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3-06-28T11:32:07.5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5月总第118期供稿作者:刘光江

[导读] 如何在45分钟的时间内始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难题。

刘光江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266700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教师需从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出发,引入、制造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去聆听、去感悟、去思考、去表达,以激发起足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应用方法和过程,有以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堂一开始就创设一个好的生物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讲有丝分裂过程时,以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比喻染色体行为。间期:从前,有一对孪生姐妹(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她们感情非常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由于太快乐,吃得比较多,都变胖了(于是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核内的空间明显拥挤了,她们不得不拆掉老屋,重建家园(核膜核仁消失),幸好找到一个大吊床,成为她们暂时的栖息之地(——纺锤体)。中期: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姐妹俩意见发生分歧,一个要去东边盖,一个要去西边盖,双方僵持不下,停留在细胞中央。看!孪生姐妹正在努力挣脱(赤道板上排整齐)。后期:最后,姐妹们六亲不认,分割家产,连一起穿的漂亮衣服都撕破了。从此,孪生姐妹各奔东西,再也不称之为姐妹了(形成子染色体移向两极,不再称之为姐妹染色单体)。末期:孪生姐妹分开后发现自己的力量太小了,想重建家园并没有那么容易,于是,她们又结识了新朋友(非姐妹染色单体),一起建立了新家(——核膜核仁重新出现)。都说冤家易解不易结,建成新家之后,她们仍与原来的姐妹永不往来,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吊床不再需要了,此番历程特别辛苦,染色体又恢复了原状,变瘦了,纺锤体、染色体消失。

这样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二、课堂进程中创设情境

如何在45分钟的时间内始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难题。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标的要求合适有度地创设情境是解决上述难题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创设不同的情境:

1.利用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创设实体情境

这是在生物课堂上运用得最普遍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种创设情境的方法。例如,在讲《DNA结构》时,我除了展示双螺旋模型,也展示了一根绳子。再比如,在讲《植物的向光性》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窗台上的植物创设情境。

2.利用游戏或角色扮演创设模拟情境

例如,在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对于其中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这一知识点,我是这样进行的:黑板上画一个人体简图,再对应写一个氨基酸通式(类比)。氨基酸有一个中心碳原子,可以看成是人体躯干,相应的氨基羧基可以看成是人的两只手,氢比作是人体的下肢,那么第四个基团——R基就是人体的头部。很明显,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头部不同,而决定氨基酸种类的也是第四个基团——R基。把脱水缩合比作学生排队,这样形象直观,学生记忆深刻。

3.利用“问题串”创设推理情境

例如在《基因突变》一节中,关于基因突变我提出了以下问题:

a.由于碱基对的改变,是否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的改变?

b.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吗?频率都相同吗?

c.性状改变一定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吗?

d.基因突变常发生于什么时期?为什么?

e. 基因突变的不同形式,如类型、数目是否是3的倍数、位置、是否连续等,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顺序的影响相同吗?

以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推理就很透彻清晰地把基因突变这一难点突破了。

4.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经验问题等创设

如在讲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片段时,我这样创设情境激发思考:假如你是一位蛋鸡养殖场的技术人员,随着冬季的来临,日照时间越来越短,鸡的产蛋量也越来越少,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产蛋量?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总结,点拨措施:增加光照时间。

三、课堂小结创设情境

课堂小节是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但往往越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分散,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中,最后通过“这节课如何体现类比推理”这个问题将整节课内容串联起来,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情境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补充并优化了当前学校的教学方式。情境的运用,吸引并维持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从而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情境教学法,因为知识有许多类型,有些类型与环境关联较少,有些类型的知识与周围环境有关,甚至无法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得到知识的意义。

浅议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7-09T15:03:20.7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6期作者:张亚楠[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实现综合发展。新疆兵团第九师团结农场中学834602 摘要:情境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衍生而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知识记忆。生物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情境教学可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以及实验情境等分析具体教学策略,望给予生物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实现综合发展。生物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借助情境教学可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快速且准确地接受新知识,改变传统单一沉闷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动机一般来自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心理、认知都在增长,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该阶段学生也十分喜欢听故事,无论现实生活还是科学发展史都有较多的趣闻轶事。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必要时可以二次加工故事,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力,更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消化和吸收”一课为例,在该章节教学中,学生可以知道食物从口腔进入,再从肛门排出,整个消化过程涉及人体多个器官,如果教师单一讲解各个器官必然会十分枯燥无聊,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生物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个名叫“西瓜子历险记”故事,以拟人化方式描述西瓜子进入消化道的旅程,生动直观展现消化道器官功能作用和结构特点。之后借助西瓜子的眼睛观察到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过程以及最终产物。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生物教师还特别为学生讲解阑尾位置和会厌软骨的作用,上述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不仅掌握知识,更提高学习质量。对于初中生而言,大部分生物知识来自实验,然而此部分知识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会感到枯燥沉闷,无法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对此,教师引入故事活跃课堂气氛。以“植物的生殖”一课为例,教师讲到:“1984年的春夏,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箭竹大量开花,但竹子则在开花后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以致于大部分熊猫因无法找到食物而饿死。”基于此故事提出问题:“为何大熊猫非要吃竹子?”教师解释道:“因为大熊猫有吃单一食物偏好,如果一种惯性食用的竹子开花死亡后,那么就不得不找其他食物。部分老弱病残的大熊猫因无法找到其他可以吃的食物而被自然淘汰”,最后教师引出本章节要讲解的知识,提高教学针对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就是启发思维的最佳途径,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创设问题情境在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和需掌握的知识发生冲突,在激化矛盾中增强探究知识动力。首先借助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初中生物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材中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设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生物教材和思考问题并从中寻找答案。 以“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为例,教师就提出以下问题:“引起传染病有哪些病原体?”“传染病有何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哪些?”“传染病传播途径有哪些?”“传染源来自哪?”“哪些群体是传染病易感人群?”设置问题情境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学习当中,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是初中生物重要教学方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实验以形象性和直观性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知识,让学生积极探究生物现象本质,形成良好的观察交流能力。生物教师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从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着手,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积极性。以“细胞吸水和失水”一课为例,生物教师就开展以下实验,即将切好的萝卜分装在两个盘子当中,一个盘子用盐拌,另外一个盘子则用清水浸泡。几分钟后让学生观察两个盘中萝卜发生什么变化。之后生物教师就针对实验提出以下问题:“盐拌的萝卜为何变软?”“清水浸泡的萝卜为何会变硬?”虽然学生无法直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欲望,进而投入到生物学习当中。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初中生物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即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生物知识和技能,因而生物教学无法脱离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和求动心理,更能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结语:总之,生物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不免有所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直观理解所学知识,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生物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红浅谈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7,(5):87-87。 [2]武俊英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J].情感读本,2017,(5):60-60。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原则 导入的原则:七个字“准、启、联、形、趣、巧、简”。 “准”: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联”: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 “形”: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趣”: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

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巧”: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简”: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导入过于繁冗,是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二)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案例】在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3、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背景下,做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主动获得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 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分析、思考问题。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在教学时适时的穿插一些趣味性话题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1】在进行《细胞呼吸》教学时,教师讲述:我们知道,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会对这些问题作出一定 的反应,在此基础上,顺势也将学生引导到本节的教学内容上。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便会兴趣盎然。 【案例2】在《遗传规律》的教学时,开始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名叫肖伯纳。有一位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便生爱慕之情,向肖翁写信求爱。信中写到:“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吗?”对于这种针锋相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迁安二镇中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例谈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共5页

例谈高中生物情境教学 在我国,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王策三先生曾指出说:“我想,这不是说,情境教学已经完善了……情境教学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必然会不断有新的发展。”虽然情境教学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一定会得以完善。 一、创设问题情境 要使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想问”。例如,“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在导言中,我首先提出:“有性生殖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有丝分裂?假若是,以人为例,结果会怎样?”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学生很快发现: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46条,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则为92条,增加了一倍。这样将会直接导致生物前后代遗传性状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显然,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并不是通过有丝分裂。这个时候,学生也同时发现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师此时要抓住时机追问:“要保证子代与亲代保持染色体不变其关键是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减半”。教师及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把课堂和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探究,适时给学生一些指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

结,构建并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二、创设生活情境 如果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的话,生物学科的生活性更强更直接,生活是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基本来源,也是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完整的利用我们生活中的生动具体的事实、问题来呈现教学情景。例如,讲到免疫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儿时去医院打防疫针的情境;讲到病毒的知识,我们可以创设SARS流行时的情境;讲到呼吸作用,我们可以创设运动、减肥等学生比较熟悉又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当然也有些知识,距离学生比较远,对于这些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学生可能很多观点不能理解,那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如果我们班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克隆的自己,你将会怎样看待克隆的自己,怎样看待你周围的人?由于这些现象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所以学生在分析时,特别有兴致。随着一个又一个现象的解释,学生们深感学习生物知识的用处,当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时,又会进一步加深学生探索自然和生活的乐趣,知识与兴趣愿望形成了正反馈。这样的学习才是理想中的学习。 三、创设直观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他们所不理解的知识。通过展示挂图、实物模型以及动植物标本或多媒体课件。再配以生动的语言讲解,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对学习信息的接受效应、运用视觉媒体的形象感觉,使学生感受到许多形象的生物学科知识。

研究论文: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86059 学科教育论文 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 何谓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接近孩子理解范畴的具体问题情境,导入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的“教师为主体”相反,它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通过根据教学大纲创设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变“被动灌输”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1.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知识累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相对也不断增强,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为学生着手实践以及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时,必然需要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知欲,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通过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例如,讲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刚种下去的树都要剪去大部分的枝叶?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学生总有一天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情境教学极大地保护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表达自我,展现自我,长此以往,这会发展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 1.利用实际生活场景,水到渠成地引入课程内容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基本贴近学生生活,许多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解释。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小场景,以生活为主题,创设问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大纲 南京晓庄学院(4月5日).doc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56(28课时理论,28课时实践)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是生物教育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养成比较深厚的生物学科 教育理论的修养、形成比较娴熟的教学实践技能和独立从事生物学科教学科研的能力。从而为不断巩固献身生物教育的专业思想,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学习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2.生物学教学论是专门研究生物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 隶属于教育学中的学科教学论范畴。生物学教学论是高师院校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学教学论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它的理论建立在高师院校生物学基础课以及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公共课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中学生物学学什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怎样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怎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等等。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生物学教学论是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属于教育科学体系和范畴的科学。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师范生课程纲要,课程包含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两部分,学分数为3,总学时56,其中理论课时28(2学分),实践课时28(1学分)。 该课程主要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说课、试讲等实践环节,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二、课程目标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师范教育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不仅与生物专业课程结合紧密,而且贴近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是为师范生从事生物教学工作直接打基础的教学实践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师范生掌握生物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形成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师范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理解生物学教学论的有关理论,包括对教育学、学习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科学教育理论的应用。 理解初中及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并用以指导教学。 认识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工作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岗位要求。 (二)能力目标 具备开展生物学教学的能力,即能依据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运用所学生物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及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等学习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能、方法与手段模拟课堂教学过程,编制试卷等;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评价生物学教学活动。 (三)素质目标 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 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及认真、求实、勤奋的学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认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2.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3.时代的发展对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王世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导课技能,可以达到如下的教学功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惊奇疑惑,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引入的好,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刚上课时,学生学习成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在学生动脑过程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3、承上启下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复习旧知识,为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使新知识更易被理解。 4、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论文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蒸馒头和面时,为什么加入酵母粉蒸出的馒头总是喧软多孔?天冷和面时,为什么就不容易发开?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的类型 (一)、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

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doc

传统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传输给学生,而情景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或者转化为学生更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更具生活化与生动性,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 中接受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将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简化属性研究。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硬地生搬课本内容,要注意灵活调度,将生物种类按照不同属性分门别类,总结其相同性与差异性,化繁为简,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对自然界生物物种进行归类与定性,使学生对繁复驳杂的生物物种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为学生扫清了不少学习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使生物课程具有故事性、活泼性。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具有理科学科的特性,知识点繁杂且没有人文联系。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右脑对人文思维具有很大的敏感性,虽然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类型的分工,但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工作,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所以生物老师不妨将生物知识要点融于故事中,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而且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普及生物研究史。初中生物教学缺乏对学生普及生

物研究史方面的重视,在教学资源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研究史,所以教师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人类的生物研究历史。普及生物研究历史,是开展情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学者对生物领域的不断钻研及积极探索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一幅生物研究史的漫长画卷,实现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从一个个研究故事中体会到生物研究的乐趣,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课由于本身的物质属性,因此有很多实验实践机会,但是在以往学校教学中,过多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生物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所以如今学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活动,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实践活动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从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到长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观察对象可以从鱼类、鸟类、两栖类升级到哺乳类动物,总之,生物学涉及方方面面,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使学生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 三、情景教学的作用 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应试型人才,知识认知只停留于知识表面,但是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开展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综合性的素质型人才,不管从动手能力方面,还是从创新意识方面,都比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更胜一筹。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胡秀芝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信息阅读、反馈评价。 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 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份问题表格: 生物体的结构由什么构成的 1 如何使用显微镜? 2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差异? 4 细胞中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5 什么是dna?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 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p25页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 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 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高中生物的课堂情境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63588.html, 高中生物的课堂情境教学 作者:闫晗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47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中需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他们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程教学效率,让学生做到积极探索和直面应对。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植物、人类、动物等生理、构造、进化等的科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偏向记忆、实验和少量的计算。但是通过高中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比较枯燥,实验的实际操作情况比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问题情境教学的引用,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枯燥问题,灵活的运用问题的创设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的拟定和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就高中教学现状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施展开分析,为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提供参考。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现状 高中生物作为理科综合,在目前的理综占据的比例为12%到15%。因为比例和分数的问题,学生并不太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另外高中生物的教学主要的计算集中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后半部分,前阶段的学习基本属于知识的记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专注度不统一。其次生物的实验教学缺乏实验的设备和基础,实际的实验教学很少,学生在后阶段的综合性生物学习中会有较大的困难。这些问题综合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 2.教师教学现状 高中的生物教学老师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主要还是靠口述和课堂授课为主。在前阶段的生物基础知识教学中,主要是硬性记忆教学的方式,学生的实际理解和记忆程度偏低。在生物计算的部分,比如:基因的遗传、突变、染色体等问题上,需要复杂的计算和比例的计算。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案例计算演示等方式教学,由于本身的学科比例不大,加之学习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这一段的学习很难被很好的应用。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施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及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及案例分析 在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中,有许多值得教师关注的点,我们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初中的生物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这些都是我 们必须思考的.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全面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的知识都是重要的,都是我们应该讲给学生的.那这些内 容怎么讲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呢?可以说,教无定法,但 作为生物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看得见 的是初中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 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 式加以呈现,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 较长时间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必 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学实施中,问题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点.什么类型 的课设计什么样的问题?问题在一节课中的什么时间出现?问什么?怎么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班级,我们到底应该怎样 设计问题才最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效果呢?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应 该好好设计和准备的.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我有了不少这方面 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和更多的老师进行交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 谈“几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设计”两方面的学习 内容. 一、几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重点内容的确立 ?重点内容的教学策略 ?重点内容的教学实施案例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 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 三大课程理念.围绕着这样的理念,课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确定了 初中生物的十大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

(完整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课堂教学的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有意识有目的地表现某些特殊的行为或做出某些特别的动作以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行为方式。那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有哪些?欢迎大家前来经验135教育栏目查看相关的内容范本! 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一)教师的爱与责任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责任则是教师永恒的承诺。“爱”代表的是教师的内在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机动因素的要求,“责任”代表的是客观的﹑理性的要求。没有理性的要求,教师的活动就会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没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教师的活动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爱学生呢? 1,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呼唤。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私人关系有重点的关心,有选择的爱护。现在我们可到学生中做一次调查,会有90%的学生希望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就连那些备受教师关注和宠爱的学生也有此观点和希求,为什么?因为他们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教育上的不公。因为在平时里,那些优秀学生得到的关爱太多,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理所当然,而对那些不起眼的学生来说,因平时得到的关注机会很少,偶尔得到老师的

关爱,就会牢记在心,甚而终生不忘,心存感激。这从另一面告诉我们,平等对待学生的重要。 2,教师应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教师只做“老好人”,课堂缺乏思辨性,下课时,我们问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学生模棱两可,不知谁对谁错。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就有点过了,要让学生在适当的点拨和中肯评价中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3,教师应欣赏和鼓励学生,做到“爱”有温度。 先欣赏﹑鼓励学生成为老师处理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老师发现他的“闪光点”,并让这一“闪光点”得到承认和强化。这比简单的冷眼﹑讥笑甚至体罚,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实现公平的教学管理。 教师的爱心,说重一点就是师德发生了偏移。我们更应该从自身教学找原因,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之一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都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在这方面,每位教师都应多做功课。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技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讲的有效技能,是从整体来说的,一堂有效地课堂教学,总会用到一些技能,什么技能在某节课堂上能最大化的收到成效,这不能一概而论。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什么是最好的方法,最切当的 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管运用何种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学的一根主线就是要让学生能自己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一、备课技能

浅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许多无法单纯用语言表达的内容给展现出来,使得 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手段,尽可能营造出良好 的教学意境,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开发思维,在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实 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方便获取和记忆知识。传统的学习新知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 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丰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手段丰富多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动用自己的大脑、双手、双耳以及双眼 来记忆知识,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2.改变转换信息的手段。比如快与慢的转换,生物中存在一些现象变化过程过快不易观察运 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此变化过程,将其设置为慢速从而方便观察蛇捕捉猎物时,完成此过 程只需零点几秒,是肉眼所观察不到的,但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此过程便可使学生观察此过程。又比如将抽象变回具体,生物中有许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如植物光合作用的 原理比较难以理解,可以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更形象、直 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3.激发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传统的教学 过程中,一直是“一书一笔一板”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脱离了现代生活节奏和生活色彩,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也逐渐失去了兴趣。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是与时俱进的表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其所具有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动态的场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中的单调色彩,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4.实现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 接受知识,其教学效率低。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且教材内容的形 象性、生动性和准确性更是大大地提高。 5.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虽然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的知识都需要通过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获得,但由于课时、时间有限,学生将每一个生物实验都亲自尝试一遍 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这些实验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予以再现,然 后让学生沿着实验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对教材中的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习和思 维方式都得以优化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策略 1.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要将知识面向所有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 程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对象为依据,进行课件内容的合 理选择,这样才能与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适应,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易于取材,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要 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不能将与高中生物知识稍有点联系的内 容全部用于课堂上,生物课堂并不是生物百科全书。 3.实现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便 于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调动,让学生用现有知识与经验去索引并同化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复习了旧知识的同时,还顺利引入了新知识,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进行有关酸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生态系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并感受一下《美丽的大森林》。(播放一段视频) 师(强调):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大家要认真听里面的解说,并思考森林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师(看完影片并经学生思考后总结):这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牵一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该怎么称呼呢?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师:同学们看完了《美丽的大森林》的影片,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水的世界。(课件展示:一个水族箱)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水族箱,你们认为这个水族箱能称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总结) 师(强调):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网”,这样你们对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23页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师: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组成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播放《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影片录像。要求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问题: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细菌和真菌: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把动物的残体及其他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 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它们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列举实例,加强说服力 师(举例说明):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当然这边的泥巴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泥巴,它实际上是一种藻泥。像这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而且链头都是生产者。

浅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浅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6-10-08T15:33:09.23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8月作者:韩亚丽[导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邯郸市育华中学河北邯郸 056000)【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的提高涉及教学活动的许多方面,要求我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标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把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究竟该怎样去教,学生该怎样去学,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呢? 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1.从课堂提问入手,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问,把问题带入课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反射这一概念时,教师提出问题:“反射能发生在哪些生物身上?”这时,学生通过阅读能回答:“发生在动物或人身上。”然后,教师可继续提问:“是否所有的动物都可能发生反射现象。”这样一问,学生不会马上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叶的结构时,可提出如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①为什么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要深些?②秋天落叶时,为什么落在地上的叶片多是背面向上正面向下?再如:讲完叶绿素的形成条件后,提问学生,产生韭黄、蒜黄为什么要遮光?你们在语文课学了杜牧的《山行诗》和《香山红叶》,为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的秋色?香山的黄栌和枫树为什么在重阳节才红? 2.注意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贯彻能力 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对学生来说往往是陌生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观察对象和实验目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应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实验目的,培养观察能力。 2.1 验证观察法:通过观察,对课本关于生物现象、本质特征的理论加以观察验证。如课本以白菜、萝卜为代表植物,归纳出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教师还要求学生对当地种植的其他十字花科植物,如芥菜、油菜的花、果实的特征进行观察,对十字花科植物主要特征加以验证,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去识别更多的十字花科植物。运用此法,既验证了课本理论,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品质。 2.2 比较观察法: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比较其异同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特征时,要指导学生用比较观察法。如在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自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大小、数量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种血细胞的诸方面的特点及异同点,然后填写比较表。利用比较观察法,既使各项观察点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使学生获得了对不同事物进行分析、对比的能力。 3.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把探究性学习列为三大课程理念之一,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探究性学习是指以课题的形式进行较系统的专题研究,是以相对独立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广义的探究性学习则是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指导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思考或实践来发现结论,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探究性学习,“问题”都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构成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问题意识,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只善于拿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更多的问题去,教师应该积极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来主动探究,并将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渗透到各环节的教学活动中。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对自然环境中各种现象的认识很肤浅,或未被认识。我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出新话题,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了解、去调查。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在领略了中华民族利用生物和改造自然的情景。也领略了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讲到“环境的污染”和“环境保护”时,要求学生向村里老人们了解以前和现在本地施用过哪些农药和化学肥料?也了解原有的哪些动物减少了,哪些动物不见了?增多的是哪些动物?通过此活动,学生了解到以往在本地生长繁衍的乌鸦和麻雀等动物减少了许多。花喜鹊和灰喜鹊不见了。而蚜虫和鼠害的威协未被减少。从而很自然的领悟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怎样保护利用环境便成了学生的话题。便于教师进一步讲解。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5.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5.1 准备练习。在新课开始前完成,其内容手段与教材有密切联系,目的是以旧引新,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及迁移转化做准备。 5.2 基本练习。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新知识,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新知识,并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到学习方法。 综合上述,课堂教学的提高涉及教学活动的许多方面,要求我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标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把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这方面,我虽然做了初步探索,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我愿意和广大教育同仁一道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共同创新。 收稿日期:2016-0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