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资料讲解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资料讲解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资料讲解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内的员工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非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行为者,但是也并非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无法预测。

1、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方面?理解人们的行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决定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

(3)工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人。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小的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联系在一起。

(7)创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角色和技能方面,管理者能做什么?

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的共同目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

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

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工工作;

控制职能包括: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

中发展出来的;

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

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

好的人际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例如:识别问

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并评估、确定最佳的方案、将新观念和现有程序整合在

一起以及对工作进行创新的能力。

3、【有效的管理活动与成功的管理活动·卢森斯】传统的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交网络是管

理者的四类活动。

(11)成功的管理者社交网络用时最多而人力资源管理用时最少;

(12)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最多但是社交网络用时最少;

(13)社交网络和政治技能对组织内部升迁起着重要作用。

4、【组织行为学】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去改善组

织绩效。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知识加以运用,使组织的运作更加有效。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5、【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依赖直觉有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倾向于高估我们认为自己所

知的准确性。在解读他人的时候,你的一些肤浅的和惯常的做法常常导致错误的预测。进行系统性研究是对行为做出精准预测的方法。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的行为当中存在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反映个体的差异。系统研究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6、【主要行为科学学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

7、【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人类是复杂的,几乎没有简单而且普适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

为,因为它们各不相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或概念必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组织行为学是通过把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论加以调整后在运用到特定的情境、个人和群体中发展起来的。

8、【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与机遇】①劳动力多元化是指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不同种族和民

族团体、在生理或心理上能力各不相同的个体、年龄和性取向不同的人。②经济压力。③全球化。④改善顾客服务。⑤改善人际技能。⑥激发创新和变革。⑦应对“临时性”。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⑨创造积极工作环境。⑩改善道德行为。

9、【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模型是指对现实的一种抽象概括,是对某些真实世界中现象的简化表

征。三种水平基础: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组织系统水平。

10、【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它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因变量有

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工作场所偏长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等。

(14)生产率:如果组织可以实现它的目标,其生产率就高。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输入向输出的转换。生产率意味着对效果和效率两方面的关注。衡量的视角包括组织

水平和员工水平。

(15)缺勤率:员工没来上班。在任何组织中,只有当缺勤率超出正常范围时,才会对组织的效果和效率造成直接影响。并不是所有的缺勤都是不好的,比如飞行员和医生因为情绪不好

而缺勤会给组织带来好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组织可以从降低缺勤率中获益。

(16)流动率:员工永久离开一个组织。高流动率导致招募、选拔和培训费用提高。高流动率严重破坏了组织的高效运作。每个组织都有一定的员工流动率。不同类型的工作流动率是不

同的。员工主动提出的流动要求只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就是有利于组织灵活性和员工独

立性的,它能使管理层减少提出裁员的需要。当流动过度或流失的是那些优秀的员工时,

就是一个破坏因素,会妨碍组织的有效运作。

(17)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礼仪的主动行为。组织规则指:明令禁止某些行为的公共政策、大家共享的隐形规则。它反映了员工的

不满,而员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这些不满。除非找到根本原因,否则想通过控制某一行

为来解决问题是无效的。

(18)组织公民行为: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但是这种行为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成功的组织需要那些愿意比通常的工作职责做得更好的员工——

他们的绩效水平会超出预期。组织希望并且需要员工主动从事那些工作说明书中没有规定

的内容。

(19)工作满意度是指通过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它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工作满意度是与绩效有关的重要因素。工作满意度不仅与缺勤率和流动率负相

关,而且作为组织来说,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满

足。

11、【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20)个体水平的自变量,当个体进入组织中的时候,每个人都像是被使用过的二手车,每个人都不一样。人们带着各种特点进入组织,这些特点会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的行为。这些特

点主要有:个人的或生理的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人格特征;内在情绪结构;

价值观与态度的基本能力水平。此外还有知觉、个体决策、学习和动机。

(21)群体水平的变量,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力和政治以及冲突水平等。

(22)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正式组织设计、组织内部文化、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变革以及压力等。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的多元化

1、劳动力多元化的形式?

人口统计学特征主要反映了表面层次的多元化。

人格和价值观代表了深层次的多元化。

歧视是指人们的行为被刻板印象所影响。

2、重要的人口特征以及它们如何与组织行为学相关?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工作绩效会不断地下降。年龄与缺勤率存在负相关。同时,年龄与缺勤率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缺勤原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缺勤率相对较高。年龄与工作绩效可能并无相关性。

【性别】女性和男性在工作生产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工作时间的安排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比男性,女性更可能离职。

【种族和族群】在雇佣环境中,当面临绩效评估、晋升决策和加薪等问题的时候,员工会帮助同行种族的同事。不同种族对于平权运动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残疾】残疾人劳动者得到更高水平的绩效评估。残疾人取得的成就经常比正常人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能力】指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3、智力能力的定义以及它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智力能力】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这些相关性足够高,使研究者识别出智力能力的一般因素,被称为一般智力能力。

智力因素对更好地完成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是它并不能让人快乐或提高工作满意度。智力与工作满意度几乎是零相关。

4、区分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

【体质能力】

5、描述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多元化管理?

6、【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管理使每一个人对于他人的差异和需求都更有意识、更为敏感。多元化应

当是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事情。

7、招聘、选拔、开发与留住多元化员工都应该从多元化管理角度着手。

8、个性的相似性影响晋升。那些与同事个性相似的人比起个性迥异的人来说更容易晋升。在集体主

义文化中,与上级的相似性对于干预晋升来说更重要。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与同级的相似性更重要。

9、群体中,多元化有助于群体业绩。但是,多元化团队与同质团队哪个更有效率是取决于兴趣特点

的。在团队中,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多样性对团队的业绩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在团队中,高智商、勤勉并且对工作感兴趣的团队成员更有效率。而且,拥有不同技术专长和教育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更有效率。

有针对性地把招聘信息定位在劳动力中未被充分代表的特殊人群上。在决定谁将受聘的时候,胜任能力远比人口统计特征要重要得多。利用团队之间较高的相似性。变革型领导在管理多元化团队时更有效率。

管理者平等就业机会的法律框架,倡导平等待人;

教导管理者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和客户多元化市场;

指导个人开发实践活动,培养所有工作者的技术和能力。

10、说明文化如何影响我们对人口特征和智力能力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1、态度的主要成分以及各个成分之间的关联。

【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可以导致行为意向。

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

认知是指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者是信念;

情感是指态度中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意向是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在组织中态度很重要,因为它影响到工作行为。

2、态度始终决定行为吗?为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呢?

【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一致。任何形式的不协调都会令人不安,个体会因此试图减少这种不一致。人们在他们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寻求一致。

【调节变量】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是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重要的态度是基本价值观、自我利益的反映,或是反映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看重的个体或群体的认同。那些被认为很重要的态度,倾向于与行为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具体的态度易于预测具体的行为,然而一般的态度倾向于最好地预示一般的行为。

3、工作态度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在哪些方面这些态度是相似的?每个类型的独特性是什么?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

【工作满意度】描述了人们对于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的态度。

【工作参与】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心理授权】员工认为自己能够对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工作意义以及工作自主性产生影响的程度。

高水平的工作参与与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正相关。高工作参与与低缺勤率和低离职率相关。

【组织承诺】在组织承诺中界定了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希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

【情感承诺】对组织的情绪的依赖以及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

【持续承诺】与离开组织相比,感受到的留在组织中的经济价值。

【规范承诺】基于道德和伦理而产生的留在组织中的责任感。

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正相关,但是这种联系并不强。对于新员工来说,承诺与绩效的联系最强,

对于经验十分丰富的员工来说,这种关系并不是很强烈。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离职率负相关。管理中的情感承诺与组织业绩的关系比持续承诺与组织业绩的关系更为密切。持续承诺和较低的离职意愿相联系,但是它同缺勤和较低的组织绩效之间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情感承诺是对雇主的忠诚;规范承诺意味着责任。

【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相信组织看重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福祉的程度。员工的组织支持感越强就越有可能产生较高程度的组织公民行为、较低程度的拖拉行为和更好的客户服务。

组织支持感只能预测非传统型或者较低权力距离的中国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公民行为。

【员工敬业度】个体对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以及工作的热情。员工敬业度与组织绩效有很强的相关性。高敬业度的员工对工作富有激情,同时感到与组织的密切联系。

4、怎样测量工作满意度?

【测量工作满意度】单一整体评估法只要求个体回答一个问题。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首先确定工作中的关键要素,然后受访者结合自身经历加以评估,累加数据就是工作满意度的总分。同样有效。

单一法耗时少,管理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其他的问题;综合法能够帮助管理者找到问题的根源。

5、哪些因素会带来工作满意度?对大多数人来说,薪酬和工作本身那个更重要?

【员工对工作有多满意】对工作满意的员工比不满意的员工人数多。相对于其他因素,人们更不满意薪酬和晋升机会。

【引起工作满意的因素】

对于工作场所中社会环境的喜欢往往与高水平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了工作本身的性质以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社会支持和工作场所之外的与同事的互动与工作满意度高度相关。

工作满意度并不只是工作方面的内容。人格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贫穷的人来说,薪酬与工作满意度和整体幸福感相关。但是,人们一旦达到富裕水平,这种相关就不存在了。对我们产生激励作用的因素未必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

【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相信他们的内在价值和基本能力的人的工作满意度更高。他们可以相信工作能够实现个人抱负、更具有挑战性。

【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对工作场所的影响】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6、工作满意度带来的后果?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快乐的员工可能是更高效率的员工。员工满意度高得组织比员工满意度低的组织更加高效。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决定因素。感到满意的员工可能会更倾向于主动承担正式要求之外的更多责任,因为他们希望回报自己的积极体验。公平感知,感知到同事支持。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感到满意的员工会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满意度与缺勤率之间具有稳定的负相关,但是这种负相关的程度为中等偏下。因为其他因素也是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工作满意度与流动率:工作满意度与流动率的相关性比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的相关性更高。他们之间的关系依然受到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工作不满意和与同事的敌对关系预示了组织所发现的各种不受欢迎的行为。雇主应该消除问题的根源——工作不满意,而不是竭力控制员工表现不满的各种方式。

【提高满意度的手段】关注工作的内在部分,让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更有趣。仅仅具有高报酬不太可能创造令人满意的工作环境。创造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并不能成为优秀组织绩效的保障。

7、工作满意度是独特的美国概念吗?工作满意度是否因国家不同而不同?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情绪与心境

1、情绪和心境的异同点是什么?基本情绪和基本心境的维度是什么?

【情感】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包含情绪与心境两个部分。

【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直接指向某个人或物。

【心境】一种比情绪更弱而且经常(并不总是)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联系】情绪比心境来得更迅速。情绪是对人或对事的反应。心境并不指向任何人或事物。但是当你不关注产生感觉得事件或客体时,情绪就会转变为心境。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心境都会使你对某一事件的反应更加情绪化。

【情绪特点】情绪由具体事件引发,持续时间短,具有具体性和多样化等特点,常常伴随着面部表情,本质是行动导向的。

【心境特点】心境原因通常是宽泛的和不清晰的,持续时间更长,更具有一般性(主要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通常并无明显的表情显露出来,本质上具有认知性。

【基本情绪】快乐、惊奇、害怕、悲伤、愤怒、厌恶。

【基本心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情绪不是中性的。消极的情绪更可能转化为消极的心境。

【正向偏移】是指当处于零输入时(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对于多数人来说,心境是中度积极的。

2、情绪和心境是理性的吗?它们有什么功能?

(1)情绪对理性思考很重要。——盖奇的遭遇

(2)情绪会提供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周围世界的重要信息。

3、情绪和心境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1)人格: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固有的倾向,即比其他人更频繁地体验某些特定的心境或情绪。

【情感强度】是指体验情绪的强度。

(2)每周和每日的时间:每周之初最糟糕,后面几天最好;积极情感峰值会出现在清醒和入睡这段时间中间点。消极情感一天也不会波动。

(3)天气:虚假相关。

(4)压力:有压力的日常事件会带来消极心境;压力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

(5)社交活动:身体的、非正式的、美食的活动比久坐的、正式的活动更能促进积极心境。

(6)睡眠:睡眠少削弱了决策能力,使情绪难以控制。

(7)年龄:年龄大,消极情绪减少。

(8)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表达情感

4、什么是情感事件理论?它对理解情绪有什么贡献?

【情感事件理论】员工会对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产生情绪反应,进而,这些反应又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是对工作环境中事件的反应。工作环境包括有关工作的所有要素。这些环境或令人恼怒,或令人振奋,或二者兼有。这些工作事件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同时员工的人格和心境预先安排了他们对这些事件的反应程度(非常激烈还是不激烈)。最后情绪影响到很多工作绩效和满意度方面的变量。

启示:情绪对于我们了解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价值;员工和管理人员不能忽视情绪及其引发事件,即使它们看上去微不足道,因为它们会聚少成多。

5、什么是情绪智力?有哪些支持和反对它的重要观点?

【情绪智力】是一种个人能力,包括(1)具有自我意识,当自己体验到情绪的时候能够识别它们;(2)可以察觉他人的情绪;(3)可以管理情绪线索和信息。

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善于读取他人情绪的人更有效率。擅长识别和区分自己情感的学生能够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

情绪智力对工作业绩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成就者的典型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的支持意见】情绪智力的直觉吸引力,街头生存和社会智力很重要;情绪可以预测重要的指标,高情绪智力的人在工作之中会有不错的表现,情绪智力总体上与绩效中度相关;情绪智力有生物学基础,受基因和大脑皮层的影响。

【情绪智力的反对意见】情绪智力的概念过于模糊;情绪智力无法测量;情绪智力的有效性令人怀疑。

6、什么是情绪劳动?为什么它对理解组织行为很重要?

7、【情绪劳动】员工在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情绪劳动几乎涉及每一

项工作。

8、【情绪失调】当员工需要表现出来的情绪与他的真实情绪不同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失调。情绪

失调会导致员工的情绪衰竭和情绪倦怠。

9、【情绪感受】个体的实际情绪。

10、【情绪表达】那些组织要求员工表现的并被视为符合特定工作的情绪。它们并不是与生俱来

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产物。

11、【表层动作】隐藏我们内在情感,按照表达规则放弃情绪表达。它让员工更有压力。

12、【深层动作】按照表达规则调整内在真实情感

情绪劳动作为工作绩效的关键成分日益重要。

13、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人格与价值观

1、什么是人格?通常情况如何测量人格?决定人格的因素有哪些?

(1)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独特调节方式。它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2)人格测试有助于管理者确定谁最适合某份工作。人格测试分为自我报告和观察者评定测量法。自我报告是个人就一系列因素进行自我评估。作答人可能会撒谎或者进行自我印象管

理,且精确性会随着情境发生改变。观察者评定测量法由一位同事或另一位观察者来进行

评定。

(3)决定人格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而且普遍认为遗传的重要性超过环境。遗传是指那些由胚胎决定的因素。人们在可靠性上的得分伴随时间有增长的趋势。

(4)人格特质是指那些能够描述个体行为的持久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特点的一贯性越明显。

2、什么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它测量的是什么?

用于了解个体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中通常的感觉和活动是什么样子的。

人的心理可以通过四个维度来描述,即个体能量的流动方向:外倾(Extraversion, E)与内倾(Introversion, I)偏好; 个体获取信息的感知方式:领悟(Sensing, S)与直觉(Intuition, N)偏好; 个体处理信息的决策方式:思维(Thinking, T)与情感(Feeling, F)偏好;个体与周围世界的接触方式:判断(Judging, J)与感知(Perceiving, P)偏好。上述四个维度八个端点,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

3、大五人格特质是什么?

大五人格特质包含人格特质中的最重要的变量,是所有其他维度的基础。

外倾性: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责任心:对可靠性的测量;

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开放性:个体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4、大五人格特质如何预测工作行为?

(1)那些值得信赖、持之以恒、高成就取向、做事有条不紊、刻苦勤奋的个体在绝大多数工作中都可以取得很好的业绩;

(2)责任心较高,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水平也越高,也会带来较高的工作业绩;责任心高,具有更强的领导力,也更为长寿;责任心强的人创造性更差;

(3)情绪稳定性分数高,有更少的消极思想和情绪,更低的过度警觉,有更高的工作及生活满意度,更低的压力水平;

(4)外倾的人拥有更好的人际技能、更强的社会主导性、更多的情绪表达,因而具有更高的组

织绩效、更强的领导力和更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

(5)经验开放性分数高的人会有更强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可以更好地应对组织发生的变化;

(6)随和性高的人更受欢迎、更顺从、更遵守规则,他们往往拥有更高的组织绩效,更低水平的偏常行为。

5、与组织行为相关的其他人格特质有哪些?

(1)核心自我评价:个体所持有的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最基本评价,它是一种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认为自己是有效能和能力的,能够控制周围的环境,

它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是绩效的重要预测指标。

(2)马基雅维利主义:讲求实效,保持情感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高马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更多利益,更难被别人说服,更多说服别人。在这些方面成效显著:a)

面对面交往;b)情境中要求的规则和限制最少;c)对具体问题的情感投入与能否成功无

关。是否是好员工取决于工作特点。

(3)自恋是指一个人具有极度自我重要的感觉,希望获得更多称羡,有权利意识,并且自大。

它会导致自私、只顾索取、工作低效。

(4)自我监控:个体根据外部情景因素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高自我监控者在根据外界环境因素调整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他们对环境线索十分敏感,可以在不同情景采取不

同行为,能使公开的角色与私人的自我之间表现出极大差异。高自我监控者更关注别人的

行动,适应力更强,更容易成为领导者,但是组织忠诚不高。

(5)冒险性:接受或规避风险的倾向性。它对管理者做出决策时间以及做出决策所用的信息量都有影响。

(6)A型人格:争强好胜,总是体验到时间上的紧迫感。B型人格不会受到时间的压迫,可以不带罪恶感地放松。A型人格常常处于中高度的焦虑状态,他们的行为比B型人格更难以

预测。

(7)主动型人格:识别机会、具有主动性、采取行动并且坚持不懈,一直到出现有意义的变化。他们更容易成为组织变革的推动者。个人拥有主动型人格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6、什么是价值观?它们为什么重要?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的区别是什么?

(1)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个方面。内容是指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它有多重要。根据强度对一个人的价值观进行排序

就会产生价值系统(价值的层次性)。价值观是相对持久稳定的。

(2)价值观是了解员工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它也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知觉和判断。价值观从总体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3)罗克奇价值观调查区分了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终极价值观是指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是个体愿意用一生去实现的目标。工具价值观是个体更为偏好的行为模式或实现终极

价值观的手段。

7、价值观因代际不同吗?为什么?

8、个体-组织匹配

预测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度,降低组织的流动率。

9、人格-工作匹配

霍兰德——员工对工作满意度和流动意向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

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

10、价值观因文化不同吗?为什么?

霍夫斯塔德评估文化的构架

(1)权力距离

(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3)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

(4)不确定性规避

(5)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

人格特质是个体具有的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特征。个性的基本结构是由“大五”因素构成的,称为“大五”。近10年来,五因素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已被国内外众多心理学者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式。构成个性的大五因素分别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和神经质(Neuroticism)。

神经质是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反映了个人情绪的不稳定性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承受压力能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把自己置于充满消极情绪之中,且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差。

外向性表示人际互动的数量和密度,具有大胆果断、社交能力强等特征。这个维度将社会性的、主动的、有活力的人和沉默的、严肃的、腼腆的、安静的人区分开来。外向性得分高的具有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愿意通过沟通、寻求他人支持等措施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挫折,使自身的职业需求及价值观和组织之间实现更好的匹配。

具有经验开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有丰富的想象力,富有创造性,乐于接受新观点,寻找新思路。它将有创造性的、聪明的、开放的个体与简单的、肤浅的、不聪明的个体区分开来。

随和性是一种描述人们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的亲社会特质,宜人性得分高的个体往往拥有更贴心、满意、安全的人际关系。同时,具有宜人性的个体热情、善于合作、值得信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而宜人性得分低的人表现出敌对的、愤世嫉俗的、爱摆布人的、复仇心重的、无情的特征。宜人性得分高的个体往往是利他主义者,对他人的需求敏感。

责任性把有组织的、负责任的、谨慎的个体和轻率的、不负责任的、马虎的个体作比较。这种特质一般和高工作绩效相联系。尽责性得分高的个体成就动机强、有责任感,工作认真、投入,愿意通过努力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绩效,因此可以得到组织的支持和领导的重视,获得更多的加薪和晋升机会。

Judge等在1997年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CS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个体所持有的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最基本评价,它是一种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潜意识地影响个体对自己、外在世界和他人的评价和估计。也就是说,即使人们在行为过程中并不能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个体可以通过事后的内省而以自我报告的形式提出来。

当员工具有较高的核心自我评价时,除了会表现出较高的生活工作满意感外,还会增进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动机、较高的工作绩效和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有研究指出:核心自我评价同工作结果变量存在直接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知觉与个体决策

1、什么是知觉?哪些因素会影响知觉?

(1)知觉是个体为了给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但是一个人所感知的东西可能和客观现实差异很大。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现

实本身为基础的。

(2)影响知觉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为知觉者、知觉目标或对象、知觉情境。

当个体看到一个目标物并试图自己看到的东西进行解释的时候,这种解释会受到知觉者个

人特点的影响。影响知觉的个人因素包括态度、人格、动机、兴趣、经验和期望。

知觉目标的特点也会影响知觉内容。由于我们并不是孤立地看待目标,因此目标与背景的

关系也会影响知觉。而且,我们倾向于把密切联系和相似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看待。

背景也很重要。感知客体的时间、地点、工作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知觉。2、什么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它们在解释组织行为方面有什么意义?

(1)归因理论试图解释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把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

当我们观察一个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引起的。这种判断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a)区别性;b)一致性;c)一贯性。

(2)内因导致的行为是指那些个体认为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行为;

外因导致的行为是指那些个体因为情境因素而被迫采取的行为;

区别性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高外低内)。

一致性是指每个人面对相似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高外低内)。

一贯性是指不论何时同一个人都会表现出相同的行为(高内低外)。

(3)基本归因错误是指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自我服务偏见是指个体和组织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3、人们在判断他人的时候走的捷径有哪些?

(1)选择性知觉:我们不能接受自己所见到的所有内容,而只能接受某些刺激。任何人、物和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人们对它知觉的可能性。我们对于事物的兴趣显著地影响到我们

对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在环境中,参与者所感知的方面与他所承担的活动和目标有着明显

的联系。一个群体对于组织活动的知觉会有选择性地与他们所代表的既定利益保持一致。

我们接受信息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主动选择的。

(2)晕轮效应:当我们以个体的某一特征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时,我们就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我们的整体观点影响我们的某一特定观点。

(3)对比效应: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4)刻板印象:基于对某个人所在团体的知觉判断某个人。刻板印象可能根深蒂固并且影响重大决定。刻板印象十分普遍并且通常是有用的,但是事实上当运用到具体的个人或情境中

的时候,它们可能没有一点真实性。

4、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运用是什么?

(1)招聘面试,面试官常常做出不正确的知觉判断。基于第一眼,我们在0.1秒内就形成了对别人的印象。面试开始四五分钟后,大多数的面试官的决策几乎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面

试中早期出现的信息占据很大的权重。

(2)绩效期望,人们试图证实自己对现实知觉,即使这些知觉是错误的。自我实现预言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示他人的期望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这一事实。自我实现语言会影响到学生、员

工和军人的绩效。

(3)绩效评估,员工的绩效评估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知觉过程的。它的工作很多方面是以主观方式进行的。但是,主观方式进行往往会出现选择性知觉、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错误。

5、知觉和决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组织中的个体都要做出决策,要在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

(2)组织中个体做出决策的方式及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知觉的影响。

(3)决策是针对问题做出的回应。但是,大多数问题并不是明显贴上“问题”的标签呈现在我们面前。任何一项决策都要针对信息进行解释与评估。决策者的认知将对哪些资料与决策是

否有关进行加工和解释。选择备选方案以及评估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都要受到知觉(知觉

过程)的影响。

(4)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知觉失真常常存在,这会使我们的分析和结论带有偏见。

6、什么是理性决策模型?它和有限理性模型和直觉模型有什么不同?

(1)最优决策者是理性的。他可以在具体的限定条件下做出稳定的、价值最大化的选择。理性决策者拥有完全的信息,能够以一种无偏见的方式识别所有相关方案并选择最高效用的方

案。

人们常常满足于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或者是合理的方案,而不是最优的方案。大多数

决策是一个判断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规范的模型进行界定的过程。

(2)有限理性是指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让人们不能吸收并理解最优决策所必需的所有的信息。人们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也就是说,他们寻求的是那种符合要求和充分的解决方

法,而不一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我们建立简化的模型,从问题中抽取重要的特点,而不

是抓住问题的所有复杂方面。然后,我们在简化模型中做出理性行为。

(3)直觉决策是指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的过程。它在有意识的思维之外发生;依赖于整体联系或者说不同信息片段之间的联系;很快;受情感控制,通常有情感投入。

直觉不是理性的,但是不一定是错误的,与理性分析是相辅相成的。某些情况下,我们利

用直觉进行决策会提升决策的质量。应当用相关的证据以及良好的判断力补充直觉决策。

7、常见的决策偏见和错误有哪些?

(1)过度自信的偏见:指个体对未来事件的信念特征,过度自信这种状态是由外部环境影响和(或)个体内在性格共同决定的。与过度自信相比,自恋是一种更加基础的、更加根深蒂

固的个性特质,较少受外部外境的影响。公司好的业绩可能会导致CEO产生过度自信的

心理而业绩不好时过度自信受到抑制,但对自恋的CEO而言,无论过去是成功或是失

败,他都会努力塑造自身的优越性。其次,自恋既包含认知的因素,也包括动机的因素,

而过度自信并不包含自恋人格的动机方面的特征—对权利的向往、自我崇拜、持续渴求他

人的肯定与喝彩。过度自信反映的是个体对未来事件的一般性态度,即,既对自己的能力

有信心,也对他人的能力有信心,而自恋的个体专注于如何推进自己的事务,较少关心别

人。

那些智力和人际能力最弱的人最有可能高估自己的绩效和能力。因此,管理人员和雇员的

知识越丰富,产生过度自信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人们越乐观,项目越不成功。组织在自己

的专业领域之外进行工作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过度自信的倾向。

(2)刻板印象是“由人们对于某些社会群组的知识、观念和期望所构成的认知结构”,在心理学中是“对群体成员典型特性所持的信念”。人们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可能同时存在积极和

消极的特质。积极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类群体形成的比较积极的观点和认知。

(3)锚定偏见:把信息固定在初始阶段。一旦固定,我们就无法对接下来的信息做出全面的判断。我们的大脑给予最先接受到的信息过多的关注。锚被专业人士广为使用。只要有谈判

就会有锚定。只要有人说出一个数字,你就无法略过。锚设置得越精准,调整幅度越小。

(4)验证偏见:理性决策假定我们会客观地收集信息。实际上,我们是有选择地收集信息。验证偏见是指,我们寻找能够证实过去的选择性信息,忽视与我们的判断相违背的信息。我

们接受那些具有表面价值的能够证实我们先前观点的信息,而对那些对我们的观点形成威

胁的信息或者是批判持怀疑态度。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偏重于支持我们已有的观点。我们过

多地关注支持性信息,忽视相反的信息。

(5)易获性偏见:人们倾向基于容易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我们更有可能高估那些发生可能性不大的事件。

(6)承诺升级:人们固守着某项决策,尽管有明显的错误表明这项决策是错误的。当个体感到自己要对失败负责的时候,就会对这一失败活动增加投入。仔细收集和思考决策模型相关

信息的人比花费较少的时间进行决策的人更容易犯此错误。

(7)随机错误: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预测随机事件的结果。我们把想象的模式变成迷信。

(8)风险厌恶:偏好确定性而延误有风险的结果。当存在大量不确定的因素的时候,人们不愿意进行承诺升级,风险厌恶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当试图阻止一个消极的结果时,人们宁愿

冒险。人们试图掩盖不道德的行为而不愿意承认错误。压力情景可能引起更为强烈的奉献

偏好。对于积极的结果,处于压力下的人厌恶风险;对于消极的结果,处于压力下的人偏

好风险。

(9)后视偏见:当结果已知的时候,倾向于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后视偏见降低了我们从过去学习的能力,让我们认为自己是很好的预测者并且错误地感到自信。

8、个体差异、组织限制和文化对决策的影响是什么?

(1)人格

具体的责任感会影响承诺的升级。追求成功的人最有可能使承诺升级,工作投入的人这种

可能性比较低。追求成功的人更容易受到后视偏见的影响。高自尊的人更有可能利用自我

服务偏见来保护自己维持自尊的动机。

(2)性别

女性比男性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更有可能在决策之前反复分析,在

决策之后反复修改。

(3)智力

智力水平高的人可以快速处理信息、准确解决问题和更迅速地进行学习。聪明的人并不会

拜托锚定偏见、过度自信和承诺升级的困扰。

(4)绩效评估

管理者做出决策会受到评估他们的标准的影响。

(5)奖励体系

通过个人的收入状况向他们表明,什么样的选择是有利的。

(6)正式规则

规章制度保证了员工行为的标准化,但是限制了决策者的选择权。

(7)系统强加的时间限制

时间限制使决策者拥有时间压力,令他们很难收集到自己需要的所有信息。

(8)传统惯例

过去的决策影响当前的决策。

9、不道德的决策是受到更多受到决策者个体的影响还是受到决策者所在工作环境的影响?

(1)功利主义:决策完全以结果或结局为基础,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产生最大效益。它忽视了个体的人权。

(2)决策者的行为符合《人权法案》中对基本的自由和权利的规定,意味着尊重和保护个体的基本权利。它保护了告密者。它创设的过度受法律约束的工作环境妨碍了生产率和工作效

率。

(3)注重公正的标准要求个体公正无偏地执行规则,平等分配企业的效益和损失。

10、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的三要素模型是什么?

(1)产生新颖而有用的想法的能力。它使决策者更全面地评定和理解问题,包括看到其他人没有看到的问题。

(2)聪明而经验开放性高的人更具有创造力。而且,他们独立、自信、敢于冒险、内控型、能够承受不确定性、坚持不懈。接触多种文化也可以提升创造力。

(3)三要素是指:专业知识(基础)、创造性思维技能(与创造力有关的人格特点、运用对比的技能、从不同角度看待熟悉事物的才能)和内在的任务动机(愿意投入到某种工作的渴望)。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基本动机的概念

动机水平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对于同一个体来说因时而异。

1、定义动机。它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1)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

(2)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

(3)方向:代表努力的质量,那些指向组织目标并且与组织目标始终一致的努力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4)持续性:个体的努力能维持多长时间。受到刺激的个体可以长时间从事某项任务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2、有哪些早期的动机理论?它们获得了多大程度的研究支持?

(1)亚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设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五种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社会(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内部尊重、外部尊重),自我实现(使个体成为他可以成为

的人的内驱力)。生理和安全为较低级的需求,其他的为较高级的需求。较高级的需求是个

体内在满足,较低的需求是个体的外在满足。

该理论缺乏实证检验。

(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支持X理论的管理者认为员工生来不喜欢工作,必须指导甚至是强迫他们工作。支持Y理论的管理者假设员工视员工工作如同休息、

娱乐那样自然,因此人们都能学会承担责任,甚至是主动寻求责任(较高级的需求主导员

工的行为)。

该理论缺乏实证检验。

(3)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个人与其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而且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工作成功与否。内部因素例如进步、认可、职责和成就都与工作满

意度有关;外部因素例如工资政策、监管、收入、人际关系都与工作不满意有关。

激励因素:满意的对立是没有满意;保健因素:不满意的对立是没有不满意。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独立而且截然不同的。

保健因素是指存在的情况下没有不满意,但是不存在就会产生不满意的因素。例如管理质

量、薪酬水平、公司政策、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工作稳定性等。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比如晋升机会、认可、个人成长、职责和成

就。

没有获得理论支持,而且招致很多批判。

(4)戴维·麦克莱兰——需求理论——关注三种需求:成就、权力和归属。(最具说服力,尤其是关于成就和生产率的关系)

成就需求(nAch):追求卓越、达到标准、争取成功的内驱力;权力需求(nPow):使他人以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 I 导论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它们做决策,分配资源,知道别人的行为已达到工作的目标 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工作,已达到一系列 目标 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管理角色:人际的角色、信息的角色、决策的角色 5、管理技能: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骑着重要作用(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7、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遗迹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 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8、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做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系统研究可以代替直觉或 本能的感觉 9、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改善质量与生产率(全面质量管理TQM)、改善人际技能、管理劳动力多元化:(组 织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授权:(管理者分类教练、导师、发起人、支持者)、革新与变革处理临时性、员工忠诚性减弱、改善道德行为:(道德困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行动) 10、权变的观点:几乎没有简单的和万能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为 11、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概览(对抽象现实的概括,对某些真是就是贱的简化特征)、因变量【生产率(效 果和效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群体,组织) 第2章:回应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1、多元化的普遍性(国内、国际) 2、地球村:(跨国公司、区域合作协定) 3、民族文化:某一具体国家所特有的主要价值观和实践活动 4、狭隘主义:单纯以自己的眼光和观点看世界。 种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优于其他文化 5、评估国家之间的差异: 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构架:6个维度: (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空间概念) 霍夫斯塔德的构架:4个维度: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松散和紧密的社会结构 权力距离: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公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不确定性规避:对风险的态度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物质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文化冲击: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不适应性和情绪波动 文化冲击周期(U型曲线模式) 7、组织内部:人人相同承认异同求同存异 8、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灵活的工作安排,托儿与托老福利、多元化培训 II 个体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1、传记特点(人口统计学因素)(从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能够直接获得的因素)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 2、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组织行为学笔记

Part 1组织行为学导论 管理者:通过别人的活动来完成目标。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2个及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或一系列目标。 管理活动时间分配Allocation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by Time 沟通:44% Communication 成功与有效经理人的区别Successful managers VS Effective managers 成功经理人:在组织中促进速度快 有效经理人:绩效的数量质量、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 结论:(1)经理的管理活动应有所侧重 (2)“促进是基于业绩”的观点不成立 (3)人际能力对于经理人来说尤其重要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Responding to Globalization (1)增长的国外业务Increased foreign assignments (2)与不同文化的员工一起工作Work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3)监测工作的移动Overseeing movement of jobs to countries with low-cost labor 员工多元化Workforce Diversity 定义:组织的构成越来越多样化,组织包含了多样的不同的团体。 (例子:组织构成的多样化——员工的国籍、性别、种族等) 全球化→不同国家的人员差异 员工多元化→同一国家的人员差异 发展变量The Dependent Variables——4个行为变量,1个态度变量,共5个 生产率Productivity 定义:一种对绩效测度的变量,包括对效果和效率两方面的关注。 效果:对目标的实现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缺勤率Absenteeism 定义:没有被报告来上班。 (在严格的流水线生产中,旷工会导致生产设施的完全关闭。) 流动率Turnover 定义:员工自愿或非自愿性的永久性离开组织。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定义:不在员工正式工作要求范围内的一种随意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的运行功能。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定义:员工对其工作的一个总体态度,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Part 2 个体行为 员工招聘(Recruiting)重要原则★★★——唯才是举,即注重应聘者的才能Ability 员工配置(Staffing)重要原则★——知人善任,即人岗匹配,工作要求与工作能力相匹配The Ability-Job Fit(若人岗不匹配,则组织效率低下、满意度下降) 员工培训(Training)——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智力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y 如何统一人力资源部门与用人部门的人员配置标准? 人事部门:兴趣、态度、个性 用人部门:素质、能力(*学习能力较为重要)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版复习课程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版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版 组织行为学:P2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霍夫斯蒂德的五种文化维度:P13—15 1、五种文化维度 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义;长期取向 2、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对领导方式的影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 2)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 3、文化冲突的不良后果 个性的内涵:P25 个性就是人的一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大五模型: 外向性: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 责任心:对信誉的测量 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的开放性: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组织情境中的个性:P29 (不考名词解释) 1、控制点是指个体相信他们能够控制影响他们行为的程度 内控型: 适于复杂的环境和工作

特点:与工作满意度、离职率的关系 外控型: 适于结构分明、有严格指示的工作 特点:与工作满意度、离职率的关系 2、马基雅维里主义(高:喜欢独立行动,很合适可以变通,不受感情影响,重视后果,以退为进,较强支配欲,与人保持情感距离,更能做出存在道德疑问的行为) 1)特点: 2)他们在三个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当他们与别人面对面直接交流时, 当情境要求的规则和限制最少时, 情绪卷入与获得成功无关时. 3)高M是否是好员工? 取决于工作中的种类和在评估绩效时是否需要从道德角度考虑,在需要讨价还价技巧(比如商业谈判)或者能产生巨大赢利(如代理销售)的工作中,高M表现出很强的能力。 3、自我监控: 含义是一个人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特点高:对外界的暗示十分敏感,想根据具体情境调整自己的行为,隐藏真实的自我,见风使舵,善于爱组织中搞政治低:保持一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表达真实的立场和态度 4、冒险倾向 5、A型、B型人格 个性与民族文化 控制点 A型人格 启示: 1、每个人的个性或天赋都不一样,且持久不变。因此我们首先应该选对人;其次,我们应该通过规定结果来进行绩效管理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简介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推荐] Tag:组织罗宾斯 行为学派 (美)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 我们已经表明了人际技能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这本书,还是本书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都没有用人际技能这个概念,广泛地用来描述这个学科的术语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一、个体行为的基础 传记特点。对管理者来说传记特点非常易于得到。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的人事档案中都有这些资料。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年龄似乎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能力。能力通过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如果管理者希望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匹配,该如何来做呢? 第一,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群体中,改变所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新员工中,也可应用于现任的在职者中。对于后者,还可以采取培训方式,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人格。对人格文献的考察为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了总体的指导方针,以此为根据可以提高聘用、调职和晋升决策的有效性。由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限制了他的行为,它为我们提供了预测行为的框架。比如,在社会情境中,害羞、内向、不自然的个体可能不适于做推销人员;一个具有服从、循规蹈矩人格特点的人可能在广告策划方面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2015年本科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整理(汇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本科 《组织行为学》 考 试 重 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是指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另— 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 2.需要:就是人对实物的欲望和要求 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 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 事物的观念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 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6.情绪情感:人有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 度的一种反映,称为情绪情感。 7.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相一致的行 为,也称随大流行为 8.人际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 9.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的总和。 10.群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11.领导: 是关于影响别人来完成某项目标所发生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的过程。 12.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 地位、权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 13.群体规范:又叫群体常模,是影响和约束群体及其成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群体意识中的一种,是一种思想观念,具有强迫其成员接受的规定形式。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气质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由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来承担不同的工作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具有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那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而具有黏液质和抑郁症的人则较适合从事较持久细致的工作。因此,在组织管理工作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利用和扩大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一面,抵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对人的激励,为什么要以正强化为主,奖惩结合? 正强化对于影响行为来说是最省力和有效的工具,因为它促进了员工有效行为的发生。因此,在管理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表扬为主。正强化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精神受到鼓舞,优点和长处能够得到肯定和强化,并能产生较强的驱动力。但是,有时候负强化也能起到正强化起不到的作用。 3.循环交替地应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什么意义? 由于目标导向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那么要想把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地方法就是循环交替地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途径”理论是( )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莫顿 2.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C、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一个人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不灵活,情绪受抑制,行为的内倾向明显,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 第一印象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5、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A 冷漠 B 理解 C 思维 D 意向 6.管理者能直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下属人员的人数或者部门数,称为:()。 A. 管理幅度; B. 管理层次; C. 管理能力; D. 权力距离。

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 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8. 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D、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10.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赢得了你的尊重,在一些事情上你会服从他的判断,说明他具有()。 A、强制权力 B、奖赏权力 C、法定权力 D、专家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2 0分) 1、人的价值观体系来源有() A、遗传 B、民族文化 C、家庭教育 D、社会舆论 E、大众传播 2、权力的来源有() A、职位权B、专长权C、分权D、模范权E、集权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作风分为()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 名词解释:(重点)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组织三者之间相互作 用的学科。 组织:有着指导目标并被精心构建的社会实体。 群体:一些拥有共同目的的并经常相互作用的人。 个体: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简答题:(重点)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现场研究法(观察法):运用感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 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 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 (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双向沟通、增强情感交流、相互了解、信息明确 缺点:无法明确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形成信息失真(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调查。 五等分法:最支持支持中立反对最反对 +2 +1 0 -1 -2 优点:应用范围广 缺点:避免随意性 (4)实验法和心理测验法:运用标准的测量表,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现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 测试分析。 优点:方法科学、严谨、有一定准确性 缺点:复杂、繁琐、难以大面积推广 (5)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 (重点)2、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 管理好自己:更好的清楚自己的愿景,了解自身的特点,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让组织中的每一个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热情而有 创造性的工作,为组织效力。 管理好别人: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的认识,更好的了解他人的需要和行为取向,掌握更好的与人合作、激励他人、与人沟通、处理冲突和领 导他人的能力,使整个组织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管理好组织:通过深入了解由人组成的组织系统的本质,掌握必要的组织设计和分析理论,方法和工具,从而正确的构建合理组织系统,使其既能 达成现有的目标,保持内部和谐和相对稳定性,又能不断学习和创 新,使整个组织系统保持健康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复习摘要

Chapter1 导论 一、什么是组织? 条件:人、目标、分工和协调 二、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绩组织效。 研究目的:描述、预测、解释、控制 三、组织行为学的性质 四、学习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五、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变量 生产率(效率和效果)、流动率、缺勤率(永久离开某一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场所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性为)、组织公民行为(OCB) 六、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 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七、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回应经济压力回应经济全球化改善客户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与变革应对临时性 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八、权变的组织行为模型 Chapter 2 组织的多元化 1、多元化的分层: 人口统计因素——表面层次的多元化 人格、价值观……——深层次的多元化 2、歧视(歧视性的政策或做法、性骚扰、恐吓、嘲弄和侮辱、排斥、非礼) 3、人口统计特征(考虑各特征对离职率、缺勤率、生产率、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年龄、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任职时间、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地域背景、婚姻状况、是否育有子女 4、能力——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

智力能力:从事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工作,与工作满意度零相关 also:社会智力、文化智力、情绪智力 智力能力与体质能力的对比 5、多元化的管理策略 吸引、选择、开发、留住多元化员工 群体中的多元化 有效的多元化项目 6、小结及对管理者的意义: 个人特征:制定管理决策时不应考虑员工的这些个人特征,他们是潜在的偏见来源。 能力:直接影响员工的绩效水平;管理者需要在员工选拔、晋升和换岗等方面强调能力因素;使得任职者的能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 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管理必须是所有组织成员的永久性承诺 8、新生代就业群体:Y世代 CHAPTER3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1、态度 概念:关于物体、人物和时间的评价性描述 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密切相关 态度不总是决定行为——认知失调 2、态度的类型 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心理授权) 工作参与 组织承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感知到的组织支持 员工敬业度——个体对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和工作的热情 3、工作满意度 测量——单一整体评估法和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薪酬、核心自我评价 工作满意度的应对方式——退出、建议、忠诚、怠工(建设性/破坏性,积极性/消极性)后果: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顾客满意度、缺勤率、离职率、工作场所的偏常行为工作满意度在全球化层面的意义:西方文化中的员工比东方。。。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管理者:关心员工的态度、关注工作的内在部分;创造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具有心理挑

组织行为学整理版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概念)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雨果·芒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思想(P2) 他的目标在于去发现: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只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3、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3、霍桑实验的发现(P3) 梅奥的霍桑实验(1927~1932)总结出人群关系理论为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照明度实验: 工人分为两个小组: 一组在不同的照明度下工作,称为实验组; 另一组仍然在不变的照明条件下工作,称为控制组。 实验发现: 只增加实验组的照明度,但两个小组都增加了产量; 随即减弱照明度时;两组的产量仍然继续上升 分析:工人对于受到研究者愈来愈多的关心而很感高兴,产生一种积极参与实验计划的愿望,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促成了产量的提高。(改变照明度,改变休息时间,缩短工作日和变换有鼓励性的工资制度,似乎都不能解释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上述试验小组所出现的现象,基本上是由于受人“注意了”而引起的,这些现象通称为“霍桑效应”) 4、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P6) 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5、组织行为学一般模型(P13) 书上: 组织行为学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1、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性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层面: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利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组织层面:主要研究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第14版-最新)重点内容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14版-最新)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 前言 1、本份资料整理的是《组织行为学(第14版)》每一章节的部分重点内容,并不全面,仅 供参考; 2、全部内容皆由作者根据课本一字一句敲打出来,非网上搜寻资料。如有错漏之处,欢迎 指出及补充~~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 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技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识别并对比三种基本的管理角色。 答: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管理者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分别是代表个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管理者要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多学科交叉性 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A. 理性的经济人 3.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B.社会人 4.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第一层次是(),这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和出发点。A.个体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气质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本我 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 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晕轮效应 8.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A.自我 9.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C.超我 10.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A. 多血质 11.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B. 胆汁质 12.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C. 粘液质 13.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D. 抑郁质 1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A. 性格 15.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A.知觉防御 16.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C.首因效应 17.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D.定型效应 18.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A.价值观 19.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B.态度 20.如果我们在知觉活动中,只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个人比较突出的特征,并用这个特征代表其整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就是()C.晕轮效应 21.()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C.工作满意度 22.霍桑实验的资料使梅约得出了与以前不同的对人性的认识,即提出了关于()的假设。B.社会人 2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4.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减少自己的投入 25.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惩罚 26.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C. 自然消退 2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8.经常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9.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是积极性的本源。A. 需要 3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正式群体 3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 32.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B.异质群体 3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是()。A.冲突 34.当与双方利益都有重大关系时.当你的目标是向他人学习时.需要集思广益时.需要依赖他人时.出于感情关系的考虑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B.开诚合作 36.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 )。B.角色 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3.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4.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5.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B.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 6.人的行为特征有: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组织行为学》笔记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 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泰罗(美): 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 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完整版)斯蒂芬_P_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内的员工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非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行为者,但是也并非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无法预测。 1、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方面?理解人们的行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决定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 (3)工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人。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小的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联系在一起。 (7)创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角色和技能方面,管理者能做什么? 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的共同目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 括:指导和协调员工工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 色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 来的; 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 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技 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例如:识别问题、找出 解决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并评估、确定最佳的方案、将新观念和现有程序整合在一起以及对工作 进行创新的能力。 3、【有效的管理活动与成功的管理活动卢森斯】传统的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交网络是管理 者的四类活动 (11)成功的管理者社交网络用时最多而人力资源管理用时最少; (12)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最多但是社交网络用时最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