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2)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基垫

于《国富论》中,斯密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假设的设置是为了论证理论,而且不能影响理论的说明,一般而言,这些假设撤除的过程,就是理论逐步接近实际的过程。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是同质的(指一国的一单位劳动力与另一单位的劳动力总是相同的);即2*2*1模型(2)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3)无贸易障碍,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

(4)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

(5)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意味着,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中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入就是另外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出。

(6)规模收益不变

(7)商品和劳动量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8)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价值相等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也就是建立于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且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想对于英国来说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布上想对于美国来说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小麦,产出的变化如下:

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下

可见,国际贸易可以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这种利益的基础是参加方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或劳动生产率优势,将全部生产资源都投在本国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生产上。

绝对优势理论的意义:(1)该理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2)亚当斯密将自己反复论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

(3)绝对优势理论的论证简单,直观。

局限性:(1)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2)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一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国际分工和贸易能否继续进行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补充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势要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比布的绝对优势要大,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模式就是中国专门生产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优势。只要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时,它们的机会成本有差别,国际贸易就会产生。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多少。

2.互惠贸易的基础和优势理论的例外

交易价格的价格确定原则:国际比价要位于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否则其中一国就会退出贸易。

不常见的例外: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

则完整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即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仍有互惠贸易的基础,除非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绝对劣势比例与另一国的相同。

第二章课后题答案(同学们一定要自己试着思考哦)

1.如何理解绝对技术差异论是比较优势论的特例。

答: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使绝对优势成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或特殊形势,大为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亚当斯密知提出了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价格的绝对差别,而大为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的分析野同样使用语绝对技术差异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在阐述绝对技术差异时已经使用了机会成本分析的方法,因此,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

的一种特殊形式。

2.画图说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3.分析提供曲线的作用和缺陷。

答:作用:

提供曲线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这些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量是由一国的需求量(无差异曲线)和供给条件( 即生产可能性) 所决定的。假设在国际比价线存在的的前提下,国际比价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为生产均衡点,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消费均衡点,从而得出该过应进口和出口的产品数量。在各种贸易条件中,通过提供曲线,可以得出一国进口和出口的最佳组合,将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可以得出一国的贸易提供曲线,两国贸易提供曲线的交点为贸易均衡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缺陷:提供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在提供曲线的理论中,存在着理论的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或者过于严格的情况,如充分就业,供求要求相符,产量最大化等,这限制了提供曲线的实际应用,使得该理论具有相应的局限性。

4.为什么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答: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驱动力,价格差是由成本差别导致的,商品的成本是由生产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成本构成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贸易的产生基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上的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生产成本高低→产品价格差异。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关系生产同样良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国与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要使两个国家资源进行贸易,两个国家必须都从贸易中获利,国家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如果一个国家无利可图或只有损失,那它会拒绝贸易,。

综上所诉,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4、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5、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6、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解释:有效劳动)

7、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8、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9、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如果经济增长偏向进口部门,则会改善增长国的贸易条件。

10、悲剧增长:当要素积累导致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到一定程度,以至转移到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纯粹的增长利益时,该国的福利水平就会下降。

11、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

二、相关知识点

第二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定理)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三、H-O 定理

开放后,A 国将出口X ,进口Y ,B 国则相反。因此,A 国X 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 国X 的相对价

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

国际均衡价格Pw 由A 、B 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

H-O 定理的图形说明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要素禀赋点

图 3-

3 图 3-

4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要素禀赋 相对供给差异相对价格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pa

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 国则在Y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贸易三角ΔQAOACA 和ΔQ B O B C B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

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

X 资本和劳动从Y 向X 部门流动 X Y 部门是劳密型的,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劳动价格下跌

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两国开放下的贸易三角

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的利率相同。

自由贸易后不仅要素价格会实现均等,而且两国在生产中相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资本

-劳动比)也会相等。

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O-S 定理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 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

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unit-value isoquant )和单位等成本直线(unit isocost ) Px·X0=Py·Y0=1 (3.1)

1/w 1/r K L

1/w

1/r

X

Y

X ′(X 0=1/P X )

Y ′(Y 0=1/P Y )

O

1=w·L+r·K

需要强调的是,要素价格均等化有限制条件:

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现实中,均等化并没有出现,但会有均等化的趋势,如果日本和四小龙工资出现向欧美看齐的趋势 。

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表明:国际商品交换本质上就是要素交换的替代。--茅于轼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三、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

w=P x ·MP LX =P Y ·MP LY (3.3) r=P x ·MP KX =P Y ·MP KY

(3.4)

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

当X 的相对价格上升时,X 、Y 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下降。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当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

)6.3(,)5.3(,KY y

KX x LY y

LX x MP P r MP P r MP P w MP P w ====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由(3.5)、(3.6)两式,则,r/Px 、 r/Py 均上升,而,w/Px 、w/py 均下降,即X 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

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 定理的引申(S-S 定理在H-O 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

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大国情形(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

开放情况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

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进一步讲,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出口的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 );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进口的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 )。

小国情形

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

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偏向出口的增长的福利效果(存在正负效应)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

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悲惨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 )

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总的福利效果为负。

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

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

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

弹性非常低。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一、里昂惕夫之谜

Q C

Q *

C *

X

O

Y

图3-12

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

果与H-O 理论恰恰相反。

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 )

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

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人力资本 :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 )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 )两类; 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 B. Kenen )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2、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

资本密集型的。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

这样,美国的太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 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即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产业内贸易:

需求时滞:指新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一时因消费者尚未注意或不了解,而不能取代原有的老产品所需的

p b

X

A’

B ’

p a Y B

A

O

图3-15

时间差;

反应时滞:指一个国家在新产品进口后,需求逐渐增加,使进口国的生产商感到不能再按照旧的方法生产老产品,因此要进行调整来生产新产品,但这中间需要有一段时间,即为反应时滞;

掌握时滞:即仿制国家从开始生产到达先前国同一技术水平,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的时间间隔。 重叠需求理论: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二、相关知识点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内涵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即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

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规模经济图形说明

二、内部规模报酬变动原因 1、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原因

1)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性的性质 2)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产量

图3-4 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

c ()1,1,Q LAC E 1,C c c c E C C C Q LMC

E Q Q C Q LAC

E LMC LAC Q LAC E LMC LAC LMC LAC Q LAC ∆∆∆=

==∆<<><==规模经济可以用成本弹性来度量:当时,随着增加,递减,即为规模经济;当时,随着增加,递增,即为规模不经济;当时,随着增加,不变,即为规模收益不变。

3)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 4)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 5)管理更合理 2、规模报酬不变

促使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吸收完毕 3、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

1)生产规模扩大后,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2)管理阶层的增加,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三、外部规模经济产生原因:产业集聚效应

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2)“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效应:

3)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马歇尔把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归为三类原因: 1)专业化供应商的形成

2)生产要素市场共享(劳动力池) 3)知识外溢

四、、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消费者希望得到差异化和多样化的产品,增进效用,提高福利。 在一国有限的市场规模内,产品差异化和多样化必然是小批量生产。

通过国际贸易,扩大了差异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小批量供应,可以获得规模

经济的好处。

所以,规模经济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

T

W1

W2 Wmax

如国一国专门生产W,另一国家专门生产T,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W和T的生产成本都会下降,然后两国再进行交换,则双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在图中表现为贸易后的均衡点

E2比没有分工和贸易前的均衡点E1所达到的效用水平更高。

六、先行优势

“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从而国际分工可能长期“锁定”在特定国家。

例子:日本汽车即使具有潜在优势,但也无法挤进市场;泰国钟表生产即使具有成本优势,也无法打破瑞士垄断的局面。

国际分工“锁定”,阻碍了更具成本优势国家进入,可能带来福利损失。但谁又是先知先觉,知道别国有成本优势?

政策含义: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

PE’=AC

Q

Q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D相切。

二.市场规模与厂商的产量,厂商的数目

RC 曲线向上倾斜,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

场规模M 越

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就越大。

封闭条件下,A 、B 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 点与B 点。

开放后, 市场规模扩大,世界均衡点为W ,厂商数目为n w

,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 。

A’、B’分别表示A 、B 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 。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 ,A 、B 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

等于nw 。

四、规模经济与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一个例子

b.开放经济中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行为与国际贸易

121 3 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短期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长期内超额利润重归于

0,但产品价格下降,本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福利也增加。

(a ) 短期影响

(b ) 长期影响

P (P ((卡车)

Q (轿车)

Q (轿车)

100 200

出口日本

上图表明,即使发达国家具有相同的资源禀赋,相同的技术条,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发达国家间进行贸易也是有利可图的

五、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

1)产业间贸易反映了比较优势(要素禀赋)

2)产业内贸易反映了规模经济

3)产业内贸易模式本身是不可预测的,而产业间贸易的模式是4)由国家间内在的差异性决定的。

5)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是由国家间的相似程度决定的。

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1)大约四分之一的世界贸易是由产业内的双向贸易构成。

2)在发达国家间的制成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产业内贸易为何重要

1)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双方收益大

2)生产效率更高

3)消费产品多样性更多

4)产品价格更低

5)产业内贸易带来的收入分配影响较小。

第四节、动态技术差异与国际贸易

一、技术差距模型

这一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

技术差距过程:模仿时滞

模仿时滞: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分三类:需求时滞

反应时滞,掌握时滞

技术差距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阶段:

《一》新产品阶段,技术密集型。由少数先进国家输出

《二》产品成熟期,资本密集型。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三》产品标准化阶段。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进一步解释: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但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 第四阶段:产品标准化,只需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

第五阶段: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三、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的图示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

3

T 4 T (时间)

Q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

第一节贸易保护理论

一、国内市场失灵论

(一)主要思想

(1)从理论上说,自由贸易后,本国劣势行业的要素会转移到优势行业中,进而提高本国资源配置效率。(2)现实中,由于要素市场(资本和劳动市场)存在不完全性,要素不能顺利转移,造成失业和资源闲置。另外,自由贸易使本国劣势产业退出,不利于本国在这个产业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而这种经验和知识具有的外溢效应也无法获得。

(3)如果贸易保护带来额外收益大于贸易保护带来的损失,贸易保护就是一种可取选择。

(二)贸易保护收益大于成本的图形说明

下图中:

a:生产扭曲

b:消费扭曲

c:关税的社会收益

可能存在a+b

(三)市场失灵论的缺陷

(1)有两种观点可以为自由贸易辩护:

(a)国内市场的失灵,应由直接针对问题根源的国内政策来修正,而不应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

(b)无法对市场失灵进行充分的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

(2)国内市场失灵论实际上市经济学中所说的次优理论的特例。

次优理论应用到贸易政策:经济内部功能的不完全可能会使得干预其外部经济关系的行为趋于合理。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概述

含义: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二)实施领域

(1)技术外部性强,如高新技术产业

(2)高度集中地寡头垄断行业垄断利润的出现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积极方面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双头垄断竞争的条件下,政府采用积极的干预政策可以改变厂商的竞争行为和结果,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优势,并使整个国家获益。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消极方面

(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一个产业通过补贴而扩张,可能从其他产业吸收资源,进而削弱其他产业。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但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容易招致报复,陷入“囚犯困境”。

(3)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第二节关税壁垒

一、关税的经济效应

(一)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

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指的是该国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甚小,以至于其产量和贸易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它只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

(二)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

进口大国不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进口商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三)大国与小国征收关税的福利比较

大国情形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财政收入= a-(a+b+c+d)+(c+e)= e -(b+d)。当e>(b+d)时,本国福利增加;当e<(b+d)时,本国福利则会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不确定。

小国情形

关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 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财政收入= a-(a+b+c+d)+c =-(b+d)<0。所以,对于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b+d)。

二、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一)概念

名义保护率:由进口的最终产品的关税所决定的一种保护率,反映了征税后价格比自由贸易下价格提高的百分比。(消费者)

有效保护率: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由进口的最终产品的关税和进口的中间产品的关税所共同决定。(生产者)

具体地说,就是整个关税制度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增值比例。(二)计算

公式:EPR=(V’-V)/V

其中V’为附加价值,即最终产品价格减去原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是带有税收的附加价值。

V为新加入的价值,即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很大程度上是活劳动的贡献。

四、最优关税及其福利影响(书P111)

最优关税率:能够使本国经济收益达到最大化的关税率。

最优关税不等于最高关税,它是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的关税。

最优关税率虽可能对进口国有利,但对出口国有害,对整个世界也可能是有害的。

第三节非关税壁垒

一、进口配额

(一)概念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之后才能进口。

(二)分类

进口配额制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

1、绝对配额: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边不

准进口。

绝对配额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2)国别配额:在总配额内按国别或地区分配给一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

(3)进口商配额:进口国政府把某些商品的配额直接分配给进口商。

2、关税配额:在规定的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减免优惠,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关税。(三)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1、关税是通过价格变动影响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而配额则限制商品的进口量或进口金额,因此,配额在对进口限制的程度方面更直接,更易于控制。

2、配额比关税更严厉,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出口商试图进入课征关税的市场,那么,只要在产品价格或质量上有竞争力就有可能进入该国的市场;而在采取配额的情况下,无论出口国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或在质量上有多强的竞争力,出口国都不可能打入进口国的市场,因为进口的数量是确定的。

3、进口配额是比进口关税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对国内生产者来说,配额要比关税更受欢迎。

(四)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小国情形下的配额效应图示分析:

二、自愿出口限制(VREs)

(一)概念

自愿出口配额:又称自动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商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出口国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二)进口国隐蔽易行的保护措施

问:自愿出口限制与关税或进口配额手段相比,明显成本更高,为何还要实行?

答:关税和进口配额往往是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进口国可能会因此而背负“贸易保护”的恶名;而通过谈判压迫出口国自愿出口限制,表面看起来还是自由贸易。

三、歧视性政府购买: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而导致对国外产品的歧视。

四、其他非关税壁垒

(一)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事先向国家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经过批准并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口,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

(二)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外汇的买卖和使用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定。

(三)贸易国家垄断: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国家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是把某些商品的进出口权给予特许的垄断组织。

(四)最低限价:进口国政府规定某一商品的最低价格,进口价格低于这一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五)国内税:在一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应支付的捐税。(六)繁琐的手续第三节出口鼓励政策

商品倾销

(一)涵义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二)形成倾销的条件

(1)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2)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弹性不同:国内小,国外大;

(3)市场被分割,即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

(三)法律上倾销的构成条件

(1)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正价值的价格销售

(2)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危害

(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倾销的类型

(1)持续性倾销:长期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2)掠夺性倾销:暂时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商品,待占领该国市场后在提价,其目的削弱或挤跨进口国的竞争企业。

(3)偶发性倾销:偶尔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其目的通常是为了向国外推销库存产品。(五)倾销的危害性

1、对出口国的影响

(1)挤占出口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倾销可以在短期内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抢夺原本属于未进行倾销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

(2)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厂商可以利用倾销手段,处理其库存或剩余产品,维持其国内市场上的垄断价格,以弥补其在海外市场的损失.倾销企业海外市场的扩大是以侵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3)扰乱出口国的市场秩序。倾销往往并不是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商劳动生产效率高的反映,其低价销售行为会创造一种虚假的竞争优势,引发国内其它生产厂商的过度竞争.过度竞争的后果,使厂商过分关注产品的价格而忽略非价格因素对质量与销售的影响。低价竞争与价格大战,更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阻碍生产企业的进步,从而扰乱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公平竞争秩序。

2、对进口国的影响

(1)阻碍进口国相应产业的发展。进口国产业面临着来自外国产品的低价倾销并进行价格竞争,其结果是导致进口国生产商利润下降以至于经营亏损。

(2)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如果倾销产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在短期内对消者来说确实是一种福音.但一旦倾销产品取得垄断优势后,这种价格低廉的情况将可能为高价所代替,进口国消费者将不得不为此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即使倾销对消费者有益,但这也是以进口国产业缩小生产规模,失去国内市场,利润下降,企业倒闭以至于工人失业为代价.特别是倾销产品将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过分注意,从而引导进口国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扰乱进口国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3)威胁和抑制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工业的建立。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已率先完成或正在为此进行过渡,新兴产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倾销将直接威胁发展中国家相应产业的发展,阻碍甚至摧毁发展中国家为建立新兴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作出的努力。

3、对第三国的影响

倾销使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减少。与进口国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的是,第三国生产商是在国内消费者没有享受到低价倾销产品好处的情况下受到损害的。(六)反倾销的具体措施

1. 临时性措施

初步认定存在倾销后,进口方调查当局可采取两种措施以防止产业受更严重的损害:一为征收临时性的反倾销税;二是采取担保的方式支付保证金。临时性措施从开始调查之日起60天后生效,实施期一般不超过4个月。

2. 出口商的价格承诺

初步裁定存在倾销后,出口商主动承诺提高倾销商品的价格或停止出口以倾销价格出售的商品。进口方调查当局对其承诺感到满意时,反倾销调查可以暂时中止并停止征收临时性的反倾销税。

3. 反倾销税的征收

最终裁定确实存在倾销,并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成损害,就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特点:税额不得超过倾销辐度;在倾销损害期限内有效,但最长不超过五年。

简答题:

1.简评幼稚产业的三种判断标准。

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如何改变市场结构的?

答:(1)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和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2)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理论前提下,一些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中,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习题库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习题库第二章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习题) 一、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3生产可能性边界4一般均衡分 析5局部均衡分析6相对需求曲线7机会成本 二、选择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A.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 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 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 3、“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 概括,这一理论是由学家()提出的。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和奥 林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三、填空1、在李嘉图模型中,我们假定()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唯 一的生产要素,()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唯一不同的生产要素。2、 比较成本学说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是由贸 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4、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 劳动生产力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力低的产品,即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 是由()决定的。5、各国参与贸易的原因有()和()。 简答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析其合理与不足之处。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可生产两种产品——食物与衣服,生产单位食物 的劳动收入为3,生产单位衣服的劳动投入为2。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用衣服表示食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在自给自足时,本国用衣服表

示的食物的相对价格是多少?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如果生产大米,A国人均产量是10吨,B国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某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位U=某y.求封闭中国的福利水平。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的。答案提示:(1)已知4y+2某=600,利用拉格朗日函数,令F=某y+(2某+4y-600)分别对某、y求导y+2=02某 y+4=04y+2某=600可得某=y=100所以U=某y=110(2)开放后,中国专业化生产大米(因为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设开放后用a单位的大米换取a单位的钢铁(因为相对价格为1)2某=600,某=300U=(300-a)a=300a-a 对U求导,600a-3a=0,a=200所以,U=410(3)福利由110提高到410,共310可分为分工所得和交换所的。因为开放前某=100,y=100,设此时用a 单位大米交换钢铁U=(某-a)(y-a)=(100-a)(100+a)对U求导,可得到a 的值。从而得到U即为交换所得。用310减U即分工所得。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计算机小麦中国100小时4小时加拿大60小时3小时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哪个国家只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只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小麦,加拿大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在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答: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经济学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概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的经济规律。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1)国际贸易扩大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近年来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市场,相反,被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在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都先后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 4)金融动荡和金融危问题。经济开放、金融开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 务的国际转移。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假定PX和PY分别表示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名义价格, 那么PX/PY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以商品Y代替货 币,作为商品X的价格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 所能得到Y的数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任何国际贸易理论,都要回答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这三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2.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答:一、理论分析的假定条件 1、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美国。

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大卫?李嘉图的绝对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相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既有顺差又有逆差。 6.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出口值大于进口值为净出口,进口值小于出口值为净进口。 7.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8.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9.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10.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1.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一国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将导致该国劳动力密集产品产量的增长,而其他产品的产量不变。 12.小国的经济增长不会导致其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3.由于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迫使厂商重新考虑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以考虑最低成本,结果是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14.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15.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16.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17.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18.关税措施比非关税壁垒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灵活性、隐蔽性和歧视性。 19.最佳关税或最佳关税率是由关税征收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彼此相等的那种关税率,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最佳关税使外国的利益转变成本国的利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 20.厂商采取倾销的条件是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备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而且它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弹性是相同的。 21.最优关税不会减少消费者剩余。 22.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 23.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口商的收益转到进口国。 24.现实中,对国内不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一般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 25.对国内可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 26.征收关税后,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能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减少。 27.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那么贸易条件的改善对该国有利。 28.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不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9.出口补贴是非关税壁垒最常用的一个手段。 30.倾销是在同一国家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3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2

国际经济学 1、贯穿国际经济学的七大主题是: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 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2、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贸易总是能带来收益,即国与国之间互相销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通常总是对双 方有利,这可能是国际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3、GDP 4、服务外包 5、引力模型的基本关系为:经济体规模越大,贸易量越大;贸易双方的距离越远,贸易量越小。 6、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但是相对各自的GDP而言,加拿大 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 7、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8、在过去几十年里,东亚国家增加了它们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同样,不仅东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 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而且东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应用引力模型解释这一现象。 9、预计以下因素在引力模型中对贸易量产生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变量预计符号 距离- GDP + 使用同种语言 一国为内陆国 使用同种货币 两国正在交战 同为某一自由贸易区成员 10、A国和B国GDP均为4万亿美元,C国和D国的GDP均为1万亿美元。下表给出了四国间的距离,之后是一张表示贸易量的空表,其中一个数值已经给出,以便计算出常数A的值。请完成其他数值的计算。 国家间相对距离 A B C D A ×100 1000 100 B 100 ×1000 200 C 1000 1000 ×1000 D 100 200 1000 × 出口量 (单位:万亿美元) A B C D A× 1.6 B × C × D × 11、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进行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第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能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 12、机会成本 13、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复习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投入是2。 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苹果量:12003=400 生产香蕉量:12002=600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1.5 c.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在没有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为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 P A /P B =a A /a B =3/2=1.5 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相同,竞争可以使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相对成本等于工资*商品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因为各部门工资相等,价格比等于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在完全竞争中,劳动是个体厂商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决定生产及供应量的唯一要素,因此当P A /P B =a A /a B 时,本国生产两种产品。 2、本国的情况与第1题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产品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香蕉 苹果 400

a. 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苹果量:800/5=160 生产香蕉量:800/1=800 b. 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3、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如下: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果价格 a. 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D A /D B =P B /P A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有D A /D B =(Q A +QA*)/(Q B +Q B *)=(P A /P B )-1 因此RD 曲线是Y=1/X 形式的 苹果的相对价格 PA/PB 800 160 苹果 4 5 (QA+QA*)/(QB+QB*) 1 2 3 0.25 0.5 1 a*LA /a*LB =5 a LA /a LB =1.5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1章略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 1.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The more gold a nation had,the richer and more powerful it was.” ●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 本国工业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 且还会使贵金属流失。 ●贸易的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2.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 ●贸易基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国在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 有效率,那么该国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贸易模式:两个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用来交换自己具有 绝对劣势的产品。 ●贸易所得: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产出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贸易的性质:正和博弈(可以双赢) 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英国的布匹;英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更有效率,可以专业化生产布匹,来交换美国的小麦。 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的小麦来交换英国6码布匹,结果会怎样? 3.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 ●贸易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 ●贸易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贸易模式——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美国和英国将各自生产什么产品? 美国和英国产品交换的比率如何确定? 只有当两国间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各自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时,互惠贸易才能发生。国际交换比率与该国国内交换比率相差越大,则贸易利益越大,反之越小。 只要两国工资率之比介于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两国产品就存在绝对价格差异,就有了贸易基础。 4.机会成本: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额外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 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 品上有比较劣势) 5.生产可能性曲线 ● 一国利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 6.李嘉图模型下的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斜率 相对价格机会成本===L C L W a a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主要是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指某种商品在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 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该产品占有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种产品一定对最终产品有所贡 献。 一般均衡分析:在考虑所有经济变量的关系的情况下,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时的状 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李嘉图模型:该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 家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确 定,即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其他要点: 1•贸易所得的分配取决于各个国家的产品的相对价格,需要研究世界的相对需求和相对供 给,相对价格隐含了相对工资率。 2•贸易的利益性是绝对的。三个错误观点的分析:一,即使一个国家所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其他贸易国低,也能从贸易中获利(只考虑了绝对优势,没考虑比较优势);二,即使外来竞争的优势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一国也能在贸易中获利(工资对利益没有影响,没考虑机会成本);三,即使一个国家所有的出口产品包含的劳动投入大于它进口产品的劳动投入,贸易也是对它有益的(如果不通过贸易,国内条件会更加恶化)。 3•多种产品模型说明了一个重要结论,运输费用导致了非贸易品的产生。 第三章: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主要是相对价格) 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仅限于某一个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流动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不仅用于一个部门,也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特定要素模型: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各个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是特定的,只能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结论:贸易对一国的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有利于该国的出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不利于该国的进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偏好,还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增量就会下降,而且这是短期生产的一种基本规律。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产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他要点: 1•劳动工资率3 =边际劳动产出MPL X单位价格P 2•相对价格变化P50-51 3•国家总能在贸易中受益,其根本原因是,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消费品的选择范围。选择范围扩大意味着总能找到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

《国际经济学》复习材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2.绝对优势:a x ,b x ,a y,b y 均为正的常数,a x ,b x 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劳 动生产率;a y,b y 分别表示A、B两国的Y部门劳动生产率;如果a x >b x ,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b y > a y ,则称B国在Y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各自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同时获取贸易利益。 3.比较优势:a x ,b x ,a y,b y 均为正的常数,a x ,b x 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劳 动生产率;a y,b y 分别表示A、B两国的Y部门劳动生产率;,如果a x / a y > b x/ b y ,则称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理,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两国各自分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同时获取贸易利益。 4.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5.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的限制某些商品在一 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6.最佳关税:指大国征收关税时,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 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 7.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8.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贸易的系统记 录。 9.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 他贸易政策措施。 10.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 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二、选择 1.两国没有贸易的主要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 不存在外部经济型 2.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大国 3.根据上一题,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福利政策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小国 4.哪一些因素能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1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2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3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4行业的地理位置○5相应的制度因素 5.使得贸易条件恶化的贸易政策是:出口补贴 6.出口补贴对经济的影响:A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B损害国内消费者利益C有利于本国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1. 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绝对优势理论:某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擅长生产某一种产品,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而不是尝试生产其他产品。 相对优势理论:即便某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也应该在生产和出口那些相对优势更明显的产品。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使得贸易变得更加公平,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贸易政策: 贸易自由主义:强调国际贸易应该是自由的、无干预的。 保护主义:强调国家应该采取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侵害。例如:通过征收关税和配额等方式。 2. 汇率制度 汇率的基本概念: 汇率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例。即使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货币之间也存在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 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随市场供求关系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往往只采取最基本的干预,不干预汇率的绝大多数波动。 固定汇率制度: 央行通过买卖外汇来保持本国货币和其他货币的汇率稳定。这通常需要央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以便在必要时出售或购买货币。 货币联盟: 一些国家同意通过固定或半固定汇率来绑定它们的货币。例如欧元区。 3. 资本流动 直接投资:

投资者购买或者在国外建造实体物品,例如工厂和办事机构等。这种投资通常是长期的,并且投资者可以控制所属企业的管理。 投资组合: 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证券或者通过其他投资计划来获得与国外市场有关的资产。 国际债务: 政府和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国际债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借款。 4. 国际金融 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的波动性,投资者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上承受许多的风险。例如外国的投资回报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金融危机: 当某国金融机构或市场出现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财政: 各种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提供对国家的财政支持。这些组织通常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

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2、绝对优势理论:涵义: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理论假定条件(1)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3)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4)劳动力在一国范围内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时机会成本不变;(6)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7)两国经济资源都充分利用;(8)贸易平衡;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成本。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斯密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证明简单、直观;(3)绝对技术差异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具有局限性;(4)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时,国际分工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3、比较优势理论:涵义: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分工与贸易,双方仍可从贸易中获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技术差异论将自由贸易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比较利益理论的解释范围大大扩展(2)相对技术差异论可以部分地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3)相对技术差异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并且假定只投入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强调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局限性。比较优势的判定:当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或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P16 机会成本递增是指两个国家在专门生产本 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 也在不断递增。到两国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同 时,这种分工就会停止,贸易也在这一价格水平 上达到均衡。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 平军徽大雨贸易前的消费水平。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不论是小国还是 大国都存在着不完全分工。随着每个国家专门生 产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两国的相对 商品价格就会逐渐接近,直到该价格在两国之间 相等为止。 2.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比较利益的分解P17 比较利益可以分解为交换所得(图中A→ T)和分工所得(图中T→E)。 一国在国内资源配置不变、铲除不变的情 况下,按国际市场价格同另一国交换一部分产 品获得的福利水平的提高是交换所得,这是产 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一国在对本国 资源按照比较优势进行重新配置得到的福利 水平的提高是分工所得,这是资源在生产领域 的更有效配置所得。 3.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P18 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指由于各 国文化、历史、制度等方面的诧异以及由各国 贸易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存在与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 况相比,降低了国内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减少 了贸易规模和贸易利益。只要交易成本不高于 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各国仍会按比较优势进 行分工和交换,贸易参加国仍可以获得高于封 闭状态下的福利水平。 4.贸易条件——商品贸易条件P23 商品贸易条件,也称纯易货贸易条件,它等于一国出口价格指数(P X)与进口价格指数(P M)的比乘以100,即N=(P X/P M)·100 贸易条件上升一般被称为贸易条件改善,贸易条件下降被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P28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 知识点一:绝对优势理论 1.概念: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通过图形判断各国具有的绝对优势: 例如: 据上图分析可以得出:美国的绝对优势的小麦,中国的绝对优势是布。那么,这样美国就出口小麦,进口布;中国则是出口布而进口小麦。这样就产生了贸易。 知识点二: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2,布的机会成本是2:1;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是3:2,布的机会成本是2:3。所以,美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要小于中国生产小麦的机会 成本,故美国的比较优势是小麦,应生产和出口小麦。中国生产布的机会成本要小于美国生产布的机会成本,故中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布。 2.在分析比较优势理论时所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机会成本是不变的。 知识点三:相互需求理论即国际交换比例越靠近对方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越靠近本国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从贸易中得道的利益越少。 知识点四:要素禀赋论 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中投入的两种要素的相对比例。 3. H__-O理论的内容:在需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 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 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5.要素价格均等化:对同一种生产要素,自由贸易使其在供应丰裕的国家价格上升,在供 应稀缺的国家价格下降。再生产要素不能再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假定前提下,产品的自由贸易会使两国同一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6.里昂惕夫之谜:指的是与H__-O理论相悖的结论。 7.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需求偏好理论贸易壁垒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要素密集度逆转理 论 知识点五:国际贸易新理论 1.技术差距论

专业学习-国际经济学第一二部分的复习题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多项选择 1、征收进口关税对该国来说()。 A、有利于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 B、不利于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 C、生产者的产品价格下降 D、生产者剩余不变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产品。 A、劳动密集型 B、土地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4、当某产品的进口小国减少其进口量时,其贸易条件将()。 A、恶化 B、改善 C、不变 D、变化不定 5、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是()。 A、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比较优势论的提出者是()。 A、俄林 B、斯密 C、李嘉图 D、李斯特

7、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A、竞争性拍卖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给国外的出口商 8、国际贸易中发生“贫困化增长”的条件是()。 A、产品需求彈性较小 B、产品需求彈性较大 C、产品需求彈性无穷大 D、资源缺乏 9、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最小比重的是()。 A、北北贸易 B、南南贸易 C、南北贸易 D、欧盟内各国之间的贸易 10、某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美元,进口值200亿美元,出口值240亿美元,该国的出口依存度为()。 A、22% B、12% C、10% D、2% 1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A、初始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任何时期 12、下列属于限制进口的非关税措施的有()。 A、进口配额 B、政府采购 C、进口关税 D、自由贸易 E、技术标准 13、重商主义是追求()。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平衡 D、推动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机会成本:某一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将该活动的所有要素投入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它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商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降低进口商品密集作用要素的收益率。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降低进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 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各国出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饶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同时引起其他商品的产量减少。 跨时比较优势:一个生产未来消费品的国家,在没有国际借贷时,如果一国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低于其他国家,称该国在未来消费品上具有跨时比较优势。 贫困化增长:尽管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可以带来财富,但如果贸易条件出现严重恶化,经济增长的利益会被完全抵消,使该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居民与其它国家居民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一年)发生交易的记录。 麦之勒悖论:由于关税一方面使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一方面又导致进口产品的世界价格下降,在一些情况下, 关税最终可能会使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下降,产生与预期相反的价格变动。 外国直接投资(FDI):以成立子公司或收购兼并的方式对外国的工厂、资本货物(设备)、土地进行的投资。投资者保留对投入资本的控制权。 国际收支平衡表:纪录一国所有的对外经济交易,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净误差和遗漏四大项内容。经常项目余额:出口商品和服务与进口商品和服务之差。 汇率超调:汇率对于货币波动的即刻反应超过长期反应的现象。 套利在一个货币中心低价购买外汇,然后在另一个货币中心高价卖出,谋取利润的手段 套汇汇率:在基础汇率的基础上套算出的本国货币与非关键货币(如日元)之间的汇率(如根据基础汇率1美元=8.27人民币, 结合1美元=110日元,可算出套汇汇率1日元=0.075人民币) 费雪效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同样,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会最终导致利率水平下降。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的这种长期关系被称为费雪效应。 J曲线指如果进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动的调整是逐步进行的,那么实际本币贬值后,经常项目的变化可能是J曲线型的,即先恶化后好转 规模经济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来衡量外国货币的价格(如1美元=8人民币),在该标价法下, 汇率数额的增加表示外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贬值。 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样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如当前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那么,在美国卖50美元的一件衬衫,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应为400人民币,即相当于50美元。如果价格不等,国际贸易会导致最终两者均等。 实际利率一国以国内典型商品篮子来衡量国外典型篮子的价格,反映了两国衡量物价水平所采用商品篮子的交换比例。 外汇干预:中央银行通过购入或售出国外资产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为了抑制本币的升值,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国外资产;为了抑制本币的贬值,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国外资产。 冲销政策中央银行有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 高技术产业保持生产或生产过程迅速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成败关键的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统计分类主要依赖研究开发占销售额的比例,或者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劳动力的份额等。 自愿出口限制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 OLI理论OLI理论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的关于国外直接投资理论,也称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东道国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共同作用决定外国直接投资。 阐述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答:(1)专业设备和服务供应商队伍在本国或本地区形成,关键设备和服务变得便宜和易于获得;(2)同行业企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容易,便利企业利用专业人才和专业人才获得新的工作机会;(3)企业间专业人才的接触机会增加,产生知识外溢效应;(4)同行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主要假设有哪些?答:包括如下方面:①两国、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2*2*1);②各国资源禀赋水平不变;③生产要素均质,在国内不同生产部门流动,不能跨国流动;④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固定,与生产规模无关;⑤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⑥两国技术水平存在差异;⑦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劳动力如何在两个产品的生产部门中进行配置?答:只要两个生产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距,劳动力就会从低工资部门流向高工资部门。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劳动力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收益。由于生产中存在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高工资部门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工资下降,而低工资部门因劳动力流出导致工资上升。在两个生产部门的工资完全相等时,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_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_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概述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是一种非学历教育,旨在测试个人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该考试是针对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举办的,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近年来,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越来越受到在职人员的青睐。 二、国际经济学学科介绍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国际规则和秩序等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国际经济学学科的考察范围包括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以及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三、复习资料 1、教材选择:建议选择正规出版社的教材,如高教社、人社社等。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系统的教材,如《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市场》等。 2、重点内容回顾: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回顾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

念、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等核心知识点。对于每个知识点,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3、题型解析:了解题型对于复习很有帮助。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 国际经济学的题型通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相应的练习和解析。 4、模拟试题:模拟试题可以帮助考生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建议多 做一些往年的真题和模拟试题,特别是要注意试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四、复习方法 1、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前,建议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 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复习进度等。 2、多做练习: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做一 些练习题,特别是综合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整理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整理笔记,将重要知识点、公式、例题等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复习和回顾。 4、注重思路和方法: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外,还要注重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1.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2.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充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4.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同要素丰裕度。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其在很大程度上比另一国有相对低的价格。 5.要素价格均等(赫一俄一萨)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赫一俄理论显示,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入的一致化。 6.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当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7.人力资本(Humen capital):体现于员工身上的教育、工作训练和健康状况等,这会增加工人的生产力。 会增加,而劳动的实际收入会减少。 8.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该模型由弗农(Vernou)首创,指出新产品首先由发达国家引入,用技能较高的工人生产,标准化后可以在其他国家用技能较低的劳力生产出来。 9.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指出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某要素赋予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出。 10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 ) 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1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12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13提供曲线:反映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的数量的曲线。 14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在一段特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同世界上其他国家间进行的所有国际交易的汇总表。 15.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6..国际头寸(National position ):不属于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它与国际收支表构成一国全部的国际帐户,是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资产负

国际经济学复习材料-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2.自由贸易论3.绝对优势论4.比较优势论5.机会成本6.机会成本递增7.生产可能性边界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误) 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 2.重商主义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 ) 3.我们墨西哥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太高了,它有那么多的计算机和机械工具,它的工程水平也太发达了。我们需要关税,要么我们什么也不出口。() 4.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这是绝对差异论的基本观点。( ) 5.在现实社会中,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可以始终保持不变。( ) 6.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7.国际贸易形成的范围是: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 8.如果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具有同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使各国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嗜好差异,也不会导致国际贸易。( ) 9.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机会成本。( ) 10.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11.一位美国参议员写了下面一段话:“贸易被认为是能够提高所有参与国收入的,至少亚当.斯密或大卫.李嘉图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有自身的特点。下列不属于这些特点的是( )。 A.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B.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选择并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C.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宏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但它仍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 D.国际经济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重商主义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上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下列对重商主义的评价正确的是() A.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式,贵金属的流人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B.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非零和”理论。 C.亚当·斯密指出:一国的实际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这是重商主义的一个缺陷。 D.重商主义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3.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区别在于 A.它强调的是产业内贸易,而非产业间贸易 B.它强调的是产业间贸易,而非产业内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