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防范

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防范
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防范

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本文从供应链内生风险与外生风险两方面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供应链;风险;防范

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说:“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有构建良好的供应链体系并正常运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市场获取利润。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频频发生供应链危机事件。

1993年,日本知名半导体原料供货商-住友化工工厂发生爆炸,严重威胁全球半导体供货;2000年3月美国新墨西哥州飞利浦公司第22号芯片厂的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灾,飞利浦公司需要几星期才能使工厂恢复生产。 这家工厂是爱立信供应链中的一环,为爱立信公司提供多种重要的零件芯片。这场火灾可能导致爱立信失了4亿美元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也由一年前的12%降至现在的9%。2005年3月,“苏丹红一号”事件对肯德基的影响是巨大的,供应链危机向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由此可知产业的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因此,供应链风险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供应链风险分析

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与可能性。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主要有内生风险与外来风险。

1.1 内生风险。(1)单一供应商风险。有的企业为了节省供应链管理成本,采用单一供应源,这样就加大了供应链风险。比如,由于供应商的因意外原因导致供货中断,将使整个链条发生崩溃。(2)信息风险。信息风险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或不完全,对组织实现其商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杂时,信息传递延迟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准确的可能性会增加,使整个供应链陷入困境。(3)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供应链要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实现即时化生产和柔性化制造,离不开高效运作的物流系统。由于物流系统的落后,可能导致整条供应链无法正常运作。(4)企业文化差异的风险。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

供应链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论文 题目:供应链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作者: 学号: 班级: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 评阅教师: 日

论文中文摘要 论文外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

2 供应链风险概述 (1) 2.1 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发展 (1) 2.2 供应链风险的含义 (2) 3 供应链风险的形成因素 (2) 3.1 供应链风险内部因素 (2) 3.2 供应链风险外部因素 (4) 4 供应链风险的特点及其识别 (5) 4.1 供应链风险的特点 (5) 4.2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6) 5 供应链风险的类型 (7) 6 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对策 (7) 6.1 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微观对策 (7) 6.2 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宏观对策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1 绪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信息网络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基于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系紧密,供应链越来越朝向全球供应链发展,风险对供应链的破坏程度比对单个企业的要严重得多,一个微小的风险很可能带给供应链巨大的打击,甚至完全破坏一条供应链,使之不复存在。供应链风险日益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障碍,对企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危害,严重制约供应链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供应链风险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研究供应链风险可降低供应链价值分配的变动程度,增加供应链价值,具体地,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减弱和克服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而从降低供应链系统内的交易成本、降低供应链中断预期成本、留住顾客等方面增进供应链的价值,对构建高效快速的供应链将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供应链风险概述 2.1 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发展 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风险是很难界定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是从研究供应风险开始的,Mithchell (1995)认为供应市场的特征(如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市场利率的变化等)影响供应而带来风险;Zsidisin(1999)将供应风险定义为“供应的不及时而导致货物和服务质量的降低”;Harland(2001)认为供应风险是指“供应对资源的流入产生负的影响以致公司不能运作,也称投入风险”;另有一部分文献通过对实际发生的意外事件带给供应链的影响,对供应链风险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指出人们应该重视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如Mark David和JAYASHANKARM.SWAMINATHAN对2002年我国的非典事件进行了讨论,并指出由于不可预料的意外事件,世界上任何一种技术和预测方法都不能阻止供应中断的发生,因此惊醒我们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链;Zsidisin,G.A(2003)对供应链风险概念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供应链的供应风险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供应风险存在于任何制造企业中,并提出了下列关键的供应风险:供应商经营风险、供应商的生产力约束风险、质量风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评述,指出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供应链绩效评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没有明确界定等问题,井对今后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 当前企业的外部环境正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席卷全球,客户的需求不断增长,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市场变化呈现不确定性。为了增强竞争,迫使企业和上游、下游合作者(如供应商、客户、物流公司等)更加重视相互间的协调,共同为最终用户创造新价值,这就使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化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就必须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估,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为了评价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供应链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可以将这些评价体系划分为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和Beamon提出的ROF(资源、输出及柔性,Resourc-es,Output,Flexibility)体系三大类。 1.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ee—modd简称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的进行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rit简称SEM)成为可能。 Bullinger等人用SCOR框架对供应链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绩效评价。高萍等人运用SCOR模型从供应链的可靠性、响应能力、灵活性、成本以及资产五个方面衡量和测评供应链绩效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何忠伟等人选择SCOR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作为基准分析的基础,对供应链流程进行绩效评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简称CSCC)于2003年10月颁发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l.0)构成方案》17),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45个3级指标,也与SCOR相似。 2.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 RobertS.Kaphn等人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xd简称BSC)评价体系。BS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系而且是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集评价、管理、沟通于一体,即通过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超前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结合起来,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该体系分别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过程角度、学习和创新角度建立评价体系。其中,财务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供应链的改善做出贡献;顾客角度指标显示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内部过程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内部效率;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李勇刚 14号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0101班) 摘要: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恶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需求多元消费群苛刻而且不稳定,产品生命周期短,需求多样化的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商业环境。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只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导致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和协同。 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在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当然包括企业中的一个内部物流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过程。) 供应链管理要求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协调位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时延向最终用户交付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然而供应链管理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即管理的主体并不能控制供应链上所有的资源,然而整个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供应链上的企业毕竟是一个个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其各自的经营战略,目标市场,技术水平,运作水平以及各自的企业文化等,甚至存在一个企业同属多个相互竞争的供应链的情形,所有这一切都会增加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的产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 1.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1.1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对

分析的方向: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及应对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202 姓名:王健 学号:12111408042 所在院系:商学院

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4)、四是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5),经济波动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的上升。另外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海关堵塞,停水停电等等,大的如政治因素、战争等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性,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引入时间因素后,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不可充分地、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和预见。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造成不能按时供应的原因很多,如运输问题,供应商自身的货源问题等等都会造成其在承诺的提前期内无法交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出现在供应链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 2).来自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设备的故障,关键人员的临时短缺以及受供应链环节影响造成的缺货停工。困难还在于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处于不同的水平上,有时还相差很大。 3).来自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充分的供给导致需求的多元化,消费群体的不稳定。客户有了很多的选择,很容易就从一个产品转向别的产品,供应链复杂的协调运作依靠完善的计划控制,而计划的编制来源于对需求的预测。需求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就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混乱。 供应链风险的两种表现形式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 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此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运营环节多,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在规范中发展。为了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而且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点,以提出控制措施,确保该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管理。 3、职责 事业部各中心依据本制度履行相关职能 4、供应链金融的制度及业务流程 4.1、营销中心负责对符合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标准的客户进行收集。客户须满足以下条件 4.2、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须满足已经支付货款(与本次融资资金使用计划)的30%

4.3、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选择的行业标准:国家鼓励的新兴战略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其它在传统行业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 5、融资申请表初审 5.1、营销中心部对融资方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加盖公司公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明确的审查意见。 5.2、风控中心根据营销中心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审查意见及客户各项资料进行审查,严格审查融资客户的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5.3、事业部负总裁对风控中心审核经过的客户相关资料及审核意见或意见进行审批是否同意进行进行尽职调查。同时,由事业部秘书向董事长报备经过事业部总裁审批的客户融资申请事项(无论审批是否经过均报备)。 5.4、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6、尽职调查 6.1、尽职调查以营销中心为主导,营销中心对事业部总裁审批同意经过尽职调查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范围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内容,尽职调查内容详见附件1—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6.2、风控中心根据事业部总裁指示是否进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

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指标 我们将这些指标分成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和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三类。 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和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包括: 1.准时交货率 是指下游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链运行的要求;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2.成本利润率 这是指单位产品净利润占单位产品总成本的百分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价格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变的量。按成本加成定价的基本思想,产品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此产品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供应商在市场价格水平下能获得较大利润,其合作积极性必然增强,必然对企业的有关设施和/或设备进行投资和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3.产品质量合格率 这是指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则产品质量合格率就越低,说明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供应商必须承担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或报废的损失,这样就增加了供应商的总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润率。因此,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与产品成本利润率指标密切相关。同样,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也与准时交货率密切相关,因为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就会使得产品的返修工作量加大,必然会延长产品的交货期,使得准时交货率降低。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

指标包括: 1.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与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产销率指标又可分成如下三个具体的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反映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 (2)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反映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 (3)供应链产销率,反映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 该指标除了反映产品生产和销售量的比率外,还反映了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l,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产销率指标中所用的时间单位越小(比如:天),说明供应链管理水平越高。 2.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供应链总体库存水平,其值越大,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库存费用越高。反之,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库存费用越低。 3.产需率指标 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其上层节点企业(或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具体分为如下2个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产需率。该指标反映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下层节点企业准时交货率低或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2)供应链核心企业产需率。该指标反映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大于或等于1,说明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较强,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小于1,则说明供应链生产能力不足,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或节拍指标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对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 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分析的方向: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及应对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202 姓名:王健 学号: 所在院系:商学院

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4)、四是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5),经济波动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的上升。另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与防范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确定一个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其他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对整条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严格的评估,以企业交易行为所产生的未来确定收益为直接还款来源,打通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及制成品,到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结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对核心企业以及链条上多个参与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多种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将供应链上相互关联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将核心企业的较高信用等级部分转移至信用等级较低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满足供应链上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融资困难和供应链产业失衡的问题,降低了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供应链融资可以将银行信用有效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过程之中,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 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产业的竞争能力。 二、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对于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企业提供了很大的融资支持,但是在整个供应链融 资流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风险,需要引起金融机构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具体来说,供应链 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真实性风险。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融资体系中的资金提供方,需关注整个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时不再仅仅针对借款主体的自身情况进行,而是需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整个链条进行评估,将整个交易流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估风险。因此,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十分重要,也是供应链条能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金融机构给供应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是交易合同真实可靠,如果交易合同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那么金融机构就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2)法律风险。供应链融资在我国开展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融资模式,整个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到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物流公司等多个参与者,随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也将不断出现新的业务品种,同其他传统金融产品相比较规范化约束水平较低。在供应链融资过程的多个环节都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之前没遇到过的法律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需要实践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课后测试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 1.课程学习 2.课程评估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属于风险管理的四阶段?(10 分)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应对 ?D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D 2、以下哪个不属于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方法?(10 分) ?A风险识别 B风险转移 C风险自留 D损失融资 正确答案:A 3、以下哪个不属于供应链里面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公约条例?(10 分)A《维也纳公约》 B《罗马公约》 C《国际贸易术语》 ?D《国际贸易解析》 正确答案:D 多选题 1、供应链外因型风险有哪些?(10 分) A意外风险 B价格风险 C采购质量风险 D技术进步风险 E合同欺诈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2、供应链内因型风险有哪些?(10 分) A计划风险 B合同风险 C验收风险 D存量风险 E责任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3、合同履行后的风险管理有哪些?(10 分) A信息收集 B信息反馈 C调查处理 D登记备案 正确答案:A B D 4、防止暗箱操作方法中的“五个到位一个到底”,其中的“五个到位”是指签字时的哪五位必须到位?(10 分) A采购人 B验收人 C证明人 D批准人 E财务审核 正确答案:A B C D E 5、在供应链道德风险管理实践当中,防止暗箱操作的方法有哪些?(10 分) A三分一统和三统一分 B三公开两必须 C五到位一到底 D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制度 正确答案:A B C D 判断题 1、法人不是人,是公司,是机构,是团体。(10 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为了让腐败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采取审计的方法。(1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此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运营环节多,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在规范中发展。为了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并且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点,以提出控制措施,确保该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管理。 3、职责 事业部各中心依据本制度履行相关职能 4、供应链金融的制度及业务流程 4.1、营销中心负责对符合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标准的客户进行收集。客户须满足以下条件 4.2、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须满足已经支付货款(与本次融资资金使用计划)的30% 4.3、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选择的行业标准:国家鼓励的新兴战略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其他在传统行业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 5、融资申请表初审 5.1、营销中心部对融资方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加盖公司公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明确的审查意见。

5.2、风控中心根据营销中心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审查意见及客户各项资料进行审查,严格审查融资客户的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5.3、事业部负总裁对风控中心审核通过的客户相关资料及审核意见或意见进行审批是否同意进行进行尽职调查。同时,由事业部秘书向董事长报备经过事业部总裁审批的客户融资申请事项(无论审批是否通过均报备)。 5.4、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6、尽职调查 6.1、尽职调查以营销中心为主导,营销中心对事业部总裁审批同意通过尽职调查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范围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内容,尽职调查内容详见附件1—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6.2、风控中心根据事业部总裁指示是否进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或第二次尽职调查。 6.3、融资方与其上下游交易的真实性,并取得相关凭证和资料。 6.4、品权属证明和抵押行为的合法性,取得有效的法律文件,查验抵押品价值。 6.5、尽职调查报告由营销中心进行撰写,意见明确,调查人员双人签字,不同意见分别注明。 6.6、工作时间:尽职调查原则上在1天内完成。 7、尽职调查报告的提交及汇报

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风险问题及防范

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风险问题及防范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态势的加剧,经济环境的愈加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多。但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风险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存在着许多的风险。本文针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风险问题;风险防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产生了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使原有的企业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产生了质的变化。最能反映这一变化的事供应链管理思想。集成化供应链是以资源外用为特征的集成企业网络,它改变了原有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向“横向一体化”模式转变。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联盟之间的竞争,即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原来那些单枪匹马的企业竞争策论已不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得不发生转变,从而开始加入供应链,加入集团,通过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完善一条供应链的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降到最小,成本降到最小,从而求得生存与发展。供应链合作伙伴就在这样的形式与背景下逐渐形成了。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CP),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它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伙伴关系。通过构建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最终消费者、物流服务提供商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销售商的销售商等的网链结构,把这一网络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跨界限的集成与整合,相互连接,依存,渗透,最终达到“共赢”的目标。 但是,虽然这一系统使得各节点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但各节点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利益个体,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风险问题: 1.道德问题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供应链合作要求各节点企业将信息完全

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

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链接最初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的功能网链,其基础特征是复杂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特别是在汽车和IT消费的这种专业很细化的产业结构行业中,供应链的层级越来越复杂,有着越来越多的成员企业,与之相伴的事越来越高的风险,因素的增加使得供应链有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由于蝴蝶效应,使供应链的上下级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受到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首先我们对波音公司的问题进行分析:波音公司受益于其全球供应链战略以及广泛的外包,其大部分工作外包给各处的供应商,对资源综合利用从而保证了其技术与质量上的领先。其次,它只设置极少数的核心供应商,与23歌以及供应商直接联系并让供应商来承担一次性的研发投入,降低了波音公司的投资风险的同时也是自身从一个飞机制造商变成了一个飞 也没有应对风险的预防措施。 对于波音的问题的改进方案应该是,将一级供应商进行整合梳理,并利用一套新的系统来使它们的信息资源共享,使它们能够迅速的交流信息与合作沟通来减少延期现象的发生。 对于三鹿问题的改进方案应该是投入资金来控制上级供应链也就是奶源,奶源是乳类公司的关键所在,应该由三鹿自身掌控而非分发给小区主与散户来处理,自身只是起到监管作用,这种监管会使得上级供应链为了争夺利润而降低奶源质量。所以企业应该提前做好对风险发生的预防工作并且在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快速进行响应而非想着去掩饰问题的发生。 风险因素这种促使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者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火扩大其损失

程度的原因或条件,其出现的原因不外乎于1.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沟通问题2.企业之间争夺利润3.系统本身构造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营环境的竞争加剧,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供应链层数的增加,供应链的成员企业越来越多,供应链的结构日趋复杂,而供应链的复杂性导致供应链的风险。 要实现供应链高效安全地运作,就必须针对供应链内外潜在风险而实施恰当的战略和行动来减少或化解风险。如何更好的认识风险因素和实施供应链风险管理,本文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分析 传统的信贷业务主要考核企业资质、业绩、财务特征和担保方式等,从单一主体经营、财务、市场等角度对企业综合实力、还款能力进行的信用评价。但在供应链背景下,链上企业的风险已发生根本变化,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较高的信用水平和增级效用以及真实贸易项下产生的自偿性还款现金来源降低了上下游交易方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各环节主体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传递的风险因素又使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的复杂多变,不仅包括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同时还涉及到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体运营风险、交易对手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交易资产风险、操作环节风险以及来自于物流监管合作方的风险等。 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商业银行正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程度,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因此,核心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决定了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和交易质量。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一方面,核心企业能否承担起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担保作用是一个问题,核心企业可能因信用捆绑累积的或有负债超过其承受极限使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兑付危机;另一方面,当核心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时,核心企业可能变相隐瞒交易各方的经营信息,甚至出现有计划的串谋融资,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并组织上下游合作方向商业银行取得融资授信,再用于体外循环,致使银行面临巨大的恶意信贷风险。>>更多最新相关资讯请点击合时代进行浏览… 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术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风险,通过设计机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人员更替频繁、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已发生根本改变,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自偿性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特点,而自偿的根本依据就是贸易背后真实的交易。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是以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交易方的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融资过程中,真实交易背后的存货、应收账款、核心企业补足担保等是授信融资实现自偿的根本保证,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实

供应商评估标准最新版

目的 本工作指引旨在规范对供应商供货表现的记录、评估与考核工作,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制 订相应的采购战略,激励供应商在品质、交期、成本与服务等方面的改善意愿。 范围 本工作指引适用于本公司常规供应商的评估与考核。常规供应商分一般 供应商和策略供 应商,采购部有权根据供货情况在此范围内确定一份考核清单,作为采购部和品质部考核的对象。 参考资料 《供应商的选择登记程序》、《供应商管理规定》、《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 定义 交货及时率:供应商的准时交货订单数占考核时间段内交货订单数的比率。准时交货以接到鑫芯电子有限公司正式订单到交货地点交货为准,依照采购部与供应商确定的标准交货期。 职责 1采购部统筹管理负责供应商的月度及时交货率和服务质量的考核;负责供应商年度绩效考核; 2采购部负责价格的评估考核; 3品质部负责供应商月度质量绩效考核;负责供应商年度质量绩效考核; 4财务部负责价格的审核与评估; 程序 1供应商表现的评估项 2产品质量:分为PPM《保证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高度质量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PPM原意表示化学浓度,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借用它作为产品质量检验水平J 的一个标准,即提供给用户的100万个零件中,不合格品不准超出一个。为实现PPM质量水平,必须确保工序质量能力。若工序质量能力不足,就要采取高精度的质量检查措施,即采用自动化检查装置在生产线上进行全数检查,必要时还得进行双重或三重检查。但从经济核算角度考虑,要尽可能避免上述三种检查以节省费用。 1PPM百万分之一。ppmS合格品个数*1000000/批量》、IRR (品质成本)、CAR (就是纠正措施改善报告)和COPQ (不良品质成本)四大质量绩效考核指标。 3质量绩效考核指标的计算和数据收集按照品质部供应商质量绩效考核程序的规定执行。质量绩效考核的结果在每月关帐日后的三个工作日之内提供给采购部供应商管理员处。 4 及时交货率:0—40分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辽宁大学 研究生考试试卷 姓名王英霞 院(中心、所)经济学院 学生类别博士()硕士(√) 学号403090263 年级09级 专业国际贸易学 考试科目国际物流 考试时间2011年3月7日 考试分数 教师签字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摘要:当今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供应链涉及的参与者众多且彼此联系紧密,使供应链系统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很容易遭受各种供应链风险的攻击。任何一个环节的突发问题都可能给整个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供应链风险防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供应链风险定义的界定、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过程,并通过引导案例阿尔伯克基事件总结了企业常见物流管理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应充分结合市场和自身特点,形成有竞争力的整体供应链,并有效地运用各种成功的管理方法,优化供应链和降低风险,打造一条既精益又安全的制造供应链。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险 正文: 伴随着工业化的充分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近年来得以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供应链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因其信息共享、凝聚各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有效配置和优化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能力,而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追捧但在供应链这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引起连锁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和发挥供应链优越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多起重大的供应链中断事件。“9.11事件”、印尼海啸、“苏丹红”事件、美国西海岸工潮等等,这些突发事件给相关行业造成了重大的打击。面对供应链风险,不同的企业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风险的水平。飞利浦公司在美国新墨西哥洲芯片厂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共同的芯片供应商。2002年该工厂的火灾中断了二者的芯片供应。爱立信失去芯片供应,新款手机无法生产,白白失去了市场,市场份额从12%降低到9%。而诺基亚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保住了市场,坐稳了手机市场的第一把交椅。可见,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新焦点,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 1供应链风险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定义 1.1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 供应链风险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供应链运行效率,甚至导致供应链中断和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国内外很多学者都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一些银行借助客户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运行特点,突破传统信贷思路,创造性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率先向大型企业上下游得中小企业客户群进行推广。该模式突破了传统信贷业务得评级授信、抵押担保、审批流程等诸多方面得限制,进行了服务方式创新,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必须清醒地瞧到,这种新型融资模式涉及链条环节长、参与主体众多、操作程序复杂,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依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涉及其她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得正常运行。这些特征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得风险形态与风险管理方式有别于传统得信贷模式,需要秉持系统论思想深入研究探讨风险防范策略。 供应链金融潜藏多重风险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利率、汇率、股市与商品价格等市场要素波动而引起得,使金融产品得价值或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得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以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就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得最主要风险.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银行供应链融资产品在定价上仍然采取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方式一样得固定利率方式,一旦利率发生变化与调整,银行不能及时据以对贷款利率进行调整,只能等到基准利率变化得下一年度之初进行调整,在这期间则要承担利率变化带来得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有很多业务就是涉及国际贸易得,在国际贸易融资实务中,无论就是单一得进出口业务还就是背对背信用证交易,除非就是使用本地货币或主证与背开信用证均使用同种货币,否则都将面临汇率变动得风险.股市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体现

得并不明显。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价格风险体现最明显得就是作为质押物得存货得价格波动给商业银行带来得风险,这种风险在存货类融资模式下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波动就是正常现象,即使就是石油等大宗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发生波动得可能也就是较大得,故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着较大得价格风险。 (二)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得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得关键角色。商业银行正就是基于核心企业得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得整体管理程度,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因此,核心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决定了上下游企业得生存状况与交易质量。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得整体安全。 (三)上下游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术降低了银企之间得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通过设计机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得信用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得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人员更替频繁、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就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中小企业得信用风险已发生根本改变,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得影响,而且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得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供应链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剖析

供应链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剖析 一、引言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能从合作中获得满意结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供应链运行中的风险,如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性、优化合同模式、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等,尤其是必须在企业合作的各个阶段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实施激励,以使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有效。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证明,能否加强对供应链运行中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是关系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大问题。如果认为实施了供应链管理模式就能取得预期效果,就把供应链管理看得太简单了。 供应链环境下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与激励约束机制的运作过程。 二、供应链环境下风险的分类、来源,及其特征 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人对供应链环境下的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风险的类别、起因及特征等。归纳起来,可以将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内生风险(Indigenous Risks)和外生风险(Exogenous Risk)两大类。 三、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不确定性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和风险总是联系在一起。 所谓不确定性,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引入时间因素后,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不可充分地、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和预见。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例如,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比如说,如果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合作方有较强的“败德”意识,将会导致在供应链运行中较大的风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风险。再如,委托代理之间形成的合同是否恰当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合作双方相互讨价还价、协商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交货状况会有不确定性、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产生不确定性;等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是导致供应链中出现各种风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道德风险的根源。因此,研究供应链企业合作之间的不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风险防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供应链企业对于风险的态度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企业之间的风险偏好可能是不对称的。由于委托方将某些业务外包,风险被分散了,但代理企业的风险程度因此而相应增加,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最优契约。但是,代理企业的风险规避度以及收益差别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代理成本的大小,从而影响委托代理关系的运作。所以必须研究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以保证合作的正常进行。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通常将供应链企业对于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类:风险爱好、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 (1)风险爱好(Risk-Love):对于这种供应链企业来说,它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其效用函数是凸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小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爱好企业获随机收益比获取确定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