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1.国外干熄焦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1.1干熄焦工艺的发展概况

干法熄焦(Coke Dry Quenching)简称干熄焦(CDQ),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的采用惰性气体熄灭赤热焦炭的一种熄焦方法。干熄焦能回收利用红焦的显热,改善焦炭质量,减轻熄焦操作对环境的污染。

干熄焦起源于瑞士,最早的干熄焦装置是1917年瑞士舒尔查公司在丘里赫市炼焦制气厂采用的。20世纪30年代起,前苏联、德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了构造各异的干熄焦装置。干熄焦装置经历了罐室式、多室式、地下槽式、地上槽式的发展过程,由于处理能力都比较小,发生蒸汽不稳定、投资大等因素,这一技术长期未得到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工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切列波维茨钢铁厂建造了带预存室的地上槽式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达到52~56t/h。这种带预存室地上槽式于熄焦工业装置解决了过去干熄焦装置发生蒸汽不稳定等问题,实现了连续稳定的热交换操作。该装置的技术先进性得到了世界焦化界的公认,并陆续在焦化厂推广建设。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干熄焦技术的发展。日本首当其冲,在能源短缺、节能呼声高涨的背景下,从前苏联引进干熄焦技术和专利实施许可,经过消化移植,在大型化、自动化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有所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成投产了单槽处理能力为56~200t/h 的多种规模的干熄焦装置39套,干熄焦率约占日本高炉焦用量的80%,是干熄焦装置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日本新日铁、NKK、德国蒂森·斯梯尔·奥托公司在于熄焦技术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些公司在扩大干熄焦装置能力、改善冷却室特性、热平衡、物料平衡、自动化、环保等方面实现了最佳化设计,其处理能力和装置的先进性远远超过了前苏联,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见表1。

除前苏联、日本、德国拥有干熄焦装置外,印度、韩国、波兰、罗马尼亚、巴西、土耳其、尼日利亚和我国都相继建成了干熄焦装置。

1.2干熄焦工艺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1.2.1干熄焦工艺的基本原理

干熄焦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150℃)在干熄槽中与赤热焦炭(950~1050℃)换热从而冷却焦炭(200℃),吸收焦炭热量的惰性气体(850℃)将热量传给干熄焦锅炉产生蒸汽。被冷却的惰性气体再由循环风机鼓人干熄槽循环使用。干熄焦锅炉产生的中压(或高压)蒸汽并人厂内蒸汽管网或用于发电。工艺流程见图1。

1.2.2工艺技术特点

与常规湿法熄焦相比,干熄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回收红焦显热

出炉红焦显热约占焦炉能耗的35%~40%,干熄焦可回收80%的红焦显热,平均每熄1t焦炭可回收3.9~4.0MPa、450℃蒸汽0.45~0.55t。据日本新日铁对其企业内部包括干熄焦、高炉炉顶余压发电等所有节能项目效果分析,结果表明

干熄焦装置节能占总节能的50%。可以说,干熄焦在钢铁企业节能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改善焦炭质量

干熄焦与湿熄焦相比,避免了湿熄焦急剧冷却对焦炭结构的不利影响,其机械强度、耐磨性、真比重都有所提高。焦炭比提高3%~6%,M 10降低0.3%~

0.8%,反应性指数CRI 明显降低。冶金焦炭质量的改善,对降低炼铁成本、提高生铁产量、高炉操作顺行极为有利,尤其对采用喷煤技术的大型高炉效果更加明显。前苏联大高炉冶炼表明,采用干熄焦炭可使焦比降低2.3%,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1.5%。

同时在保持原焦炭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干熄焦可扩大弱粘结性煤在炼焦用煤中的用量,降低炼焦成本。

两种熄焦方法焦炭质量指标对比见表2。

常规的湿熄焦,以规模为年产焦炭100万t 焦化厂为例,酚、氰化物、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的排放量超过600t ,严重污染大气和周边环境。干熄焦则由于采用惰性气体在密闭的干熄槽内冷却红焦,并配备良好有效的除尘设施,基本上不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干熄焦产生的生产用汽,可避免生产相同数量蒸汽的锅炉烟气对大气的污染,减少S02、C02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两种熄焦污染情况见表3。

1.3国外干熄焦工艺的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随着干熄焦技术的推广应用,干熄焦设备的高效化、大型化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趋势。建设大型干熄焦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生产操作、自动控制、维修与管理简便、同时劳动生产率高等优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相继开发设计并建成了单槽处理能力分别为110t/h、150t/h、180t/h、200t/h以上的大型干熄焦。干熄焦单槽处理能力按焦炉组生产规模确定,按一套配置,不再配置备用干熄焦装置,当干熄焦装置检修时,启用湿法熄焦。

干熄焦大型化,带来了工艺技术和装备的一系列改进,使干熄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主要的改进措施如下。

1)装料装置的改进

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不是单纯加高干熄槽高度而是采取加大直径来增大干熄槽容积,选择合理的高径比H/D,使投资要经济一些,结构要紧凑一些。但随着干熄槽直径的加大,槽内布料偏析现象加重,冷却气体在槽内的分布也由于焦炭粒度偏析而更加不均匀。针对这个问题,在装料装置溜槽的底口设置一个布料料钟,不仅解决了装料偏析,同时由于布料均匀使冷却气体气流分布均匀,通过焦层阻力减小,使焦炭冷却速度也较为一致。由此,使冷却气体循环量下降200~300m3/t,从而降低了循环系统的动力消耗。

2)实现连续排焦

前苏联和日本以前的设计,都是采用间歇排焦,即用多道闸门交替开闭或振动给料器与多道闸门组合方式,这种排焦装置的结构和程序控制较复杂,且还造成干熄焦槽内温度压力频繁波动。

日本新日铁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电磁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封阀组合成连续排焦装置。实现了连续不间断排焦,克服了间歇排焦之不足。这种装置结构紧凑,降低排焦设备高度5m左右。

德国TOSA公司采用的是方形干熄槽,冷却室下部设计为多格溜槽,每格装有摆动式排焦装置,通过摆动阀按顺序连续排焦,也解决了间歇排焦温度压力不稳定问题。

3)采用旋转接焦方式

采用旋转接焦方式也是防止接焦装焦偏析的措施,克服了过去采用矩形焦罐接焦形成的焦粒偏析和装焦布料的不均匀。其优点除此之外有以下4点:

(1)圆形焦罐与矩形焦罐相比,在相同有效容积下,重量减轻,圆形焦罐的有效容积比大,为88%,矩形为65%;

(2)由于重量减轻,提升机能力可降低,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3)圆形焦罐受热均匀,使用寿命相对延长;

(4)圆形焦罐接焦均匀,提升机导轨受力平衡,避免了矩形焦罐载荷不均对一边提升导轨的过度磨损。

4)节能措施

日本新日铁采取在循环风机后入炉前增设给水预热器,降低入炉气体温度。德国TOSA在干熄槽冷却室安装水冷壁、水冷栅,都是为了提高冷却效率的节能措施,并使吨焦循环气体量下降。采用水冷壁、水冷栅方式,气料比降至每吨焦1000m3,吨焦能耗13kWh,仅为前苏联干熄焦吨焦能耗的60%。

5)锅妒设备

防止干熄焦废热锅炉炉管磨损,是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采取了许多耐磨耐蚀技术措施,使锅炉故障率大大降低,保证了干熄焦的正常安全运行。

日本电价昂贵,为增加发电量提高效益,日本的干熄焦吨焦产汽量高达600~700kg,蒸汽压力10MPa以上。

6)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采用无备用干熄焦方式,对设备可靠性、作业率要求更高。日本干熄焦设备可以达到1.5年检修一次,作业率达到98%。干熄焦控制全部采用三电一体化方式,实现了全自动操作。

2.国内干熄焦工艺应用情况

2.1基本概况

我国干熄焦技术的应用,始于上海宝钢建设。1985年,上海宝钢一期工程引进日本4×75t/h干熄焦装置正式投产运行,这是我国最早引进投产的干熄焦装置。同年,上海浦东煤气厂引进前苏联2×70t/h干熄焦装置,并于1994年投产。1991年和1997年宝钢二期、三期采用日本技术的两组4×75t/h干熄焦,1999年济钢采用乌克兰技术的2×70t/h干熄焦,2001年首钢采用日本技术的1×65t/h 干熄焦装置相继建成投产,2003年马钢的干熄焦工程被列入“九五”国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一干熄焦“一条龙”项目中的消化吸收创新工程,是国内第一条自行设计制造的,其国产化率达90%以上。此外,武钢、鞍钢、昆钢、通钢等许多国内钢铁企业也都在进行干熄焦工艺的建设。迄今为止,国内已有17套干熄焦装置投入运行。

2.2典型厂家运行情况

2.2.1干熄焦技术在宝钢的应用情况

1)基本概况

我国第一套干法熄焦装置即宝钢干熄焦一期工程于1985年5月23日顺利投产,随后又进行了二、三期干熄焦工程。现共有12座处理能力为75t/h的干熄焦装置,在安全、持续、正常地运行着。其干熄焦装置情况如下表4。

干熄焦流程可分为焦炭和循环气体两个系统。

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运行工艺参数

处理能力 75t/h

干熄槽主要尺寸:

须存室内径Φ6060mm

预存室容积 200m3

冷却室内径Φ6800mm

冷却室容积 300m3

装入焦炭温度 1000~1050℃

冷却后焦炭温度 200~250℃

循环气体量 1500Nm3/t焦

循环气体入口温度 180~200℃

循环气体出口温度 800±50℃

蒸汽产率: 420~450kg/t焦蒸汽参数: 46kgf/cm2 450℃循环气体组成

CO:8~10%;H

2:2~3%;O

2

:0~0.2%;CO

2

:10~15%;N

2

:70~75%

4)效益评估

宝钢干熄焦自1985年5月23日投产至1998年5月31日,一、二、三期干熄焦共创造了如下经济实效。

(1)处理焦炭量:3312万t;

(2)产生蒸汽量:1924万t;

(3)发电量:139347万kw·h。

在十几年的生产实践中,宝钢干熄焦装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体现出如下的特点:

a.只建干熄焦,没有湿熄焦

宝钢只建干熄焦,不建湿熄焦,就必须保证它百分之百的成功,并要持续安全运行,否则由于干熄焦的故障就会影响整个宝钢的正常生产。国外一些工厂多是在保留原有湿熄焦装置的条件下建设干熄焦的,把原有湿熄焦作为备用.以确保干熄焦在故障时仍能使焦炉正常生产,即干、湿两套装置并存。我国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条件下,在宝钢一期建设中就只建干熄焦,不设湿熄焦装置作备用,不能不说是个大胆的决定。这样既可避免转换湿熄焦装置后,焦炭质量波动带给高炉的不利影响.又能减少管理的复杂性和增加除尘系统操作的难度.为我国干熄焦建设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13年生产实践证明,宝钢干熄焦运行已进入稳定成熟阶段,宝钢已积累了一整套运行、维护、检修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b.处理焦炭量之多在世界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

宝钢12座干熄焦装置,总处理焦能力为900t/h,可处理年产510万t焦炭,不仅有效保证宝钢高炉的用焦量,而且宝钢干熄焦处理焦炭量约占我国机制焦炭量的8%左右。上两方面在世界钢铁企业中都是罕见的。

c.干熄焦设计投产由全盘引进到立足于国内。

宝钢干熄焦装置一期工程全部由日本新日铁公司引进。二、三期与一期相同,也是建四组75t/h干熄焦装置,是采取“立足于国内”的方针,由国内负责设计和组织投产。装备中除了装焦、徘焦、大吊车、循环风机以及电控和部分仪表由新日铁引进外,其他均由国内供货,耐火砖、铸石板、钢结构等100%由国内供应。

d.劳动定员少,居世界先进水平

日方为一期干熄焦制订了定员:宝钢四座干熄焦炉组每班有运转工2人、巡捡工2人,组长1人,共计5人,按四班三运转,加工长1人,替补1人,共22人,平均每座伊5.5人。新日铁的大分、名古屋厂干熄焦多为单座形式运行,组织形式与宝钢不同,定员为操作、巡检,组长各1人,每班3人,共12人。前苏联为浦东煤气厂设计两座70t儿干熄焦,每座干熄伊(含余热锅伊)操作和巡检人员各2人,组长1人,共9人,按四班三运转,加工长1人,共37人,平均每座伊18.5人。现在宝钢一、二、三期各四座干熄炉组定员分别为操作、巡捡、组长各1人,每班3人,外加作业长1人,常日班3人负责年修、定修、热修、加油和替补工作.共计16人,平均每座伊4人。按同等干熄焦的规模作比较,宝钢与新日铁差不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5)宝钢干熄焦今后的发展方向

干熄焦设备是有效的节能设备,但也是能耗较大的设备,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宝钢干熄焦运行节能方向有以下几点:

1.要对干熄焦进行试验。测定、寻求在任一排焦量时相适应的最佳循环气

体量祁最佳导入空气量,使干熄擦总效益最大。

2.回收由预存室放散阀放散的可燃气体。为提高于熄焦设备热效率、日本

和CO气体引入环型烟道新日铁各厂已将干熄焦由预存室放散的有较高热值的H

2

出口和导入空气燃烧以回收其热量,此法简单可行、效果显著。

3.合理缩短年检修后供炉时间,尤其是要合理的缩短管道吹扫和升压并汽时间,以减少蒸汽放散量。

4.需对干熄焦炉采用冷、热备用问题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因为热备用是电耗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2.2.2干熄焦技术在济钢的应用情况

济钢干熄焦工程是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的节能环保示范工程,是回收红焦余热相改善操作环境的一项先进工艺技术,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该工程有利于提高焦化工业装备水平,提高焦炭质量,改善大气环境,尤其是将红焦热量全部回收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损失,综合利用能源的目的:该工程1996年正式开工建设,1999年3月建成投产,工程总投资约2.3亿元。1)设备情况

济钢干熄焦工程是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关键设备,由乌克兰国家焦耐院和济钢设计院共同设计、合作制造,实现了对干熄焦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实现了国产化,是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干熄焦装置。济钢干熄焦工艺由焦炭熄焦系统、循环系统、锅炉发电系统和环境除尘系统组成。它包括2座70t/h的干熄炉、2座35t/h的余热锅炉、4台630kWh和800kWh循环风机、2台48t提升机等主要设备。设计年冷却焦炭110万t,产蒸汽52万t,发电3919万kWh。

2)工艺流程

该干熄焦工艺过程为,红焦装入焦罐经提升装置到干熄炉顶部,通过顶部装焦装置将红焦装入干熄炉内,在干熄炉内与底部进入的循环氮气逆流接触换热,焦炭被冷却至250℃以下,经排焦装置排出。循环氮气与焦炭换热后由干熄炉上部排出,经一次除尘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氮气经二次除尘,再由循环凤机送至干熄炉底部循环使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送汽轮机发电。

作为国家节能环保示范工程,济钢干熄焦的成功投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按济钢2套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132.4t/h、年运行时间7900h 计,年产蒸汽收入4000.8万元,年发电收入1763.8万元,年节约焦炭、回收焦粉、高炉增产等收入3418.7万元,合计9183.4万元。扣除干熄焦装置本身运行成本费用(约3643万元/a),年创效益5540.4万元。此外济钢干熄焦的成功投运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将对推广干熄焦技术国产化起到典范作用,为推动我国焦化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生产运行情况

济钢干熄焦自1999年3月开工以来,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使设备故障串大大降低,生产能力已接近于设计值。现已实现连续、稳定、高效运行,各项工艺参数基本正常(见表5)。

4)干熄焦技术在济钢的发展

(1)干熄炉底链段将全部祷石板改为耐磨、耐热铸板。在斜风道、熄焦室顶部、沉降室入口及挡尘墙等部位均采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十分有利于干熄焦技术的大力推广。

(2)工艺除尘中的二次除尘器采用陶瓷多管除尘器,除尘效果良好,设备寿命长。

(3)环境除尘采用陶瓷多管除尘器与湿式凝聚式除尘器两级除尘器串联使用,环境除尘效果非常好,实现了达标排放。采用陶瓷多管除尘器一级除尘器除去大颗粒粉尘,同时实现了降温的功能。利用二级湿式凝聚式除尘器除去细微的粉尘,并通过喷洒废氨水中和除去气体中的S02等酸性气体。

(4)采用自然循环锅炉技术,效果良好。

(5)焦粉气力输送在该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解决了焦粉输送中的二次污染。

4)济钢干熄焦存在问题

(1)国产设备如提升饥、风机、变频等故障串偏高,造成干熄焦出口蒸气压力与温度波动,不利于干熄焦发电系统的连续稳定运1T。

(2)循环风机正常运行风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使生产能力尚不能达到设计的70t/h。济钢在今年将加以完善。

(3)除尘系统正常运行虽已达到排放标准,但管道极易堵塞,尤其是湿式除尘器,造成检修次数较多。

(4)干熄焦工程中,国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较差,劳动强度较高,尚不能完全达到主控自动控制的水平,这是今后要努力解决的。

5)干熄焦拉术的展望

(1)加强干熄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针对我国焦炉炉型多的待点,开发出一系列的干熄炉型,形成系列。重点研究不同的处理能力,对炉型的要求,形成具

有中国待色的专利技术。

(2)进一步加强循环系统能源的综合利用,给水预热器技术应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从而进一步优比工艺参数,提高节能效果,提高干熄焦的效益。

(3)干熄炉采用料钟布料和不定形耐火材料技术,将推动干熄炉技术的发展,干熄沪的长寿命攻关研究也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韧重视。

(4)诽焦装置采用连续诽焦方式,减少循环气体的泄漏,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文明生产。

(5)干熄焦设备的检修将进一步规范,检修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许多检修项目将在定修期间完成。在干熄焦检修时,选择湿法熄焦作为备用,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总之,作为全国第一座国产比干熄焦设备,现已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创了国产化干熄焦的先河,为干熄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它与世界干熄焦技术发展差距还很大,这需要共同努力,来实现国产干熄焦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2.2.3干熄焦技术在首钢的应用情况

首钢1号焦炉干熄焦工程是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和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共同签署的国际绿色援助项目。该项目于1999年6月16日破土动工,2001年1月19日一次投产成功。工程的总工期为1年零7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6个月,并达到了设计要求,成功地实现了工程质量、进度及资金的三大控制。

1)基本概况

(1)1号焦炉

1号焦炉是1992年7月投产的50孔、炭化室高6m的焦炉,基本情况见表6。

1号焦炉干熄焦工程处理能力为65t/h,基本配置为牵引、提升、干熄槽、锅炉及除盐水等各一套。主体部分由日方援助,包括电机车、横移牵引、天车、装人装置、干熄炉、排出装置、一次除尘、锅炉、二次除尘、循环风机、给水预热器及主体配套的电气自动化部分,中方负责运焦、除盐水、环境除尘和辅机室等辅助部分的配套。干熄焦装置分为如下两个系统:

(3)主要设备及操作参数

干熄炉冷却室容积227m3,干熄炉预存室容积200m3;余热锅炉蒸发量36.5t/h,压力3.82MPa,450Y;循环风机风量为9.0万m3/h,压头8kPa;环境风机风量为32.4万m3/h,压头5.5kPa。

2)首钢干熄焦工艺及装置特点

首钢干熄焦装置是9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的,与国内已投产的16套干熄焦相比,在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具体特点如下:

(1)设置了装人料钟,使焦炭在于熄炉内分布均匀,基本消除了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偏析现象,有利于焦炭的均匀冷却。

(2)增加副省煤器和给水预热器,使进人干熄炉的气体温度保持在130℃以下,可相应降低循环风量,气料比也随之下降,大大减小了风机的风量及电机功率(循环风机风量为9.0万m3/h,电机功率480kW)。由于循环气量的减小,循环气体在干熄炉、一次除尘器的流速随之降低,所以一次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减少了粉尘对锅炉过热器的磨损。

(3)干熄炉采用矮胖型结构,首钢干熄炉的高径比(H/D)为0.92。H/D减小后,可使干熄炉内冷却气体的压力损失减小,循环风机的压头也相应减小。同时,吊车的提升高度、一次除尘器及钢结构的标高也相应降低,可节省投资。

(4)设置可调节的空气导人装置,首钢的干熄焦装置设置了空气导人调节阀,

的含量,增减空气导人阀的开度,强根据锅炉的入口温度及气体成份中C0、H

2

化了对空气导人的调节手段。

(5)锅炉采用强制循环和自然循环相结合的方式,汽包、水冷壁、省煤器之间为自然循环,汽包、蒸发器之间为强制循环,热效率高达83%以上。

(6)在横移牵引位置设置了APS装置,该装置的修正范围为±100mm,修正精度为±5mm,大大提高了对位精度,减少了故障的发生。

(7)装入装置的电动缸采用变频驱动,可减少盖盖时对炉顶水封的影响.使冲击减小,防止因开关炉盖时水封水流人干熄炉,造成炉口砖的损坏。

(8)鼓风装置采用一个进气道,固定了分配中央风帽和十字风道的进风比例,使风量均匀分配.无需进行调节。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鼓风装置对焦炭的冷却效果较理想。

(9)双重联锁的料值控制可有效地防止事故。在干熄炉焦炭料位的控制上,首钢采用静电容式料位计作为高料位,用γ射线作为基准料位,将皮带秤称出的重量反馈给计算机,演算出干熄炉内每时刻的料位,井在下限和排出装置间实现联锁,使上限和装入装置联锁。用静电容式料位、演算高料位和装入装置双重联

锁,只要有一个信号发出便停止装焦,可靠地防止了装焦溢出事故的发生。

(10)干熄焦的一次除尘器在灰斗上方未设拱形挡墙,可使大颗粒粉尘自然沉降,一次除尘的2根排灰管直径为由387.4mm,减小了排灰管发生次焦堵塞的可能性。

3)生产实践

2001年2月14日至2001年3月27日,中日双方对首钢1号焦炉干熄焦进行了系统性能的测试,其测试结果见表7、8、9。

炭质量大幅度提高,整套系统运行良好。

4)效益分析

干熄焦不仅是节能项目,其环保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尽管首钢1号焦炉干熄焦装置的经济评价工作目前尚未正式评定,现初步估算的结果如下。

(1)直接效益。按标定,红焦产生的蒸汽量为560kg/t,1号焦炉年产47.5万t焦炭,目前首钢蒸汽售价65元kg/t,考虑年修时采用湿熄焦,焦炭按45万t计,则干熄焦直接效益为1638万元。

(2)延伸效益。延伸效益可按下式计算:

P=P

1十P

2

=Lj×V十MV

2

-M×Ct

其中: Lj=L×Ks×Kb M=L×Ks/Jb×Kt P—干熄焦延伸效益

P

1

—高炉焦比下降节省焦炭的效益

P

2

—高炉生产能力提高的效益

Lj—节省入炉冶金焦炭量

V—入炉冶金焦焦炭价格:500元/t

M—因干熄焦增加的生铁产量

V

2

—生铁价格 1300元/t

Ct—生铁成本 900元/t

L—焦炭产量

Ks—焦炭入炉焦率

Kb—干熄焦时焦比降低率(一般为2%)

Kt—因干熄焦高炉生产能力提高率(一般为1%)

Jb—湿熄焦焦比

按年干熄焦炭能力45万t,并全部用于炼铁,其延伸效益如下:(其中冶金焦率为96%,焦炭炉前筛分损失率8%,焦比为450kg/t铁)

Lj=L×Ks×Kb=45×96%×(1-8%)×2%=0.795万t

P

1

=Lj×V=0.795×500=397万元

M=L×Ks/Jb×Kt=45×96%×(1-8%)×0.45×1%=0.88万t

P 2=MV

2

-MCt=0.88×1300-0.88×900=352万元

延伸效益P=P

1+P

2

=397+352=749万元

(3)总效益

按目前焦化厂1号焦炉运行情况看,月成本为110至120万元,年总成本为1300万元左右,年收人为2387万元。年综合效益为1087万元。

5)存在问题

(1)由于干熄焦水分较低,一般在1%以下,焦炭中的炭粉活性较高,造成筛运焦系统环境很差,德国凯择斯图尔的办法是采用焦炭最终冷却站,目前首钢采用的是在运焦过程中适量喷雾水,使焦炭水分稳定在2%左右,下步工作中将作好运焦系统皮带的密封和机头机尾的除尘,保证筛运线上的良好环境。

(2)除盐水的原用水是高炉炼铁冷却水,通过双料、细砂、保护过滤、入反渗透后进入阴、阳离子树脂床层中除盐,因原用水浊度高,盐量大,造成除盐水系统负荷大,现准备采用化工冷却用深井水,以减轻除盐负荷。

2.2.4干熄焦技术在马钢的应用情况

以先进的干熄焦工艺代替传统的湿熄焦工艺,从红焦中回收显热并提高焦炭质量,不仅具有节能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在炼铁的延伸经济效益,而且更主要的还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为此,马钢公司决定在5#和6#焦炉新建一套干熄焦装置。5#和6#焦炉为2×50孔炭化室高6m的焦炉,年产焦炭100万t,焦炭产量114t/h,配置处理能力1×125t/h干熄焦装置,相应配套70t/h、4.6MPa干熄焦锅炉和1.8万k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该工程被列入“九五”国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一干熄焦“一条龙”项目中的消化吸收创新工程,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马钢干熄焦工艺的特点。

1)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

(1)工艺流程

马钢干熄焦装置工艺流程如图1。装满红焦的焦罐车由电机车牵引至提升井架底部。提升机将焦罐提升并送至干熄炉炉顶,通过装入装置将焦炭装入干熄炉内。在干熄炉内焦炭自上而下与惰性气体直接进行热交换,焦炭被冷却至205℃以下,经排焦装置卸到带式输送机上,然后送往焦处理系统。

循环风机将冷却焦炭的惰性气体从干熄炉底部的供气装置鼓入干熄炉内,自下而上与红焦逆向换热。自干熄炉排出的热循环气体的温度约为900~980℃,经一次除尘器除尘后进入干熄焦锅炉换热,温度降至160~180℃,由锅炉出来的冷循环气体经二次除尘器除尘后,由循环风机加压,再经给水预热器冷却到130℃后进入干熄炉循环使用。锅炉产生的蒸汽发电,发出的电并人电网。

(2)工艺技术参数

焦炉周转时间:18.5h

每孔炭化室操作时间:约9min

焦炉出焦最大间隔时间:1.5h

每孔炭化室焦炭产量:约21.5t

小时焦炭产量:114t

人干熄炉焦炭温度:950~1050℃

干熄后焦炭温度:≤205℃

干熄时间:1.92h

焦炭烧损率:≤1%

入干熄炉气料比:约1240m3/t焦

循环气体最大流量:约178000m3/h

干熄炉操作制度:24h连续,340d/a

干熄炉年修时间:25d/a

2)马钢干熄焦主要装备

(一)红焦输送设备

红焦输送设备将炭化室推出的红焦运送至干熄炉顶,通过装入装置把焦炭倒人炉中。主要设备包括电机车、焦罐车和提升机等。

(1)电机车

电机车运行在焦炉焦侧的轨道上,用于牵引和操作焦罐车或湿熄焦车。干熄焦电机车具有运行速度快,调速性能好,对位准确且行车安全的特性。其主要技术规格为:

牵引重量:约200t(满罐时)

走行速度:180、60、20和5m/min

走行调速形式:VVVF

对位精度:±10mm

电机总功率:约210kW

(2)焦罐车

焦罐车由圆形焦罐及运载车组成。焦罐主要有罐体、内衬板、底门、导向辊轮、开门机构及吊具等部件,运载车则有台车框架、转向架、旋转装置、导向架等部件。其主要技术参数为:焦罐有效容积52m3、旋转负重47t、旋转转速5~9r/min,用VVVF控制转速。

(3)提升机

提升机运行于提升机井架及干熄炉构架上,它将焦罐提升并横移到干熄炉顶装入装置上,放完红焦后原程返回。它的提升速度及走行速度均分为多档以满足高速提升运行及准确对位需要,且车上无人操作,全由PLC与其他设备联动控制。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额定起重量:约65t

提升高度:约36.Om

提升速度:20、10和4m/min

行车速度:40和3,5m/min

提升及走行速度控制:VVVF

走行停止精度:±20mm

提升停止精度:±45mm

(二)干熄炉及供气装置

(1)干熄炉

干熄炉为圆形截面立式槽体,外壳用钢板制作,内衬采用耐磨粘土砖及断热砖等。在炉内,从顶部装入的红焦与从底部鼓入的冷循环气体逆向换热,可把焦炭温度从1000±50℃降至205℃以下。炉上部为预存室,中间是斜道区,下部为冷却室。在预存室外有环形气道,环形气道与斜道及一次除尘器连通。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预存段有效容积:420m3

冷却段有效容积:420m3

允许最大中断供焦时间:1.5h

预存段直径:7940mm

冷却段直径:8600mm

干熄炉总高度:约25900mm

公称处理能力:125t/h

入炉气料比:约1240m3/t焦

(2)供气装置

安装在干熄炉底部的供气装置,将冷循环气体均匀地供入冷却室,并可使炉内焦炭均匀下落。它由锥体、风帽、气道和周边风环组成,中央风帽的供气道由十字气道构成,能使干熄炉内气流分布均匀。

(三)装入装置

装入装置安装在干熄炉炉顶的操作平台上,主要由炉盖和装焦溜槽组成,用一台电动缸驱动。装焦时能自动打开干熄炉水封盖,同时移动装入溜槽至干熄炉口,配合提升机将红焦装入干熄炉内,装完焦后复位。在装入溜槽的底口设置了一个布料料钟,以解决干熄炉内焦炭的偏析问题。装入装置上设有集尘管,装焦时无粉尘外逸。它设有现场手动操作、提升机司机室内手动操作及中央控制室PLC连动三种操作方式。

(四)排焦装置

排焦装置位于干熄炉的底部,将冷却到205℃以下的焦炭由电磁振动给料器定量排出,送人旋转密封阀,通过旋转密封阀的旋转在封住干熄炉内循环气体不向炉外泄漏的情况下,把焦炭连续排出,连续定量排出的焦炭通过排焦溜槽送到带式输送机上输出。

(1)平板闸阀

平板闸阀安装在干熄炉的底部出口。正常生产时,平板闸阀完全打开,在年修或排焦装置需要检修时关闭平板闸阀,切断干熄炉底部的焦炭流。平板闸阀的电动头带有行程限位和过力矩保护装置,停电时将平板闸阀电动头的转换扳手由电动位置转换到手动位置,采用人工手动操作。

(2)电磁振动给料器

电磁振动给料器是焦炭定量排焦装置,通过改变励磁电流的大小可改变焦炭的排出量。电磁振动体内设有振幅和温度检测器。它的处理能力为30~140t/h,有在现场单独操作、中控室单独操作及中控室PLC连动操作三种操作方式。

(3)旋转密封阀

旋转密封阀把振动给料器定量排出的焦炭在密闭状态下连续地排出。该阀气密性好,内部转子衬板的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它固定在一台可移动的台车上,检修时沿地面铺设的轨道推出至检修平台。正常工作时它为正向旋转,但在处理卡焦事故时,现场操作盘上设有反向旋转功能(点动操作)。同样,它也有三种操作方式。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排出量:正常117t/h,最大140t/h

转筒尺寸(直径×宽):2000mm×l340mm

叶片数量:12个

转速:约5r/min

传动装置:与电机直接相连驱动

(五)气体循环系统

气体循环系统布置在干熄炉的鼓风装置(冷循环气体入口)与环形气道(热循环气体出口)之间。从炉内环形气道排出的900~980℃循环气体经一次除尘器重力沉降除去粗粒焦粉或焦块后,进入干熄焦锅炉换热,温度降到160~180℃,从锅炉出来的冷循环气体经二次除尘器除去粒度较小的粉尘后,由循环风机送入干熄炉内循环使用。在循环风机与干熄炉间设置给水预热器。由锅炉给水将进入干熄炉的循环气体温度降至130%左右。

气体循环系统主要有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循环风机和给水换热器等装置。

(1)一次除尘器

一次除尘器为带挡墙的重力沉降式除尘装置,用于除去循环气体中所需的粗粒焦粉。外壳用钢板焊制、内衬高强粘土砖,外壳上还设有托砖板。一次除尘器上设

有入孔、温度、压力测量装置、补充氮气装置及自动放散装置,其下部还设有带水三夹套的排粉焦管道,以将高温焦粉冷却到300℃以下。

(2)二次除尘器

二次除尘器采用多管旋风分离式除尘装置,将循环气体中的焦粉进一步分离出来,使进入循环风机的气体中含粉尘量小于lg/m3,且粒度小于0.25mm的粉尘占95%以上,以降低焦粉对循环风机叶片的磨损。

多管旋风除尘器主要由单体旋风器、外套筒固定板、内套筒固定板、外壳和下部灰斗等构成。单体旋风器由内外套筒及旋流子组成,检修、更换较为方便。各单体旋风器的内套筒及旋流子因采用高铬合金及其他合金材料,大大提高了其耐磨性,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3)循环风机

安装在二次除尘器与给水预热器间的循环风机把闭路循环气体加压后送入干熄炉内循环使用。其主要参数为:

型式:双吸式离心风机

循环风量:约178000m3/h ,

风机全压:1lkPa

入口压头:约-4100Pa

出口压头:约+6900Pa

入口气体温度:150~170℃

循环气体密度:约1.32kg/m3

气体含尘量:lg/m3以下

调速范围:25%~100%

传动方式:电机-液耦-风机

(4)给水预热器

给水预热器安装在循环风机至干熄炉人口间的循环气体管路上,用水-水换热器后的锅炉给水降低进入干熄炉循环气体的温度,以提高干熄炉的换热效果,同时用从循环气中回收的热量加热锅炉给水,节约除氧器的蒸汽用量。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循环气量:约178000m3/h

人口气温:170~190℃

出口气温:约130℃

入口水温:约70℃

出口水温:约90℃

气体含尘量:≤1g/m3(0.25mm以下占95%)

阻力:约800Pa

(六)干熄焦锅炉

干熄焦锅炉系统是干熄焦工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降低干熄焦系统循环冷却气体的温度并吸收其热量加以有效利用。锅炉设备包括汽包、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防气流偏吹挡板、耐压部分挂装置、水冷壁和锅炉外壳等。罐内水的循环是在汽包和蒸发器之间强制进行的,汽包与水冷壁之间靠自然循环。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额定蒸发量:70t/h

额定工作压力:4.6MPa

蒸汽温度:450℃

给水温度:104℃

锅炉入口气体温度:约930℃

锅炉出口气体温度:160~180℃

排污率:2%

(七)汽轮发电

为了把蒸汽转化为电能,本装置设置了QFWL-18-2-10.5交流无刷励磁发电机和配套N18-4.3凝汽式气轮机各一台。

3)主要工艺技术特点

马钢干熄焦(CDQ)是经过与日本新日铁、日本钢管、德国蒂森公司多次技术交流、技术谈判和国际招标,最终走出了一条国产化道路。其主要工艺技术特点如下。

(1)国内干熄焦焦罐车一般都为矩形定点接焦,马钢这台焦罐车是国内首台圆型定点旋转接焦。它能使焦炭在罐内分布均匀,特别是粒度分布均匀,这有利于焦炭入干熄炉后能更充分地进行热交换。有关资料表明它与矩形焦罐相比,其排焦温度要低约10℃,蒸汽可多回收20kg/t焦,且无配重使重量大大减轻,运行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2)湿熄焦电机车不能满足高速运行,微速对位;国内干熄焦电机车虽能用直流电机加可控硅满足上述要求,但满足不了旋转调速,自动对位;而马钢的这台电机车完全满足上述两要求,且为国内首台干熄焦旋转焦罐用电机车,还具备干湿熄焦两用功能。

(3)干熄炉冷却效率取决于沿槽体径向的焦炭偏析度和下移速度均衡性,还取决于惰性气体流速分布的均匀。马钢的这套装置采用了新型料钟、旋转焦罐、干熄炉底部插挡棒、十字供气装置等,使焦炭人炉分布和速度更一致,气体分配更均匀,因而冷却焦炭的效率提高。国内17座干熄焦装置风料比都在1500m3/t 焦以上,而该装置仅为1240m3/t焦左右。

(4)为了降低循环气体温度来提高冷却效果,在风机的出口设置了给水预热器,从而可以降低干熄炉入口循环气体温度约50t,提高锅炉给水温度约20℃。

(5)由于循环气体中含有焦炭粉尘,故为了保护锅炉的传热管不受磨损,而在锅炉前面设置了一次重力除尘器设备,除去粗粒焦粉,再在循环气体风机前面设置二次除尘器设备,除去细粒焦粉,从而防止循环气体风机的磨损。二次除尘器从宝钢的单管改为多管旋风除尘器,效果会更好。

(6)干熄焦装置在装焦、排焦及气体放散中均含有粉尘,因此在粉尘发生部位均有吸尘口使粉尘吸进干熄焦除尘站处理,故粉尘放散量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近。

(7)在干熄炉内循环气体与焦炭的逆流换热过程中,高温焦炭与循环气体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焦炭烧损。以及预存室中的焦炭析出残余挥发分,使得循环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不断增加。当可燃组分的浓度超过爆炸极限就有爆炸危险。为保证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及循环气体的成分均匀,必须有效控制循环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现采用在环形气道安置气体补充装置,使可燃组分通过补充气体完全燃烧,成为氧化性气体后进人锅炉,以提高产汽率。

(8)锅炉采用混合循环方式,即指炉膛四周的膜式水冷壁采用自然循环,炉膛内的对流蒸发区采用强制循环,它的优点:是相对于单纯强制循环可减少强制循环泵流量,从而降低热水循环泵的能力,降低其电耗。再则炉膛四周的膜式水冷壁结构简单、上升管阻力小。采用这种方式既满足了结构对水循环的要求,又

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在锅炉防磨措施中,对二级过热器上部三排管子表面喷涂高温耐磨材料。为了降低省煤器管壁腐蚀,对其管子进行化学镀镍磷的工艺。

(9)在干熄焦综合电气室设置有“三电一体化”功能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集中控制、监视和管理自动化。还可大大降低故障发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0)干熄焦排焦装置采用连续排焦,而不是用间断排焦,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连续地将冷却到205℃以下的焦炭排出,同时也可以保持干熄炉运行的稳定,减少含尘气体的排放。

(11)循环风机是干熄焦装置的心脏,也是耗电大户,几乎占干熄焦总电量的,50%,所以采用了可调速风机,使循环气体量根据焦炭处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降低气料比;降低循环风机的能力以及减少系统的阻力,对降低吨焦耗电量及稳定操作运行起较大作用。

(12)马钢采用的无刷励磁发电机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a.是以旋转整流器代替了直流励磁机的整流子和发电机上的滑环和碳刷,因而既不需要这方面的维护,也不会发生这方面的故障,所以不仅减少了维修的时间和工作量,而且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年利用率。

b.是由于不产生碳粉和铜末,不会对线圈及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电机的绝缘寿命较长。

c.是由于取消了整流子、滑环和碳刷后,即使安装在有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的环境中,也不会象直流励磁机系统那样由于整流子、滑环与碳刷之间易产生火花而引发事故,且取消整流子使励磁机后的噪音大大减小,保护了环境。

d.是采用了高精度的自动电压调节器,增加了保护功能,提高了机组的静、动态稳定性能以及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马钢新建的125t/h干熄焦装置是国内第一条自行设计制造的,其国产化率达90%以上。它采用了国内外比较成熟、可靠、完善和经济实用的工艺与装备,有些技术还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该工程的顺利建成投产,将在全国炼焦行业对干熄焦技术及装置的国产化起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内拟建、在建干熄焦项目

干熄焦工艺是我国“十五”期间钢铁行业重点技改项目,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如下:

3.1在建干熄焦项目

3.1.1武钢

2002年9月,国家重点节能示范项目武钢焦化公司7#、8#焦炉干熄焦工程动工,投资2.06亿元,采用日本新日铁公司技术建设处理能力为140t/h的干

2015年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徐志磊尚林盛 [摘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外先进制造业进行对比,提出了发展的总趋势和发展对策。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将失去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为国家财政提供1/3的收入,吸纳就业人员8000余万人。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我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1998年美国的近1/3、日本的1/2,与德国的相近。纺织品及服装、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在一些行业中,制造业已经拥有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2001年世界500强中,我国企业仅有11家,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业。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航空制造技术第二产业产值只占到5%的世界份额,远远没有达到当年英美两国的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我国目前只在IT产业和制造方面有些优势,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手里。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链的概念,是一个标志,不同的产业壁垒不一样,美国有世界工厂,例如飞机、尖端军工产品、高技术通讯设备,日本有众多的世界工厂。 我国的制造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外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组装比重大。 总体上看,我国的装备制造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核心技术和产品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低,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1999年统计),劳动生产率为3.36万元/人?年。从上海汽车工业分析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100%,人工对工业增加值贡献为。技术进步的贡献,西方国家为80%,我国汽车工业为27.5%。

你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深化阶段,有关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讨论愈发激烈。由于世界各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相对变化,新一轮的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已经拉开了序幕。在这种国际产业大的变动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趋势。 一.产业转移 从转移方向上看,此次制造业产业转移表现出由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转移的总体趋势。从制造业结构比例来看,全球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品牌、知识产权、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引导先进生产力回流发展。受人力成本制约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能则逐渐从我国向东南亚、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局面。 二.海外扩张 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制造业元气大伤,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的波及,资金短缺再次困扰行业。出手收购海外战略性资源,或进行战略性的海外布局,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首要目标。从各大家电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不难发现,在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家电企业在2010年又恢复了进军海外的攻势,并且势头强劲。海外业务营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

目前,拉美、非洲、俄罗斯市场未来需求增长潜力被看好。拉美和非洲当地技术和制造能力不高,国家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提升本国生产技术和带动当地就业。制造业的发展绝对是解决就业的良方之一,这符合拉美、非洲国家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中国家的企业扩张的需要。 三、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两大推动力: 1.城镇化需求将拉动交通网、信息网和能源网的建设提速。“十二五”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而交通网、信息网和能源网建设有望因此提速。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具备高端装备研发和生产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进入高成长的轨道:交通网建设提速利于轨道交通设备、建设和运营商;信息网建设提速利于信息设备和服务供应商;能源网建设提速利于核电、海洋工程、特高压传输设备供应商。 2、供给转向内需市场的撬动。 在海外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内需市场将更值得倚重。而从专注出口转向开拓内需市场,有进口替代和出口转内销两种途径。进口替代是拓展内需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不少制造业行业既有进口替代的空间,也具备进口替代的实力。此外,通过制造业升级,可实现出口转内销。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提升对市场的控制力,享受更高的成长性和利润率,这也是制造升级的一种形式。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着重于认识自然世界,不断提高人类生存能力;21世纪科技将更多地着眼于认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在21世纪里,就制造业来讲,发明和发展了汽车、机床、机器人、飞机、火箭、芯片、计算机、电视机等成千上万的机电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21世纪将更加伟大、更加辉煌。制造业将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生产的汽车不仅会跑,可能还会飞;制造的飞机将更快、更安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将飞驰在祖国的原野;智能仪器装备和智能机器人将按照人们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制造产品;微型机器人将能进入血管清理“垃圾”、修补心脏;人们可用分子组装技术组装出理想性能的微器件;掌上工具可能是计算机、可视电话、电视、音响和网络的集成,等等。 未来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交叉、综合化;柔性、集成化;智能、数字化;精密、微型化;高效、清洁化。智能机器人及仪器设备、微型机电系统、高效柔性、智能自动化制造技术将日趋成熟,并被市场所接受;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和适合我国的制造模式将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机构学、摩擦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等领域我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将不是天方夜谭。制造业在制造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将全面现代化,国家由于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而更加昌盛繁荣。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潇洒。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将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与以上领域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前沿、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被人们称作“夕阳产业”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涌现新的希望,唤发新的活力。从起初“规模型”、“成本型”到“质量型”,再到现在的“快速响应型”无不展示其适应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勃勃生机。 围绕着以满足个性需求为宗旨的新产品开发与竟争,一场以大制造、全过程、多学科为特征的新的制造业革命正波澜壮阔地展开。这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制造业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 高技术改变制造业 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前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的突飞猛进与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这里就几个重大方向问题做些说明。 一、高技术改变制造业——尺度向下延伸

焦化厂干熄焦技术发展

焦化厂干熄焦技术的发展综述 摘要:干熄焦技术是通过对焦炉中推出焦炭的显热进行回收,与湿熄焦技术相比在资源有效利用,环保和提高焦炭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该技术及其发展的了解,展现干熄焦技术在焦炭行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Abstract:Coke Dry Quenching is charged by its coke oven coke show heat for a recovery, and wet out in resources than the focal technology effectivel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hancing coke qualit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rough to the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show charged technology in coke industry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and application value. 关键词:干熄焦技术湿法熄焦余热发电应用 1.干熄焦技术概述 1.1技术原理: 干法熄焦,其英文名称为Coke Dry Quenching,简称CDQ。干熄焦技术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燃烧后的废气),在干熄炉中与赤热红焦换热从而冷却红焦。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给干熄焦锅炉产生蒸汽,被冷却的惰性气体再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红焦。干熄焦锅炉产生的蒸汽或并入厂内蒸汽管网或送去发电。 1.2技术特点: 1.2.1回收红焦显热:出炉的红焦显热约占焦炉能耗的35-40%,这部分能量相当于炼焦煤能量的5%,如将其回收和利用,可大大降低冶金产品成本,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采用干熄焦可回收80%的红焦显热,平均每熄1吨焦炭可回收3.9MPA 450℃的蒸汽0.45吨-0.6吨。 1.2.2减少环境污染:由于干熄焦能够产生蒸汽(5-6吨蒸汽需要1吨动力煤),并可用于发电,可以避免生产相同数量蒸汽的锅炉燃煤对大气的污染,尤其减少了SO2、CO2向大气的排放。对规模为年产10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而言,采用干熄焦每年可以减少8-10万吨动力煤燃烧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 1.2.3可改善焦炭质量:国际上公认,大型高炉采用干熄焦焦炭可使其焦比降低2%,使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在保持原焦炭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干熄焦可以降低强粘结性的焦、肥煤配入量10-20%,有利于保护资源和降低焦炭成本。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I 先进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现状,并阐述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制造,特点,发展,现状, 趋势

II 目录 摘要 ............................................................................................................................................................... I 目录 ................................................................................................................................................................ I I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 1.1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1) 1.2是面向的技术 (1) 1.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1) 1.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1) 1.5 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2) 二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3) 2.1以制造业为支撑,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3) 2.2中国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较低环节 (3) 2.3 中国制造业还没有产生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3) 2.4 缺乏规模导致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4) 2.5 外资及其研发机构是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实力的补充 (4) 2.6 技术创新不足导致中国制造业远离“世界技术创新中心” (5) 三中国制造业发展对策 (6) 3.1 完善体系 (6) 3.2 提高效益 (6) 3.3 制定技术标准 (6) 3.4 实现多元化 (7) 3.5 不断创新 (7) 四小结 (8) 五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掌握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正确进行精益制造; ●了解管理型和改善型企业的区别。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一、野蛮制造 如图1所示,世界制造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野蛮制造、标准化制造、精益制造。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一项管理方式。 图1 生产制造的三大趋势 从无到有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制造都是从野蛮制造开始的。 野蛮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如同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徒弟吸收知识多少完全依靠自身模仿能力的强弱,再加上师父在教徒弟时还喜欢留一手,让经验传承非常不完整。 经验管理建立在人为基础上,是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如果任其发展,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将野蛮制造向标准化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化制造 1.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标准化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规范化管理(模式化管理),也被称为克隆机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模式。 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制造业的规范管理有四项工作要做: 员工职业化 中国企业员工的总体现状是素质偏低,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员工是没有作为的,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打造职业化的员工。 工作标准化 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做到最后所使用的时间、做出产品的质量都应该是一样的。 流程再造流程 在企业中,再造流程需要精简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因为流程太长会导致信息传达受阻。比如,正常流程下做一个产品需要4天,客户要求在1天之内完成,就需要企业再造流程来适应客户的需要,如四个部门压缩成一个机构。 组织重组 组织重组是规范化管理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模式的力量 一家企业做到员工职业化、工作标准化、再造流程、组织重组以后,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收购其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制造必不可少。在进行收购之前,企业要创立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在收购的同时做到统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部都在美国,但能在全世界的连锁店保持着同样的品位和服务,依靠的就是模式的力量。 要点提示 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 ①第一阶段:野蛮制造; ②第二阶段:标准化制造; ③第三阶段:精益制造。 三、精益制造 标准化制造的企业只能保本经营,制造业的目标是赚钱,所以要进行精益制造。找到标准之后,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拿出来做就叫精益。 1.精益制造的前提 精益制造的前提是规范化管理。

干熄焦技术

2、干熄焦技术特点 以某厂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140t/h为例。 干熄焦装置额定处理能力140t/h,采用带横移的旋转焦罐及高温高压自然循环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最大80.5t/h,实际71.87t/h,主蒸汽调节阀后压力9.5MPa,温度540℃。配置1套2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用来发电和供热。 干熄焦年处理105.3万t/a(年运行时间按345天计算),温度1000±50℃焦炭。主要产品产量:蒸汽37.26万t/a,压力1.2MPa,温度过热;发电125.33×106 kWh/a;除尘焦粉2.1万t/a。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干熄槽(冷却段)采用矮胖型。 2) 炉顶设料钟式布料器。 3) 在冷却段与循环风机之间设置给水预热器,使干熄炉入口处的循环气体温度由约 170℃降至≤130℃。 4) 采用连续排料的电磁振动给料器与旋转密封阀组合的排出装置。 5) 炉顶水封设压缩空气吹扫管。 6) 电机车采用APS强制对位装置,使焦罐车在提升塔下的对位修正范围控制在 ±100mm,对位精度达±10mm。 7) 余热锅炉采用膜式水冷壁,全悬挂形式。高温高压自然循环。 8) 提升机使用PLC控制。 9) 干熄槽设有2个料位计,高料位采用电容式料位计,同时采用雷达微波料位计进行 连续测量。 10) 装入装置漏斗后部设有尾焦收集装置。 11) 采用带横移的旋转焦罐。 12) 根据干熄槽各部位的操作温度和工作特点,采用性能不同的耐火材料。 生产操作技术要求以下。 1) 旋转焦罐内只能接一炉焦炭(约21.4t),静置时间不超过30min,焦罐内不得装入炉头焦、余煤、铁器等。 2) 干熄炉预存段压力保持在0~-100Pa,炉内料位控制在常用料位(下限料位与上限料位之间),排焦温度小于200℃。 3) 严格控制干熄炉入口处循环气体的温度在115~130℃之间,在锅炉入口处温度不高于970℃,工况正常时不得低于680℃。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 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 2.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 ——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 ——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面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挑战前所 未有。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建言献策。 从生产手段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 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研发设计技 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缩短了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极大地降低 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已经超过百 万台。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为高效,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已经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采用。 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生态环境与生产制 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 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 成为制造业的共识。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怡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空调市场中,节能变频空调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8.5%,同比上涨37%,显示出消费者对节能型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同时,服务化也已经成为引 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 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 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 势的新途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 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企业业务“大 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 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通过不断合并业务单元、削减边缘业务等方法来实现企 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模式,最小的自

干熄焦余热发电技术

干熄焦余热发电技术 目录 一、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1、干熄焦概念:所谓干熄焦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的,干熄焦是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在无氧的环境下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 2、干熄焦流程: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的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除;吸收红焦潜热后温度升高的惰性循环气体从干熄炉环形烟道排出后,进入干熄焦余热锅炉进行换热,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从干熄焦余热锅炉冷却后的低温惰性气体进入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 二、干熄焦技术优势及与湿熄焦的比较 1、干法熄焦能够提高焦炭强度和降低焦炭反应性,与传统湿法熄焦相比,M40可以提高3~5%,入炉焦比降低2~5%,高炉的常能可以提高1%; 2、同湿法熄焦相比,干熄焦可回收83%的红焦显热,采用干法熄焦,每处理1t焦炭,可以回收约为1.35GJ的热量,每干熄1t焦炭可以产生压力为3.8MPa,450℃的蒸汽0.54t.而传统的湿法熄焦不论采用低水分熄焦还是压力蒸汽熄焦的方法,都不能把这部分热量回收回来; 3、湿法熄焦过程中,红焦和水基础产生大量的酚、氰化合物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熄焦产生的蒸汽也被自由排放,严重腐蚀周围设备并污染大气,而干法熄焦采用惰性气体在密闭的系统中循环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排放污染; 4、利用熄焦产生的大量余热可以用来发电,降低企业电耗,发电后的蒸汽还可以作为参与到其它生产工序中; 三、应用条件及案例 对于年产100万吨焦炭,2.3亿立方米燃气的原工艺采用湿法熄焦,总投资约1.4亿元,建设处理能力为125T/H干熄焦工程项目并配套12MW次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新业态及未来发展方向

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新业态及未来发展方向 新的制造业业态正在形成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变革从最初的辅助到现在的集成走向未来的融合,一方面是把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高度的融合为一体。同时,融合正在全方位的朝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展开,包括消费环节相融合以及和工业产品的运营服务,工业服务相融合。融合使得工业的生态环境、业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跨界走向工业,很多工业也开始拥抱互联网,甚至工业的生态环境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发展到现在形成工业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时代。 现在工业界和互联网双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企业正在大举进军工业领域,工业企业、制造企业正在拥抱互联网,现在应该新的制造业的业态正在全方位的出现。 从“工业+互联网”创业工业转型新模式的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的确确新一代智能产品正在不断涌现,几乎所有高端装备都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朝网络化、数字化。另一方面,产品制造过程正在朝智能工厂方向发展。那么,转型的第三个方面是制造开始走向服务化。传统工业比较关注的就是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销售,那么现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支持下,制造企业也开始朝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和服务方向发展,不光生产产品,也要做产品的运营和服务,更要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出运营和维护上的保障。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就是工业开始越来越走向个性化定制的一个新时代,传统工业下做不到个性定制,因为成本高,那么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智能化的支持下,现在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到用户的需求和订单,通过网络的智能计算来进行产业的协同分工,使得过去变化多样的产品的零部件的形态可以进行网络化的协同生产。即使在一个工厂里,也可以做到柔性和协同。 所以,互联网和工业的比较使得人们梦寐以求的这样一个个性定制、规模生产,成本还可以保持不增或者降低成为可能。而且通过个性定制,应该讲去掉了中间化,而且也真正实现了以顾客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未来制造的先进理念。只有在工业和互联网密切的结合融合下,这样的先进的生产模式才得以实现。我们也看到制造业和工业正在朝分散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聚集型、园区型、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正在朝这样一个分散和泛在的制造模式在转变,异地协同,然后泛在的制造,甚至将来我们可以出现无所不在的制造模式,随着3D 打印这样一种泛在制造的方式和创新模式的出现,会对制造业的生态和业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样的变革,“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清晰地指明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智能工业体系。未来30年的中国制造业即将发生的变革历程,应该讲是中国制造一个“黄金时代”。 未来工业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基于云平台构建的制造企业的大数据的意义-数据采集及应用管理平

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干熄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点击次数: 142 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中小] 一、国外干熄焦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干熄焦工艺发展概况 干法熄焦简称干熄焦(CDQ),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的采用惰性气体熄灭赤热焦炭的一种熄焦方法。干熄焦能回收利用红焦的显热,改善焦炭质量,减轻熄焦操作对环境的污染。 干熄焦起源于瑞士,最早的干熄焦装置是1917年瑞士舒尔查公司在丘里赫市炼焦制气采用的。20世纪30年代起,前苏联、德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了构造各异的干熄焦装置。干熄焦装置经历了罐室式、多室式、地下槽式、地上槽式的发展过程,由于处理能力都比较小,发生蒸汽不稳定、投资大等因素,这一技术长期未得到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工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切列波维茨钢铁厂建造了带预存室的地上槽式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达到5 2-56t/h。这种带预存室地上槽式干熄焦工业装置解决了过去干熄焦装置发生蒸汽不稳定等问题,实现了连续稳定的热交换操作。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干熄焦技术的发展。日本首当其冲,在能源短缺、节能呼声高涨的背景下,从前苏联引进干熄技术和专利实施许可,经过消化移植,在大型化、自动化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有所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成投产了单槽处理能力为56-200t/h的多种规模的干熄焦装置39套,干熄焦率约占日本高炉焦用量的80%,是干熄焦装置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日本新日铁、NKK、德国蒂森·斯梯尔·奥托公司在干熄焦技术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些公司在扩大干熄焦装置能力、改善冷却室特性、热平衡、物料平衡、自动化、环保等方面实现了最佳化设计,其处理能力和装置的先进性远远超过前苏联,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见表1。 表1 乌克兰、日本、德国干熄焦技术对比表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对策doc15(1)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对策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制造 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加强,企业竞争中技术创新 的主导地位突显。 1.全球化战略已成为各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 整个20世纪,跨国公司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生力军,尤其在第二个50年里,跨国 公司更是飞速扩X,实力之强占据了全球经贸的“半边天”。据统计,经合组织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额近一半都是由跨国公司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构成的。而在全球大 型跨国公司中,制造业无论从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还是利润额等指标来看,都占据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4年的全球综合500强榜单中制造业跨国企业达230家左右,20 03年上升为240家左右。从500强前十名的变化可以看出,十年来世界制造业规模进一步扩大:1994年名列前十名的企业有四家是制造业企业,1995年、1996年均占五家,1998年上升为六家,到2003年已达到九家(注:根据历年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 0强”整理。)。因此,可以说,作为21世纪全球经济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的 战略意图就代表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扩X,全球化战略 已经成为各个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当然,这种全球化战略不再等 同于过去通过异地生产或销售来占领市场的传统战略。

2.制造业全球化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跨国公司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 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给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其特点是:自己拥有生产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跨国公司,特别是制造业跨国公司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发挥,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制造业全球化方式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制造业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授权国外生产厂商按其要求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二是制造业公司在全球X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 在优先考虑利润最大化、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近 年来日、美、欧跨国制造公司实行了新的分工,在亚洲建立零部件生产商,加速推进企业联合和技术合作;此外,还建立越来越完整的生产、销售和出口的产业链,加强了连接发达国家企业和亚洲企业的网络。 然而,随着跨国公司纷纷加强对制造技术的控制及将生产、组装工作外围化、外

国内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中国市场的薪资水平,来为是否选用机器人做成本核算,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周边国家及地区“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其实,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减少流水线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因为除了精准、高效、可适应恶劣生产环境等优势,机器人可以给制造业带来“高水平制造工艺”和“制造高水平产品”。 观察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出现生产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等趋势,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日见端倪,与之相伴的是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 一些迹象表明,美国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觉醒,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投资先进制造业,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在2012年已显露疲态。 对于中国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智能类新型制造业兴起,其特点是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地点必须靠近使用地点。这样一来,原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的制造业将“回流”。一旦“智能制造”开始普及,加上美国能源成本持续降低,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具有竞争力。 产能过剩成我国制造业的一大硬伤 发布时间:2015-06-17 资讯内容 分享到:1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年年创新高,不断刷新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份额比例,但在这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过于快速扩张带来的“底盘不稳”,科技含量低、行业规范缺失以及产能过剩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要想脱胎换骨,还有许多必须经历的阵痛。 10余年时间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