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北村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北村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北村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作者: ————————————————————————————————日期:

湘东区排上镇北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 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 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序扩张,保持规划弹性,为未来发展留出备用地。

6. 建设以整体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广大乡村地域是城市的净化载体,而当前农村资源浪费及农村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以生态保护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既可以维护自然生态,又使人类获得良好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骤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岗地、缓坡和非耕地进行建设,并积极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空心村”应整治、改造或者拆除。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规划配套各类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引导,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延续特色、保护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体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保持田园风光,突出地方特色。

5、尊重民意、科学决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村民的利益。

四、规划目标

1、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村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农村居民区,成为展示北村新农村新形象的窗口。

2、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及垃圾回收等工程设施。

3、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4、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新农村村庄。

5、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村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横港镇通门垄概况

一、区位与环境

通门垄村位于横港镇西部,三面环山,风景秀美,距镇政府约1.6公里。

二、村庄基地现状分析

规划用地内的地势基本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1)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

村庄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荒林地相互混杂。村庄内部荒林与村民住宅混合布局,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大多饲养鸡、猪等。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此外,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2)村庄内道路存在问题

村庄内部分道路错位交叉和丁字交叉较多,道路断面的功能不全,道路多为尽端路,现状道路不成系统。各级道路普遍偏窄,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道路两侧缺少路灯和停车场地,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局部存在断头路。

(3)供水、饮水问题

村庄现已基本实现全户通自来水。

(4)排水问题

村庄内无污水处理设施。

(5)电力、通信问题

村庄内电力线、电信线布局凌乱,影响村民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变压器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村庄日益增长的用电量需求。村庄的通信交换箱服务半径不合理。

(6)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村内无配套服务设施

(7)环境卫生问题

目前村庄内有少量垃圾收集点。

三、村庄住宅现状分析

农民住宅除部分零散独栋住宅外,大多数的住宅沿村级主干道布置,住宅大多为2-3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差异也较大,建筑立面也不统一,整体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每户宅基地面积大小不一,差别较大,不便于以后对宅基地的管理。

住宅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

(2)个别宅基地面积过大(大于0.5亩),造成土地的浪费。

(3)房屋为砖混结构,少数陈旧,质量较差。

(4)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

(5)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6)建筑风格不统一,缺乏韵律感。

根据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将村庄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建筑:主体结构完整,采用砖石以上的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完整。

二类建筑:主体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砖木以上结构,建筑外观略有破坏。且在近期建设中不影响居住的建筑。

三类建筑:该类建筑包括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破坏,交通不便捷,影响村庄空间布局和发展的建筑以及近期需要搬迁的居住建筑。

四、村庄产业现状分析

经调研分析北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发展特色不足,非农产业发展尚处于原始自发状态,缺乏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1、农业以旱田作物种植为主,生态农业转型处于起步阶段

土地质量很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适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第四章建设规划布局

一、设计构思

本次规划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村庄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规划方案注重对新农村休闲、居住理念的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其整体性。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村庄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规划中着重突出绿化景观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村庄内居民在尽情享受阳光、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新农村生活、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规划结构

规划配合整个横港镇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结构,村庄内主要提升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及街道两侧的房相改造,提升建筑外立面及围墙韵律,统一建筑风格以及路边休闲设施的改造提升,增加乡村旅游气氛,打造新农村村貌。

三、规划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农村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村庄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

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村庄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主轴向四周辐射的布局形态。整个村庄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化创造了条件。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是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主旨,结合整个村庄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农村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

场需求为目标。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村庄的合理位置布置提升村庄管理、文化活动广场、公共休闲节点、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从而使村庄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村庄服务。村庄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经统一收集后运到垃圾收集站进行中转,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3、村容整洁整治布局

规范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围墙、护栏、挡土墙以及主干道绿化树池、花池、水渠等,统一风格,提高乡风文明,完善村容整洁。

第五章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村庄原有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增综合服务广场、村民休闲活动节点、农家书屋以及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

二、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1.1交通组织

此次村庄规划近期项目就包括拓宽管理处主干道,两侧道路绿化,与观赏游步道,改造道路两侧民宅,穿衣戴帽,统一建筑天际线,道路两侧见缝插针式穿插休闲小节点,提升村民业余生活。

在整体交通组织上注重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场地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村庄内的道路布局较为规整,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村庄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村庄无障碍设计。

村庄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村庄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村庄景观。

1.2、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农村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主要方式为院落停车;在主干道一侧设计临时停车位,以及村庄公共活动广场的附近,规划公共停车场。

2、给水排水规划

2.1给水工程规划

2.1.1 用水量: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年版)),结合当地情况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考虑,规划村庄人均用水量指标近期为130升/人·日;远期为170升/人·日。

2.1.2 输配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采用环状布置为主,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干管DN200,次管DN150,支管DN100。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球墨铸铁管。

2.1.3 村庄消防用水规划: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

管网末端压力为0.20MPa。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2.2排水工程规划

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近期敷设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排出,雨水沿地面自然坡度排入已有沟渠。远期建设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和污水能够相互独立排放。

2.2.1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估算, 污水主干管D500,次干管D400;管线布置根据各地块的地势走向分块布置,最终通过主干网组成统一的排水系统,将污水统一排入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沟渠。

2.2.2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雨水主干管D600次干管D500,支管D400。利用自然地面坡度,就近组织雨水排入沟渠。

3、供电电信规划

3.1供电工程规划:现状电网已成系统,基本满足村庄规划,此次规划在原有电网基础上,进行普检,查缺补漏,保障村庄未来发展的用电量及用电安全。规划路灯,间距20-40米。

3.2电信工程规划:电话普及率100%。村庄设电信代办点,具体位置设在邮政所中,代理电信业务。近期可以考虑架空敷设,远期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管孔数要能满足远期规划,规划住宅按每户1.5线计算。规划设三处电话交接箱,通信中继光缆引自集镇区的市话主干光缆。主要道路上的电信电缆采用HYV2型,以电缆穿PVC保护管地下直埋方式进行敷设;宅前道路上电缆线要沿建筑后墙走线,进入住户,沿后墙的线路要统一高度,整洁美观(可以考虑全部地下敷设);宽带网络逐步入户。

4、广电规划

邮电、电信局引入有线电视、广播网络线路,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5.1鼓励村民利用生产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

5.2 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米,规划结合整个村庄的公建、公共绿地设置水冲式公厕。

5.3 按照“村庄收集—村庄转运—乡集中—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村庄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不专门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5.4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规划多处垃圾收集点。

6、防灾减灾规划

村庄内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提出地震灾害防治的规划与建设措施,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七度,公共生命线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八度。

第六章建筑设计

一、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1、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

2、住宅组团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

3、住宅设计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4、住宅建筑风格统一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白墙灰瓦,体现地方特色。

二、住宅户型

1、新建民宅平面功能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结合农村建筑“L”型布局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加相应的功能布局,将现状“堂屋”与“灶房”结合,形成客厅、厨房与餐厅等功能空间,方便各功能空间的使用;增设老人房、车库、杂物间、室内卫生间、起居室,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失城乡房屋的舒适与典雅,彰显“人性化”设计要求,缩小城乡居住条件的差距。

2、各功能空间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3、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空间:二层建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露台,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4、整体风格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立面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色彩应与地方环境相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三、建筑造型

在整体新农村田园风格的基础上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朴实感和回归感,既体现建筑原汁原味的新农村特色,又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农村村庄形象,营造自然村气氛。

总体上给人以朴实、温暖、充满乡愁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新农村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自由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建筑风格统一风格和谐相处,使村庄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成为湘东区排上镇的亮点。

第七章竖向设计规划

结合村庄坡度不大的现状条件,在竖向设计中进行少量的土方填挖,形成良好的地面排水,使雨水最终汇聚到道路下的雨水管和排水沟中。组团道路力争平缓,道路纵坡控制为0.3%-3%之间。

第八章景观环境规划

一、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村庄的建设布局应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努力建设生态型村庄。

2、地方性原则:村庄建设风貌、树种、建筑材料应该体现地方特色。

3、传承历史文化原则:充分挖掘当地的文脉,体现乡土文化特点。

4、整体性原则:村庄的各项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二、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团规划,以各建设点成片的绿化景观中心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团绿地,使各个组团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公建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村庄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1、绿地系统

绿地景观采取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布置,主景观轴线的交点处,营造出景观中心;各个片区内布置景观组团。

主景观轴结合绿化、公建及硬质铺地、景观中心、道路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村庄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景观核心。

各组团与景观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灌木、地被相结合,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2、植物配置

结合村庄所处地块的自然条件,植物类型的选择以乡土特色树种为主,采取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色叶、香花的搭配,形成以阔叶树木为主的生态植物群落,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优美的环境。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的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另外,村庄内绿地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面广量大的村庄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在其他部分布置垂直绿化:

1)部分山墙两层左右以下部分,加以墙面绿化。

2)住宅建筑南北退台处,结合退台,进行屋顶绿化。

第九章产业规划

一、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特色产业链。

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形成地方产业特色,面向市场

选择产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有机农作物为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推出龙头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提高务工农民工资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产业发展措施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

在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

2、引导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合作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户,是产业化组织链的核心,是解决分散的农户同市场衔接的有效形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加大改革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创新第三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逐步实现第三产业的个人、企业向经营性转变,实行自主经营、自负亏盈、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4、广开筹资渠道,增加第三产业投入,充分利用金融、税收、财政、价格等经济手段扶持第三产业发展

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资原则,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5、加强技术推广,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与市农业局等部门的合作,构建技术推广平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农民及时有效的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

主要是打造村庄近期建设实施方案

1、基本项目

(1)完善“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宽带)基础设施。

(2)完善居民安置区、文化活动广场、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场所。

(3)完善村规民约、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进丧事简办;健全文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4)完善村民议事制度,进行村务、财务公开。

壁、门窗无乱涂稀奇古怪画张贴现象,庭院绿化、美化。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和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管理策略

1、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充分体现民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透明操作。

2、实行集体管理、政务公开。

3、政府引导、企业辅助、农民自愿。

4、政策引导为主、资金援助为辅。

二、村庄规划实施措施

村庄规划性、综合性、建设性的规划,而村庄建设则为经常性、具体性的工作,为了加强规划对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特在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建设管理控制规划方面的内容,对村庄内各项建设用地提出一些“规定性”或“引导性”的建议,把所有建设用地划分为三大类。

1、必须严格按规划性质使用的用地:规划中的广场、道路、重要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教育用地等必须严格控制,禁止随意占用。

2、可以相互兼容的用地: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行政办公等公共建筑用地及居住用地等,在不影响总体布局和空间景观,不妨碍其它用地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兼容。

新农村设计说明

陇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1 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九亿农民的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第二章规划总则 2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陇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2月14日建设部第36号发布); (6)《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7)《村镇规划卫生标准》(引用标准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8)《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GJJ/T87-2000); (10)国家、省市其它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 .2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3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注意水源、水面的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区x镇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 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 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国一盘棋,是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实现多元化农业经济,这正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决定性的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下列支持:(一)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功和全面铺开,“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多乡一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将逐步出现,农业产业化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就近得到充足的低廉的供给。这降低了原料成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二)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倾斜,农村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可推进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档升级,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三)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农民通过乡村文化活动室、“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一旦他们掌握了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入到再就业的队伍中,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与实习,就会成为合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四)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空气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环境都将逐步优化,呈现自然生态,走上良性循环,这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五)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地刺激消费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适应城乡需要,做大做强本地消费市场。(六)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促使了农村经济社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 二、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是有利于“两进两出”的问题解决。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进是技术和信息进农村,投资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农村。龙头企业把技术和信息带到农村去,劳动力和农产品也通过市场机制进入龙头企业,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软件目标。第二是能创新农村的经营体制。现在农村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承包经营;二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经营;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第三种是当前农村呈现出特色经济效益的比较高级的、创新意识较强的一种,也正是农业产业化起步或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等方式来推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创新性的发展。第三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在农业企业中,农民就业容量比较大,就业农民就多了一份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进入农业企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第四是培养新型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农村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以及对农民员工的培训,都为造就新型农民提供了舞台。第五是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土地使用权、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对农民合作能力和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刘集集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

刘集集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 1.现状概况 1.1地理位置 刘集集镇西邻刘园居民点,东与江溜村接壤,南靠沙北大堤,北与汪郢村相邻。大堤能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 1.2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 刘集位于颍上县东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平坦、开阔,高差较小,地面标高一般在海拔22.6米左右,地貌表现为黄泛河流地貌特征。该村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历年来最高气温41.6℃(1953年6月20日),历年来最低气温-20.0℃(1969年2月5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21天左右。年均降雨量[标记错误:920mm],年均蒸发量1650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静风率为11.7%,年平均风速2.7米/秒。 刘集村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20kpa。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度),本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2.1规划依据 2.1.1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理》; 2.1.2《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建设管理条理》; 2.1.3建设部《村镇规划目标》; 2.1.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1.5《刘集乡总体规划》(2000-2020); 2.1.6《刘集乡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布图》(1997-2010); 2.1.7《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暂行); 2.1.8中共阜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1.9阜阳市建委《阜阳市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意见》; 2.1.10《阜阳市新农村规划建设设计导则》;

2.1.1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2.2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基层村镇居民社会环境的更新与发展,力求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合理、舒适、注重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居住环境。 2.3规划原则 2.3.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村镇建设发展提供舒适繁荣环境,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3.2本着节约耕地的原则,村庄建设尽量少占耕地。 2.3.3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村庄建设因地制宜,就地改造或邻近建设,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分期实施的原则。 2.3.4实用美观的原则。符合居民正常生活的使用条件,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3新村建设规划 3.1用地概况 集镇建设总用地面积220公顷,其中沟塘面积46公顷。该地快地形平坦,现有1356户现状和在建的住房,1所小学,一所中学,有1条东西向的排涝大沟(刘集大沟),在规划区内原有6条宽为10米的街道。 3.2规划结构 规划结合该地快的地形特点,拓宽现状道路为10米宽的中心干道,形成若干个组团,由东西或南北主要道路相连接.在各组团中心布置活动中心、医疗室、小型超市、中心绿地和活动场地等设施,形成组团中心,方便周边居民。 3.3.1居住建筑用地 结合农村住宅的建设特点和居民的心理特征,规划采用行列式规整的布局方法,住宅以双拼式为主。每户住宅宅基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0平方米左右,布局采用前院后宅和前后院形式,院内主要布置农用车停车及生活休闲设施。 居民建筑用地总面积134.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61%。 3.3.2公共设施用地

新农村改造方案

大河路街道岗李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岗李村新农村建设,切实完成市重点示范村的综合改造任务,根据郑州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印 发《2007年郑州市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7年重点示范村建设村庄综合改造基本要求》和《大河路 街道2007年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综合改造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岗李村位于惠济区北部,南临惠济区政府,北临黄河,岗里村是一个行政村,又是一个自然村,下设七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为2178人,总户数为568户,有党员63名,耕地1275亩。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450.90元,村庄占地460亩,现有主导产业为餐饮养殖,种植。 岗李村现状,基本实现了村内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电信。排水设施通畅、道路畅通、电话进家,并且有公交线路通过本村,解决了郊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我村内有一所小学,为农民解决了学生的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 岗李村主导产业是农业,重点为种植无公害蔬菜,农民人均纯收入6450.90元。 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重干,实干,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被区委、街道评为“文明村”、“‘五好’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民风顺、观念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洁”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住宅改造、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根据我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该在市、区、街道三级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整体推进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量化任务、倒排工期、落实保障,争取10月1日之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达到申请验收标准,确保12月30日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新农村规划格式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 (建议格式)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区位评价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遗存 三、自然资源与保护利用 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五、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第二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三、规划指导思想 四、规划基本原则 五、规划发展目标 (一)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四)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要求[耕地、林地、河湖、环境……]

(五)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人居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含四 化四改)、乡村特色的营造、农村居住建筑水平……] (六)村庄人口预测与建设用地控制 六、村庄规划的期限 七、村庄规划的约束行为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农村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二、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二节农村社会发展规划 一、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二、社会事业发展与设施布局 第三节村域总体布局规划 一、居民点布局规划[含农村所属各个自然村的分布与搬迁情况] 二、各类用地布局[含空间组织结构、各类用地总布局、耕地林地保护] 三、各项用地指标规划[含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村域各类用地汇总表(标准格式)] 第四节村庄空间管制规划 [村域各类空间管制划分与管制措施等]

第四章村庄建设布局规划 第一节村庄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第二节总体布局规划[远期规划] 一、总体布局结构[功能组织] 二、建设用地指标规划[指村庄内的各项建设用地分类与标准确定,用地结构调整,用地平衡表] 三、公共设施规划[含各类公共建筑、村庄公共中心、公共活动广场、公共设施项目与规模规划] 四、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片区划分、居住片区内设施配置、居住人口分布、宅基地布局、住宅建筑规划] 五、园林绿地规划 六、工业仓储设施规划 七、道路设施规划 八、其它用地规划 第三节住宅建设 一、住宅建设现状 二、住宅建设标准与要求

2021年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着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关注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村级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靓丽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面是整理的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一)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第二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暨“四群教育”工作拉开序幕,我也有幸成为这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一员。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的职责任务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将认真写好民情日记、做好工作记录、按时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和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同时对XX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制订好详细的计划,逐步完成好各项工作。 盛家村地理环境属于半山区,占地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桥头、下寨、盛家、清水、干沟;724户农户,总人口有324人。全村共有农用地2175亩,耕地有1423亩,占65%,盛家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烤烟,成立了一个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辖区范围内有两个企业,分别是保山德森人造板厂和甲醛厂。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26万元。盛家村可以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村庄。 结合盛家村的基本情况,我将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我的工作 进驻盛家村委会后,首先要积极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了解整个村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和主要经济收入情况等,还要及时与上一批指导员联系,掌握他们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工作进度等。其次计划用1-2个月的时间进到农户家中调查了解,特别是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搞好摸底调查,密切同村、组干部、村民的联系,摸清村情,掌握社情民意,弄清盛家村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另外,在入户调查了解过程中,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安全等各类政策法规。 在了解整个村情民意之后,要积极融入到盛家村委会的工作中,为盛家村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首先,要协助村干部做好烤烟生产工作,认真学习,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其次,根据村里的困难,与村两委共同商讨经费使用计划,切实把经费用到刀口上,解决群众急需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尽自己的努力,与有关部门、派出单位多协商,积极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和物资,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再次,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配合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好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

浅谈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浅谈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在摆脱了温饱的长期困扰之后,迫切要求改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为此,人们也就常常以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形象来展现新农村的风采。本文简单总结了农村住宅的特点,指出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现状,探讨了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策略 新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和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再加上使用功能复杂,因此,要做好新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新农村住宅的特点,并在设计中认真地加以体现。 一、农村住宅的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既是生活建筑也是生产需要,其特点如下: 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要求有一部分室外活动场地和产品、工具的贮藏室;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 二、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现状 (一)住房建设缺乏必要的布局规划 缺少村屯建设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差,道路路况不好,造成村容、村貌差的现象,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均建设用地过大,超过规定的

标准。村庄无规划,建筑无设计,队伍无资质,监管无机构。建设各类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等不适宜农村建设,致使广大新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空心村比比皆是,既浪费大量土地,又难以公用设施配套,这些都无法保障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农民住房缺乏必要的功能区分 目前,农民住房布局不尽合理,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浪费严重,是农村建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建房大多数是自己摸索着建,房子虽一次比一次好、一家比一家好,但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同时,有的农户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常常合二为一,卧室里存放粮食、杂物,住宅连着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卫生状况的改善。 (三)农村住房缺乏质量认定,建房质量整体欠佳 目前,农村修建住房一般都是凭借经验和建筑施工常识进行,整个建房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工程质量认定,农民建房几乎都没有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工匠组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加之部分农户建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导致安全保障系数低,抗灾能力较差。 三、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策略

201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201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科学、合理指导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结合本村村情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下面是整理的201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一) 2017年,黄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科学、合理指导村级的发展和建设,结合本村村情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制定2011年村级工作计划。 一、加强班子建设,理清工作思路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必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经济保障。 二要理清工作思路。精心制定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点,拟定全年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人,狠抓落实到位。 三要注重培育典型。要突出抓好黄金路、禹王街、希望路的建设,以示范引路,全面铺开,推进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二、围绕中心工作,发展农村经济。

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核心目标。要立足有利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中心工作来抓。 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扶贫扶助资金,整合集中使用各项支农资金,预计发展核桃树面积700亩,分布全村8个村民小组。实现坡改梯70亩。推进科技兴农,充分发挥提供产、供、销、技术、资金及信息等各项应用推广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加强安全防犯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健康生活。 二要大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产业优势,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争取项目,寻求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管齐下,努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三、建好黄金村,促进村容整洁。 一要抓规划,促进新村建设。坚持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配套、特色突出的原则,搞好村级规划,制定新村规划图,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小集贸市场建设。要加大改旧建新力度,不断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要抓投入,改善基础条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改造办公场所条件,加大力度对道路、路灯的建设,不断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抓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要加

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二章现状概况 (1) 1、基本概况 (1) 2、用地构成分析 (1) 第三章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目标 (1) 1、指导思想 (1) 2、规划依据 (2) 3、规划原则 (2) 4、规划目标和定位 (3) 第四章总体布局 (3) 1、规划规模和范围 (3) 2、用地选择和空间布局 (4) 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4) 4、道路系统规划和竖向规划 (4) 5、绿地系统与环境景观整治规划 (5) 6、市政公用工程规划 (5) 7、环卫设施用地规划 (8) 8、综合防灾规划 (8) 9、能源利用规划 (8) 第五章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措施建议 (9) 第六章建设项目实施引导 (9)

第一章规划背景 1、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政策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4年至2010年,连续7年出台的央一号文件都是指导“三农”工作,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进一步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正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因此,实施城乡增减挂钩是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的必要举措。 2、有利于提高土地的集约节约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近几年,随着石碑坪镇人口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建房愿意强烈,但由于缺乏村镇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农村建房普遍向外扩张,导致村庄分布分散、房屋布局凌乱,通村道路弯、窄、多,车辆进村不便,生活环境存在较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另外,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溉功能差;田间道路多为使用多年的原有机耕土路,道路狭小,凹凸不平,通达性能无法满足基本的农业生产运输要求。通过实施该项目,对农村居民点、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使得分散零碎、占地面积大的农村建设用地有所改善,集约和节约利用程度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第二章现状概况 1、基本概况 大仙村位于石碑坪镇镇区东面,属石碑坪镇下辖的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大仙村村域面积1005公顷,全村户籍总人口1987人,总户数514户。村庄下辖6个屯,分别为新建屯、山背屯、大仙屯、小仙屯、马家屯、卫东屯。 大仙村与镇区、大仙村各屯之间的交通联系是以一条正在建设中的4米宽的道路为主,其它道路多为3米以下的土路,尽端路较多,交通联系不够顺畅。现状住宅为村民自建房,修建时间和建筑质量差异较大,立面形式各异,建筑结构以砖混为主;整体布局杂乱,朝向各异。水电基本到户,但缺乏统一的排水系统、公共绿地、活动场地。村民的居住环境有待改善。 2、用地构成分析 2010年大仙村全村总用地面积1005.31公顷,农林种植地、林地及水库972.4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32.91公顷,占全村总用地的3.27%,其中村民居住用地27.45公顷,教育机构用地0.92公顷,行政管理用地0.09公顷,道路用地4.45公顷。 第三章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