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2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2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2

1.1.1.1 权属审批扩展属性结构(见表15)

表1 权属审批扩展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D_QSSP)

1.1.1.2 注册登记扩展属性结构(见表16)

1.1.1.3 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结构(见表17)

表3 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D_TXQLDJ)

表17(续)

1.1.2 界址线属性结构(见表18)

表4 界址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ZX)

1.1.3 界址点属性结构(见表19)

表5 界址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ZD)

1.1.4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见表20)

表6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DLTB)

表20(续)

1.1.5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见表21)

表7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DW)

1.1.6 地类界线属性结构(见表22)

表8 地类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DLJX)

1.1.7 注记属性结构(见表23)

1.1.8 栅格数据属性结构(见表24)

表10 栅格数据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SGSJ)

1.2 城镇地籍数据库属性值代码

1.2.1 控制点类型代码(见表25)

表11 控制点类型及等级代码表

1.2.2 标石类型代码(见表26)

表12 标石类型代码表

1.2.3

表13 标志类型代码表

1.2.4

表14 界线类型代码表

1.2.5

表15 界线性质代码表

1.2.6

1.2.7

表17 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1.2.8 证件类型代码(见表32)

表18 证件类型代码表

1.2.9 土地级别代码(见表33)

1.2.10

表20 界址线类别代码表

1.2.11 界址线位置代码(见表35)

表21 界址线位置代码表

1.2.12 界标类型代码(见表36)

表22 界标类型代码表

1.2.13 界址点类型代码(见表37)

表23 界址点类型代码表

1.2.14 地类界线型代码(见表38)

表24 地类界线类型代码表

表25 等高线类型代码表

表26 房屋结构代码表

2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1 标准图幅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地籍标准图幅数据文件命名规则直接引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1992)的相关规定或采用图幅左角坐标值。采用图幅左角坐标值作为图幅命名规则,应将小数部分扩大成整数,先描述X坐标,再描述Y坐标,X坐标和Y坐标的位数应相等。

2.2 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城镇地籍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地籍数据文件命名采用如下规则:

主文件名扩展文件名

X XXXXXX XXX XXX · XXX

比例尺代码(字符码)

区(县)行政区代码(数字码)

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数字码)

街坊(村)代码(数字码)

命名规则说明:

a)主文件名采用二十一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同而不同:矢量数据为VCT,数字正射影像图为IMG,数字栅格地图为RAS,数字高

程模型为DEM,元数据为XML,附加信息文件和头文件为TXT;

b) 比例尺代码采用一位字符码,比例尺代码表见表41;

表27 比例尺代码表

c)县(市)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型代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标准查取;

d)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县(市)行政区范围内,按照街道(乡镇)名称的顺序从001至999 编码;该代码作为主文件名的第八位至第十九位;

e)街坊(村)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街道(乡镇)行政区范围内,按照顺序从 001至999 编码;

f)命名实例

示例1: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城镇地籍图,比例尺为1:500,求其数据文件命名。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表中查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码为:340123。

所求数据文件名为:K340123000000·VCT。

示例2:合肥市肥西县城关街道城镇地籍图,比例尺为1:500,求其数据文件命名。

假设城关街道的三位顺序码为001;

从行政区划代码表中查到合肥市肥西县的行政区划代码的字符码为:340123。

所求数据文件名为:K340123001000·VCT。

3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3.1 数据交换内容

城镇地籍数据库需要交换的数据内容包括所有矢量、栅格数据和元数据,交换数据文件以目录方式存储,一个交换单元(标准分幅或行政区)一个目录。目录命名规则见本标准6.1和6.2的规定。

全部矢量数据存放在名称为“矢量数据”目录中,内容包括矢量数据、扫描影像及多媒体数据、数据字典和元数据,交换格式见本标准7.2和8“元数据”的规定。各层矢量数据存放在一个VCT文件中,以Varbin类型存储的扫描影像及多媒体数据,直接将原数据以目录方式(名称为“扫描影像及多媒体数据”)复制到“矢量数据”目录中。本标准没有规定但数据库数据字典中包含的相关内容(如权属单位代码字典)以Access数据库文件方式交换到“矢量数据”目录中。元数据存放在名称为“元数据”目录中。

全部栅格数据存放在名称为“栅格数据”目录中,交换格式参见本标准7.3、7.4和8“元数据”的规定。一类栅格数据存储一个子目录,内容包括栅格数据本身、附加信息文件、栅格数据元数据。栅格数据属性表SGSJ以Access数据库文件方式交换到“栅格数据”目录中。

3.2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城镇地籍数据库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参照《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描述,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第二部分为层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参见注释1/

HeadBegin /参见注释2/

Datamark: CADASTRE.VCT

Version: 2.0Unit: MDim: 2Topo: 1

Coordinate:M

Projection:<字符串>Spheroid:<字符串>

Parameters:<浮点数,浮点数> Meridinan:<字符串>

MinX: <浮点数>MinY: <浮点数>

MaxX: <浮点数>MaxY: <浮点数>

Scale: <整数> Date: <数据产生的日期>

Separator: <字符>

HeadEnd

FentureCodeBegin /参见注释3/

n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扩展属性表名>}}

1 FeatureCodeEnd

TableStructureBegin/参见注释4/

{<属性表名>,<属性项个数>

{<属性项名>,< Char,<宽度> |Integer[,<宽度>]|

Float[,<宽度>,<精度>] | Date | Time | V arbin>}

[{<扩展属性表名>,<字段个数>

{<字段代码>,< Char,<宽度> | Integer[,<宽度>] |

Float[,<宽度>,<精度>] | Date | Time | Varbin>}]}

TableStructureEnd

PointBegin /参见注释5/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点的特征类型>

,}

PointEnd

LineBegin /参见注释5/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线的特征类型>

<点数>{,}}

LineEnd

PolygonBegin /参见注释5/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 <项数>{<标识码>{,<标识码>}0

7}}

PolygonEnd

AnnotationBegin /参见注释6/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字体>

<颜色><磅数>,<形状>,<下划线><字号><间隔> <注记内容><注记位置点数>{,,}}

AnnotationEnd

AttributeBegin /参见注释7/

{<属性表名>{<标识码>{,<字符串>|<整数>|<浮点>|<日期>}} [<扩展属性表名>{<标识码>{,<字符串>|<整数>|<浮点>|<日期>}}] TableEnd}

AttributeEnd

注释1:规则符号与基本组成元素的描述。 a) 规则符号的定义

在本数据交换格式中采用《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中的规则符号定义,具体如表42所示:

表28 数据交换格式规则符号定义表

b) 1):表示回车;

2)Unknow:保留字,凡未定义的要素代码和层名的要素用“Unknow ”表示;

3) ::= <浮点>

X 方向坐标。 4) ::= <浮点>

Y 方向坐标。 5) ::= <浮点>

高程坐标,单位是米。 6) ::= <浮点>

注记方向, 单位是度。

7) ::= <整数,整数,整数> 用于表达颜色的整数型值。

8)<日期> ::=

分别表示年月日,不足的前面补“0”。

注释2:头文件的描述。

头文件以HeadBegin开始,以HeadEnd结束。其中:

a) Version: 表示城镇地籍数据库矢量数据文件的版本号,用2.0表示。

b) Unit: 坐标单位。K表示公里,M表示米,D表示以度为单位的经纬度,S表示以度分秒表示的

经纬度(此时坐标格式为DDDMMSS.SSSS, DDD为度, MM为分, SS.SSSS为秒)。本矢量数据交换格式中,平面坐标使用“M”,球面坐标采用“D”。

c) Dim: 坐标维数。2表示仅有二维坐标,3表示有三维坐标。三维时, 无论Unit如何定义,

高程坐标单位均用米。

d) Topo:是否带结点与线段的拓扑关系。2表示有结点关联线目标的标识以及线

目标有起结点、终结点左多边形、右多边形的拓扑信息, 1则表示没有这些信息但有多边形关联的线目标标识码。0表示没有拓扑,多边形直接带坐标。本矢量数据交换格式中,采用Topo:1。

e) Coordinate:坐标系,G表示测量坐标系、M表示数学坐标系。

f) Projection: 投影类型。

g) Spheroid: 参考椭球体。

h) Parameters: 投影参数。

i) Meridian:中央子午线经度,以度为最小单位。

j) MinX:最小X坐标。

k) MinY:最小Y坐标。

l) MaxX:最大X坐标。

m) MaxY:最大Y坐标。

n) ScaleM:原图比例尺分母。

o) Date:外业调查完成的日期。

p) Separator:任意单字节非空白字符,用做属性字段分隔符。基本部分,缺省为半角字符逗号“,”。

注释3:要素类型参数的描述

要素类型参数以FeatureCodeBegin开始,以FeatureCodeEnd结束。其中:

a) <要素类型名称> ::= <字符串>

<字符串>中不能含有逗号(,)。

b) <几何类型> ::= Point | Line | Polygon | Annotation

c) <缺省颜色> ::=

d) <属性表名> ::= <标识符>,{<扩展属性名> ::= <标识符>}

<标识符>::= 属性表名|扩展属性表名。

注释4:属性数据结构的描述。

属性数据结构以TableStructureBegin开始,以TableStructureEnd结束。其中:

a) <属性项个数> ::= <整数>

字段个数。

b) <属性项名> ::= <标识符>

字段代码。

c) <字段类型> ::= Char,<宽度> | V archar | Integer[,<宽度>] | Float[,<宽度>,<精度>] | Boolean |

Date | Time | V arbin

<宽度> ::= <整数>

<精度> ::= <整数>

由于文本交换格式的限制,本格式暂不包含二进制类型字段值的转换。二进制字段或扫描影像采取外挂文件转换,在字段类型处记录“Varbin”,字段值处记录外挂文件路径。

注释5:几何图形要素的描述。

a) <标识码> ::= <整数>

点、线、面三类要素的“标识码”不得重复,应保持整体上的唯一性。

b) <要素代码>::= <字符串>

在图形数据结构中已经定义的,从其定义;未定义的采用“Unknow”。

c) <层名>::= <字符串>

在图形数据结构中已经定义的,从其定义;未定义的采用“Unknow”。

d) 点要素的描述

点的特征类型:1|2|3

1表示独立点,2表示结点,3表示有向点

e) 线要素的描述

1)线的特征类型:1|2|3|4|5|6|100

1表示折线、2表示圆弧、3表示圆、4表示椭圆、5表示光滑曲线、6表示B样条曲线、

100表示间接坐标。在城镇地籍矢量数据交换格式中,线要素采用直接坐标描述。

2) <点数> ::= <整数>

①表示线要素的起点、中间折点和终点的总数;光滑曲线应采用过点光滑模型,<

点数>表示光滑曲线经过的特征点数;

②圆弧和圆的点数均为3、椭圆为4,取点法如下图,箭头方向为弧段走向。

f) 面要素的描述

面要素采用“Topo:1”方式,使用间接坐标描述面要素,封闭边界由线要素组成。

1) ::= <浮点>/多边形标识点X坐标。

2) ::= <浮点>/多边形标识点Y坐标。

3)<项数> ::= <整数>

7

4)<标识码>{,<标识码>}

构成面要素边界的线要素标识码,标识码8个一行,用逗号分开(,),总数目为<项数>,线要素<标识码>的负值作为线要素反向连接的标识;若多边形包含岛或孔,首先描述外边界,然后描述内边界(岛或孔的边界),以0作为两个封闭边界间的分隔标识,分隔标识计入<项数>的总数目。

注释6:注记要素的描述。

a) <字体> ::= <字符串>

b) <颜色> ::=

c) <磅数> ::= <整数>

0~1000的整数,表示字型线划的粗细程度。如400代表正常体,700代表粗体字。

d) <形状> ::= 0|1|2|3|4|5

0代表正体,1代表左斜,2代表右斜,3代表左耸,4代表右耸。

e) <下划线> ::= T|F|Y|N

T和Y代表有下划线,F和N代表没有下划线。

f) <字号> ::= <浮点>

g) <间隔> ::= <浮点>

h <注记内容> ::= <字符串>

i) <注记位置点数> ::= <整数>

注记位置点数应为1(此时是单点注记的情况)或等于注记内容的字符数(此时每个字符有独

立的位置和方向)。注意:由于双字节字符的存在,注记内容的字符数一般不等于字节数。

注释7:属性值的描述。

a) <属性表名>::= <字符>

b) <标识码> ::= <整数>

要与对应的几何图形要素<标识码>完全相同,这是建立图形与属性连接关系的关键字。

c) <分隔符>::= <字符>

在文件头中定义的分隔符。在本矢量数据交换格式中使用半角字符“,”作为分隔符。

d) 属性值用“<字符串>|<整数>|<浮点>|<日期>”表示,类型为字符串的属性项的值,

字符串中不能含有分隔符:半角符号“,”,可以是全角符号“,”和空串(此时两分隔符

连续)。

e) 包含扩展属性表的属性表,称为“主属性表”。扩展属性表中属性项的<标识码>与主属性

表对应属性项的<标识码>要完全相同,这是建立主属性表与扩展属性表连接关系的关键字。

3.3 影象数据交换格式

a) 影象数据的交换格式,原则上采用国际工业标准无压缩的TIFF或BMP等格式,但需将大地

坐标在影象上的定位信息以及象素的地面分辨率等信息添加到TIFF或BMP等文件上。

b) 附加的信息用纯文本格式另写一个文件, 不应破坏原有TIFF或BMP等格式。

c) 内容和格式

<影象数据交换格式> ::= <影象文件><附加信息文件>

<影象文件> ::= 无压缩的TIFF文件|BMP文件|其它格式的影象文件

<附加信息文件> ::=

DataMark: LANDUSE-IMGV ersion: <浮点>

Unit: <字符>Type: <字符>SaveWay: <字符>

Band: <整数>Alpha: <浮点>Row: <整数>Col: <整数>

Xr: <浮点>Yc: <浮点>Dr: <浮点>Dc: <浮点>

[Coordinate: G|M]

[Projection: <字符串>Spheroid: <字符串>Parameters: <字符串>]

[MinV: <整数>MaxV: <整数>]

注释:

1) DataMark: 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格式-影象交换格式(CNSDTF-IMG)的标志。

2) Version: 该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本数据交换格式版本号为“2.0”

3) Unit: 坐标单位,M表示米,D表示度。

4) SaveWay: 彩色影象采取的存贮方式。Y表示以象元为间隔排列, H表示以行为间隔排列,B 表示以波段为间隔排列,表示RGB混合彩色图象。

5) Band: 选用的波段。

6) Alpha: 方向角。

7) Row: 定位点行号。

8) Col: 定位点列号。

9) Xr: 定位点的X坐标。

10) Yc: 定位点的Y坐标。

11) Dr: 象素在行方向上的地面分辨率。

12) Dc: 象素在列方向上的地面分辨率。

13) Coordinate: 坐标系,G表示测量坐标系、M表示数学坐标系。

14) Projection: 投影类型。

15) Spheroid: 参考椭球体。

16) Parameters: 投影参数。 17) MinV: 象素的最小值。 18) MaxV: 象素的最大值。

19)“TIFF 文件”和“BMP 文件”参照相关标准,本文不再定义,存贮的顺序是从北到南,从西到

东。 3.4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a)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要素类型编码或高程。

b) 数据文件包含两部分: 文件头和数据体。

c) 格网数据的存贮采取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顺序,并以纯文本存贮。 d) 内容和格式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 <文件头><数据体> <文件头> ::=

DataMark: LANDUSE-RAS|LANDUSE-DEMVersion: <浮点>Unit: <字符> Alpha: <浮点>Compress: 0|1X0: <浮点>Y0: <浮点>

DX: <浮点>DY: <浮点>Row: <整数>Col: <整数> ValueType: Char|IntegerHZoom: <整数> [Coordinate: G|M]

[Projection: <字符串>Spheroid: <字符串>Parameters: <字符串>] [MinV: <字符|整数>MaxV: <字符|整数>]

<数据体> ::= {<格网值>{,<格网值>}0

9} | {<格网值><整数>{,<格网值><整数>}0

9} <格网值> ::= <字符串>|<整数> 注释1:文件头的描述

1)DataMark: 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格网数据交换格式(CNSDTF-RAS 或CNSDTF-DEM)的标

志。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2) Version: 该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本数据交换格式版本号为“2.0”。 3) Unit: 坐标单位。M 表示米,D 表示经纬度。 4) Alpha: 方向角。

5) Compress: 压缩方法。0表示不压缩,1表示游程编码。X0: 左上角原点X 坐标。 6) Y0: 左上角原点Y 坐标。 7) DX: X 方向的间距。 8) DY: Y 方向的间距。 9) Row: 行数。 10) Col: 列数。

11) ValueType: 格网值的类型。

12) HZoom: 高程放大倍率。设置高程的放大倍率,使高程数据可以整数存贮,如高程精度精确

到厘米,高程的放大倍率为100。如果不是DEM 则HZoom 为1。 13) Coordinate: 坐标系,G 表示测量坐标系、M 表示数学坐标系。 14) Projection: 投影类型。

15) Spheroid: 参考椭球体。 16) Parameters: 投影参数。 17) MinV: 格网最小值。

18) MaxV: 格网最大值。这里指乘了放大倍率以后的最大、最小值。 注释2:数据体的描述

1)压缩方法为0时采用数据体的{<格网值>{,<格网值>}0

9}方式描述;

2)压缩方法为1时采用数据体的{<格网值><整数>{,<格网值><整数>}0

9}方式描述。 3)<整数>表示游程长度。数据体中的总数值单元数由行数乘列数决定,在文件中每10个单元记录一行。

3.5 元数据交换格式

元数据交换采用XML 格式。 4 元数据

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2003),结合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特点描述。

栅格数据的元数据采用《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7)描述。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结构

A.1 基础地理数据库图形数据结构

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图形数据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与管理,层的名称、几何类型与属性表采用以下规则描述:

a) 直接引用基础地理要素的名称作为层名。层次划分的最大集合不得跨越要素的大类,如“测量

控制点、水系、交通等”不能划分成同一层次。

b) 几何特征为“POINT”(点状类型)的基础地理要素,其属性值采用“DDXYS”属性表描述。

c) 几何特征为“LINE”(线状类型)的基础地理要素,其属性值采用“XDXYS”属性表描述。

d) 几何特征为“POLYGON”(面状类型)的基础地理要素,其属性值采用“MDXYS”属性表描述。

e) 几何特征为“COMPLEX”(复合类型)的基础地理要素,其属性值采用“FHDXYS”属性表描述。

f) 几何特征为“ANNOTATION”(注记)的基础地理要素,其属性值采用“ZJ”(见23)属性表

描述。

A.2 点地形要素属性结构(见表A..1)

表 A.1 点地形要素属性结构描述表 DDXYS

A.3 线地形要素属性结构(见表A..2)

表 A.2 线地形要素属性结构描述表 XDXYS

表A.2(续)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Urban cadastre database standar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适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本标 准发布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 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98 —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 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 —1999 GB/T 7929 —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 现象phenomenon 城镇地籍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3.2 要素feature 城镇地籍所描述的现象。 3.3 目标object 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3.4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5 属性attribution 要素的特性描述。 3.6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以x, y (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或包含体)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3.7 图像数据image data 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 )的灰度值的集合。 3.8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 元数据metadata 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5 城镇地籍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属性表名 城镇地籍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对应属性表名见表1

注:可以以描述城镇土地用途为主要目的,使用地类界、权属界、地物界等对宗地内部或宗地外部的土地划分为若干地块,形成面状地类。 7 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格式 本标准引用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对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描述。已给定的数据交换格式及相关的缺省值,表示由本标准建议采用,“()”中的内容表示注释。 7.1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7.1.1 城镇地籍矢量数据 城镇地籍矢量数据文件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第二部分为要素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本标准给出未建拓扑关系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建立拓扑关系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参照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描述。 7.1.2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HeadBegin(参见本节注释) Datamark: CADASTY-DAT Version: 1.0 Unit: M Dim: 2 Topo: 0 MinX: <浮点数> MinY: <浮点数> MaxX: <浮点数> MaxY: <浮点数> Scale: <整数> Projection:Gauss-Krueger Projection Spheroid:Krassovesky Spheroid Parameters:6378245,6356863 Date: <数据产生的日期> Coodinate:M Meridinan:<字符串> Taren:<浮点数> HeadEnd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与编码、数据库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和共享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7986 房产测量规范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01 地籍调查规程 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CJJ/T 115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JGJ/T 246 房屋代码编码标准 JGJ/T 252 房地产市场基础信息数据标准 JGJ 278 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 HY/T 123 海域使用分类体系

HY/T 124 海籍调查规范 NY/T 253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 NY/T 253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不动产real estate 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 3.2 不动产单元real estate unit 权属界线固定封闭且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空间。 3.3 地籍区cadastral district 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 3.4 地籍子区cadastral sub district 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 3.5 宗地cadastral parcel 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空间。[GB/T 1001] 3.6 宗海cadastral sea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项 目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籍数据库建设 (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 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 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 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 间和属性信息; 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 类、面积、界线等;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基础、境界、测量控制点、 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 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相关要素属性结构表进行扩展,以满 足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管理要求。 2、坐标系统

数据库建设采用的坐标系统为山西省全省及区域地籍测量 控制及服务体系定制的独立坐标系统。 3、面积计算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 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 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基础地理数据 空间数据库 居民地数据 农村集 土地权属数据 体建设 用地和 宅基地 调查表格 使用权 权属资料 非空间数据库 扫描文件 其他数据 图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使用权数据库建库基本流程 一、标段数据库模版建立 1、根据坐标系统建立标段数据库模版 2、导入本标段所有权数据并检查、 执行“河南专题-所有权成果入库” 检查图层重要属性值不为空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 地籍子区:地籍子区代码和地籍子区名称 所有权宗地:宗地代码;土地所有者名称; 3、分别对地籍子区和行政区设置 执行“数据建库-地籍区维护工具”;“河南专题-行政区设置” 建立好标段数据库模版发放给作业人员,分村建库人员直接把使用权数据导入到模版数据库。合库的时候这些所有权数据可以不合并。 二、外业dwg转shp,处理未转换的要素,数据入库(转换的界址点线不要)

三、分别对单层数据进行图形检查和属性检查 1宗地层 ①拓扑检查,手动处理错误,保存入库 ②检查QLR,DJH,XDLH是否为空 ③DJH正确性和重复性检查 “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地籍号正确性检查/编号重复性检查” 2房屋层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FWJG,FWCS是否为空 3测量控制点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KZDMC,Z80是否为空 4线地形要素,面地形要素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FHMC是否为空

四、宗地层属性填写和维护 1、使用工具“7.宗地属性维护”进行属性维护 维护内容如下表,维护前确保DJH的正确性

2、填写维护宗地其他属性

注:更新方式的手动填写指根据调查表或者权属调查资料填写 五、界址点线生成和属性维护 1、界线点线生成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宗地拓扑及属性维护-宗地界址线拓扑维护”功能生成界址点和界址线。 2、界址线地籍号和指接人维护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界址线所属宗地及指界人维护”可以维护界址线“左宗地籍号LZDJH”,“右宗地籍号RZDJH”,“指界人1 ZJR1”“指界人2 ZJR2”的属性。 RZDJH指的是本宗,就是这次调查的使用权宗地;LZDJH指的邻宗,当邻宗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版本号:1.0)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二○○三年五月

前言 本标准是在《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修订版)基础上,经过近一年实践修订而成。 本标准根据城乡统一地籍(房产)原则编写,内容涵盖了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建库、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建库、房地产登记、土地登记、地形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 本标准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解释修改权归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地形、城镇地籍测量调查、土地利用调查、房产测量生产、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标准起草人:曾广鸿

目录 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 1.1. 范围 (1) 1.2. 引用标准 (1) 1.3. 术语 (2) 1.4. 说明 (2) 1.4.1 图件类别 (2) 1.4.2 坐标系 (3) 1.4.3 地形图底图 (3) 1.4.4 内容说明 (3) 1.4.5 单位 (3) 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3) 第2章要素分类、分层与代码 (5) 2.1.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 (5) 2.2. 比例尺代码 (5) 2.3. 地籍号命名规则 (5) 2.4. 城镇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房产要素的分类、代码、分层与特征定义 (6) 2.4.1 要素分类代码说明 (6) 2.4.2 要素分类代码表 (7) 2.5. 要素子类代码表 (12) 2.5.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2) 2.5.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15) 2.5.3 行政区要素子类代码 (15) 第3章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16) 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6) 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16) 3.3.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6) 3.4. 房角点属性表结构 (17) 3.5. 房屋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7) 3.6. 其它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8) 3.7.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8) 3.8. 房屋围护物属性表结构 (19) 3.9. 房屋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 3.10. 其它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 3.11.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20) 3.12. 面状房屋属性表结构 (21) 3.12.1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权证)结构 (22) 3.12.2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共有权证)结构 (23)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

论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摘要:近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法规的实施,地籍的变更日益频繁。对于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作业方式与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gis 技术,推进地籍管理和服务主流程的信息化,提高地籍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变更地籍;地籍数据库;数据转换 abstract: currently,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aid for the use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the change of cadastral increasingly frequent. to such a huge number, the source diversity, change frequent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management model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modern land management, and so, using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gis technology, promote cadastr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zhuliucheng the information, improve cadastral work scientific and modern management level is imperative. keywords: change cadastral; cadastral database; data transfer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0 引言 地籍管理是信息化管理是国土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与日常业务审批和地籍调查等工作密不可分。通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各县(市、区)已完成了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由于各项地籍调查工作的目的、技术路线、成图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选用的软件平台等不尽相同,所建成的数据库系统分别在不同环境下分库运行,使得地籍管理部门在各数据库之间无法顺畅、便捷地开展各项综合业务。随着国土部“一张图” 工程的深入,将城镇与农村地籍管理工作建立在一个平台下一体化管理,达到统一管理、规范运作、高效服务是今后地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1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1.1系统建设目标 1)城乡一体化管理:将城乡两种地籍管理模式在数据级上意义对应,符合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组织模式和结构,按照县―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图斑的模式组织管理,实现各个地籍数据库不同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2)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集成应用涉及到的数据接边处理方 法和数据跨带处理方法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3)多类型空间数据集成技术:利用SD(X 空间数据库引擎)实

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采集与存储。 4)时域GIS 管理:采用增量存储和时空一体管理的功能,实现不同时间地籍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1.2系统建设内容 1)年度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城镇地籍变更数据库、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影像等资料的数据格式转换、合库与衔接工作。 2)城镇地籍数据代码编制和转换工作。 3)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开发与建设。 2系统环境设计目前国内主流地籍管理系统平台主要包括:MapGIS、 SuperMap GIS 、ArcGIS 软件等。作为国产优秀GIS 软件的SuperMap GIS在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实践和应用效果,同时SuperMapGIS对Oracle Spatial的支持较好,有针对OracleSpatial 扩充的空间索引,有针对OracleSpatial 的专用缓存机制,在数据管理及效率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本文采用SuperMapGIS作为系统开发设计平台,采用SQL Server 作为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应用涉及到的主要网络包括国土资源主干网和电子政务内网。 3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框架设计 图1 逻辑框架结构图 3.2数据的管理与组织

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

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2009年3月4日

目录 1 权属调查 (4) 2.1.调查要求 (4) 2.2.调查内容,程序和方法 (4) 2.2.1.权属调查内容 (4) 2.2.2、权属调查程序 (4) 2.2.3.调查工作底图 (4) 2.2.4.地籍编号 (4) 2.2.5.街道(乡.镇)划分与编号 (5) 2.2.6.宗地划分与编号 (5) 2.2.7.界址点编号 (6) 2.2.8.界址调查 (6) 3.地籍测量 3.1 地籍控制测量 (7) 3.1.1 测量的基本规定及精度要求 (7) 3.1.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8) 3.1.3 地籍碎部测量 (9) 3.1.4 界址点测量 (13) 3.2 图件绘制 (13) 3.2.1 分幅地籍图 (13) 3.2.2 宗地图 (14)

3.4.3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15) 4 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6) 4.1 管理系统建设 (16) 4.1.1 初始数据库建立 (16) 4.1.2 建库流程 (21) 4.1.3 属性数据录入 (22) 4.1.4 数据质量检查 (22) 4.1.5 数据入库步骤 (23) 5 成果汇总 (24)

1 . 权属调查 2.1 调查要求 (1)县级市城区,建制镇调查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区域要逐户分宗进行确权。 (2)设区市调查范围内城中村及农村集体土地要逐户分宗进行确权。列在近期拆迁计划内的村庄可以不进行逐户分宗调查,以综合表示其范围,但要进行现状地形图测量。 2.2.1.权属调查内容 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土地使用者、宗地位置、界址、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实、调查和记录的过程。 2.2.2、权属调查程序 调查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绘制宗地草图、权属调查文件资料整理归档、检查验收等 2.2.3.调查工作底图 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航片或已有的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作为调查工作底图,比列尺一般不应小与1:2000。 2.2.4.地籍编号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地籍号命名规则19位编码设定,即地籍号由“行政区划代码6位+街道号3位+

将CASS导出的权利人名称导入城镇地籍数据库

将CASS导出的权利人名称导入城镇地籍数据库 说明:此文档是针对已经在城镇地籍软件中反填地籍调查表的数据库,在执行SQL语句之前要将数据库备份。 1、在CASS中进行数据导出时权利人名称是一张单独的表,文件名为:ZD_QLR.dbf。 这个文件可以用Access数据库打开,打开时就会自动生成了一个Access文件。如图: (图1 查看ZD_QLR信息) 2、双击打开本地建立的地籍MDB数据库,在【表】页面下右键选择【导入】,如图: (图2 MDB数据库中选择导入)

●选择CASS导出的ZD_QLR表 (图3 选择导入的ZD_QLR) ●将新导入的文件重命名为zd_qlr_1。 3、从图1中可以看到地籍号(DJH)的位数是15位的,不符合第二次土地调查19位的要 求,需要对地籍号(DJH)进行处理,在地籍数据库中执行SQL语句。 注意:由于执行SQL语句将使原数据的数据改变而且不能撤销,所以在执行前要将数据备份。具体执行方法如下: (图4 在Access数据库中建立查询) ●【选择关闭】

●建立【SQL视图】 (图6 建立SQL视图) ●将以下语句复制到SQL视图中,点击运行执行语句, update zd_QLR_1 set djh=left(djh,12)+'0'+right(djh,3)+'000' 如图:

(图7 执行SQL语句) 4、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中ZD_QLR中权利人名称与CASS导出的ZD_QLR中的权利人名 称的连接,是通过地籍号进行连接的,继续在SQL视图中执行以下语句(将原SQL视图中的内容清空,复制以下语句到视图中): update (select a.qlrmc as mc1,b.qlrmc as mc2 from zd_qlr a,zd_qlr_1 b where rtrim(ltrim(a.djh))=rtrim(ltrim(b.djh)) and b.qlrmc is not null ) c set c.mc1=c.mc2 执行方法同前,如图: (图8 执行SQL语句,实现QLRMC的连接) 注:如果数据中从CASS中导出的ZD_QLR.dbf中没有地籍号(DJH),而存在权利人证件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与编码、数据库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和共享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7986 房产测量规范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01 地籍调查规程 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CJJ/T 115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JGJ/T 246 房屋代码编码标准 JGJ/T 252 房地产市场基础信息数据标准 JGJ 278 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 HY/T 123 海域使用分类体系 HY/T 124 海籍调查规范 NY/T 253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 NY/T 253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不动产 real estate 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 3.2 不动产单元 real estate unit 权属界线固定封闭且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空间。 3.3 地籍区 cadastral district 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

3.4 地籍子区 cadastral sub district 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 3.5 宗地 cadastral parcel 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空间。[GB/T 1001] 3.6 宗海 cadastral sea 权属界线封闭的同类型用海单元。[HY/T 124] 3.7 无居民海岛 uninhabited island 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 3.8 房屋 building 土地(海域)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独立成栋、有固定界线的封闭空间,以及区分幢、层、套、间等可以独立使用、有固定界线的封闭空间。 3.9 自然幢 natural building 一座独立的、包括不同结构和不同层次的房屋。[CJJ/T 115] 3.10 逻辑幢 logical building 根据数据组织和管理的需要,对自然幢按结构或类型进行逻辑分割而成的房屋。[CJJ/T 115] 3.11 户 unit 幢内具有连续空间及边界的、具有独立户号、可独立登记的结构单元,也可称为套。[CJJ/T 115] 3.12 定着物 things fixed on land 固定于土地(海域)并不能移动的房屋、森林、林木等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物。 3.13 林班 compartment 为便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合理组织林业生产而划分的一种长期性的、最小的森林经营管理区划单元。[GB/T 26424] 3.14 小班 subcompartment 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别,而需要采取相同经营措施的森林地块或小区,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GB/T 26424] 3.15 界址线 boundary line 宗地、宗海或无居民海岛的边界线。 3.16 界址点 boundary point 土地、海域或无居民海岛的权属界址线的转折点。

基于Geodatabase的地籍数据库系统

基于Geodatabase的地籍数据库系统 针对当前地籍管理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地籍数据库的目标需求,提出了基于Geodatabase的地籍数据库系统,介绍了建立其数据库的一般方法,并详细给出了建立地籍数据库系统实践步骤。 标签:地籍数据库Geodatabase 0前言 地籍管理中涉及大量的档案、图纸、账册,有着管理复杂、负担重的特点,因此通过数据库进行地籍管理是常用的高效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其属性数据通过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空间数据则采用GIS自身所特有的管理方式,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关联起来。两种数据的分割管理导致它们之间不完全匹配,使数据结构复杂,整体性能下降。面向对象数据库是面向对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它具有面向对象的特征,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由封装了数据集及操作集的对象来表示。空间数据模型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联系,它为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本文探索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建立地籍数据库系统。 1地籍管理的目标分析 产权明晰化、城乡一体化、数据信息化和工作规范化是现代地籍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准确、全面的地籍数据库。建成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实现与现有土地业务、规划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以及农用地和集体土地转用征用服务。根据地籍管理的特点,地籍数据库的建立需满足以下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一方面实现局域网内数据共享,另外一方面还能与城市电子政务平台、GIS数据交换平台紧密相连,能满足多种形式的查询; (2)空间实体与产权关系紧密结合。图形和属性的连接是设计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图形和属性进行双向查询; (3)具有兼容性和高度的可扩展性。这是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的前提,也是系统满足多种服务的基础; (4)集中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相结合。对地籍数据的全性处理和非全性处理要求数据的存储根据需要进行集中存储和分布式存储。 2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社会的城镇化发展日渐成熟,建立和改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文章简单探讨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当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 标签: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 为了获取相关的地籍以及全方位地专研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我国采取了在世界上已发展成熟并且由起初的手工模式逐步发展到全面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一项行政措施,即地籍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地籍信息、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和地籍档案以及管理信息等。现代土地需要記载的信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变得复杂且要求增加,将土地地块作为地籍信息系统管理的基础,以此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1 地籍管理海内外现状 自1950年以来,地籍管理应运而生,此时各种各样的数据已被计算机处理和加工。以土地调查和宗地管理为根据的国土信息系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加拿大成立。它可用于城市土地管理,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当前,发达国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进阶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实现,数据系统标准也得到了统一,实现了部门共享转变为社会共享。 虽然我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得十分迅猛,在上个世纪末的国土资源部组建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地籍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很多城镇都已建立,一方面它用于日常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为实践研究提供了帮助。从实践上讲,为了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检索自动化,设置了办文查询子系统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在30多年来的进步十分显著,但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在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共享通信、城乡一体化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提升。 2 地籍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要点 2.1 地籍数据组织 集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的地籍数据不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现代地籍的基础。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因为大量的空间数据被输入以及处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否则可能就会因为数据未能完全输入及处理导致项目出错;数据重复输入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使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完成。

三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计与实现

三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计与实现 周人秀 摘要: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是由土地登记和房屋登记所组成的二元登记系统。在我国当前的地籍系统中其登记对象—宗地—是建立在二维地表上的,具有二维边界。然而随着对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得在同一宗土地的地表、地上、地下设立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在二维地表上所定义的宗地已不能满足在三维地籍形态下对不动产产权的登记管理。将土地权转化为空间权,建立三维地籍系统是解决三维地籍物的登记、管理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三维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设计和实现方式。 关键词:三维地籍、土地管理、系统建设。 引言:当前地籍管理中二维宗地图常因界址不明而引发土地纠纷的现状,在城镇地籍管理中引入了表达直观的三维城市模型。三维空间的交互浏览、界址点、界址线与三维城市模型的叠加、宗地信息的查询以及三维宗地图的制图输出改变了传统地籍管理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未来城镇地籍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同一宗土地的地表、地上、地下设立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将土地权转化为空间权,对三维权利空间进行确权登记,管理土地,服务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登记发证,更直观、更清楚的管理土地。 三维地籍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整合了3S系统开发的综合性的新型地籍管理技术,它是三维数字城市的必然产物。

1三维地籍 1.1三维地籍数据组成 三维地形数据:该类数据由数字高程模型(DEM)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融合而成。 三维模型数据:该类数据一般以二维矢量数据、地物高度数据及地物实景照片为基础,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而成。 地籍数据:该类数据主要包括带有高程信息的宗地、界址点、界址线、测量控制点、房屋等地籍要素的三维数据。 1.2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 国土资源部门于1989年进行国土的详查,2008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及城镇地籍调查、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1号令,启动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等工作,国土数据都是以二维形态存储管理及应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地籍数据逐渐成为趋势,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三维地籍建立的基础是三维空间上的权利实体,它的三维边界是明确的,在空间上是连续的,而二维地籍建立的基础是 二维平面上的宗地,在平面上具有明确的边界,而三维没有明 确的边界;

修订版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_v1.1.0

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技术标准

前言 本标准内容仅包括涉及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标准。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程,将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登记规则》、《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作为本标准的基础标准,并沿用了相关的概念。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本标准由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起草,并负责解释。 标准起草人:赵乔贵、钟西林、苏远利、张岭、王志宏、李志宏、赵俊三、李佳明、张述清、朱林昊、范胜强、许文胜、谷苗、刘华林。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范围 (1) 1.2引用标准 (1) 1.3术语 (2) 1.4说明 (4) 第二章空间矢量数据基础说明 (5) 2.1数学基础 (5) 2.2单位说明 (6) 2.3业务常收件内容及要求 (7) 第三章地籍编码规则 (16) 3.1地籍编号 (16) 3.2编号方式 (18) 第四章地籍要素分类体系 (20) 4.1地籍要素分类编码原则 (20) 4.2地籍要素编码方法 (20) 4.3要素分类体系 (21) 第五章地籍要素分层及属性结构 (23) 5.1要素分层与组织 (23) 5.1.1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24) 5.1.1.1 测量控制点属性结构 (24) 5.1.1.2 行政区属性结构 (25) 5.1.1.3 街坊属性结构 (25) 5.1.1.4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 (25) 5.1.1.5 等高线属性结构 (26) 5.1.1.6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 (26) 5.1.1.7 房屋属性结构 (26) 5.1.1.8 宗地属性结构 (27) 5.1.1.9 块地属性结构 (28) 5.1.1.10 界址线属性结构 (28) 5.1.1.11 界址点属性结构 (29) 5.1.1.12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29) 5.1.1.13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31) 5.1.1.14 地类界线属性结构 (32) 5.1.1.15 注记属性结构 (32) 5.1.1.16 栅格数据属性结构 (33) 5.1.1.17 点状要素属性表结构 (33) 5.1.1.18线状要素属性表结构 (34)

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

旌德县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方案 旌德县国土资源局 2006-11-10

目录 一、概述 (2) 二、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依据 (2) 2.1数据标准 (2) 2.2数据库方面的行业标准 (3) 三、系统总体设计 (3) 3.1设计原则 (3) 3.2 系统软、硬件配置 (5) 3.3 数据库设计 (7) 四、数据库建设 (10) 4.1建库流程 (10) 4.2资料准备 (10) 4.3资料预处理 (11) 4.4数据处理及建库 (12) 五、项目管理与工程实施 (15) 5.1 县局与建库承担单位分工 (15) 5.2 工程质量管理 (16) 5.3项目建设进度管理 (17) 六、培训与技术支持 (17) 6.1培训计划 (17) 6.2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18) 七、提交成果 (19) 7.1数据成果 (19) 7.2系统文档 (19)

一、概述 旌德县位于,东临、南连,西邻,北面自。全县行政辖区面积平方千米,林地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公顷,人均耕地为公顷。 境内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投资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随着旌德县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落足土地资源动态管理的需要,这就迫切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实现土地资源管理,尤其是地籍管理信息化。 国土资源信息的基础数据是空间数据,其管理和利用都需要与GIS技术紧密结合。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旌德县国土资源局决定选用国家科技部向全国推荐的、国土资源部指定选用的国产GIS 软件平台——MAPGIS作为基础平台,在其基础上开发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合肥市方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旌德县国土资源管理局邀请,制定出旌德县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方案。 方升公司是省内从事土地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企业,虽然是一个刚成立的公司,但是公司有数名参加过大量土地管理系统建设的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开发和工程施工经验,这些前期研究工作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依据 2.1数据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260—2000 2、《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 3、《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1992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

附件1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 (试行)

目录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3.1 不动产real estate (3) 3.2 不动产单元real estate unit (3) 3.3 地籍区cadastral district (3) 3.4 地籍子区cadastral sub district (4) 3.5 宗地cadastral parcel (4) 3.6 宗海cadastral sea (4) 3.7 无居民海岛uninhabited island (4) 3.8 房屋building (4) 3.9 自然幢natural building (4) 3.10 逻辑幢logical building (4) 3.11 户unit (4) 3.12 定着物things fixed on land (4) 3.13 林班compartment (4) 3.14 小班subcompartment (4) 3.15 界址线boundary line (4) 3.16 界址点boundary point (4) 3.17 地籍图cadastral map (5) 3.18 宗地图parcel plan (5) 4 缩略语 (5) 5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 (5) 5.1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内容 (5) 5.2 不动产登记要素分类与编码 (5) 5.3 不动产登记要素分类代码与描述 (6) 5.4 空间要素分层 (8) 6 数据库结构定义 (9) 6.1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9) 6.2 非空间要素数据结构 (1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属性值字典表 (42) 附录 B (参考文献) (62)

三维地籍系统建设方案

XX市三维地籍系统 建设方案 2019年7月

1三维地籍建设背景 1.1建设背景 当前在我国城市建设特别是主要城市中心区,城市建设渐趋密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相应地越来越高。在有限土地空间内的城市建设,其发展方向便是在三维空间的扩展,比如楼顶的建筑及设施、地下管线与基础设施、城市地下交通等。在这些三维空间的建设中,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非常活跃的城市建设内容。 1.2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XX市城区已基本建立了以宗地为基础的地籍管理系统, 这是一种二维平面地籍管理系统, 主要记载了土地在二维平面空间的信息。由于二维地籍表达自身特有的局限性, 它们对城市建设在三维空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没有进行完 全的登记、记载, 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日益增多的电缆、管道以及地下交通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宗地图和地籍系统上没有或者记载不完全,造成许多管线与地下建筑物权属不清,界限不清。由于缺少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土地利用信息的记载,使得空间产权的管理无法明晰,也大大影响了土地分等定级、地价评估、土地统计等方面的工作。XX市现有的地籍管理系统也由于缺少三维地籍管理方法,造成许多宗地重叠,地面宗地与地下宗地不明确。例如在尖草坪区三给村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地下宗地自来水管线宗地与水泥制品厂宗地重合,如图:

在XX市还存在许多地下广场,也由于缺少地下宗地的概念,它们的权属问题也不能明确。 1.3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三维地籍数据库,管理城市三维地表、三维建筑模型、管网,建立三维地籍管理系统,综合应用三维地籍数据库和二维平面地籍数据库,实现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的可视化管理,使得地籍管理可以三维可视化。 2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1总体设计方案 XX市三维地籍管理系统在总体建设中分为两部分,三维地籍数据库和三维地籍管理系统。 三维地籍数据库以CityMaker平台为基础,整合建筑模型、三维管线、三维地形数据,并分别建立子库。三维地形数据由影像和地形数据生成。系统中所需的地上、地下宗地数据与二维管网数据来源于原有二维平面地理管理系统的二维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发展迅速,对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及时性获取的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土地权属变化频繁,因此地籍信息也日益更新,信息量逐年增长。面对地籍信息如此巨大又频繁的变化,传统的纸质地籍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地籍信息,地籍管理手段已从原有的纸质管理方式升级到全计算机管理方式。 各国土资源局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应用计算机管理方式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得国土资源信息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及自动化的管理,不仅能过及时掌握变更地籍数据更能实现信息共享。本文首先对地籍数据库建设研究的意义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为发展研究现状。 通过深入分析城镇地籍数据中空间数据与地籍数据的特点,提出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根据横峰县地籍数据库选定建库平台。 结合数据库内容及逻辑结构,详细设计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路线。对数据库中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获取、赋值、数据检查、入库及建库成果的输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 并对地籍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入库手段上采用CASS图上属性录入,通过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横峰县地籍数据库建库实例,详细论述了建库基本情况、数据处理过程、从而建立数据库库提并给出了研究中的建库成果表格及图件。 并在文末对该库的成果给出了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文中设计的建库路线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强,采用的SQL SERVER+MapGIS手段适合本次中小型数据库的建设,提出的在CASS图上进行属性录入的手段解决了以前录入手段

存在的弊端,减少了手工录入工作量并实现了属性录入的同时进行图属一致性检查。

GIS在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GIS在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2:06.2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韩振中[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各地纷纷进行以”数字国土”为目标的地籍调查并开展地籍数据库建设。 山东鲁迪测绘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0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各地纷纷进行以”数字国土”为目标的地籍调查并开展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调查中地籍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要进行收集和整理各种图片、文档资料,开展权属调查,测绘数字化地形图,资料入库,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在地籍数据库建设中地形图数字化是基础工作,同时,建立数据库及资料入库也是其中尤为重 要的工作,所以就要选择所用到的软件,包括处理初始资料的软件以及进行空间分析的软件和最后的入库软件。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GIS 在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GIS;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应用 1导言 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受到建筑物、地下设施以及测量技术的影响,导致地籍调查数据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难以达到地籍调查的理想目标。因此,在进行地籍调查过程中,需要利用GIS技术,根据测量地点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测量方法,并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以此来提高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准确性。 2地籍数据库概述 2.1地籍数据库的建设目的 以应用国土新技术为手段,进一步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数据库建设主要目的是:建立城镇规划发展范围内城镇地籍数据库;进一步摸清城区土地家底,核准各类型土地的面积、用途、位置、权属及利用现状,为土地收购、储备等地籍管理日常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掌握土地动态情况,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动趋势,为国土应用提供决策服务;完善土地管理措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为土地(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做准备。 2.2地籍数据库建设内容 根据地籍数据的表达类型,可概括为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三种类型。其中图形数据主要是基于测绘管理部门统一测量坐标系下具有坐标属性的点、线、面和注记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各类地籍要素的位置、形状、分布和关系等空间信息。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自然、社会和经济信息。档案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数据档案文件的电子影像名称、位置、权属以及其它用于管理和查询的信息。 2.3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 地籍数据库主要是通过对图形数据、档案数据等进行数据处理后,转换为图属一致,可以用来统一管理的一种数据组合模式。其建设的主要工作步骤有以下:准备工作、设计数据库建设方案、资料预处理、试验建库、设定建库质量控制与检查细则、建库成果输出及编写技术和工作报告、成果审核验收、数据库运行、安全管理与应用。 3GIS地籍数据建库过程在数据库建设初级阶段,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并导入数据针对外业采集的地籍数据成果,且基于相关软件的使用。然后借助GIS软件来构建“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同时对导入的地籍数据进行拓扑检查在数据当中,当检车数据合格后,需要进行属性赋值针对全部的数据,诸如,权属信息、面积、界址点等,在这之后继续实施属性检查。最终构建农村地籍调查总库,其中包括每一个街坊所完成空间拓扑检查与属性检查的地籍数据库等,紧接着对其实施汇总检核,等到检查完成之后需要把宗地图输出,且汇总每一类数据在统计表中。 3.1数据入库 对于地籍要素数据而言,当其符合入库条件之后通过CASS软件来完成格式转换,最终以*.SHP格式存在,同时发挥数据导入的功能,以批量的形式在数据当中导入SHP数据。一般以街坊采集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来采集数据,而单机数据库主要由这些小范围建库的数据组成。 3.2图形数据整理 对于入库的图形数据属性若不全的话,一般借助图形数据整理来补充,主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以及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正。在这之后就形成图幅索引进而确保地籍图的形成。对于拓扑检查而言,以其设置中的规则为依据来进行,使其图层对象具有层次性,且其检查范围也有区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时常见的拓扑错误基本如下:首先,此项检查针对一种情况进行的检查,即行政区要被图斑填充满,图斑之间没有缝隙。图斑间有缝隙,即为一个错误。此种错误一般都是很小的夹缝,所以初次检查时一般比较难以找到。建议其他的错误修改完成后最后再修改这个错误,一方面,其他错误修改的过程中有可能将这个错误修改了,另一方面其他错误修改完成之后图面上的红色错误很显眼容易找到。解决方法:通过加点、删点或移动点来使线和面达成一致,具体操作都要双击图形显示节点后才能操作。首先选择捕捉的对象,然后双击图形在节点上右键可以删除节点,在边线上右键可以插入节点。节点数量正确之后再通过节点移动将节点到正确的位置。其次,出现此种错误可能的图形对象为界址线、行政区界线、地类界线。情况:界址线、行政区界线、地类界线三种先对象是首尾相接的线,当某条线没有后续的线时就会形成线悬挂错误。解决方法:绘制界址线。当缺少的界址线较多时可以利用宗地生成界址点、界址线的功能。最后,可能出现错误的图层时宗地包含在行政区中、图斑包含在行政区中、宗地内的图斑不能跨宗地、房屋包含在宗地内部情况:错误都是以跨过边界出现,大多是由于绘图时捕捉不准确的原因。解决方法:将房屋的拐角节点移到界址点上。在编辑状态下设置捕捉对象为界址点,然后双击房屋拖动移动。 3.3生成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表作为一个核心部分在地籍调查中,而调查表的录入和输出等操作由系统提供。如果调查表没有对应的图形的话,以调查表的界址信息为依据来寻找宗地。如果宗地图形数据存在时可以在调查表中纳入图形中的信息。当区域已经进行调查时,把原宗地号录入在调查表预编地籍号的位置中,而新宗地号的录入应该以新编号规则进行,即在地籍号位置,使新地籍调查数据库更好地连接与原数据库。 3.4数据库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