病人记忆和智能受损时,使其表述症状困难,因此症状具有隐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1.3 对慢性期病人不要改变原有生活习惯。例如早起、洗漱、进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顺其自然。尽量鼓励个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强病人的责任心,如负责自己居室的门窗开关、清洁床头桌、扫地等,使其对生活保持信心。 1.4 保持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的规律性。逐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1.5 对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注意避免激发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 1.6 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份,必要时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2心理护理 2.1 要注意运用支持性心理护理的基本技术,尊重、关怀病人,并加强沟通。帮助病人了解疾病性质,解除顾虑,详细了解病人以及家属和朋友等情况,以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解决实际问题。促使早日恢复健康。 2.2 对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病人需加强心理教育,帮助其认识存在的人格问题。逐步学会控制和克服不良行为。并注意做好家属,和其他周围人的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病人的病态行为,妥善化解病人困难而紧张的人际关系。 3特殊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测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高热病人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一般现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并用降温剂。降温过程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 3.2 高热病人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并用降温剂。降温过程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

(完整版)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资料.doc

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 中风是脑血管病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老年人为多发,现已趋向于中年和青年人。由于压迫或梗塞血管和神经,造成局部缺氧,缺血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甚至成为 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临床我们要善于分析患者的心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一、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心态分析 患者由于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心里 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这是患者产生下岗失业、行为安全不保障、担心被遗弃、无 亲情温暖甚至轻生等问题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些患者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心态: 1、恐惧心态:脑梗塞患者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 高的特点,其幸存者可以遗有意识障碍、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症。需人照顾,因此神智清醒者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神经紧张,睡眠欠佳。 2、悲观心态:患者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 久之遭家人嫌弃,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

3、急躁心态: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有些患者总觉得医护 人员打针、发药慢,对恢复期的语言及肢体训练缺乏信心。 4、孤癖抑郁心态:此病恢复慢,愈后差,少数患者表现闷 闷不乐,对周围反应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配 合治疗。 二、中风偏瘫患者宜采取的护理措施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分析患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对病人多进行言语的宽慰,帮助患者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势必能够帮助病人配合治疗,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因 此我们护理人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更要多和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担忧情况。根据患者所担忧的情况,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多给予患者人性的关怀,让患者处 于一种被关心、被关注的状态,这样患者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冷落。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多照顾关心病人。让病人相信家人会随时陪伴在他们身边,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一起帮助他战胜病魔。信心是最好的良药,患者只有拥有这份信心,有一 份好的心理状态,再配合常规的治疗护理,才能够更早的恢复健康。 我们护理人员对这些患者护理的关键也是要及时对患者患 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患者,女, 45,脑内出

原发脑干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原发脑干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02T15:25:23.27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荀雨龙 [导读] 原发脑干损伤占重型颅脑损伤的5%-7%,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70%,占颅脑损伤死亡率的1/3。 荀雨龙(长岭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松原 131500) 【关键词】脑干;损伤;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74-02 原发脑干损伤占重型颅脑损伤的5%-7%,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70%,占颅脑损伤死亡率的1/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0~68岁,平均35岁。 1.2临床表现:53例病人伤后均原发昏迷,均有呼吸不规律,一侧或双侧肢瘫,一侧或双侧病理反射阳性。伤后即出现应激性溃疡的1例,6小时后死亡;3例呈去皮质强直,瞳孔和眼球变化活动异常8例;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10例;双侧瞳孔变化不定,忽大忽小,交替变化15例;5例一侧或双侧瞳孔极度缩小;2例眼球固定;4例眼球分离;5例双眼向一侧凝视。 1.3辅助检查:急性期行CT诊断为脑干区有点片状高密度影。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第四脑室受压或闭塞,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合并硬膜下血肿的4例(均行血肿清除术);合并颅内血肿的2例;合并颅底骨折、颅内积气的1例;亚急性期行MRI检查25例。中脑或桥脑下像上呈现片状低信号,T2呈高信号。 2讨论 2.1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CT、MRI的临床应用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依据。 2.1.1 CT检查:在原发性脑干损伤诊断上CT因受后颅窝骨伪影干扰和分辨率的限制,对非出血性脑干损伤诊断困难,有人对1700例颅脑外伤CT扫描进行分析,发现脑干损伤仅占1.2%,脑干损伤在CT上常表现为基底池消失,高分辨率CT可显示脑干内小灶出血,出血的部位与病理所见相同。 2.1.2 MRI检查:MRI是诊断脑干损伤最理想的检查方法,MRI大致能反应病理改变,尤其对脑干弥漫性的轴索损伤。用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优于T1加权图像。脑干弥漫性轴索损伤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为椭圆形或条状高信号,常见于脑干背外侧,在T1加权像上呈现为低信号,常伴有脑白质和胼质体类似的MRI改变。从MRI对其他几类脑干的出血性损伤的诊断也很有价值,小灶出血的信号变化与伤后时间有关,伤后4天以上,T1加权图像常能显示高信号的出血灶。 2.2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体会:近10年,我们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参考国内外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方法,逐渐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脱水过程中,给予较多量的液体,适当提高胶体渗透压,以避免发生低血压和脑低灌注而引起的脑缺血、缺氧,同时可避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亚低温治疗,同时预防感染、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疗法,救治率明显提高。2001~2011年共收治原发脑干损伤病人53例,死亡31例,生活能自理14例,能正常生活、劳动5例,植物样生存3例。死亡率由80%降低到现在的60%。 2.2.1 保持呼吸道畅通。病人外伤后,口鼻出血,呼吸道分泌物多,伤后多伴有呕吐、误吸,使呼吸道梗阻,呼吸功能不全,所以要及早行气管切开,保证脑充分供氧。 2.2.2 早期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首次1mg/k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中静点,1次/日,逐渐减量,到7~8天停用。脱水药20%甘露醇250ml,1次/6小时静点。 2.2.3 早期应用纳洛酮:纳洛酮能有效降低内皮质,增加脑灌注、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脑代谢、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的缺氧状态,从而利于脑功能恢复,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0.3mg/kg用生理盐水500ml,用输液泵24h连续静点,连用3天,第4-10天剂量为4.8mg/天,共用10天。 2.2.4 由于脑水肿及呼吸功能不全,导致脑乏氧,所以高压氧疗可通过提高血液循环中的溶解氧,使机体内氧的含量提高20倍以上,以满足脑损伤后机体对氧的要求,高压氧能够加速损伤后病灶内废弃的组织碎片的清除,帮助血脑屏障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此外,高压氧可以增强细胞活性因子的作用,促进新毛细血管的生成,及某些微量促生物学功能重要的多功能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与分泌。 2.2.5伤后尽早给予鼻饲营养,一般第2-3天,每天按时检测血离子及肾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2.6 亚低温治疗:体温调解中枢在脑干,脑干损伤后病人均有持续发烧,体温高达39℃以上,给病人铺冰毯、枕冰帽,同时给予冬眠Ⅰ号肌注,如体温仍高,给予酒精擦治。维持体温在33~35℃之间,同时生命体征监护。有研究表明:亚低温可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养活钙离子内流,减少脑组织结构的破坏,并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以及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等对脑组织的损害。 2.2.7 预防肺、泌尿道感染及褥疮的发生,及时进行细菌培养,给予相应的抗生素,给病人勤变换体位,按摩背及尾骨部位,以防褥疮的发生,发已发生褥疮,给予理疗,减少病变部位受压。每天用强力碘消毒,局部换药2次。 2.2.8 预防消化道出血:脑干损伤水肿后往往累积下丘脑,易发生应激性溃疡。要早期给予甲氰米胍或奥美拉唑静点,若已发生应激性溃疡应行胃肠减压。除上述药物外,可行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术等洗胃。 2.2.9 止痉药物:脑干损伤后出现肌张力增强,去皮质强直,顽固性呃逆,应用镇静药控制,如:鲁米那肌注、安定静推或肌注,可交替使用。 2.2.10 脑水肿高峰期过后(伤后7天后),着重于脑干功能的改善,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及苏醒药物,能量合剂等。 2.2.11 恢复期(4周后):侧重于被动肢体功能锻炼,给予瘫侧肢体针炙、按摩、理疗。 我们将继续努力摸索积累经验,逐渐找到更完善、更有效的方法,使治愈率提高,死亡率下降到50%以下,原发脑干损伤治疗效果差,但只要我们精心治疗,精心护理,可望抢救那些属于可逆性损伤的病人。

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录 摘要.............................................................................................I 第一章绪论 (1) 1.1临床资料 (1) 1.2临床分型 (2) 1.2.1抑郁心理 (2) 1.2.2焦虑恐惧心理 (2) 1.3心理特点 (2) 1.3.1共性的心理特点 (2) 1.3.2差异性的心理特点 (2) 1.4心理分析 (3) 1.4.1急性期的心理分析 (3) 1.4.2恢复期的心理分析 (3) 1.4.3回归社会期的心理分析 (3) 第二章治疗方法与心理护理 (4) 2.1 治疗方法 (4) 2.2 心理护理 (4) 2.2.1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4) 2.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5) 2.2.3回归社会期的心理护理 (6) 2.2.4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6) 第三章结果 (6) 第四章结论 (7) 第五章体会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目的:探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在心理和生理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8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恐惧心理、抑郁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从多方面细致入微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结果:85%的患者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树立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关键词:中风;偏瘫;心理护理

急诊脑外伤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诊脑外伤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总结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观察所有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系统的干预护理。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干预护理后,57例患者中成功抢救50例,4例患者致残,2例患者长期昏迷,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临床面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并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标签:脑外伤;护理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致病因素的增加,脑外伤已成为了临床一种常见多发疾病。患者发生急性脑外伤后期病情变化快、病情危急,且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临床一旦出现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不周到的情况,极易对患者预后造成重大影响[1]。因此临床上面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时,严密的病情观察、高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了临床病情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观察对象均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其中男42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1岁。病史:交通意外伤26例,高处坠落伤24例,重物撞击伤7例。影响学检查:单纯脑外伤31例,多发性脑外伤26例。入院时所有患者头部均有明显伤口出血现象,并伴有不同程度头昏、头痛现象,部分患者出现昏迷情况;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对光反射迟钝、瞳孔不等大现象,部分患者出现偏瘫现象。 1.2 急救处理 医护人员在接诊脑外伤患者后,首先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并实施适当的抢救措施,如清创缝合治疗、CT检查、控制水肿、急诊开颅手术等,以达到改善患者伤情的目的,在实施抢救的同时安排受训护士对患者实施监护,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3 护理 1.3.1 临床观察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以语言、眨眼、动作等简单行为作为基础对患者进行评估。刚入院患者要每隔5~15 min 左右进行一次瞳孔观察,出现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

原发性脑干损伤护理常规1

原发性脑干损伤护理常规 【主要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瞳孔和眼球活动异常、去大脑强直、呼吸功能紊乱、心血管功能紊乱、高热、内分泌紊乱、颅内压增高、延髓损伤、脑桥损伤、中脑损伤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取侧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气管切开病人保持气切套管通畅,湿化气道,及时吸痰。 2.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指导。(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少渣食物。 3.用药护理:预防和处理颅内压增高和脑疝,遵医嘱准确应用脱水药。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脑疝。 4.皮肤准备:剃头,第一台手术,术前晚剃头,清洁皮肤后戴上一次性帽子,接台手术,术晨剃头,清洁皮肤后戴上一次性帽子。 5.术前指导:全麻患者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水4小时。 二.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前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伤口敷料情况,有无颅高压的表现,了解术中情况,给予心电监护,吸氧2-3L/分。延髓损伤病人尤其应注意呼吸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脱落,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并签署约束知情同意书,了解术中情况及引流管放置的位置,硅球负压保持在2/3,若短时间内硅球引流量多,颜色呈鲜红色,

管壁有温热感,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处理;若硅球造负压后很快回弹,硅球内引流液少许并充满气体,考虑为硅球漏气,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处理。 4.饮食护理:术后暂禁食,术后第一天,复查头颅CT无异常,遵医嘱给予鼻饲流质,米汤100ml,患者无不适,少量多餐,每天5-6顿,每次200ml左右,并观察胃液。 5.用药护理:消除脑水肿,严密观察输液速度,遵医嘱准确应用脱水药。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脑疝,避免造成颅内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高热、躁动、癫痫发作等。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躁动、癫痫发作病人注意保护病人,应用镇静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6.并发症的护理: (1)尿崩症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及时查电解质,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 (2)消化道出血:严密观察病人呕吐物及呼吸情况。在消化道出血前期或早期多数病人会出现呼吸异常或呃逆。遵医嘱给予抗酸药及胃肠减压,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3)预防脑水肿。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准确按时应用脱水药物如20%甘露醇250ml在30min内输完,而甘油果糖则应中速静点,防止红细胞溶胀导致的血红蛋白尿。用药后观察尿量,记录24h尿量,发现少尿或无尿应立即报告医生,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脑水肿。 (4)中枢性高热的护理:采用冬眠药物辅助物理降温的方法降低体温,降低低机体代谢率和脑耗氧量,抑制皮层、皮层下中枢和网状结构功能,降低颅压,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保护脑细胞。注意四肢末梢的保暖,冷敷部位加强护理,应定期按摩,防止冻伤。(5)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消毒尿道口1~2次。留置导尿患者应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尤其是在翻身时应特别注意。长期昏迷患者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并行膀胱冲洗Bid,间歇性夹闭导尿管,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