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经典例题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经典例题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经典例题含解析

《第2章轴对称图形》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是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标识,在这些汽车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2.一张菱形纸片按如图1、图2依次对折后,再按如图3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则展开铺平后的图案是()

A.B.C.D.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1 B.16 C.17 D.16或17

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

A.30° B.36° C.40° D.45°

5.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

A.10 B.7 C.5 D.4

6.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F=EF B.DE=EF C.∠EFC=45°D.∠BEF=∠CBE

7.如图,在第1个△A

1BC中,∠B=30°,A

1

B=CB;在边A

1

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

1

到A

2

,使A

1

A

2

=A

1

D,

得到第2个△A

1A

2

D;在边A

2

D上任取一点E,延长A

1

A

2

到A

3

,使A

2

A

3

=A

2

E,得到第3个△A

2

A

3

E,…按

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

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

A.()n?75°B.()n﹣1?65°C.()n﹣1?75°D.()n?85°

8.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非等腰三角形

9.如图是P

1、P

2

、…、P

10

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

1

P

2

P 1P

10

、P

9

P

10

、P

5

P

6

、P

6

P

7

,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A.P

2P

3

B.P

4

P

5

C.P

7

P

8

D.P

8

P

9

10.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

A.4 B.C.3 D.2

二、填空题

11.下面有五个图形,与其它图形众不同的是第______个.

12.如图,在2×2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方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

1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______°.

1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______.

16.如图,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AD⊥DB,∠BDE=70°,则∠CAD=______°.

17.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______.

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______.

19.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如图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______种.

20.如图,∠AOB是一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

(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

1B

1

C

1

D

1

,使四边形A

1

B

1

C

1

D

1

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

(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

1B

1

C

1

D

1

的面积.

22.如图,在△ABC中,∠C=90度.

(1)用圆规和直尺在AC上作点P,使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当满足(1)的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时,求∠A的度数.

23.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

(2)若∠MFN=70°,求∠MCN的度数.

2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

(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

2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D=CE,BE=CF,如果点G 为DF的中点,那么EG与DF垂直吗?

26.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D、AE,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连接D′C,若BD=CD′﹒

(1)求证:△ABD≌△ACD′;

(2)若∠BAC﹦120°,求∠DAE的度数.

27.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

(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

(2)将图1中的△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到图3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第2章轴对称图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是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标识,在这些汽车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一张菱形纸片按如图1、图2依次对折后,再按如图3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则展开铺平后的图案是()

A.B.C.D.

【考点】剪纸问题.

【分析】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

【解答】解: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翻折,向右上角翻折,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展开得到结论.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剪纸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做题时,要注意培养.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1 B.16 C.17 D.16或17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分6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①6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5,

能组成三角形,

周长=6+6+5=17;

②6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5、5,

能组成三角形,

周长=6+5+5=16.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

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

A.30° B.36° C.40° D.4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

【解答】解:∵AB=AC,

∴∠B=∠C,

∵AB=BD,

∴∠BAD=∠BDA,

∵CD=AD,

∴∠C=∠CAD,

∵∠BAD+∠CAD+∠B+∠C=180°,

∴5∠B=180°,

∴∠B=36°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

5.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

A.10 B.7 C.5 D.4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作E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EF=DE=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即可.【解答】解:作EF⊥BC于F,

∵BE平分∠ABC,ED⊥AB,EF⊥BC,

∴EF=DE=2,

=BC?EF=×5×2=5,

∴S

△BCE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作出辅助线求得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F=EF B.DE=EF C.∠EFC=45°D.∠BEF=∠CBE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F=F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A;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D.【解答】解:∵AB=AC,AF⊥BC,

∴BF=FC,

∵BE⊥AC,

∴EF=BC=BF,A不合题意;

∵DE=AB,EF=BC,不能证明DE=EF,B符合题意;

∵DE垂直平分AB,

∴EA=EB,又BE⊥AC,

∴∠BAC=45°,

∴∠C=67.5°,又FE=FC,

∴∠EFC=45°,C不合题意;

∵FE=FB,

∴∠BEF=∠CBE;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在第1个△A

1BC中,∠B=30°,A

1

B=CB;在边A

1

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

1

到A

2

,使A

1

A

2

=A

1

D,

得到第2个△A

1A

2

D;在边A

2

D上任取一点E,延长A

1

A

2

到A

3

,使A

2

A

3

=A

2

E,得到第3个△A

2

A

3

E,…按

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

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

A .()n ?75°

B .()n ﹣1?65°

C .()n ﹣1?75°

D .()n ?8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规律型. 【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 1C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DA 2A 1,∠EA 3A 2及∠F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 个三角形中以A n 为顶点的内角度数.

【解答】解:∵在△CBA 1中,∠B=30°,A 1B=CB ,

∴∠BA 1C==75°,

∵A 1A 2=A 1D ,∠BA 1C 是△A 1A 2D 的外角,

∴∠DA 2A 1=∠BA 1C=×75°;

同理可得,

∠EA 3A 2=()2×75°,∠FA 4A 3=()3×75°,

∴第n 个三角形中以A n 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n ﹣1×75°.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DA 2A 1,∠EA 3A 2及∠F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如图,在线段AE 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 和△CDE (∠ACE <120°),点P 与点M 分别是线段BE 和AD 的中点,则△CPM 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非等腰三角形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CD=CE,∠ACB=∠ECD=60°,则∠BCE=∠ACD,从而根据SAS证明△BCE≌△ACD,得∠CBE=∠CAD,BE=AD;再由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得BP=AM,根据SAS证明△BCP≌△ACM,得PC=MC,∠BCP=∠ACM,则∠PCM=∠ACB=60°,从而证明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CE,∠ACB=∠ECD=60°.

∴∠BCE=∠ACD.

∴△BCE≌△ACD.

∴∠CBE=∠CAD,BE=AD.

又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

∴BP=AM.

∴△BCP≌△ACM.

∴PC=MC,∠BCP=∠ACM.

∴∠PCM=∠ACB=60°.

∴△CPM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C.

【点评】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三角形、四边形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题结合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9.如图是P

1、P

2

、…、P

10

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

1

P

2

P 1P

10

、P

9

P

10

、P

5

P

6

、P

6

P

7

,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A.P

2P

3

B.P

4

P

5

C.P

7

P

8

D.P

8

P

9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当连接P

2P

3

,P

4

P

5

,P

7

P

8

时,所形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当连接P

8P

9

时,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正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0.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

A.4 B.C.3 D.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点共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只要证明△ABD∽△MBE,得=,只要求出BM、BD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AB=AC,

∴∠ABC=∠C,

∵∠DAC=∠ACD,

∴∠DAC=∠ABC,

∵∠C=∠C,

∴△CAD∽△CBA,

∴=,

∴=,

∴CD=,BD=BC﹣CD=,

∵∠DAM=∠DAC=∠DBA,∠ADM=∠ADB,

∴△ADM∽△BDA,

∴=,即=,

∴DM=,MB=BD﹣DM=,

∵∠ABM=∠C=∠MED,

∴A、B、E、D四点共圆,

∴∠ADB=∠BEM,∠EBM=∠EAD=∠ABD,

∴△ABD∽△MBE,

∴=,

∴BE===.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本题需要三次相似解决问题,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二、填空题

11.下面有五个图形,与其它图形众不同的是第③个.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第①②④⑤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③个不是.

故答案为: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12.如图,在2×2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方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5 个.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进行画图即可.

【解答】解:如图: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D、△BCD、△FBE、△HCE,△AFG,

共5个.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要熟悉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

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4 .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即可得解.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

∵AD是∠BAC的平分线,

∴DE=CD,

∵CD=4,

∴DE=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图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 15 °.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D=BD,推出∠A=∠ABD=5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BC,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

∴AD=BD,∠AED=90°,

∴∠A=∠ABD,

∵∠ADE=40°,

∴∠A=90°﹣40°=50°,

∴∠ABD=∠A=50°,

∵AB=AC,

∴∠ABC=∠C=(180°﹣∠A)=65°,

∴∠DBC=∠ABC﹣∠ABD=65°﹣50°=15°,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正确运用定理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1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9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由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易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即DO=DB,EO=EC,继而可得△ADE的周长等于AB+AC,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

∴∠DBO=∠CBO,∠ECO=∠BCO,

∵DE∥BC,

∴∠DOB=∠CBO,∠EOC=∠BCO,

∴∠DBO=∠DOB,∠ECO=∠EOC,

∴OD=BD,OE=CE,

∵AB=5,AC=4,

∴△ADE的周长为:AD+DE+AE=AD+DO+EO+AE=AD+DB+EC+AE=AB+AC=5+4=9.

故答案为:9.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

16.如图,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AD⊥DB,∠BDE=70°,则∠CAD= 70 °.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先证明四边形BDEC是菱形,然后求出∠ABD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D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性可得∠BAC=∠BAD,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BDEC是菱形,

∴DB=DE,

∵∠BDE=70°,

∴∠ABD==55°,

∵AD⊥DB,

∴∠BAD=90°﹣55°=35°,

根据轴对称性,四边形ACBD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

∴∠BAC=∠BAD=35°,

∴∠CAD=∠BAC+∠BAD=35°+35°=70°.

故答案为:70.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出四边形BDEC是菱形并得到该图象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40°.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的度数,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A=PB,QA=QC,得到∠PAB=∠B,∠QAC=∠C,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解答】解:∵∠BAC=110°,

∴∠B+∠C=70°,

∵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

∴PA=PB,QA=QC,

∴∠PAB=∠B,∠QAC=∠C,

∴∠PAB+∠QAC=∠B+∠C=70°,

∴∠PAQ=∠BAC﹣(∠PAB+∠QAC)=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60°或12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了,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顶角是120°;

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顶角是60°.

故答案为:60°或1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只是求出120°一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认为是锐角三角形.因此此题属于易错题.

19.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如图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13 种.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移动一个正方形,即可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

初二数学总复习经典例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总复习 第十六章 分式(分式方程部分) 一、本单元 知识结构图: 二、例题与习题: 1.解方程: (1) 233x x =- (2)1222x x x +=-- (3)263111x x -=-- (4)01 2 142=---x x 2.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雪灾,某地电线被雪压断,供电局的维修队要到30千米远的郊区进行抢修。维修工骑摩托车先走,15分钟后,抢修车装载所需材料出发,结果两车同时到达抢修点。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速度的1.5倍,求两种车的速度。 4.某人往返于A 、B 两地,去时先步行2千米,再乘汽车行10千米,回来时骑自行车,来回所用时间恰好相等.已知汽车每小时比这人步行多走16千米,步行又比骑车每小时少走8千米. 若来回完全乘汽车能节约多少时间?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例题与习题: 1.下面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 ) A . 13+=x y B .x x y 22 += C . 2x y = D .x y 2= 5.某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定值,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Pa )与受力面积S (m 2)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这一函数表达式为p = . 6.点(231) P m -,在反比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m = . 7.点(3,-4)在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中,在此图象上的是( ) A.(3,4) B. (-2,-6) C.(-2,6) D.(-3,-4) 12.对于反比例函数x k y 2 =(0≠k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 点(k ,k )在它的图象上 C. 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 每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4.已知反比例函数y = x 2 k -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则k 的取值围是( ). ( 第 15 题 ) 2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分式及分式方程)汇总

一、选择题 1. (广东珠海)若分式 b a a +2的a 、b 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此分式的值 ( ) A .是原来的20倍 B .是原来的10倍 C . 是原来的10 1 倍 D .不变 2. 计算-22+(-2)2-(- 12)-1的正确结果是( ) A 、2 B 、-2 C 、6 D 、10 3. (四川遂宁)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 ) A. a 22 B . a 2 C . 2 2b a + D . 2 22ab a - 5.(丽江)计算10 ()(12 -+= . 6. (江苏徐州)0132--= . 7. (江苏镇江常州)计算:-(- 12)= ;︱-12︱= ; 01()2-= ;11 ()2 --= . 8. (云南保山)计算101 ()(12 -+= . 9. (北京)计算:?-++?--)2(2730cos 2)2 1(1π. 10. 计算:|-3|+20110×2-1. 11. (重庆江津区)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 A 、 2 x B 、 1x x + C 、2x y + D 、x π 12. (四川眉山)化简m m n m n -÷-2)(的结果是( ) A .﹣m ﹣1 B .﹣m+1 C .﹣mn+m D .﹣mn ﹣n 13.(南充)若分式1 2 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

14. (四川遂宁)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 ) A. b a a 232 B . a a a 32- C . 2 2b a b a ++ D . 2 22b a ab a -- 15. (浙江丽水)计算111 a a a - --的结果为( ) A 、 1 1 a a +- B 、1 a a - C 、﹣1 D 、2 17. (天津)若分式21 1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 18. (郴州)当x= 时,分式 的值为0. 20. (北京)若分式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 21. (福建省漳州市)分式方程 2 11 x =+的解是( ) A 、﹣1 B 、0 C 、1 D 、3 2 22. (黑龙江省黑河)分式方程 11x x --= ()() 12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0和3 B 、1 C 、1和﹣2 D 、3 23. (新疆建设兵团)方程2x +1 1-x =4的解为 . 24. (天水)如图,点A 、B 在数轴上,它们所对应的数分别是﹣4与 22 35 x x +-,且点A 、B 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则x = . 25. (海南)方程 2 +x x =3的解是 . (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6. (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化简)2()24 2( 2+÷-+-m m m m 的结果是 A .0 B .1 C .—1 D .(m +2)2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带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 1.(10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2.(10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 求证:∠DEN=∠F. 》 3.(10分)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E和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4.(10分)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PCB. 5.(10分)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

; 6.(10分)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7.(10分)(2009?郴州)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 OPCQ周长的最小值. 8.(10分)(2008?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线段BC上,且PE=PB. (1)求证:①PE=PD;②PE⊥PD; (2)设AP=x,△PBE的面积为y. 、 ①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初二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初二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一、选择题1、如图,两直线a∥b,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 ?x>3 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x A、33D、无解、如果a>b,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a?3 a3 C、?a>?bD、?2a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推得△ABD≌△BAC,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A、AASB、ASAC、SASD、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6,0,3,若=5,则x应等于A、B、C、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ABC的三边为a、b、c,

且=c2,则A、△ABC是锐角三角形;B、c边的对角是直角;C、△ABC是钝角三角形;D、a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加权平均数;、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A、8 B、9 C、10 D、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立方米,水费为y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轴 对 称 最 值 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 叠 最 值 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 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

初二下册数学最经典题

初二(下册)数学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11++a ab +11++b bc +1 1 ++c ac =1 解: 二:已知a 1+b 1= )(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解: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解: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 8+=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略 五:已知M =222y x xy -、N =2 22 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 形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 :y=5:2。

解: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cm)与宽y(c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12cm,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A ,,(101)B ,是它的两个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 和⊙B 都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例 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四:如图1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M (-2,1),且P (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 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 垂直于 x 轴,QB 垂直于y 轴,垂足分别是A 、B .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 在直线MO 上运动时,直线MO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得△ OBQ 与△OAP 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讲析(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方程2x m-3+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例2. 已知2 x=-是方程ax2-(2a-3)x+5=0的解,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得a·(-2)2-(2a-3)·(-2)+5=0 化简,得4a+4a-6+5=0 ∴ a=8 1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 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2x+2-12x+9=9-9x, 移项,得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 解方程 1 7 5 3 2 1 4 1 6 1 8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 351 642 x ?-? ?? ++= ? ?? ?? ?? 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 31 42 x- ?? += ? ??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与经典例题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 注意:(1)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能够完全重合”是指在一定的叠放下,能够完全重合。 △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全等于”。 注意:(1)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示的角是对应角(若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角亦是如此)。 (2)对应角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夹角是对应角。 (3)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位置关系,对边是与角相对的边,对角是与边相对的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和“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和“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和“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和“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和“HL”。 注意: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找夹角——SAS (1)已知两边都是直角三角形——HL 找另一边——SSS 找边的对角——AAS (2)已知一边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SAS 找夹边的另一角——ASA (3)已知两角找夹边——ASA 找其他任意一边——AAS 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相等,只是位置不同,我们称这个图形是另一个图形的全等变换,三种基本全等变换:(1)旋转;(2)翻折;(3)平移。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注意:(1)定理作用:a.证明线段相等;b.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准备条件。 (2)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3、三角形的内心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专题典型例题训练

第一讲:实数与代数专题典型例题讲解 一实数 1. 例:在14-和15 -之间,请写出两个有理数: . 2. 有理数2 2 3 1 2, (2), 2, 2 ----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A .322122< (2) 2-<--<-, B . 223 12< (2) 22 -<--<- C . 22312< (2) 22-<--<-, D . 232 12< 2(2)2 -<--<- 3. 将一刻度尺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 (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刻度尺上的“0cm ”和 “15cm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 ,则( ) A .9<x <10; B .10<x <11; C .11<x <12; D .12<x <13;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C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D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5. 若3x -和7x -是某个实数的平方根,则x = . 6. 若函数()f x 、()g x 满足()()0f x g x +=,当2()f x x x =-+,则函数()g x 的最小值为: 7. 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式子|A |+|B |+|A +B |+|B -C |化简结果为.[ ]. .A .2A +3B -C...B .3B -C..C .B +C....D .C -- 8. 若|A -2|=2-A ,求A 的取值范围。 9. 已知:|x -2|+x -2=0,.求:(1)x +2的最大值; 10. 单项式3x y π - 的系数是_______,次数是_____。 11. 如果21 13 m n a b +--与5 4a b 的同类项,则M =_____,N =_________。 12. 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以A 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弧.以D 为圆心, 3为半径作圆弧.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为S 1、S 2.则S 1-S 2= . 13. 以Rt △ACB 两条直角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如图,其面积分别为1S 和2S ,若△ABC 的面积为S ,则12,S S 与S 的关系为 . 14. 若2 2(3)16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为: . 15. 若m 2+m -1=0,求m 3+2m 2+2015的值. 16. 若0,0,x xy <<则15y x x y -+---=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题型

1.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例如:方程260x =- 的解为3x= ,不等式组205x x ->????-??-+<-? , 的关联方程是 ;(填序号) (2)若不等式组1144275 x x x ? -?? ?++?<, >-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 ;(写 出一个即可) (3)若方程21+2x x -=, 1322x x ? ?+=+ ???都是关于x 的不等式组22x x m x m -?? -?<,≤的关联方程,求m 的取值范围.

2.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A,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点B(不与点A重合,且直线AB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过点A作直线m∥x轴,过点B作直线n∥y轴,直线m,n相交于点C.当线段AC,BC的长度相等时,称点B为点A的等距点,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点A的 等距面积. 例如:如图,点A(2,1),点B(5,4),因为AC= BC=3,所以B 为点A的等距点,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为9 2. (1)点A的坐标是(0,1),在点B1(-1,0),B2(2,3),B3(-1,-1)中,点A的等距点为. (2)点A的坐标是(-3,1),点A的等距点B在第三象限, ①若点B的坐标是 ? ? ? ? ? 2 1 2 9 ,- - ,求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 ② ②若点A的等距面积不小于9 8,求此时点B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备用图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F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 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 .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 B

5、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 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CF .求证:∠DPA =∠DPC . 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 ,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9、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与F,求证AF=EF D F E P C B A F P D E C B A

(完整版)初一年级数学经典例题

数学天地: 初一年级数学核心题目赏析 有理数及其运算篇 【核心提示】 有理数部分概念较多,其中核心知识点是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乘方. 通过数轴要尝试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把抽象问题简单化.相反数看似简单,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这个性质有时总忘记用..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它贯穿于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不同的难点,我们要从七年级把绝对值学好,理解它的几何意义.乘方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会正向用,也要会逆向用,难点往往出现在逆用法则方面. 【核心例题】 例1计算:2007 20061 ......431321211?+ +?+?+? 分析 此题共有2006项,通分是太麻烦.有这么多项,我们要有一种“抵消”思想,如能把一些项抵消了,不就变得简单了吗?由此想到拆项,如第一项可拆 成 2 1 11211-=?,可利用通项 ()11111+-=+?n n n n ,把每一项都做如此变形,问题会迎刃而解. 解 原式=)20071 20061(......413131212111-++-+-+-)()()( =20071 20061......41313121211- ++-+-+- =20071 1- =2007 2006 例2 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 分别为A 、B 、C(如右图).化简b c b a a -+-+. 分析 从数轴上可直接得到a 、b 、c 的正负性,但本题关键是去绝对值,所以应判断绝对值符号内表达式的正负性.我们知道“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减小数是正数,小数减大数是负数,可得到a-b<0、c-b>0. 解 由数轴知,a<0,a-b<0,c-b>0 所以,b c b a a -+-+= -a-(a-b)+(c-b)= -a-a+b+c-b= -2a+c 例3 计算:?? ? ??-??? ??-????? ??-??? ??-??? ??-211311 (9811991110011)

完整初二数学三角形六大经典例题

,AE⊥于EBD交BCAB=AC、如图,1Rt△ABC中,∠BAC=90°,,D是AC的中点,CDE ADB=∠连接ED,求证;∠ D ,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ABC,PC=5.求∠2APB度数、。正三角形△ 3、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PC、∠APB、∠BPC之比为5、6、7,以PA,PB,PC为边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 求证:AE=CF.的中点,AB为D点AC=BC,,°ACB=90中,∠ABC已知:在三角形、4.DF? ⊥DE

,FAB于且延长线上一点,AD=1/2AC,DE交E5、△ABC中,是BC的中点,D是CA 。求证:DF=EF 6、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BC边上,AB边上有一点F,且BF=DC, 连接EF、EB. (1)求证:△ABE≌△ACD;(2)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1、解:过C作CG⊥AC交AE延长线于G 互余)EAB都与∠GAC(∠DBA=,所以∠F于BD⊥AE∵. °DAB=∠GCA=90又∵AB=CA,∠)≌△GCA(角边角∴△DAB∴∠ADB=∠CGA,AD=CG 又∵AD=DC,所以CD=CG 又∵∠GCE=∠DCE=45°,CE=CE ∴△GCE≌△DCE(边角边) ∴∠CGA=∠CDE ∴∠ADB=∠CDE 2、解:以PA为一边,向外作正三角形APQ,连接BQ,可知 PQ=PA=3,∠APQ=60°, 由于AB=AC,PA=QA,∠CAP+∠PAB=60°=∠PAB+∠BAQ,即:∠CAP=∠BAQ 所以△CAP≌△BAQ 可得:CP=BQ=5, 在△BPQ中,PQ=3,PB=4,BQ=5,由勾股定理,知△BPQ是直角三角形。所以 ∠BPQ=90° 所以∠APB=∠APQ+∠BPQ=60°+90°=150°。 3、解:在AP的一侧以AP长为边作等边△APD,使D位于△ABC外AC边一侧, 易证△ABP≌△ACD(SAS) 因此,CD=PB,PD=PA,△APD就是以AP、BP、CP为边的三角形 设∠APB=5x,∠BPC=6x,∠APC=7x, 由周角为360°,得∠APB+∠BPC+∠APC=18x=360°∴x=20°,

(完整版)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题型一 先化简再求值 命题趋势 由河南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可知,分式的化简求值是每年的考查重点,几乎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除法和减法形式为主,要求对分式化简的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 例:先化简,再求值:,1 2)1111( 22+--÷-++x x x x x x 其中.12-=x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带入计算即可求值。 题型二 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计算 命题趋势 近年来的中考有关阴影面积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而且不断翻新,精彩纷呈.这类问题往往与变换、函数、相似等知识结合,涉及到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例 如图17,记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 ,将线段OA 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 1,P 2,…,P n -1,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 1,Q 2,…,Q n -1,再记直角三角形OP 1Q 1,P 1P 2Q 2,…的面积分别为 S 1,S 2,…,这样就有S 1=2312n n -,S 2=23 4 2n n -…;记W=S 1+S 2+…+S n -1,当n 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是( ) (A)23 (B)12 (C)13 (D)14 分析 如图17,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 A(1,0),与y 轴的交点为8(0,1). 设抛物线与y 轴及x 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S ,M(x ,y )在图示 抛物线上,则 222OM x y =+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附答案(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练习题 一、填空题: 2.(a-3)(3-2a)=_______(3-a)(3-2a); 12.若m-3m+2=(m+a)(m+b),则a=______,b=______;2 15.当m=______时,x+2(m-3)x+25是完全平方式.2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结果中,正确的是( ) A.ab+7ab-b=b(a+7a) B.3xy-3xy-6y=3y(x-2)(x+1) 222C.8xyz -6xy=2xyz(4-3xy) D.-2a+4ab-6ac=-2a(a+2b-3c) 2222.多项 式m(n-2)-m(2-n)分解因式等于( ) 2A.(n-2)(m+m) B.(n-2)(m-m) C.m(n-2)(m+1) D.m(n-2)(m-1) 223.在下列等式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a(x-y)+b(m+n)=ax+bm-ay+bn B.a-2ab+b+1=(a-b)+1 222C.-4a+9b=(-2a+3b)(2a+3b) D.x-7x-8=x(x-7)-8 2224.下 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a+bB.-a+bC.-a-bD.-(-a)+b 22 2 22 2 2 2. 5.若9x+mxy+16y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 22A.-12 B.± 24 C.12 D.±12 6.把多项式a-a分解得( ) n+1n+4A.a(a-a) B.a(a-1) C.a(a-1)(a-a +1) D.a(a-1)(a+a+1) 2n-1n+13n24n+17.若a+a=-1,则a+2a-3a-4a+ 3的值为( ) 2234A.8 B.7 C.10 D.12 8.已知x+y+2x-6y+10=0,那么x,y的值分别为( ) 22A.x=1,y=3 B.x=1, y=-3 C.x=-1,y=3 D.x=1,y=-3 9.把(m+3m)-8(m+3m)+16分解因式得( ) 2242A.(m+1)(m+2)B.(m-1)(m -2)(m+3m-2) 22 4 22 C.(m+4)(m-1)D.(m+1)(m+2)(m+3m-2) 2 2222 2 10.把x-7x-60分解因式,得( ) 2A.(x-10)(x+6) B.(x+5)(x-12) C.(x+3)(x-20) D.(x-5)(x+12) 11.把3x-2xy-8y分解因式,得( ) 22A.(3x+4)(x-2) B.(3x-4)(x+2) C.(3x+4y)(x-2y) D.(3x-4y)(x+2y) 12.把a+8ab-33b分解因式,得( ) 22A.(a+11)(a-3) B.(a-11b)(a- 3b) C.(a+11b)(a-3b) D.(a-11b)(a+3b) 13.把x-3x+2分解因式,得( ) 24A.(x-2)(x-1) B.(x -2)(x+1)(x-1) 222C.(x+2)(x+1) D.(x+2)(x+1)(x-1) 22214.多项式x-ax-bx+ab可分解因式为( ) 2A.-(x+a)(x+b) B.(x -a)(x+b) C.(x-a)(x-b) D.(x+a)(x+b)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经典题型解析

初一数学经典题型解析 1、如图,将一个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115°, 那么∠2的度数是() A。95°B。85°C。75°D。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题画出图形,由直尺的两对边AB与CD平行,利用两直线平 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3,由∠1的度数得出∠3的度数,又∠3为三角形 EFG的外角,根据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得到 ∠3=∠E+∠2,把∠3和∠E的度数代入即可求出∠2的度数. 解答:已知:AB∥CD,∠1=115°,∠E=30°, 求:∠2的度数? 解:∵AB∥CD(已知),且∠1=115°, ∴∠3=∠1=1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为△EFG的外角,且∠E=30°, ∴∠3=∠2+∠E, 则∠2=∠3﹣∠E=115°﹣30°=85°.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其中平行线的性质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如图,AB∥CD,DE交AB于点F,且CF⊥DE于点F,若∠EFB=125°, 则∠C=3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FD=∠EFB,由∠EFB的度数求出∠AFD的 度数,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CFD=90°,利用∠AFD﹣∠CFD得出∠AFC的度数,最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所求的角的度数. 解答: 解:∵∠EFB=125°(已知), ∴∠AFD=∠EFB=125°(对顶角相等), 又∵CF⊥DE(已知), ∴∠CFD=90°(垂直定义), ∴∠AFC=∠AFD﹣∠CFD=125°﹣90°=35°, ∵AB∥CD(已知), ∴∠C=∠AFC=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答案为:35

初二数学(上)经典大题集锦

初二数学(上)经典综合大题集锦 1.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4,0),B(0,-4),P为y轴上B点下方一点,PB=m(m>0),以AP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M,其中PM=PA,点M落在第四象限。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用m的代数式表示点M的坐标; (3)若直线MB与x轴交于点Q,判断点Q的坐标是否随m的变化而变化,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A (a ,b ),AB ⊥y 轴于B ,且满足a-2 +(b -2)2=0, (1)求A 点坐标; (2)分别以AB ,AO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AOD ,试判定线段AC 和DC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3)过A 作AE ⊥x 轴于E ,F ,G 分别为线段OE ,AE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FBG=450,试探究OF+AG FG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请说明 理由

3.如图甲,在△ABC 中,∠ACB 为锐角.点D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 以A 为直角顶点且在直线AD 的右侧作等腰Rt △ADF . (1)如果AB =AC ,∠BAC =90o. 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与点B 不重合),如图乙,线段CF 、BD 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数量关系为 . ②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 立,为什么? (2)如果AB ≠AC ,∠BAC ≠90o,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 试探究:当△ABC 的角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 ⊥BC (点C 、F 重合除外)?直接写出这个条件(不需说明理由),并画出相应图形(画图不写作法). B C A D F 甲 B D C A F 乙 A B C D F 丙

初中数学典型例题100道

初中数学典型例题100道(二) 选择填空题150道 一.选择题: 7,如图,直线,点A1坐标为(1,0),过点A1作x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2;再过点A2x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5的坐标为(,). 8,在Rt△ABC中,∠C=90°,∠A=30°,BC=2.若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BC或AC与x轴 重合,使点A或点B刚好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时,设△ABC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 积分别记做S1、S2(如图1、图2所示)D是斜边与y轴的交点,通过计算比较S1、S2的大小. 9,若不论k为何值,直线y=k(x﹣1)﹣与抛物线y=ax2+bx+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a、b、c的值。 10,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 ①b2>4ac; ②4a﹣2b+c<0; ③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3.5; ④若(﹣2,y1),(5,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 上述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y=kx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B(﹣3,0)及y轴上的C点.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且经过点C,其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E,与x轴交于点F. (1)求直线B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PD=∠ACB,求点P的坐标;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CM把四边形EFO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请求出直线C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3ax﹣4a的图象经过点C(0,2),交x轴于点A、B(A点在B点左侧),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A、B的坐标; (2)将△ABC沿直线BC对折,点A的对称点为A′,试求A′的坐标;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BPC=∠BA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二数学经典题练习及答案

A P C D B 初二数学经典题型练习 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下。 首先,PA=PD ,∠PAD=∠PDA=(180°-150°)÷2=15°,∠PAB=90°-15°=75°。 在正方形ABCD 之外以AD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ADQ , 连接PQ , 则 ∠PDQ=60°+15°=75°,同样∠PAQ=75°,又AQ=DQ,,PA=PD ,所以△PAQ ≌△PDQ , 那么∠PQA=∠PQD=60°÷2=30°,在△PQA 中, ∠APQ=180°-30°-75°=75°=∠PAQ=∠PAB ,于是PQ=AQ=AB , 显然△PAQ ≌△PAB ,得∠PBA=∠PQA=30°, PB=PQ=AB=BC ,∠PBC=90°-30°=60°,所以△PBC 是正三角形。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 F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并取AC 的中点G,连接GF,GM. 又点N 为CD 的中点,则GN=AD/2;GN ∥AD,∠GNM=∠DEM;(1) 同理:GM=BC/2;GM ∥BC,∠GMN=∠CFN;(2) 又AD=BC,则:GN=GM,∠GNM=∠GMN.故:∠DEM=∠CFN. 3、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E 、C 、F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O 、N , 在梯形MEFN 中,WE 平行NF 因为P 为EF 中点,PQ 平行于两底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附答案.doc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 因式分解 ) 因式分解练习题 一、填空题: 2.(a -3)(3 -2a)=_______(3 - a)(3 - 2a) ; 12.若 m 2-3m + 2=(m + a)(m + b) ,则 a=______, b=______; 15.当 m=______时, x 2+2(m -3)x + 25 是完全平方式.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结果中,正确的是 ( ) A .a 2b + 7ab -b =b(a 2+ 7a) B .3x 2y -3xy -6y=3y(x -2)(x +1) C .8xyz -6x 2y 2= 2xyz(4 -3xy) D .- 2a 2+4ab - 6ac =- 2a(a +2b - 3c) 2.多项式 m(n -2) - m 2(2 -n) 分解因式等于 ( ) A .(n -2)(m +m 2) B . (n -2)(m -m 2) C .m(n -2)(m +1) D . m(n - 2)(m - 1) 3.在下列等式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 A .a(x - y) +b(m + n) =ax + bm -ay +bn B . a -2ab +b +1=(a -b) 2 +1 2 2 C .- 4a +9b =( -2a + 3b)(2a +3b) D .x - 7x -8=x(x - 7) -8 2 2 2 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 A .a 2+b 2 B .- a 2+ b 2 C .- a 2-b 2 D .- ( - a 2) + b 2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4e d c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N F E C D

P C G F B Q A D E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A F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