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5.2化学反应的表示(1)

初三化学教案5.2化学反应的表示(1)
初三化学教案5.2化学反应的表示(1)

年级

学科

初三化学课题化学反应的表示(1)备课人范金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凭化学方程式;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举例讲解、学生板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微观意思和宏观意思,并将它们联系起来。

重难点重点:如何正确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难点:配平化学方程式

课时 1 时间45分钟温故知新

1、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不变、_________不变、_________不变。

2、现有反应A+B=C+D,3g的A与的8gB完全反应后生成6g的C,则生成D的质

量是_____g;若想生成12g的C,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______g、B的质量是____g,生成D_____g。

【导入新知】:

较P105表格中三种表示反应的式子,分析它们优点和缺点,讨论碳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

应用哪种方法表示更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一、化学方程式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学方程式。其中,“_________”表示

加热,“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生成物是气体或者是沉淀。

注意: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或者沉淀,则不必加箭头。

二、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1)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遵守_________________定律,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数目必须相等。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平化学反应式(使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注明反应条件(如加热、催化剂、通电、点燃等);

(4)注明生成物的状态。

四、化学方程式配平

既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是不变的。配平的方法:观察法、设“1”法。举例:

N2 +H2— NH3P + O2— P2O5

H2O—H2+O2CH4+O2—CO2+H2O

练习: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H2S+O2SO2+H2O

(2)Fe+O2Fe 3O4

(3)C+O2CO

(4)Mg+O2MgO

【巩固练习】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Mg+O2MgO2

2Fe+3 O2Fe 3O4

2Cu+O2 2CuO

H2O2H2O+O2↑

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判断:

(1)Fe+O2FeO2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2Fe3O4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反应方程式“aFe3O4+bH2=cFe+dH2O”中,化学计量数b为()

A、1

B、2

C、3

D、4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水电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醇(C2H5OH)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有物质:铁丝、硫磺、白磷、氧气、氧化汞、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从中选

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⑴有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磷自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_

⑷点燃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有刺激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一种物质加热后生成三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 课次17课时2课型 (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习题课□ 其她□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7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 7、3流化床反应过程得计算 教学目得、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2、掌握流化床得工艺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得特点、类型与设计要求。 难点:一维拟均相理想流动模型对反应器进行设计计算。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7、1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流态化现象:使微粒固体通过与气体或液体接触而转变成类似流体得 操作。 固体颗粒层与流体接触得不同类型: 7.1.1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1)当通过床层得流体流量较小时,颗粒受到得升力(浮力与曳力之与) 小于颗粒自身重力时,颗粒在床层内静止不动,流体由颗粒之间得空 隙通过。此时床层称为固定床。 2)随着流体流量增加,颗粒受到得曳力也随着增大。若颗粒受到得升 力恰好等于自身重量时,颗粒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故颗粒将在床层内 作上下、左右、前后得激烈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固体得流态化,整 个床层称为流化床。 曳力(表面曳力、形体曳力)曳力就是流体对固体得作用力,而阻力就 是固体壁对流体得作用力,两者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得关系。表面曳力 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得剪切力引起,形体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得压强 力扣除浮力部分引起。 讲解

3)、流化床类似液体得性状 (a)轻得固体浮起; (b)表面保持水平; (c)固体颗粒从孔中喷出; (d)床面拉平; (e)床层重量除以截面积等于压强 流化床得优点 (1)颗粒流动类似液体,易于处理、控制; (2)固体颗粒迅速混合,整个床层等温; (3) 颗粒可以在两个流化床之间流动、循环,使大量热、质有可能在床层之间传递; (4)宜于大规模操作; (5) 气体与固体之间得热质传递较其它方式高; (6) 流化床与床内构件得给热系数大。 流化床得缺点 (1)气体得流动状态难以描述,偏离平推流,气泡使颗粒发生沟流,接触效率下降; (2)颗粒在床层迅速混合,造成停留时间分布不均匀; (3)脆性颗粒易粉碎被气流带走; (4)颗粒对设备磨损严重; (5)对高温非催化操作,颗粒易于聚集与烧结 流化床得工业应用 ?第一次工业应用: ?1922年Fritz Winkler获德国专利,1926年第一台高13米,截面积12平方米得煤气发生炉开始运转。 ?目前最重要得工业应用: ?SOD(StandardOil Development pany) IV型催化裂化。 散式流态化与聚式流态化P185 (1)散式流态化 随着流体流量得加大,床层内空隙率增大,颗粒之间间距加大,而颗粒在床层中分布均匀,流体基本上以平推流形式通过床层,人们称这种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与作业

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 一、氧气的性质:(主要存在于空气中,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的气体。液氧、固态氧为淡蓝色. 2.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 (1)、氧气跟金属反应:与镁、铁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与磷、硫、碳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3)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二、用途: ? 1.支持燃烧(助燃) 2.供给呼吸 三、氧气的制法: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沸点不同,属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法: 1.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1).药品:、高锰酸钾 (2)原理: )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连接装置)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 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固定装置。 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 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⑤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原因:氧气难或不易溶于水;特点:纯净但不干燥。)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稍大;特点:干燥但不纯净。)。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⑦再停止加热 ⑧整理器材。 !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具 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 四、教学内容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课]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 课次17课时2课型 (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她□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7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 7。3流化床反应过程得计算 教学目得、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2。掌握流化床得工艺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得特点、类型与设计要求。 难点:一维拟均相理想流动模型对反应器进行设计计算、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7、1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流态化现象:使微粒固体通过与气体或液体接触而转变成类似流体得 操作、 固体颗粒层与流体接触得不同类型: 7.1。1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1)当通过床层得流体流量较小时,颗粒受到得升力(浮力与曳力之与) 小于颗粒自身重力时,颗粒在床层内静止不动,流体由颗粒之间得空 隙通过。此时床层称为固定床。 2)随着流体流量增加,颗粒受到得曳力也随着增大、若颗粒受到得升力 恰好等于自身重量时,颗粒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故颗粒将在床层内作 上下、左右、前后得激烈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固体得流态化,整个 床层称为流化床、 曳力(表面曳力、形体曳力)曳力就是流体对固体得作用力,而阻力就 是固体壁对流体得作用力,两者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得关系。表面曳力 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得剪切力引起,形体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得压强 力扣除浮力部分引起。 讲解

3)。流化床类似液体得性状 (a) 轻得固体浮起; (b)表面保持水平; (c)固体颗粒从孔中喷出; (d)床面拉平; (e)床层重量除以截面积等于压强 流化床得优点 (1) 颗粒流动类似液体,易于处理、控制; (2) 固体颗粒迅速混合,整个床层等温; (3) 颗粒可以在两个流化床之间流动、循环,使大量热、质有可能在床层之间传递; (4) 宜于大规模操作; (5) 气体与固体之间得热质传递较其它方式高; (6) 流化床与床内构件得给热系数大。 流化床得缺点 (1)气体得流动状态难以描述,偏离平推流,气泡使颗粒发生沟流,接触效率下降; (2)颗粒在床层迅速混合,造成停留时间分布不均匀; (3)脆性颗粒易粉碎被气流带走; (4)颗粒对设备磨损严重; (5)对高温非催化操作,颗粒易于聚集与烧结 流化床得工业应用 ?第一次工业应用: ?1922年 Fritz Winkler获德国专利,1926年第一台高13米,截面积12平方米得煤气发生炉开始运转。 ?目前最重要得工业应用: ?SOD(Standard Oil Development pany) IV型催化裂化。 散式流态化与聚式流态化P185 (1)散式流态化 随着流体流量得加大,床层内空隙率增大,颗粒之间间距加大,而颗粒在床层中分布均匀,流体基本上以平推流形式通过床层,人们称这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南京市西善桥中学何乐群) 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初步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Mg Fe Zn Cu ) (3).置换反应的定义 一、课前预习 1.完成家庭小实验 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 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Mg Al Fe Cu Au 2. 铝的抗腐性能良好。为什么呢? 3.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写出铁、镁、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置换反应:。 二、自主体验 活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 1.在一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条,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 察现象,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少量锌粒、铁丝和铜丝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 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 稀盐酸稀硫酸 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情况记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想想四支试管控制的条件有什么异同比一比,盐酸与稀硫酸的现象一样吗? 小结与交流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 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关于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上表中镁、锌、铁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比较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置换反应。 3.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我学会了控制变量,即: 三、自我检测 1、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 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人教版九上《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意义》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执教完化学反应的意义一节新授课后,启发和收获颇多,现与各位评委老师进行交流。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活动天地,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也有所体现。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寻找学生学习兴奋点,调动学习兴趣。 引言部分,以“活动天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既简单又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抓住这一认知的起点和认知需求,以化学反应的表示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对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 2、 3、设计问题,层层深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当然本节课也有些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怎样上好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

老师的活动同学们的参与 (老师走上讲台)上课!起立,老师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回礼!同学们笑。 同学们,知道我在九年级将和大家学习什么学科吗?化学! 对!化学,其实化学对于我们大家一点都不陌生。知道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奖项是什么吗?诺贝尔奖! 对!非常正确。可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诺贝尔本身是一个化学家。同学们油然起敬。 有的同学心里在想,那化学的作用是什么?它研究那些东西呢?同学们作思考状。 稍作停顿,我们初中化学就像一幢9层楼的房子(9章)。同学们马上翻书。 孩子们,当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哭! 为什么哭呢?茫然。 原来呀,当我们一来到这个地球上,不小心吸了一大口物质,但我们又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我们就被吓哭了。笑。 我们吸的第一种物质是什么呢?空气! 空气的成分是什么?是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呢?茫然。 还有,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要喝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物质的组成是化学要研究的。 在医院里危重病人都要立即进行输氧,为什么医生没有给病人输煤气呢?笑。 原来呀,氧气才能供给呼吸,而煤气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化学要研究物质的性质。 现在我告诉你,等到我们学习到第六单元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你妈妈戴的钻戒和我们的铅笔芯的组成,是一模一样的,那孩子们,你愿意拿妈妈的钻戒来老师这里换大把的铅笔吗?笑摆头。 既然钻戒和铅笔芯的组成相同,它们的价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以后我们会知道:原来它们的结构不相同,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我们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家里用途最广的金属是铁,它是怎样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呢?生锈! 物质的变化是化学要研究的。 版书:化学研究物质的:,并提示“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观察一下学生的表情,从中找一个最兴奋的孩子,问:某某同学,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说出来大家分享。我的梦想就是做化学家! 那你知道化学家的摇篮在哪儿吗?迟疑。 同学们,化学家的摇篮在实验室,下面我先做一个实验请大家观察。 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提示观察实验的初步方法。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惊呼。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矫健的二十九个巨人脚步,看到了吗?看到了!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步入鸟巢的巨人脚步中一定含有什么反应?举手、“镁的燃烧”兴奋、成就感溢于言表。 请同学想一想,金属镁燃烧后,还是不是金属镁?变化以后生成新物质了没有?激烈讨论,学生达成共识:金属镁燃烧后不再是金属镁。变化以后生成了新物质。 请同学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里所学过的发明蒸气机的故事,瓦特观察到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但我们翻开水壶盖,又看到了什么?又看见了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 那水由液态—气态—冰的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没有?没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 子第一课时教案 2020-12-12 【关键字】教案、方法、质量、认识、问题、难点、自主、充分、良好、保持、发展、建立、提出、了解、规律、关键、思想、重点、负担、增强、分析、解决、做实、减轻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初中孙红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5).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三)、学以致用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和原子》教后反思 在分子和原子教学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我将这个课题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只讲分子,原子的知识第二课时再学习。 分子这一节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也是解决化学教学难点——对宏观的现象进行微观解释的关键,但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文登市侯家中心校张红 2010年8月10日14:24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忆这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2)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3)能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分析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的框架;(2)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各种题型的总结,进一步了解如何运用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通过对于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总结,培养归纳能力。在深入了解各种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归纳总结单元知识点,将知识点和相应题型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归纳方法,体会“学以致用”,体会建构了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对于学习的帮助,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单元基本知识点,并能说出各知识点的内容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第二单元学习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改变”可以做出推断“化学变化中,总质量不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去验证猜想归纳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定律从微观原因和宏观表现进一步理解定律定律的表现——化学方程式在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化

学方程式的意义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纯净物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实际实验和生产的计算 学生做练习,检验复习的效果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一、单元基本知识点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展开 I.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实验探究 1.探究过程 (1)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思考: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猜想呢?) (2)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思路:称量的质量特点:称次质量,但是放次砝码(做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题目时特别需要考虑到的) 注意事项: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者气体生成,则应在体系中进行实验(为什么?) (3)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得出结论: ,即质量守恒定律 2.课本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的回忆 (1)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实验的现象: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实验的现象: II.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应用 (I)对定律的理解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00730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学时/ 学分:48/3 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选用教材:《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张濂等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XXXX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数学大纲审核人:XXXX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专业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物化和化工原理知识表达反应工程问题,建立反应器和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正确求解。 2、能运用反应工程的思维方法,判断反应器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 3、能够针对反应过程的特性,确定反应器选型和操作条件,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优化。 4、能设计并实施与化学反应工程相关的热模或冷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或拟合模型参数,获取有效结论。 5、能应用专业软件模拟和解决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的问题,了解模拟计算的原理及其局限性。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介绍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理想化学反应器(支撑课程目标1、2) 1、反应过程的技术指标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及相互关系, 反应速率的温度效应和活化能的意义,及反应速率的浓度效应和级数的意义。 2、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串联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复杂反应系统反应组分的速率、选择性和收率的模型计算方法。 3、等温间歇反应器的计算模型,及反应时间、反应器体积的计算方法。 4、管式平推流反应器的计算模型,平推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空时和空速的概念及其应用。 要求学生:能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能正确地选择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加料方式、原料浓度及温度和温度序列。 第三章: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支撑课程目标 3、4、5) 1、全混流反应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定态下全混流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定态下串联或并联操作的全混流反应器的计算方法。 2、循环反应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返混的概念、起因、返混造成的后果,返混对各种典型反应的利弊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返混与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关系,停留时间分布的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及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3、活塞流和全混流停留时间分布表达式。轴向扩散模型、多釜串联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流体的微观混合与宏观混合及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会设计实验测定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能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类型能正确地选择反应器的组合方式、加料方式、原料浓度及操作温度。 第四章:非均相反应过程的质量传递(支撑课程目标1、2、4) 1、非均相反应过程的拟均相化处理方法,多相反应过程的分析方法。反应本征动力学、颗粒动力学和床层动力学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初中化学42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3

第四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引入]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为化工生产提供依据。回忆并回答:质量增加 思考 实验与探究: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仪器:带小气球的锥形瓶 天平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小气球的作用 2、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 合: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仪器:带塞锥形瓶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反光镜加热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不变。 布置作业: 课本92页1,2 目标检测 课后记: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化学方程式例: C + O2 = CO2 表示: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 ②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 ①用化学式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②配平: 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 子反应后生成一个二氧 化碳分子。 (3)每12分质量的碳跟32份 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44分质量的二氧化碳。 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水通电分解 过氧化氢制氧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布置作业: 课本95页1,2,3 目标检测 课后记: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教学设计: 【篇二:初三化学优质课教案123456】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案 达县大堰乡中心学校:王玉选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充分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示台、实物、图片、实验探究和课件等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思路:看一段有关火的图片,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和交流,初步悟出燃烧的条件——学生通过展台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观察图片(课件),了解家庭火灾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逃生的技巧——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同时让学生观察灭火器的实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的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 有关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实验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化学反应的表示优秀教案(定稿)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的几种表示方法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天地中四种不同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的优点 (2)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概念、意义、读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意义、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 展示火箭发射的图片 设问:同学们知道火箭发射时所需的能量是什么燃料燃烧提供的吗?(引导学生回答氢气) 那么关于氢气燃烧这一反应可以怎样科学、简明的表示出来?而且体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 二、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学习目标。 三 、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任务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概念 大屏幕投放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的四种不同表示方法 分小组思考讨论:分析上述反应的四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交流】各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可以积极补充,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设疑:通过刚才同学们分析知道第四种表示方法最好,即简洁通用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它是怎样体现质量守恒的? (提出化学计量数:是体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展示电解水反应的四种表示方法,让学生快速说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学生回答:第四种表示方法最好) 由上述两个反应的表示方法分析用这两个式子表示是最好的。 总结得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板书: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观察几个化学方程式说明: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__加热__,燃烧的条件用__点燃__用“↑”或“↓”注明生成物是_气体__或是_沉淀__. (二)学习任务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观察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根据 这个化学方程式: 22222H O H O ↑+↑通电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7(化工13)-胡江良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 课次17课时 2 课型 (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习题课□ 其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7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 7.3流化床反应过程的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流化床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流化床的工艺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特点、类型和设计要求。 难点:一维拟均相理想流动模型对反应器进行设计计算。 教学基本容方法及手段 7.1流化床的基本概念 流态化现象:使微粒固体通过与气体或液体接触而转变成类似流体的操作。 固体颗粒层与流体接触的不同类型: 7.1.1流化床的基本概念 1)当通过床层的流体流量较小时,颗粒受到的升力(浮力与曳力之和)小于颗粒自身重力时,颗粒在床层内静止不动,流体由颗粒之间的 空隙通过。此时床层称为固定床。讲解

2)随着流体流量增加,颗粒受到的曳力也随着增大。若颗粒受到的升力恰好等于自身重量时,颗粒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故颗粒将在床层 内作上下、左右、前后的激烈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固体的流态化,整个床层称为流化床。 曳力(表面曳力、形体曳力)曳力是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而阻力是固体壁对流体的作用力,两者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表面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的剪切力引起,形体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的压强力扣除浮力部分引起。 3).流化床类似液体的性状 (a)轻的固体浮起; (b)表面保持水平; (c)固体颗粒从孔中喷出; (d)床面拉平; (e)床层重量除以截面积等于压强 流化床的优点 (1) 颗粒流动类似液体,易于处理、控制; (2) 固体颗粒迅速混合,整个床层等温; (3) 颗粒可以在两个流化床之间流动、循环,使大量热、质有可能在 床层之间传递; (4) 宜于大规模操作; (5) 气体和固体之间的热质传递较其它方式高; (6) 流化床与床内构件的给热系数大。

初三化学第一节开头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鲁教版初中化学)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出发,提出了很多饶有兴趣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如下: 1.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尽管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但仅仅是作为名词出现,并不是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涵义,不要不恰当地把属于后面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到这个课题中完成,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可以采用多媒体和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可以放映相关的教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和幻灯片,展示实物、图片和数表等;可以请化学家来畅谈化学和展望化学的未来;也可以组织学生分头搜集资料,到课堂上展示和演讲,谈他们对化学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等等。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学习有关的展览和化工厂,鼓励学生对专家、工程师等进行访谈,并利用板报等交流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4.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课时具体安排]3课时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