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的分析,强调了地质选线的重要性,并结合江罗高速公路的地质选线加以论证。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

公路选线(route selection of highway ),指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条件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为此,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工作。

1 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特点

山区是地质构造运动活动区,一般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滑塌、岩堆、顺层、岩溶、采空区、软弱地基、不稳定边坡、活动性断层、断层破碎带等多种不良地质现象或特殊地基,而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还存在人为的地质灾害:修筑路基产生的环境地质灾害,修建桥梁、隧道产生的地质灾害以及改移河道地质灾害的影响等。工程病害处置的费用一般较高。

重视地质选线,保持生态平衡,才能达到整治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病害的目的。确定路线方案前应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摇杆地质判释资料以及不同勘测阶段的勘探、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对地质较为复杂地段还应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并加剧地质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经验谈

P LANNING & DESIGN 规划设计 公路线形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线形设计良好与否,对行车安全、舒适、经济、协调、美观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线形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如线形指标、工程造价、地形条件、景观协调、运营效益等等。因此,路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3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公路选线 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 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3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影响线位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山区选线必须深入调查,认真勘测,精心研究,综合考虑,解决好越岭的垭口、展线的方案等重大问题。 山区公路布线主要有沿河(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选线应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地形、地质、气候情况,准确地把握好路线的各项技术指标。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最大的综合效果为佳,比如路线标准高、构造物少、造价省等。 山区沿河(溪)线的选择 沿河(溪)线的选择,要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换岸 地点3者间的关系。利用有利地形, 避开工程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如泥 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岩堆、 泥沼、冻土等等。如国道连平北段 K2328~K2333路段,由于当时选线线 位不够合理,过于靠近山体,造成施 工后山体崩塌以致于要进行大面积的 高边坡治理,增加了1千多万元投资观 测了二三年也未能确定一个合理的处 理方案。倘若避开开挖山体,傍河建1 小段栈桥或半边桥,这样对投资及环 境保护就更加有利,也减少了日后运 营的安全隐患。在这些特殊路段,就 应做多个路线比较方案,进行全面的 比选。又如跨河换岸时,一般情况下 以选择横坡平缓的河岸为佳。有些河 岸横坡虽然平缓,但地质不良,岩层 倾向于路线,开挖后易产生顺层滑塌 的病害,而对岸虽横坡稍陡,但岩层 背向于路线,开挖后不易产生顺层滑 坡,路线走向则应选择后者。所以跨 河换岸时,要特别注意地质情况的好 坏,不能单凭横坡陡缓来决定采用哪 一岸的问题。 大高差、短直线距离路段展线的 升降坡问题 在山岭区选线,经常遇到从山坡 脚到山垭口的相对高差较大,而直线距 离较短的地形,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展线 是选线成败的关键。在这些区域,一般 要利用突出的山梁螺旋展线升降坡并借 助修建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才能解决问 题,如果没有突出的有利山梁地形时, 也可以利用山凹螺旋展线升降坡及修建 桥梁等构造物来实现。比如国道某线连 南至连山段改建工程K596的回头弯处 新旧路的接顺处理,相对高差较大, 如果旧路在回头弯处设1座小桥跨过新 路,将大大减少支线的工程量和建设用 地,比现在实施的旧路另行展线辟新的 支线接顺方案更经济和实用。 越岭线垭口的选择问题 越岭路线选线时,应结合水文地 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 口2侧路线展线方案3者间的关系。垭 口是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垭口最 好选择与路线总走向一致且标高较低 和2侧利于展线的垭口,可缩短公路里 程。不需展线或少量展线而又靠近路线 总走向的较低垭口为最理想。但有的垭 口虽然在路线总走向的位置上,但从垭 口到山脚间的距离较短,高差也较大, 需要长距离展线时,反而不如展线条件 好,离开路线总走向稍远的垭口。有的 垭口虽然相对高差较大,但如垭口2侧 有较开阔的山坡或山谷可用来展线,或 可采用稍长的隧道以降低越岭的海拔标 高时,可大大缩短公路运输里程,营运 经济效益显著,亦应认真考虑,仔细比 选。国道路段K2430~K2436的隧道路 段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来设计的。 平面设计 山区公路的路线平面布设与平 原区及微丘区公路有很大区别,平原 区及微丘区公路地形条件单一,限制 条件较少,一般采用交点直线法定线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经验谈 文/罗磊 TRANSPOWORLD 2012 No.14 (Jul) 94

山区道路设计与施工

山区道路设计与施工 发表时间:2009-05-14T10:33:25.857Z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周巧霞[导读] 本文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山区道路建设考虑的因素做了探析。 【摘要】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要考虑山区各种复杂的因素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山区的道路建设的经济和安全。本文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山区道路建设考虑的因素做了探析。【关键词】山区道路;设计;施工Study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Highway of Mountain Areas Zhou Qiao-xia (Xiji highway management segmentXijiNinxia756200) 【Abstract】We must consider the complex condition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 In this paper we study on factors we must consider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 in mountain areas. 【Key words】Mountain areas highway; Design; Construc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越来越成为山区经济腾飞的基点,我国山区有很多等级低、路况差的道路需要进行改建和和新建。山区道路建设中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必须考虑山区本身的复杂多变的等众多因素。 1. 山区道路建设受山区特点的影响山区的公路大部分是在原有的简陋山路上扩建改建而成,新建的道路是通过桥梁或隧道等工程穿越复杂得地形。因此山区的地形复杂的特点对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来看一下山区建设道路的特点。 1.1山区道路地形地质复杂。山区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切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高[1]。 1.2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原有的山区道路线形通常较差,在改建的过程中要进行重新选线,既要充分结合原有道路,又要利用好大型的桥梁或隧道等构筑物。这样必须要求勘测人员有高的勘测水平和勘测经验,并熟悉道路的地形地貌。 1.3山区河流洪水猛、流速大、冲刷凶、水位涨落和河弯冲高的幅度都很大。设计洪水位时,既要考虑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变化,又要考虑公路修筑和施工弃渣后造成淤积、改变流向等影响[2]。山区如有较大河流,在设计时注意河流对道路的影响,保证道路的正常和安全使用。 1.4山区道路建设应考虑对山区环境的破坏。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公路设计应从各个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了很多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 2. 山区道路设计中考虑的因素2.1山区道路选线方面。山区道路线路的选择必须熟悉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把握道路的性质和用途,综合个方面因素,运用技术标准,修建高标准、耐久性好、便于养护维修、不破坏环境生态的道路。公路线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行车的速度和安全。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山区原有的道路一般存在曲线半径超标、弯道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对原有的道路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标准。首先考虑充分利用老路,对原来的道路进行裁弯,合理的进行平曲路的布设,其次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在改建线路的工程中,对线形较好的路段进行拓宽,使其宽度符合提高公路等级的要求,对原来线形较差的路段重新进行符合上述要求的选线。在其他越岭垭口的选择、左山坡和右山坡的选择、横断面的考虑等细节上也要考虑多种因素[3]。 2.2桥涵构造物的建设方面。山区复杂曲折的地形使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造桥涵构造物。因此山区道路桥涵构造物一般密度较大。一般情况下修建的桥涵构造物在跨径方面都满足要求,但在疏通河水方面的抗灾减灾方面需要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设置足够的涵洞、排水沟等设施,加强挡土墙、护坡、驳岸等附属工程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公路达到预期的目的,安全正常的使用。 2.3工程造价方面。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选线时经常遇到填切较大,建设高挡土墙和进行当地居民的拆迁等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的进行比较,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勘测人员在勘测选线遇到高档土墙和大开挖师多做比较分析,这对控制工程的造价和以后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比较有利的;居民的拆迁等问题,也要合理的根据当地情况妥善处理,防止拖延工期,影响后续施工,间接的增加工程造价。 3. 山区道路施工中考虑的因素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施工中级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杜绝工程事故,因此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使工程按期完工,保质保量。 3.1在地形复杂山区施工,没有宽广的场地,通往施工地点的道路稀少,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道路中断,影响施工的进度,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3.2山区的情况复杂,道路建成后的维修等相对困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道路的维修的频率,提高铺装层等的耐久性,延长道路的寿命,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这样必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施工各工序和工作面进行充分的合理布局,统一部署,充分考虑填挖结合等,在现场加强监督和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做好各种预防保障措施。 3.3山区道路要做好安全和文明施工,在现场设有专职的安全员和交通管制人员,并在各施工段设立明显标志;在使用大型的机械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机械施工手册,由专业操作手操作;各种水电、爆破等施工,必须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做好各种宣传措施,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4. 小结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建设中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山区具体的特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建路任务。

铁路及公路选线习题参考解答

铁路与公路选线习题解答 一、铁路选线设计部分 1.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 答:(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 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3)与其它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进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2.名词解释(有计算公式时,应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密度、货流比、货运波动系数、铁路设计年度、轮周牵引力、车钩牵引力、列车运行基本阻力。 答:货运量: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上、下行分别由下式计算: ∑=i C C (104 t/a) 式中 C i 某种货物的年货运量(104 t/a )。 货物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可根据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C i (104 t/a )与相应的运输距离L i (km )按下式计算: ∑?=)(i i HZ L C C (104 t .km/a ) 货运密度:设计线(或区段)每km 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L C C HZ M = (104 t .km/km.a ) 式中C HZ ——设计线(或区段)的货物周转量(104 t .km/a ); L ——设计线(或区段)的长度(km )。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钱橹江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钱橹江 发表时间:2019-09-21T12:04:3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钱橹江 [导读]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目前正在越来越多的开展实施,而公路选线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合理选线对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有直接影响。所以,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工作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重点。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路线设计;研究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 1、科学 科学性主要是指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与技术指标相关的因素要满足规范要求,如直线段长度、最大纵坡坡度、平均纵坡坡度、平面线形组合、平纵面线形组合、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等要满足相关要求,选线要做到科学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都很难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因此平纵横配合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2、环保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局部路段植被稀少,山体土质较差。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特别在植被较少的路段应避免大量开挖山体,尽量少挖多填,路基边坡以及公路路线两旁应种植植被,减少路线周围土体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定路线的走向时,路线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还要避免路线两旁的景观对司机视线的遮挡,要求路线设计要与环境相适应,还要求能够满足合理的行车视线。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多选择螺旋展线,能使行车达到环保且舒适的效果。 3、与地形协调 山区地形的特点是短距离内标高差值大,山高流急,山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指标的选用,采用高指标有利于车辆运行和驾驶员操作,但势必会造成填挖量增大,构造物和拆迁数量增加,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项目成本增加。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但并不是片面追求高标准,还应强调因地制宜,坚持路线与地形相协调。山区选线时应结合迂回曲折的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合理选用各种线形要素,可以采用对称性、非对称型、S型、卵型等多种线形组合,以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在困难地段还可以采用左右分离、上下分离、半路半桥等多种路基形势与地形协调。 4、经济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所需要成本较高,但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以完善山区的公路网,有利于发展山区落后的经济,改变山区贫穷的面貌,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山区地形复杂,公路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困难,其建设成本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所以在选线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要选择符合平、纵、横设计且造价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5、安全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路设计首要关心的问题。山区高速公路,由于纵坡较长、长大纵坡较多、平纵线形指标低、线形选择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在线形较差的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应该在长大纵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避险车道;其次,对条件受限、指标较低的特殊路段,应对线形指标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问题 1、平面直线设计 因山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平面直线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困难较大。在平原区域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如果所设计的平面直线路段较长,会增加驾驶员疲惫感,影响行车安全,在较长平直路段上,容易出现车辆超速情况。如果这时驾驶员精神力不集中或疲劳驾驶,可能会无法及时发现前往道路转向,无法稳定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山区地带,地形复杂,曲线指标较多,所以很少出现长直线路面,但是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也不能太短,必须保证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如果直线长度过短则会呈现快速的线形变化,这样驾驶员

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发表时间:2008-10-31T14:35:53.4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者:王璐 [导读]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摘要: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公路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平面线形自线形设计曲线形设计 1公路选线的原则 1.1控制路基填挖高度 (1)山区公路的选线除应关注重点桥隧工程外,还要特别注重避免高填深挖路基,为此,要尽量避免沿地形陡峭的狭窄山谷布设路线。(2)路基填挖工程量、填方高度、挖方深度及挖方边坡高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和环保景观,应对其进行合理控制。 1.2 合理选择路线平面线形指标 路线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形势相吻合,强拉直线将会硬切山梁,横过山谷应尽量避免长直线线形。 平曲线线形指标过高也会因切山填谷而造成深挖高填,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选择恰当的平曲线半径及其组合线形,使其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开挖量要尽量少,将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到最小。 凡是路线平、纵组合得当、线形较均衡、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即使平曲线半径采用一般最小半径的1~2倍。线形组合用“S”形或卵形的路段,也能达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的要求,但路段过长时,驾驶员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易感到疲惫,舒适条件稍差。当平曲线半径选用一般最小半径的3~5倍、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驾驶员操作轻快,感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半径一般选用最小半径的3~5倍为宜,特殊困难路段可选用最小半径的1~2倍,尽量避免极限值。但连续低标准路段不宜大于20km,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一般控制在2以内,不应忽大忽小,随地形变化逐渐过渡较好;线形组合应顺适地形,可用基本形、“S”形或卵形,尽量避免“C”形或凸形;尽量避免在较长的直线两端设置小于或略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平曲线,必要时在长直线与小半径平曲线之间设置R>L(直线长度)的过渡曲线。 2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2.1平面线形直线设计方法 (1)根据地形特征(主要是对山岭重丘区而言),以地形为控制因素,以纵断面线形为主导,综合平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2)根据地物特征(主要是对平原微丘区而言),以平面地物障碍为控制因素,以路线平面为主导,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3)根据地质特征(主要是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貌地区而言),以避让和防止不良地质病害为主导综合平、纵、横来布设路线。 2.2 平面线形曲线形设计方法曲线形的具体设计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较为成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但总的设计思路大致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5步实施。(1)确定控制点。根据路线的走向、地形地物和环境的约束条件以及线形布设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在现场或纸上确定一系列线位控制点,粗略定出路线所要经过的位置。(2)采用曲线形成线形骨架。在地形图上绘制若干直线段和圆弧段,或者选择拟合曲线来控制路线的总体线位形成路线的基本线形框架。(3)确定合理的线形参数。反复设计拟定各线形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参数值,或反复拟定拟合函数的参数值,确定最为合适的拟合曲线,直到满足规范和控制位置的要求,并认为是理想线位为止。(4)曲线计算和调整。采用各种具体曲线形设计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曲线计算,对线形总体技术指标是否均衡,以及局部能否满足控制要求进行审定,对曲线进行修正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5)绘制平面线位图。根据曲线计算数据,利用有关软件生成平面线位图。 3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运用 3.1 直线直线是两点间最简捷的路线。过去在设计中往往偏重于设置较长的直线。特别是设计山区公路时,争取有较长的直线,往往是工作的重点。但是直线的几何形态灵活性差,有僵硬而不易协调的缺点,所以难以适应地形的变化。而且特别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感觉迟钝,反应缓慢,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增加夜间车灯眩目的危险,还会导致超高速行驶状态,这些均易造成事故。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下称《规范》)中,对直线的长度给予了限制,要求直线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设计车速的20倍,并要求在长直线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采取栽植不同树种、设置风格各异建筑物等方式减轻景观单调的感觉。同时,在强调线形设计以曲线为主的情况下,要从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生搬硬套一味地追求以曲线为主,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在107国道湖北段设计中,一段路沿铁路平行,根据地形条件,设置了7km多的直线,这比《规范》要求的最大长度更长一些,但是客观情况无法改变。因为沿线立交、交通道较多,道路纵向又有所起伏,减弱了长直线的单调性,通过绿化,增加了一些景观效果,使得这段道路运营效果较理想。 3.2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一般情况下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2)自然条件受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3)只有在自然条件特殊、不得己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以满足汽车运动学上的安全要求,但必须在一定路段设法使曲线半径逐渐变小或者在布置上设法使驾驶人员能事先意识到前面有急转弯。4)圆曲线半径过大以致使驾驶员感到与直线并无区别时,也无实际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一般不宜超过10000m。 选用半径时,为适应地形,应尽可能采用大半径曲线,并必须研究前后线形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考虑线形所有指标的均衡。同时要特别注意斟酌平曲线同纵坡的关系,勿使小半径曲线与陡坡重合。 为了使汽车从直线段到曲线段或从大圆曲线到小圆曲线平顺地行驶,使曲率及路面横坡变化缓和等,必须设置缓和曲线。汽车按等速行驶,转向盘等速转动所产生的轨迹与回旋曲线基本一致,所以在公路上用回旋曲线作为缓和曲线。其优越性为:①容易适应自然地形,并且增加了线形设计的自由度。②增进线形美观,线形变得平顺,适合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有利于安全、舒适运行,增加乘车人的舒适感。因此,在线形设计中应把回旋曲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 为了视觉上获得协调而又平顺的线形,在确定回旋曲线参数时,一般应在下述范围内选定:R/3≤A≤R式中:A为回旋曲线参数,A2=LhR;Lh为回旋曲线长度;R为与曲线相连接的圆曲线半径。 为了适应地形、地物圆曲线两边的回旋曲线参数可不相等,设计成非对称型的曲线。平曲线半径越大,回旋曲线越长,其长度与平曲线半径成正比。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曲线的长度之比最好设计成1∶1∶1。 在设计高等级公路时,也遇到如何设置缓和曲线及其与圆曲线的关系问题,开始也只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设置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经过学习国内外的经验,逐步提高了对缓和曲线作用和应用的认识,采用了结合地形设计缓和曲线,如在京珠(北京—珠海)公路湖南段的设计中,就采用了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及思路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及思路 发表时间:2018-09-10T10:14:05.7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次仁益西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对偏远山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西藏自治区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8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对偏远山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要想富,先修路,山区的发展首先需要交通条件的改善。由于我国地形复杂,限制因素非常多,山区公路的修建难度很大,对公路路线的设计要求非常高。本文主要就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特点及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与思路 引言 我国富远辽阔,山区面积广大,因此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工作既困难又重要。成功修建山区公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以发展旅游业,非常有利于山区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见,对山区公路的设计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1.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 我国广大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交通不畅就会导致山区和外界的联系非常困难,信息闭塞,严重阻碍了和外界经济发展的互联互通。同时,由于山区的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非常复杂,给公路路线的设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在山区主要以修建三级公路为主,并且公路路线设计方面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山区改造时间周期长,设计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障碍突出等方面。 1.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在设计山区公路的路线时,影响山路路线的首要因素就是山区的自然环境,在进行路线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质地形以及水文条件。山区的地势非常陡峭甚至险峻,地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路线的选择,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修建公路过宽,主要修建三级公路。一旦地形条件考虑不充分,路线选址的地质条件恶劣,都势必会影响公路修建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为人们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地形复杂也伴随着气候多样,极端天气非常多,加之山区地势的落差很大,一旦出现持续降雨暴雨等天气非常容易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非常不利的自然环境极大的限制了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方案,给设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1.2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障碍突出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受到的障碍非常突出。公路主要是修建在山上,道路非常曲折,安全隐患非常多,这就是对路线进行设计时需要面对的第一项障碍。山路设计必然要考虑山路的地形,路线设计需要根据山路地形的不同在技术上进行操控,山路的路况对于路线设计非常不利。山区地形复杂的同时还存在着岩石障碍的问题,山体的岩石结构非常复杂,岩石的问题对于公路路线的选择而言非常棘手,在路线进行设计时要必须考虑对岩石进行避让,不然极易发生的岩石结构不坚固以及岩石飞落等问题不仅会给修路工作造成很大苦难,在公路修建之后也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灾害,埋下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公路路线设计时既要充分分析地形,也一定注意避免在岩石上面修建公路。 2.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思路 2.1做好现场勘察调研 在选线之前,通常有两种思路。首先,公路可以沿着原来的老路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大部分选线可以参照老路,从而大量节省路基的防护和土石方的工程量,降低成本节省造价。此外,如果没有老路,则现场的勘察调研就是设计山区公路的路线时必须进行的任务,该内容可以和地质检测一起进行,通过对地形的充分把握,设计合理的公路路线,完成科学适用的设计方案。 2.2设计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 由于山区的生态条件非常脆弱同时也非常重要,因此对公路路线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注意生态问题。公路的修建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要在生态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路线的设计。山区的生态环境之所以脆弱,是因为山区是大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时山区植被种类复杂多样,公路的修建工程非常容易对这些环境造成破坏,而一旦破坏,必将很难修复。因此在对公路的路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把保护生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设计过程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公路的权限如果有河谷地段或者植被生长密集的地方,要尽量绕开或者最大程度上保持该地生态的原有空间,保证生态的平衡。此外,要注意在公路路线确定好之后,修建过程中是否需要居民迁徙或者房屋农田占领等,设计工作在路线规划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对当地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问题,在最大程度的保证生态的前提下,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2.3设计要以安全问题为重点 山区公路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山路由于其自身性质,较之平整地区的公路而言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大很多。因此山路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安全,没有安全一切工作皆为徒劳,所以基于山区复杂的自然环境限制,山路的设计时要注意公路规模尽量不要过大,因为公路的规模越大,修建难度越大,安全问题越难以保证。因此出于安全性考虑,山区公路的设计主要以三级公路为主,并且在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控路的坡度和弯度,尽量避免弯道,避免路面起伏过大,将安全理念植根于公路路线的整个设计过程中。 2.4做好山区路基和排水设计 路基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设计公路路线,首先就要保证路线全程地基稳定性强,由于地势的因素,山区公路的设计难免会遇到高回填、高边坡的情况,因此为了路基的稳定和安全,一般设计工作通常按照一定的坡比来削坡,在特殊的地段还要安排边坡防护等。高回填时要注意没30厘米重压一次,保证路基符合重压试验法的规定值。此外,由于通常情况下山区雨水较多,因此排水的设计也是设计人员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排水时要注意山区路况的特殊性,经济实用型等,保证公路在建成之后排水能力符合要求,路基含水量可以在山区公路所允许范围中。 2.5绿色设计 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要注意将绿色理念和设计思路相结合,使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等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相符合。眼下,我国政府对绿色环保工作非常重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太长时间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我国当前的自然环境已经迫切需要改善。因此在工程设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探讨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1T16:44:44.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王军 [导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陕西德尚龙路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710016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满足不同区域对交通运输的不同要求,应该合理规划并认真完成高速公路的设计选线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落实。下面本文主要以某山区的高速公路现状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方法。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路线选线 1、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现状 本文主要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此工程的总施工长度为63km,项目所在地的地形较为复杂,属黔西南中山及华南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主要山峰、河谷的走向与背、向斜轴向基本一致,南北展布。背斜宽坦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大部分地势起伏较大,山体浑厚,局部陡峻,造成沿线大填大挖段落较多。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和溶蚀槽谷及溶蚀峰丛相间地貌。沿线地质病害主要有岩溶、采空区、滑坡、危岩体、顺层边坡、软土、高液限土等,地质情况复杂。项目沿线植被较好,对环境要求高。项目沿线村落数量多,分布广,在适当增加工程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拆迁,以确保后期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2、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原则 (1)安全原则 综合考虑社会影响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困难、大填大挖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路段,尽可能采用桥梁或隧道形式;对大型岩溶、采空区、滑坡等地质病害路段,尽量采用避绕方案,以减少工程造价,确保运营安全。 (2)生态环保原则 合理选择路线走廊带,严格保护耕地、保护自然环境。尽量选择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展线,少占用良田,与沿线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干扰较小。 (3)经济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耗资巨大,为了尽可能节省工程成本,在路线走廊带布设阶段,需加强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尽可能的把当地的经济体都穿起来。具体设计阶段应加强路基设计,切实减少占用耕地、减少征地拆迁。 3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线方式 3.1 地质选线 一般情况下,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方法选用地质选线方式,这种选线方式的主要原理就是借助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公路设计、方案决策以及建设。地质选线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费用及后期运营成本,对减少高速公路工程造价,提高公路的安全运营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例所示,路线需横穿南北向长八公里的煤矿采空区,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通过地质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对路线方案及初步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采空区段线路经过偏坡院南侧,经上克细南侧,向西北展线,至杨雀寨附近,之后以路基、隧道的形式通过原杨柳冲、永顺、福兴煤矿矿区。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出,该路线的绕行距离短,纵断面指标相对较高,但后段约5km穿过煤矿及采空区,且采用隧道通过采空区,工程建设受采空区影响大,潜在风险高。 对路段上下范围进行详细踏勘,收集采空区相关资料,摸清采空区边界范围,以勘察资料为基础,对路段每处采空区的危险性进行合理性评价,同时,充分了解熟知采空区对线路布设和治理的影响。然后对相关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在优化过程中,应将优化主要工作放在减少及避让采空区路段的设计上,在设计平面时,尽量避开采空区区域通过。优化方案采空区路段路线自董弄南侧向西展线,经冗立设置高寨隧道,从团坡村北侧通过,之后主要沿原福兴煤矿遗留的采空区边界外通过;之后从湾河和大树脚两个村庄之间通过,至岜茅冲南侧。此方案路线绕行距离长,但桥隧规模、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避绕了采空区,后期施工和运营期间潜在风险低。优化方案符合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2 环境选线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选线是公路设计阶段的主要选线方式。公路设计阶段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尽量减少对工程实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段路线总体设计全面考虑了路线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充分结合山体的曲折与地形的起伏情况,尽量做到宜曲不宜直,对各种地形要素进行充分利用,以满足相关规范为基础,合理地与当地地形地貌进行结合。填挖土石方尽量减少、避绕大的地质病害路段等,努力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环境的影响。 下例所示,路线经过石头寨、大坡等村庄密集区,根据实际地形、地物情况,通过环境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原方案向西经石头寨、大坡至牛滚塘北侧。路线顺直,但拆迁规模大。原方案路线长4.9km,设置桥梁1410m/5座,设置隧道1162m/2座。优化方案从花石头附近向西北展线,向北绕行经荒地展线,避绕拆迁后至牛滚塘北侧。该段路线长5.5km,设置桥梁1713m/4座,隧道932m/3座。优化方案较原方案路线里程长约0.6km,桥梁长303m,隧道短230m,桥隧规模基本相当;优化方案对密集村庄进行了避绕,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少占用基本农田。优化方案符合生态环保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3 安全选线 安全选线方式是借助几何线性指标进行安全选线,实际上就是结合不同地形选择不同的结合指标,灵活应用技术指标,不片面追求高标准,保持全路段线形标准的连续。在视觉上对驾驶员进行引导。 在平面线形上,严格遵守规范确定的同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0.2~0.8范围、反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l~l/2范围的要求,做到地形复杂路段的较低标准与地形舒缓路段的较高标准的平顺过渡,保持全路段线形指标的连续、均衡,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相差不超过20km/h。 路段连续纵坡指标较低,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内容:连续下坡路段坡顶位置上游段根据大型车运行速度控制平曲线指标,避免货车进入连续下坡路段的运行速度过高,在连续连续下坡路段上,平曲线指标宜适中,避免货车运行速度过高;纵面设计宜保持坡度均衡,

山区公路选线思路

山区公路选线思路 发表时间:2019-07-23T15:49:39.5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刘方毅[导读] 摘要:公路选线是一项制约条件多、政策指导强、涉及因素广的工作。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设计院上海 200070摘要:公路选线是一项制约条件多、政策指导强、涉及因素广的工作。山岭地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给如何科学选线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公路选线基本原则。 关键词:公路;选线;山区 1研究背景 公路选线是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一项制约条件多、政策指导强、涉及因素广的工作。涉及到了桥梁、隧道、水文、气象、造价等诸多方面。线形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设计修建运营和造价。路线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年限。山岭区自然特征具有如下特点: 1)山高谷深,地面起伏大、高差大、地形复杂。 2)石多、土薄、地质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多。 3)水文条件复杂,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坡陡,水流比降大,水位涨落变化大,流速快,流量集中,冲刷及破坏力较大。 4)气候条件多变,昼夜温差大。 山岭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给如何科学选线又兼顾当前利益及长远利益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山岭地区公路选线的主要制约因素 2.1经济因素 山岭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横坡陡峻、沟谷纵横,路线跨谷绕梁,高填深挖难以避免,桥隧相接十分常见。相应的工程造价会高出平原地区公路很多。因此在山岭地区进行路线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在减少施工成本的同时确保道路使用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2.2生态因素 山区内往往保留有较好的原始生态环境,动植物多样性多。因而造成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多。修建道路工程时会不可避免的对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必然会被不可复原的改变。因而在道路选线设计时要尽可能利用原有路基和山区的地形地貌巧妙的布设线形,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3安全因素 受山区地形地貌影响,沿线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地质问题,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碎石塌落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不仅会阻碍交通,造成公路运营的中断,而且甚至会对公路结构产生致命的破坏。比如泥石流通过堵塞、淤埋、撞击、冲刷等方式对路基、桥涵、及附属建筑产生直接的危害。公路选线应尽可能回避地质灾害,达到减少不良地质状况对公路造成危害的目的。 3选线原则 公路线形的拟定应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的有关规定,确定出经济合理实用安全的选线原则。在路线设计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运用各种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选线要先通过总体布局解决基本走向,然后再解决局部路线方案直到具体定线。选线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符合地方规划文件要求 公路修建目的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使地方资源有效流动起来,以实现国家的总体资源配置。为让道路更好的为沿线区域服务。道路的选线要与当地总体规划密切结合,通盘考虑当地经济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等,以让地方路网更加高效合理。 3.2地质选线 复杂山区通常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多、岩性复杂,不良地质多,不同地段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变化快”的特点。探明地质条件成为控制线路走向的关键因素,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同时地质现象有的较为隐蔽,因此选线时首先要有详尽的地质资料。山岭公路选线常见的不良地质路段包括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还有多年冻土、水库、人为坑洞、强烈地震区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对于难以处治的不良地质路段,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对必须通过的,在已具有有效的处理方案的前提下,尽量缩小穿越范围,尽量选择从有利于工程安全的角度穿过,从而节省公路的投资,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工程隐患。对于高填、深挖路基地段,应做好路基边坡岩土情况的勘测工作,查清边坡及基底情况,进行填(挖)边坡的稳定计算,必要时采取切实可行及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地质良好既减少工程造价,又减少养护成本,确保路基稳定,因此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地段。 3.3生态选线 复杂山区通常具有“生态环境好、自然保护区分布密集、环境敏感性高”的特点,在选线之前,应广泛收集研究区域内各等级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分布及其功能区划分。了解掌握各功能区对工程的制约性,掌握环保等政策法规对公路选线的明确要求,并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同时,应调查分析区域内生态环境在平面、立面上的特点,结合环境敏感点分布及生态环境特点,绕避重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尽量靠近既有交通走廊布设,减少对环境分割。线路应尽可能短直,减少山区范围内道路长度,减少对环境影响。降低施工临时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施工便道修建及改扩建工程。合理选择弃渣场及混凝土拌和站等临时设施。综合进行多方案比较选定方案,并合理选择工程形式,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及复垦措施,达到对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破坏、最大程度恢复”的目的。 3.4线形指标的应用 对于山区地区的道路选线线形指标应尽量满足下列需求: 3.4.1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与现状地形地貌相结合; 3.4.2线形设计必须舒缓平顺;

山区道路选线及相关环节分析_周茂

2013年第26期 路桥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 山区道路选线及相关环节分析 周茂 (西安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4) 1山区选线环节的分析 1.1在进行山区道路优化选线环节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山区的自然环境及山区选线的特点。由于山区具有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等特点,在山区道路设计选线过程中,难免出现平面展线位置狭窄、平纵配合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大了设计阶段的工作难度,导致难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稳定运行。山区不仅地形复杂、自然坡度较大,而且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岩溶现象、崩塌现象及其滑坡现象,这都不利于地质应用环节的完善。除此之外,复杂的水文条件,也成为制约山区公路选线环节顺利稳定发展的影响因素。由于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坡陡,水流比降大,流速快,流量集中,冲刷及破坏力较大,使得山区道路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如何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特点,既能保证良好的平纵线形指标,减小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设计选线环节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保证山区选线环节的合理优化,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当地区域的经济效益及其生态效益的综合发展,从而保障山区公路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山区道路选线环节,应当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路线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城市建设对道路使用的各种要求;路线在整个路网中的作用,与沿线用地、水源保护等规划的关系;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施工条件、工程建设投资、工期等因素;道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沿线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关系。 1.2在进行山区选线工作之前,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山区选线准备工作,收集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做好地形环节、地质环节、水文环节及自然气象环节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山区的详细资料进行选线设计。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地形图上做好方案比选工作,要实现环保、地形、地质、地貌等各个环节的重点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对于必选的可行方案,要进行现场踏勘,补充地形图上缺失遗漏的信息,并做好相关的标记,现场了解路线走向。结合现场踏勘情况,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对必选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方案论证,提出推荐方案。在进行方案比选论证的同时,还要重视控制设计成本环节的工作,合理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采用线形指标。山区道路线型指标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要做到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结合;线形设计必须做到平、纵、横的协调;指标采用必须均衡,并尽可能采用指标的上限;必须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工程量尽可能做到最小;指标的选用要充分考虑道路景观的要求。此外,不同等级道路,因设计速度和交通量不同,在指标运用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确定设计速度和设计年限范围内的交通量以后,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指标是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笔者认为,若在没有受到其它条件限制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对应指标的上限。 1.3在山区选线过程中,还应注重线形美学,做好景观设计工作 一般来说,景观设计和道路美学是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将美学、景观设计与道路设计有机的结合,是道路美学设计的关键。绿化是景观路、生态路、环保路的具体体现,色彩的搭配,形状的变化,以及树种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道路设计在追求快速、安全、高效、舒适的同时,已注重对道路景观的欣赏,因此,道路设计者应不断拓宽设计思路,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对道路美学设计和景观设计要有前瞻性和全局观。 2山区道路选线方案的优化 2.1随着现代道路设计选线的发展,山区道路选线模式也在不断得到优化,其综合性的选线模式不断得到应用,比如其工程地质选线模式和地形控制模式的结合,突破其传统的地形选线的局限性,通过对山区交通的深入分析,实现其整体道路设计环节的优化。在道路选线过程中,针对山区地形地质水文等复杂的自然条件,要坚持综合选线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及其整体最优原则等,尽可能地绕避工程地质不良地段。针对比较隐蔽的地质现象,要采取相关地质问题的有效处理。在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地段,道路一般都是从一条河的流域跨过分水岭进入另一条河的流域,因此山区道路选线主要是越岭选线与河谷选线,其重点要解决的是越岭垭口的位置、隧道长度和越岭高程的选定,然后联系两侧的引线条件,拟定不同隧道长度和展线方式等问题。 针对山区建设环境的脆弱性,通过其山区路线环境环节的优化,以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对自然灾害发生率的降低。该环节的开展,首先要针对山区的建设环境的展开优化,然后在道路选线设计过程中,要遵守生态保护的原则。这对日常山区道路选线工作的稳定开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从而提升山区的生态水平,也有利于降低日常的自然灾害,也就有利于保证山区道路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这需要其环境保护方案和线路选择方案的有效协调,需要引起相关路线设计人员的注意。把山区道路选线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而采取的方法,平面上采取避让的方法在选线中除应考虑工程造价及技术标准外,山区道路的选线设计应尽量避让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例如:湿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森林、森林公园、水源区等。横断面上采用缩距法路堤、路堑的填挖高度,直接关系路基边线宽度的大小,因此,在纵坡拟定时,要尽量考虑横向边沿的最佳宽度A,A=Ah×b/cosa,式中Ah为提高值,b为边坡坡度比值,a为地表自然坡度。 2.2在山区道路选线过程中,要实现其相关措施和环境保护环节的协调,从而保证山区道路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满足日常环境建设工作的需要。这是目前山区道路建设的重要工作,有利于促进其山区道路选线环节的优化。为此需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原则,以促进线路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通过对环境调查工作的开展,来协调日常的山区路线的规划环节、设计环节及其施工环节,积极做好相关的环境治理工作及其环境评价工作,从而优化山区的道路选线工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促进其绿化环节、施工组织环节及其勘测设计环节的优化,以降低对山区环境的不利影响。考虑线路运营的环境问题,山区道路选线中,考虑线路在运营后的环境影响是山区道路选线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投入运营以后的环境问题,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土体原有自然结构,相应的生物链随之改变,也就改变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次是对水土环境的影响,边坡中深挖路堑、高填路堤,引起塌方、滑坡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地质条件的不稳定。 3结束语 山区道路选线环节的顺利进行及稳定开展,离不开对山区综合运作环境的分析,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通过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山区道路设计的难题。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开展,离不开其基础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这就需要针对我国基础经济建设环节展开优化,从而促进其基础经济建设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在此过程中,积极做好交通公路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环节。特别是山区公路建设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地势复杂。由于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容易出现较多的自然灾害,这对日常山区道路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设计阶段选线环节的合理优化,实现运营阶段山区公路安全快捷地发挥效益,以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定开展。 关键词:山区道路;选线环节;优化方案;管理应用;研究总结 19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