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四年级《数的产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工具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资源

数的产生(资源来源于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网).mp4图片1.png图片2.png图片3.png图

片4.png图片5.png图片9.png图片10.png图片11.png微信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发展的历史

2、难点:认识自然数

教学方法

数的产生

一一对应最初的数字阿拉伯数学(自然数)

教学过程

数的产生

课题数的产生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

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材分析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

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

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

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

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

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

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

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发展的历史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数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意图

过程

一、生活中的图片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图片的

共同之处?(出示幻灯片2)

(预设生回答:我发现图片上都有数字。)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图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片段,平

时我们时刻都要与数打交道。生活离不开数字。(出示幻灯片3)

2.揭示课题

过渡语:那你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这些数是怎么产

生的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到古代,看看数走过

的路吧!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二、观看情景动画,了解最早古人计数方法。

1.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最早古人的记数方法,看完视频后,请学

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4)

问题一:古人最早通过什么方法记数?

问题二:这些记数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2.课件出示:图片(出示幻灯片5)

提问:我们发现视频中展示的古人使用的记数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这些记数有什么共同点呢?

(预设生回答:记数时都是一个对着一个,比如羊和石头对应,

打猎的人与绳结对应,捕鱼也是一个道理。)

师总结: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的计数方法,我们在数学上称为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

3.引出“最初的数字”

比如4只羊就用4块石头表示,7条鱼就刻了7道印记,5个人就用绳子打5个结。如果用绳子打结的方法记数,那么10个人就要打几个结?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10000个人呢?…

随着时间的发展,所需的计数越来越多,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计数时,会不方便。于是聪明的古人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板书:最初的数字)

过渡语:最初的数字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吧!

三、符号记数

(1)课件出示古埃及象形数字(出示幻灯片6)

活动一了解古埃及象形数字师:图片中给出了古埃及数字中的1-9,10,100,1000的表现形式,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

师生一起说:分别有1000 100 10 1(5个1)

图二中的数字应该是2345

(2)课件出示古代巴比伦、中国、罗马等国家的数字:

活动二了解各国的计数符号(出示幻灯片7)

1.这些就是古代巴比伦、中国、罗马数字的部分计数符号,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国家的数字,后面一部分可以怎么表示吗?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探索一下古代巴比伦、中国、罗马数字,根据已给出各国的部分计数符号,想一想后面数字会怎样出现?请试着把数字表示出来。我们来比一比,那一组最先写出来!

3.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手机同屏功能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展示出来)

学生派代表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古代各国的数字特点。

4.小结(出示幻灯片9)

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发现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由于数字不同,人们互相交流不方便,这时候急切地需要有统一的数字。于是就产生了国际通用数字----- 阿拉伯数字。(板书:阿拉伯数字)

四.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阿拉伯数字(出示幻灯片10)

提问: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吗?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当时阿拉伯人到印度经商,发现这种数字简单方便,就带到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2)认识自然数(出示幻灯片11)

表示自然界物体个数的时候,可以用1 2 3 4 。。。。来表示,这些都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提问:我们把自然数列出来后,发现最小的自然数是1吗?

还有个0没有写,0也是自然数,在一个物体也没有时用0表示。最小的自然是0。那最大的自然数是?

大家看9后面打了省略号,你能将后面所有的自然数写完吗?所以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五、课堂总结(出示幻灯片12)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一开始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展到各个国家产生不同的数字,其中我们了解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罗马的数字,最后大家为了交流方便,使用国际通用数字----阿拉伯数字。

由此我们认识了自然数,知道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大的自然是没有,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六、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一一对应最初的数字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及反思(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优质参赛案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7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P18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昨天我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

的资料? 学生汇报。 1、教学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1)出示课本主题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时,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其他进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第7课时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6~18。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记数的方法及阿拉伯数字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感知亿以上的 数和对应的计数单位,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2.经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了解数的发展历程,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根据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出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时导入 1.导入。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2.了解古代记数方法。 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打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 的多少,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数的吗? 课件出示图片: 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 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刻道记数和结绳记数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记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体会学好数字知识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1 数的产生 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记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1.记数符号。 师: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课件出示: 马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让学生观看课件内容,了解不同的记数符号。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所 以逐渐统一成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大约在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大约在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 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2.认识自然数。 自学教材P17关于自然数的知识。 师:你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生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生2:0也是自然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十进制计数法》优质课教案_21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导入部分】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你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到哪些数,谁来说一说。 生:我打电话的时候电话号码就会有一些数字。 师:好!你来说一说 生:我看时钟的时候钟表上会有很多数字 师:好!你来 生:我妈让我买菜的时候钱上会有很多数。 师:最后在请以为同学说一说 生:打篮球比赛的时候。 师:好!请坐 【教学过程】 师: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么产生的哪? 师;大家想不想来了解一下啊?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一起来了解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6—17页 师: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内容,好开始 学生阅读时间约(13秒)左右。

师:都读完了吗? 师:我先来请同学们讲一讲古代的人是用什么方法计数的。 (课件1:古代人的三种计数法图片) 师:好请你来讲。 生:古代的人就是用摆石头的办法来计数的,但是石头的数量有可能不够,而且很重不好携带。所以人们就发明了第二种方法结绳计数法,结绳计数法就是用几个物体在绳子上结几结来计数的,因为数量的增加或者这个绳子的数量不够,所以人们就发明了刻道计数法,刻道计数法就是人们出去捕鱼的时候,捕到多少猎物就在木头上刻几道木痕,因为浪费木材、不好搬运,所以人们就把这些方法淘汰了,就发明了新的数字。 师:原来是这样的对吧? 师:因为古代计数方法的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紧接着我么又发明了符号计数,这些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 师:同学们来讲一讲都有那些数学, 生:有中国数字、巴比伦数字、罗马数字。 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这些数字怎么样? 生:方便很多,但是每个地区的符号不同,交流起来也不方便。 师:老师太同意你的说法了。 课件3、罗马人买茶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

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感受到学生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尝试主动查阅资料的热情。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初步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的例2-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4-8。【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悉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培养学生的数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读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写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养成用读数来检查写数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和未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转盘、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读数,说组成 3564、1000、570、7216 10000、3003、5400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2.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读数。 1.出示例2:读出下面各数 2496 24960000 3080000 4050000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万计的数和个级的数再度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出示例3:读出下面各数。 54621 6407000 10030040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3.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5.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读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 (1)第一题:说一说下面每组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34和34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

教案《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四年级上册数学(最新)

6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4)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是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它们是0,1,2,3,4……)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是1)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是0)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其他进制。 在古罗马没有进位制,古代美洲的玛雅人用的是二十进制,古巴比伦人用的是六十进制,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是只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进位制有很多种,因为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十进制计数法”。 提问: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千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设计意图: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激发我们的求知热情】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填空。 (1)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 生》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十进制计数法》优质课教案_11

《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第八册P36-P38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二)使学生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出多位数是教学重点,中间和末尾带一个0或几个0的数的读法是学习的难点. (一)激趣: (看课件)出示不同的古诗词,让学生从中说说古诗中老师收集的意图。 (二)介绍数的产生 对了,古人非常重视数在诗歌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和数打交道,但是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你看了我们的课件就知道了。(出示课件) 看了课件之后,你觉得数重要吗?当时古人是怎样用数的?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出示课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并且人类对数认识不断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就像刚才的“366”(出示课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数字,

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你想知道阿拉伯数字怎样形成的吗?(出示课件) 看来今天我们这节课一定和数打不少的交道了,你想知道数的更多知识吗?那就一起认真听哦! (三)十进制计数法 1、复习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方法。(按顺序板演) (2)回答下面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数数要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因此我们把这种计数法,称之为“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 2、学习亿以外的数。 (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有比亿大的数吗? 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三、编排特点 1、优化教材结构,集中认数。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含计数单位、读法、算盘的认识――为了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写法) 现在对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加以整合,中间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的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在的结构:

数的认识(亿以内――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 2、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 科学知识: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地球赤道长度,蓝鲸的重量,光传播的速度,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组成,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地球、太阳的直径,全球人数,天鹅飞行高度,九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的星星数。 环保教育:新闻中的数据(共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手拉手”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数量。 国情教育: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公路总长度,我国小学数量,六个最大省份的面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青藏高原的面积,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爱国主义教育:天安门广场面积、可容纳人数,故宫占地面积,长城长度。 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 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 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是一致的,再结合各种计量单位中的十进制,使很多数学知识能够融会贯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建设兵团刘江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的计数单 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2、过程与方法: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模拟体验)中感受并思考数学的 发展历程。 3、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建立实用、理性的数学思维方式。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前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有关于亿以内大数的读、写技能,掌握了有关自然数中有关数级、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概念。 3重点难点 感受数的发展历程,理解自然数的计数规则。 4教学过程 4.1一、导课:读故事,感受数的存在。什么是自然数,他们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二、数的产生: 1.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时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捕获了多少只野兽?这样就产生了数。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了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1、2、3、4……来数物体的个数,而是借助其它物品(出示图片),如摆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小石子计数,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几个小石子;等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记捕鱼的条数和用绳打结计录捕猎的个数,都是用实物一个对一个点数,也就是现

在所说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2.学生活动:(1)摆放实物(以豆代替) (2)结绳计数(3)刻画计数学生思辨:三种计数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现在都不再使用?带来哪些启示? 3.各国的记数符号:(出示课件)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请看这分别是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发明的吗?(说明: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阿拉伯商人又传到了欧洲,欧洲人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就叫“阿拉伯数字”。)由于各个国家的符号不同,交流很不方便,慢慢地,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字。(板书:1、2、3、4、5、6、7、8、9、10、11……) 4.了解我国古代算筹的相关知识,学生模仿实践,利用算筹表示一些数。(尤其是0的产生必要性及在计数中的作用)三、自然数:象这些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齐读)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数字计算的发展,才出现了“0”,(板书: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出示课件):观察、思考:1、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从小到大)2、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3、最小的自然数是几?4、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5、自然数有多少个?四、十进制计数法:1、后来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认的数越来越大,每一个数都用符号来表示,很不方便,于是就产生了进位制。主要是十进制?为什么呢?举例说明。2、要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板书概念) 五、总结:关于十进制计数法,老师下节课还有很多想和同学们交流的。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1.1教学活动 六、作业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1大数的认识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8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级数位顺序表、多位数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自主举例,谈话导入。 老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的数,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学生举例,教师指明学生作答。) 老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你们知道数是怎么产生的吗?我们耳熟能详的1,2,3……这些数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数字王国,去了解这些数字。 课件播放“数的产生”视频。 二、教学数的产生 老师:远古时代的人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那时的方法和现在的不同,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能了解到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学情预设】用实物计数、结绳计数以及刻道计数。 (1)讲解实物计数:古人在出去放羊的时候,每放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羊和小石子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丢。 (2)讲解结绳计数:古人在出去打猎的时候,每打到一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用来统计猎物的总数量。 (3)讲解刻道计数:人们捕鱼归来时,捕到一条鱼,就在石头或木头上刻一道,一共捕了几条鱼,就刻几道。 老师: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计数的事物越来越多,像这样用实物计数、结绳计数或者刻道计数的方法来计数很不方便。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字。 (1)课件出示古巴比伦数字、古中国数字以及古罗马数字。它们分别代表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6,7,8,9。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完美、好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完美、好用) 教学设计:平均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数学 下册90-94页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的讨论中,初步理解平均数的 意义。 2.教授学生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清晰、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数学表达有理有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提出问题,激活旧知 老师问道:“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研究平均数。关于平均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情境导入,引发冲突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了四(1)组织男生和女生开展的一次 3分钟足球射门比赛。老师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这两组数据,你认为男生队和女生队,哪个队的射门水平高?”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得出结论:用“两队平均每人射进的球数”,来代表各队的整体水平会比较合理一些。这样,学生们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三)多样表征,理解概念 1.借助平均分,理解平均数 老师展示了两个算式:“(5+6+4)÷3=5”和“(4+3+8+1)÷4=4”,并向学生解释了这两个算式都是先求总和再均分,求 出两队的平均值。这样,学生们通过以前研究的平均分知识,理解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借助直观图,理解移多补少

老师让学生们观察图2,并让他们在图上找到男生队和女生队射进的5个和4个球。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们更清楚地看出了两队射进的球数。 小结:移多补少是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通过使两组数据的数量相等,来比较它们的整体水平。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一个数据的情况。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平均数来估算销售量等数据,并根据平均数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建议蛋糕师傅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当前情况来决定明天需要制作的蛋糕数量。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同样多整体水平 先求和再均分 4+3+8)÷3=5(个) 4+6+5)÷3=5(个) 4+3+1)÷3=2个多 4+3+8+1)÷4=4(个)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 案 要。所以,人们就用有限的数字来表示无限的数。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数系统。 改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 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动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叫做“阿拉伯 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编码》教学设计.doc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真高兴,能够和四年级的同学一起上课,我们知道,对数学的研究是从数字开始的,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数字。 2、你能从中选出2个数字组成一个数吗? 3、那么这个数可以表示? 4、说得太棒了,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些表示数量和顺序的数字,可是同 学们知道吗?数字还有另一种神奇的作用呢,请看屏幕。 出示身份证上的一组数字。 二、探索交流 (一)初步感悟发现规律 1、当我们把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编排在一起,他们就传递一些信息,这就是数字编码。 2、认识这个编码吗?这18个数字组成了老师的身份证号码。身份证是如何证明我们的身份,能传递哪些个人信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3、请大家拿出在课下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然后在小组里面看一看, 比一比,也可以猜一猜这些数字分别都表示什么呢?也可以把自己把了解到的和大家分享。 4、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都有了收获了吧?谁来说一说身份号码能反 映一个人的哪些信息呢?

5、哇,这么神奇,一些简单的数字,却蕴含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

编码是挺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数字编码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认识7---14位数。 1、同学们看,这是一对明星兄弟,一个叫姜文一个叫姜武,你们能猜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2、他们外形差不多,难以辨别啊,需要老师给大家提供些什么样的信息?生:身份证号 3、课件展示身份证号 4、师:这下能揭开秘密了吗? 5、原来身份证的第7至14位就能看出他俩的生日,可是老师有个疑 问,哥哥出生在1月份,为什么不直接写1而是要写01呢? 生:就少了一位 生:就会被误认为是10月份 6、看来编码的时候,同一类型的编码的位数必须是统一的。 (三)认识地址码 1、同学们,根据刚才明星兄弟的身份证号,你们还能做出其它的猜测吗?引导:作为一对兄弟,他们的身份证号还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2、猜测得真是有理有据哈,根据相同的数字就能推理出前6位数代表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解读)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针对本单元,新课标有明确的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整数的抽象过程,知道大数的意义和四位一级的表示方法,建立数感。 二、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认识自然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 数学思想方法: 1.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核心素养 1.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普遍存在,认识学习相关知识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内容分析 数的认识前后关系(数域扩充):

“大数的认识”即万以上数的认识,属于数与运算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及亿以上的大数,掌握生活中大数的读写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运用。其中,亿以内数的认、读、写是本单元的重点,中间或末尾是0的数的读、写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运用大数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借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以及对从“万”到“亿”新计数单位的初步了解,结合具体情境,促使学生联想,真切感受大数,培养数感。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读、写万以上的数,要按照数级,一级一级地读、写。因此,牢固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的分级,是读、写万以上数的关键。教学时,在计数单位由“万”扩展三年级上下册万以内 数的认 识与相关计算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与应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小数的认识与相关计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2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自然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6~48页 认识自然数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知道单数、双数是哪些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2.本节课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本课时选择了两个学生熟悉的事例,了解自然数、奇数和偶数。第一个事例是结合数星星的情境,认识自然数,并通过聪聪和蓝灵鼠的对话特别说明:0也是自然数。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用自然数表示的事物?教材以学生交流的方式举出了几个事例,并通过大头蛙的话“生活中的自然数太多啦”说明自然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举例机会。然后教材说明“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给出了右边带剪头的直线,标出了0到14各数。提出要求:观察直线上的数,你发现了自然数的哪些特征?认识自然数后,教材选择了电影院都按单、双号安排座位的事例,设计了两个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在大厅对话的情境。情境图中,电影院的两个门上分别标着“单号”和“双号”,小女孩说:我是12排7号。小男孩说:我是12排8号。接着提出:从上面的情境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教材通过书中同伴和兔博士的话,说出了单数、双数,奇数、

偶数等概念,蓝灵鼠特别强调:0也是偶数。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给出了体育课上同学报数,并请双数同学向前迈步分成两队的典型事例,在加深对奇数、偶数概念理解的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试一试”让学生写出自然数1~30之间的所有奇数和所有偶数,并提出:观察写出的两组数,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特征。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本节课时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是在认识了亿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2.学生学本节课时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在生活中,学生知道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并且具有一定的数数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二)使学生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 数.(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出多位数是教学重点,中间和末 尾带一个0 或几个0 的数的读法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数的产生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和数打交道,但是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数物体的个数,于是产生了数.那时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或同样少,还不会用一、二、三等数来数物体的个数,于是就借助其它物品,如摆小石子.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还有用在木棒上刻道的方法来计数.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二)十进制计数法 1.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约有12 亿,世界人口有50 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2.用算盘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可以在算盘上先拨上亿,边拨珠边数:10 个一亿是十亿,10 个十亿是一百亿,10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分别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提问:你学过的个、十、百、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它们叫什么? (叫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习的个、十、百、千亿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你共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师: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写数的时候,要用一些符号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 字.提问:学过的数字有哪些?(1,2,3, 4,5,6,7,8,9,0.) 这10 个数字叫阿拉伯数字,它表示数的符号.数和数字是有区别的,如25 是一个数,它是用数字 2 和 5 表示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2.知道“,,……”可以用小数“0.1,0.01,0.001……”表示。3.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这些商品的标价。 师:像0.35、3.50、15.50这样的数都是小数,谁能说说每个商品的标价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 生:…… 师:大家看!【课件呈现情境图】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一位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

的,所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再带领学生欣赏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养情感,激发兴趣。】二、合作探索 1.学习小数的读写。 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从中任选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 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提问。)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0.05米中的0.05表示什么?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0.05千克中的0.0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0.25 0.01)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 (师板书:0.1—— 0.01——)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05。 谈话:我们知道了0.01就是,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