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

系别:政法系姓名:李溢如学号:2009172327

潮汕“分家”习俗漫谈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潮汕人,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潮汕地区“分家”习俗吧。

分家,俗话说:“树大分杈,仔大分家。”每一个家庭发展到一定时期,兄弟就要分家。分家,顾名思义,把一个大的家庭分拆成若干个小的家庭,即一个大家庭的解体,多个小家庭的组成。分家并不是解除家庭关系,主要是确立新的各自独立的经济关系,同时旧的经济关系宣告解除,故分家之后,有“亲兄弟明算账”之说。其主要内容是分财产,分父母之私产,积蓄;当然,相应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赡养老人,亲戚“交陪”等等。如父辈欠下债务,要协商摊派,所谓“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树大分叉,人大分家”,分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潮俗“分家”从仪式到内容等有显著的地方特色,也折射出潮人的某些生活习俗和人性特征。

潮俗分家指的是同一家庭里的兄弟分家,姐妹们是无权参与的。潮人大都聚族而居,家族观念浓厚,一向重视家族血缘关系,以义族为正统,只有男子才有继承权。昔年,一般不准许女子赘婿,族内若有单女户,得将女儿出嫁而另择族内子弟过继,以保持族内血统纯正。潮人把女儿叫做“走仔”,长大了要嫁作他人妇的,是要“走”的,不具备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和赡养的义务,故有“惜外孙无洝(án)吞”一说,反映潮人重男轻女,比较现实和功利。

民国以前,潮汕人崇尚大家庭,重视礼教家规。宋、元、明、清诸朝,多有数代同住,不行分家的大家庭。世俗以家口大,同住的辈数多为荣誉。有四代同堂,甚或五代同堂者。凡一大家庭中,先提分家者即被视为“败家精”,也有不能同甘苦共富贵之嫌,是要受到家长斥责和乡人讥议的。只有极少数开明的父母主动要求分家的。民国时期,政府曾倡导分家。解放后,政府大力提倡小家庭,打破宗派房界观念,反对联宗汇族活动,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而出现变化,分家之俗深入民心。

潮俗分家一般在姐妹大部分出嫁,兄弟大都已完婚之后。日期常择农历六月初一,俗称此日“柑分念(意片)柚分片”,分后同样发达。分家仪式一般由母舅主持,这叫做“母舅看外甥,个个一样亲”。如遇特殊情况,主持人无法由母舅充当,就要从“家后”(母亲的娘家)另选一个人来代替。这主持人的身份,说明潮汕民俗具有昔年的母系血缘观念遗风。分家需要“中人”,即公证人,这一般由分家方面家族中的有威望的“老大”(长辈)充当。同时请来伯父、叔父等当监督人,以防止父母偏心或兄弟仗势强占。

分家之前,父母可以事前先与儿子们充分协商,议定初步的分配方案。昔时普通家庭没有什么大的财产,最大的物产莫过于房子,因此很多人特别是乡村的农民把建房当成一件大事,并以多少个儿子建多少房作为一生勤劳操作的目标。一般来说,长子可分得最大或最新的一间,下面依次分配,往往幼子只能住边角,故有“尾仔弟企厝耳”之说。房子一般交错分配,即每人东一间西一间,不连在一起,预防以后闹不团结。财产不外是一些生产用具和日常用品,分家时按份额分成若干份,按长幼顺序依次挑选。往往长子分得父母当年结婚时使用的旧家具,意味继承父母的衣钵,这一点与中原其他地区是相同的,即“传谪”。幼子未完婚的,分家时要另外留出娶老婆费用等同价值的财产,或向已婚兄长摊派现金,俗称“嬷本”。由于潮俗有“大孙当尾仔”之说,故其所在的小家庭可获得半份的家产。大孙,正统意义上讲,应是指长子之长子。父母自己往往也分得一份财产。

财产分完,按协议写成书面并签名加盖指模,一几份各自保管,还要选择吉日分灶。兄弟各人的岳父家,都要在这一天送来各种厨房用品。潮俗认为东西在凌晨之后越早送来越好,据说哪个兄弟的岳父家最早把东西送达,旺气就最先归他这一家。这就苦了小舅子们,为了使姐夫或妹婿兴旺发达,即使寒冬腊月,也得赶在天亮前把东西挑到门口

等待,门一打开,大家争先恐后往里挤。有些地方在分灶这一天,父母还要从原来合伙的灶里取出燃旺的木炭或柴火分给各兄弟当作火种,点旺各人的新灶,并用它做第一顿饭,象征着虽然分了小家,但大家庭的火种不灭,“薪火相传,代代不灭”。有的人家分火种时,父母还要即兴做“四句”。

分家之后,父母有的轮流到各个儿子家吃饭,俗称“食伙头”;有的则别起炉灶,子弟们则需逐月向父母交纳一定的谷、钱。如果祖父母尚健在,其赡养依附情况与父母大致相同,也有协商各自负责赡养父母或祖父母的情况。如果家中尚有女儿未出嫁,则由父母安排或她们自选寄附一个兄弟生活,但往往小姑子的待遇很差,潮俗有“姑嫂死不相送”之说,因此小姑子们往往愿意与自己的父母同住同吃,如果父母“食伙头”,那么也愿寄附这一家兄长。其他成分的家庭成员,依附情况由大家协商安排。亲戚接待一般是轮流,轮到就要负责安排伙食。例如两兄弟,可以兄为单日,弟逢双日。也有的是选择性与亲戚“相行”、“交陪”。潮俗分家大致就是如此,当然也有另外。所谓“俗”,即指一般,大致如是,不一而足也。

不可否认,分家是不可能完全公平的,也有的父母确实是偏向,就像老一辈说的“十指伸出有长短”。一般来说兄弟们在分家前关系都是十分要好的,也不会计较太多的物什,倒是妯娌们为争点物什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有的因此弄得有了间隙,埋下积怨,由女及男,弄得兄弟不再“相行”,故有“潮汕无好兄弟”一说,实是妯娌们所致,至少是重要的因素。故兄弟和好一般来说妯娌不能太计较一点小得失,这一点很重要。正如分家时“老大”的两句“开头白”所说,“骨头会生肉正切要”。分家之后要靠自己的奋斗开辟一番新的天地,不能只守住父母的那点财产,这才是最重要的。分家之后,要负责赡养父母,照顾妻儿,把一个家庭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分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确立新的各自独立的经济关系,而是要男人们独立负担相应家庭社会责任和义务。

现在,提倡少生优生,独生子,独生女很多,分家之俗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人们所遗忘。儿子也好,女儿也罢,“掌心掌背都是肉”,子女们都有权承继父母的财产,相应也有赡养照顾父母的义务,这说明,任何时候权利和义务都是辩证统一的。

补注:

资料来源:网上收集潮汕风俗以及回家问一些资深老人所得。

潮汕话俗语

潮汕话俗语 阿嫲生走仔——生姑(菇)大炮拍麻雀——骗伊惊 青夜娶亩—称重 有钱买蚊香,无钱买蚊帐——有算未除 六月大菜——假有心 啤酒樽啤酒贡来卖——恶潇洒 青夜放粉鸟---无望 棺材底尧鼠---除死人 街市腊无---老鼠衔猫上竹篙 北人亩-----看困肚 暗生瘤----赌着 牙痛------注定 奴仔食奶----坐郑 菜头面刺无血--面皮厚 胶村北蛤九----惹蛇 扮屁烫掉裤——姑浪 竹叶包沙---假粽(壮) 浪趴歇蚊----莫啪 屁股朝南------北浪 六月薄壳——假大头 元宵灯笼——一肚火 放屁烫掉裤——姑浪 星夜阉镜----------无望 星夜”(瞎子)看天——张神张鬼 尖担当石部——赌鲁 胶那胶仓-坐不定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东西脚耗小影——臭相 灵前高椅—坐死 星夜点灯——照旧 六月大菜——假有心 六月番薯——双死 胶疮吊风炉--热岛 猫鼠嫁走仔---------‘鸡’住叫 拐脚猎鱼----公罗 老婆摔下水----妻凉 菜头果热单边____自作多情"~`` 胶仓北蛤九------ 惹入 肥壮大行-------------爱死无定

老姆圈鸡---堵堵 拐脚拍火--促热 手瓜棚下-----无好人 竹铺头木绵------生成 羊尾短短-----遮唔着羊柑仓 庵埠老爷-----大细目 目前点火目前斤-----吊灯 半桶屎----卜卜奕 借人亩仔----唔过夜 三脚椅仔----唔知眉(4声) 山柑烟筒----析目 心肝头叠水晶——凉凉 七分钱二人分——唔三唔四 兄独目弟缺嘴——大无好样,细无好相半路上留客人---嘴上熱情 百歲養兒---難得 拜年的話---好聽 白楊樹葉子---兩面光 阎罗王请人——鬼正敢食 鸽纠雪着尿——跳吾哩 青盲掠鱼——散摸 老人扰狗------去远 烫衫裤洗奕------锡白 白菜長心---老了 个钱包烟---免拆 头壳撒粗糠---惹麻烦 糖丸卖阿娘---自己吃 浪头吊“鞭炮”——浪显 老猪画符----党甫 半夜食西瓜----反症 十月白菜----大菊(结)心 肚痛食酵粿---倒好 书生帽---------翘丕 桥头走仔-----包来回 十五只吊桶------七上八落 胡来打扮------也是猫 胡来勿笑猫------胶仓平平饶 偷食鸡肝腱—心内知 开元寺内借虱蓖——找块无个 爱亩--着霍苦 青夜葡肽哥~~~~~散物 风吹墙头草------就势我势 竹筒倒豆-----直出 厝角头鸪鸪叫------久有

潮汕人饮食特点

潮汕人饮食特点 潮汕人有别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别喜爱吃粥、有以大米粉制作的名目繁多的粿品、喜爱以腌制品为主的佐餐小菜(咸菜、菜脯)以及制作精致的特色小食(蚝烙、肉丸等)。 这些饮食习俗主要是受中原地区、闽越地区的影响而形成的。也有古代百越民族留下的痕迹,比如吃鱼生、吃蛇、吃虫和以前的喜食槟榔等。 潮人清代还有啖槟榔风习,并将它作为待客“礼果”,当代已不复见。据云,啖槟榔有杀菌、去痰、开胃等功用。 潮人的饮食习惯与嗜好,总的说来是:一日三餐,以粥为主主食大米,副食多样水陆鱼菜,腌煮俱爱;讲求新鲜,不避腥味;嗜烟嗜茶,风习长在。近年食俗有些变化,西餐、快餐、早点、自助餐,已成为姑市部分人的时尚。 抽烟以前多抽熟烟丝,较辣,多用木竹旱烟筒,也有用水烟筒的,潮汕人自古以来也非常喜欢吃鱼生,可能也是百越族留下的风俗与日本人一样 经常喝粥,“糜” ·饮食特点:潮汕地理环境和气候,利于捕捞、耕种,水渠交错,大海月环,水产品多,鱼虾甲介,大宗小宗,源源应市,多时可达百种。原野四时常绿,果蔬终年轮番上市,形成饮食丰富多样。 潮人早餐喜吃粥,这可能和潮人处亚热带有关,他们在劳动中多出汗,为体内需要水分平衡,习惯食粥,感到舒适可口。尽管上午要劳动时间较长,也不愿早餐吃干饭。他要家人中间送点心,以补消耗后不足,并可在吃点心时略作休息。这是主要饮食习俗之一。潮人佐餐喜腌制酱菜,如腌咸菜、萝卜干、乌榄、熬橄榄菜,都是农家的经常佐餐杂咸。潮人喜食鲜腥,各菜喜保存原味,不少潮州名菜都是以蒸炖见特色的,如清蒸龙虾、清炖乌耳鳗、清蒸鲩(草)鱼、清炖鲤鱼、炖鳙鱼头配芋等,都是潮人喜吃菜肴,甚至食鱼生、虾生、生蚝等。调味品也喜腥鲜,如鱼汁、鱼露、虾酱等都是沿海地区村庄生活常用品。 外地内脏、鱼头经常不值钱,潮汕人却很喜欢。很多内脏、头脚翅比肉更贵,排骨也比肉贵 潮汕的饮食 潮汕人有别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别喜爱吃粥、有以大米粉制作的名目繁多的粿品、喜爱以腌制品为主的佐餐小菜(咸菜、菜脯)以及制作精致的特色小食(蚝烙、肉丸等)。潮州饮食最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来独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构成的一个开放的体系。潮菜较多受闽菜所影响,同时又受到广州菜等外地菜的影响,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家。制作精细的潮菜菜式中,不仅有着名贵的燕窝、鱼翅、

潮汕地区的妈祖文化

汕头地区的妈祖文化 2010101401沈奕翔妈祖就是元代以后被福建等沿海居民尊为天妃娘娘、天后圣母的海上保护神。原名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湄洲屿的渔家女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史有其人。由于诸多传说,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受人崇拜的神。特别是闽粤等沿海省区居民,更将妈祖奉为主神。汕头市等潮汕沿海沿江县市也一样。 由于地域文化的亲缘性,潮汕一带与福建、台湾等地,在妈祖信仰上,具有共同的民俗、风俗和习俗,两地关于妈祖的传说近乎一致。妈祖是闯海者心中法力无边的海神,也成为潮汕民众最普遍信仰的神圣偶像。 从沙汕头到汕头埠,已是从渔村向集市发展,汕头沿海成为商舶聚集之地。这些渔民和商船,成年累月与大海打交道,经常遭遇风险,海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他们盼望神明保佑和庇护的心愿是极其迫切的,有了“驱邪救世,乘席渡海”的妈祖,人们自然祈求她能护航救险,崇敬信仰之心理所当然。 当时汕头商埠初步形成,就已有老妈宫、关帝庙以及清政府设立的沙汕头税站等建筑。渔民都把“妈祖”作为“一舟司命”,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这一天,都会到这里祭拜。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前。 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后宫全面重修,不少商贩也把它作为交易的场所。此后,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是全汕头盛大的节日,沿海船舶都在舱里的龛前敬拜。当时,汕头埠有天后宫多处,主要有下岭妈祖宫、华坞妈祖宫、妈屿妈祖宫和升平路头老妈宫,市民大都到升平路头老妈宫来祭拜。因人多宫小,虽是走马轮番,小宫也难容市众,供品摆出门口,摆到马路,堵截交通,车辆无法通行,只得绕道。 汕头市区历史上还有过一座“新妈宫”,其址在现汕头市金平区新风左巷4号今永平路小学所在地。新妈宫与一般的祠堂差不多,属潮式建筑“四马拖车”,有二条“伙巷”,门前有麒嶙、嵌瓷,西侧还有一土戏台。香火兴旺一时。 新妈宫的盖建其实也反映了过去的商业竞争。过去汕头许多行铺以地域划分商业行会,行会组织“老油园”同“新油园”因拜妈祖的桌位问题发生争执,被排斥的“新油园”才盖起了新妈宫。新妈宫建于民国初期,规模比老妈宫大,但名气比老妈宫小,特别是新妈宫拆除之后,市民知之者更少。 1944年,日军在汕头招募往新加坡修船劳工,大约有二百多人,去时到汕头老妈宫请妈祖分灵同往。初到星洲,生活清贫,经费缺乏,就地建简朴庙宇,恭奉天后圣母。至1948年才合力筹划,在原址建起“汕头社天后庙”。至1989年,由理事会倡议发动筹备,在芽笼四十巷五号注册成立汕头社,1994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举行隆重移迁晋庙大典,望后人思源发扬光大,特书匾额“蛇江飞来”,示意汕头妈祖驾临此地。 汕头天后宫自1992年重修开放,市民依旧虔诚朝拜。成为汕头市文物保护点和旅游胜地。新加坡汕头社天后庙晋香观光团几十人于1995年莅汕。台湾也有不少地方成团结队来汕头老妈宫敬拜分灵,带往住地。 近代重要的贸易口岸——樟林港,也曾有过四个天后庙,其一是约建于元代中后期的“灵感官”,其二是建于明代 (具体年代不详)的“暗芒宫”,其三是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七年间(1787-1792年)的新围天后宫,其四是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城内天后宫。 汕头埠妈祖出游没有定期,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936年前后。当时,总商会辖下的各个公会大都组有标旗锣鼓班参加出游。汕头存心善堂仪仗队是开路先锋,这个仪仗队是西洋管乐队,制服整齐,白衫黑裤的中山装加嵌鲜艳色线,载上大冠帽,十分精神。管乐可算齐全,

历史文化常识介绍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4、先秦散文 历史:(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商周。作者不详。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为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为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各民系性格特点

广府人 前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南海人)说:广州人太现实,什么都讲‘着数’,只有有‘着数’的事广府人才会去做。广州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世界发展。只顾及自己所属的小圈子,只关心自己的房价和股票。人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整日东奔西跑。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表现出更多的功利主义(或工具化)倾向。 “叹”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中一般有感叹、叹息之意。而在广州,叹茶,叹花,叹粥, 客家人更留恋华夏故土的情结。以梅州丘姓为例,本为河南郡望族,后因避战乱而南迁,虽曾远涉福建宁化、上杭和广东梅州蕉岭,其后因人多地少,又有不少丘姓后裔再次迁徙,但他们多选择国内其它地广人稀的山区,如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地区等,甚至向北回迁至陕西等地区,故土依恋情结由此可见一斑。客家有谚云:“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尽管原因有许多,但客家依山为居的历史已经沉积为群体的一种社区意识。客家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主要有方楼、圆楼、府第式的三堂屋和五凤楼、围龙屋等。其特点是:祖堂在上,上下厅堂、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规模宏大,坚固经久,防卫性高,生土建筑,古朴稚拙,少有雕刻,雄浑天然。围内“家累世义居”,“合门百口”,同姓视之为骨肉,透射出魏晋南北朝时中原衣冠士族大家族庄园建筑及其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的传统。客家建筑外墙开窗少,

开窗小,窗台高于人头,其独特风格是客家人经历了与土著对峙和自我封闭阶段的记录,是客家人维系家族宗法制度,增进族内团结和在异乡获得生存安全的心理需要的表现。有学者认为,客家围龙屋前有半圆形的“龙池”,后有半圆形台丘,前者象阴,后者象阳,从外俯瞰围笼屋就如天地环抱于人的“天地浑沌如鸡子,古盘生其中”的意境,表现了丰富深邃的古老的文化哲学精神。客家地区的村落中各姓各宗支宗祠建筑遍布,是客家人散居以后增强族亲凝聚心理的强烈反映,也是客家人门第观念,以郡望自矜,光宗耀祖心理的坦露。客家民居门上的对联常见有:“儒士家风,振奇人品”,“河南世泽,洛水家声”之类,流露出客家人客居他乡,却念念不忘精神家园,自贵与失落感交织的复杂情感。客家人的中原正统的传统儒家思想让客家人在历次朝代更迭地抗争最为激烈,如对蒙古、满清的合法性斗争从未 停止过。 潮汕的潮瓷、木雕、潮绣等著名工艺品以细腻为共同特点,木雕以细腻的刀路著称,潮绣也以精工驰名,潮人种田一年三造,精耕细作犹如绣花,潮汕人性格承吴越人之纤细可见犹存。这也是解放后各地争相向潮州老农学习耕作方法的缘由。他们的这种精细也外延到其 文化性格。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我的家乡——潮汕 (潮汕地方史)

我的家乡——潮汕(潮汕地方史)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潮汕地区。潮汕地区位于粤东沿海的潮汕平原,地处欧亚大陆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中段,包括古城潮州、经济特区汕头以及揭阳,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人风情独具韵味。 一、潮汕先民 潮汕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族。传说越族人的脚小趾是“重甲”的(即有两片相叠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后,来自河南、山西一带的中原人民陆续南迁。他们大多先迁往江浙地区,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渐汉化,形成了潮汕先民。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近代的开放,潮汕地区也是较早接触到外国文化的地区。所以,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纳了海外文化的菁华,历经了数千年的融汇升华,形成了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成为与齐鲁文化、蜀汉文化相媲美的中华文化的一支。 二、沿革建制 潮汕在远古时属南交之地。2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时属场州南部的荒僻地带。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为越族的—支。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立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在南海郡的揭阳岭设置戍所。秦末陈胜吴广起兵抗秦,赵佗占据这里,拥兵自立为南越武王,设揭阳于此,于是这里才有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前l l l)平定南越,设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开始有直属中原王朝的政权建制。那时揭阳县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潮汕地区、梅州市和闽南的一部分。隋唐时期称为潮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1980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三、百载商埠 1858年6月,英、法、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潮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1年,汕头被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称为汕头埠。1860年,在妈屿岛上设置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直到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才结束了外国人把持潮海关长达90年的历史。(新设的潮海关被称为“新关”,原清朝设的海关称为“常关”)汕头开埠后,英国等13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领事署或派驻领事。英国在1868年正式建领事馆。 列强倚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在汕头大肆进行经济侵略。如在汕头开设商行,投资办厂。1878年英国怡和洋行在礐石设制糖厂,这是外资在汕头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据现有资料,汕头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1879年创办的汕头豆饼榨油厂。 20世纪初是汕头民族工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汕头开埠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称为潮汕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1906年,华侨张煜南兄弟集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由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南起汕头市,北至潮州)潮汕铁路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铁路。1939年,日军侵潮前夕,政府下令拆毁潮汕铁路。汕头开埠后,商贸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小公园一带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汕头开埠后,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侨批”是到东南亚谋生的潮人向家乡寄钱赡养亲人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即汇款与家信相结合的民间寄汇,它完全是靠信誉经营的业务。“侨批”也类似今天邮局的汇款单。 20世纪初,潮汕地区最著名的实业家之一高绳之创办的实业,改善了汕头开埠之初在照明、用水、通讯等公共事业严重滞后的局面,汕头公用事业日渐完善。(商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商办汕头自来水公司、投资开通了汕头至澄海的长途电话并成立了汕澄电话公司。1932年10月,汕头成为全国第九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四、潮汕方言 潮汕人的母语是潮汕方言,她属于闽南方言的一种,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体系。据专家研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皇帝与皇权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尧、舜 (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 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 (三)皇帝的由来: 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四)皇帝的饮食起居 1、宫室、山陵 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 “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 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天子的服饰,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定制,包括六种冕服和弁服。汉代皇帝以五色长袍作朝服,魏晋时期改用绛纱长袍,唐代出现赭黄色圆领朝服,明清时期则以明黄作为皇帝龙袍的专用颜色,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着装有明确的区别。如祭祀或盛大典礼,皇帝穿衮冕服,包括冕、玄色上衣、绛色围裳、革带、蔽膝、白袜青舄等;平时及一般朝会则穿公服或常服。 3、车马、仪仗 古代皇帝出外巡幸、游历所用车驾称为“卤簿,包括御辂、御辇、御轿等。 自周朝以来,天子出行一般皆备五辂。卤簿以外,尚有仪仗。历代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队规模都非常庞大,如宋神宗时多达22200人,清康熙帝崇尚节俭,但也有3000人。

汕头的变迁(附答案)

2013年中考汕头地方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追古溯源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公元前 111 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历数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3、 1981 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12、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颇负盛名。元代,潮盐制盐工艺大大革新,从传统的“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成本降低,产量提高。清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 13、610年,隋炀帝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航海到琉球,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常用潮汕话大全

常用潮汕话大全前面为潮汕话 钱葱=马蹄!卖想=不懂事!示油=酱油!烧骂=吵架!亚=辩解、争论!亿房=浴室!唔北=不知道(不懂)!肚困=肚子饿!脚车=自行车!面布=毛巾!月娘=月亮!厚隐=蚯蚓! 姿娘=女士!走仔=女儿!老公=曾祖父!飞龙=波菜!痴膏=好色!莲闹=莲藕!白仁=白痴!禾埠=男人!走起=起床!木仔=(番石榴)芭乐[也叫那拔仔或拔子,是台湾产的番石榴】! 嘀嗒=逝世!龟及=逝世!够生孬=有够丑!堵你唔兑=受不了你!死起吕睇=死给你看!通街市无=世界上没有!食酒=喝酒! 拍字=打字!易=睡觉!厚硬、浪险=厉害!歌历=包菜!迈哩=不要!好食=好吃!臭相=人品不好胶己=自己! 外埕=院子!煮食=做饭!地块=哪里!地个=谁!胶那=橄榄!绑人=别人!牙工=蜈蚣!胶纸=蟑螂!门床=床!帝政=该死的!讨债仔=骂人的粗话!呸诺=吐痰!小够堆=疯子一群!生莫=长得丑!我是领父=我是你父亲!散哭父=乱说话!耐果=荔枝!唔珍对=不正常!雷同天时=雷电交加!修=游泳!味=潜水!胶炉罗=还要很久!喉搭=口渴!讨探=赚钱!食饭=吃饭!鸡母皮=鸡皮疙瘩!四散旦=乱说!猛猛=快快!姐/紫船=现在!日暗=天黑!熏仔蒂=烟头!欢唔知=还不知道!悦着伊=爱上他!猎街=逛街!出日=出太阳!卤=恨!烧拍

=打架!目镜=眼镜!分碟=烟灰缸!怪浪=希奇! 试仔=流氓!假矮=多事!短帐=倒闭!过衰=很倒霉! 无影无迹=不可能!安=老公!亩=老婆!滴汤=笨!在你=随你!爱作泥=要怎么样!脑莫=脑袋坏掉!唔北=不懂!滚水=开水!除人=顽皮!激血=淤血! 找讨探=找工作!抽死=笑死人!散物=乱来! 烧护=帮忙!倒返=回来!钓妮=泡妞!地豆=花生!散抽=胡说八道!绑回=以后! 锯弦=拍拖!锯怕弦=闲聊珀/浮景=谈恋爱! 咸涩=小气!迈淡=不要说!康课=工作! 闹仔=小孩!小姿娘=疯婆子!鞋拖=拖鞋! 工同=土豆!安者=夫妻!胶刀=剪刀! 头家=老板!洗亿=洗澡!手扶=拖拉机! 赢老爷=游神!罗哩=汽车!根招=香蕉! 无变=没办法!目涩=眼困!

2020年潮州话大全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潮州话大全 潮州话大全 吐屎吐尿=说话没有根据 大头好脸=好面子 鸟嘴=八卦 鸟称=牺牲 堵吾兑=受不了 卖莫=不错 激血=生气 激心=伤心 恭过水蚊(恭过只鸭)=头脑混乱 浪险=厉害 过如(趣味死)=有趣 泰哥拍作咪=破罐破摔 晤大浪事=没什么大不了

萨做是=自以为是 张够有影有迹=装得很象真的搭正=刚刚 剁鸡=嫖妓 恶性=厉害 依喃=他们 喃=我们 妻姨=不漂亮或者脏 小李=害羞 无变=没办法 后生=年轻 猴玲青兄=慌慌忙忙 司不萨纳=不正常 嘎勒浪代=关你什么事 喜哈母嚷=很吵 衬采=随便 央哦=撒娇 弄总=全部 安些=这样 安嘎=好像 散蹼母=乱来 称籽=子弹 胶罗=还要很久

象烧=温暖 迈去担=不想去说(其实还想说) 拍寸仑=哆嗦 鸡母皮青浮(鸡母皮咋咋叫)=起了鸡皮疙瘩下是作泥=为什么这样子 旨船=现在 无爱嘎你=不跟你交朋友 堵到=周转 够挂=整个下午 有影=真实的(或表赞同) 散哭父担=乱说 弦搭晤着咳=牛头不对马嘴 鸡晤食蔗=九不搭八 欣腊母吓=东西多 臭到滚=指人品不好 谈早=刚才 迈担无=不要说没有 想担=以为 看想=有企图 锯弦=聊天 锯帕弦=聊天 无变物=没办法 晤颠对=不正常

希壶=去世 过身=去世 牵课=工作或者能力,本事肚肿=生气 浪堵=生气 志塞=吃 烧共=一起 做下=一起 专爱=故意 楚略=大概 鞋晓=知道或晓得 掺多=差不多 并并样=一样 粗堵=还可以 甲浪磅=差不多 叔恶=可怜或恶心 天文 日——太阳、日影 月娘——月亮 雨微——毛毛雨 雨仔——小雨 风台——台风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 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 “北京猿人” (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类 ?伏羲——画八卦 ?燧人——钻木取火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造律吕 ?大挠——作甲子 ?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 (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 1、夏:(前2070年至1600年) 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 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 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的冶炼和 铸造技术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司母戊大方鼎 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 ?(一)确立和初步发展?a?a春秋战国、秦、 ?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前221年至前206年)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潮汕文化前史先秦时期的土著民族及其文化三

潮汕文化前史:先秦时期的土著民族及其文化三时间: 2010年02月01日来源:揭阳新闻网作者:郭伟川潮汕历史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的问题(二) “浮滨文化”时期粤东闽南地区曾出现过一个王国,其中心区域,应该就在现在的饶平县。其幅员应包括榕河流域、韩河流域和黄冈河流域,以及与饶平、大埔毗邻的闽西南地区,也即福建的九龙江及其西溪流域,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粤东闽南区域。这一区域,实际上就是我国八大方言区之一,即粤东闽南方言区。在这些山水相连互相毗邻的地区,在同一时期出现过具有极为强烈考古学文化特征的同类型器物:釉陶大口尊、釉陶把壶以及釉陶豆等。根据《饶平文物志》的说法,认为“这类器物目前仅于粤东普宁县以东地区至闽西南(有出土),颇有地方特色”。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具乃至祭祀礼器的同一性,反映了粤东闽南地区三千多年前的原住民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同一性。由此推断此一地区生活着一个族源、语言、生活习俗相同的单一民族——我认为就是畬族。 (上接上期)畬族的“畬”字比较晚出,宋代之后,才称为畬族。在此之前,北方华夏族即中原政权的文献典籍,上古之时,此一民族只包括在“南蛮”之中;魏晋南北朝隋唐则被包括在“獠”里面。但无论汉人的典籍文献对此一民族作何称谓,由其种姓决定其族源仍然是判断此一少数民族的不二法门。因为蓝、雷、盘、钟诸姓氏,是构成畬族种姓的主要特征。当然,瑶族的榜瑶十二姓中也有雷、盘二姓,所以在我国民族学上有“畬瑶同源”之说。最近,我就瑶族的来源及其分布,以及“畬瑶同源”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所以在这一方面有一些了解。因为涉及比较复杂,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我只是强调,蓝、雷、盘、钟四个姓氏所构成的畬族,除与瑶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外,这种特色是其他少数民族所没有的。我认为,畬族的这种特色,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因此,如果机械地寻求“畬”字起源于何时,“畬族”二字在哪个朝代出现,以这种简单机械的方法来探求其族源,是肯定不得其要领的。这里我想就关于畬民的问题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清道光十五年(1835)修《重纂福建通志》里面的《风俗考》,就有一章专讲“畬民”的。内中说:“唐时初置汀州,徙内地民居之。而本土之苗(此处指本地土著民族,非指苗族)仍杂处其间,今汀人呼曰‘畬客’。” 汀州因汀江而得名。汀江就是我们韩江的上游,在福建省西南部。《风俗考》还引用《明史·地理志》的资料,说“‘畬客’字仅见于福建省漳平县中,有百家畬洞,距龙岩、安溪、南靖、龙溪、漳平五县之交,是闽地之蛮皆称‘畬客’也”。 根据《明史·地理志》的说法,毗邻我们粤东地区饶平、大埔的福建西南部的漳平县有百家畬洞,以及畬人聚居的龙岩、南靖、龙溪各县,也都邻近粤东,

让你了解潮汕人,说说你眼中的潮汕人

潮汕男人 大潮汕的地域、自然环境等决定了它对外渠道的局限性,三面环山面朝大海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潮汕自身特殊的区域文化,孕育了潮汕男人这一特殊的族群。从客观上来看,潮汕男人是一个很特殊的品种,他浓缩了潮人文化的精华,而潮人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在潮汕男人身上就是攘外安内的能力,也就是强烈的本土意识和严重的排它性。对外,他是海洋文化的标准,他拼搏、流动、进取、包揽一切;对内,他是大陆文化的标准,承担家庭重任、孝顺、顾家等等。潮汕男人的特点主要包括: 强烈的家族意识与相对保守的传统观念 潮汕男人从“出花园”(十五岁时举行的成人礼)之日起就开始有成人意识,那就是承担家庭的责任,而这个家庭不仅仅是小家庭,而是一个大家族甚至是一个大姓氏,很多潮汕男人离乡背井打拼,有成就了就会回到家乡兴建祠堂,这就是一个表现。潮汕人保持和传承他们文化传统的主要方式也是通过家族文化的传承。即使是历经战乱和社会的剧烈变动,潮汕的家族关系的结构都没有产生过根本性的变动。而正是这种家族关系对潮汕文化传统的传承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使其文化形态得以提炼和延续。 但在多元的开放社会下,潮汕原有的这种温情脉脉的宗族关系所引发的负面作用愈显得突出。封闭保守的潮汕文化结构,使潮汕男人有意识地回避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外部先进文化的冲击作用会淡化,痛失创新发展机遇。另外,很强的宗族观念及裙带关系,对市场经济之法律法规具有天然的免疫作用,因此,潮汕男人如果无法在反思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就很难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碰撞中占据上风,落后也就会成为必然。 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对干家务活的不屑 很多潮汕男人在他打算结婚之日起,就已经进入“家长”这一角色,买房子、购置家具、疏通亲戚关系等等,他必须先把这个家弄得稳稳当当的才会考虑把女人娶进来。结了婚之后,他也当仁不让地是一家之主。潮汕男人不管他在外面是什么样的人,他回到家里就还是一个君主,家庭是他的小王国,很多大事都是他在把持,他把一切处理得妥妥贴贴,不给女人一点忧虑。所以,即使他这种把握一切的态度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霸道,女人也能理解并愿意去接受。 很多潮汕男人不干家务活,这也是潮汕男人备受诟病之处,也即其“大男子主义”的具体表现。但是,从文化的角度看,“大男子主义”并不等于养尊处优,它恰好是男人承担家庭大义务的表现,男人不屑于把精力放在家务上,而是更多地用于寻找机遇、赚大钱,目的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说具备了这些特点的男人你能说他是不好的男人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陆文化占了99%,海洋文化只占了1%,而潮汕男人却具备了这两种文化,因此,他是男人中一个特殊的品种。至于他的“好”和“坏”,这是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不具备道德的判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结论,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务实的经商求生之道与诚信经商理念的沦落

行测常识判断重点知识世界史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行测常识判断重点知识:世界史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2011-11-24 17:19 来源:91up公务员考试平台 1、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 2、两希文化:希腊、希伯来 3、斯巴达克起义前73 罗马 4、日本大化改新 646 日本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5、十字军东征 1095—1291 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战争。 6、新航路的开辟 15-17世纪;麦哲伦航球旅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7、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6-17世纪 8、17—18世纪启蒙运动彼得大帝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9、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兴起于英国蒸汽机 10、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下半叶 文艺复兴 一、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二、表现: a.但丁:《神曲》,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b.乔托:欧洲绘画之父 c.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以“人学”对抗“神学” d.薄伽丘:《十日谈》 e.美术三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拉斐尔的《西斯廷教堂》,被称为“画圣” f.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提出“强权政治”理论。 三、国别

①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②法国:拉伯雷,鼓励人们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巨人传》 ③德意志:伊拉斯谟,以人文主义精神批判和考订基督教经典,《愚人颂》 ④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启蒙运动 1、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思想原则: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代表:①霍布斯:代表作《利维坦》;提倡社会契约建国,君权人民授予 ②洛克:代表作《政府论》;提倡君主立宪,主张分权 ③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倡三权分立 ④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⑤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文学彩虹 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汕头的变迁(附答案)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公元前 111 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历数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3、 1981 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12、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颇负盛名。元代,潮盐制盐工艺大大革新,从传统的“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成本降低,产量提高。清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 13、610年,隋炀帝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航海到琉球,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4、1684年,清朝开海禁,澄海樟林港逐渐兴盛起来,乾隆时,澄海的大商人往来与国内各地,从出发的商船活跃于日本、南洋等地。1792年,清朝设樟林巡检司。到嘉庆年间,澄海上缴的贸易税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逐渐当时澄海商贸的繁盛。 15、明代,潮汕人文鼎盛,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广府、潮汕、客家人与河南人母系比较

广府、潮汕、客家人与河南人母系成分的分类比较 作者:baiyueren 下面分析一下华南主要民系和中原人(河南安阳)的线粒体母系遗传方面的异同,数据来自复旦文波的论文。 一、各主要单倍群及其族群对应关系 A*(×A4)和N9a——原苗成分 我写的《N系迁徙与分化》里已说明东亚腹地的A和N9a单倍群主要与原始苗蛮人群有关,从高发区域看,A更像是荆蛮成分,而N9a更像是原苗成分。 从表中看:广府人和客家人A的比例基本为0%,而闽南人为8%,潮汕人为4%,介于两者之间。河南人为10%。说明A单倍群对华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闽南语系人群中,闽南最多,

潮汕其次。N9a的分币比A要分散些,在客家人中比例最高6%,说明客家人含有一定的原始苗蛮成分。在闽南、潮汕、河南人中比例为3-4%。在广府人中比例最少,仅占1%,应是说明了广府人的来自华中一带的外来母系混杂很少。

B4(B4*/B4a/B4b1)——古百越成分 复旦李辉的论文中已分析过B4a和B4b都是百越民族典型的母系成分。从表中看广府人的B4总体比例高达30%(B4a约15%),其次是闽南人11%(B4a约5%),潮汕、客家、河南人均为6%((B4a约2-4%))。这个统计结果说明,广府人拥有各南方民系中最高比例的百越母系成分。此外闽南人母系中亦有一定的百越成分,从B总体比例和最典型的B4a比例看,闽南人的百越母系成分刚好是广府人的1/3。这与李辉《闽越消失》从父系遗传方面得出的闽越已基本消失的结论不同。

B5(B5a/B5b)——原瑶成分 B5a应是畲瑶民族的标志性成分(虽然比例不一定很高)。B5b的高发中心是江西(见我的《N系》文中的插图),同时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也占一定比例,因此个人认为很可能是古吴人和淮夷的标志性成分。 上表显示:广府人的B5总体成分最少,仅1%;闽南人和潮汕人分别为3%和5%;客家人和河南人最多,总比例均为10%左右。 广府人和闽南人几乎没有B5a母系成分,潮汕人和河南人的B5a比例也仅有2%,客家人的B5a成分最多,有6%。这与客家人与畲瑶民族历史上长期深度混血的事实是吻合的。 B5b在广府人母系中只占1%,潮汕人和闽南人都是3%。客家人有4%,这与历史上客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