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地层观测描述内容

煤系地层观测描述内容
煤系地层观测描述内容

煤系地层观测描述内容

1.岩层的分层描述

(1)按岩性的变异作为划分岩层的依据。

(2)层厚划分原则,一般0.5m就可进行划分;对于复合顶板或综采煤层的顶板,其距煤层顶板5m以内,煤层底板2m以内最小分层厚度为0.1m。

(3)可作为标志层的岩层,均要单独划分一层,不可并入它层。

(4)层厚介于0.1~0.5m的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页岩互层,互层的重复性在两个韵律以上时,可称砂页岩互层。

(5)某岩层中间有另外一种岩性的薄层时,其厚度小于0.5m时称为夹层。

2.岩石的命名

依照一般沉积岩学的划分法,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正常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与生物岩类、火山碎屑岩类。

(1)正常碎屑岩类

一般用粒度命名法来确定其基本名称,对于砂岩类也常用矿物成分来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岩石的特征,实际工作中还对岩岩常采用双重命名或组合命名,常用的命名法有以下几种:

(2)粘土岩类

粘土岩类是介于碎屑是介于碎屑岩与化学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其颗粒50%以上小于0.01mm。由于颗粒微细,现场观测鉴定统称为粘土岩,遇到有明显的页理时称为页岩。

粘土岩类也常常结合其矿物成分,采用双得命名法命名(常见粘土岩矿物成分及双重命名列表。

(3)化岩岩与生物化学岩类

由于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所生成的沉积岩,主要根拓其矿物成分或岩石成分来命名。

3.岩石的颜色

颜色是沉积夺的最醒目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反映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成因。描述岩石时常把颜色放在最前面。岩石的颜色上可分为:基本色、风化色和条痕色。按杨因可分为: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观察岩石的颜色时要观察其新鲜面上的颜色,还应注意潮湿对岩石颜色的影响及注意观察粘土岩的务痕色,在井下时还要注意光线不足所造成的错觉。

4.岩石的结构

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分选性、滚圆度、胶结类型及胶结成分,胶结的坚实性,粘土岩的颗粒结构形态。

5.岩石的层理构造

岩石的层理是岩石性质沿理直方身上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其显示的原因有:碎屑物粒度的变化;不同成分的互层;碎屑物的定向排列;结核与包裹体的沉岩层的分布;颜色的变化等。

层理按其厚度可分为:微细层、薄层、中厚层、厚层和巨厚层;有时也分为:不的大的。

按分层组合方式分类为:等厚状互层、略等厚状互层、不等厚状互层。

层面特征表现根据脊的形态来描述,可分为:直的、波状的、菱形的。

描述层理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层理的递变规律;

(2)对于砂页岩互层,应详细观察与描述:分层组的岩性、颜色、厚度;层理的类型,层间关系,以及层界面的清晰程度;互层的韵律性与小层厚度变化的规律性。

(3)对于页岩鉴定和描述时,应描述页理发育程度,层的厚度的均匀性,页理的清晰性,页理面上的薄膜等。

6.结核与包裹体

结核应描述其成分、形态、大小、构造和分布特征,以及表面保护膜、核心成分、生物遗体和有无晶洞等(注:结核的大小不作分类,可直接说明它的直径大小尺寸,一般用cm表示,也可用小小区间,如2~4cm。

包裹体应描述其物质成分、形态、大小及分布特征。

7.化石的描述

化石应描述其种属、分布特征(包括:数量、完好性、分布状况、大小与形态及变化性质)。必要时要采集必要的标本,到地面作进一步的鉴定。

低(微)瓦斯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低(微)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1. 瓦斯组成与瓦斯隧道及工区划分 1.1.瓦斯组成 广义——凡从围岩或煤层渗入隧道的有害气体,均称为瓦斯。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CH4)、二氧化碳(CO2)、氮气(N2),还有少量的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氢气(H2)、二氧化硫(SO2)及其它碳氢化物和稀有气体。 狭义——单指甲烷(CH4),包括煤层甲烷和石油甲烷。甲烷及其他气体的爆炸限值及相对密度如表1 所示。 1.2.瓦斯隧道分类 瓦斯隧道:凡隧道通过的地层中预计含有瓦斯或检出瓦斯、即属于瓦斯隧道(与瓦斯地段长度占全隧道比例大小无关) 1.2.1.按照隧道瓦斯含量划分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 10120—2002) 明确了瓦斯隧道、瓦斯隧道工区概念,瓦斯隧道工区的性质及等级决定着整个隧道的瓦斯性质及等级。 (1)瓦斯隧道分为低瓦斯隧道、高瓦斯隧道及瓦斯突出隧道三种,瓦斯隧道的类型按隧道内瓦斯工区的最高级确定。 (2)瓦斯隧道工区分为非瓦斯工区、低瓦斯工区、高瓦斯工区、瓦斯突出工区共四类。 (3)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工区可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判定。当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0.5m3/min时,为低瓦斯工区;大于或等于0.5m3/min时,为高瓦斯工区。 (4)《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2014)瓦斯隧道分为微瓦斯隧道、低瓦斯隧道、高瓦斯隧道及煤(岩)与瓦斯突出隧道四种,

瓦斯隧道的类型按隧道内瓦斯工区的最高级确定。 1.2.2.按瓦斯来源划分 依据有害气体成因和运移、成藏的特征以及含气岩系组成和分布,结合隧道等地下工程揭露遇到的天然气地质情况分析,隧道等地下工程有害气体的成分、浓度及涌出方式等与所处的地层岩性、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地质构造等密切相关。总结铁路、公路隧道等地下工程遇到的瓦斯隧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煤系地层和非煤系瓦斯隧道。 (1)典型的煤层瓦斯隧道 中铁十八局集团在建的渝黔铁路新凉风垭隧道,为铁路单洞双线隧道,全长7618m。隧道出口穿越含煤地层,穿越二叠系龙潭组页岩、砂岩夹煤层,共9层煤,总长度175m。其中,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K2、K4、K5、K8、K9,主采K2、K4、K5,厚度1.5~2.0m,层位稳定。K2、K3、K4、K5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3~ 3.02m/min,压力为0.45~1.5MPa。 图1 渝黔铁路新凉风垭隧道煤层赋存示意图 该隧严格按照煤与瓦斯突出隧道组织施工和管理,是目前在建瓦斯隧道管理规范的典范。在工程领域隧道穿越煤层首次采用瓦斯抽放技术。 (2)典型的非煤系瓦斯隧道 典型工程案例有达成铁路炮台山隧道、成简公路龙泉山、兰渝铁路梅岭关和肖家梁等系列天然气隧道。 隧道等地下工程基本处于近地表,隧道穿越地层不是气源岩沉积地层,也不是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地层。当隧道下部为油气层,但较大规模的褶皱运动使深层天然气向隆起幅度更高的部位运移,区域的断裂活动极大提高天然气的垂向输通性能,受与储气层相通而圈闭条件好的张裂隙和裂隙发育的砂岩透镜体的分布控制,在该地层形成次生天然气储层。因此,该隧穿越地层围岩体内存在瓦斯,大量以游离态赋存岩体孔隙中,少量在泥岩体内以吸附态存在,因隧道开挖引起围岩体变形的影响而大量释放。 1.2.3.瓦斯工区施工期间,应由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进一步评定瓦斯工区等级,并编制瓦斯工区评定文件,当瓦斯工区等级发生变化或与勘察、设计不符时,应按施工变更流程上报建设、监理单位,适时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

Q4地层描述复习进程

Q4地层描述

评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二叠系大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2.00~4.00mm),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0.40~2.00m。 2、冲洪积层(Q4al+p1) (1)粉质粘土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0.1~3.5m。 (2)含角砾粉质粘土 褐灰色,可塑,稍湿。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2.00~ 4.00mm,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0.30~3.00m。 (3)角砾

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0.40~4.70m。 (4)碎石土 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 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1.4~1.5m 。 (6)含卵石粉土 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0.5~2.0cm,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或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厚为1.3~5.8m。 (7)卵石 灰、灰黄色,稍湿~湿,一般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以上,分选性较差,级配不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填物主要为砂和粘性土。该层分布于粉土层之下或夹于粉

风化岩地层描述

花岗岩 全风化花岗岩(丫严): 灰白、灰黄色,矿物结构已破坏,花岗结构较清晰,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长石、云母等易风化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岩芯呈坚硬土状。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该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 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石⑶): 灰黃、褐黃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花岗结构清晰,原岩矿物已强烈风化,部分长石、云母已粘土化,残留少量长石硬核,矿物颗粒间联结力已基本丧失,网状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砾状,手捏可散碎。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岩层浸水扰动易软化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VT2<3)): 灰口、褐黄色,花岗结构清晰,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原岩矿物强烈风化,矿物颗粒间具有一定得结构联结力,网状裂隙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碎块夹砂砾状,手折或轻击可碎。该岩石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中风化花岗岩: 灰口、灰黃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裂隙较不发育,沿裂隙面长石已风化变色,见铁镭质浸染。岩芯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块状,锤击声较脆。该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山、IV级。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 0~7 &平均为65,其等级属“较差得”。 微风化花岗岩: 灰口、灰黄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锤击声脆。 该岩石为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II级。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 7 8~9 0,平均为85,其等级属“较好得”。

中国主要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

浅论中国主要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 Brief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China Coal-bearing Stratum (益新公司地质勘察部宋佳) 摘要:中国主要成煤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而各个含煤地层在中国的南北方却又有许多差别,如含煤层厚度,煤系的岩性组成,以及煤层的可采性等;在一个大含煤地区可以分出许多组,不同的组在岩性,厚度以及可采性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中国的主要含煤地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In China,main coal forming periods are Carboniferous,Permian,Jurassic period,Cretaceous period and Tertiary,and differences exist on each coal-bearing stratums in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such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l layer,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 composition of the coal serious,and the workability of coal layers,etc.A large coal bearing district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and great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thickness,and workability.Therefore,great significant exists on the study of China coal-bearing stratum. 关键词:中国含煤地层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 Key words:China,Coal-bearing stratums,Carboniferous,Permian,Jurassic period,Cretaceous period, Tertiary. 由于煤是由植物遗体形成的沉积矿床,因此其分布与地史时期植物演化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植物演化处于低级阶段,只有水生菌藻类植物,因此只形成高灰分、低热值的“石煤”。泥盆纪开始,植物在陆地繁衍,才产生具真正意义的腐植煤,中国云南禄劝中泥盆世地层中即夹有薄煤层,但经济价值不高。中国主要成煤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plant evolution in geological times,because the coal is formed by the sedimentary deposit of the plant remains.The plant evolution of Early Palaeozoic Era is in low level,and only stone coal with high ash and low heating value is formed.From Devonian on,plant starts its propagation on land,and humolite is generated in real sense.Thin seam is formed in the Middle Devonian layer in Luquan,Yunnan of China,but its economical value is not high.In China,the mainly coal forming periods are Carboniferous,Permian,Jurassic period,Cretaceous period,and Tertiary. 1.1中国石炭纪含煤地层 早石炭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含煤系位于大光阶中下部,在不同地区其层位上下略有差异。湘粤一带称为测水组,位于大广阶中部,贵州南部的旧可组比测水组稍低,云南东部万寿山组的层位更低。测水煤系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含煤段,一般厚度60~80m,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夹菱铁矿结核,常含两层可采煤层,分别称3号煤及5号煤,煤厚一般2m左右。上段不含煤或仅含煤线,一般厚度70~90m,由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泥灰岩组成,底部以一套厚层状石英砂岩或含砾石英砂岩与下段为界。粤北的芙蓉山组及桂北的寺门组与测水组完全相当,均含可采煤层,但经济价值略逊于湘中。在华北沉积区,早石炭世的中朝地台仍处于隆升状态,其南缘濒临秦岭海槽,在陆缘区有下石炭统发育,但经过多次的俯冲、对接和碰撞之后,现仅于豫南固始、商城及陕南山阳、凤县有局部残留。固始的杨山组在多层砾岩中夹有多层极不稳定的薄煤层,是活动区含煤沉积的特点。 1.2中国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 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并且和以上的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一套连续的、密不可分的含煤沉积,因此常统称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华北北部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以山西太原为代表,自下而上的岩石地层单位为本溪组(或铁铝岩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

地层

地层 老屋基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迭系、三迭系和第四系;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二迭系下统(P1) 茅口组(P1m):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富含蜒类等化石,分布于井田西部。 二、二迭系上统(P2) 1、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致辞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上部为灰紫,褐紫色玄武质凝灰岩,厚7米左右;顶部在局部地段夹有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全厚200米 2、龙潭煤组(P2l):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煤等组成,含煤层总厚度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总厚度12.94米,可采含煤系数为5.2%。 3、三迭系下统(T2):厚度852米 (1)飞仙关组(T2f):平均厚度511米,下部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上部为紫色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2)永宁填组(T2Yn):厚226~455米,平均341米。上部以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为主;中部为浅灰色、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下部为灰色、浅灰色钙质砂岩。 (4)三迭系中统(T2):关岭组下段(T1g1)为灰白色石灰岩。 (5)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冲积淤积物等。

龙潭煤组(P2l)是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并含有菱铁质条带,厚244~268米,平均250米,根据沉积旋回和含煤特征,将全煤系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含煤段。 1、下含煤段(P2l1)煤系地层底部到24#煤层顶界,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煤层等组成,厚48~66米,平均54米,含煤9~18层,煤层总厚度2.98~6.7米,平均5.0米。可采煤层只有24#层。 2、中含煤段(P2l2):24#煤层顶到12#煤层顶,由浅至深灰色的中至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褐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厚94~119米,平均106米,含煤12~22层,其中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12#、14#、17#、18#、22#等5层。老屋基矿的可采煤层主要集中在该含煤段。 3、上含煤段(P2l3):12#煤层顶到1#煤层顶,由绿灰、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等组成,厚度80~106米,平均90米,含煤11~20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3#、4#和10#等煤层。 总之,各含煤段的特点是:下含煤段所含苞欲放煤层层数较多,但多是不稳定煤线产出,价值不大;中含煤段煤层多,层间距小,以薄煤层为主,中厚煤层次之,煤层除12#外,变化大,结构复杂。层位不稳定,上含煤段煤层厚度不大,以薄煤层显主,煤层较稳定。三个煤段共含煤层40~50层,煤层总厚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为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即3#、4#、12#、14#、

地层描述

钻孔土层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煤系地层常见岩石力学参数

常见岩层力学参数

11 细砂岩2800 28.85 16.04 12.02 0.20 3.47 43 4.96 5-2煤1410 2.12 1.73 0.82 0.30 0.18 20 0.2 细砂岩2597 27.00 15.28 11.2 0.21 3.1 42 3.48 5-1煤1410 2.12 1.73 0.82 0.30 0.18 20 0.2 细砂岩2586 33.40 18.02 14.02 0.19 3.8 43 5.13 砂质泥岩2520 7.88 4.9 3.2 0.23 1.18 35 1.8 泥岩2567 6.90 4.3 2.8 0.23 0.7 30 1.68 4-1煤1460 2.43 2.12 0.93 0.31 0.5 24 0.35 泥岩2463 6.39 3.94 2.6 0.23 0.68 30 0.98 底板岩层2463 6.39 3.94 2.6 0.23 0.68 30 0.98 砂岩2650 4.35 2.9 1.74 0.25 9.5 41 4.21 7煤1400 1.49 2.08 0.54 0.38 1.2 20 0.64 砂质泥岩2550 3.45 2.61 1.35 0.28 7.6 30 3.0 砂岩2690 5.61 3.35 2.3 0.22 10.7 41 4.96 9煤1400 1.49 2.08 0.54 0.38 1.2 20 0.64 砂岩2650 4.76 3.05 1.92 0.24 10.2 40 4.8 砂质泥岩2600 3.84 2.91 1.5 0.28 7.8 32 3.65 石灰岩2800 10.69 5.57 4.53 0.18 11.4 38 6.7 砂质泥岩2600 3.84 2.91 1.5 0.28 7.8 32 3.65 石灰岩2800 10.69 5.57 4.53 0.18 11.4 38 6.7

一些地层描述

Qhal 第四系全更新统洪积层 该点为Qhal,有灰白色未固结砾石层出露,砾石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颜色较杂,主要呈灰白色、紫红色。该层为河流沉积形成。 Qp3pal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 该点为Qp3pal,有土黄色含砾粉砂质轻粘土层出露。总体呈土黄色略泛灰白色,块状层理,主要成分为粘土,用地质锤刻划,刻划面较光滑。露头可见厚约0.5-1m砾石层,砾石颜色较杂,主要呈紫红色、灰白色,砾石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大小一般为2-10cm,大者20cm,砾石磨圆度中等,分选性差。粘土层中可见大量蜗牛化石,大小为0.5-1.0cm不等。该层形成平原地貌,发育较多深沟、陡坎,坎高十余米。该层为河流沉积形成。 Qp2pl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 该点为Qp2pl,有棕红色含钙质结核重粘土出露。重粘土呈棕红色,块状层理,主要成分为粘土,用地质锤刻划,刻划面较光滑。露头可见呈一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分布于棕红色重粘土中,结核层厚度较稳定,一般为1-1.5m。结核呈姜状,大小3-10cm不等,滴稀HCl 剧烈起泡。粘土中见少量蜗牛化石碎片,化石呈白色,大小一般为0.5-1cm,大者1.5cm。该层形成丘陵地貌,发育较多深沟、陡坎,沟深十余米。该层为河流沉积形成。 N1l 新近系洛阳组 该点为N1l,有灰白色钙质砂砾岩出露。基岩风化面总体呈灰白色,新鲜面呈灰白色。单层厚一般为1-3m,最厚约5m,为巨厚层状,块状层理。砾石含量50-70%,砾石大小一般为0.2-0.5cm,大者0.5-1.0cm,偶见15cm。砾石主要为白色石英砂岩、石英岩、脉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磨圆度较差。砂质成分主要为粗砂石英颗粒。胶结物为钙质,滴稀HCl剧烈起泡。胶结物易于风化流失,使砾石间形成较多孔洞。岩石为半固结,易破碎,易风化,地貌上形成丘陵地貌,多在陡坎下出露;岩石为河流、滨湖相沉积。 E3s 古近系石台街组 该点为E3s,有红色中厚层状含砾粉砂质粘土岩出露,基岩风化面总体呈红色,新鲜面呈浅红色,单层厚约为30-50cm,为中厚层状。砾石主要为浅黄色粉砂岩,灰白色钙质泥岩,砾石呈棱角状,磨圆度差,分选性差,砾石大小2-10cm不等,最大可达25cm。水平层理较发育,岩石为固结程度不好,易风化,易破碎。地貌上多形成丘陵地貌,岩石形成于干燥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地质编录 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地质编录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岩性或岩层描述 1、岩石名称:结构+成分命名。(前置,单列一行) 如板岩:绢云母板岩、凝灰质板岩、硅质板岩、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 砂岩:浅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浅变质粉砂岩、中粒杂砂岩……;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2、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其他(岩石的完整致密程度,板岩的条带,砂岩及粉砂岩中的泥砾、包体、结核,砾石,黄铁矿,硅化,蚀变,古生物,节理与裂隙发育情况、接触关系)等,层次要分明。 (1)颜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如灰绿色:表示以绿色为主,灰色为辅。 (2)结构:板岩的结构为变余结构(变余泥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砂岩的结构有:粉砂质结构、细粒结构、中粒结构……; 花岗岩的结构:花岗粗粒结构、花岗中粒结构、花岗细粒结构、似斑状结构。 (3)构造 板岩:板状构造。劈理(板理)发育程度(平整光滑程度,沿板理方向剥成薄片的程度,板理的厚度与密度),同时测量劈理(板理)产状; 砂岩、粉砂岩: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中型交错层理、

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沙波、粒序层理、块状、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等)、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生物遗迹等); (4)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矿物)及矿物特征(包括粒径大小、结晶程度、含量及分布特征。如中粒半自形钠长石占50%,鳞片状黑云母呈团块状集合体分布等)。如果矿物呈规律性条带状分布,描述条带宽度或密集度,尽可能说明不同条带主要矿物(如暗色条带集中分布角闪石或黑云母,浅色条带长石或石英集中分布等)。 (5)其他 a.如果岩石中含有砾石,应该描述砾石含量(当砾石含量较少时,不能参加命名,可用少量或偶见等加以说明)、砾石成分(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基性岩、板岩、石英质、泥砾)、砾径(短轴cm×长轴cm)、砾径两极值、主导砾径、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及分选性(即分布规律,如均匀分布、自上至下逐渐增多或呈韵律层、局部集中或无规律分布等)。 b.板岩的条带结构:描述条带的宽度、密度、条带显示的现象(是暗色矿物显示还是泥质物显示,或其他原因显示的条带) c.节理较明显时,测量节理产状,一般最少测量不同方向的2组。 d.岩石完整致密程度:岩石是否致密坚硬、破碎(非人工破碎),裂隙是否发育,裂隙的形态、是否有规律,如裂隙明显或有矿化蚀变则要测量其产状并加以简单描述,并说明对两侧岩石的影响。

地质地层描述

和尚沟组总厚248.99m 1紫红色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节理极度发育 9.78m 2紫红色层状泥岩与紫红色层状砂岩互层 10.21m 3紫红色中细粒砂岩与灰黄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夹薄层灰黄色中粒砂岩, 4楔状交错层理 43.99m 5紫红色泥质页岩,细粒砂岩,灰白色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夹砾岩层, 6钙质结核层,节理发育,板状交错层理 60.97m 7紫红色细粒砂岩与浅红色薄层状中细粒砂岩互层,夹块状砾岩,板状交 错层理发育 64.12m 8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发育 24.64m 9底部为紫红色薄层状细粒长石砂岩,灰白色薄层状细粒砂岩,具楔状 10交错层理顶部为浅红色中厚层砂岩与紫红色薄片层砂岩互层,富集钙质 结核,具平行层理 43.45m 11紫红色巨厚层泥质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 27.82m 整合 下伏地层刘家沟组(T1l)中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砾 (二)刘家沟组 刘家沟组(T1l)为紫红色细粒砂岩,红色薄层长石石英砂岩,红色、灰绿色薄层状中粒石英砂岩互层。层理发育,有大量波痕。含较多核形石且颗粒较大,夹有少量泥粒。 上覆地层和尚沟组(T1h)紫红色砂岩与紫红色页岩互层 整合 刘家沟组总厚114.015m 12灰色中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 5.75m 13具有泥砾孔洞的灰色中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 1.28m 14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Miss发育。 2.56m 15紫红色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有波痕,柱状节理发育。 22.62m 16紫红色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楔状、板状交错层理,有波痕,Miss发育。 5.91m 17浅红色薄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Miss发育。 6.05m 18浅红色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有波痕,平行层理。 7.49m 19红色、灰绿色薄层状中粒石英砂岩互层,有波痕,Miss发育。 3.55m 20红色中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无波痕,含有少量泥砾。 2.52m 21红色薄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颜色较上层更深。具平行层理,有波痕和Miss。 1.89m 22浅红色中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自下而上颜色变浅。具平行层理,有波痕和Miss,节理发育。 2.80m 23灰红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发育剪节理,有泥粒,夹有少量泥岩。表面有被风化的波痕。 5.38m 24浅紫红色薄-中厚层细粒砂岩楔状交错层理,有波痕(波长2.5cm,波高5mm,脊宽9mm),Miss发育。 7.34m 25红色薄-中厚层细粒砂岩,平行层理,发育Miss且与波痕伴生。 5.81m 26红色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含较多沙球且颗粒较大(粒径在10-50mm之间),夹有泥砾。平行层理。 2.18m 27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顶部核形石。 11.61m 28紫红色砂质页岩,白云母含量15%,平行层理,有波痕(波长2.5cm,波高2mm,脊宽1.2cm),Miss发育。 6.00m 29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部分含有泥砾,Miss发育。 2.15m 30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层面有大量波痕且流向不同,小波痕(产状338∠27°,波长7cm,波高2mm,南西-北东)和大波痕(产状347∠22°,波长16cm,波高16mm,北东-南西),Miss发育。 1.29m 31紫红色含云母细粒石英砂岩,片状构造,云母含量大于35%,硬度较低,易碎。 0.86m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一、地层 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下更新统(Q1) 1、冰渍冰水沉积层(Q11gl-fgl) 灰白色砂砾卵石,泥沙质半胶结,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玄武岩、片麻岩、花岗岩等。砾径一般4-15cm,少数大者达50-60cm,呈半棱角状。泥沙混杂,有的砾石直立,并有马鞍石。砾石有明显的压裂现象,个别压裂宽达3-5cm。砾石风化剧烈,有的手搓即碎,砾卵石含量约占60%。 2、坡洪积层(Q12dl-pl) 棕红色,底部为浅灰绿色含砾(碎)石粘土亚粘土。粘土塑性较强,具垂直节理和大空隙(0.5-1.0mm),含有直径3-5mm铁锰质结核,并有铁锰染现象。 二、中更新统(Q2) 1、洪积层(Q21pl) 砂砾卵石层,杂色,成分比较单一,与母岩有关。砂砾石含量占40-60%,其余为中粗砂,砾径一般为3-8cm,大者10-15cm,大于40cm 的极少。分选磨圆不好,呈棱角-次棱角状,并混有少量粘土。厚度一般3-10m,最厚达50m。本层之上为Q22棕黄色亚粘土,之下为Q12棕红色粘土。

2、坡洪积层(Q22dl-pl) 棕黄色、棕红色亚粘土含砾卵(碎)石,干时致密坚硬,下部含卵碎石较多,卵碎石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达15-20cm呈半棱角状,间夹有砂碎石混土薄层,砂碎石砾径一般7-12cm,呈棱角-半棱角状,无分选性,厚度薄者为 0.3-0.4m,厚者达4-5m。 三、上更新统(Q3) 1、冲湖积层(Q31ql-l) 粉细砂夹薄层亚砂土、亚粘土,含砾中粗砂透镜体及薄层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交错层理明显,尤以下部发育有铁锰染现象。 2、坡洪积层(Q31dl-pl) 深灰黄色含砾(碎)石亚砂土、亚粘土,夹砂砾(碎)石透镜体。砾碎石砾径一般0.5-2cm,大者5-8cm,呈棱角-半棱角状。有发育较差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有钙质网纹和斑点。 3、洪冲积层(Q31pl-al) 上部为褐黄色、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颗粒均匀,粉土含量较高,局部含有中细沙颗粒。结构疏松,具有水平的薄层理,具有白色钙质斑点和钙质网纹,厚4-8m;下部为杂色的砾卵石层,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分选磨圆不好,呈次棱角状、扁平状。砾径一般为2-5cm,间混有少量黄褐色亚砂土;底部亚砂土含量较多,砾径增大,达10-20cm。 4、风积层(Q32eol)

岩土工程勘察土层岩层描述

1、填土(Q4del):黄褐色,松散,山体表层残坡积物,主要由碎石和粉土组成,碎石含量不均,一般40%左右,棱角状,石英质,粒径一般2-8cm,混有植被根系 2、含碎石粉质粘土(Q3al+pl):红褐色,可塑,韧性干强度中等,其中混有石英岩碎石,含量20%~30%,粒径20~140mm,呈次棱角状,局部含量较高 2、粉砂(Q4al):黄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粒度均等,粘粒含量较高,饱和,松散,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 3、淤泥(Q4m):灰黑色,流塑状,局部软塑,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微有腥臭味,砂含量较高,混有少量贝壳碎屑,钻进时有掉钻现象。 4、碎石(Q4al+pl):灰黑色,饱和,稍密,碎石含量50%左右,次棱角状,主要成份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cm,空隙由中粗砂及砾石充填 5、粉质粘土(Q3al+pl):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混有20%左右的圆砾,亚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mm。 6、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m):灰黑色~黄褐色,软塑~可塑,稍具腥臭味,湿~饱和,砂砾含量30%左右,亚圆状为主,粒径0.5~2mm,个别达到碎石级别,母岩成份主要为强风化石英岩,混有贝壳碎片,局部可见黄褐色砂砾透镜体。 7、强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黄褐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节理裂隙发育强烈,结构面普遍染红,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无回弹,较易击碎,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8、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部分破坏,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短柱状,锤击较清脆,不易击碎,属于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9、强风化板岩夹石英岩(Q bq):黄褐色、灰褐色,岩体呈散体~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片状,给水钻进较快,为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0、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bq):石英岩,灰白色,灰褐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板岩,灰褐色,灰黄色,变余结构,板理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光滑平直,呈锈黄色,裂隙多为闭合,裂隙无充填,岩石为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给水钻进困难。 11、全风化辉绿岩:黄褐色,稍湿,结构构造不清晰,岩芯呈砂土状,干钻可以钻进。 12、强风化辉绿岩(β):黄褐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有凹痕,无回弹,易击碎,为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3、中风化辉绿岩:暗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柱长一般5~15cm,属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全风化板岩(Q nq):黄褐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土柱状,稍具可塑性,

地质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

Q4地层描述

评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二叠系大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2.00~4.00mm),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0.40~2.00m。 2、冲洪积层(Q4al+p1) (1)粉质粘土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0.1~3.5m。 (2)含角砾粉质粘土 褐灰色,可塑,稍湿。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2.00~4.00mm,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0.30~3.00m。 (3)角砾 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0.40~4.70m。

(4)碎石土 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 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1.4~1.5m 。 (6)含卵石粉土 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0.5~2.0cm,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或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厚为1.3~5.8m。 (7)卵石 灰、灰黄色,稍湿~湿,一般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 以上,分选性较差,级配不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填物主要为砂和粘性土。该层分布于粉土层之下或夹于粉土层中,厚度不均匀。根据其密实度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类。 3、崩坡积层(Q4col+del)

我国主要含煤地层分布

我国主要含煤地层分布 发表时间:2007-12-29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聚煤作用在我国北方形成海陆交互相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赋存在华北赋煤区,含煤面积80万km2,构成了我国最主要的煤层气聚气区,即华北聚气区。该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的主体部分,地理分布范围西起贺兰山-六盘山,东临勃海和黄海,北起阴山-燕山,南到秦岭-大别山,包括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南部、辽宁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部、陕西大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的广大地区。在华北赋煤区内,还广泛发育了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并见零星上三叠统和第三系含煤地层分布。 晚二叠世晚二叠世聚煤作用在我国南方十分强烈,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以南、龙门山-大雪山-哀牢山以东的华南赋煤区内,构成了我国华南煤层气聚气区。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地理分布范围包括西南、中南、华东和华南的12个省区。华南赋煤区内除有以龙潭组为代表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外,还有上石炭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第三系等含煤地层分布。 下-中侏罗统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赋煤区,在华北赋煤区的分布也较为广泛。西北赋煤区由塔里木地台、天山-兴蒙褶皱系西部天山段和秦祁昆仑褶皱带、祁连褶皱带、西秦岭褶皱带等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地理分布范围包括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贺兰山-

六盘一线以西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早-中侏罗世的聚煤作用在西北赋煤区广泛而强烈,所形成的煤炭资源在该区占绝对优势地位,并构成了我国西北煤层气聚气区的主体。此外,该区局部地带尚有石炭-二叠系和上三叠统含煤地层赋存。 下早白垩统下早白垩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北赋煤区,是我国东北煤层气聚集区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地层。其大地构造单元为兴蒙褶皱系东段、华北地台东北缘及滨太平洋褶皱系,地理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中部和北部以及内蒙东部。此外,本区内还有石炭-二叠系、第三系等含煤地层分布。 滇藏赋煤区的聚煤期多,台湾赋煤区以第三纪聚煤作用为主,但两地区的煤层气资源意义不大,故含煤地层分布状况不再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