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情简介

梅州市情简介

梅州——世界客都,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4万,下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8个县(市、区)。

梅州历史悠久、魅力独具。南齐中兴元年(公元501年)置程乡县,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易名梅州,1949年后设兴梅专区、梅县地区,1988年改建为梅州市。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

梅州文化厚重、英才辈出。历来崇文重教、文风鼎盛,南宋时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鼎盛。清中叶以来,先后涌现出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叶剑英等杰出人士。辛亥革命以来,孕育出23名两院院士、227名大学校长、474名将军。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60多万人,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台湾同胞160万人。

梅州山水秀美、宜居宜游。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47个,森林覆盖率达69.4%,位居广东第三,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建成3A以上景区11个,有灵光寺、阴那山、人境庐、丘逢甲故居、李光耀祖居、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胜古迹,有雁南飞、雁鸣湖、客天下、中国客家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梅州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等荣誉,“休闲到梅州、享

受慢生活”特色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梅州蓄势待发、前景可期。境内资源丰富,有潜在价值4000多亿元的铁矿、稀土、瓷土等54种矿产,有充足的电力供应,有优质的人力资源,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有2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三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铁路、两条航线,特别是随着一批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等出省通道的规划建设,以及潮汕国际机场建成和梅县机场扩建,梅州将成为连接珠三角、海西区的关键节点,成为广东沿海城市通往内陆腹地的重要门户,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投资创业热土。

今后一段时期,是梅州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核心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发展新型特色工业、旅游先锋产业、精致高效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广东重要的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努力实现“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目标,加快建设产业更特色、山水更秀美、社会更和谐、文化更昌盛、人民幸福感更强的新梅州。

梅州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介绍

梅州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介绍 (2005年10月24日) 一、梅州概况 梅州市位于粤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2004年末户籍人口496.9万。现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梅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客都”之称。梅州向来崇文重教,书风极盛,英才辈出。近代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当代叶剑英元帅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足球运动普及城乡,旅居海外侨胞有3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梅州是全国最大金柚生产基地,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也是中国著名的“单丛茶之乡”。 近年来,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确立并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今年1—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6.34亿元, 1

比增13.7%,完成工业增加值49.83亿元,比增15.1%。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初确定的年度投资70.8亿元的4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1—8月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17亿元,比增18.6%,国税收入完成28.6亿元,比增20.1%,地税收入完成7.5亿元,比增9.1%。财政支出23.12亿元,比增15.5%;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以金柚、茶叶、脐橙、青榄、油茶为主的农业开发基地150 万亩。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18.05万亩,比增2.05万亩,全市今年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种植面积占70%以上,杂交水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新种脐橙2900亩,南药13000亩(青蒿10000亩),特色渔业养殖面积45000亩。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56家,其中已授牌的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40家、县级40家。全市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已超过20万亩;开展了“绿满梅州”大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1.8%;基本实现市到县“1小时交通圈”;梅州至揭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梅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将于今年10月28日通车;梅州西环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已动工兴建,梅州至龙岩、梅州至漳州、梅州至赣州、兴宁至畲江高速公路建设正抓紧筹备,力争至2008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梅州城区着力抓好“三路(省道S223线、凌风路客家风情一条街、北环路)、二山(百岁山、泮坑)、一片(东山芹黄片)、一点(一江两岸景观亮点)”的规划建设,打造新的城市亮点;今年8月,梅州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并抓住契机,围绕 2

梅州简介

梅州,是魅力独具的世界客都,是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位于粤东北山区,北临赣南,东连闽西,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辖8个县(市、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梅州坚持“不等不躁”的精神,坚持探索从“四个梅州”(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到“绿色崛起”的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坚持抓好建厂、办学、治水、修路、种树、惠民、用贤七件大事,全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新的成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旅游业,作为梅州市极其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令人瞩目,被业界誉为山区市发展旅游的一个典范。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梅州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已形成较完整的行业结构体系和产业链,旅游产业化深度和强度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梅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名人故居,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多年来,梅州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资源,将景区建设与当地生产、生活、民情风俗、历史文物和市政建设相结合,加强招商引资,加快了景区建设速度,旅游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新项目逐年增加,新景区如雨后春笋。九五以来先后新建并对外开放的景区有12个,如雁南飞、雁鸣湖、五指峰、千佛塔、蕉岭长潭、五指石、龙鲸河漂流、龙归寨瀑布、

揭岭飞泉、五华热矿泥山庄等。到目前为止,全市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雁南飞和丰顺温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阴那山、五指出),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大埔丰溪林场、五华七目蟑、梅县阴那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市级旅游景区(点)5个(长潭、泮坑、五指石、神光山、叶帅故居),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8个。被列为广东100家假日休闲好去处5个(雁南飞、泥浴山庄、五指石、长谭、泮坑),100家观光新亮点3个(龙鲸河漂流、神光山、叶帅故居)。这些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景区,组成了十多条旅游线路,使梅州景区从单一依赖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风光型产品发展成为与“三高”农业相结合,各具特色,既有观光、探险、度假的绿色生态旅游,又有浓郁客家风情、人文景观、革命传统教育等文化内涵和健身、疗养的综合旅游区或专项产品,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旅游营业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进入2008年,梅州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梅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竞争力,而旅游业是梅州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推进“绿色崛起”的先锋产业进行培育,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工业的有机结合,提出大产业、大规划、大项目、大招商、大营销推动全市旅游大发展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简介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梅州又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故乡。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都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力,被“黄学”研究专家称为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其在梅城的书斋“人境庐”、故居“荣禄第”及古民居建筑“恩元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简述梅州 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在六县一市一区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然而“客从何来”?这向来是外地游客感兴趣的话题。一说客家人是中原士族“衣冠南迁”的后裔,一说是畲族与南迁汉族相结合的后裔。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客家人”?不少专家指出,“客家”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判别“客家人”应更多地从文化入手,这种文化包括客家语言、客家意识、客家习俗等。 辛亥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 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日本作家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甲午中日战争、保台抗倭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如丁日昌、丘逢甲、何子渊、叶剑英、范汉杰等梅州客家籍将领;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勤劳俭仆、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传统特性,在众多的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外地人来梅州,感触最深的要数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

广东省梅州市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简介 【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邻赣南,东连闽西,南接潮汕揭,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祖居地,是广东省的生态发展区和粤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梅州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舆地广记》(北宋)载:“梅州春秋为七闽地,战国属越,秦属南海,汉属南越。”南齐时期设置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程乡升为敬州,为梅州州治设立的起始。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为“梅州”,“梅州”名称始于此。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改称为“嘉应州”,隶属广东省,辖地包括程乡、平远、镇平、兴宁、长乐五县,称为“嘉应五属”。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立“兴梅专区”、“兴梅行政专员督察公署”、“梅县专区”、“梅县地区”,1988年定名为“梅州市”,辖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至2010年末梅州市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4.75万人。梅州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当前,梅州正处于全力推进绿色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确定为全力推动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区和特色宜居城乡,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即“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各项事业正取得长足进步。 图1 红色土地、美丽客都广东梅州 【经济发展】2011年,梅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核心任务和“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目标要求,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交通和水利建设、扶

梅州简介

梅州简介 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两千多年来,中原地区的汉人因逃避战乱、饥荒、迫害或因政府调迁大量南迁,集中定居在闽、粤、赣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各地。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原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称为“客家人”。从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看,古代中原人发生过六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秦始皇时期派兵50万驻扎南岭地区;第二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两晋时期;第三次是唐朝中时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第四次是南宋时期金兵南下汉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败而迁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间“移湖广,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广西、四川等地迁移。近一两个世纪,客家人向海外的迁移逐渐增多。 在客家人的迁移历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由于元代梅州的原居民畲族人起义抗元失败而大量外逃,至明代梅州已不设“畲官”,几乎全为客家人所占据,成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区(现在仅在大埔有少量畲族人居住)。从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这两个方面而言,梅州成为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被誉为世界的“客都”。(福建龙岩、江西赣州也是客家主要聚居区。) 游览梅州,你可以瞻仰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等客家名人的故居,参观中国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围屋,欣赏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尝正宗的客家美食,学说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感受客家人尊师重教、勤劳热诚的人文精神,还可以游览新建成的“绿野明珠”雁南飞茶田和文化精品千佛塔寺,泡一泡有益身心的温泉,带上一些客家娘酒、白渡牛肉干和平远梅菜开心而归。游览梅州,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闽、赣二省交界 , 因盛产梅花而得名。梅州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

梅州

梅州简介 世界客都——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久远的历史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美称,近年又有了“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山歌之乡”等美誉。 文艺独特,客家山歌在全国优秀民歌林中独树一帜,广东汉剧有“南国牡丹”之誉,还有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汉调音乐、提线木偶、五句板、采茶戏等。 文物一流,梅州名胜古迹众多,有称为岭南四大名寺之一的灵光寺、神光寺,有被中外建筑界誉为汉民族民居五大特色建筑之一的客家围龙屋、客家土围楼,有黄遵宪故居、丘逢甲故居、叶剑英元帅故居、梅县学宫、三河坝烈士纪念碑等。优美隽永的客家山歌和有“南国牡丹”之誉的广东汉剧蜚声海内外;还有风味独具、色味俱佳的客家美食。所有这些,使梅州成为集“客家”之大成者。 旅游资源丰富,梅州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温泉瀑布,秀丽湖山。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热心人士又捐建一批亭台楼榭,修葺许多名寺古迹,增添食宿游乐设施。境内主要旅游区(点)有:千年古刹阴那山灵光寺,叶剑英元帅故居、纪念馆,清末爱国诗人、政治家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千佛塔,泮坑瀑布,梅县雁南飞、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阴那山天文科普园、松源王寿山,兴宁合水湖山、神光山,五华益塘水库、热矿泥山庄,平远南台山、五指石,蕉岭长潭胜景、丘逢甲故居、释迦文化中心,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丰顺汤坑温泉、龙归寨瀑布、龙鲸河漂流等等。梅州民风淳朴,客家人热情好客,非常友好,来到这里,会让人感到非常亲切。 饮食文化,梅州客家系菜色多样。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梅州客家菜除传统的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等“老三篇”外,较具特色的要数遍布各县(市、区)的客家小吃。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

梅州市种植情况

梅州市 五华县横陂镇叶湖一万亩有机水稻项目(2009) 梅州市: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1.72万亩(优质稻20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62万亩。(2002) 梅州沙田柚:松兴坪果园1000亩 杨阁果园500亩 桥背果园500亩 梅县单是沙田柚的种植面积达20万亩,总产值平均为17万吨,若加上其他柚类,总种植面积达40万亩,柚子的经济创收占梅县经济的三分之一。 全市金柚种植面积1.66万公顷,其中梅县1.14万公顷,五华117公顷,平远1120公顷,兴宁1100公顷,蕉岭773公顷,梅江区667公顷,大埔213公顷,丰顺167公顷 2010 梅江区: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3.3万亩,全年水果面积1.68万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4.5万亩,全区花卉种植面积2000多亩,新发展花卉面积400多亩 1、江南街道办事处 2、西郊街道办事处:有耕地面积1873亩 3、金山街道办事处:有耕地面积5165.9亩,其中:水(旱)田2386.4亩,旱地2779.5亩 4、长沙镇:有耕地面积10232亩,其中:水(旱)田6968亩,旱地3264亩 5、三角镇:耕地面积5233亩,其中:水(旱)田3548亩,旱地1685亩 6、城北镇:有耕地面积23733亩,其中:水(旱)田16092亩,旱地7641亩 兴宁市:粮食播种面积80.1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66.22万亩,平均亩产415公斤,蔬菜种植面积23.78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07万亩,水果种植面积9.59万亩 1、兴田街道:粮食播种面积10435亩,蔬菜面积5450亩,水果种植面积161亩 2、宁新街道:种植水果171亩、蔬菜1200亩 3、福兴街道:粮食种植面积20975亩,其中水稻面积17332亩;水果面积1029亩;茶叶面积120亩 4、宁中镇:耕地19177亩,其中水田12177亩 5、刁坊镇:粮食种植面积40247亩;蔬菜种植面积11488亩;水果种植面积2433亩 6、坭陂镇:粮食种植面积73344亩,蔬菜种植面积15041亩,水果种植面积2457亩 7、龙田镇:耕地21997亩,其中水田15459.8亩 8、合水镇:耕地面积15542亩 9、叶塘镇: 10、新陂镇: 11、永和镇 12、径南镇:粮食种植面积41950亩;种植蔬菜15687亩,水果10535亩;茶叶5130亩 13、新圩镇:耕地26956亩,其中水田22491亩,旱地4465亩 14、水口镇

梅州市情简介

梅州市情简介 梅州——世界客都,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4万,下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8个县(市、区)。 梅州历史悠久、魅力独具。南齐中兴元年(公元501年)置程乡县,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易名梅州,1949年后设兴梅专区、梅县地区,1988年改建为梅州市。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 梅州文化厚重、英才辈出。历来崇文重教、文风鼎盛,南宋时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鼎盛。清中叶以来,先后涌现出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叶剑英等杰出人士。辛亥革命以来,孕育出23名两院院士、227名大学校长、474名将军。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60多万人,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台湾同胞160万人。 梅州山水秀美、宜居宜游。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47个,森林覆盖率达69.4%,位居广东第三,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建成3A以上景区11个,有灵光寺、阴那山、人境庐、丘逢甲故居、李光耀祖居、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胜古迹,有雁南飞、雁鸣湖、客天下、中国客家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梅州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等荣誉,“休闲到梅州、享

受慢生活”特色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梅州蓄势待发、前景可期。境内资源丰富,有潜在价值4000多亿元的铁矿、稀土、瓷土等54种矿产,有充足的电力供应,有优质的人力资源,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有2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三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铁路、两条航线,特别是随着一批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等出省通道的规划建设,以及潮汕国际机场建成和梅县机场扩建,梅州将成为连接珠三角、海西区的关键节点,成为广东沿海城市通往内陆腹地的重要门户,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投资创业热土。 今后一段时期,是梅州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核心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发展新型特色工业、旅游先锋产业、精致高效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广东重要的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努力实现“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目标,加快建设产业更特色、山水更秀美、社会更和谐、文化更昌盛、人民幸福感更强的新梅州。

介绍梅州的5篇精选导游词

介绍梅州的5篇精选导游词 早在晋代黄河流域的汉人因避乱迁到长江流域和赣、闽地区。这些保存着“纯汉人”血统、语音、习俗和文化的移民,被当地官府编入“客籍”,称作“客户”;他们也自称“客人”。小编为你整理了梅州导游词,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哈。 梅州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叶剑英元帅的故里——客都梅州,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雁南飞茶田景区。 雁南飞茶田景区,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2011 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度假村背靠阴那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融茶叶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三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围龙大酒店建筑工艺精湛,2005年荣获建设部授予的“鲁班奖”。 雁南飞有优越的生态资源和标准化种植的茶田,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和独具匠心的园林艺术,还有气势雄伟的围龙大酒店、华贵典雅的围龙食府,再加上古朴的桥溪民俗村等旅游及商务配套设施,让游客既能游览青山绿水,又能品尝制作精致的美味佳肴和醇厚甘香的雁南飞系列茗茶。寄情山水之间、传承中华文明,为各位游客提供一个绿色的文化艺术之旅。雁南飞茶田以高效农业与优美景色相结合,成为风景优美的高效农业园区。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李长春、贺国强、尉健行、李岚清、邹家华、叶选平、张德江、汪洋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亲临视察,对雁南飞茶田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雁南飞茶田占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1997年开始对外营业。各位游客,走进雁南飞,满眼绿色满口清香,“茶文化”无处不在,遥望茶园梯田,与围龙屋的形象非常默契,让人感觉神秘而温馨。 【景区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大门。这个大型的生态停车场,

梅州的风土人情作文结尾

梅州的风土人情作文结尾 一进入梅州市区,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便映入眼帘。因为这里四季如春、温暖宜人,所以才会有绿化环境的美称吧!放眼望去,这里就像一片碧海蓝天,在远处还能看见几艘小渔船。顺着小路向前行走不久,我们便抵达了梅州著名景点——千佛塔。千佛塔屹立于梅州市区江北梅江与西河交汇处东岸,它虽然不高却很壮观。站在塔下抬头仰视,只见层层叠叠的塔尖直插云霄,整个宝塔外形像一把巨大的宝剑。每当晚霞灿烂时,千佛塔倒影水中,宛若雄狮卧波;旭日东升时,宝塔又变成金光闪闪的金刚钻。接着,我们又乘车来到程江中学。程江又叫桃源河,据说有十多条支流,其中比较长的就要数黄塘河和周溪河了。当你漫步在河边,可见清澈见底的河水微微泛起涟漪,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那种惬意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离开程江后,我们又驱车来到平远县的差干镇,参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远剪纸。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还是客家人最早落脚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节庆丰富多彩:农历五月初六为“牛王诞”,届时各村寨都举办赛牛活动;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家家户户都煮甜茶祭拜织女娘娘;八月初九为“重阳节”,家家户户都蒸重阳糕;冬至吃糯米饭,全县各乡镇都盛行打石壁糍粑等。还有不少民间工艺也深受人们喜爱:纸扎工艺品制作技术堪称绝活,纸工艺术享誉国内外,剪纸精巧细致,栩栩如生;竹编工艺品玲珑剔透,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还有扎龙灯、舞龙狮、演山歌剧、说书、耍

杂技等,琳琅满目、各领风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元宵闹花灯。 我们首先来到了百花园,在百花园门口我看到一位老爷爷手捧着一碗面条在喂食鸽子,使得广场显得格外热闹。突然,一群白鸽飞过来抢夺老爷爷手中的面条,紧接着,其他白鸽也加入到抢夺队伍中,那些“倒霉蛋”吓得纷纷逃跑。我好奇心顿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离开了百花园,我们跟随导游继续往前走,不久便来到了客家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量古代客家的用品和生活器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了。 我们从“天上街市”走出,前面是美丽的梅州市梅江区城市新貌。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繁华而喧嚣的梅江河畔,呈现出另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绚丽多姿的霓虹灯照亮了五彩缤纷的街道,仿佛给人带来了梦幻般的感觉。

梅州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梅州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山四水之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下面将从梅州市农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农作 物和畜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梅州市主要农作物以稻谷、油茶、柑橘和蔬菜为主,其中稻谷是当地 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梅州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泛,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油茶栽培是梅州市的传统农业项目,梅州市是中国最大的油 茶种植区之一,油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居全国前列。此外,梅州市还以 柑橘种植著称,柑橘品质优良,口感丰富,深受市场青睐。最后,梅州市 的蔬菜种植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本地市民的蔬菜需求,还 向外地供应。 在畜牧业方面,梅州市养殖业发展迅速。梅州市以养猪业为主,养猪 户较多,猪肉产量居于全省前列。此外,梅州市还有规模较大的禽类养殖、蚕桑养殖等,形成了以养猪为主导,全面发展的畜牧业格局。 农业科技创新是梅州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梅州市积极推动科技 进步和技术创新,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在 稻谷种植方面,梅州市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在 果树种植方面,梅州市注重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良,提高果树品质 和产量;在养殖业方面,梅州市注重科技养殖模式的推广,提高养殖效益。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使梅州市农业发展更加科学、高效。 农业产业化是梅州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梅州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 化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 农业产业园区。这些农业园区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方面

具有较大的优势,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推动了梅州 市农业的发展。 总之,梅州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良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的 气候条件和充足的水资源。主要农作物以稻谷、油茶、柑橘和蔬菜为主导,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导,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这些都为梅州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梅州兴宁市气候特点

梅州兴宁市气候特点 1、想知道: 梅州市广东梅州兴宁市慈光安养院在哪 广东梅州兴宁市慈光安养院地址:兴城宁江桥东桥头沿宁江河东堤往北直上2000米。 2、梅州兴宁市简介? 兴宁,名词,多用做地名;如广东省兴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亦可做皇帝年号,如东晋哀帝司马丕曾经使用过。 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岭东地区最大盆地),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段)、汕昆高速(兴畲高速段)、济广高速线上,广梅汕铁路、阜鹰汕快铁交汇处,毗邻江西省。全市人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有部分少数民族,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国客家围龙屋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 市区远眺 客家城市之一。通用语言:客家话(或称广东话) 详细见网络:兴宁市 3、梅州市兴宁市经纬度多少 梅州市兴抄宁市位于广东省粤东地区,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 梅州市兴宁市市政府经纬度:北纬N24°08′11.40″ ,东经 E115°43′52.28″ 具体请见如下定位的经纬度: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4、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前三位海拔高度是哪些?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前三位海拔高度的肯定是周边的那些丘陵 之中可以选出比较高的半座山峰 5、梅州市怎么有兴宁市? 兴宁属于县级市,但原则上还是属于梅州,你了解县级市的含义 的话应该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6、梅州兴宁有几个镇? 截至2019年兴宁市有17个镇:龙田、合水、黄陂、黄槐、石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 宁中、径南。

虔心小镇唐韵简介

虔心小镇唐韵简介 虔心小镇唐韵,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是一个迷人的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个小镇以其古老的建筑、 优美的风景和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虔心小镇唐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小镇 建筑风格主要以唐代建筑为主,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街巷、庙宇和宅院。漫步在小镇的青石板街道上,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能感受到古 人的智慧和生活氛围。 小镇的建筑以仿唐风格为主,古色古香,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历史 气息。镇上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如“天宫”、“阿弥陀佛阁”、“真 武庙”等,每座庙宇都具有独特的传统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尤其是 天宫,是一个精美的宫殿式建筑,供奉着众多神明,游客可以感受到 宗教信仰的力量和庄严。 除了庙宇,虔心小镇唐韵还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古迹和景点。值得 一提的是“唐韵古城”和“双鱼洞瀑布”。唐韵古城是小镇的核心区域,保存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游客可以欣赏到唐代建筑的独特风貌。而双鱼洞瀑布则是镇上的一大自然景观,瀑布水势奔放,声音轰鸣,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此外,小镇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和特色美食。虔心小镇以手工 编织竹器和手工制作陶瓷闻名,这些传统的手工艺能够让游客近距离

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纯粹。而美食方面,小镇以梅州菜为主,当地的土特产如梅菜、梅花肉等,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虔心小镇唐韵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建筑和景观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小镇居民虔诚信仰佛教,尊重传统,注重家庭和睦。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让人们反思现代生活的价值取向。 总之,虔心小镇唐韵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游客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对于游客来说,来到这个小镇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古老的氛围,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反思现代生活的本质与价值。虔心小镇唐韵将继续承载历史,迎接更多人的到来。

梅城玉泉寺简介

梅城玉泉寺简介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梅城玉泉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 教古刹。据史料记载,玉泉寺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玉泉寺作为梅城地区最大的佛教寺庙,一直以来都受到当地信徒 和游客的敬仰和热爱。 玉泉寺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等,整体建筑布局中规中矩,气势恢宏。寺内还保存有大量珍 贵的文物和寺庙宝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尊九尺高的玉泉观音像, 被誉为“梅城第一观音”。 玉泉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有众多的历史传说和宗 教文化遗迹。相传晋代有名僧法云在此山修行时,见山腰泉水涓涓, 乃以此泉入佛前,遂名为玉泉寺。寺内还传说着许多关于观音菩萨的 神奇故事,吸引着信徒们前来烧香祈福,祈求平安和福禄。 玉泉寺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佛事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 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其中最为盛大的是农历正月十五的观音诞辰日,寺内会举办盛大的法会和庙会,各式各样的表演和祈福活动让游 客们流连忘返。玉泉寺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经书 法会等,让游客们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

除了宗教活动,玉泉寺还是梅城市民心中的一座精神家园。寺内 经常举办各类慈善活动和公益义演,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了力量。玉 泉寺还是当地民众心灵慰藉的去处,每天都有许多信徒前来虔诚祈福,寺内的氛围十分宁静祥和。 玉泉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胜。它承载着 梅城人民的信仰和情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在未来的岁月里,玉泉寺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为社会和人民谋福祉,成为一座 永恒的精神家园。 第二篇示例: 梅城玉泉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城东街道,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它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玉泉寺一直以来都是梅州地区的佛教中心,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 来参观和朝拜。 玉泉寺依山而建,山上有一泉水源,清澈见底,如玉一般晶莹剔透,因此得名“玉泉”。寺庙建筑群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充满了古 老的宗教氛围。山门巍峨高大,门额上镌刻着“玉泉寺”三个大字, 气势非凡;寺内大殿供奉着三尊巨大的佛像,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玉泉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寺庙,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在悠久的 历史长河中,玉泉寺见证了梅州地区的兴衰变迁,承载着悠久的文化 传统。寺庙中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籍典藏,其中不乏一些

梅州市五华地貌风土人情

五华县 - 广东省梅州市辖县 ? 所属类别: 行政区划 五华县,旧名长乐县,民国初改现名,广东省梅州市辖县,中央苏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介于北纬23°23'~ 24°12',东经115°18'~116°02'之间,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 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梅州市丰顺县、揭阳市揭西县、汕尾市陆 河县交界,西南与河源市紫金县接壤,西北与河源市龙川相连,东北与梅州市兴 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 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 五华县下辖水寨镇、河东镇、郭田镇、双华镇、棉洋镇、安流镇、梅林镇、龙村镇、横陂镇、华阳镇、周江镇、长布镇、潭下镇、岐岭镇、转水镇、华城镇 等16个镇。 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151.6426万人,常住人口为108.6795万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五华县 ∙面积 3226.06平方公里 ∙人口 151.6426万 ∙别名 长乐县 ∙方言 客家语-粤台片-兴华小片-五华话(梅州话) ∙行政区类别 县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广东省梅州市 ∙著名景点

址、遗物收集点

瓷遗址15处。其中秦汉南越王赵佗行宫长乐台旧址和宋代华城狮雄山塔,长乐学宫均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还有益塘山水、天柱山、苏东坡曾游历过并写有《石马诗》的石马山等。 古长乐县人杰地灵,自置县至清,先后考中进士25名,举人203名,贡生609名;任七品以上官员227人。宋代宾州刺史古巩,明代开国功臣陈秀甫,山东巡抚张慎、云南巡抚颜容端,清代诗人温训、吉履青,清代武状元李威光,武榜眼曾琼琲,广东布政使温荣槐,四川提督江童茂,广东水师提督魏大斌,福建水师提督李南馨,近现代革命家东江红军创始人古大存、张剑珍,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如邹洪上将、邹震岳中将缪培南中将、李友梅少将等,国军空军上将魏崇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开国中将曾国华,亚洲球王李惠堂,中国现代军医之父徐华清,孙中山先生女婿孙中山遗嘱见证人驻巴西公使戴恩赛,泸州老窖创始人温荣盛,中西名医宋智秋,国药名医曾月根,画家魏岸觉,文学家林枫,历史学家陈盘,教育家何朝栋,《南方日报》总编辑陈培,石艺家蔡孝、李成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虚拟人之父”钟世镇,科学家李耀辉、曾源华、魏应新,原悉尼市副市长杰出华侨政治家曾筱龙,爱国侨领李桂和,杰出富商缪寿良,叶澄海,温纯青,卓定华,周国辉,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教授,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等均出生于五华县,此外还有众多知名五华籍人士和五华籍侨胞、港澳台同胞,如《厚黑学》书作者李宗吾,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曾志伟,著名港星万梓良,中国台企联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智明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地理位置 县城水寨镇距广州约350公里,距离深圳约320公里,距梅州市区64公里,距离汕头约150公里,距厦门约380公里。 自然气候 五华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年均温20℃,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境内河流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梅江。广梅汕铁路和205国道、省道穿县境。 旅游景区 五华县境内许多景点﹑文物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古迹胜地较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遗物收集点73处,西汉遗址1处,古城池遗址2处,古村寨场遗址20处,古塔、古桥、古寺庙25处,古墓葬20处,古陶瓷遗址15处。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长乐学宫、狮雄山塔、现代古大存故居等7处。此外,尚有古迹众多的天柱山、天堂山、苏东坡曾游历过并写有《石马诗》的石马山、雄浑古朴的水寨大桥、雄伟壮观的柯树潭渡槽、湖光潋滟山色滴翠的益塘水库等,充分体现了五华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华物华天宝,山川绮丽,其“山﹑水﹑泥”连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已成为五华特色的旅游观光路线。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以及狮雄山﹑鸿图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