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时喝水的正确方法

服药时喝水的正确方法
服药时喝水的正确方法

病房用药教育2016.1

服药时喝水的正确方法

服用大多数药物,宜喝水(温水)200~300毫升。一般情况下,患者服药前,应当先喝一口水湿润下咽部和食道,服药时再饮用200~300毫升水。若增加饮水量,可加速药物通过咽部、食道,进入胃,继而增加胃的排空速率,使药物更快到达肠部,提高吸收速率(多数药物在小肠吸收)。增加饮水量,对溶解度低而剂量大的药物也能增加溶出量,使吸收量增加,从而提高血药浓度。

1、需要多喝水的药品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由于其代谢产物溶解度低,易在泌尿道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所以服药期间要多喝水。

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等由于可以导致药物结晶性肾衰,因此服药期间宜多喝水。

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要尽可能多喝水。出汗丢失的水分需要及时补充。

2、需要少喝水的药品

胃药:如铝碳酸镁等,服药时不宜多喝水,一般只需50毫升水送服即可,且服药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本品为抗酸与胃粘膜保护类药品,具有独特的大分子层状网络结构,能迅速改善或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各种病症。喝水过多或服药后马上喝水,会使覆盖在受损胃黏膜上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稀释变薄,从而影响疗效。

散剂:如蒙脱石散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

3、需要不喝水的药品

止咳糖浆、含片类药物服用后会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过多水,会把咽部药物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含片后,5-10分钟内不要喝水。

口崩片服用前后一般不需喝水,尤其是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或须迅速起效的药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口崩片在含服后切忌立即喝水,否则会将口腔中的药物冲入胃里,影响疗效。

咀嚼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即使在缺水状态下也可以保证按时服药,尤其适合老人、小孩、中风患者、吞服困难及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

4、不能用热水服的药品

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失去药效。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遇热后易氧化分解,而失去药效。

含活性菌类: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

提醒:切勿干吞药片,因为干吞药片时,药片“滞留”于食道中,对食道黏膜产生刺激,轻者造成黏膜损伤,产生浅表溃疡,重者引起出血等。

多喝水是指一天至少1500毫升,少喝水是指用50毫升左右水送服。但需注意,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肾负担)的患者以及未成年人(特别是婴、幼儿),不适合上述“喝水”的衡量标准,这类人如何喝水,应咨询医生,不要自行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